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1700000004

第4章 少年时代(3)

“一个孩子帮助我把报纸放进列车里。头一站是一个叫乌莱卡的小站,往常这里只卖两三份报。我看到一大帮人聚集在站台上,我以为这是什么参观团呢。我还没来得及走出车厢,他们就把我从四面八方团团围住,我在这里卖出35份报纸。从底特律到休伦港的其他各站情况也是这样顺利。在距离休伦港不到半千米的地方……那个荷兰孩子迈克尔·奥茨骑马等候我。在我走近城市时,有一大群人朝我走来。于是,我喊道:‘公民们,报纸一份25美分,报纸不多了,不够大家买了。’我把报纸一下子卖完了。收入十分可观,我觉得那是‘一大笔钱’。”当天晚上,爱迪生给母亲的不是1美元,而是100美元。

这次成功,给爱迪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由此,你可以理解我当时为什么会把电报看成是最好的发明了吧。因为正是各站站长在广告牌上写了电文,才有如此巨大的成功。”

爱迪生明白了:信息的轰动性和传播的迅速是多么重要。

爱迪生想到了:若能在列车内发行报纸,销路肯定不错。如果能自己发行报纸,一定能赚更多的钱。

爱迪生说干就干。

在底特律一家叫做路易斯的旧货店里,爱迪生发现一台用手工操作的小型印刷机,据老板说,这本是菜馆里印刷菜单用的。爱迪生谨慎地察看了一番,决定把它买下。在这儿,爱迪生还发现一盒使用过的铅字。爱迪生积攒了购买印刷机和铅字的钱,买下后把它们搬进了行李车,安装在靠近实验室的地方,于是,一个列车印刷厂建成了,他要出版第一份列车报了。

爱迪生把他的报纸命名为《先驱周报》,他包揽了办报全过程。社长、记者、编辑、出版者、发行人,又是排字工、印刷工和报童。这份报纸当然是很简陋而又原始的,版面比许多报纸都小,但内容却很丰富。报纸登载了有关铁路沿线和在铁路上工作的人和他们家庭所发生的事情。爱迪生回忆说:“我的报纸纯粹是铁路新闻,出了车厢,大概没人发生兴趣。但是我对自己的创造感到十分自豪,把自己看成是地道的报人。我的新闻经常是‘詹姆斯溪车站的行李长约翰·罗宾逊昨天摔下站台,一条腿受伤。他的同事都表示同情。’或者是:‘柏林顿三号机车已进厂大修。”’他自己讲,也有一些更吸引人的新闻,如在“出生”栏下就有:“A·得特尔的妻子在底特律枢纽站G.T.R休息室里生下了一个女孩,此为第二十二例。”这些内容保证了在铁路沿线各站有较固定的长期订户。同时,他把各地的主要消息收集起来,摘要刊登;有关战事的简讯,也是每期必有;附近各商场的物价,末尾的商业广告栏也是受欢迎的内容。爱迪生以每份8美分的售价出售,很快报纸的印数增加到400份。

六、实验室风波

爱迪生作为一位年仅15岁的出版商,并没有让他的报务工作占去他的全部闲暇时间,在列车回到休伦港之前,他仍然要抽出时间在颠簸的列车中潜心做他的化学实验。他一会儿拿起德国大学教授弗瑞森斯的《定性分析化学》细细阅读,一会儿又忙着配制化学药剂,一遍一遍地试验。

