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400000055

第55章

第2篇第10章第3节在大国博弈中寻找生机 (2)

内贾德此次访印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加快耽搁了14年之久、总投资高达76亿美元、总长度达2770多公里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线协议(即IPI项目)的签署。一旦管线建成,管道日均输气量为6000万立方米,由印巴两国平分,最终日输气量将提高到1.5亿立方米。4月25日,巴、印就管道项目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同意2009年启动管道建设。但是,印度再次拒绝了伊朗就伊—巴—印天然气管线展开最后谈判的提议,并拒绝出席在德黑兰举行的三方预备会议。内贾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访南亚三国的。印巴伊三方对修建横跨三国的管线均有迫切愿望,但影响签约的症结,尤其是印巴之间的过境费争执能否解决仍是悬念。穆沙拉夫总统已请求伊朗在德黑兰主持三方石油部长或者外长会议,希望在2008年6月份敲定此事,目前过境费谈判已顺利完成。

1.三方的利益和立场

IPI项目牵扯多方利益和各种矛盾,但三国对该项目都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都在努力促成。

(1)伊朗深陷国际经济制裁,丰富的能源资源无疑是其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主要筹码。伊朗积极开展周边天然气外交,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还可以达到摆脱国际孤立、增强抗美实力的战略目的。印度是美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是美的非北约主要反恐盟国。伊朗抓住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就可使其东南方向的地区战略格局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吸引印度资本到伊朗投资,还可局部打破西方的制裁。因此,伊朗自始至终都是IPI项目最积极的推动者。

(2)巴基斯坦不仅希望通过该项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期望能够利用重要过境国地位,增强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巴基斯坦总统和总理都不止一次强调,能源问题对巴生死攸关。2007年夏天,巴全国每天停电近10个小时,国内能源价格飞涨,国家能源储备仅够维持4天之需。因此,尽快修建新管线,保证燃料供应,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长远大计。巴基斯坦还期望成为重要的油气输送枢纽。据报道,巴除积极参与IPI项目外,还支持该地区内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管道(TAPI)的建设。穆沙拉夫还主动提议将IPI天然气管线延伸至中国。

(3)印度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对外能源需求日益增大。印度要维持其经济的持久繁荣,必须寻找新的能源进口渠道,伊朗至少在未来30年内都将是印天然气进口的首选目标。印度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快速增强的国力而成为近年美国主要的诱拉对象。美国政府多次阻挠印度和巴基斯坦与伊朗签约,同时极力推动美印核技术合作协议的签署。但印度国内反美舆论较强烈,在印美核合作协议问题上短时间内恐难达成一致。印度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在伊—巴—印天然气管线问题上不愿对美国唯命是从。印外交部曾表示,“印度不需要任何国家指导印度有关与伊朗双边关系的任何举动”。为维持经济的持久繁荣,印度2005年制定了新的对外能源战略,其中包括调整地区乃至全球总体布局、发展与各大国及产油国之间的关系、加快运输管道修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油气资源。IPI天然气管线项目符合印度开辟新的能源进口渠道的战略需要,伊朗可望成为印天然气进口的首选资源国。

2.伊朗能源外交突显其政治抱负

内贾德的闪电式能源外交之旅不仅反映出伊朗正日益成为地区和国际能源舞台上的重要玩家,还突显其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政治抱负。作为伊朗,要增加招商引资,摆脱国际制裁,增强抗美实力,就必须扩大多边外交,挖美国的战略墙脚。

美国政府多次阻挠印度和巴基斯坦与伊朗签约,甚至极力推动美印核技术合作协议的签署以讨好印度,但印度对美国并不领情,印度国内始终没有就印美核合作协议达成一致。在伊—巴—印天然气管线问题上,印度从未听从美国的“规劝”。尽管印度强调,印美关系不会受印伊关系的影响,但白宫已对此表示了不快,三国管线协议将使美印核合作协议更加复杂化。美国国务院要求印度对伊朗的铀浓缩施加更大压力。印度外交部的回应是,“印度不需要任何国家指导印度有关与伊朗双边关系的任何举动”。而巴基斯坦一方面表示将继续与美国联合反恐,一方面又向美的夙敌内贾德示好,既要美国的经援,也要伊朗的能源,“一个都不能少”。白宫对此似无良策,只能“望洋兴叹”。

