登陆注册
20394600000005

第5章 成长教育(2)

虽然没有做过严格的调查研究,但在我的实际工作中,确实发现那些进入青春期后与父母矛盾极为强烈,并且通过各种努力仍然难以与父母和解,难以修复亲子关系的孩子,通常存在婴儿期与父母分离的经历。这种分离经历造成疏远的亲子关系源于内心深处,深刻而持久。许多父母感受到自己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亲情淡漠”,大部分只是“叛逆”的一种外在表现,对父母真实深厚的感情藏于内心,不愿表露出来让人知道,以免别人认为自己还很依赖父母,不够“成熟”“独立”!然而,有着婴儿期与父母分离经历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对父母却是真正的“亲情淡漠”,而不是表面的掩饰——因为孩子与父母内在的情感联结,在可以建立的关键成长阶段缺失了,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度的情感联结!这会极大地削弱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管教力。一旦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甚至容易引发父母与孩子间强烈的冲突!

如果婴儿期与父母分离这一隐患导致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想要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必须修复亲子关系,而这点,难度极大!时光无法倒流,不要到孩子出现问题又难以改变时,才认识到作为父母曾经的不足!我的观点是建议父母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后再生育小孩,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整个家庭的健康发展。我用到“家庭的健康”这个词,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比较陌生,好像家庭都是有生命的,还有健康不健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确实有生命,它不是一个个家庭成员的简单组合。一个新的家庭一旦形成,就会有某种无形的力量,以整体的形式对家庭成员个人产生影响。这个观念我会在本书后面继续介绍。

“安全”满足

从孩子出生到可以独立行走,这期间对孩子最重要的发展主题是“安全”。处于子宫内的胎儿,生存环境是一个天然的温箱,能够自动调节以保证胎儿的舒适:渴了、饿了、冷了、热了、胎位不舒服等,都能得到自动调节。当孩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后,生存环境对他而言发生了巨大变化。渴了、饿了、冷了或是热了、衣物穿戴不舒服等,这些需求可能得不到及时满足。这个环境相比在子宫里的环境很不一样。婴儿还不能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但这种变化会对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植入人的内心深处,就像在人的内心埋下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会在心灵的土壤成长,对今后的人生——哪怕已经成年,甚至几十岁了——仍能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以往人们大大低估了这个阶段婴儿的能力,新近发展的一些研究技术证明,从出生到能够行走前的婴儿,心智能力已经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在婴儿还不能用言语有效地表达自己前,婴儿的感觉、情绪、记忆已经得到较大发展。感觉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使得婴儿能够接收和存储大量信息,这就意味着婴儿看似“无知”的小脑瓜里,其实已经装着很多东西了,只是由于婴儿的表达方式有限,以及尚不能运用社会通用的方式表达自己(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婴儿在表达,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和理解罢了),使得我们无法知道。

