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5400000004

第4章 孝和孝殇帝纪

第一节 孝和帝

求贤若渴的孝和帝

【原文】

孝和皇帝讳肇,肃宗第四子也。母梁贵人,为窦皇后所谮,忧卒,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立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译文】

孝和皇帝名肇,肃宗第四子。

母梁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后养帝以为己子。

建初七年(82),立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日,即皇帝位,时年十岁。

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

【评点】

孝和皇帝刘肇的身世很有趣。他本来是人家梁贵人的儿子,他本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可问题是遭遇了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他的命运。

是个什么人啊?这个人就是当时的窦皇后。

皇后窦氏是一个悍忌之人。什么是悍忌之人啊?悍忌之人就是凶悍妒忌、蛮横猜忌的人。她的性格之所以这样,一个原因是她没有生养过孩子。不用说我们也会明白,在宫里,不能给皇帝生孩子意味着什么。母以子贵嘛,没有儿子,怎么贵呢?于是,为了自己的命运,这个窦皇后就采取行动了,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争取自己的幸福去了。她争取自己的幸福本无可厚非,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奋斗的,可是问题在于,这个窦皇后所争取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把别人踩在水里,按在泥里,让她们喘不过气来,甚至窒息而死,然后她就幸福了。

那么,她是怎么做的呢?

窦皇后先是想方设法,废掉了章帝立的太子刘庆,又设计陷害梁贵人,逼得人家自杀了。梁贵人自杀之后,她便把人家的儿子,也就是刘肇收为自己的养子,后来就立为太子。这就是孝和皇帝了。

孝和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十岁,开启了东汉帝王年幼登基的历史。他之后的几位皇帝,多是年幼登基。年幼登基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外戚掌权。你想啊,一个年幼的皇帝,比如,孝和皇帝当时十岁,他能懂什么事,能管什么事?还不是当妈的在幕后掌权操纵?现在的孩子,十岁大概才上三年级呢,上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你给他一个偌大的国家,让他来管理,这不是纯粹扯淡吗?

这个只有三四年级小学生年龄的孝和皇帝上台后,窦皇后就成了窦太后了。于是,大汉王朝就开始由皇帝的养母窦太后执政。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哥哥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日益衰败。

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汉和帝也有了自己的主见了,加之一些忠臣辅佐,他渐渐对母后窦氏的专横跋扈产生不满。于是,为了江山社稷,这位年幼的君主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后来窦宪阴谋杀帝叛逆。有一天,汉和帝来到北宫,诏令逮捕窦宪党羽射声校尉郭璜,郭璜子侍中郭举、卫尉邓叠、邓叠弟步兵校尉邓磊都被打入囚牢,最后在牢中死去。

同时,汉和帝还派谒者仆射去收缴了窦宪大将军的印绶,也就是他的工作证,遣窦宪及弟窦笃、窦景到封国。窦宪他们一到封国就都自杀了。不自杀,也没有意思了啊。那样的日子,还真就是生不如死。

永元四年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92年8月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

但是,摁倒了葫芦瓢又起。别看汉和帝把外戚势力给收拾了,可是,宦官势力又起来了。毕竟,汉和帝还是个孩子啊,时值92年,汉和帝应该在十四岁上下,是一个还没有长出胡须来的初中生而已。让他掌管这个国家,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大汉王朝也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

元兴元年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5年2月13日),汉和帝郁郁而终。好一个“郁郁而终”啊,这四个字,堪可道出汉和帝郁闷的一生啊。

我们继续看选文。

【原文】

三月戊子,诏曰:“选举良才,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由乡曲。而郡国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又德行尤异,不须经职者,别署状上。而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隶、刺史讫无纠察。今新蒙赦令,且复申敕,后有犯者,显明其罚。在位不以选举为忧,督察不以发觉为负,非独州郡也。是以庶官多非其人。下民被奸邪之伤,由法不行故也。”

