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4900000005

第5章 作者声明

本书涉及作者的多位前任同事。他们中有人尚在中情局工作,有人则已离职。在他们的要求下,作者将书稿交给中情局“出版物审定办公室”进行审查,以免泄露情报和机密。《审判萨达姆》先后历经两次严格的审查,由此带来两个后果:其一,书籍面世的时间不幸延后;其次,各位读者在书中看到的“删除”[1]字样都是中情局方面要求修改的地方。由此造成的不便,本人深表歉意。此外,由于删除内容大多并非机密,在此也表示遗憾。

约翰·尼克松

John Nixon

“参与历史事件的人,对于历史的记录总能有那么一点关键的贡献。因为他明白,在那纷繁的思考当中,是哪一种想法导致了他的决定;众多的史料摆到面前,他也能准确地从中找出反映事实的那一份;他可以想到那些他看重的意见,也会忆起被他遗忘的观点。历史学者一定能够通过亲历者的回忆录找出事件的真相。即便(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据的涌现,事情的更多方面摆到眼前,也不会扭曲它。”——摘自亨利·基辛格所著《白宫岁月》。

伊拉克境内宗教极端主义的滥觞,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倘若美国布什政府能够容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继续掌权,打着“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2](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简称ISIS)旗号的宗教极端分子也不至于如江河决堤,泛滥成灾。况且,那时的萨达姆不但年岁渐老,手中的权柄也不如从前那般牢靠。笔者绝不是要为萨达姆辩护或鸣冤,许多年来,此人面临着各方面的指责,他也确实并不清白,萨达姆其人,就是一个无情而残忍的“独裁者”。很多情况下,他的决策都让不少地区局势陷入混乱,甚至导致流血冲突的连续不断。

不过,无数美国青年浴血征战、英勇牺牲换来的新局面,似乎比萨达姆统治下的境况还要不堪。更别提,伊拉克的重建工作已经花去了足足3万亿美元。至今,我们仍在为此买单。两相比较之下,当初启动战端就愈发地显得不划算了——当然,这一切都是“马后炮”。

2003年12月到2004年1月,我正在伊拉克执行公务,要负责一场为时长久的内部审讯工作,而对象正是萨达姆·侯赛因。自他沦为阶下囚以来,我是第一个正式聆讯他的美国人。

此前的5年,作为中央情报局分析专家的我,一直在搜集伊拉克和伊朗的相关情况。审讯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还是很了解萨达姆的。几个星期过去,却发现美国方面对这个人有着大大的误会。而且,美方还错判了萨达姆与伊斯兰世界里宗教极端潮流之间的关系。其实,他一直是宗教极端主义的强硬对手,即便是逊尼派(Ahl a1—Sunnah)[3]中的极端分子也把他看作眼中钉。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Neoconservatism)[4]一直在竭尽全力,要把萨达姆打成“9·11”事件的案犯、“基地”组织的同伙,而萨达姆本人却觉得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遇袭是一次契机,可以拉近伊拉克复兴党[5](Ba'th Party)政权和华盛顿当局的关系。这样的认识上的“反差”真是极具讽刺意义。在萨达姆看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美国和伊拉克两国是天然的盟友。他不明白,为什么美国方面没和自己“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疑惑,他在被审讯当中多次提及。

作为逊尼派,萨达姆的复兴党秉持阿拉伯民族主义[6]和社会主义[7]。他认为,逊尼派宗教极端主义会危及自己的权力根基。萨达姆一向以“无畏”自居。不过,他多次告诉我,他很畏惧伊拉克境内日益壮大的宗教极端主义势力。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萨达姆很清楚,自己的暴力机器大都由逊尼派组成,而自己的对手所鼓吹的逊尼派原教旨主义又极具煽动性。要想仰仗前者去和后者交锋,其难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

根据以色列学者阿玛吉亚·巴拉姆(Amatzia Baram)的观察,萨达姆一向警惕伊拉克国内那些可能与他争夺权力的势力。无论是宗教势力,还是世俗主义者,“对手”就是他的威胁。萨达姆觉得,伊拉克只能有一个领袖。他还曾经警醒自己:“你要记住:全伊拉克的人都在算计你——特别是那些什叶派(Shi'ites)[8]!”

