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900000034

第34章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 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 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也说“无为福”

第十品,我们一直是说自己的话,不是我们完全同意南怀瑾先生对第十品的解释,只是没有太大的原则分歧,又怕纠缠太多,把我们的读者生分了。正如前文所说,第十品跳跃很大,如果不依原经文直解下来,读者可能会不容易明白,为此我们没有对南先生的解释多纠缠。

例如南先生说净土是“挂角羚羊无处寻”,就根本不符合佛学的本意的。我们不能把人引入这种空空荡荡的境界中,这种东西在传统文化中,把中国人害苦了。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从文化史说,未必准确,但从中国人现实的“文化——心理”结构讲,倒是有几分道理。大部分的中国人,进而儒,退而道。社会需要他们时,一个“假道学”的面罩就戴起来了。一成为失败者,他们便“羚羊挂角无处寻”。功成身退,功不成也身退,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儒、道、释三家关于生命本质的许多无比精辟的论述,全成了他装潢门面的东西。满口的“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佛言祖说”,其实和当年的阿Q临终非要把圆画圆没有什么两样。

应无所住生其心,就是直面惨淡的人生,生命的现实不管如何可鄙,生命的未来永远美好。

这便牵扯到了第十一品了。

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实在是太牵强,这回我们又不能不直接面对南老的解释了。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昭明的分品安标题,问题很大。随着对经文的解释,我们同时也告诉了大家,分品所造成的误解有多么大。到第十一品,几乎是太过分了,昭明给这一品安上了一个“无为福胜分”。我们对照一下经文,乃至全经,那里蹦出一个“无为福”的提法?完全是生造硬扯。第十一品的最后几句是“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这里哪有“无为福”的影子?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认为勉强加这么个标题,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无为福”者,因缘所赐之福,不需要个体生命自己去争取。这样讲和全经的主旨,也是可通的。但是,此例不可开。中国文人的文化随意性太强,总爱利用加一字,减一字,把自己的文化观强加给佛学。

同样是这个“无为福”,到了南怀瑾先生那里,问题果然发生了。请看南先生的原文。

“无为福属于清福之类。无为福胜就是说清净的福气高过世间一切功名富贵的福气。”

我们真不知经文的原文在哪里对福德作过区别,任何一个稍有文化的人,也辨别得出,释迦所说的“此福德。胜前福德。”根本没有区别清福、洪福。

人们布施珠宝,以救贫苦之人,供养出家人,这是善事。但是,任何珠宝都是有量的,哪怕是“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也是有量的有限的。你现在这一世布施了,下一世你就享受你布施出去的福报,这种粗陋的因果观,是古印度文化的特点。释迦对于人们这种善行,没有否定,其原因,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了。“灭度”大愿正是从这些善行发展起来的。但是,即便这种粗陋的因果观,其行为是否可以成为现实,也是保不住的,更可怕的是还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一世布施多了,下一世福报太大冲昏头脑,就会骄奢淫逸而造恶,反而会下地狱,所以财布施之福不是究竟之福,而《金刚经》给你的福报是,将你的“我执”断在这一段生死之中,令你入无余涅而灭度,你入了海咸一味的本愿海中,也就是回到了本来面目的大“我”。原来的那个我,不能说无,也不能说有。你便享受了“宇宙─生命”系统的全部福德,这是无量福德,永远没有享完之时,而且是真正的清净之福。“清净”在佛学中的含义,根本不是世间人的轻松、坦然之类的玩意, 是指金刚、法身本体而言的,“宇宙─生命”系统本体无善无恶,这才是真正的清净。灭度一切众生就是令众生回归本体。“南无阿弥陀佛”即一切依赖本体整体的因缘运动变化。

这和南怀瑾先生说的“清福”,即前文说到过的那种小地主式的“清福”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是无量大福。说实在话,南怀瑾先生始终没有破了自己的“身见”。“我”“人”“众生”“寿者”莫过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幻化身,但离了这个幻化身也就说不上什么“宇宙─生命”系统及法身、报身。“我”与“宇宙─生命”系统不是一,但也不是二。“宇宙─生命”系统的一切福报包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灾、福……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该享受的,只是为那一点“灵光”——“知”不灭,只是为宇宙的“明德”不受污染,个人道德的意义很小很小。“我”——本体无善无恶、 无福无不福, 但要享尽一切幻化身的“福”,只是那点灵光永不熄灭,宇宙整体的“明德”永不衰退,与 “宇宙─生命”系统共保鲜活,这不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金刚身吗?