似乎一切都按着爱迪生的心愿顺利地进行着。他没有想到,不幸的事情突然降临了。一天,在离休伦港大约还有10千米处,飞速前进的火车驶过不平整的路段,行李车倾斜了。只听得“砰”的一声,正埋头做实验的爱迪生回头一看,原来是放黄磷的瓶子从柜子里掉下,瓶子打得粉碎,黄磷因摩擦而起火,车厢的地板燃着了。爱迪生大吃一惊,忙脱下衣服,想将火扑灭,可是火愈烧愈烈。正在此时,乘务员推门进来,立即用水扑灭了火,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那位乘务员是个性格暴躁的人,平日里对爱迪生是很友好的,这时火已扑灭了,却重重地打了爱迪生一巴掌。在下一个叫做斯米茨一克里克的车站上,他不由分说把爱迪生赶下了列车,实验室所有药品、用具,印刷间的印刷机、铅字、报纸,以及书籍、衣服、桌凳等全被扔了出来。爱迪生被震惊了,看到心爱的物品一片狼藉,他的心痛得紧缩了。他在站台上伫立了很久,然后默默地归整着他的实验和印刷器材,他得想办法把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贝运回家去,他是不会放弃他要做的事情的。

实验室着火的事已经传开了。

当他走到家门口时,突然看见母亲正急切地在门前等他。回到母亲的怀抱,爱迪生心中的委屈和痛苦,顿时烟消云散了,爱迪生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爱迪生还没有忘记在行李车中所发生的那次灾难。他说:“从少年到老年,我遭遇了许多不幸的事,但是,哪一次都没有像失去第一个实验室时那样使我感到失望。”

这次灾难的严重恶果是,乘务员那一巴掌打聋了爱迪生的耳朵。爱迪生本人也曾一度默认了这种说法。但后来他又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说:“我从来也没有遇到有人打我耳光的事。”据爱迪生的挚友,后来的汽车大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回忆,爱迪生的耳聋完全是由于别的原因造成的。福特说:“他指给我看弗雷泽车站附近的那个地方……爱迪生说:‘就在这儿我等着几个顾客来买报,在站上耽搁了时间,列车已开动,我跑过去,拉住车厢后边的梯蹬。我气喘吁吁,因为那时的梯蹬很高,自己没有力量往上爬。一个列车员弯下腰,拽住我的耳朵往上拉我的时候,我感到耳朵里喀嚓响了一声,从那以后,就聋了。拽我耳朵的人是为了拯救我不致摔下去,才这么做的。还有人说,耳聋是爱迪生小时候得猩红热的后遗症,甚至有人说是遗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至今是个谜。但耳聋是事实。起初,爱迪生只感到耳部疼痛,后来感到微弱的听力受阻,渐渐地症状愈加严重,最后就听不清低微的声音了。但他一再指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已习惯于这个缺陷,并时常感觉到耳聋使他具有了某些优点,使他免受不必要的外界影响,有助于他埋头工作。他曾说:“耳聋,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我是有利的。我在电报局工作时,我只能听到我的工作台上的电报机,别的电报机并不能像干扰别人那样干扰我。”他甚至认为耳聋是自己的福气。他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处的人那样平静。耳聋从来就是、而且现在也是我的福气。它使我失去了许多干扰和精神痛苦。我曾听人说:‘爱迪生没有神经。’我的神经不比任何人少,而且同样灵敏,但却不受外界干扰。”

爱迪生和一个他熟悉的同龄人商量如何增加报纸的发行量,那人认为,报纸应多刊载一些读者喜欢的杂谈、趣闻以及各式各样的市内消息,人们都喜欢知道他人的秘密,如果有这些内容,大家觉得有兴趣,就会买你的报了。爱迪生决定同那人合作办报,把周刊改名为《秘闻报》。报纸的发行量大大增加了,但那些认为报纸刊登了自己秘密的人却大为恼火。一天晚上,爱迪生从火车站回家,正走到荒无人烟的圣克莱尔河边,一个魁梧、健壮的家伙跟了上来。原来他的故事被登在了《秘闻报》上,爱迪生拒绝说出作者的名字。壮汉如同发了疯的无赖,抱起爱迪生走到河边,把他的头浸入水中使劲摇晃,最后,竟把他扔进冰凉的河中。爱迪生险遭灭顶之灾。

不久,爱迪生放弃了出版工作。毫无疑问,爱迪生在当时是最年轻的出版者和编辑,如果不是因为他被科技所吸引,也许他会终生热爱新闻事业,成为一个杰出的出版家。他的朋友福特曾这样评价他:

“我不是说青年的爱迪生能破天荒地在火车中印刷报纸,也不是说他能在这样幼年时候办成第一流的报纸,却是说他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意志去成为科学家,并能运用他的天才向各方面进展,使自己能够赚钱去实行他真正的工作。

“当时,他还不知道他的真正工作是什么,但他已知道一定要先把物质的性质弄清楚,才能够利用物质。”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天才音乐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的故事》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青团辽宁省委组织编写的红色文化书系之一。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既作为思想家,又作为儿子、作为学生、作为丈夫、作为朋友、作为父亲、作为外祖父存在的马克思!他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他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永远飘扬着的一面旗帜!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一万种痴心:陆小曼

    一万种痴心:陆小曼

    本书收录陆小曼一生最为经典的散文、诗歌、小说,以及悼念徐志摩的一些信笺,包括《哭摩》《爱眉小札》《皇家饭店》《泰戈尔来我家》等。重温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倾城之恋之间,感受陆小曼的文学才华和传奇人生。此外,本书独家收录陆小曼完整年表,以供读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轨迹。
热门推荐
  • 记忆中的异世

    记忆中的异世

    《地下城与勇士》游戏世界穿越小说。带着剑与魔法,带着勇士的骄傲、骑士的荣耀穿越到阿拉德大陆,与主角一起冒险吧!希望有人能够喜欢我的小说,好看的话,向好朋友推荐一下吧。
  • 体育老师当球王

    体育老师当球王

    一个立志成为球王的体育老师,重生却得到一个跑偏的系统。坐看这个男人是如何拨乱反正,成为超级巨星。
  •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郭智勇先生的前一本书《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吕氏春秋>对传统学术的投诉》提出了“古典中国”这一全新的概念,而这本书《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则进一步展示了古典中国的全景和真相。何为“仁”?何为“义”?“礼”从何来?等等这些,本书都会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告诉你。孔子是一个宗教改革家!墨子是对孔子的承接!儒家竟是对墨家的反对!秦始皇不可能焚烧诗书!《吕氏春秋》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总之,就让本书带你进入真正的文化中国吧。
  • 天魔弈

    天魔弈

    武道非冷血,修真亦有情。你对我芳心暗许,我为你踏遍九天。世事如棋多迷雾,终有沧海可见证。谁才是天?谁又是魔?待到魔天对弈日,便是万古成空时。
  • 逆天无敌兵王

    逆天无敌兵王

    绝代兵王,逆天医术,意外得到传承,从此纵横都市,绝世无双
  • Moon-Face and Other Stories

    Moon-Face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发生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不断被人们改写和重塑。出于不同目的的涂抹,让这段迷雾重重的历史更加混乱难辨。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内外交困,殆势已至,一世之雄,因之而起。洪秀全勃然而兴,开挖清朝的第一锨墓土。“西征”战役中,天才干将石达开,开启“个人英雄主义”的绝佳表演,继而“负气出走”。来自香港的“干王”洪仁玕,呈献《资政新篇》,却成一纸空文。杨秀清被杀,李秀成被俘,天京城内血如潮涌……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自筹饷,自练兵,最终消灭了太平天国,立下“不世之功”。太平天国运动十几年中,清廷、洋人、农民起义军各种势力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博弈,最终使得这一轰轰烈烈的“理想”运动化为一场幻梦泡影。洪秀全、杨秀清以及他们身后那些念着“天国”咒语的幢幢幽灵,在国人心中徘徊了一个多世纪。我们现在不需要武断肯定或简单否定地下结论,我们恰恰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冷静的审视,从昔日的破坏中寻找建设的起源,重新寻找逝去年代的精神体验。
  • 财缘

    财缘

    一段善缘,结下的财缘!每天固定的地方拿走五万块钱,两年后,却突然没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妃她美颜无敌

    王妃她美颜无敌

    我爱你,你骗我,厌我,残害我。重生归来,骗你,残害你又如何?饮鸠止渴关我什么事?睿王爷求见,不见,渣男……太子殿下撒狗粮,我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