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82700000001

第1章

1

香烟已经燃到尽头,过滤嘴上一截烟灰松松垮垮却又顽强挺立,不肯掉落下去。林雨涵美丽的大眸子被她指间的香烟熏成了两条缝。她丢下烟头,索性靠在沙发椅上,闭眼小憩。

屋子里烟雾缭绕。电脑屏幕上打开了WORD文档,却空无一字。

作为《中国羊城》杂志社财经版主任兼财经人物栏目的首席撰稿人,在广州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林雨涵采写过无数财经类的人物通讯稿件,其中有成功的企业家,有研究财经政策和理论的专家,也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外来民工。尤其是笔下那些外来民工打工经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从而让她的写稿总是很通畅,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瓶颈。这也是她高产而且得到主编信任的主要原因。

而今天要写的这个人,方小烟,让林雨涵迟迟无法下笔。她太熟悉她了,熟悉得可以抢一碗面,可以睡一张床,可以换衣服穿,甚至可以在私下交流和男人在床上的心得。总之,她们可以胜似亲姐妹一般的相处。但真正要动笔写方小烟,林雨涵瞬间觉得方小烟竟然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让自己迟迟无法下笔。

直觉告诉林雨涵,方小烟这个人,一定不可能是在这十多年交往中就可以了解到她的全部。林雨涵相信,方小烟身上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完美的励志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自信、优雅、大方、能掌控一切却又能低到尘埃里去的成功女人的形象。

记者的直觉是是很准的,尤其是擅长于采写人物通讯的记者,往往能洞悉人物对象背后不易觉察的东西。但今天林雨涵好像脑子有些断路,总觉得无法看透方小烟。尽管方小烟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和姐妹。

要说,就凭她这些年了解的方小烟,只要稍微加工整理一下,完全就是一篇能吸引和激励读者的人物通讯了,也一样能得到主编的赞许。可林雨涵并不想如此草草了结稿子。相对于抓住读者眼球而言,她更想读者在她的文章中获得一种思考和感动。或许,她是让她的读者在好朋友方小烟身上获得一种感动。

所以说,林雨涵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感觉方小烟在这点上与自己有相似之处。

鼠标一次一次终断电脑屏保滚动的图案,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一座小山。林雨涵依然毫无头绪。她不明白,为什么光鲜亮丽的方小烟,眸子里总有一丝只能感受而无法透视的忧郁?

林雨涵拨通了方小烟的电话,说:“你陪我去一趟米水寨。”

方小烟正在开会,她把头低到桌子下面,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说:“怎么?你想调查我呀?你想知道什么我告诉你得了,费那么大劲干嘛?”

林雨涵说:“你赶紧安排好手头的事,我们明天就走。有必要把赵炜带上,让他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公子哥儿开开眼,看看什么叫乡村。”

2

现在我们来描绘一条路线。从广州到长沙,再到武汉,过宜昌,再到湖北与重庆、湖南的交界处,距离广州两千多公里的中国西部,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名叫米水寨。

方小烟就出生在这里。

对于遥远的都市,方小烟没有任何认知。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此刻,她倚靠在哥哥方小嘉的背上,长发飘在风里。排气管已经破损的摩托车,怒吼着载着兄妹俩在米水河岸边的道路上奔跑,身后是摩托飞驰过后扬起的滚滚黄尘。

“哥,你说我能考上汉口的大学吗?”

“肯定能,别说汉口,就是北京的大学你也能考上!你马上就是我们米水寨第一个大学生了,哥替你高兴。”

“哥,我一定能考上的!”

