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6600000003

第3章 引子之一:新问题常是老问题

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在任何一个“当下”的种种热点问题之中,哪些才是新问题,哪些却是老问题,嗯,这是一个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比如这两年,年轻人中流行“请笔仙”,把笔仙当真的大有人在,结果搞得电视台请出专家来做解释,从心理学等等科学角度来破除笔仙迷信,但结果依然是信者自信、疑者自疑。其实这问题早有人做过极其深入的研究——许地山在几十年前就曾写过一部《扶箕迷信的研究》,论之极详,商务印书馆在1997年把这书印了区区三千册,使之作为严肃的学术著作在小范围流传,其实如果趁着笔仙热把它重新包装一下,比如配些插图,找个中学生把许前辈的文字做一些生动的点评,书名改成《许地山谈笔仙》之类,封面文案再点明许地山就是《落花生》的作者,想来发行量无论如何也不止三千册吧?(我把好人做到底,再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许地山死于1941年,作品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了。)

笔仙这个新问题原来却是老问题,也早有人妥帖地解决了。眼睛再看看别处:近年又有人争论法国大革命的是是非非,好像以前我们所认为的那一场绚烂光辉的运动其实血腥得很。这是一个颠覆我们常识的问题,自然免不了许多辩论。但是,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有人把法国大革命的内容详详细细、残残酷酷地展现给我们了——他就是康有为,那时他游历法国,写下了一部《法兰西游记》,这部书早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在国内出版了,其中讲到大革命的“盛况”,除了各式各样的“屠”简直就找不到别的东西了——“异党屠尽,则同党相屠;疏者屠尽,则亲者相屠”,种种场面实在令人毛骨悚然。或许正所谓“实现正义的热情,会使我们忘记慈悲为怀;对公正的热望,使许多人成了铁石心肠。”(奥克肖特《巴别塔》)

康有为还点了一句:“合数十百万革命军之流血,以成就一罗伯卑尔之专制民主;合数千万良人之流血,以复归于一拿破仑之专制君主。”看来他从激进派转为保守派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百年啊!一百年前的这部《法兰西游记》也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读过?

和这些个问题一样,很多新问题其实都是老问题,下面我就再来说几个吧。

(一)“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秦桧是不是大汉奸,甚至,秦桧是不是一位爱国志士,这好像一直都不是问题,可这两年却变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参加辩论的人们很少有在发过三个回帖之后还能保持理智的。可翻翻旧书,咦,这却是个老问题了。

早在1935年,周作人写了一篇《岳飞与秦桧》,发表在3月21号的《华北日报》上,内容是声援吕思勉的。起因是,吕思勉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被国民党政府严令查禁。——单听这个消息,大家肯定都会为吕思勉鸣不平,想想那年头的国民党政府真没少查禁进步言论,甚至还派特务暗杀持异见的知识分子,这回肯定又没干什么好事。可是,先别急着下结论,看完周作人的文章再说:

报载十三日南京通讯,最近南京市政府呈请教育部通令查禁吕思勉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因其第三编近古史下,持论大反常理,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如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战中有云:

“大将如宗泽及韩岳张刘等都是招群盗而用之,既未训练,又无纪律,全靠不住。而中央政府既无权力,诸将就自然骄横起来,其结果反弄成将骄卒惰的样子。”又云:

“我说,秦桧一定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云云。

以上所说与群众的定论比较的确有点“矫奇立异”,有人听了要不喜欢,原是当然的。鄙人也不免觉得他笔锋稍带情感,在字句上不无可商酌之处,至于意思却并不全错,至少也多有根据……[1]

周作人的语气似乎过于温和了,他虽然抢先点了点吕思勉的错误,可这错误也无非是“笔锋稍带情感,在字句上不无可商酌之处”,这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重心是在后半句——“意思却并不全错”,词锋虽冷,实际是说“意思基本上都是对的”,至于那句“至少也多有根据”则很容易让人想到:如果不“至少”的话,那岂不是“很有根据”?

