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9800000014

第14章 中短篇小说(4)

高晓声,生于1928年,江苏武进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解约》、《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短篇小说系列《陈奂生系列》是他的代表作品,到1991年上,已发表《“漏斗户”主》、(载《钟山》1979年第2期)、《陈奂生上城》(载《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陈奂生转业》(载《雨花》1981年第3期》、《陈奂生包产》(载《钟山》1991年第1期),《种田大户》(载《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陈奂生战术》(载《钟山》1991年第3期),《陈奂生出国》(载《小说界》1991年第4期)7篇。

作者通过这一系列小说,塑造了陈奂生这样一个改革大变动时代的农民典型。陈奂生因不善经营而赢得“漏斗户”主的称号。1978年落实超产奖政策后,他尝到甜头,摘掉“漏斗户”主的帽子。为搞副业,他上城卖油绳,患感冒被县委书记的轿车送到县委招待所,花5元钱住了一宿,心理不平衡,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回村后,担任大队采购员,由于与地委书记的关系,不仅完成采购任务,而且得到600元奖金。发财后,平添许多烦恼和“惶恐”,便决计辞职干老本行。他一门心思种田,当年获得丰收。想造屋又舍不得钱。别人劝他搞副业,他怕担风险,就大包产,成为种田大户。一次偶然的出国机会,又逢到种种奇遇。

作者以轻松的笔调,幽默的语言,悲喜交集地写出处于改革时代的中国农民终于迈出改革的第一步,又由于传统的精神重负使这一步走得极为艰难,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农民的深沉思考。

陈奂生这个形象塑造得很成功,陈奂生性格已成为国民性格中美德和弱点的一面镜子,越来越显示出普遍的社会意义。

受戒

汪曾祺,生于1922年,江苏高邮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大淖记事》等。短篇小说《受戒》是他的代表作品,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后收入《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北京出版社1982年出版)。

作者以如歌之笔展现了江苏高邮地区的风俗人情。明子(明海)到荸荠庵当小和尚。荸荠庵住着师父普照、舅舅、大师父仁山、二师父仁海夫妇、三师父仁渡。仁山当家、管帐,还吃水烟。三师父有过不少相好。荸荠庵既是佛门,又是人间,和尚们没有早课、晚课,不讲清规戒律,打牌、赌博、吃肉。明子每天开山门扫地,烧香、念经,过佛门生活的同时,又挑水、喂猪、画画,和与荸荠庵相邻的小英子一家和乐相处,与小英子一道看场、干农活、唱歌,过着人间常人的生活。小英子妈收他做了干儿子,他也常搭英子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油盐。

明子要到城里善因寺受戒时,小英子充满好奇心,受戒后她来接明子,问他不少受戒的事。在归家的船上,她问明子:“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终于眼睛鼓得大大的,说:“要!”在进入佛门的同时,重归了人间。作者在佛与人之间的对立与调和中表现出对人与人性的尊重。

小说展示了普通人淳朴善良的美德、爱情,描绘了高邮地区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作追求“有益于世道人心”,善于运用散文化的笔调怀乡念旧,而不刻意于情节结构的平衡严谨,以求“如行云流水”的妙趣,语言质朴淡雅,在优美的画意中具有抒情诗般的节奏感。他的小说因此被称为“风俗化小说”。《受戒》已被译成英、法、德等文字。

人到中年

谌容,生于1936年,祖籍四川巫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万年青》、《光明与黑暗》、《人到中年》等。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是堪容的代表作品,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1期。1980年6月出版单行本。获1977~1980年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

1961年,24岁的医学院毕业生陆文婷被分配到一所大医院当眼科医生。她严格遵守医院规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业务。别的女孩频频约会,而她形单影只,默默工作。4年之后,傅家杰这位在金属研究所专攻金属力学的“书呆子”闯入了她的生活,两人相恋并结婚。夫妻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各自成为业务骨干。

十几年眨眼即逝,他们都步入中年。可仍是56块半工资,一家四口12平方米的房间。沉重的工作负担,简陋的生活条件,使陆文婷心力交瘁。一天下午,当陆文婷给3个病人做完眼科手术后终于支持不住而躺下。傅家杰将妻子送至医院检查,发现竟是“心肌梗塞”。一个半月后,陆文婷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一个雨后的上午,傅家杰扶着病弱的妻子,迎着朝阳和寒风,艰难地走出医院大门。作品着力塑造了陆文婷这一外柔内刚、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中年知识分子典型,及时而较准确地提出应重视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