这才是释迦说的“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我”发大愿,“灭度一切众生”,我的缘分便入了一切众生的因缘。“一切众生”,正如我们在前文说的,是指“宇宙─生命”系统的全部存在方式,它们与生命个体的存在方式,不是一也不是二,本身就是“能所双泯”的主客不分、精神物质不分,“明德”永存。“灭度一切众生”的本愿,入了一切众生心,入了一切众生的因缘,不就是与“宇宙─生命”系统同体吗?

小乘四果就是破不了这一关,所以最高只能做到“有余涅”,没有到最后的究竟位,离着最后的第十一位佛,还早着呢!南怀瑾先生解《金刚经》,严格说连“预流果”的水平也没有超过。

当“我”化为愿力身入了一切众生心,灭了我自己,我自己也无所谓灭与不灭,“我”与“宇宙─生命”系统共在了,我与一切众生共在了。众生的一切福皆是“我”之福,但这其中谁也找不到一个主宰者。所以,此福德也可以算是“无为福”,唯有那不灭的“灵光”、“明德”,永照历史,我也不知这灵光是我不是我。话又说回来,这“知”的灵光,何时又是“我”的呢?因缘不合永无我之“知”。

“佛说非身。是为大身”的道理,不就是“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的运动状况吗?

这里的困难在于,释迦的大愿,并不包括任何的神通和普通人的一些空愿,而是“宇宙—生命”系统的运动矢量这大愿真的会有如此无量的神力吗?

具体道理,我们前文已反复讲过,但未必能说服所有的人们。但,我们知道南怀瑾先生是讲过《楞伽经》的,应当知道“现量”的力量。在《楞伽经》中,释迦对这一点讲得很清楚。一部唯识学,说到底就是要讲明这一点。一般人未必相信释迦牟尼佛这个大愿的力量,但南怀瑾先生应该是坚信无疑的。

再说受持四句偈

实实在在说,“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真是千古以来的一个大疑案,南老自己也无法说清。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大量的解经人,太迷信他们个人的智慧,以为智慧是私有的。再者,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受自己的智慧支配的。对于这些人,说死了也不会明白“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的真正含义。如是就在“受持”二字上大作文章,把这两个字讲得玄乎其玄,似乎不玄就不是佛法,似乎离了“功夫”就不是佛法。

他们认为佛法不是学问,是功夫,必须证得。谁去证得?你自己去证得吗?你是什么?你的“心”是什么?“缘起而性空”。既然是“缘起”证得的,也就不是你证得的。因缘让你证得便“证得”,因缘让你“证不得”,你便“证”不得,这个“证”,显示到你眼中的就是一个幻相,你能证得什么?

佛法是强调“证得”,这个“证得”的本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下在坊间大量讲“实践”的、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籍,对“实践”这个词的真实内容的介绍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也不太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实践”不同于“实际”,“实践”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是整体的看历史,历史的看整体。佛家所说的“证得”,是包含一切众生在内的历史运动所证实的东西,这便是真正的“证得”, 根本不是凭神通功夫证得的那些所谓“境界”。

自佛学产生后的二千五百年,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这便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意识为转移的“证得”。释迦发现的“本愿”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本愿”毕竟是无为法,这个“证得”的本身,又什么也没有证得。佛法者,非法非非法。根本不存在历史进步之外的宗教式的“证得”,神通式的“证得”,巫术式的“证得”。

因为佛学的根本目的是“普度众生”。

因为佛学认为“宇宙─生命”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个体脱离了这个整体,无所谓“证得”、“证不得”。如果有某一个个体认为自己可以脱离这个整体,证得什么,就是“邪见”、“妄念”。所以须菩提说:“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说明了“证得”的真义,再来说“受持四句偈等”。为了让人们真正明白南怀瑾先生到底如何错的,我们不能不逐条与南先生商榷。

南老说:“他(释迦牟尼佛)说假使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善人,对于金刚经的内容完全了解了;乃至‘受持’,这两个字特别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并且照着经典上去修持。”

明眼人一下便明白了,这完全不是经文的本意。首先,关于善男子、善女人,前文我们已经讲过,是指“一切众生”而言,我们的证据是《金刚经》的原文“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为什么到了这里,要用一个“若”字呢?这是由于有一个布缘的过程,缘分大的,早得到,早明白;缘分小的、远的,晚得到,晚明白。最终是“一切众生”都得接受“无余涅”。作为虔诚的佛教徒的南先生,难道会不相信佛的愿力是真实的力量吗?

