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11300000067

第67章 谁能保佑

第六十八章谁能保佑

唐诵诵回到家里,母亲杨岚问她怎么让诗诗把保温杯也吃掉了?

唐诵诵心又砰砰地跳。她说:“青石峰太神了,我刚端起保温杯,突然一只雉鸡飞过来,把我吓坏了——”

“‘啪’!杯子砸地上了——”杨岚说,“同娘不同命……诗诗没你命好,连吃口燕窝都没福气……也难怪她跟司马龙有缘没份……下次去看她别送了,她就是喝苦药的命……”

唐诵诵想的是诗诗的命大,逃过了一劫,以后再也不敢了。

“不送,不送,再也不送了。”唐诵诵说,“不过,命还是您最好,白捡了一套别墅!”

“我是托你的福!”杨岚高兴地说,“明天一起去选家俱。”

唐诵诵说:“明天是个好日子,我想去一趟塔头寺。”

“拜菩萨去国清寺就得了吧,为什么要去那里?”

“因为智者大师圆寂后埋骨在那里。”

杨岚想了想,说:“也好,我陪你一起去。”

如果不是青石峰上那神奇的一幕,唐诵诵是不会想去塔头寺的。之前,她被一个“妄念”纠缠:送诗诗去另一个世界,她与司马龙的婚姻就彻底安全了!热水壶的砸地声使她幡然醒悟……她不能这样下去,这样下去就是对神灵的抗衡……她害怕,她要求神灵宽恕她的“妄念”,并祈求神灵能像保护妹妹一样保护她……

塔头寺座落在国清寺上方的金地岭。沿国清寺东侧的盘山公路而上,到金地岭的一个缓坡,然后,踏上那道长长的牛背似的山岗,山岗上满是荆棘杂草,人在山岗上走,大有“风吹草低”的旷达野趣。山岗尽头是一大片苍松翠竹,塔头寺就其中。

塔头寺是“智者塔院”的俗称。智者塔院又称“真觉寺”。它是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538—597)圆寂后埋骨之处。塔头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由天王殿、大殿和两旁厢房组成,规模不大,更显古韵深厚。

塔头寺开设两处山门,这在寺院中不多见。东门上悬匾额“智者塔院”,两旁楹联:登峰始识天台寺,入室犹寻智者龛。南门为正门,上悬“真觉讲寺”,两旁楹联“真经宣讲三千界,觉世宏同不二门。”

南门前的黄墙黛瓦、古色古香的照壁上书“即是灵山”四个古朴大字。灵山即是印度灵鹫山,是佛祖释迦牟尼弘法之处。智者大师在精通印度佛教后,创立佛教天台宗,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新纪元,后人尊称他为“东方释迦”。“即是灵山”说明天台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崇高地位。

唐诵诵和母亲进了南边的山门,拜过天王殿内的弥勒佛、韦陀菩萨和四大天王,再穿过大院,来到大殿。

大殿五开间大,肃穆庄严,大殿正中置智者大师肉身塔。塔高七米,三层六角,伞状塔笠,构造精致,具有民族与佛教的双重特色,塔内供智者大师金像,塔上方悬“东方迦文”等匾额,两旁和后面墙壁上悬挂天台宗17位祖师线刻像。

唐诵诵和母亲默不作声,跪在智者大师肉身塔前虔诚地祈求……

良久,出了大殿,杨岚长长地舒了口气,说:“真累,我的腰都快不行啦——帮我揉揉!”

唐诵诵不厌烦地说:“打麻将都不嫌累……拜菩萨要心诚一点!”