【译文】

三月二十五日,诏令说:“选拔好的人才,为治政的根本。分别品类德行技艺,一定要由基层举荐。然而郡国推举官吏,不加选择,所以先帝明令有关部门,要在实际工作中试用,合格的才肯任用。品德特别好的,不须经过试用,可另外上报。然而宣布以来,前后九年,二千石竟不按指示办事,一心只照自己的爱好,司隶、刺史从来没有检查纠正。现在新颁布了赦令,对过去了的不加追究,并且重新申明赦令,以后有犯这种错误的,就一定加以惩罚。在职的不把推荐人才当一回事,督察的不以发觉这种错误作为本身职责,这种情况不仅仅州郡如此。所以很多的官员不称职,老百姓受他们奸诈邪恶的伤害,是由于法制得不到执行的缘故。”

【评点】

孝和皇帝在位期间,举国上下,多有灾难,数次地震,旱涝灾害不断。按照当时的思维逻辑,这些灾难的出现,无不因为为官者在思想上或者行动上有过失,有罪过,是上天在惩罚他们。于是,最高领导往往会在出现了灾难之后,进行自省,大赦天下,以减轻罪行,祈求上天宽恕,也期盼有识之士,拿出好的建议来。所以,那些有才能的人才,便是君王所渴慕的。

孝和皇帝更是求贤若渴。他曾经多次颁发诏书,要下面的官员举荐才俊。因为他明白,选拔好的人才,为治政的根本。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来,年幼的汉和帝,内心深处是有着孤寂感的。那么年轻的一个人,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他的内心深处渴慕着能有真正的“朋友”“知己”,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商量,共同治理国家。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那时候的选贤多为举荐。也就是下面的官员觉得某个人有学识、有本领,就向上举荐。那时候还没有科举考试,更没有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那时候的基层官员举荐人才,问题很多。怎么衡量一个人有德行、有才学呢?那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举荐的人才也是良莠不齐,最后搞得君主不太满意。

原因是什么啊?无非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当官的考察人时不认真,很随意,只是为了完成上头给的举荐任务而已,没有进行深入的考核、政审,结果举荐上去的人名不副实,不能胜任;二是当官的有私心,举荐了一些对自己有益处的人,比如,没有什么才学的人,贿赂他一下子,给买个购物卡,送上一所小别墅,买辆高级小轿车,等等,结果,就被举荐上去了,这都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所以先帝明令有关部门,要在实际工作中试用,合格的才肯任用。这个明显存在的社会问题,其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客观存在,又不好解决,可是不解决又不行。于是,汉和帝的内心就更加孤寂,也就更加渴慕贤才辅佐。

我们再看下面的文字。

【原文】

丙寅,诏曰:“朕以眇末,承奉鸿烈。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济河之域,凶馑流亡,而未获忠言至谋,所以匡救之策。寤寐永叹,用思孔疚。惟官人不得于上,黎民不安于下,有司不念宽和,而竞为苛刻,覆案不急,以妨民事,甚非所以上当天心,下济元元也。思得忠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朕将悉听焉。”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译文】

初九,诏令说:“我本渺小微末,继承伟大的帝业。阴阳不调和,水旱都超过往日,济水黄河流域,饥馑流亡,但没有获得好建议好计谋,用以进行挽救。日夜长叹,忧思急切。当官的干得不好,黎民百姓就会不安。管事的人不讲宽和,竞相苛刻,反复审理不急之务,妨碍民间农事,这完全是上不能符合天帝的心意,下不能让老百姓得点好处。想得到忠良志士,来帮助我的不足。现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推荐贤良方正,能说真话肯批评的人士各一人,将隐逸在穷乡僻壤中有才华的能人请出来,送到公车门,我将亲自听取他们的意见。”于是皇上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评点】

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不可能迅速了解基层动态,无法通过QQ或者微博什么的迅速听取网民的呼声,所以,也只能这样,将隐逸在穷乡僻壤中有才华的能人请出来,开个君民见面会,亲自听取他们的意见。