婴儿情绪能力的发展是我特别想强调的,因为这对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忆能够以情绪的方式存储,称为“情绪记忆”,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婴儿吃过红辣椒,他能够记住辣椒带给他的非常难受的感觉,虽然他还不知道这是辣椒,但是他会记住这是一种红色的小东西——通过视觉、味觉等信息存储——要远离它。孩子长大后可能对红色的小东西都不喜欢,他无法说明为什么,但有不喜欢的情绪。这就属于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一种感受状态存在。由于婴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有限,对产生情绪的起因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婴儿的情绪记忆会产生泛化的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红色辣椒例子,可能发展成不喜欢红色小东西,而不仅仅是红色辣椒。类似这样的影响可能对个人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举例来说,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与母亲之间没有建立好亲密关系,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疏离的,将来成年后进入恋爱和婚姻这样的亲密关系中,可能也容易出现问题——婴儿时的情绪记忆使得只要是亲密关系就容易触发内心深处的疏离感,在亲密关系中保持疏远!因为在婴儿期学习到的是:亲密=疏远!这样的人在意识不到的内心深处有着“疏远是表达亲密的方式”这样的信念。很多人为什么反复出现在恋爱初期关系很好,一旦关系深入发展就矛盾重重,发展到分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婴儿出生前后环境的巨大改变,以及婴儿自身感觉、情绪、记忆的发展对人一生的重要性,需要父母对婴儿的照料投入极大精力,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假如一个婴儿饿了后,经常要哭很久才能得到哺乳,或是哭得睡着了都没有得到哺乳,会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前者可能使人形成以一种夸大的方式来获取自身需求满足的行为模式,正如俗话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因为婴儿时他学会的是只有通过强烈的表达才能满足需求,但这样的行为方式可能给他今后的社会适应带来一定的困扰,比如可能形成“小事化大”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对于这种性格的人,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人爱计较,却不知这可能是由于他在婴儿时的被抚养经历造成的。后者可能形成一个人不愿表达自身需求的性格,因为婴儿时学会的是表达了也得不到满足,然而不表达就更难满足,造成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满足自身需求,容易抑郁(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必然结果)。婴儿的其他需求也有着类似影响。因此,从教育角度而言,父母不要低估婴儿哭叫时,表达某种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的后果。父母会有照顾孩子之外的工作、生活,会感觉累,可能有时对孩子的哭叫难以及时处理。这里也不是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每次哭叫都非常及时处理,偶尔出现不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但应避免不及时处理成为“常态”。如果成为“常态”,孩子便会形成记忆,存储进大脑,成为孩子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的一部分,造成对今后的持久影响。

前面提到过,从孩子出生到可以独立行走,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发展主题是“安全”。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照料及时,孩子就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是值得信任的。当孩子内心深处有着这样的信念时,他会敢于探索和尝试,做人做事都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会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果婴儿期孩子的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他对这个世界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会对其性格的形成及社会适应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影响生活和家庭,将来成年后会需要花很大精力来修复内心深处的这种不安全感。

有过父母经验的人都知道,保持对婴儿的及时照料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但父母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便有责任给予孩子好的照顾,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好的将来。不论从哪方面来说,父母在这个阶段辛苦些,给予孩子及时的照料,为孩子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能省去今后很多的教育麻烦。

幼儿期(1—3岁)

把独立行走作为分界线,是因为能否独立行走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论是促进孩子生理发育,还是心理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不能行走前,孩子只能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活动,通常只能被动地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扩展活动的范围(能够爬行后,孩子的活动范围有所增加)。当孩子可以独立行走后,探索的范围扩大,感官接受的信息增多,能有效刺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孩子不断提高控制自己身体行动的能力,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极为重要,这也对孩子将来的成功影响非常大。

“身体探索”,“意志”教育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题是“意志”。我把它描述为“身体探索”——这是为了与下一个阶段的“心理探索”相区分。孩子在这个阶段发展出走、跳、说话等很多技能,正如一个沉睡许久的人,醒来后特别想活动,孩子具备这么多行动技能后,也特别好动,总是闲不住,哪怕吃饭,也总得捣鼓点事情。为人父母一定深有体会,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折腾人,喜欢到处跑,喜欢玩弄东西,但由于孩子行动能力有限,又担心孩子磕磕碰碰伤到自己,父母不得不尽量跟随。父母不仅出于担心孩子伤到自己会限制他的有些行动,还会出于教化孩子社会标准而限制孩子行动。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对自己排泄的粪便很感兴趣,对从自己身体出来的这个物体很有探究欲望,会去玩弄一探究竟,这样的行为一定会遭到父母的强烈斥责和禁止;比如,孩子可能会坚持要像大人一样自己吃饭,但又不能熟练使用勺子,结果弄得饭菜到处都是,父母只能喂食,对于孩子仍然坚持自己吃饭只能劝说或者喝止;比如,看到父母使用水果刀削皮,孩子可能也会想要尝试,但父母一定会禁止孩子使用,以免孩子伤到自己。诸如此类,这一阶段孩子发展出很多身体机能,也会不断运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各种探索,但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同时父母对孩子社会标准的逐步教化,使得孩子探索与父母限制间存在争夺。如果父母出于担心孩子的安全、教养的方便等原因对孩子管制过度,对孩子身体活动的自由限制过多,孩子支配自己身体活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与父母争夺对自己的掌控而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会一直留在心底,等到青春期再次出现与父母争夺控制权的时候被唤醒,从而增大与父母的对抗,增加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管教的难度。因此,父母需要对这个阶段孩子的约束把握好一个“度”,减少青春期教育可能被引爆的又一个“炸弹”。

