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60600000001

第1章 吕碧城:民国第一奇女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歇。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有时尽,血有时灭,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金庸《书剑恩仇录》

每每谈及她的芳名,总让人有一种不忍。

她的容貌装扮似乎颇具侠气,眉发浓重,有水墨渲染的笔致,眼神凌然若寒冰,眉梢嘴角也无一丝媚态,整个人分明是一朵逸开在西伯利亚的紫罗兰,就连那初绽的喜悦也是清冷冷的。但她的美并非一味是霜雪的肃然,常见她作欧洲贵族少女的装扮,妆容招摇富艳,然而相衬,因她的颜经得起任何一种形式的煞有介事。美成这样,即便不可亲,也依然可爱,正所谓“任是无情亦动人”。整个民国世界就如她的人一样,鲜艳明迷得使人糊涂,却依然有奇异的调和。我总以为她的容貌和王祖贤、钟楚红是一个类型的,英气、性感、凄艳,随时随地介于仙鬼之间。

吕碧城,当之无愧的民国第一奇女,说她是第一,不但出于时序方面的考虑(她出生于公元1883年,民国初年就是一个学问、品性、处事方式已然完全定型的成熟女子),还因为她活得太自我,太纵情恣意,什么都敢玩,什么都玩到极致——不但让同时代的女子凭空黯然了许多颜色,就是须眉男儿,相形之下也未免显得粗笨且不合时宜。

她是当之无愧的花魁,民国女子中的花魁。在她身上,集中凸显了现代女郎的一切优良特质并加以无限放大:才华、美貌、地位、财富,还有骄傲和自尊,总之她几乎穷尽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全部,而如此这般,却终身未嫁,非但让人愕然哑然,乃至近乎骇然了。

她一生自负才情,留下不少咳珠唾玉的诗词文章,但世人传诵最多的却是那一句“汪精卫太小,梁任公已婚”。

这两位她看得上眼的,都堪称人中龙凤:梁任公翩翩少年,一支健笔断送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年的基业,而汪精卫不但文章口才了得,容貌更是俊美无俦,他俊美到了何种程度呢?民间有一节小小的公案可以作为注脚。话说汪精卫当年因造反犯下杀头的死罪,慈禧见他貌美,也不忍加害,敷衍了事。其实彼时慈禧已经过世两年,且提审汪精卫的是肃亲王,如假包换的一个纯爷们儿。民间如此附会,更可想象汪青年时的容貌与胆色。中年后虽为世人不齿,论风头也堪称一时之豪雄。从她的择偶标准我们也可以看到,碧城之待字闺中,乃是一种独孤求败似的登临绝顶再无风光的寂寞。

所以后来查阅资料时,每每见一些半老学者在赞美倾慕偶像之余亦然偶发思古之幽怀,说什么:“余生也晚,否则必娶碧城,或不致芳魂寂寞耳!”心中只是冷笑。

几人能配她?

吕碧城这样骄傲的女子,生前不屑的,死后亦然不屑。

吕碧城出生在安徽一个名叫旌德庙首村的小小村落,这地方虽名不见经传,但凤凰栖息处,凡木亦是梧桐。更何况吕氏一门并非寒素之家,其父讳凤岐,字瑞田,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曾担任过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官职。

关于这位吕大人,留下的史料已然不多,但他似乎对做官并不热衷,早早隐退,和夫人一道教育四个女孩儿读书。老先生的为人,想必清坚磊落,因他的女儿个个有须眉气,又皆性如烈火,可想乃父之风。