1958年,伊拉克爆发革命,结束了君主制时代,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如果各位读者了解此后的历史,就一定知道萨达姆所言不虚。在此期间,伊拉克政坛一直处于派系斗争之中。好几次,萨达姆与敌对势力都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人们总以为,萨达姆并不信教。或者说,他只是利用宗教以便达到自己的政治统治目的,而且,他的这点伎俩似乎还很拙劣。其实,萨达姆对于宗教本身并无恶感。他只希望伊拉克境内的一切宗教活动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下。他是个信徒,只不过他还有他自己的一套准则。因此,他又和一般信徒有所不同。1991年海湾战争[9]结束后,伊拉克的公众生活之中,宗教色彩愈发浓厚。这,显然出自萨达姆的授意。

但萨达姆对宗教的宽宏态度也是有限度的。聆讯期间,他向我坦承:“我向宗教人士打过招呼,他们想要守护信仰,我完全接受。不过,他们要想利用宗教来干预政治,我是万万不会答应的。”他口中的“宗教人士”实际是指什叶派。其实,对于逊尼派的原教旨主义分子,他的原则也是如此。在前面那番话中,他特地点了穆罕默德·巴克尔·萨德尔(Muhammad Baqr al-Sadr)和穆罕默德·萨迪克·萨德尔(Muhammad Sadiq al-Sadr)这两名什叶派宗教领袖的名。两人都和他关系不和睦,甚至曾经发出威胁,准备掀起一场“伊斯兰革命”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同样的事情,1979年曾在伊朗上演。伊朗国王也因此下了台。最后,两位宗教领袖都被萨达姆杀害了。

过去20年来,“瓦哈比思想”(Wahhabism)[10]在海湾地区阿拉伯诸国国内得以迅速传播。这种思潮源自沙特阿拉伯,其追随者的宗教信条内容质朴、严苛(类似的信条曾在先知穆罕默德[11]的时代大行其道)。萨达姆对“瓦哈比主义”的威胁有着深刻见解,对于伊朗没有打压的恐怖主义活动,以及伊朗当局与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宗教极端分子之间的关系,他的看法同样令人信服。在他的构想当中,伊拉克就像阿拉伯民族的第一道防线,抵挡了从伊朗而来的波斯人。而且,伊拉克也是逊尼派的防波堤,可以控制境内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信众不会生事。

不过,自打20世纪90年代以来,瓦哈比分子在伊拉克境内开始落地生根。这些情况,萨达姆看在眼里。他还风闻,瓦哈比分子正在他的国家开辟据点。在同我的交谈之中,萨达姆曾经发表过一番颇具先见之明的看法:“瓦哈比主义席卷阿拉伯各国的速度,将会超乎一切人的料想。原因在于,大家都把瓦哈比当成一种思想,当成抗争的工具——伊拉克将变成一片战区,人人都会为了反抗美国而拿起武器。现在,面对面的交锋已经迫在眉睫了。”

萨达姆的倒台留下了一片权力真空。真空中,伊拉克的教派冲突演变成为血腥冲突。一开始,什叶派人士只想通过选举获得权力。正因如此,面对阿布·穆萨卜·扎卡维(Abu Musab al-Zarqawi)[12]等逊尼派宗教极端武装分子的暴行,他们尚能克制和忍受。不过,由于遇难者人数的节节上升,什叶派武装终于也开始了报复行动。

2010年10月,突尼斯爆发了后来被称为“阿拉伯之春”[13]的“群众起义”。到了2011年,这股风潮相继吹到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巴林、沙特阿拉伯和约旦。而后,埃及的军事政变和也门、利比亚经历的内战,又开启了一段“阿拉伯之冬”[14]。当然,叙利亚的内战,才是“冬日来临”的最大信号。

2011年,叙利亚国内爆发示威活动。人们走上街头,反对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的极权统治。总统方面选择了武力镇压,内战由此一触而发。最初,反对派还只是一群比较温和的逊尼派信众。一年过后,“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 Emblem)[15]加入了反政府的阵营。较之“温和派”,“穆斯林兄弟会”的武装色彩更为浓厚。当然,他们和“伊斯兰国”宗教极端武装分子相比却又相差甚远。逊尼派信众人口众多,占据叙利亚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巴沙尔所属的阿拉维派[16]则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占叙利亚总人口中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到了2013年底,叙利亚大规模内战造成的动荡不安局势,已经吸引了大批“基地组织”成员和“伊斯兰国”宗教极端武装分子加入其中。2014年2月,“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领导层又因为理念与战略方面的不合而分道扬镳。5个月后,“伊斯兰国”头目自命为“哈里发”(Khalifah)[17]。来自中东和西方的宗教极端分子,纷纷投靠到了“伊斯兰国”的帐下。“伊斯兰国”发布的视频影像,记录了大量砍头与集体杀戮的内容,就好像“色情片”一样令这些新加入的成员欲罢不能。

