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39900000002

第2章 今天,和孩子一起谈谈诗歌

上诗歌课,不是要“强求”小朋友们去学习怎么写诗,而是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那颗心,那份灵动,那份想象,那份天真。

古诗和新诗,不过是人为的分法而已。我们的国家本身就古老,既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无论古诗还是新诗,实际上都是语言在变化。

孔子编《诗经》,他是有心得的。他自己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六个字也是我给孩子们讲诗歌的理由。当然这里的“诗”是指《诗经》。“不学诗,无以言”,就是告诉我们,中国的古老文明,如果不从诗歌的角度着手,你是理解不透,也理解不好的。

我们的诗歌有源头吗?有。两千多年前,祖先留给我们的《诗经》,就是活生生的源头。《诗经》既是诗,也是经。诗,是指收录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经,是说它的地位,它的身份。它是中国诗歌的“元典”,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包括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诗经》同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诗经》我留到以后单独讲,今天先讲第一个有名有姓的诗人——屈原。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原”实际上也是平,平原平原嘛,字陵君。公元前278年五月,屈原投汨罗江自杀。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就与他有关。屈原忠心耿耿,但遭到坏人谗言,两次被朝廷流放。他投汨罗江,一是内心忧愤,忧是忧伤,愤是愤怒;二是他的祖国楚国灭亡了,他以死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端午节,就是我们中国的诗人节吧。我们通过一个节日,来纪念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这说明诗在我们的文明中,地位是异乎寻常的。

我们说的古诗,从“体”来讲,是指古体诗。《诗经》主要是四字一句,四言诗,后人从中概括了三种创作方法:赋,比,兴。屈原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打破了《诗经》以四字一句为主的形式,创造出句式可短可长、内容丰富复杂的“骚体诗”。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子就比较长。

李白怎样评价屈原的诗歌呢?他用了一句诗“屈平词赋悬日月”,就是说,屈原的诗歌在太阳和月亮的高度上,或者就是太阳和月亮,散发出光和热量。

《楚辞》是从南方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在南方,诗歌的源头是《楚辞》,在北方则是《诗经》。《楚辞》有哪些特点呢?第一,它有神话,《诗经》里没有神话,无论《国风》还是《大雅》《小雅》,都没有神话。孔子在选编过程中又有意进行了修订,用来“教化”人民。《楚辞》的神话,后来被李白化用了很多。第二,它有怨。怨是什么?就是牢骚话。后来唐代的鬼才诗人李贺,就用诗把牢骚话发展到了极致。

屈原之后,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必须了解,就是东晋的陶渊明(352或365—427年)。陶渊明完全是应历史的需要而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汉代、北魏之后,诗歌从文字上来讲开始变得虚伪。怎么虚伪?就是太讲究字面上的功夫,对人的感觉和自由表达形成了束缚。

南北朝啊初唐啊,人们在字面上做起了功夫。平仄啊诗韵啊,都是这个时候弄出来的。然后,陈子昂(661—702年)横空出世,把这些舍本逐末的束缚扫荡一空。他最好的诗《登幽州台歌》,完全是从内心脱口而出,大家一读就知道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涕,就是眼泪了。这样的诗直指人心,语言又特别旷达,跟内心直接关联。陈子昂由此开启了唐代的大气象。

接下来是李白(701—762年)。古诗古诗,大多是在说唐诗。唐诗这个话题,以后我可以讲三个小时,甚至三天三夜。李白是诗仙,还是个侠士。人们喜欢称李白为“谪仙人”,就是从天庭被贬下凡尘的神仙。李白整个人就是一个传奇,他在四川民间作为一种信仰存在。有一次,有几个法国诗人来中国,我们一起去他的家乡参加一个祭祀活动。他们惊讶得不得了:中国民间竟然会对一个诗人有信仰,并去崇拜他!不过,中国的诗人里,能得到这样待遇的,也只有李白了。

