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800000016

第16章 陈独秀读书要自己钻研,决不能道听途说

陈独秀(1879~1942年)学者。早年创办《安徽俗话报》等多种刊物。后从事文字学研究。后人辑有《独秀文存》。

20世纪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国的浮沉兴衰,除旧布新,于智识者来说,尤其是一种深刻的磨难与砥砺。正是这个时代,造就了像陈独秀这样的中国文人形象。他的一生,从“酒旗风暖少年狂”,到“笔底寒潮憾星斗”,再到“小诗聊写胸中意,垂老文章气益卑”,令人深思感叹。但作为一代文化名人,他终究要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史上占一席之地。

陈独秀豪爽、机敏、善谈、喜辩,话锋所向,鞭辟入里,对于读书治学,也多有宏论妙语。

现在许多翻译的书,读它如读天书

陈独秀出生在诗礼之家。从他的父辈上溯,“习儒业十二世”,即使在太平天国时期,也未使“读书种子”断线。陈独秀很早进学,十八岁那年考取了秀才。二十岁,即1898年他人杭州求是书院,在此受到新式教育,学习了英文、法文、天文学、造船学等。1901年,二十三岁的陈独秀赴日留学,入“东京学校”,即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他一生所从事的学术探索与著作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新闻、文学、人口、戏曲、文字、小说和诗歌等。他参加或主办的报纸、刊物有九种之多,如《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每周评论》、《无产者》、《火花》、《热潮》等,他对“小学”(即音韵训诂)、考据最感兴趣,终其一生都研究不辍。

陈独秀力主治学要实事求是。他在谈论读书时曾特别提到哲学家尼采。他说自己以前道听途说,以为尼采是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但在看了他的代表作《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才知道尼采是批判万恶社会的哲人。他说,所以读书要自己钻研,决不能以耳代目,道听途说。

陈独秀懂日、英两种文字,看外文著作喜读原著。他对当时翻译过来的书曾大发议论。他说,现在许多翻译的书,实在不敢领教,读它如读天书,浪费我的时间,简直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如胡秋原这小子,从日文中译出这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在三层楼上展开”,这是什么话,我当然不懂,我想也没有人懂,我要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定要在三层楼上展开呢?难道二层楼上不能展开吗?我找到原本,查对一下,原来是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分三个阶段”。日文中的三阶段,就写三阶段,而三层楼则写三阶。若说胡秋原眼误,未看到这个段字,那是不能原谅的。译出书来,起码要自己看,看懂不懂、通不通,连自己也不懂的东西,居然印出书来,真是狂妄无知,害死人呀!他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胡译乱译,还美其名曰“直译”。我认为翻译这种工作,不是闹着玩的,首先要精通外文,本国文字也要通达。现在有些懂A、B、C、D的人,就大胆地搞起翻译来,真叫做荒谬绝伦,我认为严复对译书的要求“信、达、雅”三字,还应该遵守。信,就是忠实于原著;达,就是译文要通顺;雅,就是文字要力求优美。严复译的八部书,在这三个字上下过功夫。现在有人说这三个字不足为训,我说,非也。严译丛书,用古文体写的,青年人读不懂。但他是先读通原著,然后才从事重新创作,使之成为中文书,态度是严肃的,功夫是下得深的。当时在知识分子中,起着启蒙作用。现在哩,人们侈谈什么“直译”而反对“意译”,以掩饰他们的死译瞎译,叫读者如看天书,不知所云,这是一大“虐政”,一大灾难。殊不知直译决非一字一扣,一句一摹,而是保住原著风格。意译亦非随心所欲,胡乱行文。外文与中文差别很大,风俗习惯亦不相同,能直译的,当以直译为准则,不能直译的,就应辅以意译,我意直译意译应相辅相成,决不应偏向一方,而违“信、达、雅”三字原则。我反对林琴南式的“意译”,更反对胡秋原式的“直译”,若要从二者之中选择一种,那我宁愿读前者而斥后者狗屁不通。

陈独秀还研究诗歌,他认为诗歌是一种美的语言和文字,恐不能用普通的语言来表达。诗有诗的意境,诗的情怀,诗的腔调等等需要去琢磨。决不是把要说的话,一字不留地写出来就是诗。他说自己不提倡也不赞成青年人学作古诗,因为古诗讲究音韵格律,有人穷毕生之力,也不能运用自如。要么严守格律,写出来的东西毫无生气,要么破律放韵,仅求一句之得,据此而求千古绝唱,难矣。青年人想写诗,最好先读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了解一些诗味,然后动笔,想来会有进益的。