吕碧城的母亲严士瑜,也不是等闲的闺阁女儿,她出身于官宦世家,祖母为清代著名女才子沈善宝,时有美誉。严氏于诗词文章颇有造诣,行事更是有胆识,当然这一点是后话了。

这样一个好出身,给了吕碧城做才女的先天条件。话说吕氏一门四个女儿,个个文采惊人,加上一个能诗擅文的母亲,正是晚清典型的闺秀型才女家庭,它的出现几乎只局限于士大夫阶层中。其显著特征是:家中的几乎所有女性成员都是诗人,妯娌姐妹母女间酬答唱和的劲头不逊于男子。前段时间我曾查阅过清末几位知名才女的一些诗词,只觉得境界过于狭窄,风格稍显单一,笔力也未免纤弱了些,而吕碧城至少在12岁时,就显示出迥异一般才女的英雄气。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这首词据说正是吕碧城12岁的作品,笔法老练,气象开阔,“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造句奇特,以荆轲聂政这两位充满古典主义情怀的侠士自抒抱负,又隐隐有不平意,作者是花木兰也是木兰花,简直人花不分了。

12岁,她生命的基调已经成型,同样,12岁也是她人生的一个断层,一个边界——父亲死了,死于中风。

父亲一死,族人便心急火燎地来抢夺家产了。母亲虽然生下四个好女儿,却抵不过原配的好运气,只因她的儿子虽然死了,但死之前却留下了一点骨血。

这个遗腹子将会是吕家光明正大的继承人,族人雇用了歹徒囚禁了严氏和四个姐妹。许多书上都说碧城小小年纪,却有胆有识,修书给父亲的朋友樊山求援,使母亲和一干姐妹得以脱身。鉴于她太有主见,准公汪氏乡绅向她们家提出退婚。

另外,吕碧城没有分到家产,也是极其重要的诱因,彼时儿女亲家,讲的都是门当户对,若是一方失了势,悔婚也可以悔得理直气壮。

吕碧城被迫用一生对抗自己的12岁,想来她小小年纪便遭遇退婚之奇耻大辱,所以产生心理障碍,甚或患上“恐婚症”也未可知……

可是一个虽然只有12岁但是雄姿英发的女孩子,仅仅因为被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孩他爸退婚,就悲情到终身不嫁?

我以为虽然退婚事件依然对她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却不是爱情,而是安全感,她的余生都在追寻安全感,并以此获得较为可靠的自我之存在。

还是母亲想得开。她轻快地对女儿说,这等乡野村夫,不嫁也罢。好好读书吧,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她带着四姐妹,先后投奔到父亲和哥哥家,希望父兄能够为自己的女儿提供较好的教育和荫庇。但她没有家产,又是已嫁之女,娘家的帮助是极有限的。《红楼梦》中甄士隐离家后,他的妻子没奈何只能投奔娘家,每天都要面对父亲的冷言冷语。吕碧城在舅舅家一待就是七年,十三岁的她刚刚进入青春期,本来就自视甚高,又忽遭变故不得不寄人篱下,自然和林黛玉一样异常敏感,几年来想必也受了不少委屈,一晃到了二十岁,她嚷着要外出上学,舅父不许,口口声声“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许也有不肯负担学费的私心。吕碧城怒而出走,不期然竟闯出一个新天地。

其实所有的出走(非病理性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精神的回归,吕碧城正是因为这一次出走,而得以与自己的命运相遇。

她在火车上偶遇天津佛照楼的老板娘,这是一位颇有仁爱心肠的中年女子,在得知了碧城的不幸遭遇以后,安排她住进了自己经营的宾馆。可巧佛照楼当时和《大公报》毗邻,吕碧城记得舅舅的秘书方小洲的夫人就在《大公报》做编辑,走投无路之下,吕碧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方夫人写信,叙述自己的情况,希望方夫人帮帮她,给她找份差事。

方夫人即使收到信,想必也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她不过是一个报馆的普通职员,能力有限。可是,这封信很巧地被《大公报》主编英敛之发现了。

英敛之无意中看到吕碧城的求助信后,觉得这个女子文采斐然,看样子是个做编辑的料。于是,就主动约见。

那一次见面,对当事人来说是具有传奇意味的一幕开场戏。英敛之惊讶于她的出尘之美,“清新俊逸,别开生面”。都说女人如花,可她比一切花朵都更有理性,总之,她的美是双重的,寓意完整,丰盈而脆弱,热烈地期盼着一个保护者,而他愿意成为那个保护者。

