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800000058

第58章 潘天寿画笔常从书笔来

潘天寿(1897~1971年)中国画画家、美术史学者。浙江宁海人。建国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

潘天寿是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他的画作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特色。

潘天寿致力于中国画教学四十多年,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早在抗战前夕,潘天寿已是一代宗师,在画界颇有声誉。当时西湖艺专校长林风眠从北平聘请李苦禅来杭任教,他把潘天寿和李苦禅比之为诸葛亮与庞统说,当年有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现在潘、李两先生都在艺专执教,艺专也要兴旺了。

《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学画的启蒙老师

建国以后,身为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常常对学生说:要做学问、学画,不拼命努力是不会成功的。他结合学画过程,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实践,要用笨功夫!要苦干!要耐心!做学问本是苦的,但只有不怕苦的人,才能尝到甜的滋味。”潘天寿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潘天寿七岁读私塾,好学上进,名列前茅。他喜欢写字,开始是描红格习字,每天都比别人多写一张。后来是习老师写的墨写映格,以后又习老师写的墨字空格。为了节省纸墨,他练字时,用清水在土纸上练字,写完晒干,又可重写,从淡到浓,可以多遍使用。这样他整整写了五年,老师只是在所写字边画红圈,从不教如何写字和如何写好字。1910年,十四岁的潘天寿进入家乡浙江宁海城里的一家小学读书,开始习字课仍是按照老师布置写。一天,他路过一家小纸铺,那儿陈列的字帖吸引了他,便买了一本《瘗鹤铭》和一本柳公权《玄秘塔序》,平时一有空,就认真临摹。此后,又买了黄庭坚和明清名家黄道周等人的字贴,不断地临摹、练习,从此,写字大有长进。这使他懂得读字帖、用字帖的好处。若干年后,他感叹道,“这样,我的习字,才开辟了一个出乎意想的新天地。”

潘天寿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临字,一直到年过古稀,仍寒暑无间。他曾说:“可以一天不画画,但不能一天不写字。画还可以改,书法一落笔,就无法补救了。”他认为:学字平心静气,可以锻炼身心。要每天练,不断下功夫,先求熟,熟能生巧,巧则能变。30年代,他在杭州西湖艺专教学生作画,就指导他们须从绘兰竹人手;而学绘兰竹,又必须先学书法。他对学生说,书法是兰竹的基础,书法好,兰竹画来容易人手。他常常说:画笔常从书笔来。

潘天寿的书法中常有画的意境、诗的韵律。这全是他“实践”“苦干”的硕果,亦是他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一个缩影。

他学画,是偷学自学的。为避免私塾老师的责罚,他在课余时间偷偷地用薄纸认真描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七侠五义》等小说里的人物插图,为他毕生钻研民族绘画种下了艺术的幼苗。当时,没有老师教画,没有临本可供学习,潘天寿习画是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的。他在宁海的小学读书时读到《芥子园画谱》,方才知道画的范围很广,分类复杂,由分部的练习到整体的组成,由简单的基础理论到高深的原则,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他后来说:《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学画的启蒙老师。凭这种苦下“笨功夫”的精神,他日后终于在绘画上有所成就。

临睡前,通常要读些《诚斋集》、《昌黎先生集》

潘天寿还是一个杰出的艺术理论家,早在上海美专任教时,他讲授中国绘画史,并编撰出版了《中国绘画史》(1926年版)。这部书稿,凝结着早年潘天寿读书和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结晶。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的历代秘史、笔记、画家著录,可以窥见他读书的辛勤。他鼓励年轻师生要多学习多研究,他说:“画跟画理是分不开的,……理论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互相启发才会有进步。……画画不单是技巧问题,有各方面的关系……要多读书,又要用心读,不要小和尚念经,读一条要理解一条。”1963年,潘天寿为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开《中国画的欣赏》讲座。与参加者谈话时,他特别提到要全面掌握知识。他说,“要能够欣赏一种画,必须具有有关画这一领域的丰富而全面的知识。”他说,正如同欣赏诗词一样,“仅懂得一点文学知识,不懂得平仄格律,不懂得艺术性,是难以欣赏的。也只有有了丰富而全面的知识,才能够避免别的偏见。”

