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900000003

第3章 逆境自立 自强不息(2)

1940年初,11岁的李嘉诚随家人为逃避日军的侵略,辗转迁徙香港。李嘉诚的父亲、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李云经立即面对现实,携长子李嘉诚果决地走出象牙塔。他要求李嘉诚首先“学做香港人”。一个出色的香港人必须有高超的交际能力。要有高超的交际能力,必须有强有力的交际工具,在香港首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汕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

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根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遵秉父旨,勤学苦练。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的路上,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他怕影响家人的睡眠,便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练习口语。每日天刚蒙蒙亮,他就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苦练英语会话能力。

日复一日,即使后来因父亲过早病故,李嘉诚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他也从不间断学习英语。

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这两门语言。

英语更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长江塑胶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接洽,而赢得了使长江塑胶厂起飞的订单。李嘉诚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其契机就源自他从英文版的《塑胶》杂志获取了可贵的信息。至于李嘉诚后来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就更离不开英语了。

我们可以假设,李嘉诚假使只会说他的潮汕话,那他的商业活动至多只局限于潮籍人士。他即使成功,也很有限了。

有些人存在这样一个弱点:很难适应环境,总被环境所困,因此很难打开成功的局面。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缺乏顺应环境、改变自己的能力。英雄与时势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人与环境的问题。要想变革环境,首先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在不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才谈得上改变环境。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个意思。

李嘉诚从内地来到香港这个陌生之地,来到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感觉一切都变了。这里拜金主义盛行,钱财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与内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商场如战场”,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个满脑子诗书礼教的14岁少年,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活一家人,并创立一番事业,其难度可想而知。

回首往事,李嘉诚曾这样描述他此时的心态:

“小时候,我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从李嘉诚的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环境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因此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进而创造新的环境,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李嘉诚开明识势,能够在艰辛的环境面前面对现实,果断转变观念,懂得抛弃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吸收新环境中优秀的东西,这才适应了陌生的环境并在其中建功立业,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香港改写了李嘉诚的人生之路,造就了一代商界俊杰李嘉诚,不如说是李嘉诚适应了香港、战胜了香港,他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

李嘉诚经商语录:

以往我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论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5.不断调试,让自己更成熟

一个人选择怎样的事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多方面的检验,最终横下心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李嘉诚经过千回百折成立了长江塑胶厂,在这之前他做过五金厂的推销员,塑胶厂的推销员。经过反复考察验证,最后决定开发塑胶花新产品。这说明事业之成败在于不断调试。

李嘉诚自从做了五金厂推销员以来,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销售额稳步上升,显示出了产销两旺的势头。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连连称赞李嘉诚是第一功臣。

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而去。老板心急如焚,提出要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但李嘉诚主意已决,不愿回心转意。

那么,五金厂刚刚打开了局面,李嘉诚为什么又要跳槽呢?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在一次推销遭遇战中初尝败绩,使他更加体会到了镀锌铁桶的穷途末路和塑胶制品的蒸蒸日上;三是一家塑胶公司的老板也极力“怂恿”他跳槽。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时,就已感觉到了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

最初,塑胶制品属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人阶层。但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的面市,更使塑胶制品价格一路下滑。

再加上塑胶制品易加工成型,外形光润,且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尽管塑胶制品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极易为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淹没。所以,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廉价的大众消费品。

李嘉诚碰到的那位塑胶公司的老板,是个极富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一年,就开发出10多种产品。然而,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但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

无奈之下,老板常常亲自出马推销。有一次,当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竞争的结果,这家酒店最终选择了塑胶桶,为此他们不惜废掉购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在推销中,李嘉诚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李嘉诚不轻易言败,但这一次他感到的是彻底的失败,而且败得毫无还手之力。

不打不相识,这位塑胶公司老板慧眼识英才,十分赏识这位17岁少年的推销才能。这位老板真诚地对李嘉诚说:“这确实是一场遭遇战,你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虽然最终你输给了我,但这并不是你的推销技术火候欠佳,而是塑胶桶赢了白铁桶。”

这位老板为人爽快真诚,直率地提出想与李嘉诚交朋友,约他去喝晚茶,并竭力劝说他加盟自己的塑胶公司。

言谈中,李嘉诚也表现出了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依然不忍心弃五金厂老板而去,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在他的厂里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吧。”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塑胶厂老板快人快语,一语中的。

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看到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作,只是把它作为磨炼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望着塑胶厂老板热忱而期盼的目光,李嘉诚毅然决定加盟塑胶公司,进入前景一派生机的塑胶行业。

这一前瞻性的眼光,奠定了李嘉诚后来在塑胶业成功的基石。假如没有这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李嘉诚的商业历史也许就会改写。在这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成功人士在关键时刻必须有善于调试自己事业的能力和气魄。

其实,李嘉诚成立长江塑胶厂,并且宣布,塑胶花将作为长江塑胶厂的拳头产品,也是经过反复考察验证得出的结果。下定决心后,李嘉诚争时间,赶速度,一面进行香港的市场调查,一面加紧开发研制。