就在内贾德为这条“和平与进步的管道”四处奔走几天后,2008年5月2日伊朗石油部官员表示,伊朗已完全停止以美元进行原油贸易。该官员还指出,美元的贬值已使一些产油国感到担忧,因为美元贬值推动油价飙升并降低了美元储备的价值。伊朗所有的原油出口均已开始以欧元和日元进行交易。此举将沉重打击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伊朗频频打出能源牌有其深刻的国际战略背景。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旗手。追求大国地位,傲立世界民族之林,是伊朗历代掌权者孜孜以求的梦想。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资源使伊朗有条件在中东地区扮演某种“领袖”角色。

多年来,美国以政治对立和伊核问题为由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甚至多次扬言动武,企图迫伊就范。但是,伊朗并未屈服。伊朗凭借其能源大国地位,整合地区能源政治力量的信心和能力在加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独立、平等、有影响力的大国的战略目标并未动摇。伊朗正日益成为地区和国际能源舞台上的重要玩家。

3.伊朗以优惠条件瓦解美国的制裁

20世纪,美国历次重大外交举动基本都是围绕世界石油储量2/3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展开的。美国目前的能源消费占世界能耗总量的1/4。为了确保自己的能源需求安全,美国的战略重点就是中东石油。

1991年的海湾战争前,美国外交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对中东石油实现直接控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海湾战争为美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在中东历史上,美国第一次在阿拉伯人的“邀请”下,堂而皇之地进军海湾,达到了使美军长期“应邀”驻扎海湾的战略目的。1996年美国出台《达马托法》,威胁对参与伊朗和利比亚能源业开发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进行制裁,这使人们看到了美国的目的实质上是想竭力阻止其他国家进入伊朗能源领域。美国利用各种借口一直遏制和制裁伊朗,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海湾的能源以达到垄断国际能源市场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国在海湾地区推行遏制伊朗和伊拉克的政策,就是试图控制该地区的能源。

为此,伊朗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前来投资。西欧及日本基于对美国能源战略的认识和各国自身的能源需要,越来越迫切地感到需要尽早进入伊朗的能源领域,以便在伊朗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们不顾美国制裁的威胁,在伊朗能源业进行巨额投资,参与伊朗的能源开发。在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延长《达马托法》的行政命令后,欧盟国家甚至警告美国,如果美国试图制裁在伊朗能源领域投资的欧洲公司,欧盟将对美国进行报复,甚至在世界贸易组织内指控美国。法国道达尔公司更是不顾美国经济制裁的威胁,大胆参与伊朗的油气开发项目。2002年,美国基本取消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2003年,美伊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也在同年5月取消了对伊拉克石油换食品的制裁。但是,在伊朗不改变现行对美政策之前,美国是不会取消对伊朗的制裁的。

受美国制裁等因素影响,欧盟与伊朗贸易额在2007年全面下滑。据《伊朗日报》2008年4月14日报道,2007年欧盟经济增速放缓,每季度GDP增幅从上年的0.8%降至0.5%,全年GDP增幅为2.9%;欧元区每季度GDP增幅从上年的0.7%降至0.4%,全年GDP增幅为2.6%。根据欧盟统计办公室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伊欧贸易额为240亿欧元,比上年下降7%。其中,欧盟从伊朗进口139亿欧元,比2006年的144亿欧元下降4%;欧盟向伊朗出口101亿欧元,比2006年的113亿欧元下降11%。经济学家认为,2007年油价飙升、美元贬值和对伊制裁是欧盟对伊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美国压欧盟孤立伊朗的政策是罪魁祸首。

欧盟原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国家中,意大利、德国和荷兰是伊朗主要的贸易国,而伊朗则是欧盟在中东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沙特。但该地位正逐步被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所取代。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欧盟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贸易伙伴,日本次之;伊朗主要的汽油采购地也已转向新加坡;伊朗能源行业的主要投资方均为亚洲公司。