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呢?跟杜甫一比,我们就清楚了。如果说杜甫恃人工,那李白就恃天才。按现在的说法,李白的特点是俊逸、浪漫;杜甫呢,就是苦寒、写实。李白和杜甫比较着一读,我们就把古诗的两条线索理出来了。一个往天上走,一个把目光投向自己的脚下、自己的生活。一个是虚。虚,他必然是往天空走,豪迈。一个是实。实,他一定关注身边的生活,把内心各种真实的感受都写出来。

李白和陶渊明,都爱喝酒。陶渊明是“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只要有好酒,没有一天晚上不喝的,喝着喝着,扭头看看,周围也没啥朋友,就自己一个人,转头又去喝,就又醉了。李白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是很豪迈的。酒中有豪气,酒中有天地,李白是把酒写尽了。两个人都胸襟高超,不把权贵势力看在眼里,一个能让高力士脱靴,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这都是豪侠气的表现。

另一点呢,是两人都有超人的想象。陶渊明想象桃花源,李白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所以我觉得,李白是神仙和游侠合于一身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些五言七绝,我们现在读了,根本不像隔了那么多年头。为什么?好诗完全不受时空制约,你说它古诗也好,说它新诗也罢。好诗的共同特点,就是能触动我们的心。

现在讲一讲杜甫(712—770年)。杜甫,字子美,他的祖父叫杜审言,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个大官。杜甫的诗为什么写实,写得比较苦,这跟他的人生际遇有关。他中年遭遇安禄山之乱,从京师逃到甘肃,后又流落到四川。在四川成都,幸亏有个当官的朋友严武保护他,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但严武死后,四川也大乱,他又逃难,逃难途中遇到大水,有一次十几天没吃饭。有个县令得知后,亲自划着船来把他接走了。杜甫有四五个孩子,但我们从诗中可知,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居然都是饿死的。他自己也才活到59岁。

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转衰,开始动荡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做官的人还是非常尊敬和看重诗人的,前有严武保护杜甫,后有县令亲自驾船相救于他。

杜甫诗的特点是写实。有一首《佳人》:“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就是说,这个乱世的时候啊,杀身之祸都来得莫名其妙,你当官都没用,连自己去收个尸都收不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成都的杜甫草堂,我每次去成都,都要去拜谒。“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更可气的还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屋里面呢,“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的《三吏》《三别》,也是写实名作。当然,他也有美好精微的一些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我觉得非常之美。他也有非常开阔的视野。“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看着像李白写的,其实是杜甫写的。杜甫的实和李白的虚,杜甫的苦和李白的喜,杜甫的愁和李白的狂,实际上是中国历代诗歌的两条线索。

唐代再讲一个诗人,这个诗人实际上是最有福气的,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确实像他的字那样,一辈子都过得很开心。现在的杭州西湖,还有他的雕像,也是乐呵呵的样子。据说他的诗,乡下老婆子都能读懂。他对自己的诗是有很清晰的分类的。第一类他写比较讽刺的,第二类写比较闲适的,第三类是比较感伤的,还有第四类,杂七杂八的一些诗。

白居易的诗观很重要。什么叫“诗观”?通俗点说,就是关于诗和写诗的观点看法。小朋友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诗观。白居易是这么写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首先说出了诗的核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有诗歌都关乎情感。你用真情实感写诗,才能感动自己,才能让别人读了有感动。感人心要有情,接下来,你还得找到合适的表达,所以他说“始乎言”。不管说还是写,你都得找到合适的恰切的表达。“切乎声”,就是说,你虽然用的是语言符号,但你内心实际上是有声音的,这个声音也得融注进去。古诗里面,就是指平仄啊押韵啊对偶啊这些作诗的方法。方法本身不能做成任何诗,但这些方法用妙了,就能让你内心的“声音”也被人“看”得见。“深乎义”,最后要达到的,是诗的意味、意义,因为诗是能够给人带来启示的东西。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十个字,实际上是把诗当作一朵花来描述。他说“根情”,就是说情感是根。“苗言”,言就是树叶或者是长出来的幼苗。“华声”,华就是指花呀,声音就是开出来的花。义就是意味、意义、境界,就是实。实是什么,是果实啊。所以我们不用学其他的诗歌批评家,最懂诗的还是诗人自己。如果我要给小朋友们讲诗的道理,还不如让他亲自写一首。爸爸妈妈们也一样,不妨自己写。诗,一写全都通了;不写,理论越来越玄。

