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1300000013

第13章 御史尸谏:清末宫荒下的言官棱角

公元1789年,即光绪继承皇位后的第五年,京城发生了一件非常之事:在前任皇帝同治的惠陵移葬大典结束当晚,一位名叫吴可读的六品主事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在惠陵附近的一个荒僻小庙中服毒自尽……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消息传出后,州官驰报,全城轰动,人们脑海里涌现出一连串的疑问:吴可读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里面到底包含了什么玄机与隐情?

事件本身并不复杂,因从吴可读的遗折来看,他的举动完全是出于自愿,而且早在计划当中。令人困惑的是,这位道光年间的老进士,按例并无参加移陵的义务,而事后据其长官所述,其随同吏部参加祭礼原属主动要求,因其对先帝至忠至哀方获允准。旁人或许要问,吴可读既然“至忠至哀”,那何以要在此敏感时期选择在皇陵禁地做出此等不敬乃至惊世骇俗之举呢?

七十老翁何所求,吴可读当时已近七旬,按官场前例完全可以告老还乡,回家含饴弄孙,共享天伦之乐,可又为何要选择暴尸荒野、不得善终呢?

问题的答案,还在吴可读那道遗折上。可以肯定的是,吴可读的自殉绝非无由头的自寻短见,而是历史上最惨烈的一种谏议方式,即所谓“尸谏”。在这道生前便已拟就的折子里,吴可读公开指责慈禧太后没有为同治皇帝立嗣,以致皇位承继的头等大事一拖再拖、一误再误,最终将酿成“纲纪不振、礼法大坏”的巨患。由此,他决定用“死谏”的方式来要求慈禧太后明降谕旨,确保新皇帝光绪在将来生子后以同治之子的名义承继大统,以防止因同治无后而紊乱皇位世系。

同治系慈禧太后的亲生子,也是咸丰皇帝的唯一继承人,但这位天生顽劣的小皇帝在大婚后不久便突然驾崩,由于其生前并未留下任何子嗣,这就给皇位继承出了个大难题。按清朝祖制,皇位父死子继,同治无子,理应立嗣。但这个问题操作起来却颇为复杂,因同治(载淳)属“载”字辈,如要立嗣,理应从“溥”字辈中挑出一个合适人选,而人选是否合适,主要的标准取决于血缘的亲近。

遗憾的是,当时的人选均不符合要求,因为在皇族近支中,“溥”字辈只有两人:溥伦和溥侃。溥伦和溥侃均为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咸丰皇帝之长兄,死于道光之前)之孙,当时溥伦17岁,年龄偏大;而溥侃只有8个月,年龄又偏小。年龄的大小尚有余地可议,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血缘,因溥伦和溥侃的父亲贝勒载治是由旁支过继而来的养子而不是奕纬的亲生子,因此从血缘上来说,不应算是近支宗室。

当然,溥伦与溥侃的落选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一旦立“溥”字辈为嗣皇帝,慈禧太后势必要变成“太皇太后”(慈安太后当时也在世),之前的“垂帘听政”议政模式也将无法再续,这也是慈禧太后所不愿意看到的。由于各王公大臣们在此问题上拿不出主意也说不出所以然,慈禧太后断然决定,以醇亲王奕□之子——3岁的载湉(即光绪皇帝)作为咸丰皇帝的子嗣继承皇位。对此安排,朝中重臣私下里虽颇有微词,但慑于慈禧太后的威势,当时也无人敢公开表示反对。

立载湉为新皇帝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光绪与同治均属“载”字辈,两人为堂兄弟关系,这在继位制度上与礼法不合,势必引发皇帝世系的紊乱。圣贤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历史上因礼法问题而发生激烈冲突的案例不可胜举,其结局大多以悲剧而告终。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往大了说,合乎礼法的皇位承继乃数百年立国之本;往小了说,这也是朝政正常交接运转的根本保证。

醇亲王奕□是咸丰皇帝的七弟,但这并不是慈禧太后选择其子载湉为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因。奕□的好运气主要来自于他的福晋,因为她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如果单纯地从皇族血缘之亲近来说的话,载湉未必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问题的要害在于,宗法制度如何解决?