“以后你去哪里读大学,哥就去哪里打工,给你挣学费。”

两兄妹的欢声笑语,伴随摩托的轰鸣,在米水寨的上空回荡。转瞬之间,摩托就淹没崇山峻岭间。翻过好几座山,他们才能到达茅坪镇。

方小烟要赶到茅坪镇,然后坐三个多小时的班车到县城。那里有一场实现她的大学梦的高考在等着她。她的理想就是去省城上大学。

村里的牛志刚前些年到山西大同挖煤,挣了不少钱,不仅在米水河岸边修了三层洋房,还带着弟弟牛志强去省城武汉逛了一圈。牛志强和方小烟是米水寨一茬长大的孩子,他俩是小学同学。牛志强读完小学后,连100以上的加减法都憋得掉泪,所以只好回家种地。但就是这样一个脑子缺筋短路的人,居然能大摇大摆地逛汉口,这让方小烟很是鄙视。

从省城一回来,牛志强就对方小烟讲省城的事,他说武汉的房子比山还高,街上的车子比蚂蚁还多,天上的飞机像乌鸦一样成群结队,东湖的荷花比斗笠还大,武汉人的衣服比蝴蝶还花。他还说武汉好大好大,和哥哥坐公交车从早上坐到傍晚,还没看见武汉的边边。

鄙视归鄙视,但牛志强的讲述还是让方小烟羡慕不已。在她的心里,对武汉充满了神秘和向往。那时候方小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武汉,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按照方小烟家里的条件,如果考不上武汉的大学,这一辈子就只能窝在这深山了,可能永远也去不了省城。

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方小烟总是这样激励自己。她的自信是有道理的,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特别优秀,是不折不扣的学霸。成绩次次都是排名第一,还要甩掉第二名好几十分。

方小烟家在村里还算是个书香门第,爷爷当年上过几年私塾,生前在国民党的县政府做过文书,解放后成为县城一个老中医的关门弟子,学得一身医术,学成之后回到米水寨,为乡邻把脉问诊,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患者有钱的给钱,爷爷从不拒收,没钱的照样抓药,也从不讨要。四邻八里家家户户都受过爷爷的恩惠,因此在村里很受爱戴尊敬,过世之后村里的人全都自觉轮流来守灵,守了三天三夜,磕头的队伍排了好几里路。

爷爷自然知道读书有用,自小就教父亲和二叔识文断字,后来米水寨办了学堂,爷爷第一个把父亲和二叔送去上学。后来还送他们去县里读初中,读完初中便再无学可上,两兄弟回到米水寨。父亲方文青到村里当民办教师,一教就是几十年。二叔方文白则成为家传弟子,跟随爷爷学医,爷爷去世后,县卫生局给二叔颁发了执照,让他在村里开办诊所,成为米水寨的乡村医生。

父亲和二叔先后成家,分家各自过日子。民办老师工资少得可怜,教书换工分,在生产队抵得上一个硬劳动力,母亲体弱,也只能算半个硬劳动力,加上两个孩子嗷嗷待哺,因此方小烟家里每年分到的粮食总是青黄不接,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逐渐就穷得叮当响。倒是二叔家的诊所不缺生意,虽然收入要上交村里,但私底下截留了多少也没人知晓,更没人过问,因为家家户户有求于他。不仅一年到头都有钱财进项,生产队还要给他算上满工,工分一个都不少。

后来包干到户,家家户户干得热火朝天,虽然依然缺钱少物,粮食却是够了,新米压陈米,绰绰有余。二叔家更是敞开门做生意,自收自支,修房立院,加砖添瓦,堂弟读不进去书,早早就回家帮衬二婶,上山下地,家中的光景日子那是火上加薪,更加充实。

唯有方小烟的父亲守在学校,挣那点民办教师的微薄薪水,日子过得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父亲还曾去二叔家,劝二叔把儿子送回学校,好歹念完初中。二婶说:“你教书的都挣不到饭吃,孩子们读书能挣到饭吃?”呛得父亲青筋爆粗,几年没跨进二叔家的门槛。

奶奶活了九十多岁,生前一直住在方小烟家里,二叔过来接过好多次,父亲也有这个意思,想让奶奶跟二叔过,那边条件好。可奶奶死活不去,说穷就穷点,都快老返童了,挪地方住不惯。方小烟记得,在她小时候,奶奶隔个一年两年,就要偷偷给母亲手里塞个小物件,银镯子银簪子什么的,要母亲去换钱补贴家用。

方小烟还记得,奶奶过世之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家里就不再宁静,父亲母亲经常吵架,母亲总是要父亲辞掉民办教师,回来帮衬家里,不求挣多大家业,只求打理好几亩田地,一家老小不饿肚子。父亲自然不肯答应,说:“学校的孩子怎么办,不能不管啊。”父亲这么一说,母亲气就不打一处来,哭道:“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你的命根子,你怕他们每人管,你怎么不看看自己家的儿子姑娘,一年到头新衣服都没一件,补丁压着补丁,你不心疼我这当妈的心疼!”

