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9700000002

第2章 教育的责任(2)

后来,我慢慢体会到: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走向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尤其如此。一方受到压抑,他们总要在他处寻找发泄的机会。你如果过分束缚了他们的个性,那么他们总要千方百计地把这股激情和活力释放掉,否则就会走向极端。我们班主任老师就得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发泄”机会。要慢慢引导他们把精力、激情释放到正当的地方,对待孩子不要急功近利。正如手里的一把沙一样,如果你想死死抓住,它们反而会从指间溜走;倒不如张开手掌,有风的时候,轻拢手指就可以留住它们了。

我慢慢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深深感悟到这比一直死死揪住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要高明得多。当然,对于一些普遍存在或出格的问题,班主任老师还是得及时、妥当地处理,否则,整个班级就会成为混乱无序的“一把散沙”了。这中间的关键是把握好尺度,否则会过犹不及。

五、让美丽的绰号相伴成长

王海军

有93名学生的班级堪称是一个“庞然大物”。可新学期伊始,我就接手了一个“庞然大物”,并担任它的班主任。一进四年级一班教室,面对密密麻麻的学生,我真有些发怵,这么多学生,记住他们的名字真成了一个难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就无法很快消除,就会影响我的班主任工作,影响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怎么办呢?我苦苦思索着。

上课伊始,我刚提出一个问题,便呼啦举起几十只小手。由于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只好用手指向某名学生:“请你说说……”结果。不是一下子站起来两三个人,就是我指向位置的前后左右的学生左顾右盼,不知我所指为谁。这确实有些麻烦。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思忖了一会儿,心生一计:用简洁的词语给每位同学一个美丽的绰号,以抓住他们的典型特征、优点特长。

当天恰好有节班会课,于是我郑重宣布:“同学们!我送给每人一个美丽的绰号,大家喜欢吗?”此语一出,哗然一片。

“什么,老师居然要给我们起绰号?太新鲜了!”

我接着说:“请每位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做一番自我介绍,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及闪光点都说出来。”

起绰号本来是学生的拿手好戏,现在却换成老师给他们取“绰号”,真是第一次遇到。霎时,班里气氛热烈,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探索起自己的特征和优点来。

一个活泼机灵的小姑娘第一个站起来,她大方地说:“我是我们班的文娱委员,我爱好唱歌,我的嗓子很甜。”“那你就叫‘百灵鸟’吧……”我爽快地给了她一个“封号”,她心满意足地坐下了。接着一名戴眼镜的男生站起来自豪地说:“每次的黑板报都离不开我,因为我喜欢书法和绘画。”“那你就叫‘画家’吧。”这个学生也“沾沾自喜”地坐了下去。话音未落,班上个头最大的男生站起来,谦虚地说:“我别无他长,就是‘海拔’比较高。”“那就叫你‘小姚明’吧……”

如此,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让我给他们起绰号。要么根据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我要么根据他们的外貌特征,给他们每人取了一个美丽动听的绰号:爱讲故事的叫“故事大王”;跑得快的叫“小刘翔”;写作文棒的叫“小作家”;扎着漂亮头花的叫“小蝴蝶”;一笑便露出两只可爱酒窝的女孩叫“小酒窝”。

一位相貌平平的学生,略带羞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了半天,我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同桌热心地说:“老师,他爱讲笑话,经常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于是我说:“那好,你就叫‘小笑星’吧。”“‘小胖子’”“‘老肥’”,一个胖乎乎的男生,未等他自己介绍,同学们已叫出他的绰号。我却根据他力气大的特点,给他取名叫“大力士”,他美滋滋地坐下了……一个个带着鼓励、赞美的绰号,让每个学生都感到颇有成就,心情愉悦。

两个多月过去了,班上学生的名字我几乎都能叫出来了。慢慢地,我便不再用绰号称呼他们了。但学生们却依然对那些绰号“情有独钟”,一不留神,就会叫出来。一次,有名学生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特别喜欢你,她说你称她为‘小管家’,现在,她不但更热心班上的事,回家后也变得手勤脚快了。”这位家长的话给了我很大触动。是呀,我一扫绰号那批评、嘲讽的意味,而赋予它们深刻的内涵。它们不但包含老师对学生的赏识与肯定,而且渗透着老师那绵绵的喜爱之情。它们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从中获得了自信和激励,从中得到了尊重和肯定。这一个个美丽的绰号,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七彩的桥梁。

六、不该丢的两样东西

赵庆海

我小心地兜着一大堆小纸包,把它们一个个放在讲台上。学生们既好奇又疑惑地盯着讲桌,教室里静悄悄的。“听其他老师说,最近我班总是丢东西。看看你们每个人丢了什么东西没有。”我还未说完,学生们已“窸窸窣窣”地开始检查自己的物品。

待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我问道:“有人丢东西了吗?”学生们有的小声说“没有”,有的摇头。

“你们发现没有,你们每个人都丢了两样东西。”

学生面面相觑。

我指着讲台上的小纸包问:“你们知道这里面包的是什么吗?”

