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0100000019

第19章 荀子

【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注释】

选自《荀子·劝学》。尝:尝经。思:思考。须臾:一会,片刻。

【译文】

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还不如我学习一会的收获大。

【赏析】

荀子十分注重学习效率,他劝谏我们要善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因为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善于学习是获取更多知识的关键,也是把自己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的方法。

【原文】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注释】

选自《荀子·修身》。迩:近。

【译文】

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

【赏析】

儒家提倡做事要务实的原则。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也多次论述了务实精神对有志之士的影响。人要有了务实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靠空想、空谈,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原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注释】

选自《荀子·修身》。生:生存。宁:安宁。

【译文】

人没有礼法就不能生存;事情没有礼法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不能安定。

【赏析】

无论是社会正常秩序,还是判断是非善恶都把礼法做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礼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它存在于人的意志思虑、饮食服饰、容貌态度、进退趋行中,它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遵从礼的规范。如果不能以礼为先,是不可能使人民富裕昌盛,国家兴旺发达的。

【原文】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注释】

选自《荀子·荣辱》。帛:丝织品的总称。矛戟:矛,兵器名,在长柄上装有金属尖头,用以刺杀。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是矛和戈的合体,兼备直刺、旁击、横钩的作用。

【译文】

对别人说友善的话,比穿上布衣丝服还要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矛、戟刺得还要深。

【赏析】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一个人的言行不能不谨慎,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修养高的人,以尊重他人为原则,他们总是用善意的语言去说给别人听,听话的人会被他的语言所感动,或受到勉励,或有错就改,或转悲为喜等等。而那些修养低的人,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不顾及别人感情的承受能力,对别人说话随心所欲,更有甚者,用恶语伤害别人,这样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无法与别人和睦相处。

【原文】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注释】

选自《荀子·荣辱》。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荣:光荣,荣耀。辱:耻辱。

【译文】

把合乎正义的行为放在利益的前面是光荣的,把私利放在正义的前面是可耻的。

【赏析】

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义气,孟子就明确说过要舍生取义。所以生活中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往往为人们所不齿,所以人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取之以利。有些人为了满足私欲,不择手段,甚至触犯法律,结果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舍义取利的结果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人民的利益,用坑、蒙、骗的手段获取利益。所以应学习“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原文】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注释】

选自《荀子·非相》。罢:疲沓,软弱无能。知:同“智”。粹:纯,不杂,引申为纯正美好的。杂:混杂,不纯。

【译文】

君子贤能而能容纳软弱无能的人;聪明的人能容纳愚笨的人;才学渊博的人能容纳才学疏浅的人;道德纯粹的人能容纳品行不纯的人。

【赏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日常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对待别人的缺点,不能容纳而只是指责的话,那么他永远也学不到别人的优点,永远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儒家所提倡的容纳,其实是一种美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注释】

选自《荀子·儒效》。不若:不如。至:到了,到达。止:停,引申为达到极点。

【译文】

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知道的,知道的不如实行的。学习到了实行这一步便算达到极点了。

【赏析】

学习和认识事物是要循序渐进的,闻、见、知、行便是四个阶段。耳闻可以获得间接的知识,但不如亲眼所见得来的真切,因为耳闻未必真实。但亲眼所见的只是对事物表面的感性认识,它不如反映事物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加真切。只有理性认识是不够的,还要将它付诸于实践,虽然理性认识充实深厚,但也会贫乏,只有通过笃行,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对象。总之学习和认识活动是离不开的,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文】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注释】

选自《荀子·儒效》。内:内心。诬:语言不真实,欺骗。

【译文】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不用来欺骗自己,对外不用来欺骗别人。

【赏析】

荀子的这一理论与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观点极为相似。他们都认为治学是件严肃的事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不懂装懂,不仅欺骗了别人,更是欺骗了自己,从而使自己永远处于无知的状态。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原文】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注释】

选自《荀子·富国》。诛:惩罚,铲除。怨:心怀不满,抱怨。

【译文】

所以不进行教化就惩罚罪犯,即使刑法很多仍然不能战胜邪恶;而只教化不惩罚,那么奸邪的人就得不到制裁。

【赏析】

荀子在此论述了教化与惩罚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对待邪恶应该是先教后罚;为政的首要目的便是用教化引导百姓,然后才是“进退诛赏”。所谓教化,就是一方面向百姓宣明礼义刑法,另一方面统治者必须作出表率。这样,百姓就会风从草偃,从善如流。教化与刑罚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是功效却不相同,治理国家,不能单靠某一方面,只有一起抓,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原文】

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注释】

选自《荀子·天论》。参:加入,配合。

【译文】

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

【赏析】

荀子在此论述了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所具有的能动作用。虽然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人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但是在利用自然时,一定要遵照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原文】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注释】