随即,周作人便引述历史文献以论证之,凿实吕思勉的“至少也多有根据”,其中引到朱熹的话,颇有分量(朱熹毕竟既是圣人,又是那段历史的部分亲历者,为人为学更以气节闻名),继而点明岳飞之所以成为国人心中的岳飞,道理却在他处:

“……秦桧见虏人有厌兵意,归来主和,其初亦是。使其和中自治有策,后当逆亮之乱,一扫而复中原,一大机会也,惜哉!”(熊逸按:这是朱熹的话,原文较长,只引一句。)可见在朱子当时,大家对于岳飞秦桧也就是这样的意见,我们如举朱子来作代表,似乎没有什么毛病吧。至于现今崇拜岳飞唾骂秦桧的风气我想还是受了《精忠岳传》的影响,正与民间对于桃园三义的关公与水泊英雄的武二哥的尊敬有点情形相同。我们如根据现在的感情要去禁止吕思勉的书,对于与他同样的意见如上边所列朱子的语录也非先加以检讨不可。还有一层,和与战是对立的,假如主和的秦桧是坏人,那么主战的韩侘胄必该是好人了,而世上骂秦桧也骂韩侘胄,这是非曲直又怎么讲?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五云……

后文就不引了,周作人这些话里,“假如主和的秦桧是坏人,那么主战的韩侘胄必该是好人了”这一句一望便知是强词夺理,至于其他,据我所知的是,朱熹确曾是褒秦桧而贬岳飞的,这可真给后人出了大难题了,比如清代龚炜对此就愤愤不平,说朱圣人夸过施全,而既然夸施全,自然就等于在骂秦桧,自然也等于是深惜岳飞,至于为什么朱圣人夸秦桧很有骨力,要么就是朱熹在说反话,要么就是这话有什么特定背景,而大家都理解错了。[2]乱纷纷的话一直很多,就连王夫之这样的大家竟也对岳飞不以为然,[3]另如尤侗《看鉴偶评》、毛奇龄《重刻杨椒山集序》等等,多有议论。

现代人评论岳飞,常常惋惜他的“愚忠”,其实若以“《春秋》责备贤者之义”,岳飞还算不得一个忠臣——比如,单是“岳家军”这个名字的存在就分明说明他目无君主。岳飞的结局在“岳家军”这个称呼刚一流行的时候应该就已经注定了:只要在专制时代,凡是“某家军”必遭统治者的大忌。这世上只能有赵家军或者宋军,哪能有什么岳家军呢?可这事也得怪宋朝皇帝:岳飞军队的正式番号先后是“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后护军”,名字都太拗口,老百姓记这些哪有记岳家军、韩家军容易!(这就提出了一个管理技术的问题。)

可老百姓也很健忘:仅仅在岳飞身后五十多年,陆游写诗“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句子底下自己做了个注释:“‘岳家军’这个词,大概是宋高宗绍兴初年的话。”(岳家军,盖绍兴初语。)——陆游这“大概”两个字,真不知让人说什么才好。

好啦,这件事就简单谈到这儿吧,谁是谁非我也没法判断,想想历史这东西呀,一百年来的事情尚且疑云密布,何况千年前的往事?至于说扎实地回溯宋代史料,在穷尽所有资料之后再做出冷静的判断,这就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

(二)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读经问题像是一个新问题。这几年来,所谓国学断断续续地热过一阵子,更有一些人极力提倡中小学要开读经课,更有人大代表提议公务员考试要考“四书五经”,究其原委,一方面是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是感叹世风不古、道德沦丧(无论在市井还是在官场),所以需要儒学的补救吧。

但是,这个问题照旧是个老问题。几十年前就曾有过同类的读经运动,也曾有过同类的正方和反方,现在激辩的那些问题在我看来还是在几十年前的框子里打转,甚至还不如前人说得透彻。

再次请出胡适,1935年的胡适,他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很扎眼,叫作《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文章起于傅孟真在《大公报》撰文,讨论学校读经的问题,其中提到六经之难读,说“今日学校读经,无异于拿些教师自己半懂不懂的东西给学生。……六经虽在专门家手中也是半懂不懂的东西,一旦拿来给儿童,教者不是浑沌混过,便要自欺欺人。这样的效用,究竟是有益于儿童的理智呢,或是他们的人格?”

