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900000001

第1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兼论东方文化的大思维(1)

历史实在是个怪物,对于普通的衣食者谋似乎总是恩惠多一些。你看,不管它千回万转如何曲折多多,衣食者谋总是一代好似一代,百年胜过世纪。慈禧福报再大,也是无法享受电视飞机的。反过来,历史对于智者大半是极尽嘲弄之能事,尤其是对我们的东方文化某些大师们。

被我们称之为东方文化的古典作家的作品并不太多,赝品半赝品倒是汗牛充栋。但凡被世人公认的东方文化古典作家的作品,如释迦牟尼、孔丘、老子、庄周、孟轲、荀况……其作品都可称之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至于说到他们的后学,尤其是汉代以降,大儒、大真人、大法师、大祖师、大学者……一代当然要传达一代的呼吸,直追先贤者大有人在。高人灭不得,灭高人有罪。但这些人都会因种种原因而生不逢时,知名度不高。至于那些在文化史上被人们称之为划时代的大师们,可以奉承的实在不多,实难与古典作家们相匹敌。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东方文化只作为文化说,其发展似乎走了一条下坡路。开始就是高峰,势必出现下行之势。历史的运动真是如此辩证吗?

西方文化恰不是如此。黑格尔、马克思,就不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可以匹敌的,毕达哥拉斯与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也不可同日而语。

这确实是当代人文学者要好好回答的课题。

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学风问题,文风问题?

孔丘一生“述而不作”,宁可编史、编书,从未想创造编制自己的“思想体系”。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却一再强调,他“无法可说”,谁若认为他有所说法,便是“谤佛”。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老子说得更干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好一个“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这正是东方文化的精华中的精华。

东方文化古典作家们,反复强调的东方文化的精华、精髓,被一代又一代的东方文化学者、智者抛弃尽净,阉割尽净。

后世学人动辄便想构思一套体系,尤其是宋儒,不管是张载,还是邵康节,还是朱熹,似乎都想构造一个宇宙体系,从这里再生发出一套万古不灭的社会道德伦理教条。体系之庞大、精致,实在是无所不能。试看“朱子”的杂着便可见其心胸,实可吞食宇宙。屈子作《天问》,正表屈子之博大。然而,朱熹却非要一条条答完“天问”,俨然他自己就是“天”了。如此一来,《天问》原有意蕴荡然无存。边读原诗,边读朱注,真是饮一口甘汁,嚼一嘴蜡。真不知这位继圣人要干什么?卖弄学问事小,自以为是“天”,则是可笑至极。在我们今天人看来,朱熹对《天问》的回答,实在幼稚之极,永远也进不了大学天文系一年级。

东方文化的古典作家们大半拒绝为人类文明、宇宙规律立法制宪。在他们看来,“宇宙—生命”这个无量系统,自身的运动变化因缘,本身就是真理,就是“天命”、“道”、“阿弥陀佛”(三家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一定的区别, 此处不详论。)谁又可以为他们立法制宪呢? 任何一个个体生命的“知”总是有限,以有限测无限,不是不可知,但绝不可为之立法制宪。东方文化的儒、道、释三家的创始人都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不是宽容各色观念,求其“和”,便是希望将自己消溶到“宇宙—生命”这个无量系统中。不管如何,他们一致认为他们自己的智慧,都是“天命”、“道”、“阿弥陀佛”给予的,他们自己什么都没有,不过是“幻影”、“化身”。在他们身上闪光的智慧,如果因缘合和,也会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闪现出来。

东方文化本身,不管是儒、道,还是释,都是绝对的开放体系,孔子的“和”、“中庸”,释迦强调“诸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说明了这一点。《道德经》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实在是开放得连自己也没有了。

东方文化的后人们不能说没有自己的功绩。董仲舒、孔颖达、朱熹……至近现代的曾国藩、梁漱溟……包括我们的南老先生,佛教中、道教中人,更是人才辈出,堪称祖师者大有人在。然而,我以为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时,似乎是大半都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