潘天寿平时很注重文化修养,他的诗、书、画、印浑为一体,就是得益于平时的好读书。他从年轻时候起,就熟读诗词。他很喜欢读李白、李贺的诗,他对两李的诗也有独特的见解,主张读诗应由二李入手。“为什么要从二李人手呢?李白的诗天才横溢,脱口成章,仿佛黄河之水,奔腾万状,不可阻抑,有一泻千里之势,但如果不渗透长吉的诘屈聱牙,呕心沥血,可能太直爽,难免流于浮滑。没有含蓄、蕴藉、曲折等诗味。”后来他又力主师杜(甫)尊韩(愈),转到杜、韩一路;晚年,又醉心于宋杨万里。潘天寿最大乐趣就是读诗,尤其是在临睡前,通常总要读些《诚斋集》、《昌黎先生集》,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熟读唐宋诗,使其诗能兼雄奇、奔放与清新、俊逸的特色,格律精严、气势壮阔,变化丰富,从而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上题诗,也是诗画融和、相得益彰。只有“多读书”、“用心读”的画家,才能具备卓越的才华及深厚的素养。画家和画匠的分界线就在于此。

沿于古,通于今,审于物

潘天寿在绘画上富于创新。他读书也着眼于应用。1963年,他读了《雷锋日记》,感慨系之,就连夜创作了国画《雷锋品质》,力图以传统国画形式,推陈出新,表现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他说:“任何一种学问,腹中有多少学识修养,反映在笔下非常清楚,具有高深学问的艺术家,其作品一定超神入化。”潘天寿一生孜孜不倦,深入钻研,老而弥笃。他博古通今,不仅注重于书本知识和笔墨技法,也重视生活中的事物,连山花野草也留心观察、研究其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通过格物致知,为国画艺术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内涵。

潘天寿读书治学的特点是:沿于古、通于今、审于物。“沿于古”,即作为中国画画家,他强调学习传统,继承传统。他对历史、哲学、文学、诗词、画论、画史、金石、书法以及敦煌壁画,出土文物等文化遗产无不给于关注,广泛吸收古人之长。有段时期,他要学生临摹“四王”作品,尤其是王石谷山水。他说,“四王”功夫很深,规矩,严谨,对打基础是很有好处的。

“通于今”:学习和吸收古人之长,目的是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一切文艺作品都应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思想”,“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潘天寿虽在学习下“笨功夫”,但不是“笨子孙”,他接受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发扬光大。他的作品,不仅富于传统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独树一帜。

“审于物”:潘天寿平生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重视写生,提倡到生活中去,反对闭门造车。他以大自然为“大书”而认真读,细心看,不放过每一平凡的景色。“荒村古渡,断涧寒流,怪岩丑树,一峦半岭,高低上下,欹斜正侧,无处不是诗材,亦无处不是画材。穷乡绝壑,篱落水边,幽花杂卉,乱石丛篁,随水摇曳,无处不是诗意,亦无处不是画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之耳。”潘天寿自己就是位慧眼慧心之人。他的《雁荡山花》、《鹰石山花》、《灵岩洞一角》等作品,化平凡为神奇,成为烩炙人口的杰作。钱朝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本书的老经验是中华先辈思想的电光火石,是智慧的高度浓缩,是影响代代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法則,是我们生活求索的启迪。这些老经验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存竞争的经验,交际处世的经验,职场生存的经验,恋爱情感的经验,家庭生活的经验,等等。一条条富有启发性的老经验融入大量经典、生动、充满智慧的故事和实例中,如良师,更如益友,道尽完美人生的秘诀。
  •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

    用幽默的眼光观察世界,你会变得更通达、宽容;用幽默的态度对待别人,你会显得更睿智、友善;用幽默的心情审视自己,你会变得更乐观、自信。愿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能多一点幽默,多一些笑声。
  • 说话艺术与技巧速查速用全书

    说话艺术与技巧速查速用全书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人们的文化视野、交际视野开阔了,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公开地发表意见、用语言来打动别人。自我推荐、介绍产品、主持会议、商务谈判、交流经验、鼓励员工、化解矛盾、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说话。另外,看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这些能力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会说话。因此,口才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而其余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及有效说话等软本领。”由此可见说话艺术与技巧的重要性,掌握其艺术与技巧,已经成为现代人成功的推荐条件。
  • 气场哪里来

    气场哪里来

    说到气场,不是“强大”就是“全开”,难道气场只有这一种类型吗?当然不是。气场融合了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知识。它和情商一样,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改造而有明显提升。19位中国古代精英女性,以生动离奇的故事,诠释“气场色彩学”的6种特质:攻气十足的黑色“BOSS”气场,生命力满格的红色“C位”气场,容易相处的白色“好人缘”气场,天生敏锐的紫色“优雅”气场,沉着冷静的蓝色“知性”气场,明媚热情的黄色“第一印象”气场。这些拥有强大“气场”的各色女性,她们有的是登基为王的女皇,有的是胸中藏有万卷书的才女,有的是驰骋疆场、挥洒热血的巾帼英雄。
  • 青少年礼仪教育

    青少年礼仪教育

    本书作者为成都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教师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社交礼仪的教学与研究,对青少年素质养成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针对青少年编写,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热门推荐
  • 旧时光里的仰慕

