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900000045

第45章 究竟无我分(2)

这又是“道德”了。

学佛便是学道德。六度波罗蜜要多一度,多一度“道德”波罗蜜。

南老告诉我们,《金刚经》第十七品,讲如何生心,即生“灭度一切众生”之心,又不过是说“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有一点自认崇高,自我的伟大,自觉了不起,他已经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这样的人,佛说,完了,即非菩萨……不留一念,这样才是大公无私,才是菩萨,否则,佛说即非菩萨。”

全是“道德”,佛学是道德教科书,释迦是道德教育家!?

南老,我们对“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想这样解释,您看看是否符合释迦佛的本意?

众生者,本无众生,只是由于法身本有之“明德”——即“知”的功能需要一个化身承受体,这才有了生命这个东西。因为“知”——“明德”要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明显地显化出来,生命界便产生了。“明德”的显化有一个过程,即同万事万物一样的过程:产生、发展、全盛,乃至衰亡。这和当代唯物主义的进化论是完全一致的,即佛经中以从东方到西方的太阳运行为譬喻的过程。“明德”发展了,便必然出现“明明德”的人类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不是“人”、“众生”这样的化身自己想产生便产生的,而是由法身因缘决定的,即法身整体之因缘运动决定的。

因缘的聚散过程,是一个无常过程,此起彼落,此落彼起,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呈“帝网珠”形的运动。“帝网珠”的每一个网眼,也可说是一个生命的存在方式。

“明德”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本有大德的显现。随着这个大德的显现,这个大德的另一面也产生了,这便是“我、人、众生、寿者”四大幻相的出现,它与“明德”必须平衡发展,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格局,不然“明德”就会很快泯灭。这里的关键是,在一段生死完成之后,不能让“四相”再带到下一世,这便是“消业”,这便是“灭度”,这便是“无余涅”。每一段生死完了之后,一切因缘皆入了海咸一味的本愿大海,这是不能用“在不在”来说的。水入海洋,说在也不在,怎么说都不对。

生命也好,灭度也好,生命的产生也好,生命的发展也好,衰亡也好,全盛也好,包括我们借儒家的话称之为“明德”的“知”也好,佛学中如是我闻的“闻”也好,我相也好,人相也好,众生相也好,寿者相也好……全部都无有“自性”,皆是自性本空,都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运动变化的产物。

所以,“灭度”不过是缘聚缘灭的一种状态,无所谓“灭”,也无所谓“度”,当然也就不存在哪一个“众生”真的被灭度了。因为“众生”本来就没有自性,自性本空,无所谓灭,无所谓度。在这里,只有“明德”,明德依赖“本愿”发展为众生的“明明德”,“明德”就不会灭亡了,末法时代也就产生不了,今天的世界能这样美好,没有进入南老说的“末法”时代就是有“本愿”在。

就是如此,“明德”也不会有恒定自性,“明德”也是缘起而性空,所以“末法”时代不会很快到来。到来了,人类也会战胜它。

所谓“明明德”的结论只能是如此。

这一切和人类的“道德”有关吗?有关。这种“明明德”的过程,显示了“至善”,人类社会的文明必然有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提高,但这个“提高”,还是法身本有之因缘运动的结果。 为了以示区别, 我们把释迦发现“本愿”之前的“明德”运动,称之为非良性循环。在非良性循环中,“明德”有六种参差不齐的存在方式,佛学称之为六道轮回。自释迦发现“本愿”之后,“明德”进入良性循环,只有整体——个体——再整体——再个体以至无穷的运动方式,目前这两种循环方式正在替代的进程中。

这一切在佛学中称之为实相运动。 这个过程也是宇宙生命系统从“明德”到“明明德”发展的过程。

注意:“明明德”也不是哪一个圣人的专利或者说是只属某一个头脑。“明明德”也是法身本有的“至善”,也是因缘合和而产生的。因此,“明明德”的过程,一定会通过因缘自身的运动,逐渐成为“众生”的“明明德”。“明明德”的普及过程,当然不排除教育、修养、修行、修炼……诸如此类过程,但这类过程本身也是因缘聚合而成,也无自性。“明明德”的真正普及,也即是佛学中所说的“普度众生”,是一个布缘、结缘的过程。也就是说,自“本愿”在释迦的“心相”上显示过后,因缘必然自行布开,因为释迦牟尼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也是众缘合和的产物,那么“本愿”之缘布向全体是必然而自然的过程,可以通过教育、修行之类布缘,也可以通一切“宇宙—生命”系统中存在的方式布缘。“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法。

