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600000001

第1章 代序

一、藏传“测码”与汉传“因明”之间的差别

藏文Tshed ma(测码)是“正量”之意,“真理”之意。其学说称Tshed ma rik ba是“量学”之意。“正量”梵文为Bramana,Bra是“最胜”义、“初始”义,mana是“心识”名,合起来是“初始识”,即“新知”。

正确认识为什么称“新知”呢?因为一切有限的存在都是一刹那的存在,在刹那之间变化无常,即一切事物处于不停的变易状态之中。正确的认识是与被反映对象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认识。

这种正确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第一条,认识与所认识对象必须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反映的必须是此时此刻的新情况,即“新知”。

第二刹那对于第一刹那的存在状态的反映,已时过境迁,非新知,故非正量,称已决智,是先前认识的复现。第二条,认识所反映的情况必须准确无误,即“无欺诳性”。

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准确无误的最新知识称作“测码”,即真知、正量。

认识为什么称作“量”呢?人们认识事物就像用度量衡器具测定事物的体积、重量、长度一样,故将主观意识称作“能量识”,客观认识对象称作“所量境”。客观认识对象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故认识也分直觉经验和间接推论两种,前者称作现量,后者称作比量。在探索研究和总结人们的认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量学这门认识论学说。在这门学说的思想理论的完善和进一步提高方面,5世纪的陈那和7世纪的法称二人做出了卓越贡献。陈那的《集量论》和法称的《量学七论》,特别是《释量论》,是量学的不朽经典。

藏传佛教在8世纪,随着以佛教经典为主的十明学科文献的大量翻译,和通过留学印度的藏僧,将量学的传承引进了藏地。经过了翻译文 献、讲解传授、吸收消化、研究发挥、辩论深化、自成体系、普及推广的各个阶段,使量学这门学科在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展,并作为认识事物、进行思辨论证的工具,在研究内学佛教理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内学研究的实践中,不但使佛教思想理论达到了空前的严谨缜密、精细入微的高度,而且也使量学本身得到了内容的拓展充实和理论的深化提高的双丰收。

“因明”在藏文中称 gtan tsiks rik ba或 rtaks riks,是“推理论证学”之意。“因”指推理论证的“论据”、“理由”,梵文为heidu,“明”是“学”之意。因明是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二量中属比量部分。

因明的内容是《集量论》的二至六品所阐述的内容。

《释量论》共计四品:第一是自比量品,第二是论证佛与佛教合乎正量的成量品,第三是现量品,第四是他比量品。其中一、四二品主要阐述因明的内容。

《释量论》的内容除了四品品名所表明的内容外,还有语词概念的排他抽象性,自相、共相二谛义,对形形色色外道哲学观点批判,对生命轮回、佛教四谛教义、佛性、二无我义、佛与佛法的真实可信性的论证等等,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故有人曾评价说:“《释量论》是佛教教义总论。”这些内容在作为汉传因明经典根据的《入正理论》和《正理门论》中是无法看到的。因此,因明和量论之间不能画等号。

至今,将藏传量学译作“藏传因明”,是个翻译上的错误,应予以更正。

二、藏传量学的传承和资料优势

学科的代代传承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承前启后的接力赛跑,与没有师承只凭有限的文书,揣摩猜测文意,穿凿附会,随意解说不同。如吕才在《因明注解立破义图序》中说:“此论极难深究元妙,比有聪明博识,听之多不能解。”法称亲弟子天主慧为《释量论》作疏,第一、二稿被销毁,第三稿勉强通过,法称叹惜着说:“此论,无人能解矣。”可见此论的深奥难懂。艰深的词义、特殊口传诀窍和辩经院获得的知识,没有师承,仅凭书本是得不到的。据说法称为了得到因明辩论秘诀费了很大的周折。在藏传佛教中历来重视学科传承,就量学而言,由8世纪留学印度的一批藏族僧人,从那烂陀和超严寺等佛教大学将量学的传授和辩论传承带到了雪域藏地,使这个传承完整地保存下来。