学生们一齐摇头说:“不知道。”

“你们丢的东西就在里面,而且每个人丢的都是相同的东西。老师就是‘小偷’。老师在这些小纸包上写了你们的名字。被念到名字的同学请上来领取,领到以后先不要打开,待会儿大家一看便知。”

然后我把小纸包一一发给学生。迷惑不解的表情出奇一致地显现在每一位学生的脸上。

“同学们,现在可以一起打开看看了。”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拆开纸包。

学生们全都不以为然地笑了,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因为那些纸包里包的都是我从他们课桌里收集来的垃圾:果皮、瓜子皮、各类小吃的包装袋、果核、以及画着搞笑恶作剧的废纸等等——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愉快地接受我的教育,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经过仔细思量,我便来了这么一招。

水到渠成后,围绕“我们丢了什么”和“垃圾被盗的感受”两个主题,我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们踊跃发言。

“我知道了,一样是真正的垃圾,另一样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我们丢的两样东西。”

“多走两步就会使自己离完美更近两步,我发现自己很懒,为什么不能多走两步路呢?”

“我明白了,在生活、学习中细节决定成败。”

学生们的发言令我万分欣喜,这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最后,我说:“老师没什么可补充和总结的了。该想到的,也都已经想到了。该说的,你们都已经说了;但老师还想替这些垃圾‘朋友’们说句话,不要让它们浪迹天涯。请把这些‘朋友’送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因为是它们让我们又变得更成熟了一些。”

寓教于情,寓教于景,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一种伟大的智慧。它的伟大在于,能将学生的思想净化和提高于无形之中。因它能真实地拨动学生的美好心灵,因而会令他们铭记一生,享用一生!

七、“温柔”,但切莫过

李梅

“温柔”是女人的天性,而“温柔”的女班主任也成为如今校园的“半壁江山”。“温柔”的形象,淑女的风姿毫无疑问地成为许多年轻教师的追求。然而,由于我的稚嫩,三年前,“温柔”可整惨了我这位上任伊始的女班主任。

初当班主任的我,也孩子气十足,因而毫不费力就可以和学生结成“朋友”。于是,就出现在了我所带的第一个班级04级(4)班学生和我关系太过亲近的问题,我过多的“温柔”让师生关系亲近活泼有余,敬重严肃不足。从8月中旬高一新生军训到9月10日教师节,短短20多天,学生们对我就表现出溢于言表的喜爱。教师节那天他们约我出去玩,到了路上我才知道他们订了酒店,买了蛋糕、鲜花和气球,还摆了酒菜。我虽然想到了不能让孩子们破费,可是“温柔”的我,不想让孩子们扫兴,我让出了班主任掌控局势的权力。最后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们还是每人喝了一杯啤酒。各项活动进行完毕,回到家我给每个学生的家里打了电话确认他们安全到家,才长舒一口气。这样学生们却更加认定我就是一个“可爱的姐姐”。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每当我用纪律要求他们时,他们执行起来总是大打折扣。

更为严重的是,我过多的“温柔”不仅不利于班级的严格管理,还让学生开始对我的能力提出怀疑。期中考试后我想调整学生座次,立刻就有很多认为可“通融”的学生跑来找我。这个说想要挨着谁,那个说绝对不要挨着谁……我口干舌燥地跟许多个学生“温柔”谈话,还是有学生对新的座次不满意,可谓众口难调。于是班里立刻有了这样的说法:“李老师的能力有问题,调个位都调不好,看谁还听她的?”学生对我能力的怀疑,毫无疑问地会影响此后我班级管理的效果。

我很受打击,这种充分照顾学生情绪和感受的“温柔”,却使自己陷入被动。几次类似事件之后,不断袭来的不被学生理解的痛苦,越来越多的班级管理的漏洞,挫败感接踵而至,这该死的“温柔”把我带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我认为自己把心掏给学生,学生也一定会将心比心,于是发现学生开始对自己不满时,我更加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苦心。然而,我忘了,还不为成熟个体的学生会因为自己某一点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情绪化地处事。当时,我的判断被他们稚嫩的评价完全左右了,恶性循环使我不得不红脸变白脸:我开始板起脸进教室,在早自习严肃地训话,用严厉的批评代替与学生的促膝长谈……然而习惯了把我当姐姐的学生们更加不能接受这种变化,后果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温柔”失度,缺乏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的相处技巧和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在卷入旋涡时无心也无暇去寻找适当的方法。这样“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能不跌入深渊吗?