胡适对傅孟真这话大以为然,继而分析道:

今日提倡读经的人们,梦里也没有想到五经至今还只是一半懂得一半不懂得的东西。这也难怪,毛公、郑玄以下,说《诗》的人谁肯说《诗》三百篇有一半不可懂?王弼、韩康伯以下,说《易》的人谁肯说《周易》有一大半不可懂?郑玄、马融、王肃以下,说《书》的人谁肯说《尚书》有一半不可懂?古人且不谈,三百年中的经学家……又何尝肯老实承认这些古经他们只懂得一半?……王国维先生忽然公开揭穿了这张黑幕,老实的承认,《诗经》他不懂的有十之一二,《尚书》他不懂的有十之五。王国维尚且如此说,我们不可以请今日妄谈读经的诸公细细想想吗?[4]

在我来看,胡适这话说得还保守了。要知道,他那个时代里,经学毕竟还有着很高的地位,现在则大不一样,谈起“四书五经”或“十三经”,谁还会再有一丝半点的顾忌呢?其实,别说是历来以难解著称的《尚书》和《易经》,就算最浅显不过的《论语》,又何尝不是歧义纷纭?

——经书无法读懂的论调其实并非始于王国维,早在东汉,王充就曾经有过专论,说孔子的学生很少有敢于和老师辩驳的,有不懂的地方经常就闷在心里,所以孔子的话里便有一些怕是永远都不可解的;王充还就此认为:汉代儒生更加讲不清孔子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5]

往更早的时代追溯,《礼记·檀弓》里“丧欲速贫,死欲速朽”这个著名的典故就已经说明,孔子的第一代弟子里,便已经有人对老师的话因为断章取义而发生误解了。回顾一下,“《论语》的词句,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两三种以至十多种不同的解读”。[6]虽然得益于学术的进步,其中一些内容现在倒是明朗多了,可还是有很多地方恐怕真会如王充的悲观论调——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胡适看上去倒没我这么悲观,他虽然在文章中大讲经典之不可解,却在结尾处以不乐观的语气谈了一点乐观的展望:

总而言之,古代的经典今日正在开始受到科学的整理的时期,孟真先生说的“六经虽在专门家手中也是半懂不懂的东西”,真是最确当的估计。《诗》《书》《易》《仪礼》,固然有十之五是不能懂的,《春秋三传》也都有从头整理的必要;就是《论语》《孟子》也至少有十之一二是必须经过新经学的整理的。……二三十年后,新经学的成绩积聚的多了,也许可以稍稍减低那不可懂的部分,也许可以使几部重要的经典都翻译成人人可解的白话,充作一般成人的读物。

在今日妄谈读经,或提倡中小学读经,都是无知之谈,不值得通人的一笑。

现在,胡适那个“二三十年后”已经过去足有七十年了,在这七十年中,考古发现也多,学术进步也大,确实也做到了“稍稍减低那不可懂的部分”,但是,不可解的地方依然很多,歧义争执也不在少数,而对一个旧问题的解决又往往引发出十个新问题来,这倒真让人不由得体谅起朱元璋来:要把经书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没有规范化的试卷格式(八股文),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答案(朱熹的注释),判起分来还真不知该如何下手呢。

至于说儒学能否扭转“世风不古,道德沦丧”,这也是个老问题了,论之者甚众。考察一下历史,会发现孔子那时候就已经“世风不古,道德沦丧”了,之后的每个时代同样在感慨着“世风不古,道德沦丧”,也不知道那个“古”到底什么时候存在过。可世风难道不是(像胡适所说的那样)在进步着么?

