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1000000007

第7章 想象梭罗

想象是件费力的事儿。但有时你不得不想象,因为有些人和事你不曾经历,而你又必须通过想象来满足你的一种愿望。

对于梭罗,想象是必要的。

我有时就缩小在书房的沙发中,想象梭罗和瓦尔登湖。我拥有的书库中零乱地有他的头像,掩卷过后只留下他忧郁的眼神和挺直的鼻梁,至于他灵魂深处的东西,我就闭了眼使劲地猜想。想累了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摸索着拔一根头发。头皮有点疼,干脆中止了对我的生活毫无意义的想象。

瓦尔登湖倒是清晰些。那并非人烟罕至之处。它距康科德那个小镇不过两英里,况且不远处就有连接林肯和康科德的公路,还有通往菲茨堡的火车从湖畔驰过。那是梭罗时代。现在呢,听说更热闹,用车水马龙形容也不为过。

环境和人的想象,前者自然比后者容易得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我的生命体验来完成对陌生环境的构想。再说,瓦尔登湖已经被梭罗描绘得毫发毕现。打开书,我们甚至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暮霭。

但,我们很难想象梭罗的身影和灵魂。一幅头像远远不能帮助我们把握一个人的全部,包括他的声音以及习惯的动作,他走路的步点不会很快,但到底是习惯先跨出左腿呢还是右腿呢?

说这些也许很无聊。可是我却很认真。有时我就困在这些问题中不能自拔。或许我是个怪物,是一个神经不太健全的人。可是呀,当我让梭罗的思想和灵魂折磨得夜不能寐时,谁又能阻止我的这些念头呢?

有时我走出书房,到野外想象梭罗。大多是有月光的夜晚,我模仿着梭罗的步伐在田埂间漫步,背着双臂,垂下头颅,先迈出左脚,后迈出右脚,目光注视着月中的景物,思想却扯到世俗以外很遥远的地方。这纯属我对梭罗在湖边、林中漫步情景的构想。那满地的月光,将一个孤独的身影雕刻在大地上。

其实,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很少写到月光。翻遍全书,寥寥几处而又用笔简洁。是他习惯于白天思考呢?还是他漠视月光的存在呢?我很困惑。自然,书中大部分的笔墨是白昼的景物,难道梭罗天一落黑就入寝?一个思想家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的想象是:梭罗迷失了月光。

梭罗为什么会迷失了月光。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试探着作这样一个动作:月地里我停往脚步,用右手遮住前额(是怕月光灼伤眼眸么?)朝前望,树木、山峦、村庄,还有夜行的鸟儿,散失了的炊烟,甚至还有某一类人的灵魂在月光下都晶莹无比,争相展示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律。我晕眩了,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的思想让月光揉和在一起,彰显着物质和精神的浑然一体。

此刻,月光只不过是一个道具,它的作用仅仅如此。

上述文字是我某日夜里在月地上的一个想象,不一定吻合梭罗的情景和思想。我只是想弥补梭罗笔下丢失了的月光。实际上,月光下的梭罗在思考,在接近思维之根的地方思考,月地埋藏着他的感觉之根,隐藏着他的情感之根。他孤独地站在林边,眺望湖中的月,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经过月光的照耀,在他身上长出苍绿黝碧的叶子。

月地中站累了,回到书房点击关于梭罗的网页,看到一篇对梭罗有些不太友好的文章。文章称梭罗是一个假隐士,说瓦尔登湖并非远离喧闹,梭罗几乎每天都要到康科德那个小镇上转悠,文友们频繁地光顾他的木屋,母亲和姐姐们每到周六都来探望他,他甚至被镇上的居民称为“游手好闲者”。结论则是梭罗“想要隐士的名声却又不想过真正的隐士生活”。梭罗“惟恐不为人所知”。那篇文章的作者叹息着:“现代人类是城市的社会的动物还是乡野的孤独的灵魂?”这篇文章有点意思。正面的文章读多了,反面的倒让我诞生了诸多的想象。首先是梭罗到瓦尔登湖畔建造木屋的动机。他真的想做隐士吗?为何不到人烟罕至的更遥远的森林里去?我的答案是梭罗是一个思想家,而非陶渊明般的隐士。陶渊明构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乐。而梭罗呢?他却是通过独居来解析人类的心灵。

区别就在于此。从这点来说,梭罗的境界远远高于陶渊明的境界。他的清静和陶渊明的清静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梭罗是想要一种名声吗?如果贪恋名声,面对19世纪中期物欲横行、殖民主义极尽扩张的美国,梭罗顺着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的思路继续写下去,多坐几次监狱,那岂不更声名鹊起,何必费尽周折写一本关于自然和心灵的著作?

