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400000009

第9章

第1篇第3章战争背后的故事

人类之所以为了石油不惜诉诸武力,除了油气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之外,油气资源的超经济性特征,即其所具有的战略属性、油气资源的分布不均与消费市场相对集中、能源储量有限与能源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能源资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不对称的矛盾加剧等,都是导致为油而战的原因之所在。而油气与政治之间所形成的非常敏感的关系,更使得任何政治动荡都可能直接威胁到石油出口国与进口国的利益安全,后者国内的任何动荡,同样对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产生着一系列的影响。于是,能源就是政治、政治为了能源的局面形成了。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能源的地缘政治特性被人为放大到极致。难怪有人把发生在21世纪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称之为第4次世界大战。看来,能源的威力并不亚于任何原子弹。

但是也应看到,尽管石油作为战略物资在“二战”中的影响以及石油作为“武器”在两次石油危机中给全球经济和政治带来了巨大波动,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成熟度明显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资源国的私有化和对外开放、石油公司大并购催生出一批超大型跨国公司、金融集团对石油市场的操纵、卖方(以欧佩克为代表)或买方(以西方石油消费国为代表)单方面长期控制市场和决定价格的能力大为削弱、输出国和消费国的利益既一致又矛盾、石油输出国对炼厂和石化厂的控制加强甚至在消费国形成加油站网、石油消费国越来越多地参与控制产能的建设开采和输油设备的添置和维修、石油输出国与石油消费国在金融领域的利益互相渗透与互相融合、消费国大量的石油储备弱化了政治因素对油价波动的影响、跨国财团和投机运作使石油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国际商品的属性、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抵消了因勘探开发难度增大而引起的成本增加、石油新储量的不断被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不降反升,以及由于节能和代用品的使用使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等等,这一切都将为世界创造和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石油环境,为今后各国的油气安全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保障。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石油国际贸易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生存质量,这是它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如果说,石油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的话,那么石油的交易过程和国际贸易的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用国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话说,是中性的和良性的。他认为,有关国家因为同是战略性资源消费国而必然存在国家间冲突的说法“是一种冲突幻影”。他通过对世界能源贸易及石油消费史的反复考察后认为,“把石油当政治是自断生路的愚蠢行为,石油不是政治,它高于政治”。

第1节石油权利与经济神话 (1)

为什么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会发生碰撞

在二战以前,墨西哥第一个对外国石油公司的垄断权实行国有化。但不幸的是,外国资本和技术人员撤走后,已有的老油田因为见水而衰竭,墨西哥从石油产量世界第二跌入低谷,并从出口国的名单上消失了。虽然战后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但直到1973年仍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伊朗是第二个敢于没收外国石油公司的国家。1946年在苏联干涉的阴影下,伊朗国内政局动荡。为了对付这些威胁,英伊石油公司和美国新泽西标准、纽约标准两个石油公司签订了为期20年的共同开发合同。1951年伊朗爆发革命,穆罕默德?摩萨台当了首相后,宣布将英伊公司收归国有。不想束手就擒的英伊公司联合包括意大利埃尼公司在内的各大石油公司抵制伊朗的决定,使伊朗几乎重蹈墨西哥的覆辙,石油产量大幅度下降。在伊朗政权内外交困之际,美国联合伊朗国王穆罕默德?巴列维在1953年6月发动政变,取得了成功。面对人民的反帝、反英情绪,由美、英、法的7个公司组成的财团,在承认石油资源归伊朗所有的基础上经营伊朗的石油工业。在伊朗承认已在委内瑞拉和沙特阿拉伯实行的“对半平分”利益的方案后,伊朗国有化得到推进。1957年伊朗的石油产量超过了革命前的水平,1968年产量超过亿吨,1971年产量超过两亿吨,其出口量仅次于沙特,占世界第二位。