相关的问题是,儒学究竟能否扭转“世风不古,道德沦丧”呢?嗯,仔细看看,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有问题的——如果说得夸张一些,可以把对其前提的质疑表述成:“当真存在一种儒家学说吗?”——这就留待正文部分去讨论了,届时我们也听听托克维尔等人的他山之石,看看道德这东西究竟是不是“讲”来的。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似乎越是暴君越是喜欢推行美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神圣家族》里这样描绘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对古典美德的热情呼唤:

罗伯斯比尔在他论述公共道德的原则的演说中问道(在1794年2月5日召开的公会会议上):“民主的或人民的政府的根本原则是什么?是美德。我说的是公共的美德,这种美德曾在希腊和罗马做出了那么伟大的奇迹,并且将在共和的法兰西做出更令人惊异的奇迹来。我们说的美德就是热爱祖国和祖国的法律。”

接着,罗伯斯比尔明确地把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称做“自由人民”。他不断地要听众回忆古代的“人民本质”,并且既提到它的英雄莱喀古士、狄摩西尼……

圣茹斯特在关于逮捕丹东的报告……中极为明确地说:

“在罗马人以后,世界变得空虚了,只有想起罗马人,世界才充实起来,才能够再预言自由。”

在圣茹斯特的另一个报告(关于普遍警察制的报告)中,共和主义者被描写成完全具备了古代精神即刚毅、谦逊、朴质等品质的人。警察局按其本质来说应当是相当于罗马的市政检查局那样的机关。他列举了柯德尔……等人的名字。最后,圣茹斯特用一句话表明了他所要求的“自由、正义、美德”的特征,他说:

“革命者都应当成为罗马人。”[7]

在作为第三者的读者看来,他们这些话实在是绝妙的反讽,可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当中的人们对着这些个“美德”,怕是说什么也笑不出来的。

(三)祭孔·文天祥

这两年,祭孔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可祭的人大多只知道该祭,却不知道该怎么去祭,于是就在盛大而荒诞的场面之中看到旗袍和太监的“克己复礼”,还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八佾舞于庭”。这一来,争论便风起云涌开了,很快便从“该怎么祭”的问题又引申到“该不该祭”的问题。

唉,这实在也是个老问题了。第三次请出胡适,这是在1934年:

最近政府忽然手忙脚乱的恢复了纪念孔子诞辰的典礼,很匆遽的颁布了礼节的规定。8月27日,全国都奉命举行了这个孔诞纪念的大典。在每年许多个先烈纪念日之中加上一个孔子诞辰的纪念日,本来不值得我们的诧异。然而政府中人说这是“倡导国民培养精神上之人格”的方法;舆论界的一位领袖也说:“有此一举,诚足以奋起国民之精神,恢复民族的自信。”难道世间真有这样简便的捷径吗?

……礼成祭毕,纷纷而散,假期是添了一日,口号是添了二十句,演讲词是多出了几篇,官吏学生是多跑了一趟,然在精神的人格与民族的自信上,究竟有丝毫的影响吗?[8]

胡适这里犯了一个知识分子常见的错误:重内容而轻形式,殊不知在很多社会重要事项上形式是要大大重于内容的。不过这也难怪,那年头还没有什么像样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呢。这个话题留待正文去谈,现在我们还是继续听听胡适的说法吧:

