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09400000002

第2章 前言

玻利维亚,圣克鲁斯

一九六七年

激烈的战争差不多已经持续一年了。近来,由于有人叛变,华金指挥的游击分队在耶索渡口[毛里西奥港]遭遇敌人伏击,全军覆没,敌人对切领导的游击队的包围圈也在收紧,他们决定撤离这一地区,找一个更合适的区域,以便更有效地培育巩固游击运动的环境。现在已是下午,政府军士兵仍在向前推进,战斗一触即发。

被玻利维亚军方没收的一本红色日记的最后一页定格在一九六七年十月七日,日记作者难以辨认的笔迹几乎无法看清:“今天是游击队武装建立十一个月纪念日,一上午轻松悠闲,如同享受田园生活一般,没有出现什么麻烦事。”这些话读起来绝不是切在日记中描写的英雄史诗的收场白,因为丝毫没有流露出一点泄气、悲观和失败的情绪,相反,倒更像是一篇开场白,像是游击运动刚刚拉开了序幕。

十月八日

一名负伤的战俘被转移到了伊格拉村的一所破败不堪的学校里,剧烈疼痛使他忘掉了周围的一切,连正常喘气都有困难。过去日积月累的重负现在一古脑儿压在了他的肩上,需要他一个人承担,身子板都快被压垮了。灾难和疾病、同伴和朋友的牺牲、个别人的叛变、对远近游击队员的生命要承担的无法推卸的责任以及对自己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一切使他身体日渐衰弱。他承受的压力与人世间所有力量的总和相差无几,然而,他依然挺直着腰板,坚持信仰,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后来,他被五花大绑起来,身子斜倚着土坯墙,静候着一场不可避免的判决。他不动声色地注视着看守他的卫兵头目,其中有些人更是狂暴得不可一世,这些过早哼起凯歌的刽子手还不时地恶意作弄被他们看作蹂躏对象的那名战俘。但是,他周身上下唤起的人们内心的敬意以及他冷眼凝视的坚定目光中透出的力量竟让刽子手们心灵震悚,大惑不解,他们从他脸上看不出一丝一毫怯懦的神情。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准备动用由美帝国资助并经其丛林特种部队培训过的仅有的五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让他们当面去挑衅这位游击队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抓获他的人现在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一方面他们拘捕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最具传奇色彩的革命家,足可以作为玻利维亚遭受外国势力侵略和国际共产主义颠覆阴谋的一个证据,把他拉出去游街示众;另一方面,他们也明白落入他们手中的是一位百折不挠的高尚正直的男子汉,他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让任何法庭变成他公开的讲坛。因此,对他的任何审判都会演变成一场危险的、后果难以预料的政治宣传。

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大张旗鼓地宣布了他们的诞生,还多次发起军事行动,几乎每一次都大获全胜,从来还没见到玻利维亚政府军组织过一次像样的反击。国内外舆论都十分关注这一形势:尽管预期中的玻利维亚农民大规模加入游击队的局面还没有出现,但是对游击队的同情已渐成气候。近日来,新闻媒体对游击队战士进行了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时刻,有意维持现状的人知道,现在需要作出抉择了。

被游击队打得灰头土脸的这些卑鄙的走狗们的报复心态急剧膨胀,他们用如此笨拙的方法去捍卫他们的“事业”。如果说把一所学校变成一座监狱是荒唐悖理的话,那么,妄图用枪杆子来扼杀思想(不仅是无能和犯罪的表现),简直就是枉费心机。

他为在这场战斗中幸免的人的命运而忧心忡忡,思绪万千……在这短暂的沉默片刻,他艰难地舒展一下被五花大绑的身子,以减轻四肢的麻木感。随后,他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中,回到他妻子的陪伴中,四周簇拥着他的孩子和亲朋好友,陪伴着他的还有他的阿根廷、古巴以及整个世界和他的菲德尔。

毋庸置疑,有些人会自吹自擂,会赢得一片恭贺声,因为他们为玻利维亚政府军带来了这份“荣耀”。抓获了游击队司令格瓦拉无疑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给现存政权维持生存的命脉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氧气,提高了它的声望——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果真如此的话,难道他们不应该扪心自问:一种代表未来的精神怎么能被禁锢在过去,阻挠其发扬光大?他们又有什么力量能把一位楷模囚禁在斗室之中?

