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15

第15章 悲怆的音乐王子柴可夫斯基(2)

可这宗从一开始就不完美的婚姻,使这位作曲家经历了恶梦般的遭遇。甚至有人说,这次婚礼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蜜月还没结束,柴科夫斯基就后悔了,开始对妻子心生厌恶,避而远之。两人于7月26日回到莫斯科。婚后才9个礼拜,柴氏就因为极度不能适应婚姻生活而精神濒临崩溃的边沿。周遭的朋友们都看得出来他的状况很不好,但是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严重性。

首先,柴可夫斯基惧怕与人交往的天性,和妻子的爱好交际、性情活泼形成鲜明对比。再者,面对妻子病态的狂热情欲,使他更加痛苦万分。婚后两个月,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他甚至走入莫斯科市郊一条齐腰深的河里,祈祷冰冷的河水会给自己带来肺炎,夺走自己生命,可结果他既没得肺炎也没冻死。

柴可夫斯基只好逃到圣彼得堡的哥哥阿纳托尔家避难。阿纳托尔到火车站接他时,几乎认不出面前这个一脸憔悴、濒临崩溃的病弱男子就是自己弟弟。阿纳托尔火速将他送到邻近的旅馆里,发作了一阵之后,柴科夫斯基昏迷了整整两天。

这期间柴可夫斯基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除了阿纳托尔之外,大概就只有精神医师知道。医师建议他彻底改变生活形态,要他不要想要尝试改善自己的婚姻,也不要再见新婚妻子,尽量多休养。自此之后,柴氏再也没有见过安托妮雅,以较前更频繁的旅行来避免和妻子相见,长期呆在瑞士、意大利等地;但会定期寄生活费给她,到死为止两人的婚姻关系都还维持着(但也有说他们早在1881年就离婚了)。

此后几年,柴科夫斯基很害怕安托妮雅会将他们两人分开的内幕公诸于世。阿纳托尔试着说服她去办理离婚,安托妮雅却不肯离婚,也不愿配合对外宣称两人婚姻破裂的理由是因为柴科夫斯基有外遇。出版商尤尔金森费尽唇舌,为柴氏争取离婚机会却始终未果,却在1880年夏天发现安托妮雅另结新欢已有半年,还生了孩子,都被丢到孤儿院。

面对丈夫的抛弃,安托妮雅在同一连串男人的交往和媾合中得到安慰。她后来生了一连串的孩子,数目不详。安托妮雅在1896年被诊断出有精神病,屡生事端,后被送入疯人院,于1917年病逝,比柴可夫斯基多活了整整24年。

至于柴科夫斯基,他并不将自己的精神崩溃归咎于安托妮雅,而相信那是命定的悲剧,是对于他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惩罚。尽管结婚的经验像是一场梦魇,身为同性恋的柴氏,对婚姻的憧憬却从未消减。当阿纳托尔订婚时,柴可夫斯基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他,信中提到:“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能被一个女人温柔地触摸与疼爱。我常幻想被一个慈爱的女人所拥抱,我能躺在她的腿上亲吻着她……”后世学者认为,柴氏对妻子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只是想藉由婚姻来回忆早逝的母亲罢了。

素未谋面的梅克夫人

美丽、温柔的娜杰日达·冯·梅克夫人是一位富有运输商人(一说是铁路技师)的遗孀,比柴科夫斯基大10岁,他俩的友谊(当然也有爱慕之情,不过纯粹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罢了)是音乐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作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知音”,是一位有知识、有教养,富于同情心的崇拜者和庇护者。

从1876年底到1877年初,柴科夫斯基辞去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经济拮据,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每年给他6千卢布)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创作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却从来没有见过面;在最初赞助他时,她就提出了两人永不见面的条件。不过,柴氏倒是十分陶醉于这种天使般纯洁的友情——当然,他也因此没有什么压力。(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这种方式对同性恋患者的治疗亦更有益。)

有个故事说,一次,梅克夫人专程去郊外登门拜访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不巧柴可夫斯基独自出门散步去了,而门却开着。当梅克夫人走进他家里时,不禁惊呆了:这位令她非常崇拜的大作曲家,家舍竟是如此简陋而贫寒。一间四处漏风的小屋里,除了一架旧钢琴外,几乎什么也没有。梅克夫人内心一阵酸楚,眼睛湿润了。她没有等柴可夫斯基回来,就含泪悄悄地离去了。

从此,梅克夫人就默默地在生活上帮助柴可夫斯基,定期给他寄去生活费,当然,还有写给他的书信。当柴氏在信中问起她的身份时,她柔媚地告诉他:“我崇拜你的曲子,也崇拜你的人……”