但庆幸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接管了那个班,让我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但失败的经历让我现在还心有余悸。

现在,我第二次带的班已去实习了。回想我第二次顺利带班的经历应归功于被我改进了的“温柔”。

现在我认识到,班级建设初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班级制度。重新带班的我从军训时就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不要因为排队打水浪费短暂的休息时间,我仍会有给训练中的孩子们每个人的水壶注满水的“温柔”;但是我更会有盯紧每个训练不认真的学生,给予他们跑圈或俯卧撑等不同内容惩罚的严厉。开学后,我不断以相应的量化管理对出勤、作业、课堂纪律等各个方面强调纪律要求,还主动从各个科任老师那里了解学生的课堂情况,为警示其他学生,而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毫不留情地批评。当然,我也没忘了把自己年轻的资本再利用一下,我用手机短信或QQ跟挨过批评的学生沟通、交流,对承受“打击”者施之以“温柔”。渐渐地,班级事务进入正轨。我领悟到,既强化班级制度管理,又不忘给学生心灵关怀;既推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又关注不同个体的反应,这对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实习和高考之后的教师节,学生回学校来看我,他们说:“老师,一开始你那么严,我们简直有点怕你,后来才发现你关心我们,对我们挺好的,严格也是为我们好,所以我们才听你的。”有了学生这样的评价,四年前的阴影终于烟消云散了。

年轻女班主任的“温柔”的情感定势,在班级管理中,由于相处对象的特殊性,有时会显得笨拙和被动。其实我们的“温柔”,也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愿意认真对待工作的表现,只不过往往是“事与愿违”。我常常想,如果以别人的眼光来看看自己和自己的班级,也许我们会理智很多。所以掉进“温柔陷阱”的我们,很希望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培训专家能及时引领我们走出陷阱来。或者是一种新方法的培训,或者是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或者是有互补考虑的科任老师搭配,或者仅仅是我们遭受挫败时的一句鼓励……

关注年龄和心理特征,对学生和老师同样适用。也许“温柔的误区”是像当初的我一样的年轻女教师诸多困惑中的一个,然而,如果我们能从学习和实践中迅速选择那些适应职业要求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寻找适合需要、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的班级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八、“力量”的力量

周安平

我被分配到了家乡的一所职业学校,那是去年八月,我刚刚大学毕业。我初出茅庐、踌躇满志。早已把老教师“职校学生难教”的告诫抛诸脑后,毅然主动要求担任了班主任。

当我在开学那天晚上见到我的学生后,我才知他们跟我想象的有天壤之别。许多个头接近一米九的男生将一直自认为高大威猛的我硬生生地给比了下去。但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大多数袒胸露臂、衣冠不整,好似在炫耀他们大块大块的胸肌。男、女生发型长短各异,五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我看得目瞪口呆,本来能“长篇大论”的我,竟默然无语,只寥寥数语便溜之大吉。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开学后的第一个月,虽然我每晚都要跟班到十点,累得精疲力竭,但是,问题还是接踵而至。有几个晚上零点以后,我都因为有学生打架被通知到宿舍。那段时间,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追求标新立异没有关系,问题就严重在整天打架斗殴上。生命是那样的脆弱,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终身的遗憾。所以我每天课间、晚自习、晚寝时都盯着他们,一发生打架事件我就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感觉自己是一个标准的慈母。但自己心知肚明:有的学生能听进去,但他们也只是“三分钟热度”;大多只是敷衍你一下,毕竟他们这些孩子,听这样的话,耳朵里早就生“老茧”了。

开学后将近两个月左右,我偶然注意到男同学们下课后掰手腕成了他们喜爱的活动。显然,最有“威信”的、身边围了很多“小弟”的是班上那个力气最大的,而他经常会带着他们寻出点事端来。我猛然意识到他们有力量崇拜的心理,甚至可以说是“肌肉崇拜”。我大胆地想:如果我能够掰手腕胜过他们,打败他们,或许他们会听我的。但对于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多年来一直不怎么重视锻炼的我来说又谈何容易,而对班上的那帮“猴子”我毫无胜算。我下定决心要在短期内猛练肌肉,争取战胜那个“大哥”。