于是父亲就叹气,发完火的母亲也长吁短叹。

直到有一天,母亲实在压不住火气,说了一句:“早知道你是这么不成气候,当年我真瞎了眼,不如嫁给王大治算了,哪用得着过这望不到头的苦日子!”

母亲没想到,这句话彻底激怒了父亲,他狠狠地掴了母亲一耳光,这是方小烟第一次看见父亲对母亲动手。父亲吼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刘翠莲嫁给了我方文青,就是我方家的人,现在嫌我穷了?!你熬得住就熬,熬不了就给我滚,想我辞职丢下那些孩子,门儿都没有!”那晚,母亲抹了一夜的眼泪,第二天清早照样给父亲做好了饭,红肿着眼睛,扛着锄头下了地。从此,方小烟再也没见过他们吵过一次架,甚至连脸都没红过。

尽管如此,父亲依然勒紧裤腰带也拼命供两个孩子读书,想让他们考上大学光宗耀祖。方小烟自己也觉得,考上大学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她暗暗许了一个愿,等自己将来在省城立住了脚,一定要带着父母,去看看牛志强说得天花乱坠的那个大武汉。无奈哥哥方小嘉上高中以后便成绩平平,高考落榜,为此父亲一夜之间头发灰白,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父亲跑了好多次镇上,求爹爹拜奶奶,说尽了好话,好在镇教育站的站长皇甫剑是父亲的学生,才同意让哥哥顶了父亲的班,去村里小学当民办老师。

现在,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方小烟身上。临近高考,学校放三天假,让高三的学生放松心情,调节一下紧绷的情绪。方小烟回到家里,对父母说:“你们放心吧,我没问题,一定能考上,而且一定会考上省城的大学。”方小烟的成绩让方文青两口子信心满满,他们丝毫不怀疑女儿的考试能力,相信即使有小失误,也能上线。就连方小烟高中的班主任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方小烟喜爱。班主任姓郝,叫郝淑芬,那是一个严谨而又温和中年女性,她把这个山里来的纯洁安静的女孩当成自己的女儿,让方小烟就吃住在自己家里,而且想尽办法给方小烟申请到助学金,自掏腰包给方小烟买衣服买生活用品,使得方小烟的高中三年并未给家里增加多少负担。郝老师的爱人姓宫,是县一中也就是方小烟她们学校的校长,他对方小烟的印象同样很好。自从有了方小烟这个学生,郝老师总是在爱人面前说大话:“如果我的学生有一个能考上北大或者清华,那毫无疑问肯定是方小烟。”宫校长便笑:“你这个牛吹得靠谱,说不定方小烟这孩子还真能为我们学校争个大脸面。”

3

在中国大西部,有一座武陵山脉,正好埋伏在北纬30度线上。说起北纬30度线,只要对旅游地理感兴趣的人都知道,这虽是地理学界为了识别地球的东西方向,画在地图和地球仪上的180条虚拟线的其中一条,但这条从赤道靠近北极圈的第三十条纬线,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与其他纬线相比显得特别不一样。地质地理专家们认定北纬30度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上,一切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显得无比神秘,比如百慕大三角、古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以及由莽莽群山组成的武陵山脉,北纬30度总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未解之谜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北纬30度“中国段”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横跨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西藏等九个省区,并且跨越长江三角洲、汉江平原、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武陵山脉是北纬30度线的一个重要节点,盘踞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交界地带,属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山系呈北东向延伸,弧顶突向北西。整个武陵山脉重峦叠嶂、群峰错杂、河流纵横,河岸青峰如黛、山间清风如许、谷底江水如蓝、台地梯田似锦。