东方文化不是一种纯理论体系,实践性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特点。既开放又重实践,真正的东方文化不在书本上,而在中国人,乃至东方人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史乃至东方史,就是东方文化本身。我以为这应是符合东方三圣人释迦、老子、孔子的本意的,也应是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大大不同之处。这样,适应历史,适应因缘,合乎人群之需要,合乎世界之潮流,发现历史运动的现实的合理性,则应是东方文化的后学对东方文化传统的真正继承。

可惜的是,自董仲舒以降,儒、道、释三家的大师,在合乎时代之潮流,适乎历史之需要,发展、充实东方文化之时,总是希望从开山祖师那里找到几条金科玉律,然后演绎成一套放之四海皆准、行之万古不移的庞然体系。总是希望为客观历史运动制宪立法。这就不能不从真理走向谬误了。儒家还好一点,后人总还可以驳驳前人,相互之间还可以论辩论辩。佛道两家演化为门禁森严的宗教,内部的探讨几乎绝迹,一旦升为祖师,其言论皆可如释迦金口所说的经典一样,不可更易了。这一切从现代的佛、道两教的存在状态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佛教中有一位叫太虚的大师,民国年间一直想改革佛教,其结果若何?如果是理论上、教理上的公开论争倒还罢了,而发展到动手动脚,便太伤法师们的尊严了,而事实确实如此。太虚的改革内容是否正确是另一个问题,而毫无探讨之风,则是佛教死亡的象征。

东方文化在今日世界的地位若何?除了一些汉学家及文化学者还觉得东方文化有可贵之处之外,一般人则视其为神秘主义,与原始巫术无二,这实在是个大悲剧。

该是恢复东方文化的真面目的时候了。

在我们这个号称世界一流的文明古国,翻开一部中国政治史,人们不能不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自秦开始至今,大半是无文化打败有文化,无“道德”打败有“道德”,蛮夷之族战胜文明之族,流氓土匪战胜举人、秀才、进士之类的大文化人。凡举弘扬文化的朝代几乎都是短命的衰弱的。

战国时代,秦与其他诸国相比要蛮野得多。如若不然,始皇之母也不会如此放肆。从《诗经》的“秦风”看,秦人应是多有胡风。当时的齐鲁魏赵则文化发达得多。秦却可以一举灭了六国!?“仁义”之说广传数百年之后,一个暴政的秦帝却建立了!刘邦胜秦灭楚,决非“仁义”的胜利,刘三活活是一个地痞无赖子。董仲舒的“尊孔”,不过是给刘氏祭坛打了一个补丁。直接的丰硕成果,不过是给王莽篡位制造了口实。刘秀是土豪打天下,文化只是个幌子。曹氏父子是文人,其立国不足一个花甲子,便为别人做了一碗佳肴。五胡人入中原,彻底是夷蛮胜文明。浮图澄是名震一时的高僧,但也开了僧人与术士幕僚同流合污的先河。五胡人崇佛,未必知佛为何物,只不过是给自己的部族换了一个实力更大的图腾神。姚兴是虔诚的,但做不了中国的阿育王,正史不承认他是一代皇帝,而是一个僭越者。梁武帝是个宗教狂的神经质,佛教中大量的弊端皆以他为起始。达摩弃他而去,正是知他绝非正道。杨坚信佛,儿子却荒淫到极点。李世民是凌驾三教之上,用“三教”如同用一个小官僚,决不是文化治国。武氏是中国史上最信佛的一个女皇,自称金轮转世,次佛一级。其行政为人的成功,却决不是依了经文教典。唐朝不是无文化,而是多文化,各种文化并存的大开放政策,导致了唐朝前半叶的兴盛。宪宗崇佛,迎佛骨反而令他早崩。武宗灭佛未必没有振兴国家的计算。一种文化学说能让人灭了,原因只在自身的荒谬,何怪“三武”?宋太宗开始大兴文化,国力却愈弱,待张载、邵康节、程氏兄弟名震一时之时,宋也就离死亡不远了,靖康之耻正是在此时。岳飞若以“理学”为敝屣,也不会死在风波亭。以岳飞当时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重演一场“陈桥兵变”,如果是那样,中国史怕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在大兴理学的同时,中华民族真正强大的力量是不知“理学”为何物的成吉思汗,这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英雄,至今还令人胆寒,德国皇帝在数百年后,还叫嚷“黄祸”的可怕。一个还俗和尚登了龙位,其弘扬文化的最高水平,是高抬《琵琶记》这样的剧本。顾炎武辈对晚明诸君的“谈心说性”深恶痛绝,高举了“经世致用”的帜子。但真正落实他的理想的文人,却是与他政治目的完全相反的曾国藩!“商女不知亡国恨!”曾氏兄弟真正把儒家文人“经世致用”的歌子唱绝了。多尔衮是个霸嫂的无耻之徒,对于中国文化的最高知识是《三国演义》,“关公”成了他络笼汉人的廉价赠封,关帝庙一时在全中国如雨后春笋,最后关帝也成了一尊古佛,儒道释三家文化在关帝名号中就这样联了姻。