“我是真累……你不帮我揉就算了……真是的。”说罢自己一边捶腰,一边向门口走去。

唐诵诵还要去一个地方。杨岚又怕女儿说她心不诚,只好跟着女儿走。

在智者塔院后面的古道一侧,有唐章安尊者灌顶大师、唐荆溪尊者湛然大师、明幽溪传灯法师墓,坐西朝东。墓旁林木葱郁,环境十分幽静。

灌顶大师(561-632),隋唐时高僧,智者大师亲传弟子,天台宗五祖。他生于陈文帝天嘉二年(561),7岁从慧拯出家,20岁受具足戒,南朝陈后主至德元(583),灌顶至天台山修禅寺,师从智者大师,侍左右直至大师去世。智者大师去世后,灌顶主持修建国清寺,寺内的隋梅就是他手植的。智者大师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义句》、《摩诃止观》均由他记录整理成书。智者大师的佛教理念与思想,多经他传播才得以流传。他本人著述有《涅槃玄义》、《涅槃经疏》、《国清百录》、《观心经疏》、《智者大师别传》等。

湛然大师(711—782),唐代天台宗高僧。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17岁的他游浙东,寻师访道。三年后,求学于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673—754)门下。玄朗知为道器,诲以所传天台教观大旨,其后十余年间专究此学。天宝十三年(754)玄朗圆寂。当时禅宗、华严宗、法相宗等佛教名僧辈出,各阐其宗义,而天台宗义理深奥。初学者有困难,信徒不多。湛然大师以中兴天台宗为己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义句》、《摩诃止观》作了注释,共十万言,显扬宗义,并提出“无情有性”的理论,认为一草一木、一砾一尘,皆有佛性。从此,天台宗得以复兴,信徒日渐增多。

传灯法师(1554—1628),明代天台宗高僧。明万历十四年(1586)入天台山,住持高明讲寺。他为弘扬天台宗,中兴高明寺,历时40年,耗尽了一生心血,最后圆寂于台山,埋骨于台山,法乳广被,令人敬仰,后人称他为“智者大师再来”。传灯大师在世时对天台宗、净土宗和华严宗的各种经典均有深入研究。佛学著作甚丰,如《法华玄义辑略》、《圆通疏》、《天台山方外志》、《幽溪别志》等近30种。其中《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对天台山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灌顶、湛然、传灯这三位大师都为天台宗的传承、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路上,杨岚有怨言,唐诵诵说,这三位大师也是神明,我们不拜就有厚此薄彼之嫌!

到了墓旁,唐诵诵惊住了:那个该千刀万剐的卢波出现在传灯大师的墓前。

难道这是在梦境中?她又眨眨眼:他转过身也看到了她……

是的,还是那带有磁性的成熟男子的中音:“诵诵……真是你……诵诵……”

唐诵诵恨不能上前抽他耳光,但她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平缓一下情绪,严肃地说:“你认错了人!”

“对不起,您一定是诵诵的妹妹诗诗吧……”

“是的……是的……”杨岚迫不及待地,“您是——”

“阿姨,我是上海来的卢波……阿姨,过去我太对不起诵诵了……这次我来天台就是诚心诚意要接诵诵去上海做我的太太……”卢波激动地说:“真是神灵啊,刚才,我在寺内向老僧打听传灯大师的墓,老僧赠我一首偈诗:‘不出漫漫草路遮,出门犹更隔天涯。回机踏看通霄路,何处青山不是家?’果然,能在这里遇见你们……阿姨,诗诗小妹,你们一定要劝劝诵诵,成全我们……”说罢,跪到杨岚和诗诗面前。

原来,卢波遇到“诵诵”拒绝后,没有回上海,他想在天台山静静心,因为一回到上海又会被繁文缛节与枯燥乏味的数字困扰,尤其是那些拜金女,扰得他更加空虚……天台的自然山水与大小寺观,使他感受到一个和美的世界:万物皆有性,谁也不犯谁……同时,他可以借此机会净化心灵,祈求神灵保佑……这些年来,他在商场打拼,总感到心慌,而对唐诵诵的那段情,更让他终生难忘……昨天,他到高明寺,又夜宿高明寺。今天就到这里拜谒传灯大师,想不到能在这里又遇到“唐诗诗”家人……

唐诵诵上下打量着卢波,心想,这种巧遇难道是天意?果真如此,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个谜吧……唐诵诵又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他的声音仍会有心跳的感觉,难道——唐诵诵告诫自己现在切不可转过角色。

杨岚想得没那么多,她马上说:“你这个骗子、流氓,老娘正要找你,你说你坑害了我女儿,你怎么补偿?”