慈禧太后提出的折中方案,其要点有二:一是宣布载湉承继的是咸丰皇帝的皇位,她仍以皇太后的名义承担将小皇帝抚养成人的责任;二是光绪将来生子之后,其子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将以继位名分及皇帝世系的问题加以纠正抹平。

就实用主义而言,慈禧太后的方法称得上切实可行,但以往并无先例且有违祖制,因而言官们在背后不免议论纷纷。光绪继位后的第一年,内阁侍读学士广安上了一道折子,其在对光绪未来的皇子承继同治的安排表示颂扬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要求,即请求慈禧太后立下铁券,昭告天下,以免此事将来旁生枝节。

铁券之典故出于宋朝初年。据说,昭宪太后临终前告诫宋太祖赵匡胤,宋之所以得天下,“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太后之意,赵匡胤的儿子太小,其“百岁之后”当“传位于汝弟”,以避后周覆亡之前鉴。赵匡胤表示遵从后,昭宪太后命宰相赵普制立誓书,“藏之金匮”,以保证之后再传位于太祖长子赵德昭。但是,这种“兄终弟及”再“还政归本”的继承方式显然是昭宪太后与赵匡胤的一厢情愿,因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即违背诺言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嫡长子继承制再次成为主流。

慈禧太后未必充分知晓前朝故事的利害关系,但她心里清楚,这次的皇位安排虽有不得已之苦衷,但毕竟经不起儒家宗法制度的严格推敲;倘若将此事公开讨论,势必令问题更加复杂化,稍有不慎即有无穷之后患。因此,慈禧太后从一开始便十分坚决,她在下发的谕旨中将广安疾言厉色地训斥了一顿,并称其为“冒昧渎陈,大胆妄为”,硬是将一场潜在的风波给强行打压了下去。

5年过去了。正当慈禧太后以为人们已经遗忘了此事之时,“吴可读事件”在同治移陵大葬的敏感时期发生了。

中国的士大夫饱受孔孟之道的浸染,对于不合祖制的安排往往会采取极端行为,譬如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狱”一案,一些大臣宁可被廷杖打死,也绝不让皇帝违反儒家礼法。即便是吴可读的“尸谏”之举,道光年间也曾有过先例,当时军机大臣王鼎弹劾朝中第一权臣穆彰阿“奸诈害国”后仿“史鱼尸谏”之义,自缢而亡,朝野为之震惊。由此,光绪初年的清流党们对吴可读的义举大为赞叹,并称其为“从容就义,视死如归,非匹夫之勇,是君子道义之勇”。在这些士大夫的眼中,吴可读是一个崇高赤诚的殉道者,其非常之举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亦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据野史记载,慈禧太后在接到吴可读的遗折后勃然大怒,她掷折于地,拍桌大骂:“不要让此僚走掉!”身旁大臣从容上奏说,此人早已将身后之事安排妥当,现已从容赴死。慈禧太后听后大为震惊,对折拜读再三后,她也被吴可读的忠诚所感染并勾起了对亲生子同治早逝的伤心。最后,慈禧太后颁下谕旨再次申明,光绪生子后将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事无更改,而吴可读“以死谏言,孤忠可悯”,命廷议加恩按五品官例议恤。

既获天语褒奖,清流党们随后在宣武门外的文昌馆内为吴可读设奠开吊,那天的场面可谓规模空前,盛极一时,上至大学士各部堂官,下至各衙门的一般司员,素车白马,人来人往,就连那些一向自视甚高、清贵耿介的翰林御史们,也都自发地代丧家接待吊客,极尽一时之哀荣。

在众多的挽联中,翰林院编修黄贻楫所撰的最为人称道:“天意悯孤忠,三月长安忽飞雪;臣心完夙愿,五更萧寺尚吟诗。”原来,这年3月下旬的某日午后,京城忽然飘起了“太阳雪”(白日飘雪),虽然时间很短,但街上的人都亲眼看见、亲手触碰,众人议论纷纷,以为近日必有奇冤(如家喻户晓的《窦娥冤》的故事)。“吴可读尸谏”一事后,士林于是将之比附为“奇节”而不是“奇冤”。

“回头六十八年中,往事空谈爱与忠。抔土已成黄帝鼎,前星犹祝紫微宫。相逢老辈寥寥甚,到处先生好好同。欲识孤臣恋恩所,五更风雨蓟门东。”吴可读死后,这首其生前所作的殉道诗在光绪年间为士大夫们传诵一时,但令人无法预料的是,慈禧太后看似圆满的安排,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又遭遇变数。

这次的问题出在光绪身上。光绪亲政以后,随着醇亲王奕□及福晋的先后去世(失去了调解的中间人),慈禧太后与光绪的“母子失和”现象日益严重。光绪的“忤逆不孝”,令慈禧太后一度萌生废黜皇帝的念头,但最终因中外阻力而不得不放弃。次年,慈禧太后宣布“乙亥建储”,即选中端亲王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储并入继穆宗同治为嗣,名号“大阿哥”。

这事颇有些吊诡,光绪当年不过28岁,为何不待他生下子嗣而急于为同治立嗣?其中必有隐情。最合理的解释是,光绪皇帝很可能因长期的肾炎等疾病而导致无生育能力(甚至性能力)。对于此点,慈禧太后未必不是心知肚明,因为隆裕皇后是她的亲侄女。