“东方文化”,不知是悲,还是喜。只能称之为“哭笑不得”。这与其说是“文化”,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我以为钱谦益、洪承畴辈比顾炎武诸君高明多了。虽然史称钱、洪为“贰臣”,但正是这些“贰臣”给剽悍的女真人传授了地道的“东方文化”。满人汉化了,“满族”只剩下一个符号。爱新觉罗的后继人光绪、宣统连生育功能也化掉了。“东方文化”的“化工大法”大胜特胜。顾氏与钱氏如相见于九泉,互相又该说些什么呢?

这似乎是中国史上的一条规律,野蛮打败文明,文明又同化了野蛮。野蛮一旦被同化,其生命力就衰弱至极。文明是文明了,同时成了另一个“野蛮”嘴边的一碗粟。蛮夷之民、村野匹夫、街头流子、还俗和尚、道士,都在眼巴巴等着“东方文化”的兴盛哩!因为“文化”的兴盛就等于当权者被“阉”,取而代之的时候便到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止是治国之术,怕也是中国史的一个规律。

我们的“新儒家”的大师们对此怕是最能心领神会。

一八四○年之后,蛮夷之族又来了,“东方文化”在坚船利炮面前落花流水。自此以后,中国人不管是文化人还是非文化人,对于“东方文化”无不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提到“东方文化”,一股故国之思便油然而生,活生生弃舍了不舍得;再鼓吹起来,不仅是势所不能,情绪也难振作起来。一百多年了,中国人对“东方文化”大半是如此两难。而大量的有识之士还是主张大力学习西方,以为这才是强国之本。然而,一说起学西方,太多的人又怕真来一个全盘西化。中国文化何去何从?太难了。

进入二十世纪末叶,日本、 南韩、 台湾、香港、泰国、新加坡……大量有着“东方文化”血统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腾飞了。一时,“东方文化”的大师们又弹冠相庆,似乎“东方文化”同化“西方文化”的日子又要到来了,我们又可以来一次“化工大法”的表演了。一时“新儒家”、“新理学”、“儒家资本主义”、“佛家社会主义”又漫天飘来。

一九九八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起自西方金融界的“三剑客”。一时,佛也不保了,菩萨也不佑了,有特异功能的法师们的咒也不灵了,儒家的德,道家的“玄”,都不知干什么去了。

东方,腾飞的东方为什么如此脆弱?

大师也许会说,这是为政者没有大力弘扬东方文化的缘故。到底是东方化不够,还是西方化不够?