选自《荀子·君道》。德:品德。次:等次。论:按照。

【译文】

根据品德的高低而排定等级,根据能力的大小而授以官职。

【赏析】

昏君任人唯亲,明君任人唯贤。所以要做一个明君,必须按照品德的高低、才能的大小而授以官职,这就体现了人才有层次的思想,只有根据这一用人思想来制定用人政策和任职制度,才是完善的用人政策。只有按其德行安排官职,才不会造成社会混乱;只有按照自己的能力接受职务才不会陷入困境。

【原文】

乐者,乐也。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

【注释】

选自《荀子·乐论》。乐:“乐者”的“乐”读为yuH,指音乐。“乐也”的“乐”读为lH,指喜悦,快乐。

【译文】

音乐是快乐感情的表现。君子快乐是因其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小人快乐是因其私欲得到了满足。

【赏析】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但其本性也有耳目之欲、声色之好,所以人的感情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得以渲泄,但人又受伦理道德的约束,所以人的内心情感需要适当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就是其中一种。荀子从人性的角度解释了音乐的作用,他把音乐看作是表现人内心欢乐或悲伤的渠道和形式。

【原文】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注释】

选自《荀子·乐论》。

【译文】

音乐对人的影响很深,教化人也很快。

【赏析】

荀子认为音乐除了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教化作用。因为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激起人们心灵的震荡和共鸣,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中正平和的音乐,可以使人民顺和而不淫乱;严肃庄重的音乐,可以使人民团结一致而不混乱。但如果邪僻放纵的音乐流溢社会,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代君王提倡高雅有教化作用的音乐,摒弃那些靡靡之音。

【原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注释】

选自《荀子·大略》。师:老师。傅:教育,教导。

【译文】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要尊师重教;尊师重教,国家的法度就得到了保存。

【赏析】

荀子十分强调尊师重教的作用,他把老师的地位上升到了帝王的地位,认为二者同等重要。因为老师不仅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还起到教化的作用,起到做人榜样的作用。教育搞好了,不仅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也会大大提高,科技就会发展,物质就会丰富,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因此只有“贵师重傅”才能使“国将兴”,而“贱师轻傅”则会“国将衰”。

【原文】

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

【注释】

选自《荀子·大略》。甚:非常强烈,很。

【译文】

人的欲望没有比生更强烈的了;人的厌恶没有比死更强烈的了。但有人却舍生求死,并不是不想生存,而是认为在某种情况下不能偷生而应该去牺牲。

【赏析】

孔孟之道宣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荀子在此论述的也是这个命题。人生的目的不是肉体欲望的满足,不是社会荣誉地位的获得,更不是生命的保存和延续,而是对道德的觉悟与追求。道德比生命更有价值,在这种人生道德取向的影响下,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杀身成仁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大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原文】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注释】

选自《荀子·宥坐》。芷兰:芷,白芷,一种香草。兰,兰花。芳:香气。

【译文】

况且香草和兰花虽生长在茂密的深林中,却并不因为没有人赏识而不散发芳香。

【赏析】

荀子在此赞扬了香草和兰花的不因无人而不芳。他的用意是劝谏那些怀才不遇的君子,不要因处境不顺而意志消沉,应加强自身修养,等待时机。他在此既强调了社会机遇的重要,又提出了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

【原文】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注释】

选自《荀子·王制》。

【译文】

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有礼义,所以是天下最高贵的了。

【赏析】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具有气、生、知等自然属性,而在于拥有礼义即道德意识。这就使人不同于自然的对象而具有至上的价值,超越自然而表现为一种人文化的观念,并把这一文化作为确认人之价值的依据。

【原文】

古之所谓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

【注释】

选自《荀子·非十二子》。仕:做官。厚敦:淳厚,朴实厚道。

【译文】

古代所说的做官者,是朴实厚道之人,是善于与人相处之人。

【赏析】

荀子认为“厚敦”和“合群”是为政者必须要具备的两个标准。厚敦从字面上讲是朴实厚道,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敦厚”,但从内涵上讲,它包含着一种道德修养,这种修养就是务实精神,为政者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治理好国家。当然,为政者只靠“厚敦”还不能称为“士仕”,还必须“合群”。合群就是不脱离民众,能和民众打成一片。这样就便于了解民众所思所想,并能很好地加以处理,得到民众的爱戴。现在的各大公司聘用人才也把这两个因素作为重要参考。

同类推荐
  • 道德经全书

    道德经全书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 黄庭外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世长生之妙典”(国学网原版点注,傅刚审定)