其次,藏传量学占有资料优势。汉传因明梵文翻译资料,只有玄奘大师翻译的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两篇小论,而这两篇小论中仅仅简略地介绍了因明部分的推理规则,那些推理规则后面的深厚的哲学理论,在这两篇小论中是看不到的。据说后来留学印度的义净翻译过陈那的《集量论》,正如吕先生所说,“不勘《集量》,《门论》幽微亦未易晓”。但可惜当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而不久就散失,未能对汉传因明产生影响。

由于资料不全,使汉传因明研究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石村评价因明说“它的方法既不完备,体系也多纰漏”,还说“照此体系,循此方法,就能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推论问题,那就未免太可笑了”。这是只见汉传因明的井水,未见陈那、法称量论学说大河、大江的孤陋寡闻的妄断。把汉传因明因资料不足而造成的缺陷,当作因明论本身的缺陷,妄加否定,确实有点“未免太可笑了”。藏传量学资料优势在于8—13世纪,译成藏文,至今保存在《丹珠尔》部的有陈那、法称、天主慧、释迦慧、胜军、商加罗难达、法尚、戒天、静命、莲花戒等26位印度著名因明论师的《量论》和《因明论》疏著作68部。素有“量论百家学说”之称的传承接续和印度各大家论著的大量翻译,对藏地量论的学习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藏传量学在藏地的发展

量学在藏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历史阶段。初期是从8世纪到9世纪中(前宏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引进和翻译量学资料时期。由嘎巴华则翻译法称的《因明一滴论》,展巴南喀翻译的《关系研究》等。麻盖洛译师的《释量论》第一次译稿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一时期有琼布扎赛、麻盖洛等在许多地方讲授因明的记载,但在这一时期讲授的只有法称的中论《定量论》和小论《正理一滴论》等。中期是从11世纪初到14世纪中。这一时期在量学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贡献的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俄大译师·洛丹喜若出任桑普寺主持堪布期间,于公元1096年,创建五部经学辩经院(五部为量学、般若学、中观学、毗昙学、律学),开创量学讲辩制度;俄大译师第二次重译了《释量论》,在其亲传弟子中讲授法称《定量论》和法尚《大合理论》的有300多人。

第二件是恰巴曲桑(1109—1169)任桑普寺主持堪布时开创了将《因明》、《俱舍》和《阿毗达摩摄论》中的众多哲学概念分门别类,进行辩论的《摄类集辨》,从辩论的内容和辩论方法上都对量学做了补充和改进。恰巴的八大弟子称八大论师,对量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三件是萨班·更嘎坚参(1182—1251)第三次修改《释量论》,在消化吸收陈那、法称量论的基础上,写出了《正理宝藏论》。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藏族学者独立撰写的量学理论,开创了量论“理藏”学派。

后期是量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4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中。这一时期在以宗喀巴师徒视“测码”为研习佛教教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测码”在寺院教育中地位,将《释量论》置于内学五部大论之首,定为教理学院的必修课程,对量学在藏地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宗大师重视和提倡“测码”,并将“测码”的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运用在讲学、辩论、研究和著述等学术活动的全过程,不但提高了佛教理论的严谨性和合理化程度,同时也促进了量学在理论和应用实践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上千座格鲁派设置辩经院的大寺院教育,对继承和发展量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时期培养的量学人才数量和研究成果也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1世纪到20世纪,藏地有量学著作的学者有117人。其中14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格鲁派有89人,占总数的76%;量学著作有221部,其中格鲁派著的有183部,占著作总数的81%。

藏地量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明理论趋于进一步地深细化和完善化。如在因三相和宗、因等各种概念定义的高度严谨化方面得到了发展。

(2)推理方法由灵活多变的应成驳论式,代替了具有种种限制规则的两支自证式论式。应成驳论式推理方法是从《摄类集辨》辩论实践中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这种驳论式在萨班的《正理宝藏论》中只提到三种,在更登珠的《正理庄严论》中提到14种,而在晚期的《摄类集辨》中已总结出了20多种。

(3)对量论学科内容的增补扩充。如将《释量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心智学》和《因明学》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将《释量论》、《俱舍论》、《阿毗达摩摄论》中的各种名相概念,归类排列,进行思辨的《摄类学》。

(4)藏传量学冲破了纯理论研究的樊篱,把量学认识论的方法变成了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思辨智慧。