孝和皇帝年纪轻轻,能做到这一点,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得到人才,是一个问题,用好人才,才是关键。我们的孝和皇帝求贤若渴,自然想方设法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就要重用啊,但是在初期,由于窦氏从中作梗,外戚势力越来越强大,很自然,那些人才就被压制了,提拔的都是窦氏家族的人。孝和皇帝后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痛下决心,一举取缔了那个庞大的势力集团。那一年,孝和皇帝十四岁。

亲政后孝和皇帝宽缓为政,重视德教,安定边疆,爱惜民力,使东汉基本维持了明章之治的强盛景象,尤其是在班超的努力下汉朝的国际声望达到顶峰,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成为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这当然与孝和皇帝铲除奸臣,起用忠将,比如班超这样的人才得到重用,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汉和帝求贤若渴,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政策,广招人才,还是很有成效的,毕竟涌现出了一些难能可贵的人才。

孝和皇帝在任期间,还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史学家班固,班固撰写了《汉书》,还有一个是蔡伦,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些人才,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当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是孝和皇帝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一个个表征。

第二节 孝殇帝

稀里糊涂一生帝王命

【原文】

孝殇皇帝讳隆,和帝少子也。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时诞育百余日。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译文】

孝殇皇帝名隆,和帝幺儿子。

元兴元年(105)十二月二十二日夜,即皇帝位,这时他生下才百余日。

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执政。

【评点】

汉殇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了。他登基的时候,才三个多月大,三个月大的孩子还不会走,不会说话,顶多能衔着个奶嘴儿哇哇地哭,那样一个孩子登基,肯定很有情趣,很有乐子可看。

那个登基大典,是在元兴元年(105)正月的一天夜里举行的。

三个月大的小皇帝还在襁褓里呢,那怎么坐上龙椅当皇帝呢?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由他的母后抱着,坐在龙椅上登基当了皇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登基时,满朝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对着这个嗷嗷待哺的娃子,山呼万岁。那阵势,想起来就觉得有趣。你说文武百官叩拜的是什么啊?那一刻,皇帝是谁呢?其实,说白了,还不是人家汉殇帝的母后邓太后吗?

看官要问了,怎么弄这么小个婴儿做皇帝啊,岂不儿戏?

其实,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孝和皇帝有生之年,有几个孩子都纷纷死掉了。他觉得有人要害他的孩子,就将孩子转到民间去养。他本来是有个大儿子,叫刘胜的,可以即位,可是,那位刘胜没有那个福分,体弱多病,久治不愈。当然,也许称病只是一个说辞,背后还有利益之争的缘故,所以,孝和皇帝驾崩后,便将小儿子,也就是只有百天大的刘隆接进宫中,由母后抱着登基,接管了刘家天下。

这就是汉殇帝。

汉殇帝登基后,朝政由外戚邓氏掌权。可怜这个婴儿皇帝汉殇帝,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汉殇帝得了场大病就死在襁褓之中了。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应该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了。这皇帝当得,登基时不记事,驾崩时也不懂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了一遭皇帝。不过,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毕竟是当了回皇帝嘛,被永记史册。

在中国,百日皇帝是有好几位的,比如:

东汉冲帝刘炳在位一百五十五日,一四四年八月庚午至一四五年正月戊戌。

东汉少帝刘辩在位一百五十日,一八九年四月至九月。

北辽宣宗耶律淳在位九十七日,一一二二年三月十七至六月二十四。

有人会说了,那袁世凯在位才八十三天,他才是在位最短的皇帝啊。可是,列位想一想看,袁世凯算得哪门子皇帝嘛!

同类推荐
  • 西洋国情

    西洋国情

    本译著是根据庆应义塾大学出版局出版的版本翻译而成。该版本是玛丽恩?索西尔和西川俊作以福泽谕吉生前的最终版本《福泽全集》作为底本,参考了《西洋国情(初篇)》再刻本、《西洋国情外篇》初版本、《西洋国情二篇》初版本等各个版本编撰而成。初篇首先介绍了西方各国的风物、社会结构和科技,如政治、収税法、国债,纸币、商人会社、外国交际、兵制、文学技术、学校、新闻纸、文库、病院、贫院、哑院、盲院、癫院、痴儿院、博物馆、博覧会、蒸汽机,蒸汽船船,蒸汽火车,电话机,瓦斯灯。外篇和二篇详尽而浅显易懂地总结了西洋各国的历史、政治、科技、军队、经济、教育、社会制度等,这些知识让当时的日本人耳目一新。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译介外文书籍的过程中,福泽谕吉煞费苦心创造了不少的“和制汉字”,如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Freedom” 一词翻译成“自由”,并注解为“自主任意”,就是他的首创。
  • 我在大秦做大官儿