卢波抬起头,说:“阿姨,您说怎么补偿就怎么补偿,只要她满意……”

杨岚说:“看你态度诚恳,起来说吧。”

“妈,他对姐姐的伤害是什么物质都补偿不了的!”唐诵诵瞪眼道。

卢波站起来看她,她连忙别过脸。卢波说:“诗诗小妹说得对,我现在就是把整个公司都给阿姨,也补偿不了我的罪过,所以今天在这里碰到你们也是神灵保佑,我只希望,诵诵能原谅我,重新接纳我……”

杨岚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到处游山玩水?为什么不去向我女儿认错?”

卢波说:“我去过小木屋好几次了,可她就是不肯原谅我……阿姨,您说我该怎么办?”

杨岚说:“怎么办?就看你对她是不是真心,要是真心就不怕等她一辈子!”

卢波说:“阿姨,诗诗小妹,我今天在神灵面前发誓,我对诵诵是真心的!我会等她一辈子的!”

“那你还愣在这里干嘛?!”

卢波转忧为喜:“谢阿姨!”

卢波走后,杨岚说:“这个卢波真的有钱?”

唐诵诵乜她一眼说:“该来的时候不来,不该来的时候来了!”

杨岚说:“那天,诗诗也是这么说的……这就是命运,诗诗是你,你是诗诗……”

太阳升高了,树林里渐渐有了热气。唐诵诵和母亲在三位大师墓前拜谒后,穿过树林,踅回牛背山岗。这时候,太阳照得人目眩,风吹得路边的野草发出嗖嗖的响声。迎面疾步走来一位僧人。僧人腋下夹着一枝藤杖,挨近时,僧人蓦然止步,合掌道:“这位施主莫不是天台山导游姐妹花?!”

唐诵诵说:“是的……大师是——”

僧人说:“贫僧是出家人,出家人是贫僧。”说罢,双脚退进草丛,让出路来。

唐诵诵不想走,说:“大师有何教诲?”

僧人说:“贫僧途中有一念,不妨与施主分享:‘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天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

唐诵诵心里默默地叨念,杨岚看她认真的样子,啐道:“看样子就是个花和尚,一首诗四句话,每句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唐诵诵转身望去,僧人的背影已在远处的翠绿处淡化……

同类推荐
  • 心灵之耳

    心灵之耳

    即使身处黑暗也不忘追逐光明,我对未来有多迷茫就有多渴望。你我本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为何要交织在一起,从这里出发吧寻找未知。
  • 新乡村时代

    新乡村时代

    在爱情与尊严的艰难抉择中,他选择了尊严;在城市与农村的去留选择中,他选择建设自己的家乡。当他带着满腔热血和激情回去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各样问题接踵而至,在面对土地荒废、人口流失、留守妇女儿童、大龄青年婚姻、农民养老以及农村规划等等问题时,他该怎么解决,他能否合众人之力建设成新时代的乡村,让我们拭目以待!
  • 爱在深秋

    爱在深秋

    他站在那里,仍然是一脸的惊诧。心下疑惑:难道他老伴还有个孪生的姐妹?不,不可能,从没听说过啊!难道是他的老伴又复活了?不,更不可能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那么眼前这一个……
  • 记录老张家的小生活

    记录老张家的小生活

    生活是自己的,悲伤也是自己的。我们总是在成长中跌跌撞撞,和自己的爸妈发生矛盾和争吵。这是一个关于一个轻松并不搞笑的家庭,初为父母,初为人子的小生活。
  • 他与时光皆凉薄