布缘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必然的过程,不通过意识也行,但是从终极的意义上讲,“明明德”是会成为生命的普遍意识的。正如前文我们说过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以及今日自然科学对于“明德”的发展,即科学技术及其理论,都是“明明德”的具体化。

这一切都是“本愿”运动的过程。“本愿”是核心、是灵魂、是矢量。

第十七品小结

如果读者细心读完了我们的前半本书,再来读第十七品,便会充分相信,我们讲的一切都是符合释迦的本意的。

当须菩提提问之后,释迦毫不犹豫地说:“应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说完这段话之后,即发愿之后,释迦再没有说下文,实质上也没有下文,如果有下文也是后人加上的。在发愿之后,再加这个加那个的人,就是不懂什么叫实相。

第一,为什么你可以“生如是心”,表面上看是释迦教你的,但如果从实相看,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运动的必然结果;用佛学的话说,不是“你”前世供奉了无数佛,你就没有这个缘分。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现在是一只猴子,能如此生心吗?你现在是一个别的洲人,完全不知道有中国,有佛经,有释迦,你也生不了这个心。

第二,你是一个生命,你能“生如是心”,闻这个如是“心”,既是法身的本有之德,也是报身因缘成熟,所以这个心早早晚晚会成为一切众生心。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所以释迦一直说:“实无有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仅你们在我这里得不到法,我在燃灯佛那里也没有得到什么法。

注意,在这里释迦特别强调了“无有法”的重要性,“若有法。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我们不要去纠缠当年是不是有一个释迦授记的故事。从化身的角度说有说无,都无意义,从法身报身的角度说,是肯定有的。今天大彻大悟的化身释迦牟尼佛是真实的存在,那法身的因缘肯定会有这样的内容,至于其幻相形式如何,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燃灯佛为什么不给认为有法的前身释迦授记,这便是由于“法”是针对人的意识而言,意识领域的东西都属于“标量”,不是因缘运动的“矢量”本身,法外之法,生法之法才是“矢量”。所以提“法”就是错,这个道理在前文已经反复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也就是说,明德、明明德是一个自然流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反映到意识的全是表象。“明德”、“明明德”这种法身本有之德,到哪一个人身上,是因缘决定的。因缘熟了自然会生如是心。

释迦永远忠于自己的原则:“诸法因缘生”。

这一段经文的第二个核心是,“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是对现实历史的最根本的肯定。正是在这里,历史唯物主义与佛学有了共鸣。

因缘的运动,无时无刻不显示为历史诸相,即历史的一切世间相。对于生命来说,缘的具体运动,永远处于“不知”的状态,能“知”的全是相,正是相的可知性和无限丰富性,使我们看到了因缘的运动规律和走向,“知”中便包含着对“不知”的知,即对因缘的了解、实相的了解。

了解、知、认识,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不能完全穷尽因缘的无限丰富而又无常的运动样式,最多能发现一种趋势。释迦的大愿:“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便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发展的趋势和趋向,或曰“矢量”。但是,具体的因缘运动是谁也无法全知全能的。

更主要的是,在因缘运动中,我、人、众生、寿者只是假相,那么,如来的本义,就是,除了你现在、当下感知的这样,再无其他。

正如“人身长大”,这是无量因缘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任何理论、任何法都无法穷尽他的全部因缘。

一切都是匆匆过客,都是昙花一现,都可称他为“过客”。这个“过”也不是他自己在过,而是历史,而是因缘。即便是合乎历史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它还真是一个“在”,也是苍白无力的,如露亦如电。

一切的胜利是法身的胜利,法身也无法身;一切是历史的胜利,历史也无历史。

一切只是如来。

真正的佛学应是最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好朋友。

所以,只有非身,是为大身。

同类推荐
  •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本书不仅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和宗教特别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向广大读者普及正确的宗教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还通过分析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和影响,帮助广大读者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因而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每天读点鬼谷子

    每天读点鬼谷子

    本书以从先贤的思想中吸取营养,在创业时从实际出发、思虑周详,在事业发展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职场竞争中认清形势、胜券在握,从而使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捭阖纵横、潇洒自如,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正确认识佛教

    正确认识佛教

    “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正确认识佛教的问题。社会上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误解的话,就妨碍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佛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佛教小讲。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热门推荐
  • 怂者为王