1943年,委内瑞拉经过艰苦斗争通过了新的石油法并为以美国为首的外国石油公司所接受。新石油法的核心是“对半分成”,外国公司与委政府各占利润的50%。1945年政变后上台的贝坦科尔特任总统,率领委内瑞拉新政府完善了法案的实施。双方的妥协使委内瑞拉石油生产快速发展,用贝坦科尔特的话说: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是墨西哥的6倍。

面对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对半分利的方式,垄断性的公司采取了对中东输往欧洲石油的压价政策,1948年5月、1949年7月两次降低中东石油的价格,1959年和1960年又大幅降低中东油价,使中东出口原油比得克萨斯原油价格明显偏低,1960年这一差价扩大到每桶1.18美元。石油公司则是用下游获得的利润来补偿上游的收入下降。石油输出国一方面低价出售石油,一方面高价买回油品和其他工业品,再加上美元贬值,工业品价格指数的上涨,等等,收入大受影响,仅在1953~1960年的几年间,石油输出国组织各国就损失了近400亿美元。

西方国家结成卡特尔垄断石油的产销并以相对团结的行动对付产油国(如墨西哥、伊朗)的做法启发了屡陷困境的石油输出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再度激化,已成为第二大产油国的苏联加大了出口量。为了对付欧美大石油公司对市场的垄断,意大利、日本和一些较小的独立石油公司也参与竞争。以新泽西标准和英伊为首的“七姐妹”再次以降价杀向对手并企图一箭双雕,同时打击竞争者和输出国。但这次他们的企图没有成功,1959年和1960年的两次降价使“七姐妹”引火烧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石油输出国组织顺势诞生。由于5个创始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掌握着世界石油出口量的81.5%,OPEC的成立推动了世界石油史的重大转折。

石油输出国组织诞生后的最初要求就是保护油价,使其达到削价前的水平。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OPEC认识到单纯冻结油价并不能制止各国实际收入下降。于是在提价条件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利比亚在1970年首先提高了石油售价,并且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几个回合下来,OPEC收回了价格决定权。以1971年OPEC夺回标价权、1971年8月到1973年6月反对美国转嫁货币贬值影响的两个日内瓦价格协议为标志,国际石油格局的重大变化已不可避免。

从1973年10月开始,以OPEC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国际石油公司及其所代表的国家进行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厮杀。从油价上看,以迅速上涨为其前半段的标志,以节节下降并大致降到原先水平为后半期的特点。一番较量过后,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颠覆,且呈现出不可逆转之势——这就是发生在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OPEC达到目的而收场。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OPEC与西方公司正在就提高油价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休会期间参加提价谈判的欧佩克代表与讨论减产禁运的会议代表聚集在一起,10月16日欧佩克代表决定放弃谈判而单方面决定将油价提高70%。提价的第二天,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便宣布了减产和禁运,禁运对象是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荷兰(后者曾准许美军用飞机加油以便把军火从美国运往以色列)。军队间的战争在10月25日停火,但石油战并未降温。

到12月,所有阿拉伯产油国减产30%,沙特和科威特减产30%~40%,减产量每日500万桶,大约相当于世界原油出口量的15.8%。由于其他地区的增产,实际上世界石油市场上每日只减少了440万桶,相当于西方进口量的9%。但这已足够导致世界石油市场上的石油抢购风潮和价格上涨。12月下旬,OPEC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决定从1974年1月1日起把油价从5.119美元提到11.651美元。在OPEC统一提价的行动面前,垄断性的石油公司被迫接受东道国的命令,在紧要关头对母国执行了禁运。禁运给日本造成的损失为17%,美国为18%,西欧为16%。第一次石油危机以石油输出国,特别是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的大获全胜而收兵。

1974年以后,斗争双方展开了新一回合的角逐。以美国为首的消费国很快形成了新的指导思想以求反扑。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首的智囊们提出了“市场力量战略”,他们认为:不存在价格结构可以不受市场变化影响的卡特尔,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必然会促进节约用油以及替代能源的加快发展,必然使勘探开发的投资增多,导致一系列新的油气田(特别是欧佩克组织以外的新油气田)被发现。而这最终将导致石油的生产供大于求,引起石油市场缩小(先是相对缩小,后是绝对缩小),其结果是卡特尔将会产生新的分化以致瓦解。因此,像OPEC这样的内部有巨大差异和一定矛盾的卡特尔是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摧毁的。实际上,以美国为首的石油消费国不仅用了“市场力量”,它还像过去一样用了其他方面的力量,包括施加政治压力、分化瓦解、武力威胁和制造政变。