如果给予孩子过于宽泛的行动自由,比如孩子不高兴了出现打人的行为,想要别人手里的东西时直接动手抢,觉得扔东西很有趣,喜欢扔东西等这样的行为都不约束和纠正,就会形成孩子任性的性格,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造成困难,也会为孩子青春期出现问题埋下隐患。如果在幼儿期对孩子的管教过度放任,没有在孩子心里建立起“心理边界”意识,让孩子感受到做事要有所约束,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极可能出现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放纵行为!我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都有着家人早期过度宠溺的原因。这种宠溺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出现较多,这也是我们现在逐步关注的“隔代教育”问题。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孩子断奶后就交给爷爷奶奶等带,老人家对孩子通常非常疼爱,对孩子照料的用心毋庸置疑,但这种疼爱容易忽略从教育角度考虑对孩子的培养。父母是不应该,也没有权利指责自己的爸妈没有带好孩子的,毕竟教育孩子是自身的责任,自己的父母只是来帮忙的。不过从教育角度而言,更有利的一种方式是妈妈自己带孩子,陪伴孩子到3岁入幼儿园的年龄再工作。这不仅仅是从教育方式考虑,妈妈能够更注重对孩子的培养,还在于在1—3岁这个阶段如果有妈妈长时间陪伴,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的情感得到足够滋养,将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犹如一粒种子虽在泥土之下,给予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等环境条件,让种子为破土之后的茁壮成长积蓄力量;如果种子在泥土之下,为今后的成长积蓄力量时,某些方面的滋养不足,到了某个成长阶段,这种不足可能就开始显现出来,对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1—3岁亲子关系的强度对青春期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这个阶段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少,缺乏足够的情感联结,那么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可能对于父母的管教会对抗较大,在父母眼中显得“非常叛逆”。很多父母在孩子断奶后就将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照看,忙于打拼事业,等到若干年后生活稳定再把孩子接来与自己一起生活,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到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对抗非常大!许多父母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不在身边,等到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再想来陪伴孩子时,已经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机!这时候孩子已经长大,拥有较多自己的想法,父母再想与孩子亲近,孩子则是想要远离父母,独立成长。父母亲近孩子以及想要补偿以前对孩子照顾少的内疚的方式,通常是物质的满足,可是错过陪伴孩子成长,再多的物质补偿都无法替代陪伴带来的情感上的亲密关系的联结!

这个阶段,妈妈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要重于爸爸,但爸爸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心理学对家庭的认识有着“三角关系”的观点,即爸爸、妈妈、孩子三者间的关系构成一个“关系三角形”。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家庭中有一个以上的孩子,那就不是三角形了啊?是的,如果孩子不止一个,确实家庭关系的讨论更复杂,“三角关系”只是一种简化的象征性描述,便于大家理解。

健康的家庭关系模式呈等边三角形,即父母与孩子三者间彼此关系比较均衡,和谐的家庭通常是这种关系模式,我们能看到和谐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生活得比较快乐。

家庭关系模式呈非等边三角形,显示出家庭的问题状态:父母与孩子间有两者关系较亲近,团结在一起,而与余下的那个家庭成员关系疏远。

同类推荐
  • 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初为人父母,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育很重要的阶段,是人一生中打基础的时期。这其中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感知觉的发育,均衡合理的营养,智力的早期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个发育的关键期,让孩子得到合理及健康的喂养,获得最适合个体发展的早期教育,拥有强健的体魄、发达的智力、良好的品行、平衡的心理,全面健康的成长,父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和掌握科学育儿新概念。
  • 0~3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0~3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这本书介绍了从孕期到宝宝3岁这段时间,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以及家长需要了解育儿心理学知识,并对年轻父母进行了操作层面的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性较强。 本书读者对象为0~3岁宝宝的妈妈和准妈妈。
  •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发育,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有可能会对男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书涉及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困惑、心理品质、学习生活等内容,能有效地解除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引导男孩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青春期。
  •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那些年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那些年