日本置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于不顾,继续保持并发展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参与伊朗石油的开发,以便满足对其石油的需求,并获取相应利润的做法,使欧盟逐渐意识到支持对伊制裁只能伤及自身,目前欧盟正在逐步转变政策。2008年4月,瑞士EGL公司与伊朗签署了100亿美元25年期的天然气采购合同;法国Total石油公司也于同期表示,法国公司无法承受撤出伊朗能源市场的损失。

伊中合作促发展

伊朗地处西亚,地理上同中国较近,油气管线、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齐全,这些都是同中国石油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有利因素。由于政治、宗教等影响,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在伊朗缺乏牢固的合作基础,而中伊两国却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往来,加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伊朗的设备销售、物探、测井和钻井服务项目已初具规模,伊方也有意在石油领域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因此,中伊之间进行油气合作的条件较好。

2003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油田伊朗卡山项目组在伊朗卡山区块进行的风险勘探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奥朗1号井开始喷油,原油为低硫轻质油。据初步测算,单井最低日产原油700吨,最高可望超过1000吨。此外,还有可观的伴生天然气产出。

卡山区块位于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20世纪中期,伊朗曾对该地区进行石油勘探,根据地质构造,认为理论上有原油存在。70年代初期,伊朗和法国的石油公司对该地区再度进行勘探,但以失败告终。法国公司在该地区打井钻探至3980米,仍未发现油气。在随后的30年里,伊朗曾一度放弃了在该地区寻找原油的努力,将目标转移到扎格罗斯山地区。90年代末,伊朗对卡山区块进行风险勘探国际招标,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标,并于2001年1月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风险勘探合同。经过一系列重磁、二维地震资料采集和分析等前期准备,确定在奥朗地区钻探第一口勘探井,2003年5月开钻。经过项目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8个月的努力,完成油井钻探3963米,终于获得重大油气发现。

卡山区块风险勘探取得的重大发现对中伊(朗)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奥朗1号井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在海外发现的第一个日产千吨级石油井,这一成果既展示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实力,也增强了伊朗与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合作的信心,为中国石油企业与伊朗在油气开发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预示了双方在石油领域里的良好合作前景。

中国从1995年起大量进口伊朗原油,2000年进口量猛增至700万吨,价值14.64亿美元,占中国从伊朗进口总额的83%,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值的10%,原油成为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第一大商品。伊朗是欧佩克成员国中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在它的原油出口中,亚洲占50%,其余出口欧洲和非洲市场。在亚洲市场所占的50%中,日本占20%、韩国占10%。

〖JP+1〗2001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增至1085万吨,价值20.69亿美元,占中国同期原油进口总值的18%。2002年,从伊朗进口的原油继续增长至1110.70万吨,但因油价变化因素,实际支出20.40亿美元,不增反降,占中国当年原油进口总量的15.76%,伊朗遂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03年伊朗向中国的石油出口量被沙特超出,退居第二位。2004年和2005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均超过1000万吨。〖JP〗

2006年12月,中石化集团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亚达瓦兰油田开发合同,中方权益达到51%。根据协议,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每年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总计2.5亿吨。2008年4月,又传来中伊正在就最大的一笔合作项目——伊朗第二大天然气工程北帕尔斯气田进行最后谈判。伊朗媒体报道,这份价值高达160亿美元的协议一旦签署,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将迈出坚实的一步。

同类推荐
  • 话说小康

    话说小康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热门词汇。2003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江西一家生产灯笼的工厂在灯笼上写上“幸福小康”四个字,因为反映了大家的心声,生意特别好。元旦戏剧晚会上有一幅春联的横批也是“全面小康”。一位离休老干部写诗赞道:“小康企盼数千年,华夏今朝初梦圆;更把蓝图全面绘,人民一步一重天。”“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凝聚起亿万人民火热的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强大生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和系统地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原理全面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的专著。作者运用文献研究法,以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穿研究始终的核心价值观和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对外交先进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政治理论(如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进行了解读,体现了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8000多万共产党人满怀激情凝聚在鲜红的党旗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铿锵步伐,励精图治,披荆斩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价值追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回应群众期盼。兰辉、菊美多吉……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人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群众路线,把名字深深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热门推荐
  • 超神学院之时王