在武陵山脉的莽莽群山之中,稀稀拉拉地散落着一个又一个村子,居住其中的人们多为土家族和苗族。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和信息相对于外面的世界都较为封闭,经济发展滞后,但气候环境优越,民风淳朴,文化独特,被誉为中国的后花园。

我们要说的米水寨村正是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也是在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的结合地带。整个村庄由湖北省管辖,但村里的人们总是说他们一脚踏三省。而传说中很久很久以前的米水寨,只有一条依山而过的细小河流,河水很浅很浅,近乎于一条在平静中向前蠕动的小溪。小河从山里流出来,经过一片开阔地带,又流进了另外一片深山。无论上游下游,河水清澈无比,唯有流经开阔地带的这一段,河水呈现出米汤水一样的颜色,因此人们称它为米水河,米水河畔的村庄自然就是米水寨了。

有一天,米水河突然干涸了,村里的一位叫米水的姑娘为了家人整天四处奔波,只为找到一点可以养命的水。

在一个有雾的早晨,米水一个人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深山,心里满是忧愁。突然,一个声音清清楚楚传入她的耳朵:“你是天下最美的姑娘。”米水回头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四周空无一人,这时从一棵大树上跳下来一只猴子。那是一只脏兮兮的瘦弱不堪的猴子,却身形高大,眼神清澈而温柔。

米水姑娘确定了清澈透明的声音就是从猴子嘴里发出来的。猴子又说话了,它对米水说,如果姑娘愿意每天来看它,让它看见她的眼睛,它就可以给她一罐水。于是米水姑娘相信了猴子,第二天早上准时进山,而在大树下等待她的却是一个相貌英俊的年轻后生。米水诧异不已,后生说,他就是那只猴子。于是,米水每天早上就会去和猴子变的后生约会,后生也履行着他的承诺,每天让米水带回一罐水。每一天,家人总会不停的追问水的来历,但姑娘只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米水姑娘发现自己爱上了后生,同样,她也发现后生爱上了自己。在晨雾中,后生对米水说希望她做它的妻子,米水含情脉脉地答应了。他们在寻找一处山洞结成了夫妻。

不久米水怀孕了,肚子渐渐大了起来,想掩饰也掩饰不住。家人心急如焚,开始跟踪米水。自然而然,米水的家人发现了姑娘和后生的秘密。他们认为后生对米水使用了妖法。于是,他们把米水关进了柴房,拿着弓箭和绳索来到山里。叫出后生,用他的妻子威胁他。在后生现身的那一刻,他们下手了,后生在弓箭的射杀中悲惨地死去。人们用绳索绑上已经变回猴子的后生的尸体凯旋而归,把他抛到米水姑娘的脚下。

米水姑娘的心就这么碎了,她抱起已经冰冷的猴子,向深山走去,走到他们当初相遇的那棵大树下,把自己和猴子绑在一起,在人们诧异、猜忌和诅咒的目光上了吊。第二天清晨,早起的人们被一个奇迹惊呆了,他们看见村子中央的那一大片平地变成了一片湖泊,湖面上荷花朵朵,湖水也如米水河里的水一样,就像米汤水。从此,米水河就再也没有干涸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汉口来了几个戴眼镜的专家考察米水河的水质,说里面有很多矿物质,特别适宜人畜饮用,尤其是硒含量很高,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4

据历史考证,从明代晚期就有了米水寨村。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川盐出湘,米水寨是必经之路。林雨涵曾经作为朋友到米水寨来看望过方小烟一次,虽然那时候这里已经修了柏油路,收入她眼底的是一幢幢别墅在山林中若隐若现,人们开着小汽车进进出出,家家户户都在接待外来的游客,现代新农村的繁华和热闹完全掩盖了曾经的贫穷和封闭。但挽手方小烟在米水寨岸边散步,林雨涵似乎感觉到这里看不见的过去更加诱惑人心,脑海里浮现出这里夕阳西下,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