由于他腿部受伤,枪管也被打裂,手中再无其他武器,他们这才抓住了这个男子汉,不过他们抓他的唯一理由就因为他是战友们的手足兄弟、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一个只有伟大的爱的情感才能感化的普通人。

他本来完全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圈,谁也不会怀疑他的作战天才,但是他却宁愿留下来和那些失去自卫能力的伤病员在一起。他本来前些时候就可以离开圣克鲁斯,但是他还是决定等一段时间,继续搜索华金指挥的游击队分队,不忍心撇下他们。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流逝,但是对浪费了的日子他从不耿耿于怀。他本可以让佩劳和法国人这两个后来把他妖魔化的人自己设法返回城里,但他还是愿意一直送他们到相对更安全的地方。

这样一位感情炽热的完人怎么能用审讯者采用的狭隘的标准来评价?不可否认,有人惧怕他,非难他——这是那些茶余饭后始终高谈阔论的空头革命家和官僚主义者、那些无处不在的胆小鬼、机会主义者、寡头独裁政权的暴君以及民主体制的寡头政客们。出于种种不同原因,他们要么自己躲着他,要么把他供奉在虚幻的壁炉架后面,使他成了一种不可企及的空想的完美境界。但是也有人敬慕他——这是大多数人。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他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吻合或者完全相符。在他被捕时世人还很难感觉出他的崇高和伟岸,然而,未来的历史一定会清晰地勾画出他的这一形象。

在夜晚的数小时里,不远处的一小股游击队战士陆续汇集到被突兀险峻的山头环抱着的一小块空地上。有些人刚负伤不久,所有的人都饥渴难忍,精疲力竭的程度无法用言语形容,蚀刻在他们脸上的是彷徨和迷茫。他们通过一台便携式收音机拼命想收听到有关他们敬爱的司令和其他同伴下落的消息。虽然他们理所当然地会对任何广播都抱有极大的戒心,但是他们还是本能地感到了一场灾难的降临,在这一强大的本能的驱使下,他们忐忑不安地来回转动着收音机的旋钮,搜索着可靠一些的电台。经验告诉他们,利用游击队战士长年对情报的需求,敌人完全可以对播出的新闻大做手脚,利用新闻或设下致命陷阱,或把他们引向错误的方向。可是这一次,哪怕是新闻中透露出的一星半点的暗示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相信,准备不计后果地采取行动。

他们会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这完全符合他们的信念和他们对战友生死与共的感情,援助战友、拯救运动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在救援行动面前不再有任何理性的犹豫和彷徨。曾经有多少游击队战士把生命押注在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身上,现在尚处于幼年发展阶段的这支军队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他们已经部署了游击队武装可能进行的转移,其中包括万一军事上受阻或者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后撤以后的重新会合地点:不在此处,就在另一处,再不行,就到更远的地方聚集。大家已经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先前商定的计划,说来也没有什么可以感到羞愧的了。但是,在玻利维亚的领土上枪林弹雨地鏖战数月以后,有些人确实感到十分脆弱,背负着一种无端的但又是可以谅解的内疚感。还有些人戎马一生,大家共担同享的就是斗争的跌宕起伏,喜悦和苦涩,饥寒交迫和食不果腹。他们一生中充满了希望和梦想,也不无担心和忧虑——为幸存的战友担忧,为整日出生入死担忧,为可能会失去钟爱的亲朋好友担忧。一种潜在的绝望让他们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惆怅,他们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祈祷,不管最终命运是凶是吉,只要大家生死与共,此外别无他求。虽然他们强打起精神,但是内心却不得不承认,他们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现在已经发生了,这对他们无疑是当头一击。

令人震惊的消息得到了证实:切已在战斗中殉难。新闻报道中对他随身的行装都描述得清晰而具体,还公布了其他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只有临近事发现场的人才能知道。惨烈的现实无情地吞噬着他们,重创了他们身心。他们该怎么办?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他们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要刻不容缓采取行动!政府军还没有放弃对游击队的搜索,随时都可能对他们发起进攻。他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这时,多少往事又在他们心头泛起!多少话语仍然在他们耳边回响!千言万语浓缩成寥寥数字的伟大的真理:“投身于一场真正的革命,得不到胜利,就需要直面死亡。”

在犹豫中与革命告辞和对最终目标——我们经常听到的“向着胜利永远前进”——的坚定信仰之间也许还会有另一种选择。这都无关宏旨。如果将斗争继续进行到底,无论中途遭受多大损失,切和他的同志们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放弃了斗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的战斗呐喊,特别是针对贫苦大众和愿意倾听他思想的群体发出的呐喊声就会像他现在的肉体一样失去生命。

他们的决定将影响历史的进程。虽然最终决定历史的是人民,但是,革命运动中的普通大众依然坚持其领导人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不说是一个明确的应该赞许的迹象。一息尚存的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战士达成一致立下誓言,这一誓言现已遐迩闻名——坚持斗争,战斗到底,直至游击队的主要目标变为现实。他们坚信,牢固建立在拉丁美洲人民文化和切·格瓦拉的历史观之上的这场运动终将在人民的自我拯救的斗争中发展成一股崭新的、波澜壮阔的潮流。