最能令东方文化大师们振振有词的是,西方社会时下的文化渣滓的泛滥,道德的沦丧,人情的冷漠,尤其是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一提起这些例子,大力在全世界振兴东方文化,似乎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南怀瑾先生也是加入了这个大合唱的。

对于这个合唱,我们以为无可厚非,但行得通行不通?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现实历史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弘扬东方文化似乎注定是一曲令人回肠荡气的悲歌。

但是,我们肯定地回答,这只能是“东方文化”大师们的悲歌,而不会是,也不可能是东方文化自身的悲歌。

东方文化无悲歌。真正的东方文化永远是乐观地面向未来。悲歌只属于那些在东方文化中偷梁换柱的人。

引一则现代公案。

某台湾高僧赴大陆行脚,于某地,会一年轻人。

年轻人:我当然是神僧下凡。

台湾僧:何以见得?

年轻人:神通俱足。

台湾僧:敢问天眼?

年轻人:二十九彩电,接四海风云。

台湾僧:敢问天耳?

年轻人:摩托罗拉,连五洲雷鸣。

台湾僧:神足通?

年轻人:一张机票,足下腾云。

台湾僧:宿命通哩?

年轻人:知今日之我,便晓昨日之我。未曾落地之时,神通早备,若非佛、菩萨转世,何人可有如此福报。

台湾僧:今日之世人大半享受电视、电话难道皆是佛、菩萨转世?

年轻人:善哉此说,世人皆我道友。满街行走者无非是佛。

台湾僧:南无阿弥陀佛。

年轻人:若无弥陀,尔焉知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尔早是弥陀所眷恋之人,业障障眼,视而不知。

台湾僧汗颜不已。

无生命的宇宙是什么?

凡回答者皆是妄想猜测。不可说,不可说。

无“知”之生命是什么?

不可说,不可说。

昨日之“知”,幻影之回忆。

明日之“知”,想象之推测。

当下之“知”,说“知”知已过;说知,知在生。“知”是什么?

毕竟有“知”!

知即生命,知即宇宙。无宇宙无以生,无生无以知;无知何言生?何言宇宙?

“知”,似乎有主客之分,“知”、“被知”之分。无被知之“知”是什么?无知之“被知”又是什么?谁真的把它们分得开?还是不分的好。西方到了现代才明白这个道理。量子力学出现前的西方文化,其出发点、逻辑生发处,皆是认定有一个恒定的、静止的、不变的认知主体。未行动前,主客早在大脑中分了家。

《道德经》早指出了这种悲哀: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金刚经》则一再说明: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知”又何止是主客双方的事!

近者为因,远者为缘,“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因因相生,缘缘互连,环扣环,网连网,只不过因缘在某瞬相合,显出一个“知”罢了。

我跨河,我登山……

若无太阳,何“知”之有?

若无空气,何“知”之有?

若无父母,何“知”之有?

《道德经》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无量因缘合一知,当其无,显知之用。

辐辐还以辐辐,毂是什么?

因归因,缘还缘,“知”是什么?

万事万物,无量之“生”,无量之“知”,莫过是“宇宙—生命”因缘系统的潇洒走一回!

“知”也,“行”也,知行之分,大患在于有“身”,有“相”。“宇宙—生命”系统行时便是知,知时便是行。先知后行,先行后知,是固定出一个主体之后的妄想。在“宇宙—生命”系统本身永是一体的。这个系统: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

迁流不息,生生不已,变化无常,却“知”光常照,这便是“宇宙—生命”系统。小心: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狂……”

佛家则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不是“知”不可靠,“知”便是知,知了也便完了,问题是怕你“知”完后,还要没结没完,迷惑于一个“我”,一个主客之分,一个物事的确定性。

你成了“知”的奴隶了。

全知全能,万知万能,宗教的哄人把戏在东方文化中绝无地位,那是儿童们的幻想,原始巫术宗教正是以这种幼稚的幻想为基础的。

释迦有“十四不正问”之说: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君溺宠:爱妃,慢点跑

    魔君溺宠:爱妃,慢点跑

    特工会长,一朝穿越!废柴?一群小辣鸡,看姐不轰死你。丹药?很贵么?姐一日三餐当饭吃。花痴?那姐身后后面一直追着的妖孽美男是谁啊?虐白莲,气渣爹,可最后还是醉倒在魔君怀里!“帅锅?你要干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阅世编