    我在大秦做大官儿

    黑色的旗旌,从升起,就不会再落下……炎黄血,将在黑色的旗旌下,流淌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 三国CT

    三国CT

    《三国CT》说三国,说三国的那些英雄们、狗熊们、可怜虫们,其实相当的成分,是在说自己,说自己的幼稚、短视,说自己的褊狭、浮躁,说自己的彷徨、苦闷。
  • 如果这是宋史3:变革时代

    如果这是宋史3:变革时代

    本书讲述了北宋中期,虽涌现出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等名臣,却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在如此大环境下,北宋开启了变革时代。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施行新政,但因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英宗重新起用改革派重臣,试图裁救积弊,但因过早病逝,少有作为。神宗继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在守旧势力的攻击下,勉力维持新政。此后,宋军两次败给西夏,神宗郁郁而终。高太后垂帘听政,新法被废止。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罢黜旧党,起用新党,恢复新法。但此时,新法已沦为党争的屠刀,改革的本质丧失殆尽。赵家四代皇帝苦苦支撑的变革时代就此终结,北宋的历史也将步入尾声。
  • 大唐盛世我来了

    大唐盛世我来了

    一个普通大四毕业生,和别人一样追寻梦想的时候,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在忙着赶面试的时候,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意外来到了大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在任何时候,做人有智慧和做人犯禁忌带来的结果都有着天壤之别:用智慧的方式做人,领导会器重你,下属会拥戴你,朋友会喜欢你,异性会青睐你,客户会信赖你,而你也会迅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做人触犯禁忌,领导会忽视你,下属会反对你,朋友会讨厌你,异性会抛弃你,客户会怀疑你,而你也是辛苦一场后才发现徒劳无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远离那些做人的禁忌,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更大的成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由廖康强编著。
  •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聆听你的心跳声

    聆听你的心跳声

    已有未婚妻的他始终放不下她——当初为了他有更好的未来,甘愿放弃自己的爱情。如今她也有了伴侣,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却已重遇自己的最初爱得轰轰烈烈的恋人,那么她,该如何选择?……
  • The Rhythm of Life

    The Rhythm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走了,心还在

    爱走了,心还在

    人生总在演绎着太多的关于。其实,我们都一样,为别人的故事欢笑着,却为自己的故事哭泣着。世界旋转,四季轮回,落叶飘过一季又一季。我也一样吧,刻在脑海里的悲伤印迹,始终抹不去。我知道,时间不曾为谁停留过。虽如此,自己却抑制不住那泛滥的情怀,继续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的多愁善感。
  •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最高大的建筑,那便是父爱的大山。无论一个人的脚步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牵挂的视线,无论人生如何变化,父亲都在默默地给予我们关怀和支持,亲情,是不老的树;亲情,是不枯的海……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亲情故事,以懂事明理箴言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感悟、感动,更加以一颗懂事明理的心去看待亲情,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 今天也是龙套啊

    今天也是龙套啊

    唐沁出生于5055年的主星,父母不详,在主星的育幼所长到十六岁后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当龙套!每个不同的位面总有一些有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离不开一种叫龙套的生物!
  • 三个人的末世

    三个人的末世

    大一新生洛小花和她的闺蜜莫小羽在末世初期凭借机智和果断艰难存活了两个月,可就当或许是两个女孩走到极限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奇怪的男生,一个坐在那里等待丧尸来吃的沐九歌。(全书兴趣之作,免费,混个眼熟)(预防针:第一卷男主篇,第二卷以后女主篇)
  • 宇宙环游(走进科学)

    宇宙环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