英敛之为她提供住宿,让她有一处安身之所;聘请她做了《大公报》的女编辑。不要小看这个男人的付出,他安排吕碧城和妻子住在一起,不但出于爱才,也是以君子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的。而且,由于他的大胆决定,吕碧城成了中国第一位女报人,并将轰轰烈烈地开辟无数个第一。

没过多久,吕碧城声名鹊起。英敛之曾说:“碧城诗刊载于《大公报》之后,‘是时,中外名流投诗词鸣钦佩者纷纷不绝。’”

吕碧城发迹后,把母亲和三个姐妹一并接到天津,动用关系让姐妹三人在同一所学校教书。第二年(1905年),英敛之筹编了《吕氏三姊妹集》,并且在《大公报》千号纪念日,刊出了《吕氏三姊妹》的序跋各一篇,英敛之从心底爱惜吕氏姐妹的容貌才情,字里行间也就不是文人之间的客套话了,在文章中他如此感叹说“何天地灵淑之气独钟于吕氏一门乎?”倾慕之情,犹然言表。

吕碧城成名后,开始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作为一个曾经被剥夺了继承权、遭遇退婚之辱的女性,她对女权问题不可谓不关心。在不少文章中,她提倡女子应从家里走出来,进学校读书或在社会上做事。无疑,相比其他倡议者她更有说服力,因她自己就是一个职业女性的理想范式。

为了让众多被束缚于深闺中的女性得到启蒙,她立志办一所女子学堂。公平一点来说,这个想法虽然不错,但可行性并不高。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虽然做了编辑(也仅仅只是编辑),却没有任何背景,想要在天津这种寸土寸金、由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兴办新式学堂,确实显得太天真了。但是英敛之不遗余力地帮助她实现梦想,运用一切手段制造舆论、到处筹款。不久以后,天津第一所由吕碧城做监督(校长)的学校终于建成了。

无疑,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英敛之的日记记录了他为筹办天津女子学堂付出的劳累和奔波:“此次办女学,因无著人力帮忙,故事多掣肘,一人劳已,又兼三弟婚事在尔,必须携内人同去上海,故愈形忙迫。学堂已有头绪,而严朗轩忽从中辞总办职,他人因皆裹足,而中途益复著忙矣。”“袁督许允拨款千元为学堂开办费,唐道允每月由筹款局提百金作经费。”

学校后来更名为北洋女子学堂,吕碧城名正言顺地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校长,而当时她不过23岁,本就是美女、才女和女编辑的三位一体,再有了校长这样一个头衔加持,全天津已经到了“绛惟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地步。真是鲜花着火,烈火烹油,百年后也让人遐想她当初的风流意态。

不得不说,英敛之确实已经竭尽所能地在帮她了,他的妻子敏锐地察觉到丈夫对这个小女子的情意,百般不是滋味,居然开始自学诗词文章渴望得到丈夫的关注。女子的一点痴心,从来就百折千回。

那么,吕碧城对他是什么态度呢?没有意向性明确的文字来说明她的情思。可是,她那句著名的感叹“汪精卫太小”似乎可以让我们一窥端倪。

汪出生于1883年5月,和她同年,而她的具体出生月份已不可考,但我倾向于汪比她年长的说法,作为自己的择偶杠杆,我不信她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她却笃定地说“他太小了,不是我的菜”。

这可以反推出一个并不让人惊诧的假设:吕碧城,她喜欢年纪较长、思想成熟、敏而有才的男子,像她的父亲一样。只有这样的人,才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我相信她爱过英敛之,他年长她十多岁,一手创办《大公报》开风气之先,且有识人之才,总之他符合她的一切条件,更何况他对她还有知遇之恩。

女子的感激,总是容易春风化雨成爱慕之情。

但她和他,终于还是交恶。

吕碧城之所以闻名天津,不但因为她的美貌和才情,还有她的刚愎和骄奢。《南社丛谈》说她“放诞风流,有比诸红楼梦的史湘云,沾溉西方习俗,擅舞蹈,于乐声铮璁中翩翩作交际舞,开海上摩登风气之先”。