    怂者为王

    学霸苏响梦想着靠自己的智慧走上幸福之路,不料被迫卷入异灵世界,从此危险与贫穷常伴其身。且看他如何拼尽全力,于逆境之中,掌(wei)控(suo)人(qiu)生(sheng)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界咒帝

    仙界咒帝

    全民修真的大时代到来,就算是没有灵根的凡人也可以服用启灵丹开启修真之路,在修真联盟的培养之下似乎人人可以长生不老,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真的是这样吗?
  • 八零福妻好败家

    八零福妻好败家

    【1V1宠文】【架空】新书《克死四个未婚夫后我嫁了太子》已发布重生不可怕,就怕重生对象没文化。前世著名美容医师唐心重生了,重生到了三十多年之前的八零年代。看着镜子中的一没颜值,二没身材的自己,唐心撸起袖子表示:空间圣器在手,窈窕淑女能没有?极品亲戚吐槽她不工作还败家?风靡全国的时代一枝花‘容姿’了解一下?“男子汉大丈夫,说不跪就不跪,有本事你拿鸡蛋过来,跪碎一个我就不是你丈夫!”叱咤风云的忠犬丈夫,跪在地上昂首挺胸,底气十足。唐心:你有毒吧?欢迎加入摸‘金’校尉培训所,群聊号码:910841873
  • 暮间未来

    暮间未来

    一本脑洞大开叙写00后的未来,带着时间与希望,并相互致意。这是一个平行世界,几个故事交织在一起,就像是真实发生过那样,或者就是一场梦,很长的梦。我不知道该怎么更好的表达这个故事了,也只能这样了。未来和现在交织在一起,跨越百年。他坚信最终会找到答案,这是他的执念。日月星辰,弹指一瞬。各位乘客,请拉好扶手,注意脚下,我们发车了!在黑暗中探寻最终的黎明时光,在天明之前找到我爱的你。滴滴滴,发车啦!目的地,未来!
  • 重复爱你的时光

    重复爱你的时光

    她在十七岁遇到江楚桓,成了她不舍得错过的劫数。警方安插的线人陆百川身份曝光后惨遭杀害,高三女生陆云歌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并险遭轮奸,危机关头被警察江楚桓救下,并告知他就是陆百川的上线。云歌失去世上仅有的亲人,被房东赶出家门,遭姑母欺骗,是江楚桓将她带回身边,让她重新看到未来,爱慕萌生。三年后,江楚桓接到卧底任务神秘消失,为解开他执着单身的原因,云歌回到他的家乡宜市。翻开尘封的档案,真相无比残忍地摊开,原来他们之间的羁绊,早在二十年前,那个漆黑的充斥着血腥味的房间便已开始……而他此次的卧底任务,与当年的凶杀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潜藏多年的大毒枭,石佛的真实身份,更加扑朔迷离……
  • 生欲——当何往

    生欲——当何往

    未知生,焉知死。当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时,竟有解脱期待之感。期待什么呢?来世吗?于是乎笑了。哪来的来世,不过现世罢了。
  • 非洲狮传奇2:成长蜕变

    非洲狮传奇2:成长蜕变

    草原上最弱小的狮子在失去姐姐的援助后能否得以成长,化茧成碟呢?
  • 宗门系统之男主是本宗主的

    宗门系统之男主是本宗主的

    她:无可介绍,暗藏属性:色女。不知哪来的系统,要她救它的前主人,不过,她怎么可能同意?“为什么不说你的前主人是个帅哥?”看着被自己修复的脸,佟嫣然咬牙切齿问道。不然她也不会浪费那么久的时间,早早拐入自己被窝之中。某天…“夫人可还满意?”看着魂魄聚集成人后,魂魄开口问道。“哈哈,满意,我的,我的。”说完,将其魔爪伸了出去。
  • 生于七十年代

    生于七十年代

    生于70年代后期的赵岚岚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有一80后的弟弟赵磊,一家人和睦幸福。但25岁仍待字闺中的她却被母亲不厌其烦安排的一次又一次的相亲会搞得心烦意乱,遂决定自力更生,自谋出路。恰在此时,她偶遇大学时期暗恋过的学长徐承,于是向他展开了颇为曲折可笑的“倒追”攻势,却屡遭挫败,一波三折之后,岚岚和徐承还是皆大欢喜地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不久,两人便有了宝贝女儿徐媛媛,由岚岚的母亲代为照顾,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仿佛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