一个多月后,第一批样品研制成功。

李嘉诚在香港抢占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

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

本来,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也并不高。价格一高,问津者必少。其他厂家再一拥而上,长江厂的市场地位就难得稳定。

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在长江塑胶厂批量生产即将大规模上市的前两天,意大利塑胶花进入了香港市场,由连卡佛百货集团公司经销。

连卡佛是老牌英资洋行,走的是高档路线。意产塑胶花价格不菲,让许多收入不高的人望尘莫及。李嘉诚深知长江厂的塑胶花质量目前还比不上意产塑胶花,同走高档路线,不是对手。因此,李嘉诚更坚定了原来的思路。

由于李嘉诚正确而精到的决策,几乎在数周之内,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长江厂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长江厂出品的塑胶花的倩影。对此,老一辈的香港人至今记忆犹新。

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在李嘉诚的英明指挥下,借塑胶花一炮而红。

但是,正如李嘉诚所预见的那样,很快,香港就冒出数家塑胶花专业厂。其后更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以长江塑胶厂的实力而言,无法保证其在同业中的龙头地位。因此,李嘉诚接着考虑的就是要扩大长江厂的规模,添置设备,扩充实力。

此时,李嘉诚感觉到私家企业财单力薄,发展缓慢。他将目光聚焦到股份制企业。李嘉诚仔细分析了自身的优劣,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步,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有限公司。

1957年岁末,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拳头产品是塑胶花。

钱能生钱,这是一个常识。借别人的钱做生意,扩大自己的实力,这是商家的精明之处。

商界有这么一种颇有道理的说法:衡量一个成功商人的能耐,不仅看他拥有多少钱,更要看他能调动和使用多少钱。

在香港塑胶花市场抢滩成功之后,李嘉诚将目光瞄准了世界最大的欧美市场。

当时,要进入欧美市场,一般都要通过香港当地的洋行代理。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李嘉诚开始也接受过一些本地洋行的订单。但是,李嘉诚在交易过程中,深深感到被人牵着鼻子走,十分被动。他决意抛开中间商,直接与欧美的客商交易,李嘉诚了解到,境外的批发商也有这个意愿,只是彼此都没有搭上线。

于是,李嘉诚一方面派出得力的营销干将前往欧美,积极联络批发商来港与自己合作;另一方面,他时刻关注着香港的商业动向,一旦得知有境外批发商来到香港,就马上寻找机会与他们直接洽谈,给他们看样品,与他们签合同。

经过这样双管齐下的努力,李嘉诚终于把中间商给甩开了,自己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不但直接从欧美批发商的手里接到了大批订单,还有许多订单从境外直接飞来。

绕过了中间商,双方都得到了价格上的实惠,节约了交易成本,增加了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李嘉诚从此之后便彻底摆脱了洋行的控制。

在商战中,争取主动权很重要,这样才能按自己的思路经营企业。如果失去主动权,就好比国家丧失主权一样,只能成为别国的附庸。这当然是任何一个有大志者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李嘉诚经商语录: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6.在逆境中寻找事业的突破口

人们经常持有一个错误的理论,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所以说,要想成就大事,你就应首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很难成就大事,只能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可是常听到人们这样感叹:如今只有有钱人才能赚钱,没钱的人就像没有士卒的将军,只有徒唤奈何。言外之意是:白手起家成大事,天底下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我们不否认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资金而眼看着大好投资时机擦肩而过的例子实在太多了。问题是你有没有去攫取“第一桶金”的勇气,如果上天没有给我们准备好“第一桶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这“第一桶金”?

李嘉诚就具备敢攫取“第一桶金”的勇气。

父亲李云经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给李嘉诚遗下一副家庭的重担。但李云经给李嘉诚留下了终生受益的丰厚遗产,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同类推荐
  • 谁赶走了优秀员工

    谁赶走了优秀员工

    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防止企业优秀员工流失的途径及方法,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工作留人、制度留人、情感留人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剖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广大企业管理者了解留住人才的各种途径及具体操作技巧,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打造一支稳定、团结、向上的职业化的高效团队,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 《案例。》系列(第2辑)

    《案例。》系列(第2辑)

    《案例。》第一辑的出版,在传媒界、企业界和商学院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在案例创作的标准化上,大家因职业角色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反应。对编辑者来说,所有的意见都是欢迎的,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正如美国商学史教授理查·泰德罗所说的,“一切的商业活动都是基于某些原则前提下的金钱游戏”,从本质上来说,一切的案例都是一些故事,其价值在于这些故事的即时性和精彩性,以及它对阅读者和学习者所产生的启发。在《案例。》中,我们试图从新闻故事和商学院案例之间走出一条新路来,在我们看来,前者缺乏研究的格式化,后者则似乎没有公共阅读的意义。
  • 中层领导必读书

    中层领导必读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可以说中层管理者这一特殊阶层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他们各自在企业管理和机关单位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机关,中层领导可以说都是一个组织的中流砥柱,一般情况下,他们是组织运营和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在上司面前,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下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整个企业或机关员工的直接领导者,他们是团队或者部门的一个具体事务的直接参与者、执行者,同时他们又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而是团队或项目小组的负责人,整个团队项目的完成需要在他们的领导下实现。
  • 精准沟通