为了对付OPEC,石油消费国于1974年11月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制订了石油储备应急计划,实行开源节流、降低能耗油耗政策,同时提高出口工业品、军事装备和劳务的价格,将美元贬值,并以此作为直接对抗OPEC提价的有效武器。为了应付石油消费国的“新战略”,OPEC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以攻为守”,力图巩固和扩大胜利成果。他们联合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向西方,特别是超级大国及其垄断公司对世界资源、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控制发起进攻,迫使联合国于1974年召开第六次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原料和发展问题,通过了77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1975年12月召开了所谓“南北对话”的国际经济合作会议。OPEC建立了多种援助基金,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克服困难,积极与西德、日本对话,分化石油消费国阵线。

但是,由于石油大幅度涨价而引起西方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衰退,加上节能措施的执行使石油的消费量大减,石油市场重新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转化。1974年油价开始下跌,首先是各产油国政府(或公司)持股的股份油价格下跌,1974年9月持股油价仅为每桶8.328美元,参股油每桶10.835美元,大致加权平均油价9.832美元,比OPEC制定的每桶11.651美元的价格低了15.6%。在石油政策和定价问题上,OPEC内部的鸽派和鹰派不断协商,达成妥协又不断产生新的分歧。总体来看,经过OPEC在1974~1978年间的几次小幅提价,以当年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有所提升,但以不变美元或石油净出口国本国的不变货币计价的石油价格却是再次下降。

1976~1978年间,世界石油市场转旺,石油消费量、OPEC的产量和出口量重新出现增长,其程度甚至超过了1973年的水平。但是,由于作为世界石油第三生产国和第二出口国的伊朗国王滥用石油美元和推行高速现代化的错误政策,导致国内政局动荡,石油产量和出口量从1976年以后不断下跌,到1978年12月25日圣诞节时,国际市场上已没有伊朗石油出售。1979年1月,统治伊朗半个多世纪的巴列维国王出走,霍梅尼执掌了政权。伊朗的动乱使世界突然减少了2~5亿桶原油供应,导致各国出现了石油抢购风潮,后者又导致市场上的需求额外增加3亿桶,于是油价飞快上升。而针对本轮油价上涨,IEA并没有像原先拟议的那样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平抑油价,使得1978第4季度~1979年第4季度的一年之内,阿拉伯基准轻油现货市场上的价格从每桶13.5美元上升到38.17美元,比1978年的OPEC官价12.7美元高出200%以上。

1980年第三季度,正当伊朗石油出口有所增加时,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的炼厂、油轮都成为被攻击目标,在两国原油动荡减产的背景下,世界市场上的供应量又减少了4亿桶原油。世界石油市价上的价格急剧攀升,到1981年,现货市场上创下了每桶42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在如此高价的诱惑下,OPEC的统一价格体系分崩离析,在鹰派的带头下,OPEC“官方计价”轮番上涨,OPEC出现了油价多元化局面,OPEC高度团结的时代已成明日黄花,第二次石油危机由此爆发。

同类推荐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澳大利亚移民手记

    澳大利亚移民手记

    本书围绕主人公上世纪90年代去新西兰留学,后辗转到澳大利亚学习、就业、居住的经历,展现了一幅幅真华人在澳洲生活和学习场景。反映了华人在白人为主导的澳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也揭露了澳洲社会无奈的一面,如:医疗福利下的效率低下、私人就医成本高昂;种族平等的口号下,二三代华人仍然处于社会边缘等。本书客观地从华人视角,描述了澳大利亚的真实现状,为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留学生、新移民,提供了很多冷静思考的空间。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

