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89000000005

第5章 轻盈的气息

在公墓的一座新堆起来的土坟上,竖立着一个坚实、沉重、光滑的新的橡木十字架墓碑。

4月份的天灰不溜丢的;开阔的县公墓上的一座座墓碑,由于眼下树木还是光秃秃的,隔着老远就能望到。料峭的寒风在墓地上飒飒地响着,十字架的台基上,瓷制的花环也发出飒飒的响声。

在十字架中央,镶嵌着一幅很大的凸起的椭圆形的烧瓷像,那是一个女子中学学生的遗像,她长着一对活泼得惊人的欢乐的眼睛。

她是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

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在穿女子中学的深褐色校服的同学中间,一点也没有出众的地方:有什么好夸她的呢,除了家道清白、家境富裕、家人宠爱之外,要么就是天资比较聪明,可是却淘气得可以,总是把级任老师对她的训导置之脑后。后来,她开始发育,不是一天比一天,而是一小时比一小时漂亮。到十四岁那年,她不但有细细的腰肢和匀称的双腿,而且她的胸脯和女性其他一切线条(对这些线条的魅力,人类的语言还从未能表达过)已显露得相当好看了,到十五岁上,她已出挑成一个美女。她的一些女友是那么精心地梳理她们的头发,那么苛求地讲究外表的整洁,那么矜持地注意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可她却什么都不在乎,哪怕手指上沾了墨迹,脸热得通红,头发蓬乱,或者奔跑时露出了膝盖,她都不放在心上。她对自己的容貌仪态是从不操任何心,从不做任何努力的。她压倒全校所有同学的那些超群出众之处——娴雅、时髦、玲珑、顾盼生姿的眼波……似乎都是在最后两年内不知不觉跑到她身上去的。在舞会上,谁也不可能像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那样跳舞,在溜冰场上谁也不可能像她那样溜冰,谁也不可能在舞会上有她那么多的献殷勤的人,而且不知为什么连低年级的同学也都爱她,像那样的爱是谁也不可能得到的。在不知不觉中她长成了大姑娘,在不知不觉中她取得了校花的声誉。而且有人已经在说她坏话,讲她举止轻佻,没有追求者一天也活不下去,还说有个姓舍申的中学男生已发疯似的爱上了她,据说她也爱他,可是对他的态度却反复无常,害得他几次想自杀……

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冬天,据学校讲,心情特别欢乐,像发了狂一样。这是个多雪的又是个晴朗的、寒冷的冬天。太阳很早就落到白雪皑皑的校园内高高的云杉树后面,夕阳没有一天不是光华熠熠的,预示着次日仍将是个严寒而晴朗的日子,可以去索鲍尔大街散步,可以去县立公园溜冰场溜冰。公园内,在玫瑰红的残照下,演奏着清越悠扬的乐曲,溜冰场上人们如穿梭般滑来滑去,而在这些人中间,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似乎是最无忧无虑、最幸福的了。就在这年冬天,有一回午休时,她在集会厅内同一群一年级的小姑娘游戏,她在前面跑,小姑娘们悦耳地尖叫着在后面追。正当她像一阵旋风似的奔跑着的时候,忽然有人来叫她去见校长。她一下子就煞住步子,只深深地吐了口气,呼吸就平复了下来,用一种她已用惯了的妇人的手势迅速地理好鬓发,把罩裙的两肩拉好,两眼亮晶晶地闪着光,朝楼上奔去。女校长虽然头发已经花白,可是相貌显得挺年轻,此刻正若无其事地坐在写字台后面沙皇的肖像下,结着绒线。

“您好,Madamoiselle[45]麦谢尔斯卡娅,”她用法语说,眼睛没有离开手里的绒线,“遗憾得很,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不得不请您来谈谈您的品行。”

“我一定好好听你谈,madame[46]。”麦谢尔斯卡娅一面回答说,一面走近写字台,泰然地、活泼地望着校长,可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然后坐了下来,坐得那么轻盈、优美,只有她才会这么坐。

“您是一定不会好好听我谈的。遗憾得很,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校长说道,随后拉动绒线,躺在打蜡地板上的绒线球跟着转动起来,她抬起眼睛,发现麦谢尔斯卡娅正在好奇地望着绒线球,“我不会跟您谈多久,也不会重复我的话。”

麦谢尔斯卡娅非常喜欢这间纤尘不染的宽敞的办公室,那只豪华的荷兰式炉子散发出来的舒适的暖气充溢全室,驱走了大冷天的寒气,写字台上的铃兰发出阵阵幽香。她望了望年轻的沙皇[47]的全身像,背景是穷奢极侈的宫殿大厅,又望了望校长从正中央一分为二的、精心地做出波纹来的乳白色头发,便默默地等校长开口。

“您已经不是小姑娘了。”校长话中有话地说,顿时心里燃起一股无名火。

“是的,madame。”麦谢尔斯卡娅天真地,几乎是愉快地回答说。

“但也还不是妇人,”校长更是话中有话地说,她那没有光泽的脸微微涨红了,“首先,你这是梳的什么发式?这是已婚女子的发式!”