这是一个压抑了太久,渴望尽情舒展自身的民国女子,做派前卫,装扮也极尽招摇:头插孔雀翎,身穿孔雀拼金洋装,似乎随时都做好了开屏的准备。

而这样的“放诞风流”,并不为英敛之所喜,岂止不喜,简直厌恶。不久,他对她的态度开始明显冷淡,毕竟,一个已经步入上流社会的精英人物,很难对一个看似交际花的女人保持精神上的倾慕。此外,吕碧城对他的文学造诣也不以为然,这一点想必更是让他大为光火,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吕碧城的二姐吕美荪,那也是一个才貌兼备的佳人。

据说,吕美荪被电车撞伤住院,英敛之不仅把她送到医院,还请了日本医生为其治疗,每天都去探望,两人经常说话良久,感情日笃。

他曾经是守护她的大雁,而今,衡阳雁去无留意。她只是默默地委屈,默默地愤怒,也并不检讨自己。

英敛之曾在词里说:“稽首慈云,洗心法水,乞发慈悲一声。秋水伊人,春风香草,悱恻风情惯写,但无限悃款意,总托诗篇泻。”那时他深爱着她,词章里掩不住的深情,甚至带着一点自惭形秽;而当爱情远离,他开始在文章中讥笑她的着装伤风败俗,完全不配为人师表。

人还是那个人,但主观情感一旦发生转移,客体也就难免可疑起来。

她气急败坏地找他理论,他为自己做愚蠢而糟糕的辩护,说并没有讥讽她的意思,一切都是她的误解云云。她愤然离开,从此绝迹报馆。

公平一点来说,吕碧城的着装,就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确实显得颇为异类和夸张,张爱玲也好奇装异服,其实这是一种对抗的姿态,退守到衣装上去的挑衅。

吕碧城看似招摇。不可一世,其实骨子里却是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她相信灵魂,相信一切冥冥之中的天意,那是她十二岁就已成型的价值观。作为一种自我补偿,她的内心有多凄惶,外在的装扮就有多张扬,好让人退避三舍、无可奈何,可他却不懂她,还要拿她的装扮来说事,真是辜负了彼此的知己一场!她不惜和他撕破脸,想必心中已无眷恋。

如果她曾有过动情,那么除了他,不会有别人。可是,就连当初惊为天人的激赏,也会随时间零落成一地鸡毛,她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想来姐姐的“插足”对她应该也是不小的打击,这个世界上和她最亲的人,公然地成为了她曾隐秘爱恋过的男子的情妇,她简直恨透了这个和自己有着血缘之亲的女子,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接着她遇到一个送她扶摇直上九天的男人——号称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

从照片中看来,袁克文儒雅清秀,中分的发型颇有男神气质,眼神略显空茫。总体来说,他的气质属于风流柔弱型,和吕碧城并不相配,在他的映衬下,她显得太过强悍和跋扈。男弱女强,一开始就没有结局。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二公子,其母为朝鲜人,袁克文自幼百伶百俐,袁世凯对他甚是宠爱。但这个二公子颇有贾宝玉之风,爱红粉女儿,不爱仕途经济。某日,袁克文偶读吕碧城的《晓珠词》,大为惊叹,见到真人,更是心生爱慕。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多年诗词唱和的柏拉图式交往。

袁克文比她小七岁,且早有妻室,吕碧城却仍旧和他诗词往来,参加他主持的北海诗酒之会。由于两人过从甚密,引起了一些好心人的猜疑,甚至袁克文的哥哥袁克定的连襟费树蔚想要玉成他们的好事,可是吕碧城却笑笑说:“袁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袁其实算得上是一个可爱男人,对所有美而有才的女子,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疼惜。他是风月场中的老手,正如关汉卿所谓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都爱,所以都不爱,如蝴蝶之于花瓣。