再看南老的一句话,“对于金刚经的内容完全了解了”,这显然也不符合原经文。经文说“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并没有决意要求一切众生都得“完全了解了”。南先生这句话是他自己肆意加上的,与《金刚经》无关。这句经文,即便从语文的意义上,也是很明白的。对于此经,了解了,全了解,当然好;没有完全了解,哪怕只要知道“四句偈”,为他人说了,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实是俗话说的“沾边就算”的道理。“乃至”二字,翻成汉语,就是“哪怕只要”。也就是说多少不论。

这和南老先生对我们要求的,第一要完全了解,第二要照经修持差得太远了。

“受持”二字,让南先生讲得更玄了,暂不说,且看南先生对“四句偈”的妙解。

翻遍《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这一句最少重复了十遍,释迦牟尼佛从未多加一字,也未减少一字。从来没有指出是哪四句。其实这里根本不要指出哪四句,缘分这东西没有分别心,沾上便算有缘,有缘就得依缘分去行。太阳每日照着我们,并不需要你对他了解什么,更不需要你去练一套照太阳、晒太阳的功夫,他都要照你,除非是天黑了,或者你躲在屋子里不出来,被什么东西遮住了。

南先生实在无法给我们说清“四句偈”是什么了,便扯到“离四句,断百非”上去了。

“离四句,断百非”的四句的具体内容,即“亦空亦有”“非有非空”等,南老已经说过了。如果真是南老说的这四句,《金刚经》为什么不明说?非要说得那么“含糊”?一句重复了十余遍的话,就是不讲明白,释迦要和众生布迷魂阵吗?“离四句”的四句很简单,才十六个字,插在《金刚经》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释迦为什么非这么“含糊”呢?

其实,“四句偈等”这句经文本无任何玄妙处,也没有任何“含糊”处,只是由于大师们太自信自己的智慧,故作玄妙,一心要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反而离题万里。依经文的原意,就是你随便怎么都行,都不会改变本愿救你的性质。全理解更好,理解一部分也可,全不理解照原文诵四句给人听也行,都是结缘,有缘分就被度。大师们天天讲佛学的原则是“缘起性空”,到了关键时刻怎么就忘了呢?正如我们前文反复讲到的,这是因缘法,是无法之法,是无定法之法,是非法非非法。真不知还要释迦如何讲才会明白。有些人就是非要把水搅混不可,就是非希望人们对《金刚经》望而生畏不可!

如果真是如他们说的,后文第十二品,说到经文所在之处,就如佛塔,就如佛庙。“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又该如何解释呢?连四句偈都不要了, 连文字不懂也不要紧。不识字也不要紧,哪怕是如同见一座塔一座庙,即为有佛,也就是说,那怕只见到《金刚经》的本子,便是见佛。有佛就会度人度众生,有佛而不度众生,那也就不是佛了。这是告诉你,经书就像无生命的塔,无生命的庙,见了就行了,所以前文一再强调“乃至四句偈等”,关键在于结缘。

人们太迷信自己现在的大脑了,不知是缘分左右大脑,也不知缘分是不会断灭的,在这个过程中,从结缘到知名到知四句偈,到为他人说,到全部理解,历史的缘分都会推着你走的。“缘起性空”啊!

《金刚经》就是法身本有、通过释迦圆满显化出来的‘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的大缘分,只要和它结了缘,好缘坏缘,善缘恶缘都不要紧,正如南先生讲的故事,有人把《金刚经》拿去撕开包了猪肉卖给顾客,这也没问题。买了猪肉拿了单页经文包了肉的人也被度。现在理解不理解不要紧,早晚你会理解的,先结了缘再说,有了缘早晚会理解。“理解”、“明明德”、“燃灯”、“通解金刚经”,不是只属于哪一个聪明头脑的专利,也是缘起而性空啊!

谁能想到,《金刚经》的真正的精髓不是被佛教徒揭示出来了,而是被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出来了!你不信吗?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再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再反回头读一下大乘经典,你自然会全明白了。

但这还不是最后,也根本没有一个最后。

明白吗?人们。简单一点,平凡一点。

“平常心是道”!

让那些神通功夫见鬼去吧!