十月九日

在伊格拉村的那间破旧的小校舍里,一个狭小的空间禁锢着一位举世闻名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一个伟人在平静地等待着死亡。华盛顿下达了杀害他的命令,其走卒便忙不迭地用一梭接一梭的子弹从这位游击队战士的体内夺走了他汹涌澎湃的活力——他们铸成了一个惨烈的骇人听闻的大错。

和刽子手们的愿望相反,切现在已完全成为抵抗运动的一个难以撼动的象征,一个为正义而战、激情四射的象征,一个迫切升华为完人的象征。在继续战斗的人民的理想中,在他们高举武器英勇征战的进程中,千千万万个切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正是令谋杀他的幕前执行者和无所不能的幕后策划者感到不寒而栗之处。

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妄图摧毁一个无畏无惧、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妄图消灭一个勤勉不倦、不屈不挠工作的人,妄图扼杀一个不懈地抨击官僚和贵族特权阶级、令他们坐卧不宁的游击队领袖是多么荒唐可笑。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过去不可能,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动摇切的下述坚定信念(切本人就是这一信念的化身):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变得更优秀,并可以把自己置身的社会改造成一个更加高尚的社会。

切坚持认为,革命者即便面临敌人的杀戮,也应该坚信,不到万不得已不诉诸武力,即便万不得已,也不应该滥用暴力。这一理念与一个革命者的身份是完全相符的。

最后,在未经任何审讯、未经任何思索的情况下,切所代表的新人就被他们杀害了。但应运而生的是人民对新人的渴望,这种新人并不是虚幻缥缈的幻觉,他就在生活的现实中。这一新人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他人而牺牲自己,哪怕是瞬间片刻,也不甘沦为平庸之辈,而要与众不同,更加出类拔萃。现在人民梦寐以求的就是这样的新人。这一蛰伏了数百年的人们梦寐以求的新人现在终于完形——他是一个有道德的、正直的和无私的人。这一次,卸去一切杜撰的神秘主义的外衣,他一定是一个极富人性的新人。

卡米洛·格瓦拉·马奇

二零零五年七月于切·格瓦拉研究中心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空午与重写

    空午与重写

    本文以天狼星诗社同时代的一些现代主义小说家陈瑞献、菊凡、宋子衡、温祥英、小黑、洪泉、张瑞星等及后起者——迟到者如贺淑芳为讨论对象,着眼于他们前后期写作的差异。有的停笔,有的延续既有的现代路径,更深入地探索;有的“向现实转化”,早已抛却早年的实验;有的愈见老辣,有的转趋枯淡。这些作者,经历了数十年生命的流转,是否还让那现代的钟面延续,即便文学风潮已几番更新。从这些不同案例,本文尝试修正温任平的现代主义论,思考马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基本问题:那一直延续着的现代时间,究竟在小说本身有着怎样的投影?时间的吊诡是否进驻文学本身?在离境者和“迟到者”身上又有怎样的表现?
  • 出沙

    出沙

    一场清雪过后,草原上的风就多了几分凛冽,平展展的草原隐隐约约呈现出大漠的苍凉。风中草如奓起的头发一样乱蓬蓬飞舞。天空碧蓝,又高又远,不时飘过的云朵遮住太阳。受内蒙古冷高压影响,这片草原在这个季节里,天气变幻无常,冷雨、雪花、冰雹在一天之内交替光顾。最可怕的是大风雪,常常在傍晚时分刮起,稍有疏忽,牧民的牲畜就会走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什么时候起,风雪中多了肆意飞扬的沙子,草场悄悄萎缩,土地日渐沙化。草原初冬的傍晚略带秋的柔和,柔和里暗藏冬的冷峻,偶有雪粒从晴朗的天空飘落,打在苏伦嘎蓝色的蒙古袍上。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热门推荐
  • 全系灵师要逆天

    全系灵师要逆天

    她,曾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冷面杀神。他,是唯一一个能与她比肩,站在众神之巅俯视苍生的先天神诋。一步错,她含恨将他打入幽冥之渊,从此再不见天日。她做了那么多,得到的终究不过一场背叛。万年囚禁,她终是逃出那个牢笼。只是这个身体,莫非真是万年之前险些被她灭族的灵师族后人?失去前生记忆,却逃不掉神族追捕,各大种族打压,她要如何在这四面楚歌的环境中艰难前行。她云浅向来不是温柔软糯的性子,我就在你们眼皮子底下活得潇洒恣意。没有了神力,没有了曾经一切强大的依仗,她云浅照样将这片土地搅得风生水起。便是她身无所有,那些所谓的神也不能耐她如何!
  •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

