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500000081

第81章

第13章梦想赢得一个又一个惊叹号

——心中有梦,天高地阔

梦想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灵魂,创造一个平等、友爱、文明的社会,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为了实现它,无数的革命前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为梦想,他们无怨无悔。再也找不出比梦想更珍贵的东西,不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挫折,请相信,梦想始终在你手中。

第1节康纳利:哈佛诚可贵,体育价更高

为了参加奥运会,竟然连上哈佛的资格都不要了,走的时候还和校长大动肝火、出言不逊。是谁有这样大的魄力?他后来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下面,就让我们认识这个以参加奥运会作为毕生梦想的美国小伙子,也是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康纳利。

康纳利出生在一个有12个孩子的家庭中,生活颇为拮据。因此,与孩子们在公园里蹦蹦跳跳是他童年的乐趣。

由于家庭过于贫困,康纳利没上高中就参加工作了,但他不满意这样的生活,于是一边工作一边自学高中课程。27岁的时候,他成功地考上了哈佛大学。上大学是康纳利的梦想之一,而参加首届奥运会是康纳利的另一个目标。

当康纳利向校方提出“我想请八个星期的假,去雅典参加奥运会”的请求时,哈佛拒绝了。“如果你执意要去,我们只好勒令你退学,等你比赛回来再重新申请入学吧。”校方对新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漠视让康纳利气愤异常,他的回答是:“让我重新写入学申请?想都别想,我不会回来读书了!我在哈佛的学业已经结束,再见!”

刚刚退学的康纳利只有半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当他的船只到达雅典时,离比赛只有一天了。

这个迟来的美国人几乎没有准备就投入到比赛当中。开幕式当天第一个决赛就是康纳利擅长的项目——三级跳远。康纳利的起跳方式很独特,但好在当时的要求不太严格,他因此轻松地进入决赛。在决赛中,他跳出了13.71米的好成绩,比其他人跳得都远,康纳利赢得相当轻松,他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首个奥运冠军。不过,我们不能说他“获得了奥运金牌”,因为当时还没有金牌,颁发给冠军的是一枚银质奖牌。

接下来,他又获得了跳高比赛的亚军、跳远比赛的第三名。当康纳利结束在雅典的奥运之旅回到家乡波士顿时,他获得了英雄般的欢迎。位于波士顿的西铁城公司甚至送给他一块金表,以感谢他为美国赢得的荣誉。

用“年轻气盛”来形容康纳利最合适不过了,但从他成长的轨迹来看,他决定从哈佛退学并不是冲动之举。他身上有让人羡慕的力量:决定考大学,他成功地进入了哈佛;决定参加奥运会,他就不顾一切地去雅典实现了他的另一个目标。在他身上有一股信念的力量,只要有梦想,他就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梦想。

在康纳利后来的人生道路中,他成了著名的作家,在《波士顿环球报》上拥有自己的专栏,他以“来自古巴前线的信件”的形式写了大量的关于美西战争的报道,在美国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是什么让康纳利从贫穷走上了成功之路?回答是梦想。失败者和成功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正是梦想!

所谓“梦想”,较之于“目标”,有更加浪漫的一面,也有更加需要积累现实条件的一面。它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无论生活在何种境况之下,梦想都让人觉得富有而且充实。好好地珍惜自己的梦想,不要担心别人的嘲笑和打击,相信自己,康奈利的故事也会在你身上发生。

故事链接

参加完圣路易斯奥运会之后,康纳利开始环球航行,无论是渔船、货船还是军舰他都乘坐过。他成为航海方面的专家,把更多的海洋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25本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是他留给人们最好的纪念品。

康纳利始终没有忘记哈佛校方不让他参加奥运会的往事。1947年哈佛大学终于意识到当初他们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们决定授予康纳利名誉博士学位以获得他的谅解,但已经79岁的康纳利坚持自己的态度,拒绝了哈佛的好意。9年后,詹姆斯?康纳利在纽约去世。

同类推荐
  • 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但却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
  • 慢下来的幸福:别让聪明阻挡了快乐