除以上描述的混乱境况之外,这段历史让人不堪回首:长期内战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命,数百万叙利亚人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百姓差不多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宗教极端组织的“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窃据了大片土地,成立了“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同时,参与这场多边战争的“玩家”也越来越多——美国、土耳其、伊朗扶持的什叶派武装——黎巴嫩真主党[18]相继登场,当然,其中最重量级的角色大概要算俄罗斯。

试想一下,萨达姆或者他的继承人——尚在伊拉克屹立不倒,历史又会呈现出怎样一种面貌呢?我们不妨做一番推演:显然,萨达姆尚能掌权,他的武装力量也不会分崩离析;他手下那些重要将领也不至于投奔“伊斯兰国”,以至于大大提升了极端武装分子的军事能力;面对伊拉克国内的宗派关系,萨达姆也一定会出手整治。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如果美国没有出手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强人统治不会松动分毫。各地民众固然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地“维持现状”。

萨达姆对于叙利亚境内“穆斯林兄弟会”的秘密赞助可谓为时长久。那么,他的举动是不是出自理念上的相识相惜呢?答案并非如此。阿萨德家族[19]一直在和萨达姆争夺阿拉伯复兴运动的领导权,而“穆斯林兄弟会”则是阿萨德家族的反对者。出于打击敌人的考虑,萨达姆方才选择向“穆斯林兄弟会”伸出援手。“穆斯林兄弟会”的反抗活动一旦指向萨达姆,肯定会迅速遭到后者的镇压。

萨达姆并非知识分子。对于外部世界的局势,他甚至也有些陌生。美国政府对这根“肉中刺”的种种举动与态度,最是令他困惑不解。当然,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不怪萨达姆懵懂无知。对于他,美国政府的举动与态度反复无常。“两伊战争”[20]期间,美国还和他站在一起;到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1]时期,双方却又反目相向。

正是这种不连贯的政策,让萨达姆昏招迭出。最终,他在2001年上了乔治·沃克·布什的黑名单,成了美国新总统“必须铲除”的对象。我并不是要为萨达姆开脱,在萨达姆执政期间,他的罪行“罄竹难书”;在外交与军事方面,他的种种举动尤其显得失策。

古希腊人认为,上帝在对某人施加惩罚之前,必先让他最为渴求的事情成为现实。从1990年到2009年,华盛顿方面一直渴求推翻萨达姆政权。至于其后的结果,美国政府却未曾考虑过。我们并不了解萨达姆的世界观,更不清楚他是如何压制了国内政坛的汹涌暗流。伊拉克战争之中以及其后的占领时期,美国方面都因为无知而连连吃亏。

我认为,我们的无知,折射出美国外交事务方面的严重缺陷。自打建国以来,这层缺陷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国家。面对外部威胁,美国的反应总是显得那样盲目无措。无论威胁来自俄罗斯还是阿拉伯世界的统治“强人”,我们似乎都不知道如何权衡利弊,根据现实作出考量。要让美国的领袖站在国外统治者的角度之上思考问题,实在困难。如果那位统治者是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要想达成理解那就是难上加难。

2009年,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执政的第一个年头,我读到了一本名叫《灾难的一课》的书。作者麦克乔治·邦迪(McGeorge Bundy)借此书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国干涉越南事务的观点。当时,这本书在华盛顿引发了轰动。那一阵,奥巴马似乎正要向阿富汗增兵,历史好像因此又会重演。对了,让我捧起《灾难的一课》还另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上大学的时候,正在邦迪门下攻读。他这个人,我很欣赏,从来不固执己见。要知道,邦迪在担任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的顾问期间可是个铁杆鹰派。那时的他,一直在为美国出兵越南竭力辩护。四十多载光阴逝去,他却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当年的自己。正是那时的草率决策,让美国陷入了战争泥潭。邦迪的诚恳给了我启发。

回望自己这13年的中情局生涯(我在中情局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的总部做过情报分析专家)以及那一段伊拉克前线经历,我也察觉到了同样的思想变化。如今我的想法竟和当年相去很远,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十分惊奇。回忆之中,我还发现了美国政府的种种失误,那是一场我们主动发起的战争。不过,战前布什政府却并不真正了解伊拉克的“政治生态”。对于当地宗派冲突的真实情况,更是一无所知。

萨达姆拥有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敏锐的政治嗅觉。他能爬上伊拉克的权力之巅,正有赖于这两种本事。能够夺取权柄的萨达姆,自然也精于诡计和欺诈。不过,在许多其他方面,他却知之不多。毕竟,萨达姆出身贫苦家庭,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因他丧生的伊拉克人不计其数。他挑起的“两伊战争”,更是夺走了70多万条生命(其中包括十多万平民)。为了达到目标,他不惜动用化学武器,并因此落下“巴格达屠夫”的恶名。即便如此,面具之下的萨达姆·侯赛因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我们必须了解他的为人以及他行事的驱动力。本书中,我们将面对面地审视他的好恶,观察他的世界。