后来光绪无子嗣的事实固然证明慈禧太后提前立嗣是正确的,但因其所选非人,“乙亥建储”引发了更大的一场灾难,即“庚子国难”。由于端亲王载漪等人的胡乱作为,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勉强在八国联军攻入皇城前逃出北京,在吃了一场大苦头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的关系有所改善,“大阿哥”溥儁则在返京后不久被废出宫。皇宫恢复了昔日的平静,但帝后之间的矛盾仍旧长期存在,在光绪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煎熬中,如此又过了8年。

1908年10月21日,年仅38岁的光绪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黯然离世。一日后,慈禧太后也宣告死亡,并在死前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

“国无长君,妇人执政;国运已堕,事不过三。”如果说同治皇帝未能生育是因死得太早,那么光绪与溥仪很可能是没有生育能力。在古代皇权社会里,国事即家事,皇家之事便是国之大事,要是皇帝生不出儿子,那就成了天大的事。晚清70年,连续3个皇帝都没有子嗣,这在以往的历史上实属罕见。从这个角度说,导致清廷覆亡的,或许就是“宫荒”二字。

同类推荐
  • 汉武帝北击匈奴

    汉武帝北击匈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北击匈奴》》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汉匈关系,汉武帝以后的绥抚政策,汉文化对匈奴的影响等有关内容。
  • 重回五代

    重回五代

    来到这最乱的五代十国,成了墨家传人倒也罢了,最离谱的是,这一世的身份竟然是一位漂亮姑娘!变身文,慎入。单身向。己有完本作品《水浒武松传》。
  • 秦汉政治思想史

    秦汉政治思想史

    本书是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之秦汉卷。全书分为6章。主要包括秦朝与西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东汉时期的政治思想等。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创造了当时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相结合的土地制度,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租佃制度,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重本抑末”、盐铁官营的工商政策,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的基本模式等,大部分被日后的封建王朝所继承与延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确立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此后的政治思想家均围绕着“君臣”“民本”“内圣外王”、德主刑辅、夷夏之防等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长期且深刻的思考。
  • 大宋圣婿

    大宋圣婿

    他是一个王牌特工,穿越之后,竟然成了卑贱的赘婿,本以为来到的是靖康之耻前的北宋,却发现现实中充满了土木堡之战之后的明朝影子。他刚刚立下不世军功,却被写着瘦金体的皇帝打压,他想逃脱家族的束缚,却发现自己成了「红楼」四王八公集团的一份子。……
  • 大秦钜子

    大秦钜子

    秦之一世,华夏千百年兴替之起源。十数年的光阴,骊山起陵,阿房建阙,驰道通国,湘离勾连。而在无数奇迹背后,是完备的律法,是不尽的苦徭,是争鸣渐弱的百家,是生机勃勃的市井。矛盾之世,大争之时!这是一个工业设计师的大秦之旅,一个隐姓的君侯嫡孙拔起于微末的故事。观书指南:PS1.硬核时代文,自诩合理党,内附颇多干货PS2.本书保秦立场,作者君笔力一般,凡晦涩难通,词不达意,请谅解PS3.咸鱼一枚,绝不拖稿,少有爆更PS4.一个小群,群号792693720,保证没有萌妹子,只有一群杠精
热门推荐
  • 碎玉沉香

    碎玉沉香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片不安的地方,左依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安的人,年幼时的灾祸使她连自己的感情也一并忘记。在被作为人质送往另外的已过之后左依的生后开始有了改变,更多的人也走进了她的生活里。温和的罗斐、霸道的罗裴、天真的雪香、迷惘的红雨、软弱的芸依每个人都围绕着左依在旋转。而左依却只想找的一个合适的依靠,以前的自己、以前的一切是是非非对左依来说都不重要。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魔掌一次次地伸向左依?装在左依心里的人又到底是谁?碎裂了的镯子的裂纹之中又是又包含着什么?桃花林里会是怎样的未来在等着左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读者文摘精华:没人会责怪你的精心准备(原创版)

    读者文摘精华:没人会责怪你的精心准备(原创版)

    这是一本励志作品集。收作者100余篇经典作品。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萨。看似平凡细小的东西,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看似随手拈来的素材,通过作者一支普通的笔,也能编织成精美的文章。本书作者有近20余篇作品被选大、中学教辅、教材和中、高考语文试卷。同时也是《读者》等多家大刊、名刊的签约作家。温馨、美好、哲理、励志构成了这本书的特。别具一格的阐述,对人生的感悟,于滴、细节、碎片之中闪烁着真、善、美的色彩,以充沛的感情、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哲理,为人们烹饪思想盛宴、审美大餐。
  • 隋乱6:广陵散