    慢下来的幸福:别让聪明阻挡了快乐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我们整日在浮躁现实中奔忙,追求的最终归宿正是幸福。然而每当被问及是否幸福这个问题,却鲜少有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在许多人眼中,幸福等同于财富、权利、地位,因此,只有足够聪明的成功人士才称得上幸福。殊不知,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聪明并无法帮我们找寻捷径,有时甚至还会成为阻碍幸福的“绊脚石
  •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第三章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失败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总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说如果幸运之神站在自己这边就会取得成功。同样,穷困潦倒的人也常常感叹命运不济,总认为有钱人是天生的富贵命,幻想自己如果也是富贵命,一定会比富翁更富有。其实非凡与平庸的主要差别不在于是否拥有强健的体魄,而在于人的思想与精神,在于人的心智。否则,那些伟人也一定是体格最健壮的人了。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本书着重针对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执行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加以讲述,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你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充分掌握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和能力。
热门推荐
  • 别让“面子”害了你

    别让“面子”害了你

    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不好意思”惹的祸。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好面子是人的本性,面子就像一双外表华丽却难穿的鞋子,虽然华丽的外表可以让人有面子,但活在他人眼中,注定无法快乐。既然如此,何不丢掉攀比的坏习惯,抛开作祟的虚荣心,从今天开始,摆脱“面子”造成的生活困扰,做一个轻松而快乐的人呢?别让“面子”害了你
  • 偷心悍妻:总裁老公宠上瘾

    偷心悍妻:总裁老公宠上瘾

    “大叔,你……你……干嘛?”“你执意当医生,我给你做实验的机会。”“这里是医院,别闹好不好?咱回家再……”“再怎样?”他把她拉进怀里,盅惑地笑问,“深入实验?”“实验你个头!”她一把推开他,大声喊道,“下一位!”“你今天的号我全约了!”次日。“别气了,老婆。不就压坏一台医疗机器吗?我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1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1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6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公元2345

    公元2345

    庄周晓梦迷蝴蝶,蝴蝶梦醒疑庄周,未休人梦入蝴蝶蝴蝶入梦人未休。
  • 文娱双星

    文娱双星

    一个是惊才的文坛巨匠,一个是绝艳的乐坛天娇,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想象不到的文娱财富,也逐渐地改变着自身的命运,努力筑就一段传奇。古云和张琳琳,这两个原本来自地球的年轻人将如何一步步揭开这个新世界的面纱,找到那隐藏在“真实”之下的“真相”?让我们拭目以待。
  • 奚砂

    奚砂

    从到达这片土地那一刻起,左湫便明白自己来这一遭,定不是如意之旅。一个势单力薄的少女,在战火纷争的时代,犹如浩浩汤汤的大漠中的一颗尘埃,一粒砂。自己的命运时时刻刻拿捏在他人的手中,就像是飘荡在风中的砂粒,被风吹起又吹落。为了保命,她不得不学会伪装。遇到强盗,她二话不说直接装死。在蒙哲帝国的四王子面前,她乖巧可爱,善解人意,懵懂天真的仿佛是草原上的一只小鹿。遇见金夏王朝的三殿下,她便装傻充愣,撒泼打滚,满口胡言乱语,宛如一个泼妇。她是人海中没有前进方向的鱼,她是了无人烟的土地上的砂。为了能够保住性命,她做尽了往日不愿做不敢做不能做之事。可是,这样的她,该如何生存下去。 乱世之中,谁又能拉住谁的手,风浪之后,谁又能记得谁的笑容。
  • 神秘总裁之腹黑宠妻成瘾

    神秘总裁之腹黑宠妻成瘾

    一场车祸害得她失去父母,她只好寄人篱下,失恋醉酒后和四大世家之一之首帝洛琛一夜情后逃跑,帝洛琛下令全城找到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的病人,发现这些病人大多数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开门见山。 因此,作者希望告诉读者的是面对心病,如果人们能以正确的心态支认识它,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中西方的经验也表明,一 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指解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