“madame,这不是我的过错,我的头发天生长得好。”麦谢尔斯卡娅回答说,举起双手略略抚了抚梳得漂漂亮亮的头发。

“噢,是这样,不是您的过错!”校长说道,“梳这样的发式不是您的过错,头上插着那么贵重的梳子不是您的过错,脚上的鞋子得要您父母花二十个卢布才能买一双,这也不是您的过错!但是,我要向您再说一遍,您完全忘记了您眼下还只不过是个女子中学的学生……”

就在这时,麦谢尔斯卡娅突然彬彬有礼地打断了她的话,而神态仍然是天真的,沉着的:

“请原谅,madame,您错了:我已经是个妇人,这是谁的过错,您知道吗?是我爸爸的朋友和邻人,您的哥哥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马柳京。这事是去年夏天在乡下发生的……”

在这次谈话后一个月,有个哥萨克军官——这人长得不但不漂亮,而且一副粗野的样子,跟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所属的那个圈子毫无共同之处——在火车站上,当着刚下火车的一大群旅客,开枪把她打死了。于是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当初使校长大为震惊的那番难以置信的自白,终于得到证实:军官向法院侦查员供称麦谢尔斯卡娅勾引他,同他关系亲密,并海誓山盟要嫁给他,他行凶那天,她陪他去新切尔卡斯克,到站后,她突然对他说,她从来连想都没想到过会爱他这种人,关于婚嫁的那些话,不过是她对他的奚落,并让他看了谈到马柳京的那页日记。

“我飞快地看完这段日记,立刻就在站台上(她当时正在站台上踱来踱去等我看完)开枪把她打死了,”军官说,“这就是那本日记,请您看看去年7月10日的日记吧。”

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现在是午夜两点。我睡着了,睡得很熟,可马上又醒了过来……从今天起,我已成了妇人!爸爸、妈妈和托利亚都进城去了,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真幸福啊,就我一个人!打一早晨起,我就上果园和田野里去散步,还去了树林子,我觉得整个世界上似乎就只我一个人,我的心情是那么愉快,有生以来还从未这么愉快过。吃午饭时也是我一个人,后来我弹了整整一个小时的钢琴。琴声使我产生了一种感觉,我将永无尽头地活下去,我将比任何人都幸福。后来我在爸爸的书房里睡着了,四点钟的时候卡嘉来把我叫醒,说是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来了。我对他印象很好,所以高高兴兴地接待他。他是驾着一对维亚特马来的,马漂亮极了,一直并立在台阶旁。他留了下来,因为下雨了,他希望黄昏前雨能停下来。他嘴上说没遇见爸爸感到非常遗憾,可是人却非常高兴,像个骑士那样向我大献殷勤,不时跟我开玩笑说,他早就倾心于我、早就钟情于我了。午茶前天又放晴了,我们去果园散步,阳光穿过满园湿淋淋的果树倾泻到地上,可仍然感到凉丝丝的。他挽着我的手臂说,他是挽着玛甘泪的浮士德[48]。他虽说已经五十六岁,可还非常漂亮,穿着也十分讲究(使我不称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披了件斗篷),浑身是英国香水味,一双眼睛还非常年轻,黑油油的,大胡子优雅地梳成两部,已完全是银白色的了。我们一起坐在装有玻璃窗的凉台上喝茶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有点不舒服,便躺到沙发床上。他呢,抽了一阵烟,后来就坐到我身边,又向我讲了不少恭维话,然后端详起我的手来,并连连地吻着。我用一方丝手绢盖住了脸,他几次隔着丝手绢亲我的嘴唇……我弄不懂怎么会发生这件事的,我疯了,我从没料到我竟是个这样下贱的人!现在我只剩下一条出路了……我是那样地厌恶他,憎恨他,我怎么也受不了,我活不下去了!……

