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000000002

第2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1)

一、《论语》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论语》是儒家经典,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对这部著作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不一致。但总的讲还是一分为二,肯定了其中一部分真理。我们应对毛泽东对该著作及孔子有准确完整的理解。

【简介】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之汇编,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影响的重要典籍之一。

论语之名义,历来有数说:(1)孔子言论之辑录。《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2)孔门弟子辑录所闻孔子之善言。

刘向《别录》:“《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刑曰:“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能,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3)记述孔子与弟子之有条理的言论。刘熙《释名·释典艺》:“《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4)孔子与弟子讨论文义之书。何异孙《十一经问对》:“《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者,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以上以《汉书·艺文志》之说为较妥切。

《论语》之名始见于《礼记·坊记》。南朝梁沈约以《坊记》为子思所作,却无足语。王充《论衡·正说》认为:“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始名《论语》,又不可信。其名约出现于战国末至汉武帝年问。其名称使用的确定,还在汉后。《论语》在汉代还有一些别名。或单曰《论》,或单称《语》,或别称为《传》和《记》,或详称为《论语说》。单称《论》的,如《隶释》载《衡方碑》文:“仲尼既殁,诸子缀《论》”。单称《语》的,如《盐铁论》:“《语》曰:‘百工居肆。”’又《后汉书·邳彤传》:

“《语》曰:‘一言可以兴邦。’”别称为《传》和《记》的,如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后汉书·赵咨传》:“《记》曰:‘丧与其易也宁戚。’”近人周予同认为其别称为《传》或《记》,当因为古代《论语》简策的长度较短于经的缘故(详《群经概论》)。详称为《论语说》的,如《前汉书·郊祀志》:“《论语说》曰:‘子不语:怪,神。’”历来考语《论语》之编撰者,有下列诸说:(1)泛指孔子门人为编纂者。《汉书·艺文志》:“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此为最早论及《论语》之编撰者。(2)认为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郑玄曰:

“《论语》乃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见陆德明《经典释义·叙录》引与《论语音义》引)。(3)认为是子夏等人所撰。

《论语崇爵谶》:“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

(《文选·刘子骏移让太常博士》李善注引)。(4)认为是曾子之弟子所撰。唐柳宗元:“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

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论语辩》)。

(5)认为是曾子、有子的弟子所撰。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朱熹《论语序说》引)。(6)认为是闵子弟子所撰。宋永享以《论语》对闵子称字不称名,认为《论语》出于闵氏(见《经义考》卷二一一引)。

以上诸说中,第4、5说常为近世学者所采纳。如张岱年认为《论语》:“是有若、曾参的门人编纂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杨伯峻认为:“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之说“很有道理”(《论语译注·导言》)。

还有些学者认为《论语》既非一人所记,亦非一时辑成,在诸说理由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还是不以具体确指为妥。周予同认为“以《论语》为孔门弟子所论撰,其说虽失于泛,但尚不致于如何错误”(《群经概论》)。蒋伯潜认为郑玄之说不若程子之说,而程子之说“又不若《汉志》谓弟子各有所记,孔子卒后,门人相与辑而论纂之为得也”(《十三经概论》)。

《论语》作为孔子言论之汇编,虽非一人所记,也非一时所成,但总体上能呈现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论语》中较少言“天”与“天命”。言“天”的,共二十处,言“天命”,凡三见。言“天”,大多为感叹用语,如“天丧予!”(《先进》)。也有用以指主宰一切的“天”,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也有用以指自然之天,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阳货》)。“礼”在《论语》中共七十五见。反映了孔子对“礼”的重视。孔子主张“立于礼”(《泰伯》)、“克己复礼”(《颜渊》),“为国以礼”(《先进》)。但“礼”并非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其核心范畴为“仁”。“仁”在《论语》中凡一百零九见。《论语》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论语》中对“仁”有“克己复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多种训释,其中以“爱人”之训最为简明。“仁”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统率“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等诸道德规范。《论语》还提出通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子张》),“能近取譬”(《雍也》)等方法来达到“仁”。所以朱熹曾认为:

《论语》之书,无非操存、涵养之要”(《语孟纲领》)。《论语》树立了以孔子为榜样的儒家的思想人格。《论语》中用大量篇幅谈论以“君子”为修养之标准人格。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修己以敬”(《宪问》)。而其理想人格即是“仁”与“智”的统一。孔门弟子认为孔子即是仁智统一的体现者。孔子常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认为此“夫子自道也”(同上)。张岱年曾以“标仁智以统礼乐”来概括孔子思想的特点,此也可谓是《论语》一书之要旨。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佚,历来关于《论语》之源流的研究,仅上溯至汉。近有人对《论语》的原始结集本进行了探讨,有以下几种意见:(1)《论语》在先秦时期不只是一部而是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孔门弟子升堂入室的有七十二子,那么“也应该有七十二种不同的《论语》”,可是颜渊、曾参等的本子没有流传下来,“于今,我们所见到的《论语》,乃子夏的笔记本”(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2)孔子死后,儒分八派,各派所传之孔子学说,难为别派所承认,后由子夏主持结集成《论语》的原始本子。(3)先秦流传仅孔子言论零章散篇,至西汉时才删重补缀,集成一书(以上两说均见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