1912年,因为袁克文的推荐,吕碧城在袁世凯的总统府中谋了一个“女官”的职位,后来,又担任参政一职。这是她在政界得到的最高职位。三年后,碧城敏锐地预感到袁世凯称帝将会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所以很理智地辞职下海,利用广阔的人脉,和洋人进行交易,此外她还投资过银行,后来大赚一笔,成了稳稳当当富婆一枚。

她那么美,美也就罢了,还那么有才,有才也就罢了,还有机会从政,从政也就罢了,偏偏又那么机智,在适当的时候辞职,又下海经商还赚了大钱。一个女人想要的一切她都有了。甚至一个男人想要的一切她也能拥有。

面对这样一个雌雄同体的生物,谁能满足她对伴侣的渴望呢?男女的结合,再怎么形而上,也摆脱不了世俗生活的纠缠和牵绊,当爱情被抽离出所有的附加物,就需要高度精神化、理想化的还原状态才能诱发彼此的心跳,很显然,吕碧城不是杜拉斯,严丝合缝的格律诗词,只能让她吸引同样循规蹈矩的旧式文人。但她是一个叛逆者,她需要一个同样叛逆的骑士来带走她。不管是梁启超还是汪精卫,都是名噪一时的叛逆者,吕碧城其实只是拿他们当挡箭牌,但却泄露了无意识的心理内涵。

吕碧城的出身和所受到的教养,足以让她成为一位优秀的闺阁淑女,如果不是12岁那年忽遭变故,她的命运应该是嫁给那位乡绅之子,然后静待岁月安好吧。对那个时代的女子来说,什么样的幸福会比丝萝有托来得更为笃定和踏实呢?但她是吕碧城,一切偶然的集合,造就了她。她并没有参加革命的经验,但却和秋瑾一样,诗词中总有那么多慷慨任侠,磊落不平之气。

她和秋瑾彼此倾慕,两人并称“女子双侠”,由于秋瑾当时也号“碧城”,搞得世人分不清这些署名为“碧城”的诗词,到底出自谁人之手。有一天,秋瑾穿着一身男人的长袍马褂亲自到报馆去拜访她,两人并榻而卧谈了一夜。此后秋瑾不再用“碧城”这个号,让这个小自己九岁的妹子专用。后来秋瑾被捕,国内报馆噤若寒蝉,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为老友的悲惨遭遇四处奔告。如果没袁克文,恐怕也免不了一场灭顶之灾。

吕碧城的诗词中虽多有豪迈之语,却也动辄有伤春之意,她活得痛快但并不快乐,但现在想来,她倒也未必觊觎这快乐,因她的人一如戏文里的亮烈,亮是这般亮法,烈是这般烈法,叫人不提防。回头再看她的眼神,竟是满满的刀兵之气,怎生消受得寻常巷陌里的俗世幸福?

她生命的底色始终晦暗而清冷。

吕碧城没有停止成长,她后来拜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为师,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还掌握了更加圆熟精湛的英语技能,傍此长技在身,后来长年周游列国,也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她翻译佛经,亦是中国第一位女译者。

这样的人物,居然还试图相亲,居然还被人家看不上。

吕碧城和清末使日大臣胡惟德还有过一段相亲经历,这段姻缘是傅增湘做媒的。严复对女弟子这件婚姻很是重视,在1909年11月12日的日记里,严复写道:“胡仲巽来,言其兄不要碧城。”

严复在《与夫人朱明丽书三十一》中,写道:“胡曾寄电严复,谈到胡吕婚姻:‘此事早做罢论,据胡老二言,乃其兄已与一美国女学生定亲,不知信否?碧城虽经母姊相劝,然亦无意,但闻近在天津害病颇重。其二姊眉生曾来寓告我,并求我为碧城谋出洋,北洋现已换人,不知做得到否?’”