    他与时光皆凉薄

    很多年前,少女满面生花,挽着男人的手,嘴角带笑:“陆晏,我叫夏五月,春天只有一个五月,你丢了我,就再也没有五月了哦。”于是,男人真的没有五月了。有人问他:”你要找谁?“我要找夏五月,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姑娘,那是我的妻子。”男人柱着拐杖,走在喧闹或寂静的街头。于是,春城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一个男人在找他的妻子。不知道他找到没有,但是听说啊,他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热门推荐
  • 十年枫海不负诗棠

    十年枫海不负诗棠

    我却始终期盼会遇到一个自始至终都站在你身后的人。而如今的沉默,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现在想想,那段跌宕起伏的青春,是不是挺奢侈的啊…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猎鹰局档案

    猎鹰局档案

    终日寻寻觅觅,枪王不如实战。死亡自身畔滑过,练就那极品枪神。
  •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女倾权

    帝女倾权

    原是新婚的日子,她等来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亲眼见自己的弟弟惨死,母亲被斩断四肢,就连自己也差点被一个傻子玷污,受千刀万剐,含恨而终。一朝还魂,涅槃归来,她发誓要将仇人挫骨扬灰!犯我者,必诛之!毁渣男,斩恶妹,撕淑妃,碾临王!他身份尊贵,来到她身边,却有别的目的。有人问他们的孩子:“你觉得自己跟谁比较像?”回答:“跟我爹,我娘说一,他就不敢说二。”
  • 超智蟹

    超智蟹

    地球上的螃蟹看似无脑,却存有超智蟹,它们天赋异禀,知道在137亿光年外的宇宙中有一颗它们螃蟹的母星——蟹王星,一颗超智星球,该星球每隔地球的一千年就会派出飞船到地球上,停留三年,以接走有能力找到飞船的螃蟹们。
  •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大雪已经落了好几天,把整座北京城都给笼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幕帏,千里冰封,连紫禁城金黄色的屋顶也都被雪白的雪给覆盖住了,宫殿变得像雪塑冰雕一般,褪去了往日的巍峨雄伟,带上了一些别样的晶莹洁白。覆雪的屋顶蜿蜒着,从紫禁城一直延伸到四周的寻常民居上、花木上,在寂静的夜里勾勒出连绵起伏的曲线。在这些被大雪覆盖住的屋顶下面,有一处寻常的宅子,和其他官员的宅子相比,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一样的青砖青瓦,一样三进三出的四合大院。
  • 腹黑九尾之绝色狐妖

    腹黑九尾之绝色狐妖

    囚禁数千年的灵魂,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永生情深缘浅的诅咒封印,又如何破解?灭门之仇幕后的黑手;暗中操纵一切神秘人;两株离思,几尾白狐;一柄长箫,几多哀愁,一个是给她人间最后的温暖的人,一个是异变的腹黑的可怕精怪,她该如何把握命运,才不让自己掉入可怕的深渊之中?
  • 反派女明星异世生存录

    反派女明星异世生存录

    反派专业户女明星方颜妍穿越异世,带一名被屠村的孩童长庚仓皇避险,偶遇下山寻找龙脉的苍云派弟子言朔、陶桃和来历不明的貌美少年江岁丰,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万千,龙脉的宿命也由此揭开......女主方颜姸宣言:我要绳命,要爱情,更要美男子!
  • 叛徒

    叛徒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手机响起来的时候,高一歌正在吃晚饭。今天晚饭吃得有点晚了,八点半,高一歌刚从教室里查岗回来。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用大老板(校长)的话说,现在是“紧急备战状态”。既然是紧急备战状态,吃饭晚点也算正常。他作为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可不敢掉以轻心。春节一过,高考就开始倒计时,学校教学楼的正厅里和每个教室里都挂了倒计时日历牌,一天翻个数字,数字越来越小,学校里的氛围越来越紧张,老师和学生的心也越揪越紧。高一歌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种计时方法,果然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