《论语》在西汉,最初有《鲁论语》、《齐鲁语》及《古文论语》三种本子。梁皇侃《论语疏叙》引刘向《别录》说:“鲁人所学,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孔壁所得,谓之《古论》。”《鲁论语》二十篇,为现行《论语》所据之本。

《齐鲁语》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两篇。另二十篇中章句也较《鲁论语》为多。《古文论语》二十一篇,无《问王》、《知道》两篇。此外,《论衡·正说》云:“至武帝发取孔子壁中古文,得二十一篇,《齐》、《鲁》、《河间》九篇,三十篇。”可知西汉还有《河间论语》的版本,由于其早佚,其篇章、内容已无可查考。

汉代还出现两种影响颇大的《论语》合编改订本。一为《张侯论》,由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混合《齐论》、《鲁论》,“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隋书·经籍志》)。一为郑注本《论语》,由东汉末郑玄合并《张侯论》与《古论》而成,并为之注,遂流行至今。

《论语》在汉代已有注本,相传孔安国曾为《古文论语》撰训解,但世不传。包成、周氏为《张侯论》撰作章句。马融也为《古文论语》作注。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曾盛行于当时。可是这些注本早佚。其部分义释保留在魏何晏诸人的《论语集解》中。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郑注之辑佚本。敦煌千佛洞石室也发现有郑注之残本。

现存《论语》最古注本为魏何晏等人的《论语集解》,杂采汉魏经师八家之说,为研究《论语》思想的重要参考。魏王肃也撰《论语解》,与郑注故意立异,但今不传。《论语集解》中可见说之部分。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常采玄言佛语入疏,但可证《集解》所集诸儒之说。南宋时亡佚,清乾隆间复由日本传入。宋代刑根据皇疏,翦其枝蔓,辅以义理,撰《论语正义》,开义理说经风气之先。南宋朱熹辑集宋儒十一家学说,撰《论语集注》,重义理但也并非不注意训诂,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清代注本甚多,但以焦循《论语通释》较为精审,以刘宝楠《论语正义》最为详博。近代康有为《论语注》尊今文经学,其引证以今文学为主,正伪古之谬,发大同之渐。近人注本多不受汉学、宋学之囿,并注意诠释之简洁、通俗。其中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与钱穆《论语新解》流传较广。

自古至今各种注本约有三千余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私人著书的开始。不过,它在先秦时期还只是诸子学说中一个显要学派的创始人之言行集罢了。秦时因“儒以文乱法”,《论语》也遭焚书之祸。秦亡汉兴,出现转机。汉文帝虽好黄老之学,但也曾置《论语》博士,《论语》开始列于学官。后又“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赵岐《孟子题辞》)。汉景帝以后,鼓励民间献书,《论语》出现了三种本子,即《古文论语》、《鲁论语》和《齐鲁语》。汉武帝独尊儒学后,《论语》的地位日益提高。《论语》的三种传本在官府都有人传授。汉元帝时张禹为太子讲授《论语》,其所编的《张侯论》,随太子继位(是为成帝)其地位益尊。此时,《论语》被视为“五经桩辖辖,六艺之喉衿”(赵岐《孟子题辞》),即达到五经非《论语》则无以运行的地步。东汉时被列为六经之一,后又列为七经之一(《孝经》名为经,但汉人称为传,后也被列为经,与诗、书、易、礼、春秋、论语,合为七经)。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刊印。元延祐右年间复科举,以《四书集注》应试,此后《论语》文句变为八股教条。如康有为所说:“盖千年来,自学子束发通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皆奉《论语》为孔教大宗正统。”

(《论语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这种局面才有改变。

《论语》一书,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论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论语》的简朴精炼的文句结构与写作方法,也涉及到后来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典籍远播海外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论语》已传入朝鲜和越南。据日本史书记载,公元285年百济王子荐王仁至日本献《论语》和《千字文》,这是《论语》开始由朝鲜传入日本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日《大宝令》还指定《论语》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德川以后,为朝野上下广泛阅读,影响更大。中国的《论语义疏》,也是由日本返入中国的。《论语》最早的西译本当推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出版的“四书”拉丁文译本。以后又有意、法、英、德、俄等文译本。《论语》对传播所及的各国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论语》所载的孔子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格言极为推崇,认为“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与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见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现在海外不仅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而且还致力于对《论语》现代意义的诠释与阐发。