    超神学院之时王

    新书:漫威里的银河之力被屏蔽,大家可以试着看看另一本新书,综漫入侵现实! 时王,曾经统御一切,掌控时间,晓未来帝王转世重生到超神学院。在这个天使恶魔满天飞,飞船舰队多如狗的宇宙里,他能否以时间之力与诸神对抗,保卫家园。我是时王,我为我所爱的一切而战。
  •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

    本书全面介绍军事学科中兵器的发展延革、历史上的典型战例、军事经典名著。内容包括:中外军种兵制的历史发展、现代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变化等。
  • 山洼,我向外张望

    山洼,我向外张望

    一次地底的旅行,胜似一次时空的穿越,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却多了一份沉思。以前艳羡甚至嫉妒窑工回家时那副沉重的担子,从煤窑出来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真的不容易啊。再一想,山洼里,谁活得容易呢?我挑起了沉重的担子,独自上路。
  • 星源传奇1

    星源传奇1

    1星源传奇:总介绍故事内容1(星星之源)在宇宙刚形成时有一个地方叫亚尔新兰,那是一个很和平安稳的地方,有一天种族之间发生了不同,战争让这里成为了现在的宇宙。之后为了拿到整个宇宙的统治权而发生了很多事情。
  • 桃妖女

    桃妖女

    她出生时百里桃花,却被当做妖怪,弃于山野。后来阴差阳错爱上冰冷王爷,不顾一切终于结为连理。怎奈后来白莲花明争暗斗,他冰冷如霜,将她置之死地。她本深爱他,却被身边人一次次的阴谋诡计陷害,最终看清人心。她该何去何从,感情该舍该放?还是把自己的东西都夺回来,吊打白莲花,翻身农奴把歌唱?本文不脑残,情节紧凑有序,结局美满。
  • 心心相随

    心心相随

    小说写年轻人热血沸腾,来自大学,来自社会的爱心人士,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之中,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对武力

    绝对武力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普通青年偶遇一缕残魂,不见传说中的江湖,却奇遇连连,揭开众神消失的秘密,嬉笑怒骂除尽奸险;五行合于天地,法力无边,更开创现代热武器与法力的完美结合,寻回失落的祖星文明,勘破大道轮回成为寰宇的传说……
  • 我太太今天还要虐渣

    我太太今天还要虐渣

    年慢慢受尽唐家欺辱多年,积攒七年的好运,只为遇见A国权势滔天的阎王爷。一夜间,她成为阎先生的心尖宠儿。谁知,稳重内敛的男人,常常被小甜妻气到火冒三丈的地步。如:“阎爷,少奶奶很忙,又在……擦桌子。”下一秒,整张桌子粉碎成渣,“年慢慢,我缺保姆吗?今天要刷不完卡里额度。”半天下来。管毅战栗,“阎爷,少奶奶说逛不动了。”男人指着旁边一辆专门为她定制的婴儿车,“推着逛。”众人冷汗:冷血禁欲的阎爷,是打算把少奶奶宠成智商为零的婴儿吗?阎景年:往后余生,你是我一个人的小甜心。
  • 狂少的失忆盲妻

    狂少的失忆盲妻

    “你没有做过,只要你说,我就相信你……”她那么爱他,即使在她带着怀孕的喜讯连夜赶回家中,亲眼目睹了一场不堪入目的场景,也固执的坚信他没有背叛。可越是强硬的挽留,越是激烈的争斗,她就越无法制止幸福婚姻出现的裂缝,就连她生下了他们的孩子,都依然无法挽回丈夫的心!在一个夏日的雨天,绝望的她追去机场求他回来,最后的结果却是把自己丢失了。当四年后再度重逢,她身穿订婚礼服,挽着温柔儒雅的未婚夫相携而立,一个满脸震惊的男人抱着一个可爱的萝莉拉住她,但她失明的眼睛充满疑惑:“先生,请问我们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