历史从来都有些让人难以捉摸,常常留下悬念让后人去猜疑,于是远古的时空,无论是精彩还是平淡,总是会在某一个人们不经意的时刻开启记忆的大门。米水寨村至今还保存一条古老的石板路,米水寨村老人颇为这条石板路自豪,本地人称之为“银大道”,实际这是一条古盐道。或许在米水寨村老人们的眼里,当年这条石板路上商贾络绎不绝,马帮和驮夫们驮的是盐,也是一袋袋白花花的银子。古道通行了数百年,解放初期,国家修建了两条分别横贯中国东西和南北的大通道,即209国道和318国道,209国道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到广西北海,318国道从上海到西藏,这两条国道正好穿越武陵山区。虽然这两国道离米水寨村有上百公里的距离,与米水寨村八竿子都打不着,但足以终结米水寨古盐道的历史使命。米水寨的没落也因这两条国道的修通而开始。

二十多前,米水寨人终于修了一条出山的公路,当第一辆汽车喷着浓烟载着米水寨人从一条由碎石和泥土铺成的狭窄公路出去后,山林里马驮人走的古驿道渐渐为衰草湮没。设在米水寨岸边的驿站从此远离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喧嚣,渐渐被遗忘在深山里。

当林雨涵来到深山,真真切切是因为方小烟而来,却被这一条不起眼的石板路所深深吸引,深深震撼,竟然不由自主地想要寻觅它生生不息的延伸脉搏。行走在古道上,置身于绵绵山岭,林雨涵感觉自己虽然生活在物质和文化都极为丰富的当下,却远不如古人们潇洒,几十匹高头大马,铃儿响叮当,摇碎了山林的沉寂,带去对远方的梦想和野心。米水寨古驿站的门联“日过千名好汉,夜宿八百英雄”依然斑驳不堪,而林雨涵似乎能透过这两行字,看到古人们从古道走来,曾经的剑拔弩张、风烟战火、贬谪流离、怨声载道,随着古道延伸到此而烟消云散了。而今,也只有这两行字,和已经逐渐被深山淹没和遗忘的石板路,与村里新修成的宽阔的泊油路上呼啸而过的车辆,在交互诉说着现代与古老的文明。

而在林雨涵的眼中,这里已经沉睡的不仅仅是一条单纯的商道,汉族、土家族、苗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古道上交接、集散,造就了米水寨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繁华和喧嚣。

米水寨热闹的那些年,云集了许多山外人来这里做以物换物、以物换钱的生意,商家叫卖的口音天南地北,有本地人听得懂的,也有本地人听不懂的。也有不少周边重庆、四川、贵州的村子的里的人来这里摆摊设点,早来晚归。时间久了,不少外来干脆就在这里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再也不走了。米水寨最热闹的时候,村子里聚集了两三千人口,四五百户人家。难以理解的是,米水寨虽然盘踞盐道,过往商贾无数,本地居民却是世代安居乐业、刀耕火种、生老病死,犹如活在世外桃源。

盐道冷落之后,商贾货郎退去,米水寨一下子便于山外隔绝了,很快冷清下来。还剩下三百多户人家上千人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下去。几十年后,老人们没事的时候,总要不厌其烦地给后辈们讲述米水寨村曾经的辉煌,讲得满嘴唾沫星子。而后辈们起初是有一丁点羡慕,有一丁点作为米水寨人的自豪,后来就觉得那只不过是与自己毫无瓜葛的一个传说,再后来终于是厌烦了老家伙的唠叨,他们知道,米水寨的过去再了不起也没用了,现实是如果不下地劳作,一家老小就得饿肚子。