那么,新诗这个东西又是怎么冒出来的呢?这个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来讲才能理解。我们现在的自由体诗,基本上确认以1917年胡适的《尝试集》为最早。就是说,跟古诗的几千年相比,我们所谓的新诗才一百年。但实际上不止一百年,我追溯过这个问题,“新诗”这个词,在胡适之前,清末诗人黄遵宪他们,就已经率先提出过了。

鸦片战争后,我们中国沦落为西方的一块肥肉,他们想怎么宰割就怎么宰割。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一种危难感,这种危难感,让有知有识的人,也就是一直在写古体诗的人,心里有所震撼。这种震撼在诗歌上的反映,就是要变革。社会要革命,文学要革命,诗歌也要革命。当时黄遵宪就提出来“诗界革命”。新诗,就是求新求变的一个结果。

据我所知,现在写古体诗的人,数量不亚于写新诗的人。那么我为什么要教小朋友直接写自由体诗呢?理由是我们不该向着“古”,而是应该向着未来。

先来读一下胡适的《湖上》,看看新诗是怎么慢慢出现的:“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两个越飞越近,渐渐的并作了一个。”

再举一首女诗人冰心的《春水》之一,诗是感叹诗人没有什么可写的。“诗人也只是空写罢了,一点心灵,何曾安慰到,雨声里痛苦的征人。”征人就是出征的人。也就是说,诗人啊也只是书面上写写,字面上感叹感叹,真正踏上征途,要开赴战场的人,他们在雨声里出发,要离别亲人,面对可能的死亡,他们的痛苦别人哪里知道。你看,新诗就是要慢慢地一点点地从古诗里脱身出来。

再举一首清代袁枚(1716—1797年)在《随园诗话》里记载的樵夫哭母亲的诗。樵夫,就是砍柴的人。母亲去世以后,他内心悲痛,他这样哭他的母亲:“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如何娘不应?”人死了,当然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应,但砍柴的人,也能写出这样好的诗歌,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诗歌,确实没有道理可讲,它就是让心里的感情直接地流露出来。

今天,说是讲古诗、新诗,但我自己是不在乎什么古今之分的。古诗伟大,几千年里,这么多诗人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白居易……还有今天没讲的宋诗里的苏轼、陆游,这个是高峰。一百年来的新诗,是整个社会变化导致的。社会的变化,首先体现在语言的变化里。我们的新诗,一开始叫白话诗,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话可以直接入诗。前面已经说过,这一说法是黄遵宪最早提出的,胡适则是第一个亲自试验的人。

我现在教诗歌,用了很多外国诗人的诗。在各自的母语里,它们都是杰作,翻译成白话基础上的现代汉语,跟我们平时说话比较接近。这些诗,不但意境好,还能帮助我们在语言上放开手脚。新诗呢,就是想从那些规则里跳脱出来。