    黄庭外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世长生之妙典”(国学网原版点注,傅刚审定)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参校版本:一、《云笈七签》所收务成子注本。二、《修真十书》梁丘子注本。三、《道藏辑要》尾集二蒋国祚注本(简称蒋本)。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 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热门推荐
  • 铠甲猛士

    铠甲猛士

    五个男孩的血统里都有一种神秘基因,所以他们的体温和体内气压也和正常人有所差别。在光影石的作用下他们会得到中国自古流传的神奇战斗铠甲并成为代表光明力量的炎龙侠、黑犀侠、风鹰侠、雪獒侠及地虎侠。与黑暗势力黑帝及其爪牙进行坚决斗争。恶方势力为破坏社会幸福安定,用大量污染物研制出一个个异能兽,制造环境污染与社会混乱,光影战士们几经努力,终于成功理解“结”之终极奥义,合体帝皇铠甲,彻底击败黑暗方。
  • 三日长过百年

    三日长过百年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百姓,因为一场骤然降临的巨大灾难,生命中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血性,义无反顾地投入抢救生命的战场。“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他们显得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 东城杂记

    东城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六指

    第六指

    关宇蹲在地上,目光一厘一厘在草丛里爬梳。一缕乳白色的絮状物进入了他的视线。它黏在一根草叶尖上,颤颤地抖在风中。关宇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来,衬着清亮的天光端详一刻,像是一种合成纤维,黏住草叶的一端呈暗红色,不知是不是血迹。他小心地将它装进透明塑料袋里。“哈,一看‘兰花指’就知道是你。”身后传来响亮的一声。关宇没回头,知道是松岗村派出所所长老傅。老傅在他身边蹲下,一股酒气硬邦邦地砸过来。关宇扭过头,瞧见老傅的一张瘦脸被酒精染得通红。
  • 吴兴华译文集(上)

    吴兴华译文集(上)

    吴兴华翻译过许多外国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拜仑诗钞、济慈诗钞、叶之诗钞,还有未发表的但丁的神曲的部分章节等。可能也有西洋诗的影响,他自己的诗不论在意境上、文字上和旧诗、西洋诗存在着深缔的因缘,是一种中国古典和西洋现代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本译文收录了《运命》《捡东西》《危急时期的祈祷(选译)》《达·芬奇轶事》《富兰克林散文书简选》《危机》《城市里的一周》等文章。通过本书中的内容,可以从侧面解读吴兴华的深刻蕴涵。
  • 欢喜冤家:二二妞的甜蜜爱恋

    欢喜冤家:二二妞的甜蜜爱恋

    她,生性有点儿二。见一次网友而已,竟然被人撞了,这也算了。本想维持淑女不与斤斤计较,却反倒被称作为“很傻很二妞。”他,长的俊俏,犹如尤物般的存在,骑个车子踏个青竟撞住了人,本想戏弄一下,没想竟被这呆女人叫“富二狂躁男。”她与他的二缘便开始了,一个二一个四。
  • 无上狂龙

    无上狂龙

    圣龙出,神魔定。前因后果,几番跌宕,终获正果。广袤的亚兰蒂大陆上,一个小山村中,他,降生了,安静,祥和的生活却在他十岁时走到了尽头,父母的双亡,炼就了他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性格。上天为何如此对待他?自己的身世,他究竟是什么人?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又为何来到这世上?
  • 我叫张文回忆录

    我叫张文回忆录

    我叫张文,是正常世界里的一个不太正常的人。
  • 相府嫡女重生记

    相府嫡女重生记

    普通的中医院大夫李丽,临时想给男友一个惊喜,却有惊无喜,发现男友劈腿后精神恍惚遭遇车祸,灵魂穿越到了类似于大唐的时空,丞相府已出嫁皇室三王爷的嫡王妃高芙蓉,李丽穿来接收的却是在被陷害因善妒王爷侧妃顾思宁肚里的孩子使之流产,面临的是王爷几次要无情的休离芙蓉,高芙蓉本身胆小怕事,让人冤枉致死,李丽接收了高芙蓉的所有记忆与委屈,作为现代女性真是忍无可忍,既然上天让她代高芙蓉活下去,那她就有仇报,有冤伸冤,精彩生活随之而来。。。。。。。。
  • 拒爱成欢:复仇娇妻送上门

    拒爱成欢:复仇娇妻送上门

    她恨他入骨,他却宠她上天,他是她的杀父仇人,她是他的无可奈何。一场交易,他说:“到我身边你有很多杀死我的机会。”她答应却按耐不住对他再次动心。当她的真的拿起刀子刺入他的胸膛,他知道他们的爱完了。她知道所有的真相可是他要和别人结婚了,她望着他给别人套上戒指,她终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如果时间可以轮回,她愿意用命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