    阅世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一个美丽的倾国倾城的女人,一个拯救生命和挽救生命的女人!她的美是让人终生难忘的那种,这个端庄温婉知书达理的女人在亲眼目睹他老公和自己的挚友在自己家的卫生间里苟且时,她的内心和表情都扭曲了!
  • 这样做人做事最给力

    这样做人做事最给力

    不懂做人之道,就不会受人欢迎,不懂做事之道,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做人的价值是在做事中不断实现的,而做事是做人是否成功的重要体现。
  • 试婚宠妃很狂傲

    试婚宠妃很狂傲

    ★她腹黑强大,张狂自信,重情重义,有仇必报,杀人不眨眼。她从神魔传奇时期而来,身上有着毁灭这个世界的力量。如此强大的人,穿越成一小国公主,竟被送到别国试婚!★他是这个世界公认的第一美男,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待人温柔有礼,几乎无所不能,是完美化身,是她的夫君,也是她的爱情俘虏。他处事谨慎,步步为营,她的出现却打乱了他的步伐。◆她武功了得,善用毒,会通灵术、道术以及各种你想像不到的能力,还有强大的夫君在背后撑腰,她杀小人,惩贱人,一步一步扶正,斜睨天下!他们在一起,创造了许多的辉煌和神话。【片段一】“王爷!三皇子送给您的舞姬被鸾妃拿去喂蟒蛇啦!”下人脸色惊恐来报。在书房里看兵书的琉王瞪了该下人一眼,“你敢直称它为蟒蛇?你不怕鸾妃抓你去喂它吗!”小厮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跪下,“王、王爷,是、是青龙!那舞姬被送去喂青龙了。”某王爷抿了一口茶,依旧专心地看着兵书,道:“青龙饭后需要什么?”小厮才恍然大悟起来,“是、是甜点!奴才立即命厨房准备!”说着,赶紧退下了。某王爷心中牢记着宠妃法则之一:不仅要宠爱妃,还要宠爱妃的宠物。【片段二】“王爷!鸾妃她出门了!”某王爷正埋头处理事物,感觉到了小厮慌张的口气,头也没抬地问道:“女扮男装?去了青楼还是丐帮?”“不、是、是去了域剑将军那儿。”小厮硬着头皮说道。风一吹,哪还有某王的身影。竟敢偷偷跑出去见那个男人?他一定要把她拎回来!某王爷心中牢记守妃法则之一:要守住爱妃的心,必要将所有婚外恋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还有诱妃法则、哄妃法则,骗妃法则,更多请点击阅读!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是一本关于经济学思维的经典著作。作者巴斯夏以破窗的寓言为引子,指出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决策中往往存在思维谬误,只看到“看得见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见”的部分,进而导致决策失败,并且造成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书中的主题包括赋税、政府补助(产业、艺文活动、教育)、公共建设、贸易保护主义、就业问题等。就像哈耶克所说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而建立“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模式,对个人也很有启示:决策始于远见,在做决策时,既能看到可见的后果,又学会看到当下看不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这也会助我们更好地做决策以及评估决策。
  • 最风流 醉唐诗2

    最风流 醉唐诗2

    唐诗写情是男女相思之情;是朋友相惜之情;是家国天下之情;是参悟生死之情;一斤唐诗,含着九两情思……
  • 超级信审官

    超级信审官

    她,是纵横银行职场的专业能手,也是受尽背叛的大龄剩女。职场上,她果敢坚决,杀伐果断,拥有超高情商,却难逃一张构陷的大网;情场上,她倾心以待,终被背叛,难信人心,却又再遇天定之缘。历经重重考验后,她实现了职业生涯的一场升华,同时寻得了人生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