一句“不要碧城”已经令人气短,“已与一美国女学生定亲”简直又复气煞。不过碧城始终是骄傲的“然亦无意”如同云淡风轻,根本就没将这人看在眼里,也难为了老师的一番苦心。

另一个和吕碧城有过关联的男人是杨志云。吕碧城和杨志云诗简往来,缔来已久,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在听说杨志云纳妾小琴后,吕碧城写了四阕词,其中一句说:“天地悠悠,我将安托?”

这次她不再淡定,甚至开始吃一个小妾的醋了,或许这时起她便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遇到一个为之心动的男人了吧!“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龚自珍的词是专属于她的华美的咏叹调。

她的生活相当奢华,旅居国外的时候,常年住顶级酒店,加上装束艳丽,别人都以为她是东方公主,而事实上她一直独居,陪伴她的是一只叫作“杏儿”的小狗,不可谓不寂寞。她总是一个人,可是从一开始她就如此,除了人世的华丽庄严,她什么也不要。

她始终那么骄傲,从未因年岁渐长而降低择偶标准,“不遇天人目不成”,她不骗自己将凡人当天人,即便这一生都没有爱情也没有关系。她自称“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因此,当那个呆子吴宓自说自话地为她写推荐文章,盛赞她的才华之后,居然以须眉浊气去推想她的“剩女情怀”:“集中所写,不外作者一生未嫁之凄郁之情,缠绵哀厉,为女子文学中精华所在”。他自以为的恭维,却是对她严重的冒犯,吕碧城拒绝与他见面,还怒斥他为无聊文人。

她的精神世界已经可以和同时代最优秀的男子比肩而立,“凄郁之情”?当然有,但等闲文人没有评判她的资格。一览众山小,她已在绝顶之上。

吕碧城的导师严复说:“碧城心高意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极喜学问,尤爱笔墨……身体亦弱,不任用功。吾常劝其不必用功,早觅佳对,渠意深不谓然,大有立志不嫁以终其身之意,其可叹也。此人年纪虽小,见解却高……因而受谤不少……现在极有怀谗畏讥之心,而英敛之又往往加以评骘,此其交之所以不终也。即于女界,每初为好友,后为仇敌……其处世之苦如此。”

“此女实是高雅率真,明达可爱,外间谣诼,皆因此女过于孤高,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据我看来,甚是柔婉服善,说话间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处。”

反而是这位老师最懂她。

吕碧城曾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较轻,汪容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才固佳,乃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只有以文学自娱耳。”她之放胆任性,正如三春花事的无人收管,可迢迢春色竟然等不到赏花人,索性烂漫成一塌糊涂。

1920年,天台教观四十三世祖谛闲法师在北京讲经,她以谒见谛闲法师请求开示,谛闲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既知道还债辛苦,以后切不可再欠了。”她似有所悟,开始信佛食素。此后十多年间,她曾两度长期出国周游。其间,汉译英佛典多种,并斥资印行,流通欧美。1930年正式出家为尼,法号宝莲。

但她真的安宁了吗?此时有人劝她与二姐冰释前嫌,但她的回答是:“不到黄泉勿相见也!”

从此她长期定居瑞士。“二战”爆发后,从瑞士去到美洲返回香港,后迁九龙,闭门念佛,不问世事。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24日病逝,享年61岁。她在遗嘱中交代了身后事“肉身火化,骨灰和面为丸,投入海中”——如此奇异的安葬方式,也亏她想得出来。

始终没有等到那个骑士,而时光却不肯为她温柔了。她的出家是负气,正如当年离家出走一样,而她的遗嘱亦是负气,“骨灰和面为丸”。你听听,余怒未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死了也是要做一个巾帼英雄的,不能让秋瑾专美于前。她是天生有女王气场的人,死了也会拥有一座为她而建的水下之城吧。

岳越曰:

有一次,严复曾经问吕碧城对于父母指定婚缘这事怎么看,想来吕碧城抗击封建礼教,应该是持反对意见的,结果,吕碧城却说:“至今日自由结婚之人,往往皆少年无学问、无知识之男女。当其相亲相爱、切定婚嫁之时,虽旁人冷眼明明见其不对,然如此之事何人敢相参与,于是苟合,谓之自由结婚。转眼不出三年,情境毕见,此时无可诿过,其悔恨烦恼,比之父兄主婚尤甚,并且无人为之怜悯。此时除自杀之外,几无路走。”