这二三十年中,我们废除了三千年的太监,一千年的小脚,六百年的八股,四五百年的男娼,五千年的酷刑,这都没有借重孔子的力量。八月二十七日那一天汪精卫先生在中央党部演说,也指出“孔子没有反对纳妾,没有反对蓄奴婢;如今呢,纳妾和蓄奴婢,虐待之固是罪恶,善待之亦是罪恶,根本纳妾蓄奴婢便是罪恶”。汪先生的解说是:“仁是万古不易的,而仁的内容与条件是与时俱进的。”这样的解说毕竟不能抹煞历史的事实。事实是“最近”几年中,丝毫没有借重孔夫子,而我们的道德观念已进化到承认“根本纳妾蓄奴婢便是罪恶”了。

感谢胡适,我以前只知道太监和小脚已经被废除掉了,原来八股、男娼和酷刑也在胡适那“二三十年中”同样被废除掉了呀。至于儒学对于“培养精神上之人格”能有多大意义,我倒觉得不妨从史料当中统计一下数据。要知道,人们在心理上总是很容易对特殊事件做出强烈反应,进而会把个别典型混同为普遍现象——有一句女人爱说的口头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事实上,如果以严格的社会学方法做个统计的话,很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是好东西”,或者是“绝大多数的男人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是好东西”。

如果划定一个很小的范围,单从西汉的儒家宰相来看,这个简单的统计工作班固已经替我们做了,他在《汉书·匡张孔马传》的结尾处评论说:“自从汉武帝大兴儒学以来,公孙弘以儒生拜相,其后蔡义、韦贤、玄成、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以及平当的儿子平晏都是以儒家宗师官居宰相高位,这些人身上穿的都是儒者衣冠,嘴里说的都是先王圣训,大有温柔蕴藉之风范。但是,他们的用心却全在如何保住官位上边,时评全夸他们是马屁高人。我们若真以古代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哪一位能称得上称职呢?”[9]

通观历史,这些人才是大多数,文天祥那样的只是极少数罢了,只是不知道:多少个尸位素餐的马屁高人里边才能出一个文天祥呢?[10]

另一方面,如果儒者只是混一些屠狗功名、雕虫文卷,自然很难被人喜欢,但儒者若是建功立业,尤其是建立军功,那么,当翰墨抒写儒将豪情,把事功点染进文学,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震撼人心的,或者说是足以“培养精神上之人格”。比如这样一首《木兰花慢》: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

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间、生死一毫轻。

落日旌旗万里,秋风鼓角连营。

炎方灰冷已如冰,余烬淡孤星。

爱铜柱新功,玉关奇节,特请高缨。

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

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这首词是抒写将军出征前夕的豪情壮志,“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间、生死一毫轻”,这是何等豪迈;“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这是对敌人何等的蔑视;“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这又是何等的功业和荣耀,当然,作者没忘记最后交代一下立了功以后是要回来向“龙庭”交差的。

虽然是绝妙好词,但多少还是有一点欠缺:再有点儿红粉味道就完美了,就连暴力黑帮电影也不能全是大男人在银幕上晃来晃去呀。所以,作者的另一首《木兰花慢》也许更有看头:

乾坤秋更老,听鼓角,壮边声。

纵马蹙重山,舟横沧海,戮虎诛鲸。

笑入蛮烟瘴雾,看旌麾、一举要澄清。

仰报九重圣德,俯怜四海苍生。

一尊别后短长亭,寒日促行程。

甚翠袖停杯,红裙住舞,有语君听。

鹏翼岂从高举,卷天南地北日升平。

记取归来时候,海棠风里相迎。

又有侠骨,又有柔肠,虽然这一首艺术水准比较差,流行元素却都具备了。现在说说这位作者:他乃是名门之后,将门虎子,家有万卷藏书,授业的老师既有状元(王鹗),又有名儒(比如郝经),家里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简直就是《傅雷家书》里的那种气氛。