小说采用意识流动纵横交错、穿插铺排的结构方式,是中篇小说结构上的一次突破。小说格调深沉,构思精巧,语言清丽,诗情闪烁,是反映知识分子题材的优秀作品。

如歌的行板

王蒙,生于1934年,原籍河北南皮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短篇小说《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中篇小说《蝴蝶》、《相见时难》等。

短篇小说《如歌的行板》是他的着名作品,描写了周克和萧玲的爱情纠葛和人生命运。《如歌的行板》原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根据一首俄罗斯民歌写成。悠长缓慢、情感真挚,表现出由不断增长的悲哀到热切渴望的心理。小说以此命名,试图揭示主人公的特殊命运和社会历史的轨迹。

作品通过贯穿始终的音乐片断描写和听觉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意识流程和他对人生信念的追忆,较为广阔和深刻地反映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显示了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变化及客观必然性,语言流畅风趣、婀娜多姿,回荡着音乐的旋律,具有抒情色彩。

此外,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突破传统小说中故事、环境、人物的限制,把社会矛盾焦点积聚在人物心理上,形成时间、空间上的多层次,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放射性结构。

人生

路遥,生于1949年,陕西清涧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等。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品,原载《收获》1982年第3期,获1981~1982年全国中篇小说奖。1982年11月出版单行本。后被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

小说叙述高中毕业生高加林未能考上大学而回乡当了民办教师。但大队书记高明楼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通过关系挤掉了高加林。正当他十分悲伤的时候,同村的姑娘巧珍以一片痴情给他带来心灵的慰藉。高加林从此振作起来,重新激发了对生活的热情。一次去城里掏粪饱受屈辱,他发誓要到城里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副师长的叔叔转业回地区行署当了劳动局长,高加林便被调到县委当宣传干事。

这时,县广播站播音员、高中同学黄亚萍爱上了他,高加林经过痛苦的抉择,终于抛弃了痴情的巧珍而转向黄亚萍。正当他编织着未来的美梦时,走后门调到县里工作的事情败露,无情的现实又一次把他抛回了农村。与黄亚萍的关系终结了,巧珍也赌气另嫁他人。高加林面对的将是一个无奈的人生。

作品通过描写高加林事业上的坎坷道路以及与巧珍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中国变革时期多种现实矛盾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小说发表后影响很大并引起争论。作品语调深长幽远,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山下的花环

李存葆,生于1946年,山东五莲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19个坟茔》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的代表作品,初载《十月》1982年第6期,获第二届(1981~1982)优秀中篇小说奖,北京出版社1983年1月出版单行本。曾先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和电视剧。

同类推荐
  • 草原上的情人节

    草原上的情人节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草原上的情人节》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网络文艺学探析

    网络文艺学探析

    本书探讨互联网传媒语境下网络文艺的基础理论问题,全书由学理逻辑、理论转型、观念谱系、价值构建、体式形态、现状评辫、批评范式等7个部分、42篇论文组成。主要探讨了网络文学的本体结构、数字媒介下中国文学转型及其理论转向、网络文艺的体制谱系学、网络文艺的价值取向与审美选择、网络创作的规律与悖论、数字传媒时代的图像表意与文字审美、网络时代的文艺经典与文艺形式问题、网络文学批评的意义和局限、新媒体文艺研究的范式边界与媒介,并具体剖析了网络类型小说、博客文学、微博文学、微信文学、手机短信文学、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火星文等不同网络文艺类型的理论建构和观念变化问题。这些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其他CSSCI刊物,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 清明

    清明

    话剧《清明》,是我省著名剧作家姚宝瑄、卫中先生继《立秋》之后的又一力作。话剧《立秋》着力演绎历史大变革中晋商诚信形象。剧情波澜壮阔,扣人心弦,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晋商三代人的艺术形象。自2004年4月27日首演至今,9年内共演出660场,是山西省“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的重要收获之一。本刊2005年第5期推出《立秋》未演出本,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期刊发的《清明》仍为话剧未演出本。
  • 头上顶的黄土(王韶华文集)

    头上顶的黄土(王韶华文集)

    这部散文集,首先与“黄土”有关,它是作品中蕴含的“气”质,一方面,黄土赋予人生活的浑厚感,以及它包举历史的深厚感;另一方面,黄土那种自然的本真的质朴味、真淳味,尤其融入文化就愈加深刻了。无论纵观天地沧桑,或者俯首风土人情,还是直面苦乐忧思,有的洋洋洒洒以宏论,有的几句闲言碎语道之,可谓“黄土文章”是也。
  • 幕后的私语