    重视理论创新,推动理论武装,加强思想建设,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本书共八章,主要围绕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呈现新面貌、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动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等方面展开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的推进历程和实践走向,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启发、巨大激励,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绝色神女0a

    绝色神女0a

    从一个平凡小白,到惊艳四座的女帝,没有人在乎过程,只要你够强,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 小狐妃,太凶萌

    小狐妃,太凶萌

    推荐醉梦凡尘新文《小狐妃超级甜》养兽暖宠文,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哟!传闻,轩阆帝国四王爷,俊美无双,功绩赫赫,得恩圣宠,当朝无两。传闻,四王爷手段凶残,杀人只在眨眼间,令人闻之丧胆!传闻,四王爷冷酷无情,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然而,事实却是——“不好了四爷,火狐跟十九爷打架,将藏书阁给毁了!”“无妨,收拾收拾就好!”“不好了四爷,火狐偷吃了皇上赐的千年七色果了!”“无妨,它喜欢吃就好!”四王府人尽皆知,火狐乃是他们四爷心头宝,然而,当火狐化身成人……天哪!看着眼前这一双芊芊玉手,苏酒酒彻底雷得外焦里嫩的。她不是穿越成狐了吗!?怎么如今化身成人了!?那么,她现在到底是人,还是妖!?仰或是……人妖!?
  • 胭脂稻传奇

    胭脂稻传奇

    关仁山,满族,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丰南市,1981年河北昌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乡文化长和县政府秘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与著名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风暴湖》《福镇》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小雪无乡》《关仁山小说选》《野秧子》等九部,以及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落魂天》《苦雪》等,约计五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两次获《人民文学》优秀小说奖,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小说《船祭》香港《亚洲周刊》第二届世界华文小说比赛冠军奖,小说集《关仁山小说选》获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法、日文字。作品多次被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或话剧等。
  • 王冠法师

    王冠法师

    伟大的存在纷纷从永恒的沉眠中苏醒,物质位面、深渊世界、虚空神域、王冠世界……风云聚变!
  • 你的孤独,比这个世界更动人

    你的孤独,比这个世界更动人

    本书讲述了这样一群真实生动的人,他们无根无底,他们谁也靠不上,他们迎着风向前走,他们在那个本不属于他们的地方挤出一块自己的领地。成了,他们会开心,不成,也没什么,人生还有其他的东西,不是吗?抬头望去,那颗星依旧高挂在无边的夜空。你的孤独,远比你想象中精彩,也比这个世界更动人。
  • 低调是一种大智慧(精华版)

    低调是一种大智慧(精华版)

    低调是一种做人处世的大智慧。低调是表示一种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低调是不张扬的处世经。低调是暂时隐藏自己的能力,不到处炫耀自己,张扬自己,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人确实很聪明,但因为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结果一事无成,甚至是落得了很悲惨的结局。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大有人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多。其实,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懂得低调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那是因为他们懂得低调,懂得深藏不露,不到火候不会轻易使用。一味地耍小聪明,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不会帮助你成功,反而会招灾引祸。低调是一种更具智慧的竞争策略,低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自我保护。
  • 乱世第一屠夫

    乱世第一屠夫

    一个背负着仇恨的屠夫,一个杀人无算的将军,一个威震天下的暴君。从一个屠夫一步一步成为一代帝王,终结这个吃人乱世,这便是他宋谦的一生!最强的恶人,有史以来第一的屠夫皇帝!!
  • 杀戮英雄榜

    杀戮英雄榜

    江湖武学,统统都得炼内力真气。杀戮的刺激会让武者的血气淬炼出另一种血魔真气,此法可炼外力真气,更能突破传统的武学巅峰。而他意外被异世血魔附体,不靠杀戮,便能拥有无尽的血魔真气。以退求和,以剑平恶的他却屡受血魔的傀儡控制,血魔之道只为自在逍遥,只为凌驾天地,只为傲视万物。一切皆可杀……异世江湖,血魔真气可不止一种。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斫琴术

    斫琴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