我试图一点一点地还原历史,不过,我也明白,毫无漏洞而又连贯的历史故事很难建构,回忆和重建往事本身就劳心费神。而且,虽然一些亲历者已经说出了他们的故事,历史的记录却还是难以完整。完整、真实的萨达姆是什么样的?2003年12月13日落网之后,他又有过什么样的自白?相关的信息,几乎是一片空白。那段时间,我正和萨达姆待在一起,而且,在这之前已经对萨达姆研究多年。正因如此,我将尽我所能填补这个空白,希望自己的一点工作能够帮助未来的历史学家拨云见雾,掘出萨达姆的真实面目。

有人经常向我发问:“萨达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们还很好奇:“他算不算是个疯子呢?”在这个世界上,涉嫌“杀人狂”的确实不少,但在审判期间,根据我的观察,萨达姆的精神状况是相当正常的。美国政府对于打倒萨达姆的执着着实令人好奇,而且,打倒他的理由似乎已经非常明显。我个人觉得,美国政府始终没能预计到: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中东局势竟会变得如此混乱。诚然,萨达姆的那些恐怖“事迹”我们都耳熟能详——他曾在伊拉克南部屠杀了10多万什叶派信徒;海湾战争当中,他杀害的库尔德人也同样众多;对于政治异己,他待以化学武器;“两伊战争”期间的多场屠戮,也需要他负主要责任。不过,我们在注意到他罪行的同时,却忽略了他在中东地区局势中的稳定作用。等到大家醒悟过来,他已经命丧黄泉。

2004年1月,我们结束聆讯回到国内。那时,许多同事都很好奇,想知道我和我的团队在萨达姆口中挖到了什么东西。不过,觉得聆讯毫无用处的批评家也大有其人。实际上,我们知晓了不少萨达姆的统治之术。他过去一些行为,也由此现出了原因。我们的一些发现,甚至可以为伊拉克战争作出辩护,同时也是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重要理由。但有一个从来没人问起,自然也就没有答案的问题,在我看来,又是尤为重要——美国到底该不该推翻萨达姆?其实,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种种理据都是子虚乌有的。这个说法,白宫的决策者们,还有在中情局大厦7楼办公室的各位领导可都不是那么欢迎。我曾经打过多次报告,想要把本书的内容汇编成册,仅供中央情报局内部参阅。不过,有关人士大多摆出一副“这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即便有人表现出了一点兴趣,也明显是出于不便推辞的原因。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国务院的政策计划主管一职由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担任。而后,他又到外交关系协会出任主席。哈斯也不明白,为什么美国政府要选择卷入伊拉克战争?面对记者乔治·帕克(George Packer),他讲出了心中的这点疑惑。回首往事,哈斯对于美国决意出战那一刻印象深刻。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在自己的回忆录《必要之战,选择之战》(War of Necessity,War of Choice)中,哈斯还曾有过一番高论。他认为,一场战争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大家通常会因为是否出兵的问题而争论不休,这通常发生在战争开启之前;至于第二个阶段,当然就是战争本身;到了第三个阶段,各方人士又会本着各自对战争结果与意义的不同理解,开启又一轮争辩。按照哈斯的这种说法,这本“小书”就是对第三个阶段的贡献,字里行间的内容,大都来自我聆讯萨达姆的所得与所获。

最后,我们要谈一谈本书的主角,也就是萨达姆·侯赛因本身。没错,他确实给美国在中东利益带来了很大危害,而中东地区又是美国政府维护权益的关键所在。在萨达姆掌权之前,伊拉克社会欣欣向荣。由于他统治不力,整个国家沦入了“黑暗的深渊”。执政后期的萨达姆,特别着意地想要青史留名。因为太过沉溺其中,他甚至很少参与外交决策。他这么做,仿佛是要弥补自己因为出身卑微而带来的遗憾。他和那些退休无事、沉迷历史频道的老年人有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那么酷爱历史,却又难于以史为鉴。由于萨达姆的这点疏忽,伊拉克的外交决策权落入了鹰派分子的手中。这些人包括副总统塔哈·亚辛·拉马丹(Taha Yassin Ramadan)、“革命指挥委员会”(RCC)的副主席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Izzat Ibrahim Douri)和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塔里克·阿齐兹(Tariq Aziz)等。他们缺乏变通能力却又态度强横。其结果是萨达姆政权始终未能打破国际制裁和封锁。与此同时,萨达姆却在关心国内的安全问题。而且,他还抽出许多时间,去追逐自己的休闲爱好。哪怕身陷囹圄,他仍以伊拉克总统自居。不过,他也常常自称是个“作家”。总之,人生后期的萨达姆,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巴格达屠夫”了。