但也有一个说法,就在尼古拉·鲁宾斯坦教授死后不久,柴可夫斯基曾与梅克夫人一起出席了他的葬礼,也许还有过接触和交谈。另有一个说法,他们在机缘巧合下,曾在两个不同的场合下偶然碰上,不过并不认识,所以沒有交谈。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长达13年多的神秘交往。他们经常通信,抒发各自情感,互为精神支柱。他们之间互通的信件竟达1200封。梅克夫人不但赞助柴科夫斯基,亦表达了对其音乐事业的关注,及对其作品的赞赏。柴氏当时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如著名的《第四交响曲》。

F小调《第四交响曲》写于1877~1878年,作者把此曲献给梅克夫人,但在总谱手稿上只写“献给我的挚友”。柴科夫斯基赋予这部交响曲的序奏主题以极重要的意义,让它贯穿整个交响曲的4个乐章,称它为整个作品的核心,是“厄运”的象征;但在末乐章中,还是体现了力图摆脱苦闷,走向人民,从人民的欢乐中获得对生活的信心的乐观结局。

漫长的13年之后,1890年柴可夫斯基在从意大利转往俄属高加索时,接到了梅克夫人的来信。梅克夫人表示她的经济情况恶化(实际上就是破产了),必须终止对他的资助,并且要断绝两人之间的交往,即双方不要再通信了。

柴可夫斯基此时已是一个地位稳固的知名作曲家,经济上并不匮乏,不过梅克夫人的绝交对他仍造成精神上相当大的打击,并一路消沉,彻底崩溃。他很重视他们之间的这种奇特的友情,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人生和事业动力之一,现在却完结了。他在复信中写道:“如果不是有了您的友谊和同情,我一定会发疯且毁灭。”他在独自度过忧郁的3年后,猝然去世,年仅53岁。

有人认为,梅克夫人之所以停止资助,是因为她发現了柴可夫斯基的同性恋身份,而不是因为破产。不过,她的二女儿(她曾意外地以文字把她的父亲吓死:她写了一封信告诉父亲,说姐姐并不是他的亲生女儿)早在母亲开始资助他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了她柴氏是同性恋,所以梅克夫人应该不会因此而停止资助。梅克夫人聪明地、极度勤奋地发掘了有关柴氏的一切。也有人说,她对柴可夫斯基一生的感情生活中并不曾有女性的存在而感到满意。

柴可夫斯基终其一生,亦未能了解梅克夫人终止赞助和交往的原因。他所不知的內情,只在梅克夫人家族內流传。他们同样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在死前也未能解开所有误会。梅克夫人的财政状况,比她向外发布的还要差:她的大女婿勒索她,威胁要公开他妻子父亲另有其人的秘密;儿子又过度挥霍,要求母亲给他更多的钱。梅克夫人的病情益发严重,她染上了结核病,而病毒已感染到了她的喉头。在柴可夫斯基过世3个月后,她也因窒息而去。

另外一个误会不能解开的原因是,梅克夫人的手臂萎缩,使她再不能写信。

N种未知的死法

1893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这是一部自传性的悲剧作品,也是他为自己写下的挽歌。在他第一次指挥演出该曲后的第9天,即1893年11月6日,柴氏便与世长辞了。但他的死疑点重重。

官方说法是,他喝了一杯未煮沸的、受到污染的、带有霍乱病毒的自来水,从而染病身亡。

但是近几十年来,另外几种理论逐渐流行起来,一般都相信他自杀的可能性很大,是他自己服用了砒霜(即砷)。有可能是当时法学院校友会对同性恋进行抵制,才未公开真相。

音乐史学家亚历山德拉·欧尔洛娃在他未出版的《柴科夫斯基点滴》一书手稿中,以口头证词做为证据,来支持柴氏死于自杀的推论。他认为柴氏是服毒自杀,所以死亡日期和尸体处理才会遮遮掩掩,产生前后不一的说词。然而,欧尔洛娃的论点缺乏书面上的证据,因此受到多方质疑。

英国籍作曲家麦克芬尼希,以柴可夫斯基生前的最后几天与死亡为题,创作了一部名为《羞耻罪衍》的歌剧。

部分人认为,柴科夫斯基是因为爱上了自己的外甥,最后被迫自杀而死。

柴可夫斯基的小姨子奥尔加·柴可夫斯卡娅宣称,他是被自己的医生瓦西里·伯腾森毒死的,而幕后主使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有传言说,他是被亚历山大三世一道“柴可夫斯基必须马上死”的命令钦赐自杀的。因为柴氏的一位看门人报告说,他看见作曲家诱奸了自己的儿子。

但是,这些都只限于猜测,真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同类推荐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 美国酒王传奇