【毛泽东评点】

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摘自毛泽东1943年6月在一篇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的批示(见黄丽镛编著《毛泽东读古书实录》第1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3——534页)。

我幼年读的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套。要不是孔夫子,我连字可能都不认识哩!他老人家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门科学就有数学……。

——摘自毛泽东与孔从洲等人的谈话(见华英《毛泽东的儿女们》第179页,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版。

【鉴赏】

毛泽东对孔子及《论语》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肯定其中的真理,又批评其为封建统治卫道的工具。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叙述自己的一生经历时曾这样说过:“我八岁那时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事隔20多年后,196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与哲学工作者座谈时,还追忆道:“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四书、五经,读了六年,背得,可是不懂。”

1913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作了不少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题名为《讲录堂》。

如:“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以好学称颜回,则日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徒众三千,而仅以好学称颜回;称颜回而仅日不迁怒不贰过,此其故可以思矣。”其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出自《论语·学而》。孔子告诫弟子先要躬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毛泽东借此说明行事比学文更重要的学习之道。“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毛泽东借此发挥,品行是行事之大难者,因此更加重要。

再如:《讲堂录》中毛泽东写道:“人之为人,以贤圣为祈向,而孝义廉卫即生焉。然曾参孝点,不识小受大逃之义;申生孝点,不知陷亲不义之通;陈仲子则亦廉哉,则有讥其太矫;冉子好义,而不知周急不继富为君子之道;克宪知耻,辞粟不以与于邻里乡党之中,是何也?学有不足也。”这里讲的曾参、冉子,原先皆孔子学生,事迹见于《论语》。毛泽东举出这些被先儒列为孝、义、廉、耻的典型人物,有时也做出一些有违礼义的事,原因还是学习、理解、体会的不够。在《讲堂录》中毛泽东还写道:“孔子尝言志点,曰,志于通,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

日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也,未之有也。”这些话皆见于《论语》中的《述而》、《公冶长》、《里仁》三篇。毛泽东摘录这些,除体会圣贤之志外,还表露出他对自己的道德追求。

同类推荐
  • 世有桃花

    世有桃花

    从《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绵延不绝,遮蔓、轮回,人们很容易弄清松竹梅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但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暧昧。
  •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诗歌卷。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以及另外四名犹太朋友为逃避纳粹迫害,藏匿在“密室”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生活。作为成长中的少女,安妮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并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日记展示了安妮出色的写作才华,也引发人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密室”青春的爱怜。
  • 我与三弟争上

    我与三弟争上

    如果有人要问我,你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那我就这样回答你——兄弟之间的青葱岁月,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是的,这部书没有节外生枝的虚构,也没有浮华艳丽的辞藻,因为对亲人的最好怀念就是读他的书,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那么争上的事业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就是他的精神价值,他毕生追求的理想情操,而这些都是不容亵渎的,更不能在文字上随意涂抹。基于这个原则,我写了他的一生,他的读书学习,他的工作生活,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壮志豪情,都是原原本本据实写来,既没有无限拔高,也没有轻描淡写。但是现在看来仍有诸多缺陷,比如日常生活的描述似乎少了,而重在一些大的线条的反映,这就不够生动。这一方面是他离家很早,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另一方面是作者力有所未逮,这是我应该感到歉疚的。
  •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作者用心细数生命里爱并痛着的小幸福;用自己的情感与心去观看陌生人的幸福与悲伤;用细腻的观照力去捕捉生活。笑着、哭着、记录着,他总是能够把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写出一番滋味儿,也总能在痛苦的遭遇中最终选择与生命和解,选择原谅,向阳而生。这些文字,真切地记录一个人的成长:找到了自我、原谅了时间、守护一种芬芳、祝福一段美好、感谢一种真情。这种成长,自带光芒,格外耀眼。
热门推荐
  • 鱼鸟深情

    鱼鸟深情

    他,是演技与颜值俱佳的实力小生;她,是默默无闻平淡无奇的失婚妈妈。她说,他是鸟,她是鱼,相遇只是一个意外;他却说,正因为这个意外才注定了无法离开。鸟儿为了鱼儿降落湖边,鱼儿为了鸟儿学会在空气中呼吸。鱼与鸟,是意外却不减深情!
  • 海棠依稀似故人

    海棠依稀似故人

    世间有朵解语花花不解语人解语花本无情人有意本为青梅和竹马奈何安宁常飞逝青梅改颜竹马辞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莫相识
  • 他的韶光拥抱黑夜