    旧时光里的仰慕

    爱情是永不止息的思念,不管有没有结果,我还是情愿和你好好爱……七年之痒,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结局会是这个样子!也许是命中注定!但终究我们还是改变了,变得面目全非……
  • 某教主的摸鱼日常

    某教主的摸鱼日常

    写的啥写的啥写的啥写的啥写的啥写的啥写的啥写的啥写的啥
  • 九界空墟

    九界空墟

    无意中来到一座修炼的世界,带来人生的转变。他的到来,如同一道导火索一般,绝地苏醒,吞噬万灵;至强出世,搅弄风云。世界的格局逐渐改变,随着他的步伐,一场惊天的阴谋悄然浮现。是顺,是逆,一切都在他一念之间,葬界的存亡,万界的解救,天道的无情,众生的悲鸣……
  • 绝世狂妃

    绝世狂妃

    穿越到花轿当中,却被拒之门外!一怒之下,写下休夫书……奇葩的王爷、心机的妃嫔,没办法,只能挨个驯服,挨个手撕……
  • 豆汁记

    豆汁记

    莫姜被父亲领进家门的时候,我正趴在桌上做作业。这个细节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刚上小学,我被那些莫名其妙的注音字母“ㄅㄆㄇㄈㄉㄊㄋㄌ”搞得一头雾水,几乎要把书扔上房顶。可能学过注音字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混沌未开的小孩子,刚上学便接触这些抽象符号,其难度不亚于读天书。这些符号让我对学习的兴致大减,其实那时我已经能读懂《格林童话》,也念过《三字经》《千字文》一类童稚必读,知道了些“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规矩,自认大可不必回头再学这挤眉弄眼的“ㄅㄆㄇㄈ”,就日日盼着教国文的马老师发高烧起不来炕。也许是这个原因,马老师的确老生病,常常上课铃声响过,教室里仍旧嘈杂一片,如吵蛤蟆坑。
  • 美丽传说之花仙情事

    美丽传说之花仙情事

    当年的她是一个有着数不清宠爱的小小的白梅仙子,可是也是一个爱贪玩的仙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她遇到了某男,同时也直面了真正的厄运来临,她不得不流落凡尘,以为丧失仙根,总该还有一份爱情陪着她,可是,没想到,就连唯一的爱情,也遭遇了背叛的痛苦,她选择了重生与再次归来,这一次,不再是以前的她,她会索取她所有失去的!!!可是面对所谓的真相,她又该如何自处,她还有没有再一次回到仙界的机会,她与男子的纠葛究竟该如何了断?抑或真的是命运之轮的转动?让所有的一切,都开始纠结缠绕起来?花神,人世,皇家,武侠,这本小说,融合了很多的元素,希望亲们可以喜欢~作者道谢:因为最近真的很忙很忙~~所以更新的很缓慢,但是,绝不挖坑,一定要努力努力填满它~~亲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希望亲们可以为我加油!!希望亲们有意见啊建议啊什么的,统统砸来~~鞠躬致谢~~~
  • 我在地球葬仙灵

    我在地球葬仙灵

    纪元覆灭,万物枯寂,一场大雨带来生机,神庙大殿中,神话人物陆续走出,执掌天地四极。紫微大帝,九龙环绕!人族神王,震古烁今!披甲圣猿,棍压乾坤!八臂哪吒,翻江倒海!面对着无数位至高无上的仙灵,杨晨想起了师兄交代的话。“无论你是练拳还是练剑,身为我们这一脉,自当脚踏八荒,气势要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情定外星总裁

    情定外星总裁

    【来自☆☆的你】唐小爱无意间捡到哑巴乞丐一枚,外形与她心目中的男神西蒙相差无几。没有福利院接收他,她只好暂时照顾他,并称呼他为西蒙。一月后,西蒙开口说话,竟然是纯正的普通话!日子久了渐渐发现,西蒙不但聪明能干又听话,IQ高达280,又懂花语,懂兽语,温柔体贴,堪称完美男神。唐小爱明白,男神这种东西,只可崇敬,却不能拿来当男友。但是男神却宣称,她是他的命定之人,注定要相守一世。无奈,她只得加入相亲大军。“小爱,那男人花心,pass了!”“小爱,这个长得对不起观众,有碍瞻观!”一次又一次,西蒙搅黄她的相亲宴,惹得唐小爱怒发冲冠。“小爱,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不如嫁我得了。”西蒙深情款款,融化了她的一颗芳心。
  • 宫主不容易

    宫主不容易

    这是一个繁复的江湖世界,高手如云,适者生存。深陷其中者善恶难分,是非难断,唯有心之所往方为净土。划重点:剧情多元化多视角,逻辑性较强非小白,非爽文,偏虐,微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