都说她的那一番言论是恨嫁女的奇谈,但其实却是伤心人的顿悟之言。

不错,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旧的秩序已被推翻,一切属于旧系统里面的属性,都面临分崩离析。问题是,男女双方如果属于包办婚姻,即使遭遇不幸,女方还有埋怨的借口,还有父兄的怜悯。但男女如果是自由恋爱却以分手告终,岂不是自己给一个耳光?

所以“除自杀以外,几无路走”。

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的那样,当时代的大革命呼啸而至,旧有的中流砥柱已经消灭,而新的中坚力量尚未形成,那将是一个漫长而尴尬的过渡期。

自由恋爱努力挣脱传统的门第束缚,以纯粹的男女相悦作为结合的缘由,没有牵绊,但也意味着没有娘家及宗族势力依靠,对普通女子来说,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孤注一掷。

赌注太大,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如此慎之又慎,白白蹉跎了多少岁月。

一个女子,才色都占全,强大到让男子失去保护欲,也是一件极要命的事,这意味着她将在社会契约的交换条件中遭受到极大的阻碍,甚或影响交易的完成,如此,剩下来倒是天经地义。

民国世界。说轩亮也轩亮,说混浊也混浊,但那么多女子中为何她独占花魁?只因她的优秀已经逸出了大众审美中闺阁才女的尺度,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了。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才女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精神冲突,因为“才女”在本质上是与“妻性”相悖的,前者的特征是独立、圆融而后者却是依附和顺从,尤其是在世纪交会的节点上,冲突势必更加剧烈,她们所从事的文化活动必将引起身份认知的紊乱。

拥有男性的精神,却困囿于女性的躯体,她的内心是怎样的抑郁和困惑呢?

吕碧城生命中的这三个男人,前赴后继,将她引领至不胜寒的高处。英敛之,运用报纸这种在当时看来相当高效的媒体作为载体,将她打造成美女作家、社会名流;袁克文带着她轻轻松松地走上仕途,接着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巨富;而最后一位严复,对她传授西学和进步思想,不断带领她攀缘至精神世界的高峰——甚至可以这么说,前两位让吕碧城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女人,而最后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严复,帮助她彻彻底底地进入了男性的精神世界。

而她似乎一直认为文学是精神世界的唯一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所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和自己的文学造诣相匹配的男人——不得不说,这简直无异于缘木求鱼:正常情况下,一个男人是不会娶另一个“男人”为妻的,事实上,当男子越有文艺倾向,就越忌惮妻子在文艺方面的才华,因为如此一来,他的“夫纲”就无法确立且得到保障。再者,吕碧城作为大龄女郎也面临年龄和名分方面的尴尬:她看上的人,都已经使君有妇,而以她的骄傲,又怎肯伏低做小?

男子优秀到极处,可以为王侯,为将相,乃至黄袍加身取而代之,而女子优秀到极处,却只能落一个“大龄未嫁”的下场。

武则天或者慈禧,也是要先嫁人的。

当一个女子被新时代的知识、技术和思考方式所启蒙以后,她是无法容忍自己再回到那个昏聩的世界里去的。而一场完美的爱情,即使不是她对整个新世界期许的全部,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而同样受到启蒙的男子,想的却和女子不一样,因为爱情对他们来说,不但不怎么重要,反而是在紧要关头最先割舍的附加之物。

都说大龄女子高不成低不就,殊不知,这是时代之殇。

让我们再看看吕碧城谈及的梁汪两人,其实都和她很相配,他们是造反者、叛逆者、破坏者,只可惜她既不能和其中之一结合,又找不到和他们匹敌的人,一个女子的野性无人驯服,说到底也是可悲之事,乔张做致、撒娇撒泼都是要男人当观众的,没有男人,再好的唱做念打也没处使。