    隋乱6:广陵散

    李旭被杨广派到河北北部,正式成为割据一方的大隋诸侯。“有识之士”袁天罡等人煽动他造反,逐鹿天下。而李旭在多年的战争中,却看到了官府与反贼相争,受害的都是普通百姓。便以“此身为鹿”四个字来回答袁天罡。张须陀在河南战死,为了回报老将军的知遇之恩和稳定部下情绪,李旭不得不领兵南下与瓦岗军交手。李密等人被复仇之师打得溃不成军,就在李旭即将全歼瓦岗众时,留守东都的权臣们却向他背后伸出了黑手。
  • 品牌决定成败

    品牌决定成败

    全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有关个人品牌的战略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个人品牌为什么重要,应该如何管理个人品牌等。本书主要特点:具有系统的理论框架。给出了对有关个人品牌构筑的艺术与科学的最新、最完整的思考,涉及面广。本书覆盖了有关个人品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所有发现和重要内容;指导性、操作性强。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个人品牌实例,并分析了原因。这些分析几乎涵盖了个人品牌管理的每一个主题,适用于各个层次的读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渴望成功的你建立其强大的个人品牌,从而走上职业成功之路。
  • 在异世界永远零存款快不快乐

    在异世界永远零存款快不快乐

    密林与荒野,狼人四肢着地向南飞奔石头城堡里种着薰衣草,推开窗户下边是一圈粘稠的屎沟歪歪扭扭由屎尿铺就的泥泞街道用虚拟的货币支付一顿饭钱,别管那个勒着束腰看起来很性感的女人,她没准已经两个星期没洗过澡了,去,买柄用铁不多的短剑,然后去找那个酬金最高的悬赏犯于掌心构建精巧的三维魔法阵被内气驱动快若闪电、硬如铁块般的拳头这些都不是我,我有一坨会随念形变的奇怪晶体,它如钻石般耀眼坚硬,如鹅毛般轻盈,且触觉敏锐我想用它做一些奇怪的事世界不需要谁来拯救,有病的一直都是类人生物
  • 风是海的归宿

    风是海的归宿

    {两年前,他伤害了她。她说她的心爱上了别人,他暴跳如雷,颤音:“…把你的心还给我!我要你把它还给我,还给我~~”}{她:“我不回去了”他:“那我也不回去了,跟你定居这里”她:“…我要去工作了,迟到会被批的”他急了:“你信不信我把这里的人全开了?看你怎么工作,怎么被批!”她无奈:“那你表个态先”他在她脸上重重的啃了两口,然后掏出钱包,将所有信用卡银行卡还有身份证全塞给她,说:“都是你的,我——也是你的,满意?”}
  • 学长别过来:画仙学妹很Q甜

    学长别过来:画仙学妹很Q甜

    帝夏高中,帝都教学质量前三的重点高中,分为普通科和艺术科,校训是“看花养花,看树养树”。童画弦,人送外号“画仙”,从小就开始学习画画,得过的美术奖状叠起来可以跟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一样高,可她偏偏选择了待在普通科。在普通科也就算了吧,偏偏人家理科好得要死,文科却只能用惨来形容。机缘巧合下找了学霸学长当家教,一场狐狸温水煮青蛙的好戏就此上演。穆惜桐:“来画画,我们今天学文言文《上邪》。”童画弦:“我怎么记得课本里没有这个……”穆惜桐:“没有关系你只要跟着我读就好了。”下一次月考,语文文言文题目就是《上邪》童画弦:见鬼!
  • 独宠明星娇妻

    独宠明星娇妻

    他是国内声名显赫的艺界掌舵人,而她只是路边捡来的落魄少女。一个走投无路的协议,让她甘愿出卖自己的灵魂。一场暧昧的游戏,只论存亡,一招不慎,满心皆输……最终,谁才是这场猎爱游戏的终极赢家?
  • 调皮王妃闹王府

    调皮王妃闹王府

    步雅佳,现代米虫,一朝穿越成丞相之女叶琴歌。什么?叶琴歌年轻貌美,居然是被未婚夫三王爷南宫射和妹妹联手坠崖的?好你个南宫射,嫌叶琴歌太过文静是吧,且看她重生之后,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滔滔之势三王爷如何抵挡!一番没有烟火的回合之后,孔雀南宫射,动心了吧,嘿嘿,小样,姐姐的选择不只有你,为毛要嫁你?等等,三王府小三各式各样,呼之即来,任其玩闹?这条件不错,考虑考虑,找小三玩可是她人生的一大乐趣。
  • 六因条辨

    六因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