四、对几种错误观点的反驳

在一篇称作《西藏所传的因明》的文章中说:“宗喀巴等这样结合因明于修持,带了特殊的宗教色彩,同时就限制了因明的正规发展。他们还打破了因明和内明的界限,好像两者理论完全相同。其实严格说来,这是可以商榷的。如在《佛地经论》里,便明白指出因明和内明之间自相、共相各有其不同的说法,不应淆乱。”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将一一回答。

他说:“宗喀巴等这样结合因明于修持,带了特殊的宗教色彩,同时就限制了因明的正规发展。”玄奘亲传弟子窥基在《因明入正理论疏》中说:“因明论者,源唯佛说。”这话没有错。佛教因明逻辑思想出自佛经,世尊在说法时经常用到因明的巧妙思辨方法,而佛教哲理也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化的思辨基础上的。陈那、法称是大乘佛教论师,他俩所造《集量论》、《释量论》二论是在破除数论、吠陀等各种外道旧因明观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佛教量学因明体系。如果说因明“带了宗教色彩”,那也不是宗喀巴大师等人的过错。乐于评论藏传因明的人对陈那的《集量论》和法称的《释量论》应该有所了解。

《集量论》开宗明义第一颂,便说:“已成正量利众生,礼敬善逝救护师,为成正量从自造,散论集萃成一论。”其中第一句“已成正量利众生”的“利众生”,是说佛的慈悲功德,“已成正量”是说佛的性相符合正量。第二句“礼敬善逝救护师”中的“善逝”,指佛的圆满证量,“救护”指救护众生,“师”指教授佛法的佛陀,意思是“向善逝、救护者佛陀致敬”。第三句“为成正量”是表明造论的目的。是让什么“成正量”呢?就是为了证明佛与佛教合乎正量,即合乎真理。法称在《释量论》中为解释《集量论》的这首皈敬颂,另辟一章,称作“成量品”,专论佛陀的功德成因、二谛义、四谛教义、轮回转世、二无我等佛教教理,故学界将《释量论》看做“佛教总论”,称为“佛教逻辑”。

如果说有“佛教色彩”的话,那也是《集量》、《释量》“二论”的固有特色,而不是宗喀巴大师等人的画蛇添足。说什么这类宗教色彩,“限制了因明的正规发展”,更是缺乏论证的臆说。事实正好与此相反。宗喀巴大师将因明当作研究教理的锐利武器而进行提倡和大力推广,使量学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样,汉传因明二论由玄奘大师译为汉文,在佛寺中向僧徒讲授,也没有在非佛教领域弘扬其学,随着法相宗的衰败,汉传因明也就随即销声匿迹了。

在这篇文章中又说“他们还打破了因明和内明的界限,好像两者理论完全相同。其实严格说来,这是可以商榷的。”对这个问题,克珠杰在《正理庄严·破除心暗论》中做过精彩的论述。要而言之,所谓“内明”指的就是教导破除心中无明、开发无我智慧的知识理论。“因明”是以理辨明是非之意。量学因明以正理论证人无我、法无我教义而阐明慧学,若这不算“内明”,什么可算“内明”呢?如果说因明的思辨性非内明的话,佛经中也有许多用因明推理思辨规则组成的说理之语,因此,佛经也无资格称作“内明”了。这能说得通吗?

《隋唐时期因明输入》一文中说:“内明统指咒术、符印这一类东西。”此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还嘲笑玄奘法师“充满偏见,头脑不清醒”。头脑清醒之人,对“内明”一词怎么会做出如此荒唐的解释呢?所谓“内明”是指经、论、律三藏佛经所说戒、定、慧三学知识体系及其方法论。量学因明是方法论,故列入内学并无不妥。即使把量学因明列入与内明并列的“外明”,也未超出菩萨学——佛学的范围。弥勒在《经庄严论》中说:“若不精通五明知识,大菩萨也难成就遍知。”(五明指语法学、因明学、工艺学、医学、内明佛学)所谓“在《佛地经论》里,便明白指出因明和内明之间自相、共相各有其不同的说法,不应淆乱”更是站不住脚的理由。

佛教有随机说法之说。同是佛说,大乘、小乘教义不同,四部哲学,所见各异,经部与毗婆沙师主张外境实有,大乘有部主张识有境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岂能用一经一说,断定佛教之是非乎?