一到4月份,县城就不再是遍地泥泞,变得干燥、清洁了,石砖路也发白了,走在上面使人觉得轻松愉快。每逢星期天做完弥撒后,总是有一个穿着丧服,戴着黑色牛皮手套,拿着顶红木柄小阳伞的矮小的妇人,沿着索鲍尔大街朝城关走去。她顺着公路穿过肮脏的广场,广场四周有许多叫烟熏得黑不溜秋的铁匠铺,可是在这里你已经可以闻到四野清新的气息了;再往前走,可以望到在男修道院和监狱之间飘浮着白云的天空和春日灰色的田野,等你绕过修道院围墙下的一个个水洼,往左一拐,便可看到一大片围着白栅栏的像花园似的地方,树木都矮矮的,大门上写着圣母升天公墓。那个矮小的妇人画了个幅度很小的十字,便习惯地沿着主林荫道走到劈对橡木十字架的长椅前,坐了下来,冒着春日的寒风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一直要到穿着薄薄的半高筒靴的脚和戴着窄窄的牛皮手套的手冻僵了才会离去。她谛听着小鸟不顾这料峭的春寒甜蜜地唱着歌,谛听着风吹在瓷制花环上发出飒飒的声响,往往不由得想道,只要她眼前不存在那只象征死亡的瓷花环,她宁愿舍出自己下半世的生命。啊,这瓷花环,这坟墩,这橡木的十字架!在这三者的下面长眠着的怎么可能是那个女孩子呢,要知道在十字架墓碑上凸出的烧瓷像中,她的眼睛是多么生气勃勃呀,再说,如今同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那件可怕的事又怎么能同烧瓷像中如此纯洁的目光联系在一起呢?但是在这个矮小的妇人心底却有一种幸福感,就如一切献身于某种狂热的理想的人那样。

这个妇人是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的级任老师,一个老处女,长久以来,一直用某种臆想来替代她的现实生活。起初她的臆想都集中在她弟弟身上。他是个收入微薄,一无可取之处的准尉,她曾把她的整个心灵,同他,同他的前程,连接在一起。不知她凭了什么会认为她弟弟的前程一定是飞黄腾达的。自从他在沈阳城下被打死以后[49],她便要自己乐天安命,终生当思想界的一个劳动者。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的死激起了她新的幻想。如今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成了她倾注自己无休无止的想象和感情的对象。每逢假日,她都到麦谢尔斯卡娅的坟上去,一连几个小时凝望着橡木十字架,回忆着棺材中的那张灰白的小脸蛋,四周摆满了鲜花,还回忆着有一回她无意中听到的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的话:有次午间休息时,麦谢尔斯卡娅同她亲密的女友,高大丰满的苏鲍季娜在校园内散步,奥利娅像打连珠炮似的对女友说:

“我在爸爸的一本书里——我爸爸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古书——看到过一段话,谈一个女人怎么样才算得上是美丽的……书里讲了许多,你懂吗,我无法统统记下来,反正这几条是少不了的:要有像沸腾的焦油一般的黑眼珠——真的,的确是这么写的:像沸腾的焦油!——要有像夜一般乌黑的睫毛,要有泛出柔和的红晕的面颊,要有苗条的身材,要有比一般人长的手指——你懂吗,要比一般人长!——要有一双纤小的脚,要有丰满适度的胸脯,要有圆得恰到好处的小腿肚,要有颜色跟贝壳一样的膝盖,要有一对削肩膀——瞧,有好几处我几乎都能倒背如流了,人家讲得对嘛!——而最主要的,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有轻盈的气息!我恰恰有这样的气息,你听,我是怎么呼吸的——对吗,是这样的吗?”

如今这轻盈的气息重又在世界上,在白云朵朵的天空中,在料峭的春风中飘荡。

1916年

同类推荐
  • 钓鱼城的乱世佳人

    钓鱼城的乱世佳人

    本书为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身处战争乱世的宋末元初,发生在重庆钓鱼城的保卫战。作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融入个人的女性视野,把一群乱世佳人从战争的烽火里截取出来,写出她们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女人都是男人的附庸或者附属,更多时候,还是男人的私人物品和战利品。
  • 你的咖啡馆,曾是我的城

    你的咖啡馆,曾是我的城

    本书是一部都市情感、生活类小说。故事女主人公曾是一家咖啡馆的服务生,在与咖啡馆老板的相处相知中,情愫渐生,成为这间咖啡馆的老板娘。但是生性热爱幻想的她却做不了一个“富贵闲人”,不时约三五知己来到咖啡馆,分享自己的生命体验:关于一场预示爱情的梦境、关于某一个下午自己的遐想、关于信仰、关于未来。日子安静却不平静,这些常常做客咖啡馆的都市男女间,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彼此间纠缠不清的因缘际会。
  • 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