有趣的是,诗歌还有一种特质:说它没有规则吧,还是有规则的,但是这个规则,我更认为是看不见的规则。这个看不见的规则,我把它称之为诗的原理。

做人有做人的道理,作诗也该有作诗的道理,这个白居易说得非常透。诗歌从骨子里讲,就是找到最合适的句子来表达情感。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情感却是千古不废的。两千年前的人,对离别有愁怨,我们现代人也一样。情感贯穿古今。诗歌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们人类是情感动物,有情感需要表达。至于怎么表达,表达成什么样,这是随着时代、语言的变化,尤其是诗人个人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一个诗人带给诗歌的这个特质,我称之为个性。每一个诗人有感情,但表达感情的方式,可以完全不同。你可以豪放,也可以平实;你可以写实白描,也可以华彩非凡,富于想象。就是说,所有的材料都交由诗人去活用,这个我称为诗人的个性,这个性也是每一个诗人的感情。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家庭不一样,爸爸妈妈不一样,自己内心的感受也不一样。上诗歌课,不是要“强求”小朋友们去学习怎么写诗,而是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那颗心,那份灵动,那份想象,那份天真。

每一个孩子把自己的“语言天才”与“表达个性”发挥出来,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爱是小鸟

楼筠庭(8岁 杭州)

我把干枯的柳枝

扔进湖水中

为了让春天的小鸟

落在柳枝上

快乐地洗澡

我把干枯的柳枝

编织成鸟巢

为了让春天的小鸟

住进这里

天天看湖边的风景

爱是小鸟

同类推荐
  •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独一无二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指南,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打开这本无限之书,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页上。这是一册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如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一样,西西用比译文更流畅的语言重述了当代外国文学中打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略萨、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冯内古特……
  • 延安记忆

    延安记忆

    作为散文集,《延安记忆》可以说是容量巨大。洋洋洒洒百多篇文章,基本上概括了人世间的全景:从官员到诗人,从普通百姓到亲人邻居,从中国内陆到世界各地,善与恶,爱与憎,理想与现实,梦幻与人生,生与死的感慨,灵与肉的较量,生活的厚重与追求的执著,都浓缩在他时而深刻朴素时而空灵清妙的文字中,让人在惊心、嗟叹、颔首、解颐之余,感到大气恢宏,气象万千。但一个不能忽略的情况是:由于忽培元从政的阅历和“为官”的视角,使得他的文字时常显现着一种深刻的认识水准和思想高度,我以为这是他散文的极为重要的特色。
  • 低头怅望水中月:石评梅诗文精选

    低头怅望水中月:石评梅诗文精选

    石评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她的文字堪称是用血和泪写成的,读来让人在哀婉和冷艳中感受那段“梁祝化蝶”的爱情故事。本书收录的是石评梅一生最精彩的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游记及书信等,最经典的《墓畔哀歌》《象牙戒指》《肠断心碎泪成冰》《梦回寂寂残灯后》《我只合独葬荒丘》等散文、《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别后》《陶然亭畔的回忆》《留恋》《秋的礼赠》等诗歌及《只有梅花知此恨》《红鬃马》等小说均在其中。
  • 有人送我红玫瑰

    有人送我红玫瑰

    《有人送我红玫瑰》是中学高级教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禤佩娟的散文精选集,分为《故乡恋歌》《天使的翅膀》《一个抗日老兵的情怀》《星海灿烂》《别小瞧这个小镇》《金花情缘》《潇洒走一回》七辑。《有人送我红玫瑰》:禤佩娟的散文大都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很集中。往往就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选材典型精致,题旨突出鲜明。她善于用减省的笔墨写大景观大故事,更善于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写出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她的文思绵密细致,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这是追忆当年西南联大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汪曾祺、李建武、闻一多、王景山、贺连奎、朱光亚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西南联大八年期间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历历在目,那段大学里的时光也显得华丽而有光彩。
热门推荐
  • 少许是多少

    少许是多少

    游兵在厨房里修菜罩子,他希望在老婆起来之前修好。游兵的父母从外地来了,母亲一来就把菜罩子给弄坏了。她总是抢着做家务,见缝插针地抢,差错因此增多。那个菜罩子看上去很简单,就像把开合的无柄洋伞。平时看见老婆,揪着伞尖,一拉一压,收放自如。母亲不知道怎么操作的,菜罩子竟收成了合不拢的冻鸡爪,合也不是张也不是。母亲已经是第二次操作失败了。第一次是母亲刚来的第一天。母亲当时就很难堪,父亲在旁边像向主人献殷勤一样,强烈指责妻子:不会弄的东西,别想当然乱来。这不是你自己家!母亲讷讷,手里还想努力。
  • CEO先生,签字结婚!