    幕后的私语

    《幕后的私语》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关于作家的成长故事与生活感悟的原创散文随笔,并配有作家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追求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励志精神。《幕后的私语》主要叙述作家葛水平年幼时学戏的经历及村庄古朴民风的厚道。
热门推荐
  • 读小说易于身体健康

    读小说易于身体健康

    末日无限流女主,不太正经,不一定有男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杨天伊:????我就想好好读个小说为什么上天要这么严苛啊?
  • 江山策凤栖凰权

    江山策凤栖凰权

    他爱上了一个人,一个要杀他的姑娘。那一场烟花,对他,并非是镜花水月的无望,而是沦陷无可自拔的见证;那一次重逢,他说:“我不会拿南国的命运给你;但是我的命,我可以给你!”她喜欢上了一个人,一个本该是她的目标的人。世人都说,他是一个贵重的病秧子,藏着秘密的他活不过三十岁,可是谁能想到,他就是一只狐狸,聪明的很,狡猾的很,武功高强的很。她打不过他,斗不过他,甚至连一颗心也遗落在了他的身上。生死之间,她说:“如果,你能争过死神,我便将余生都许你!”和死神争吗?便是和诸天神佛争,又有何惧?他只希望,他的身边始终都有她!盛世烟花里不再有她,漫天海棠处,落英缤纷间,唯求一心人!
  • 百岁簪闻录

    百岁簪闻录

    易北大傻实在是太欠揍了,萝卜头实在太傻太天真,蓁蓁同志也是一副不着调的亚子,只有我一个正常人。哼唧。快要渴死的时候,我忽然脑子一热想起阿婆身上挂着的山楂,也忒酸了一点,忽然就不想喝水了。喝口水。海神大哥拦着我,一副不帮他扫干净逸海就不放我回家的样子,请我吃饭还不忘膈应我胖了,我干脆赖在逸海不想走了。我只负责吃。看到蓁蓁那张脸我就想揍她一顿,奈何修养不允许。萝卜头:下次打雪神的时候,轻一点儿。
  • 胡适自传

    胡适自传

    本书包括胡适所撰《我的信仰》《四十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三文。附录有胡适之父胡传的年谱、日记、传记和年表。《我的信仰》主要自述胡适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对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其中有幼年时对宿命论的反叛,少年时阅读进化论著作,留学美国时接受杜威的哲学影响。后形成了他在信仰层面的新人生观——“科学的人生观”。《四十自述》则是更为完整详细的前半生的自传。从出生到1932年,四十年间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胡适在分析自身在思想上的发展和转变轨迹脉络上,深入到每一个小事件和具体书籍。这些是光靠外在的史料记载,是无法完成的。对了解胡适的思想观念形成缘由来说,是为准确详尽的手资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州云起时

    九州云起时

    情深似海,三千繁花落尽,不知归处。年少时光有你,不负此生年华。九州风云兮,江湖风雨,愿陪你一起走过。遇见你,年少无知的模样,放荡不羁,天生自由喜乐。寻找圣石,九州四海。
  • 徐福大帝

    徐福大帝

    秦朝末年,方士徐福自鱼卵出,获冥王异能,为始皇东渡求仙,开创海上霸业。
  • 心灵茶坊

    心灵茶坊

    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改变也许不难,也许一条故事,就能点亮你心灵的人生感悟。本书汇集古今中外最贴近青少年的心理励志故事,一起重温心灵鸡汤带来的感动。
  • 失踪

    失踪

    原来花饰公司的生意做大了,竟玩空手道收了人家的合同订金玩人间蒸发,那家被骗的公司只好把气出在马胜利身上。马胜利赶到花饰公司,果然人去楼空。马胜利知道这个城市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准备收拾行装,不经意地从破包里翻出那件准备买给杜鹃花穿的裙子,裙子依然如新,缀满金丝的裙子突然刺痛了马胜利的双眼,他想到该给谷雨打个电话,这段时间她为什么没给他来电话呢?不是说发现了杜鹃花吗?他按那天储存在手机里的电话拨过去。那边一个老太的声音说,这里是公用电话,你有什么事?
  • 路上的祖先

    路上的祖先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散文作品的精品结集。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作者一向关注的关于中华民族、世界的人文历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