5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代年末,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了几年,让中国人的世界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隐藏在深山里的米水寨村,依然和那片湖水一样,没有受到任何惊扰,平平静静,波澜不惊。终于有一天,老牛家的二小子牛志刚背着一床黢黑的破棉絮,口袋里塞进几个水煮土豆,离开了米水寨,翻越村口的那座山,便渺无音讯,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三年过去,牛志刚回到米水寨村,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牛志刚回到村里的时候,留着一头像女人一样的“包菜”发型,穿着花衬衣喇叭裤,脚上是尖头黑皮鞋。当人们的目光像看怪物一样盯着他的时候,他从皮包里拿出几捆钞票交给了他爹,说:“这三年我在山西大同挖煤攒下来的,三千块。”这一下人们傻了眼,就连好歹见过一些世面的村长王大治也吓傻了,三千块钱,是他们从来没敢想过的天文数字,即便是给他们数,也不可能数得过来。牛志刚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三千块钱,还给家里老小都买了新衣新裤新鞋,还带回来了山里人从来没见过的收音机,还带着老三牛志强去逛了趟武汉。老牛家用三千块钱盖了三栋新瓦房,每栋三间正屋一间吊脚楼,说好三兄弟一人一栋。三栋房子建完,三千块钱竟然还有结余。

米水寨的年轻人开始坐不住了。他们从牛家的收音机听出来,山里和山外是不一样的世界,对山外世界的想象和期待,让他们的乱了心,再也无法心安理得心无旁骛地去刨种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年轻人开始陆陆续续地出山,有人跟着牛志刚去山西,有人结伴去了广州、深圳等在收音机听说的城市,出去的年轻人里就包括了方小嘉、方小烟兄妹。最初,出去打工的人定期回到米水寨,每年春节的时候,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年猪被宰的时候的嚎叫声,人们喝酒吃肉的吆喝声,是村里难得一见的热闹景象。家家户户的日子也慢慢宽裕起来,大家还凑钱修了一条出山的简易公路。

逐渐,回村的人越来越少,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和加倍的付出适应了城市生活,想方设法在城市立住足。他们有的在城里寻找到了同样是民工的恋人结婚生子,有的把孩子接到城里上民工子弟学校,有条件的还把老人也接到了城里养老、看孩子。又二十年过去,米水寨村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留守在村里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到现在米水寨村仅剩下了三十多户人家,不到一百口人。

曾经封闭而又开放,喧闹而又平静米水寨村,如今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孤单和寂寞。

同类推荐
  • 金圈子

    金圈子

    教授姓金,名字亮堂堂的,晃眼:金太阳。金太阳教授供职于北方音乐学院,从教四十多年,带出的学生上千人,全省历届音乐大赛、电视歌手大赛、金嗓子奖等各类比赛中均有获奖的,有的年份甚至囊括金银铜等前几个奖项,有几个在全国都出类拔萃。有一年全省一项音乐大赛,十二个评委中有一半是他的学生,还有三个曾跟他上过课。组委会的一个人开玩笑说,金教授,音乐界围绕着您老人家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圈子。您这个圈子资源丰富,是个金圈子呀!从此,金圈子在北方音乐界成了一个专用名词,就是在全国音乐界也声名显赫。
  • 初三(7)班

    初三(7)班

    周雨歌没想到中考后居然还要训练。中考三天前结束了。高中的学姐昨天打电话到她只剩不足十元的手机,那时她待在家里舒服的空调房里把脚跷到桌上喝着冰的饮料发呆。两星期后要打比赛,初一新生也会来集训。下午两点半,这时的太阳眯着眼睛,阳光从深绿色长满灰尘的叶子间钻进来,定在铺着黄色地砖的人行道上,风来到这里的时候一切都在抖动。周雨歌出门前带了一把很旧的小黄钥匙,那是初三(7)班班门的钥匙。
  • 遂远三绝

    遂远三绝

    黄砚午觉醒来,伸了一个懒腰。这一觉睡得可真足。他溜溜达达到了院子里,在正开得不亦乐乎的月季花前,深深地呼吸着。月季花的芳香具有醒脑怡人的作用,能帮助他较快地驱除眠后的倦意。这时,传来了敲门声。黄砚开了门,是个二十来岁的陌生人。来人目光炯炯,道:“请问屠龙手在家吗?”黄砚道:“我就是。”来人拱手道:“久闻大名,特来拜访。”黄砚微微一笑道:“请进。”黄砚是本地颇负盛名的棋手,棋风牛猛泼辣,大刀阔斧,经常宰杀对方的大龙,故有“屠龙手”的美称。
  • 星际铁拳