再次,关于现代人类的界定。依那篇文章作者的立意,现代人类是“城市的社会的动物”,而非“乡野的孤独的灵魂”。这就未免小儿科了。这种把物质和欲望和灵魂的孤独相对立的观点,实在不值得推崇。

梭罗死了。赞誉或者批评,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了。我仍然感兴趣的是:面对物欲的世界,他为什么迂回前进?

前进,这个词是对梭罗精神的最好诠释。带着一把斧子,运来一堆材料,建造一座小木屋。这仅仅是他生存的方式。他要活下来,就必须具备最简朴的物质生活。他要吃饭,就必须到那个镇子和他的父母家中讨来一点粮食,他要思考,就必须到那个充满生活的镇子寻找负载心灵的载体。心灵是被骨骼和血肉包裹着、负载着的,一层层地解剖,才能发现心灵竟然那样狭小,以至被挤压得变形扭曲。

“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梭罗在进行着一种试验。他用斧子割开瓦尔登湖畔林子的一片空间,又用斧子剖出自己的心灵,种植在那片空间。

心灵孕育着,破土,生长,成长为一棵大树。那棵树叫寂寞树,伞样的形状,椭圆的叶子。风伴奏着曲子,云鸣唱着歌词。

梭罗呢,是不是该静静地站在树前,目测着树的高度(那是在勘测心灵的高度),合抱着树的胸围(那是在丈量心灵的纬度)。

梭罗用一棵树的比喻阐述着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正如植物向下扎根正是为了“更自信地向上伸展”。他解释说:自己在瓦尔登湖隐居,是因为“生活太富贵”。他要寻找一种有深度的生活,吸吮生活的精髓。

这精髓根据我的想象,便是“甘愿贫穷”。它的意义超越了物质多寡的算计,摆脱了为物质利益奔波的劳累,将生命的重心驱逐到思想的独立,精神的丰富之上。他不过想证明:人们可以在只有很简单的食物、衣服和住所的情况下,过上充实的生活。

“甘愿贫穷”也许正是《瓦尔登湖》的核心。在非物质的灵魂通过内省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任何物欲都会对它形成阻碍。正因为如此,印度教和佛教具备着源远流长的出家苦行的传统,耶酥是其中的黄范,他僧侣般地到处漂泊,为的是传播天国的福音。“腰带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鞋和拐杖。”(《新约?马太福音》)耶酥的圣徒弗朗西斯是最具人格魅力的楷模。他相信,最简单的生活是接近上帝的最好方式。还有苏格拉底,由于专注于美德的追求,在讲授哲学时拒绝收取酬金。生活于东方的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梭罗在上述圣人的感召下,针对当时的美国人由于过分关心物质得失而导致灵性窒息的病症,通过自我的实验,开出了“自愿贫穷”的药方。

林中飞来一只鸟,静候梭罗。梭罗开完药方,顺手一扬,那片纸就被鸟用尖利的嘴衔住,展翅飞出林子,向患病的人类撒播那治疾的处方。

梭罗笑了。他意识到,该回家了。

梭罗为什么要离开那片林子,抛弃他的木屋?也许他深悟隐居林间绝非促成心灵觉醒的唯一方式。他的隐居其实只是为了实践一个原则,开出一个处方。事实上,只有按照处方吃药,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出心灵的空地,都能疗救因物欲而引发的疾病。

因此,梭罗离开了瓦尔登湖。他动身的一霎那,一对鹰在空中盘旋,一上一下,一远一近。梭罗明白,那是他思想的化身。他捋了捋胡须,用手指梳理着蓬乱的头发,一转身便走出了林子。他要重返喧闹。他要在喧闹中证明自己的精神。

想象很累,关于梭罗的想象更累。毕竟,接近两个世纪的时光把一个人的肉躯化为了尘埃。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大纵览(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大纵览(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儿童诗园

    儿童诗园

    《儿童诗园》是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史蒂文斯森的一部优秀作品,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它是一部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诗歌,颇富童心童趣,清新活泼,天真纯朴。阅读这样的诗,可以使孩子们拥有一颗纯真、欢乐和向上的心。
  • 那些中国人

    那些中国人

    本书是他的一部随笔集。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在他笔下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他的描写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9),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朱世忠文存(上卷)

    朱世忠文存(上卷)

    世忠走了,世忠的书留下了。世忠的这四十多万字,权且取名《朱世忠文稿》或者《朱世忠文存》吧,因为了没有写完,很多的篇章也没来得及修改,“稿”字含有草稿之意,未完之意,也含有我们对这位出身微寒、韧性奋斗、性格豪放、学养深厚、谦恭随和、才情勃发、利世利史的朋友英年早逝的惋惜与悲悼。
热门推荐
  • 分割线寄生体