这位“傅聪”姓张,叫作张弘范,他爸爸就是当时的名将张柔。按现代的话说,张柔是金籍汉人,后来降了蒙古,立下过赫赫战功,张弘范是张柔的儿子当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从当时的“国籍”说,他是元籍的汉人。张弘范这两首《木兰花慢》里都说到“蛮烟瘴雾”,像是诸葛亮南下七擒孟获的感觉,其实指的却是南宋南逃的残余势力。第一首词写在作者统兵南下的出征前夕,那时,他刚以汉裔身份被授予蒙、汉军都元帅之职,带尚方宝剑,大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结果厓山一场海战,宋军浮尸十余万众,宋朝便算是彻底亡国了,对于张弘范来讲,这果真是“整顿乾坤事了”呀。

后人对厓山一役,消极的评价是“厓山以后无中国”,积极的评价则是张弘范协助元朝完成了统一大业。这些评论我们暂时不必去管,却说张弘范南征的战船上曾经带着一位重要俘虏,一同渡过零丁洋,一同目睹厓山战。这俘虏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那首《过零丁洋》正是写于这段路上,而厓山之战的那次目击则被文丞相写成了一首七言古风,题为《二月六日》:

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飘血洋水混。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酣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厓山种种,历来论之者众,其中不乏饱学鸿儒,更不乏深入精辟的见解。我这里却只说说一位热血青年的议论:“……到了元朝,中国才为外国一统。那些理学名儒,如许衡、吴澄辈,皆俯首称臣。只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谢叠山不肯臣元,都死了节。九十年中,虽有些英雄豪杰起事恢复,被那些儒生拿着君臣大义视为盗贼,立刻替元朝平息了。”

这位热血青年就是陈天华,但凡念完初中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但这段文字却不是出自《猛回头》或《警世钟》,而是摘自他另一部作品,题为《狮子吼》。他这短短两句话,涉及了错综复杂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些恐怕到现在也是说不清楚的,比如“君臣大义”和“华夷之辨”,这两个儒家的顶级概念在宋元易代之际该如何解释现实呢?

同类推荐
  • 历史必须爽

    历史必须爽

    让历史不留遗恨!让汉人雄霸中原!甲午海战,他开着飞机将日寇打的魂飞魄散。闯贼破京,他驾着汽车载着崇祯逃出生天。满人入关,他架起机枪子打的清军抱头鼠窜。崖山之战,他一炮将元兵轰的焦头额烂。他帮助宋祖定国安邦,跟着唐宗征战四方,他让汉武的疆域固若金汤,他让秦皇的暴虐不敢露出锋芒。他将末唐的藩镇打的哭爹喊娘,他入三国收服无数猛将,他在诸侯的战国无人敢称王。他让华夏民族的荣耀万古流芳,他将文明的种子撒向历史长廊。他就是梁小凡。群号:669231341
  • 山贼皇帝传奇

    山贼皇帝传奇

    一个特种兵,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成为了一名落魄的山贼,此时正奉天下大乱,于是为了生存下去,他带领山贼们兼并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寨,一不小心,竟然拥兵数万,成为了天下的一方诸侯,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格。
  • 且上凌烟

    且上凌烟

    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命运的交织……我,庄默,必将在滚滚的历史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中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中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记录作者唐云,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她热爱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中记录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矛与盾与罗马帝国

    矛与盾与罗马帝国

    一场无能的见义勇为,让这可怜的重生者来到了已经步入黄昏的西罗马帝国。他是不幸的,他的软弱遇见了帝国荣耀的坠落;但他是幸运的,在这里,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在刀光剑影之下不会因为爱恋分心,不因为软弱而动摇。凭借希望换来的机会,拾起了,暗淡了金色的鹰旗,还有那不曾失去的、闪烁着永恒的荣光!哪怕仅仅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这,就是他的一生啊!读者群:112964454欢迎大家加入!
热门推荐
  • 豪门冷少的小酷妻