终其一生,这个骄傲的女子为万物寻找对仗,却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下联。她的故事太长,以至于写到这里,我已经没有了悲伤。

吕碧城的英雄气,终究是无人会的了,而她婉转悱恻的女儿心思,始终没有等到那个骑士来成全。

她是一片民国世界的伤心碧。

同类推荐
  • 你有多凶猛,世界就有多软弱

    你有多凶猛,世界就有多软弱

    如何在残酷的世界里,成为一个剽悍的人。献给在生活中砥砺前行的你。造就强大的内心,成就强悍的自己,让你无所畏惧、勇猛地走在世界之巅。这是一本让你变得强大的人生之书:不管生活和工作中有多少困难,只要你足够勇猛,一往无前,强大你的“拳头”,加快你的脚步,就能成就自己。
  • 道德品质的修养

    道德品质的修养

    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人有很多金钱,却有一片贫瘠的心田;有一片广阔的庄园,而理解力却很狭隘,那么他的财富对他又意味着什么呢?他的价值将为他赢得什么呢?
  • 像芭比娃娃一样生活

    像芭比娃娃一样生活

    芭比娃娃在它所经历的岁月里一直都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换,尽管没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可以来定格我对于芭比的记忆,但是她的独立、她的优雅、她的智慧、她的完美人生,在作者的成长道路上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在事业上成为一位雷厉风行的完美女性,在生活上成为一位成熟知性的优雅女性,是作者一直孜孜不倦所追寻的目标。值得庆幸的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追寻,她最终赢得了自己的芭比人生。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是生活中下一个芭比!
  • 好口才成就女人一生

    好口才成就女人一生

    富强编撰的《好口才成就女人一生》结合女性的心理、性格特点等不同方面,将工作、生活和社会中的口才智慧娓娓道来,并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透彻的分析,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如何把话说好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女性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赢得幸福的人生。
  • 男人魅力

    男人魅力

    美丽和梦想不只属于女人。男人的美丽和梦想,时常比女人的美丽与梦想更丰富、更精彩。男人的美丽多半在他的精神,在他的骨质,在他内心的力量和畅想之中。
热门推荐
  • 南山经

    南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者荣耀之WG战神联盟

    王者荣耀之WG战神联盟

    (本书致曾经的王者荣耀) 一支以梦想为信仰的战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他们的口号!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是他们的精神!看战神联盟的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之战,以梦想为巅峰打出属于他们的战神王朝!看月辰与星怡的甜蜜爱情故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我真的不是灵修

    我真的不是灵修

    “你就是杜航吧?我很崇拜你的。听说前几天发生在锡市的那次S级诡异事件就是你一个人解决的。”“你这么厉害现在的修为一定很高吧?”“是灵罡级,还是灵神级?或者更高?”每当这样的问题,杜航总会露出不置可否的微笑,不做任何回答。这在外人看来或许是深藏不露,其实只有杜航自己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灵(和谐)修。
  • 我要说的故事

    我要说的故事

    这是我写的一些短篇合集,曾近投过稿但是并没有过稿。但是它依旧是我很用心写的,我把它放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匹克威克外传(上)

    匹克威克外传(上)

    《匹克威克外传》是十九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作,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全书通过匹克威克及其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系列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该书是狄更斯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无可争辩地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想用正确的方式来爱你

    我想用正确的方式来爱你

    防狼防盗,防学长!明靓万万没想到,防了未婚夫,却没防到未婚夫的好基友学长!明靓的妈妈当年与学姐暗恋的同学一见倾心,然后两人双双出国,过起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出于愧疚,在明靓儿时,当学姐提出让明靓和自己的儿子订下婚约,妈妈屈从了。为了培养两人的感情,妈妈还丧权辱国地让明靓和那位名义上的未婚夫上了同一所大学。明靓是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新时代女性,怎么能被这种三流剧情所束缚?她巧计退婚,获得自由之身。可是千里马也有失蹄之时,防了未婚夫,却没防到被她拉来做挡箭牌的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