    分割线寄生体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分割线和一个寄生体,所谓分割线就是一道手心里刻骨铭心的遗憾;而寄生体则是天生为前者而生的,是某些人为了弥补自己心理的遗憾临摹而生;它也是寂寞可怜的孩子。它们每个人在自己苦苦支撑的感情中,纠结、迷茫,它们将如何安放自己的感情?如何安置自己的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霾之二重奏

    霾之二重奏

    那件事发生在我十五岁那年的初夏。当时我还是个懵懂少年,老爸那几年在欧洲做生意,把我扔给他的好朋友海叔——也就是我干爸——照管。干爸对我很好,但也管得很严,每月只给我一万块零用钱,不准我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在外面玩乐花销,以免我堕落了。而且我当时在国际精英学院读书,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平时想进城都不行。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个周末的下午,可以出来玩一趟。我还没有自己的车子,就打了一辆出租车从郊外别墅到了市中心广场。在宏伟的广场上,我兜了一圈又一圈,目不暇接地环顾四方,心中涌起一阵阵从未有过的兴奋。
  • 魔武横歌

    魔武横歌

    魔帝猖獗出乱世,狼烟四起为八方。武帝雄威震四方,踏足顶峰两相忘。横扫天武谁能敌,风云涌动震八荒。歌唱别曲相思雨,欢聚离别天地殇。修炼一途哪有聚,九死一生英雄场。消沉渡日梦何在,平定乱世自逍遥。
  • 几度春半几许秋凉

    几度春半几许秋凉

    这是一幅锦绣梨园的百年长卷:清末民初,相公堂子出身的丹凤与正经科班出来的飞云在汉口唱红了《清秋月》,两个翩翩美少年之间也开始了一段朦胧又执着的爱恋。多年后,他们的儿女碧君与子声又在北平唱红了《清秋月》,但是那美好的相遇犹如昙花一现,随着北平的沦陷和抗战的爆发,他们失散,他们重逢,他们别离,他们寻觅。围绕在他们周遭的那些曾无比鲜活的面容,都一一的化为尘土,没有人记得他们曾经来过,曾经哭过,曾经笑过,曾经奋力抗争过。人生的春天早已过去,只剩下漫天飞舞的黄叶在告诉人们秋天已然来临,你爱的,你恨的,你想见的,你不想见的,都已不复存在,惟叹一声:几度春半,几许秋凉。
  • 快穿之傻黑甜系统

    快穿之傻黑甜系统

    【无cp】年少有成,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黑客高手,一朝身死,从此踏上了一条炮灰逆袭之路。游历千亿次元,在这段神奇的旅程中,一个个谜团随之而来。那谜团上,掩盖着的神秘面纱,在这漫漫旅途中,缓缓的掀开着,这神秘面纱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是幸运,迷茫,困苦,残酷,又或是更深一层的困惑……未可知呢……【本人简介废,详情看正文】 【ps:看书前,请前往书友圈顶置观看‘新手导航’,谢谢】
  • 追杀起点主角

    追杀起点主角

    平凡小伙睡不着,打开系统一看,上面有个封神榜单。榜单上满满写着精品小说主角。“叮!”“系统已开启”“主线任务:弑神”...
  • 材料知识篇(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材料知识篇(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该套丛书是丰富青少年阅历,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强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对未来的向往憧憬,热爱科学的难得教材,是青少年生活、工作必备的大型工具书。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注意难易结合,强调内容的差异特点,照顾广大读者的理解力,真正使读者能够开卷有益,在语言上简明易懂,又富有生动的文学色彩,在特殊学科的内容中附有大量图片来帮助理解,具有增加知识,增长文采的特点,可以说该书在当今众多书刊中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康庄大道上

    康庄大道上

    《消防英雄》作者回忆如烟最新力作,献给最美扶贫工作者们!2015年康家庄被列为贫困村,范哲主动请缨来到这个被人嫌弃的村庄。在这里开便利店、建卫生所,成立百亩樱桃树种植基地,帮村民开养殖场,盖小学,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康家庄从一个被人嫌弃的村庄发展成全市最富有的村庄。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坚持人民小事我大事,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用行动证明走在康庄大道上,一个都不可以少。
  • 天仙总裁身边的顶级杀手

    天仙总裁身边的顶级杀手

    全球顶尖十大杀手之一被人陷害身死魂不消,因祸得福得到梦寐以求的阳光下生活的机会,本想平静的享受生活,身边却总是麻烦不断,各色美女也接踵而来,这是一个守护美女,无敌都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