    美国酒王传奇

    我那时大概只有四五岁吧。那正是8月中旬前后——加利福尼亚的收获季。我从未见过我的祖父祖母,因为他们留在意大利。我只记得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和一些工人在葡萄园摘葡萄,放进木筐里,然后倒到马车上。那是很累的活儿。小孩子是插不上手的。当我在葡萄架下来回跑累了的时候,祖母把我放进木筐里,推到葡萄架下的荫凉处。她沿着一行一行的葡萄架往前走时,也拽着我跟她一起走。夏日的炎热、一串一串的葡萄和那弯弯曲曲的葡萄藤,以及外婆慈祥的笑容,这一切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一代民族英雄的赤胆忠肠:“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华女杰(古代卷)

    中华女杰(古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杨建、张侃侃编著的《中华女杰(古代卷)》选取了中国古代(远古至淸朝)20位女英雄(女豪杰),讲述她们的故事,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和风范。《中华女杰(古代卷)》遴选人物有妇好、孟母、王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佘赛花、梁红玉、秦良玉等。
  •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国姓爷”:“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锦锦喜欢你

    锦锦喜欢你

    重生一世的沈太太决定,能离沈先生有多远就离沈先生有多远。可是这一世的沈相亲偏不让她如愿,能离他有多近就有多近。沈太太虐渣,沈先生陪着沈太太虐渣。沈太太演戏,沈先生陪睡觉额沈太太演戏。沈太太爱睡觉,沈太太……某人沈太太生气了:“哎,你不是讨厌我吗?离婚吧!”沈先生一脸无辜:“你敢……。”从此沈先生在宠妻之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 重生之将门邪妃

    重生之将门邪妃

    若不是那牛鼻子老道一嘴胡言,她此生必定是被五个兄长护在手心、此生顺遂安乐!可惜——出身将门又得凤星降世之预言,注定她此生与安乐无缘。燕州云氏多战鬼,一夜间她双亲罹难、兄长被杀,家破人亡,而她——当初为爱义无反顾地追随萧暄而去,却落了一个病死异乡的下场!重世为人,她不再是前世那个为爱一叶障目的她,易钗而弁出入朝堂,翻云覆雨间,她兑现诺言:他日必将踏马而过,西北望,射匈奴!开始时不过是场权利的交易,他救她兄长,她助他夺嫡。到最后不知何时倾了君心,他与她并肩天下生死相约!宫廷之变,边境之乱,大漠之战,谁能力挽狂澜?黠慧少女,英雄男儿,携手天涯,看风起云落,谁主江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民国之冷少别撩我

    快穿:民国之冷少别撩我

    穿越到你的身边,大概是命运的安排。一朝穿越,沈沫竟然成了沈家小姐,还是一个不受宠的私生女。嗯,这没关系,小事。但是,她竟然认错了丈夫?额…将错就错也可以…捂脸沈沫:我不嫁你。洛逸尘:哦?为何?沈沫:时越许我的是正妻的位置。洛逸尘:嗯?女人,看来你的胃口还不小吗?沈沫撇撇嘴,才怪,只是因为他后院就我一人,不用应付那些其他不相干的人而已。洛逸尘:嗯,那我为你休妻如何?沈沫:......
  • 清纯狂妃

    清纯狂妃

    大将军的乖乖女,重生成了相府二小姐,她本想平平淡淡过一生,哪知阴差阳错进了宫,还想三天两头爬出坑。皇上是她的旧情人,皇后视她是眼中钉,将军、相爷翻了脸,两头夹板难为情。一狠心,甩掉皇帝踹皇后,走向人生傲来峰。
  • 直隶河渠志

    直隶河渠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升经

    西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爱要在漫漫长夜里

    相爱要在漫漫长夜里

    在楚子涵心中,喻蔷薇是个唯利是图的女人。没有人情,不会悲伤,心中只有钱。所以楚子涵羞辱她,看着她难堪。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被他一遍遍地折磨着。最后蔷薇无法忍受渴望逃离时,却直接被他所囚禁。“喻蔷薇,我要你亲眼看着,我和别的女人结婚时多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签到系统之穿越万界

    签到系统之穿越万界

    一段奇缘开启了万界之旅,从斗罗大陆开始,斗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遮天,狐妖小红娘……【作者新人请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多多包涵本书全部免费】一天保底两更
  • “酷”丫头日记:我的新学校

    “酷”丫头日记:我的新学校

    新的学校,新的开始!哦,这就是麦当娜最大的愿望!她勉勉强强算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既不是风云人物,也不是呆子怪咖,是个想要融入环境的“中间派”。瞧瞧她在新学校的滑稽历险吧,你们肯定有很多相似的经历,能让你产生共鸣!本书适合8至12岁的孩子阅读,如果你喜欢《小屁孩日记》,你也肯定会爱上本书。这是一个“有点酷,又不太酷”的小姑娘的故事,她亲切友好、百折不挠、有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