在狱中成天埋头钻研《说文解字》

陈独秀一生的精力,“差不多是消耗在政治生涯中”。不过,他对政治的介入是以学术研究为先导的。陈独秀热情赞扬法国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这本书曾在当时风靡世界。他说:“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艾;存已无数,可以逆睹。”值得注意的是,陈独秀把“革命”亦理解为进化方式的一种。这在我国20世纪有其独特之处。他对经世、教育、学术、立身等方面的看法,亦无不以进化哲理为指导。

陈独秀对文字学的研究在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中有详细描述。1932年10月陈独秀被捕入狱,狱中监视颇严,不准读书看报,后经绝食斗争,才渐渐放松一些。濮清泉写到他在狱中的生活:他房里有两个大书架,摆满了书籍,经、史、子、集每样都有一点,但他对文字学最有兴趣,成天埋头钻研《说文》(《说文解字》)。据他说从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看到社会和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他说到:“中国过去研究《说文》的人,都拘泥于许慎原著和段玉裁的注,不能形成一个文字科学,我现在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想探索一条文字学的道路。我当然不劝你们青年人去研究这种学问,可是我已搞了多年,发现前人在这方面有许多谬误,我有责任把他们纠正过来给文字学以科学的面貌。我不是老学究,只知背前人的书,我要言前人之未言,也不标新立异,要作科学的探讨。”谈到“六书”(即所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濮清泉认为古之文人也会创造别字、错字。转注、假借不就是当时没有的字就转借来用吗?陈独秀认为这个意见很新鲜。他说,“我研究文字学。就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我主张语言文字都大众化,由繁入简,最后目的是拉丁化即拼音文字,不过在这方面只能促渐变,不能来突变,如果来突变,那就要大家读天书,任何人也看不懂”。

关于研究文字学,有一段笑话。江苏南通有一位姓程的老先生也是小学家,因慕陈独秀之名,来到监狱里看他,两人一见如故,初起互道钦佩,继而交换著作,也互称对方有卓见,不久争论起来,闹到面红耳赤,互斥浅薄,两人都高声大叫,拍桌对骂,幸好没有动武。原因是,为了一个父字,陈独秀说父字明明是画着一个人,以手执杖,指挥家人行事。而那位程先生说,父字明明是捧着一盒火,教人炊饭。陈说你不通,程说你不通,陈说你浅薄,程也说你浅薄。隔了一会,两人又和好了,陈独秀并且写了一封信给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推荐程老先生教文史。

陈独秀的书法相当挺秀,他能写好几种字体。有许多人请他写字。他说写字如作画一样,既要有天分,也要有些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外秀。字要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庸人写字,只讲究临摹碑帖,写来写去,超不出碑帖规范,难免流于笨拙,有点才气的人,又往往不屑临摹,写出字来有肉而无骨,两者都难达妙境。

希望学校多购参考书

谈到学习,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开学式上的演说词》中讲,大学学生之目的,可列为三类:一研究学理;二备毕业后应用;三得毕业证书。向第三目的者,必不多。向第二目的者,虽不得谓之大谬,而仅能适合于专门学校。唯第一目的,始于大学适合。既有此研究学理之目的,不可不有方法。方法有三:一日,注重外国语。以最新学理,均非中国古书所有,而外国专门学术之书,用华文译出者甚少故也。二日,废讲义。以讲义本不足以尽学理,而学者恃有讲义,或且惰于听讲也。三日,多购参考书。校中拟由教员指定各种参考书之册数、页数使学生自阅,而作报告。学校无许多经费,以购同样之书数十种,故望学者能节不急之费以购参考书也。

陈独秀作为“五四”时期青年学子的精神领袖,晚年僻居四川江津,病逝时院子里还剩下一堆自己种的土豆没吃完,但台静农回忆陈独秀在江津的生活,说他从容谈笑,读书写字,文化趣味不灭。他有这样两句诗:苍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王晓临上海海运学院图书馆

同类推荐
  • 社交与礼仪

    社交与礼仪

    这是一本为现代职场白领量身定做的礼仪读本,介绍全面、结构清晰、讲解深入、内容翔实,涵盖仪表礼仪、谈吐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生活礼仪等诸多礼仪细节,为读者们介绍了在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接触时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内容丰富,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 世界残酷待你,你要温柔待自己

    世界残酷待你,你要温柔待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理想的年轻人的书。以温柔如水的文字陪你走过坎坷,走过逆境,给灵魂安定,给前行者信念。愿所有的负担都变成礼物,所受过的苦都照亮前方的路。勇气和自信,都来源于爱。唯有温柔,能抵御世间所有的坚硬。
  • 永恒的处世哲学