    他的韶光拥抱黑夜

    她为了一个忘记的承诺,一次新生命和系统做契约,踏上拯救BOSS的道路。只是…BOSS你能不能正常点???咱能不能别分分钟黑化?司韶光只想真诚的告诉系统:我能不能去拯救下我自己!系统表示:乖,你面前的BOSS正在嗷嗷待拯救。医生:再跑的话,我就真的打断你的腿已经“瘫”了的司韶光:……偏执症音乐家:把你的骨血做成我的琴怎么样?抱着钢琴腿不撒手的司韶光:……执事长:听说舞会上你和别人cheers?被迫泡红酒浴的司韶光:……复出影帝:那群女人男人要给你生猴子整面墙都被贴他照片的司韶光:……魔帝:你给了那个伪君子一个什么wink刚刚被封闭视觉的司韶光:……
  • 九天仙魔录

    九天仙魔录

    拔剑四顾,怆然泪下,星宇之间,无处踏足。爱恨边缘,又是怎样一份情怀?
  • 男神他又作死了

    男神他又作死了

    他是偏执总裁。一场豪门夺爱,她无处可逃。
  • 巫师力量

    巫师力量

    巫师们赖以生存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是面对难题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冷血讲究利益等价交换;是天赋至上控制元素,还是智慧化身利用杠杆。亦或者是巫师本身!
  • 绝色天下之极品弃妃

    绝色天下之极品弃妃

    身为颜殿的杀手,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中,竟然死在地震上!并且一觉醒来穿越了!照了镜子,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尊容?鼻青脸肿,外加‘啤酒肚’!什么,她已经怀孕六个月!她相公跟美艳女子在她面前亲热,以为她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吗?她翘着二郎腿,抚摸着隆起的腹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结果气的的某王爷脸色发青。相公最宠爱的小妾设计陷害她,她相公不识黑白,想要打掉她的儿子!那可不行!她拿起一旁的七弦琴当做吉他弹,结果一死一伤。…女主宝贝儿子自语:“我堂堂大明星怎能为虎作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偶的新文:《狼妃》她是s国最优秀的特工,遇事冷静,出手狠辣。却在一场任务中,被朋友出卖而身亡。再睁眼之时,她是上官府中胆小懦弱,受人欺凌的六小姐。乱世沉浮,风云际会,且看现代女特工,如何扭转卑微的命运,直到光芒四射,绝倾天下。【片段一】:狼群中,即将成为狼口中餐食的小女孩,猛然睁开眼,杀气四射,万丈寒芒让人陡然心惊。望着凶狠的饿狼,她无一丝胆怯,小小的身影站的挺直,阴寒残忍的眼神扫过狼群,狠声道:“伤我者,必付出代价!杀!”【片段二】:“凭你低贱的身份,只能为暖床的宫女,妄想为妃?你是在做梦!”绝美的女子一脸不屑的看着大殿中一身冰冷气息的少女,极尽嘲讽的说道。少女冷漠轻笑,美眸扫向坐在绝美女子身旁面无表情,许久未出声的铁血男子。她在等他的反应。男人清冷的深眸中闪过一丝痛意,“你为何不为本殿下着想?难道一个侧妃的名分都无法满足你吗?”少女傲然地笑,“别说一个侧妃,就是正妃,我也不稀罕,我不会和别的女人共侍一夫!”【片段三】:天蓝白云,晴空万里。某丰神俊朗的男子盯着门前两只通体银白的似狼非狼,似狐狸非狐狸的‘可爱’动物,紧绷的嘴角抽搐不停,“让开。”该死的,这两个畜牲竟敢阻扰他!两只银狼(狐狸)无视男子的怒火,呲牙咧嘴阻挡男子进入。“哼!现在后悔了,想找寒寒了?妄想!滚!”房内少女一脸冷漠,心中窃笑不已……“没有绝对的弱者,所以只有不断的强大,才会俯瞰天下!”推荐偶的文文:《雉妾》已完结青龙国最重视血统,他是青龙国最尊贵的王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为了保住性命,为了生存下去,她不惜成为一个卑贱的侍妾。那一年,她只有十三岁。如果没有那次肮脏的交易,他们将一辈子也没有交点。替他挡剑,赢得他的一个承诺,她将要是他光明正大的女人。
  • 张氏可书

    张氏可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师帮帮忙

    国师帮帮忙

    吕仲明的使命是回到初唐占山头收小弟。本想着三分剑啸七分月光秀口一吐出来半个盛唐。没想到……最后却成了别人的小弟。
  • 我是最强圣物

    我是最强圣物

    九千界最厉害的十二件鸿蒙圣物之首,居然变化成了一个十三岁少年,从天而降踏入修仙界,脱离原本要被毁灭的命运,开始踏上漫漫修仙路。要问仙凡道魔是否一念间,且看少年如何逆天改命,万载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