同类推荐
  • 枪炮大唐

    枪炮大唐

    穿越,带着土豆玉米,直接封个什么什么么侯?抱皇帝大腿??可惜主角没这个命!!不过,这也是不一样的穿越,,家家一个套路那还有什么意思……
  • 波澜升起

    波澜升起

    自大夏一统天下已有二十五年,在这看似太平的国家里,其内部早已暗潮汹涌,在这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敏感时期帝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事足以影响如今帝国朝堂格局,同一时期北方四国迅速的统一建立了北魏帝国,北凉与帝国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断的上演,世子殿下回到北凉不久替父又走了一遭江湖,且看他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通透,看他如何世袭罔替,且看他如何挑的起北凉重担,且看他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又如何坚守北凉防线使帝国免遭厄运。
  • 三国之大奸贼

    三国之大奸贼

    一个破系统一个只想着抱大腿的咸鱼“争霸?这辈子是不可能争霸的。”只是想做些小事情让自己在乱世中安生立命,却没想到这个小事情似乎...被搞大了?
  • 梁晋

    梁晋

    大唐衰亡,一时间,反梁蕃镇并起,最终河东晋军战胜梁军,在刀光血雨的沙场决战的同时,那无处不在的暗实力也在激烈角逐着,谍影重重,在洛阳,晋阳,汴梁,扶余城,江南一幕幕精彩的谍战上演着,它们隐没在历史记载之中,甚至不为当时世人所知晓,暗战一触即发……
  • 混在三国当军师

    混在三国当军师

    赵二一睁眼发现自己到了张飞家的桃园里,刘关张正在他面前结拜。穿越了?怎么办?我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模糊啊……摸摸怀里,还好有本兵书可用。
热门推荐
  • 天命炮灰的修仙日志

    天命炮灰的修仙日志

    叶瑾瑜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没落的官家小姐,直到那天被一群神秘人逼到一处奇怪的地方,遇到一个奇怪的老头,她才知道原来自己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操纵,秉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的做人准则,叶瑾瑜能否逆天改命,拥有原本属于自己的天命。最近开了新坑,请大家能够多多关照,谢谢????
  • 成功人士的智慧

    成功人士的智慧

    在商场上,一贯以利益为指南,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利益一致,便成朋友,利益不一致,便成对手。不过,要想做大,朋友越多越好,对手越少越好。微软公司的对手虽然多。但朋友比对手更多数十百倍。这才是它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铭。整个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来智慧超群的人留在身后的仅仅是没有实现的计划和半途而废的方案。对懒散而无能的人来说,明天是他们最好的搪塞之词。而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一定要把握住现在。
  • 未来之一起来捉妖

    未来之一起来捉妖

    家道破落之后,主角书天宇身上的一起来捉妖系统才充能完毕,系统激活,书天宇也是恢复了前世的记忆,带来了前世精深的兽医技术。这个世界信仰之力汇聚,小说影视之类的作品在信仰之力的作用下,演化为万千世界,诞生无数妖灵,通过信仰之力凝聚的梦桥,妖灵降落人间。书天宇携带捉妖系统,书写前世的小说,在创世天网成为天冠作家,创造更加神话的妖灵世界,创造出无数人喜欢的强大妖灵。这是一个妖灵与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书天宇借助捉妖系统,以及前世的网文小说和精湛的兽医技术,强势崛起,打脸那些看不起,欺负他的人。书友群的群号是:623517659群名:二少书友群
  • 三国黄胜传

    三国黄胜传

    这是一部以三国为背景,以军事谋略为主题的小说,一个普通的现代青年,穿越回到了东汉末年,为了生存,一无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徐徐发展,成为一方郡守,攻城掠地,与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这些三国鬼才斗智,与曹操,袁绍,刘备这些汉未枭雄角逐天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鬼神莫测的计谋较量和策略对决...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国奇案之海河浮尸案

    民国奇案之海河浮尸案

    民国奇案系列第三部——海河浮尸案,以天津海河浮尸案真实事件为背景创作。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天下为弈

    天下为弈

    天下事从来两难,因为事情往往被仁德善爱所束缚。倘若不问其情其理,只问利大利小,万事岂不简单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