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000000022

第22章 孙中山伦敦蒙难之谜

史家们在谈到孙中山伦敦蒙难时,大多认为孙是被绑架进清驻英使馆的,孙本人在《伦敦被难记》中也一再表白是被诱骗、挟持到使馆的。其实不是如此,他是自愿、大摇大摆地走进使馆的。

1895年10月,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由香港过日本、檀香山、美国,于次年9月30日抵英国利物浦,当天乘火车赴伦敦。抵英后,他始终考虑着要去清使馆的问题。

孙中山为什么老是想着要去使馆?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伦敦不是孙中山的终点站,他还要转巴黎,赴法国考察农桑。因此,孙必须到清使馆去询问赴法国的签证手续。其次,孙流亡海外已一年,很想了解国内情况,特别关注清政府对广州起义及他本人一案有何新的动向。《龚星使计擒孙文致总署总办公函》说道,孙曾旁敲侧击地问过清驻英使馆四等翻译官邓廷铿:“我现在改西装未晓内地行走有无关碍,请明指教。邓答此事我无把握。”第三,孙只身在海外漂泊,十分孤独,对祖国家乡颇为思念,因此想找广东人聚叙乡谊。

鉴于以上三点,孙自有必要去清使馆。

中山先生为闯使馆,也是作了一些准备的。首先他认真研究了中英外交关系的有关文件。他研究的结果是,清使馆在英国无权逮捕他,如抓他就违背国际公法,更无权办他的罪,所以去使馆清政府无可奈何他。其次他改名换姓。冯自由说:孙中山在伦敦“改名陈文,字载之,寓克兰旅馆”。孙中山以为公使馆里没有人认识他,改名换姓后进去就万无一失。最后以找老乡,说乡情为由进使馆。在异国他乡,找老乡聊天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里还应该提到,中山先生有勇气敢于闯使馆。他胆量过人,且富于冒险精神。谢缵泰在1895年5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孙逸仙看来是一个轻率的莽汉”,他会“不惜冒生命危险”,“他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干不了的”。如果没有这种冒险精神和非凡的勇气,他就不可能创立兴中会,提出民主革命的纲领,更不会提出只要100人就可拿下广州城的冒险军事计划。所以,孙敢于去使馆,与他这种特有的勇气和性格是分不开的。

10月1O日,孙中山在认真思索和准备的基础上,终于鼓起勇气,朝着清使馆走去了。在使馆门口遇到馆中专学造炮的学生宋芝田,孙问道:“有无粤人在署?”宋答:“有之。”孙即请见,在异国他乡“遇同乡分外惬意”,《邓翻译与孙文问答节略》详细记述了这次谈话:“邓廷铿出见问其姓名,答以姓陈,号载之。问其到英何事,答前来游历,但已游数日,各处均得以大概,惟行宫不能任人游玩,阁下可设法令我一观其盛否?邓云可设法往游。孙问英国有广东人否?答有,均在海口。孙问可带见否?答可以,遂定翌日同赴海口此约。”

邓廷铿是广东三水县人,中山先生在广州行医时曾与他有一面之雅,但双方都不知对方的姓名,所以两人在使馆见到格外亲热。十分遗憾的是,孙细中有粗,在谈话快结束时,他伸出手,露出金表看时间时,邓抓住孙的手观赏金表,看见表上刻有英文拼切的“孙”字,恍然大悟,但不动声色。可惜的是,中山先生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

孙告辞后,风云突变,邓廷铿“急密告仙舟(使馆职员龚心湛的号,公使龚照瑗的侄儿——引者)转禀星使(指公使龚照瑗一一引者),星使与马格里、王鹏九两参赞密商办法,皆日可拿”。

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去清使馆的情形。

第二天上午,孙中山又兴冲冲大步跨进了使馆。他哪里知道,使馆上下已作好捉拿他的准备。《邓翻译与孙文问答节略》又记道:“初五日(即阳历10月11日一一引者),孙于早晨十一点钟到署,并在署早饭,拟赴海口。邓云两点钟方可以去,即带见马参赞,告以曾在曾文正公幕府。孙云前洪秀全得地之后何以不能自守?马答日凡反叛得地不善布置政体即不能自守。孙云中日之役,华兵溃败如此,实为可惨,殆因不重洋务之故。现今中国重洋务者惟李中堂(李鸿章一一引者)一人而已,如中堂能以西法变华谅可不致如此。邓云尔曾晋谒中堂否?孙日去过一次,与罗稷臣相见。据云中堂不愿见我,盖因改装剪辫之故。此次中国之败,若在别国,必早变民主。邓云天下事不必深谈,可到别处房间看看,即带其上第二层楼,顺路过随员李盛钟卧房与李相见。……适参赞马来问邓译件,邓告以在三楼上,随带孙同往楼上。此时楼上房子已备齐全,引孙人房。马、邓二员一立在门内,一立在门外,孙入房即将房门闭上,外面加锁。马参赞开口云,尔非姓陈,尔之金表内刊孙文二字,尔定是孙文。现奉钦差之谕将你扣留,问你在广东所作何事,现正电告总署,必俟总署回电方能放出。你但安居在此房,不作犯人看待,只不许出门,如要看书均可取来。此将孙文引上楼房扣留之详细情形也。斯时,马出来,邓进去问:你是孙文,号逸仙,再号帝像,字载之否?孙低头不答,惟云:可准我回客栈然后再来或与人同去否?邓答:皆不能准。”