    阅读本书之前,也许你一直以为自己是深爱孩子的。这么想的话,你更需要停下来,读一读这本书。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无论多么有吸引力的玩具都不能吸引他。如果大人阻止还会顽强反抗。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孩子生来就蕴藏着强大的精神能量,这将引导孩子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而长大。你的“以为”只不过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
  •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0~6岁的孩子生活在魔幻世界中,这不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世界,有时还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令人费解的行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本书为数千万名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热门推荐
  • 美国的故事1:殖民之地

    美国的故事1:殖民之地

    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五月花号”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从1587年到1765年,北美最初的13个殖民地是如何形成的?从“五月花号”登陆北美到独立战争打响前夜,美国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 萌妻绝宠:权爷你被潜了!

    萌妻绝宠:权爷你被潜了!

    重生豪门,韩九九发现她被大魔头肖想上了,确定过眼神是要嫖她的人。大魔头邪魅一笑,床咚开撩:“成为我的夫人,权氏是你的,京都是你的,道上势力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韩九九誓死不从。此后大魔头便坑蒙拐骗加算计,忽悠她当孩子她妈,成功陷于韩九九在各路情敌的追杀之中,刀光剑影,步步惊心。而当她叱咤娱乐圈之时,却意外潜了大魔头。大魔头抽根事后烟,深思熟虑道:“你必须对我负责!”“要不,你别当总裁了,我捧红你好了。”大魔头冷笑:“除了包养我,你别无他选。”某一天,京都的韩公子暴走了,扑倒大魔头,一路反杀boss,端了他们的狼窝才发现……反派boss竟然是她失散多年的儿砸?!
  • 守望天山

    守望天山

    30多年前,为了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号召,陈俊贵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和副班长却英勇牺牲。陈俊贵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本文将带您走进天山深处,揭开一个退伍老兵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
  • 庶女策:冷王请上榻

    庶女策:冷王请上榻

    来自未来的军校教官,竟然一朝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被捉奸的小可怜!打小厮,讽姨娘,正面硬杠嫡女大姐,想要找她的麻烦?还以为她是那个被陷害了只会嘤嘤嘤哭的小可怜吗?!不过那位王爷,我报仇,你在一旁助威是什么意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神打折券系统

    超神打折券系统

    魔王古泽重生夺舍后得到“神级打折卷系统”。本以为得到系统后可以为所欲为?甚至称帝?谁知道得到系统后的他简直让人崩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稀有打折券,走哪哪打折~只需要一千金币!”“傻子……”路人看向他的眼光就是可怜~既然给骂了,他也继续叫喊,他也不想,但不卖要凉凉!让我们看看,他究竟如何成为一个卖合格的打折券的王。
  • 天堂湾(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天堂湾(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本书由《天堂湾》《一对登上世界屋脊的猪》《乐坝村杀人案》三个中篇组成。作家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小说带来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善于营造大气悲壮的氛围,衬托出微小生命的多维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小说主人公性格塑造立体丰满,细致勾勒了现代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拓展了军旅小说的写作题材。反映新时代军旅文学创作的高度,在现代小说创作中颇具特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转身别回头

    转身别回头

    他丢了初恋,她弃了爱人。他们被捆绑在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里,慕北琛走了四年,梁暖暖静了四年。本以为,可以安稳的度过五年之期,却被老爷子的一道怀孕圣旨打乱。他们之间的纠缠自此开始,却无法了结……初恋情人的回归,爱人哥哥的报复,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散了婚,断了情。梁暖暖以为自己的人生终于可以风平浪静了。慕北琛却将她牢牢的困在身前,“慕太太,哪里走?”
  • 龙虎元旨

    龙虎元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汉央之全面战争

    汉央之全面战争

    国虽大,好战必亡。太子急于称帝,希望以战争来证明自己。无奈泱泱大国不是一场简单的过家家,帝国崩裂,豪杰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