    CEO先生,签字结婚!

    (已完结)被她拦住,他大怒:“你对每个男人都这样?”她不说二话,动作利落把他搞定了。次日,他的女人寻上门:“他要和我订婚了。”她莞尔一笑:“噢,他都和我结婚了。”*“听说我们结婚了。”“不是听说。”某女笑得如狐奸诈,给他丢上一纸婚书:“瞧,咱们真结婚了!”看着那熟悉的笔迹,某大总裁悲催地发现,自己果真被结婚了!*要驯服多金、帅气、风流又狂傲的总裁很简单:赶情人,驱前任,斗旧爱,哄婆婆,带孩子,逐宿敌,以上样样要精通。还要学会一跟二追三缠的连环绝招,才能真正掳获总裁的身心!——新文:《总裁新婚,甜蜜蜜》,求支持求包养中。
  • 复联的好朋友

    复联的好朋友

    “嘿!彼得!周末我们去捉蜘蛛吧!啊?你要去看展览啊……”“嗨!队长,周末去健身吗?啊?你要陪巴基啊……”“博士……我是说斯特兰奇博士,不是班纳博士……话说博士,您能教我画圈圈吗?”“局……局长,能不能……借我点钱?不借?那我找酋长去!”“银河尬舞……不是,我是说船长……嘿!德拉克斯你别笑了!”“喂?斯塔克先生?对于您的战甲,我有个大胆的想……啊?你是贾维斯啊?”
  • 若即若离

    若即若离

    女生天意自从喜欢的男孩子博文去世以后一直暗自心痛,难以释怀,又无辜陷入女友叶细细和于枫的纠葛,烦恼的她开始喜欢在阳台倾听隔壁大男生凌夏的歌唱,他和他乐队那一首清新温情的歌给了她微妙的抚慰,而凌夏也对富有文学天赋、纤细敏感的天意有了一种悄悄的爱怜,在若即若离的情感交往中,妈妈的粗暴干涉,叔叔的包容理解,还有家教老师罗琳的生动指引,让天意的十七岁交织着眼泪和欢喜。可是,如愿上了大学的女孩在音像店里发现了凌夏的专辑名字就叫《天意》。
  • 东北舆地释略

    东北舆地释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歌

    九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动物植物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动物植物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人生运势500问:手相100问

    人生运势500问:手相100问

    “摊开你的掌心,让我看看你的玄之又玄的秘密。”无印良品演唱的《掌心》就是希望从掌心中获取爱情的信息。双手还是一本隐藏个人密码的“宝藏”,形状、颜色、线条、纹路等,皆是解开密码的关键之钥,伸出双手、仔细辨识、人生即可尽握掌中。
  • 羽秋

    羽秋

    现代大学生李羽秋穿越到古代,修真顺带谈情说爱的故事。女强,男主依靠女主的故事。但是女主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很多痛苦无奈,悲欢离合。
  • 两千年不死

    两千年不死

    江晓活了两千年。第一世,她走过先秦的风土;第二世,她随着项羽逐鹿天下;第三世,她和汉武帝一起征战塞北;第四世,她成为枭雄曹操一生的挚友;第五世,她选择站在女帝武曌的身后;第六世,她……对于一个不会死的人,这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如今,当江晓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她的第三世。好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睡了几十年了,江晓的肚子现在有点饿……ps:看了NPC大佬的上下两千年,感慨颇多,于是准备动笔……有着不算低也不算高的历史水平,文风较为欢乐。为了贴合剧情,会对一些无关痛痒的历史做出修改。另外,这是变身不嫁的……新书《江羽有个师父》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