    永恒的处世哲学

    本书收录了多篇讲述人生哲学的精美文章,内容包括:“友谊”、“人生的点金石”、“自我分解”、“坦白”、“友谊的整补”等。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这是一本有关生活和生活方式的书。做一份喜欢并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休息,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泡茶,和朋友们一起做手工,爱周围的人……是本书对美好生活的诠释。这是一本让活得太仓促的人重新发现美好生活的心灵修养书。慢下来,不要急,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享受生命的从容盛开,让活得太仓促的自己,重新发现平淡生活的柔美诗意。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物上,相信所有微小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愿你能向生活摆出喜悦的姿态,能把梦找到,能过得更好。
  •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辩论的基础知识、方法与技巧等。本书与一般的辩论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烦锁冗长的理论阐述,而将重点放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上。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故事、事例,这些有趣的事例可以作为读者进行辩论时的素材和参考。对于渴望成为辩论高手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技能的优秀作品。
热门推荐
  • 桃花劫,妖后别想逃!

    桃花劫,妖后别想逃!

    樱花树下........红衣男子手举着长剑指向白衣女子,神情那么忧伤:“阿璃,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白衣女子闭上双眼,“阿墨,我不会背叛我国百姓,我是一国的公主,既然我们是敌对的,那么,你就当我是你的敌人吧。”简介无力,请看正文,这不是虐的。
  • 落霞染衣

    落霞染衣

    传说上古魔剑可以蛊惑人的心灵,让人获得巨大的力量,但也会反噬人的灵魂,让人成为剑的傀儡。妖王大劫将至,人人都想得到灵丹。为了防止有心怀不轨之人,得到灵丹屠害生灵,殷家大公子殷泀空,暗中搜寻妖王灵丹的下落。云华教大护法云染衣,攻打三玄宫,结果却被关水牢两年。天下第一尚宫千秋,为自己所爱之人,一夜屠城。
  • 天价前妻:总裁贪欢,轻点宠

    天价前妻:总裁贪欢,轻点宠

    从一个幼稚青涩的女生变成了一个所向披靡的女人。那些亏欠我的男人们啊,一场真正的情感博弈和较量,才刚刚开始……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邪魅王爷:本妃不侍寝

    邪魅王爷:本妃不侍寝

    穿越、穿越、穿越、穿越……穿你个酸菜鱼!一只蝴蝶随便扇扇翅膀都有可能引起翻天覆地的灾难,更何况是她这样一个大活人。只能白痴似的自我催眠:安啦,只是做梦嘛,做梦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牛史·晚清篇

    牛史·晚清篇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故事为纬,在广博的史料基础上,从细节入手,以人性角度厘清了晚清群星璀璨历史中的诸多误读,再次展现谭伯牛对历史的精通和对人性的了然,精细打磨一个与你印象中不一样的晚清军政界。这里的事,知者或鲜,值得一记;这里的人,百年后思之,仍使今人感佩万分。这里既有爱吐槽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絮絮叨叨的左宗棠,一身痞气的李鸿章;也有靠个人力挽狂澜的名将鲍超,有着高明的权术、却看不清时势走向的“海翁”钱阿穆……在谭伯牛笔下,晚清群雄跳出你我刻板的印象框架,或庄或谐,或悲或喜,尽显鲜活人性。
  • 冤有头,爱有主

    冤有头,爱有主

    她真的是第一次玩网游,各路大神们要不要这么狠,一个接一个地通缉她!最悲愤的是,她新买来的账号上不但多了很多前任,居然还“绑定”着一个现任!当她终于渐渐适应一切时,那个让她做梦都想追杀的奸商,竟然开始不务正业,化身挖墙脚专业户,并且……挖到她头上来了。
  • 灵鸟编年史

    灵鸟编年史

    千年前,十二灵鸟下凡尘,将灵力带到凡间,结束了神魔的乱世时代。千年后,当灵力开始消散,而乱世即将再临时,有这么一群人,命运将他们逐步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浴血奋战着,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梦想,友情和那昔日的荣光。
  • 快穿系统:男神你别追

    快穿系统:男神你别追

    众所周知,有主角在的地方就有女配男配,各种配,路人炮灰以及各路反派——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世界和平!白涩:别看我,炮灰一个叮——系统:女主罢工,请小姐姐速去拯救世界!白涩:……不听不听,系统念经。【一对一甜文,系统任务随机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