接下来的那段日子,我每天多吃饭,而且多吃肉食,牛肉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从家到学校大概有八里路,每天早晚我跑步上下班,为了增强效果,我还特意办了一张健身卡,一有空,就到健身房去,不练到虚脱不罢休。功夫真的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以后,本来有点“小胖”的我,却成了一个“肌肉”棒子。

同类推荐
  •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青春期是男孩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逐渐成熟的生理、初步建立的思想、初露萌芽的情感,向男孩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这一切,即将18岁的男孩,既新奇又迷惑,既向往又恐慌,因此有了很多的叛逆行为。家长为此身心疲惫,在“管”与“不管”之间摇摆不定。
  • 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本书的书名《夸·管·放》,是指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点体现在以正面教育为主;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这点体现在以引导启发为主。“放”是指家长要及早敢于放手,使孩子尽早融入到社会中去接受历炼,使孩子尽早自立成才。
  • 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宫曙光编著的《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超值金版)》所列数百个小项,基本上涵盖了“六商”的全部内容,这些细目系笔者通过反复的理论研究和详尽的实际调研梳理而成。《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超值金版)》选择准确、分类合理、易学易做、操作性很强;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通俗的传达;既有理念的推广,又有精当的分析。
  • 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本书分为九章,从多种角度,选择不同的典型材料对“聪明的孩子,三分靠教,七分靠玩”进行阐述,力求做到角度新、构思独特。重点从玩的角度阐述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及交际能力,同时也对现代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具有革新的色彩。
  • 胎教百问百答

    胎教百问百答

    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完整的生命,其中的量变和质变是如此地震撼人心。生命,在不断的孕育与诞生中,在无穷的体验与感受中,从远古洪荒向我们走来,走过了千万年。生命的每一过程,是那样难以捉摸,但每一个阶段,现在却都能被父母所把握。诚然,在了解生命最初阶段时,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第一个月的胎儿是什么样的?”“胎儿有记忆力吗?”“胎教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双亲的遗传对孩子的智力有什么影响?”“音乐对胎儿是有益的吗?”……如果你浏览一下手中的这本书,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对关于胎教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破魍魉

    破魍魉

    熊四海,这名字够气势!可惜,他本人只是高高瘦瘦、白白净净地,没那么威猛。他老爸是个农民,帮他起了这个名字,可见愿望有多大。从小老爸就没让他干过苦工农活,一味让他读书,读书……他却读书无成,高中毕业后一撒腿就跑了,跟着堂叔到了一个小城镇,卖粥!
  • 传戒正范

    传戒正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收录了66条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这些法则都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总结,内容涉及之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 我有一台冯诺依曼机

    我有一台冯诺依曼机

    空中飘着昏黄的薄雾,冯晨看一眼,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这地儿雾霾好重……疑似穿越到充满未知的废土世界中,冯晨竟然成为唯一一个能操控冯诺依曼机的人,冯·资深宅男·青年社畜·晨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意外和欢乐的救世之路……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家庭养花一点通

    家庭养花一点通

    花卉以它绚丽的风采,把大自然装饰得分外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养花不仅可以丰富和调剂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乐趣,陶冶性情,增进健康,还能增加科学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家庭养花一点通》是一本通俗易懂、实用方便、内容全面的花卉书籍。主要介绍了养花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养花准备、环境控制、家庭养花技巧、花卉繁殖、花卉栽培、花卉四季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养花朋友最关心、最实用的养花技术,以期引领读者朋友选择适合自己的花卉,并拥有过硬的种养技术。
  • 儒增篇

    儒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甜圈套住的血族

    甜甜圈套住的血族

    居家少校不正经?逛街买菜溜二哈,却地位超然重权在握;租房没车不工作,还能找到女朋友?这样的他,居然一边给老婆温血浆,一边帮助神仙鬼怪适应人间生活?要不要这么辛苦啊,明明只想做一个居家好少校,却还要给儿子凑学费……“老婆,看在明天给你做唐僧肉的份上,今天就喝这袋O型血好不好。”少校拉开窗帘,把月亮露出来。“不好。”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少女抬起头,伸手拉住他的袖子,眼神真诚而坚定:“就咬一口,真的!不骗你!”
  • The Four Million

    The Four Mill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是海上月

    空是海上月

    乱七八糟的天马行空的诗意白话你喜欢的样子我都有(更不更新全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