同类推荐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佛光与教团

    佛光与教团

    《佛光与教团》专门介绍台湾佛光会会员应了解的相关信息,例如佛光会的性格、性质、目标、方向,以及怎样做个佛光人,佛光会员的宗旨,佛光会员四句偈的意义,佛光会员的信条、展望、胸怀、精神、任务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熟习的人,真的就是的确如此吗?有没有一颗时刻澄明的心能够去随时随地看透任何一个流转不息的人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呢?当这样追问自己的心灵时,就会发现执著于自己一时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认识的主体在迁流变化,认识的客体也同样在迁流变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为何那么确实地相信这个虚妄的、流动的自我呢?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悍妻之老公太娇气

    悍妻之老公太娇气

    巴顿。乔治193的身高,俊朗的五官,高贵优雅的外表,是巴顿集团大财阀的独子;他不务正业,看清了家族企业那股涌动的黑暗。***贺敏,只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大高个,即使有着天生丽质的外在也因为身高而不受待见。她大学毕业后到了美丽的风车之都荷兰,只为实现灰姑娘穿高跟鞋的梦想。***★相见他耍赖要睡在她的房间,只为试探她。她妥协,因为她相信他。★相处他与她达成协议只为博得老爷子的认可,得以实施他的计划。她同意她的协议,只因不希望再成为同伴的累赘。她夺走他清白,拿了钱从人间蒸发。她献出她的身子,销声匿迹只为抚平那颗不安的心。再次遇到他,他变得阴沉暴戾,口口声声让她还钱。再次遇到她,她怀了他的孩子,她变得懦弱爱哭。
  • 冲灵道友

    冲灵道友

    一个逗比胖子的故事,有了神级系统的变化。
  • 心宽路就宽

    心宽路就宽

    本书从心宽一寸,受益三分;命好不如心态好;学会放松,人生轻松;控制情绪,就能掌控局势;用平常心,面对平凡的生活;创造快乐,把幸福抓在手中;理智地选择,潇洒地放弃;相信自己,自信的人生最美丽;藐视困难的人,才能战胜困难这九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一个个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向读者朋友阐述了怎样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
  • 迷仙传说

    迷仙传说

    在这片修仙大陆上,有多少痴男怨女悲欢离合恩怨情仇(本书充满悲剧主义色彩,是很好的电影电视剧剧本)
  • 遇见你是我的倾城时光

    遇见你是我的倾城时光

    从进入高中的那一刻起,苏筝的命运就和顾攸宁联系在了一起。对未来迷茫的她,因为他,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念。可是在苏筝觉得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母亲的离逝,和他的背叛,让她的生活跌入谷底。当误会逐渐揭晓,他们又何去何从
  • 断桥是残雪

    断桥是残雪

    一个关于暗恋的等待的故事,一个关于十年的安然守候,一个关于懦弱却又迟到的告白,最后是否能挽回结局?如果所有的等待,只是为了最后的离开,那么又为何需要这个结果?李晓峰就是喜欢一个人,叫苏雪,从高中,到大学,到工作,从未变过。苏雪,是刻在他心里的名字。可最后输给这一人,他却心甘情愿。最好的算计,是最体贴的守护。在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爱并不是在一起,而是为她算计好所有。所有黑暗其实才是最真挚的光明,在阳光最明媚洒在窗前时候,他苦涩开口,“苏雪,我们都错了。真正痴情的那个人,不是我。”
  • 蜀山剑侠传6

    蜀山剑侠传6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绝艳帝姬魅天下:凤囚金宫2

    绝艳帝姬魅天下:凤囚金宫2

    “我”与叶梓翔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宋地,面对的是满目疮痍,人事全非。六哥在风雨飘摇之际建立的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然而此时“我”又发现六哥赵俊对我有着狂热的占有欲,超出寻常的兄妹之情。恰逢此时金国发生巨变,完颜磐坐上了皇位。为了使心心念念的爹爹重归宋地,“我”秘密来到金国,答应了完颜磐的条件——成为他的皇后,没想到后宫争斗和复杂的局势却使爹爹和深爱“我”的李容疏魂断金国。“我”难以承受深重的打击,回到南宋又亲眼看到叶梓翔在监狱中被人毒害而亡,心血耗尽,最终了却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影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影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