    如今高原上骑马的人越来越少了,昔日传说中的骑手如今纷纷改骑摩托。一匹马过去卖两万人民币,现在卖八千,相当于中档摩托,摩托进入澜沧江源头地区不过几年,高原上骑手们已经把它玩得跟骑野马似的。通过电视,骑手们很快领悟了那些西方摩托车手与他们的共同之处,他们在摩托车上安装橡皮飘带,挂上青铜制作的老鹰头像,戴起墨镜和传统的毡帽,行装在放牧牦牛的劳动中打磨得风尘仆仆,将现代时髦与原始粗犷结合得毫不做作、时髦而准确自然。
  • 每一棵小草都会有春天

    每一棵小草都会有春天

    《每一棵小草都会有春天》所选的《眼睛》《身后有双手》《生物书57页》数十篇小小说,是作者厉剑童近年来精心创作百余篇作品中的精品佳作,题材涉及校园、打工、军营、家庭等多个社会生活领域,题材接地气。不少作品曾在《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刊》《羊城晚报》等纯文学报刊发表,深受读者好评。
  • 一片冰心

    一片冰心

    有一阵,我厌倦了职场生活,于是决定换个环境。没过多久,我就将一封辞职信递交给了上司。递给辞职信的第二天上午,我的老板就找我谈话。他倚靠在用真皮制作,而且一看就价格不菲的摇摇老板椅上,漫不经心地摇晃着身子,左手夹着一支黑色粗糙棒棒状的巴西雪茄,右手时不时地在老板桌上端起刚泡好的西湖龙井茶,凑到嘴边吹上几口气,抿上一小口。我很规矩地坐在他对面,身体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脸色通红,心跳加速。为了掩饰这种拘束感,我很快地将两手放在腿上,低着头三心二意地抠起了指甲。我此时的这种心态行为,或许对于别人看来,好像是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样子。
热门推荐
  • 为了再与你相见我愿付出所有

    为了再与你相见我愿付出所有

    (本作为作者弥补自己心里的遗憾所写)小说讲述了是当今白金网文作家王浩宁与自己的妻子陶雨晴从高中相识,相知,到上大学分离时相互许诺拼命努力,到大学毕业后相爱这其中发生过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与分争。但在两人的相互扶持,努力下,在身边朋友们的鼓励帮助中,见证下两人一步一步克服重重困难才走到今天走到一起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间之沙

    时间之沙

    谢尔顿最引人入胜的作品之一,荣登《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在西班牙这块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土地上,禁欲、遁世的修道院显得格格不入。政府的一次搜捕行动迫使四名修女走出一度庇护她们的高墙:一个是意大利黑手党头目之女,一个是美国工业寡头的遗孤,一个美艳不可方物,一个拥有天使之音却丑若无盐。她们带着各自的秘密,与几个热衷独立的巴斯克人一起,开始了横跨全国的大逃亡……
  • 鹿门子

    鹿门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天天骄之夜帝

    诸天天骄之夜帝

    诸天世界,森罗万象。万千种族,谁领风骚。平凡人生如何踏上争霸之路,成功则功成名就,失败则烟消云散。
  • 快穿之总有病娇想撩我

    快穿之总有病娇想撩我

    【1v1】苏世一脸懵逼地死了,然后一脸懵逼地绑定了某个系统,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地攻略(并不)之路。“系统,你别告诉我这个世界也有那个疯子。”某人瑟瑟发抖。系统:“不存在的…”于是某人再次欲哭无泪地被压。
  •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4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4

    本书运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从10个方面对我国2014年法治建设进程进行了全面概括,并对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及存在的新问题和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本书出版,对我国法治宣传、法治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后辐射时代

    后辐射时代

    全球核平后的时代被称为“后辐射时代”,地球揭开了新的篇章,不论是对人类还是新物种来说,在绝望的旧时代下,诞生了新的秩序,幸存下来的人类该如何打扫战场,这是一场关于未来世界伦理、生命、未来的审判。
  •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张胜友,福建永定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编审,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出版《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破冰之旅))等报告文学集12部;撰写《十年潮》、《历史的抉择》、《让浦东告诉世界》等影视政论片25部(300集)。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教材。
  • 快穿:你是我的小甜饼

    快穿:你是我的小甜饼

    黑化病娇弟弟持刀,刀上滴着血花,低低地笑了:“姐姐,想试试吗?”邪魅狂狷魔君轻拥苏澄入怀,微凉的唇落在她的额上,低声道:“澄澄,别离开我,不然我会疯的。”害羞脸红的校草班长递来一张情书,小声说:“澄澄,做我的女朋友吧,我、我会对你好的。”苏澄正准备高贵冷艳地拒绝他们,一人踏破时空隧道,环住她的腰,轻笑,“夫人真是可爱呐,可爱得让我想一口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