可见,孙中山第一次到使馆是亲自登门拜访同乡,第二次到使馆是应约而去,亦是自己走上门的。两次到使馆均无诱骗、挟持、绑架进去之事。

关于这一点,还有很多史料可以说明。如清驻英公使龚照瑗在囚禁孙中山的当天,给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密电中说:“孙已到英国,前已电达,顷该犯来使馆。”这里说得很清楚,是孙中山自己去使馆的。

又如,《伦敦被难记》所附马格里致《泰晤士报》中写有:“贵报引土耳其使臣在伦敦诱阿摩尼亚人事为佐证,殊不知本案并无所谓诱劫,彼原名孙文,伪名孙逸仙,所供之辞,如谓捕于道途,被挟入使馆等语,皆至不足信者也。孙逸仙之至使馆,系出己意,且为使馆中人所不料。其初次之来在礼拜六日,即十月十号。二次之来在礼拜日,即十月十一号。”孙中山被释放后,曾对马格里此文发表过评论,除对文中所说原名、伪名等用语不妥加以批评外,对其他各点未置异议,特别是对两次去使馆的事实并未否定。

再如,孙中山也多次承认是自己到使馆去的。孙中山在被拘禁的第二天上午(10月12日),他对邓廷铿说:“钦差留我有何主意?我昨夜三思此地乃系英国,钦差在此断难致我之罪。否则我亦不自来署。”孙十分明确是“自来署”。10月15日,孙中山在与邓的谈话中亦承认自己“亲诣使馆”。回国后,他向陈少白夸说,在伦敦时每天都到使馆去;对戴季陶、胡汉民则说,是他自己走进使馆去的。

以上一切都表明,是孙中山自己冒险闯进使馆去的,而绝无绑架、挟持之事。

同类推荐
  •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本书是为《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之精装本。本书主题内容为作者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有关中华文化史的一门课程。学生提出许多有关文化问题让作者快速回答,名曰“闪问”。后来这本书又加入了台湾大学许多学生的“闪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了论述,独树一帜。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新诗美学

    新诗美学

    本书是一部论述新诗审美原理的学术专著。作者从“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的本体论观念出发,论述了诗歌的存在状态与内在结构;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理念出发,提出“诗的最高境界即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诗学命题,并以此展开对诗美的产生、诗美的呈现、诗美的形态的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提出了诗美的构成为“过程美”与“整体美”的审美统一观,及建构诗的“情感空间”的设想与路径。全书理论视野开阔,放眼古今,吸纳中外,锐意独创,注重出新,重在颠覆传统诗歌解读方式,努力构建自身全新诗学体系,将理论思辨的概括提升与诗歌文本的结构分析有机融合,是一部具有较大理论开拓性与实践指导性应用性的诗学专著。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热门推荐
  • 妖狐(中国好小说)

    妖狐(中国好小说)

    小说以一起发生在学校的少女遇害惨案为线索,探案人员在寻找嫌疑犯时,为了弄清案情的细节,多次走访排查,结果,在一名普通的宿舍女管理员那里,得到了意外的发现,当案情逐层深入发展后,探案人员突然发现这名中年女性与受害少女之间有着不可若隐若现而且无法解说的关系,她们之间,究竟曾经有过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凶杀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惨烈真相……
  •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经济的改良与变革, 进步与保守的争斗与冲突, 新旧体制的毁灭与诞生, 理论学说的创立发展, 科学发明的艰难突破等等。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CLOTELLE

    CLOTEL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吃什么最好:改变一生的饮食计划

    吃什么最好:改变一生的饮食计划

    《吃什么最好》围绕饮食健康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吃什么最健康、怎么吃最健康、最佳饮食搭配与饮食禁忌等方面的问题。《吃什么最好》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现代人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科普读物。可以说,这是一本改变我们饮食观念的“饮食枕边书”。 生活改善了,物质丰富了,但五谷杂粮不能忘。洋快餐虽好吃,却不及中国百姓餐桌上的五谷杂粮有营养。希望你能在《吃什么最好》的陪伴下,从每天开始,从每一顿饭开始,慢慢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真正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有你如歌

    有你如歌

    兽医暖男看到左佟第一眼看见就知道她是他要等的那个人!有你,为生活拼搏不苦,在人海沉浮不闷,被生活淬炼不痛!真爱难求,有你如歌,你就是最美妙的音符!没有配与不配,只有爱与不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医美容养颜速查手册

    中医美容养颜速查手册

    美丽,女人一生的追求。养颜,女人一生的事业。中医美容养颜成本低、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是最有效、最受欢迎的养颜方法。《中医美容养颜速查手册》从调养体质入手,分别针对女性比较关心的美白保湿、润肤除皱、祛斑除痘、美眼明目、美唇护齿、美发护发、美颈、丰胸、瘦身美体、护手美甲、美足、滋阴防衰等问题,作了具体而详细的阐述。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