    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大事?而多数人,手里一把好牌,为什么就总是出昏招,就总是打不赢?还有一部分成过事的人,暂时挫败之后、暂时成功之后,为什么就彻底慌了,就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做了?在成事一项上,曾国藩千古一人。在非常难做事的晚清,他做实事,做很大的实事,持续做很多很大的实事,为师为将为相、立功立德立言,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法论和修炼法门。成功不可学,成事可学。《成事》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集合曾国藩、麦肯锡、冯唐个人过去二十年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帮助中国管理者克服心魔、带领团队,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
  • 生活英语会话王

    生活英语会话王

    本书共分为四类话题,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交际场合的50多个场景。全书共分49个单元,每单元下分:巧问巧答、会话工具、会话模板、鲜活词语和趣味阅读五大部分。收录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食、住、穿、行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十四节49个单元,非常实用、易练,循序渐进就可以学会。
  • 余情未了,余温犹存

    余情未了,余温犹存

    【推荐新文《你是我的言情小说》】“要是有一天你在我的身边走丢了怎么办?”俞温说这句话的时候,眉眼隐隐落出一丝忧伤。俞情想了想笑着说:“那我就去当演员。”“嗯?为什么啊?”俞情傻呼呼的说:“我那么矮,不站在显眼的地方,要是我找不到你,那就让你来找我。”“嗯,那我就当作家,让你做我永远的女主角。”俞温揉揉俞情的头发,嘴角勾起一抹漂亮的惊人的弧度。
  • XX千金(完)

    XX千金(完)

    一句话引发的‘桃花案’!一夜之间变成XX皇帝的独生女儿,在无数XX枭雄碾转彷徨。到底是谁才是她厮守终身的那个男子?他,冷斯宇,野心勃勃的一方霸主,邪魅狡诈,温柔地接近,究竟是爱还是利用?他,华小无,一个聪明而又玩世不恭的少年,自问没有那个女人可以栓得住他的心,挑逗她,究竟是玩笑,还是真心?他,慕容泽,温柔多金的他,淡然微笑的他,只有他能够给她最安全的幸福,然而,他们的身份……
  • 少年要翻天

    少年要翻天

    辞清坞: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时那冷清的样子,如果你没有坐在酒吧,我就不会被你吸引……言白之:我很幸运,能跟你在一起学习,聊天,完成老师安排的文件,还有一起实习……纪悠黎:小时候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你了……雪离时:你我性格相同,如诺不是,我便不会被卿吸引。……此文是不一样的校园小说文,跟别的校园小说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女主性格清冷\闷骚\腹黑\隐藏话痨,男主们性格各不相同。欢迎入坑。绝不一样的校园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瓦罗兰到超神学院

    从瓦罗兰到超神学院

    这是一个关于瓦罗兰和超神学院的故事。(简介暂定,临时更改,多多包涵~)
  • 曾许诺(全集)

    曾许诺(全集)

    桐华唯美大气爱情经典之“ 山经海纪”系列开篇之作。上古时代,神族、人族、妖族混居于天地之间。盘古大帝仙逝后,战火频起,经过数万年的变迁,大荒逐渐形成了中原的神农、东南的高辛、西北的轩辕,三大神族,三分天下。而天地间最受瞩目的英雄莫过于神农族战神赤宸以及高辛族的长子少昊。赤宸本是几百年前被神农王收服的兽王,既残忍也真诚,既狡诈又纯情,武力超群,战无不胜。命运作弄,他与化名西陵珩,游历大荒的轩辕族王姬轩辕妭相遇,很快彼此深深相爱。两人约定,每年的4月都会在桃花树下相见。但无奈阿珩身为轩辕王姬,为了轩辕利益只能与高辛长子少昊履行婚约结为夫妻,但两人约定只做盟友不做夫妻。赤宸不明内情,深受伤害。这期间还有青阳、仲意、昌仆、云桑、诺奈等等,没有一个人是故事的配角,每一个形象都丰满而有血有肉,他们彼此之间不仅有个人的爱恨,更有家国的兴衰和苍生的幸福,也就注定了他们只能在各自的命运中辗转,抉择。但,一诺既出,山海无阻!从明年开始,每年四月,我都会在桃花树下等你,不见不散。
  • 普法系列:土地山林承包及房屋拆迁补偿问答

    普法系列:土地山林承包及房屋拆迁补偿问答

    不懂法是可怜的,因为受到他人侵害不知道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不守法是可悲的,因为受到法律制裁后果十分严重。尽管人间美好,社会安宁,人们之间充满着关爱,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社会上,总会有人为了贪财、谋利,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私欲而骗财劫色,不择手段地侵害别人利益。正因为这样,为了保护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宁,国家不得不制定许多法律。这好比动物园里必须要有许多围圈动物的铁丝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