    精准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人沟通。坐车的时候跟售票员沟通,买东西的时候跟售票员沟通,回家的时候跟父母沟通,工作的时候跟同事沟通……可以说,生活处处离不开沟通,本书就是从这一点入手教读者该怎么和别人精准沟通。
  • 东方商人地图

    东方商人地图

    本书介绍了东方国家,如中国商人、犹太商人、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韩国商人、日本商人等的经营理念和方法。
热门推荐
  • 我从天上来

    我从天上来

    我从天上来,落地桃花开;他日飞升去,帝血溅仙台!南朝唯一书友群:200702009
  • 三指禅

    三指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戬心终身误

    戬心终身误

    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虐杨戬所以有个男二,戬心cp在下卷he,人物ooc预警,不喜勿喷
  • 最勇敢的瞬间

    最勇敢的瞬间

    这一生中,我最勇敢的瞬间有三个。第一个,主动认识你;第二个,主动说喜欢你;第三个,不远万里独自一人来找你。-by尹姝告白向:“向宁墨,你有仔细看语文课本吗?就昨天刚上完的那一课。”尹姝在校门口看见向宁墨走在前面,犹豫了一下急忙跑上前问道,语气中有些紧张。“姝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不喜欢语文,怎么可能会去看,你是不是蠢啊?”“所以你没看???”尹姝停下脚步,瞪着向宁墨,眼里满是控诉。你怎么可以不看!亏我紧张了一个晚上。“怎么,是书里有什么?”尹姝没有回答,她懊恼的跺了跺脚,仿佛做下了什么决定,拉着向宁墨的袖子向前跑去……
  • 虫洞(长篇选载)

    虫洞(长篇选载)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那天正好是个周日。在此之前,我对急性阑尾炎一无所知,我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实在无法忍受才去了医院。检查完毕,大夫说,割掉吧。我说,割掉什么?大夫说,阑尾。我说,已经不疼了,还割吗?大夫说,那就输液吧。我说,只吃药,不输液行不?大夫说,不行。就这样,我在第二天去了社区诊所,开始生平的第一次输液。社区诊所周日刚乔迁,诊所安静整洁,大夫和护士客客气气,与印象中乱糟糟的、脸孔像针管一样冰冷的大医院截然不同。小有小的好处,草虽然卑微却总是温暖的。
  • 日子疯长

    日子疯长

    《潇湘晨报》创办人首部慢忆时光散文集。本书以质朴如山风的文字,记录了岁月错落中念念不忘的少年时光与人性温情,流露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就像作者文中所写——当我们将世界几乎走遍,才发现这一辈子的奔走,仍没能走出那个童年和少年的小镇。
  • 那些个黄昏与黎明(二)

    那些个黄昏与黎明(二)

    本来分红现场一直很安静,让四队的人一搅和,秩序有点儿乱起来。有人随声附和,开始称赞起四队的队长来。戴队长坐不住了,“四队种的是啥地?我们都是沙溜子、王八盖子地,还能打多少粮?叫我当四队队长,保准比他分得多!”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还是抱怨戴队长没本事,不像四队队长有脑瓜儿,上年秋天就动员家家搭新炕,队上又统一供应新土坯,把旧炕坯和炕烟土全部运到粪坑里沤肥,第二年运到地里的肥料顶多少年上的粪。戴队长急了,“那好吧,谁愿意当谁当,我不干了!”他忽地站起来,两手推搡开身边的人,三步并作两步推门而出。
  • 两条狗狗和一个旅行箱:萨拉·简的旅行日志

    两条狗狗和一个旅行箱:萨拉·简的旅行日志

    在澳大利亚度过四年半的生活后,我们又一次举家搬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法国西南部的乡村小城。我们把澳大利亚经历过的各种挑战带来的阴影抛在脑后,以全新的、积极的姿态活在当下。随着作者笔触,去了解作者内心想法,和对家庭、新环境和欧洲生活方式的观察,在欢笑和泪水中,收获每天满满的正能量。名家/媒体评论这是我有幸阅读的萨拉的第二本书。本书继续讲述了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她并没有试图描绘一个法国乡村的美好而虚幻的景象,而是真诚直接地记叙了一对夫妇带着一个手提箱和两只狗,重新出发,追寻梦想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贪婪主宰

    贪婪主宰

    青铜时代,火药与蒸汽之神崛起于北境,符文文明依旧昌盛,众神光辉普照在大陆与海洋之上,一切依旧平静而祥和人类,诸神,妖精,邪神平静的秩序下混乱丛生当有一日,矛盾爆发,诸神的面纱被刺破整个世界,应当如何?
  • 巨龙倒计时续

    巨龙倒计时续

    巨龙倒计时续篇: 千年前名为巨龙的怪物降临,袭击城镇伤亡无数,四方神殿拥护屠龙骑士崛起套讨伐巨龙。千年后,名叫克里斯蒂的贵族商人出现,遇见山城少女丹妮卡,巨龙袭击山城。之后,埃尔帝国的宫廷也发生一系列的事情,一切都与七把神剑有关,与四方神殿留下的预言有关…… PS:感谢水晶亲自做的封面,大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