    星际铁拳

    这个世界上有一颗远离地球很远的星球,它叫:寂静五号行星。他也繁衍了各种生物,生机勃勃。茫茫宇宙,意外在这颗小小的星球爆发蔓延,余风和叶博士被逼迫到外太空,救生舱需要保存动力,不能规避任何危险,到不了地球,无法与人类联盟,余风带着铁拳的力量,走向了拯救星球的伟大使命中。他能成功吗?还能回去吗?
  • 恋慕耐受不良

    恋慕耐受不良

    父母离世的裕夏被送到了素未谋面的姐姐罕井凉家,在裕夏的追问下凉人生第一次品味了悲伤。相互的感情和对待他人的方式在磕磕绊绊中不断影响彼此,软弱胆小的裕夏为保护姐姐竖起浑身的刺,冷静沉默的凉终于在离别中懂得愧疚、怀念和挽留的意义。
热门推荐
  • 一个村庄的消逝

    一个村庄的消逝

    正式向Y村派驻拆迁工作组,是在四月的第一天。我与小左一组,分包一个叫作王守德的人。拆迁工作组设在Y村村委。我和小左趁着暮色找到了王守德的家。大门敞开,正房的门紧闭。敲门,无人应答。我们退出,站在门外等,却见窗口有人影在晃动,仔细辨认,是一个老人在做家务,我挥手示意,她漠然。我频频挥手,她终于朝我摆了摆手,拒不开门。
  • 明伦汇编家范典夫妇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夫妇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陵山洛湖记

    陵山洛湖记

    陵山,山有棱;洛湖,湖有纹;不凡山庄,废瓦残砖,洛湖中央的湖心亭早已褪去了红漆。钟不凡,重新站在了山庄前......
  •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元九天录

    玄元九天录

    缥缈仙途,玄元九天,世间万物有情,唯独天地无情。九天之上,仙界的巅峰也有诸多恩怨情仇,亦如世间百态。昔日并肩作战的同僚背叛,让鹿卿文神器毁,灵根碎,修为废。花一般的刀锋,紧随鹿卿文身后,一个不慎,便死于非命。九天之上,亦有相思之人,苦苦等候。九重天远,大道偏险,万事一念,生死一线。……星域争夺,顷刻之间,亿万生灵化作齑粉,只因仙人之间的利益之争,仙途无情。势力之战,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阴谋,布置一盘大棋,弱者为棋子,弱肉强食。爱恨情仇,恩怨是非,高高在上的仙人也逃不出自身情感束缚与心魔,万事一念。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人生活于天地间,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但环境千差万别,具有不平衡性。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更适合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幸运、吉祥的环境,也存在着相对险恶的,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这就需要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借助风水常识为自己开运、转运,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付易昌编著的这本《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向你展示纷繁复杂的风水世界,囊括居家、商业、血业、情感、器物等各个方面的风水学知识。《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是求健康、求财富、求家运者必看必须的家居吉祥宝典。
  • 这才是最好中层

    这才是最好中层

    企业中层往往处于一个“上挤下压”的位置,承受着各方的压力。通常中层经理面临着这样几个难题:第一,无法管好自己,不能以工作状态投入到事业中;第二,难以管好部门,无法让下属员工飞速进步;第三,部门无法高效执行,得不到部门上级和老板的赏识;第四,晋升瓶颈,很难在中层位置上更上一层楼。因为这些难题无法解决,很多中层似乎总是停滞不前,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本书针对这几大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层,还是期待中层提升的高层,甚至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和策略。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马云一介草根,长得其貌不扬,一没资金,二没背景,三没技术。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自信、霸气甚至狂妄?运气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研究和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本书想要与读者探讨的。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马云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有这样几种人格品质——永远激情、认真专注、永不放弃、标新立异、勇往直前、以诚换信、合作共赢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经过岁月的光合作用而慢慢沉淀,逐渐形成他为人处世、开拓事业的高效能习惯,最后凝结成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