    豪门冷少的小酷妻

    相处多年却从不曾看过他的真面目,等他在自己的眼前消失之后那才发现自己心底满满的都是这个男人。人生失意之时遇到的那个男人,与他很相似,可是她不确定是不是他?再次被伤害之后却有些不知所措,喜欢的人原来一直都是在欺骗自己,她就像是一个被人踢来踢去的皮球一般再也动弹不得。三年之后再次归来,此时她再也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即便是相遇了,也不会手软。渣男,小三,败类,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统统去死,她不再饶恕。
  • 四筵箫声尽

    四筵箫声尽

    这浮名浮利没什么可舍不得的,要说真有什么舍不得的,那大概是你吧!
  • 长相思2:诉衷情

    长相思2:诉衷情

    《长相思2:诉衷情》,桐华首部长篇言情系列第二部,诉尽离别相思,刻骨深情。最好的年华,总在不懂得珍惜前就已消逝;最深爱的人,却在来不及用心前悄然远离。在等待中错过,在失去时追悔,却不知失去的便不再有,错过的就再也无法找回。爱情也许经得住生死分离的考验,却敌不过信任的阻隔。小夭和颛顼如何在几方势力的夹层中求得生存,璟和小夭又如何在重重阻隔下守护相守的诺言,对的人与爱的人又该如何选择,都将在《长相思2:诉衷情》中找到答案。
  • 倾伞

    倾伞

    这几百年后的事,她是真的不想管,当年多事的后果她早已尝得心碎。可是明明说好了要报仇,却还是忍不住救了他们。魔界的魔尊说,当年当年,错不当年!可是,后悔又如何,再见到寻找了多年的人还是一枪杀了她。世上多的是痴情人,世上多的是负心人。后来的事,无论他再叫多少遍她的名字,都不及另一个薄唇轻启的一句“小白”。相门公子说,逝去的人留下的人总是比不上,我遗憾遇你太晚,要是曾经和你一起经历那些的是我该多好!可是,来得晚不一定就是来得迟。只要是你,你来了,就好!世上多的是遗憾,世上多的是美好。……
  •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经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恐怖修真世界

    恐怖修真世界

    浓雾中弥漫着蚀人血肉的诡异气息。黑暗中伸出了影魔的利爪。冰冷阴郁,噬人魂魄的可怕梦魇。茹毛饮血的蛮人。召唤远古亡魂的大巫。从深渊内探出地面的恶魔巨手。……陆远莫名来到了这片恐怖大陆,从一开始,他的生命便危在旦夕,直至进入了一片神魔陵园。想要活下去,唯有成为葬地守墓人。元素体、武斗体、圣体、霸体,消失在时间长河中的特殊体质,又一次复苏了。死灵的国度,蛮人的大陆,残破的仙界……辽阔诡谲的恐怖修真世界,正式开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一贱你就笑

    我一贱你就笑

    “想装个小鸟依人,却是个大鹏展翅!”有颗萝莉心没有萝莉命的高洛莉因为长得太高的关系,单身二十年不说还四处躺枪。某天她在医院乌龙掐了主刀医师韩以默的大腿一把,从此一“贱”钟情,踏上了花样作死的女追男之路。女追男就算了,关键是这男神脸盲!高同学每天都在在线求“如何刷脸成功”!吃面中途被服务员收走面、摔倒在地给男神行跪礼、脑袋被电梯门夹到两次……高同学很心塞:征服脸盲高冷男神之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个快穿领队不容易

    当个快穿领队不容易

    别人当领队去不同的地方带客人游览,薛梦当领队要去不同的的世界完成任务收拾烂摊子,每个人的人生不同,选择不同,因为选择道路不同,结局也就不同!薛梦不是大义凌然的女主角,不白莲不圣母,三十岁单身的她有自己自私的一面,但人非圣贤,无非想过的随心所欲一些,可能不完美,有时候也要向现实低头,但是心态很重要,当下很重要,在当下能随心是一种幸福……
  • 司幽国

    司幽国

    当具备异能的人突然突兀的出现在世界上一切的平衡都将被打破异能者成为了全新的种族人活一世谁不想成为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