不过,我们要充分肯定南先生的说法,他一再告诫人们打坐念咒之类不是正道,南老强调智慧成就,也基本是正确的。但是,南老着到一个“智慧”上了,智慧成就的基本含义是,我个人没智慧,是历史进步的因缘让我有智慧的。我的智慧是法身本有,作为幻化身的我,说不上有智慧,也说不上无智慧,有缘了就有智慧,没缘就没智慧。

智慧,因缘生。和《金刚经》结了缘,早晚会有智慧的。抄《金刚经》,撕《金刚经》,印《金刚经》,烧《金刚经》,包括南老错解《金刚经》……在缘分上说平平等等,全会被度。

“佛”无分别心呀!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伊斯兰与国际政治

    伊斯兰与国际政治

    本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一直致力于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研究。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来研究伊斯兰教政治运动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来龙去脉,冷战后的宗教发展与国际政治等系列文章,对学术界和政府相关决策部门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善观法性:洗心禅4

    善观法性:洗心禅4

    人人都身处多个环境,家庭,工作,社会,如何游刃有余的处理这些关系,同时还保持自己宁静的心性?又有多少人在这些繁琐和鸡毛蒜皮中丢失自己?或许禅修将为我们提供解决之道,贤宗法师认为禅修可让生活回归简单,看透某些问题,获得智慧,从而把握生活的真谛。
热门推荐
  • 郎君太野我太乖

    郎君太野我太乖

    尤悄然从来没觉得不会武功是一种这么大的罪过!不就是穿越做个任务嘛,这男主用得着这么不配合吗?不就是不会武功嘛,又没要求非做正妻,随便给个侍妾、姨娘的身份就行了啊,等她活到寿命尽,死撑死了也就十年夫妻,这男主是要作死吗?唉,穿越这种事,原主太强大了,自己没有发挥的余地也是很愁人啊!
  • 你的眼界,决定你的全世界

    你的眼界,决定你的全世界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小的视野。若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隧道里,就如井底之蛙,以为自己头上看见的世界,就是全世界。所以,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全世界。只有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眼界开阔一点,才能摆脱井内的宿命,真正地拥有全世界。针对当下年轻人关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维误区,本书深度分析了眼界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告诉大家如何从选择、思维、努力、行动、目标、合作、心态七个方面重塑思考方式、变化认知尺度,突破圈层和舒适区,活出人生最好的可能。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怎样去除心理阴影?怎样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本书针对青少年生活中的性格培养、情绪控制、对自我和身边世界的认识、青春期特殊心理、常见心理症结,以及交往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等,采取故事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以鲜活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给出各种有效的方法。给予你一定的启发,帮助你解决成长道路上的迷惑,带给你更多的快乐和关于成长的思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真的是仙子

    我真的是仙子

    修仙界曦月宗天骄挽裳仙子渡化神劫失败,身受重伤;而与此同时,一名青衫男子带着一纸婚约踏上了曦月山。三日后,曦月宗宣布挽裳仙子需闭关三年……一时间挽裳仙子成为了修仙界的焦点!而这个焦点本人,却在某一天,从曦月山的后山坐上了一辆驴车,踏上了她与青衫男子归家成亲的路途。“顾家媳妇,你长得可真俊,跟天上下了凡间的仙子似的!”“其实,我真的是仙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二婚新妻:总裁别过来

    二婚新妻:总裁别过来

    意外撞破跟她结婚两个月的男人出轨,才知道,他从一开始就是抱着目的跟她结婚,她毅然决定离婚。本是不小心坐上他的车,却没想到他竟然是她未来的上司,还多次出手帮她。一次又一次之后,她失了心。没想到这竟然又是一场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帝身边的软饭王

    女帝身边的软饭王

    “什么?我的老婆是女帝?”李跃终于有机会实现他的人生理想了“将吃软饭进行到底……”新书《吾为暗星》已开,请大家移步一观。
  • 脉象统类

    脉象统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女归来妖孽别想逃

    凰女归来妖孽别想逃

    一场宫变,使她流落异乡,十年之后,凰女归来,只想搅皱这一湖宁静的春水,不想,这期间却出了一点小瑕疵。不小心错惹一个妖孽,从此和他牵扯不清,既然如此,那妖孽你就老老实实跟在我身边吧,不过如果你敢沾花惹草,我就阉了你。某妖孽:天啊,我总算等到这句话了。从此以后,墨凝紫身边一定有个妖孽,她杀人,他递刀;她放火,他添柴;她灭人宗门,等等紫儿,我先去探探路,他探路的结果就是那个宗门从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