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200000011

第11章 独立自主——铸就生存的技能(1)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孩子的快乐成才,依靠自身的力量,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孩子的成长,也不能包揽终身的发展。因此,不管如何难以割舍,孩子总是要长大,要独立的。为了让孩子顺利地走向社会,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视线,罩住孩子的发展。

引领孩子自己做决定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作选择,总是忍不住替孩子选择。于是,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事实上,这些决定越正确,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强。他们感受到这一点,于是想对父母说不,但他们又一直被教育要听话,所以连“不”也不能说了,只好用被动的方式去叛逆。

我们常能听到父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给我,让我来!”或者“这个你还不能做”。尽管孩子们尚处于成长的基础阶段,但是大人们的这种谈话模式却不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故事,他们是怎么样教育孩子,从小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的。

琳琳出生后,两家大人都非常地疼她,百般呵护。久而久之,我发现,琳琳特别脆弱,特别任性,依赖性特别强。如玩具掉地上要大人捡,吃饭要大人喂,玩要大人陪……否则,便呜呜大哭。于是,我们都叫她“哭煞猫”。

怎么改变这只“哭煞猫”呢?左思右想,我决定搬家。从婆婆家搬出来,搬到离市中心较远的“小”家。从此,我与丈夫一起努力改变琳琳。

首先,我们让琳琳懂得什么是选择,然后,让她自己作决定,并告诉她如果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我一直记得她第一次说“我选择——”时的那个情景。那是个星期天,我们准备带她去动物园,因为前两天她一直吵着要去。临出门前,我顺口问了她一句想去哪儿玩,她认真地想了想,把手一举:“我选择去少年宫。”我一愣,我可是做好去动物园的准备了呀。于是,我们耐心地劝导她:“今天可以玩一整天,去远一点的动物园吧?”“不,我选择去少年宫,那里好玩!”她很坚决地强调了一遍。我们看看她,同意了。我们想,最关键的是她喜欢。

玩遍了少年宫大大小小的游玩器具后,我们正准备回家,琳琳却说想去广场喂鸽子。我对她说:“我们不陪你去,要去你自己去。”她看看我们,又朝鸽子飞落的方向看看,犹豫了好久,终于下定了决心:“好的,我自己去。”我笑了,“哭煞猫”胆子大起来了。我给了她一元钱,让她自己去买食喂鸽子。

她一个人拿着钱,横穿整个广场去喂鸽子。我不放心,偷偷地跟在她后面。琳琳开始可能有点怕,走几步便朝我们望几眼,渐渐地她回头少了。

这是琳琳第一次选择、自己决定。那天,她玩得开心极了。

慢慢地,琳琳从回答基本的“是否”问题,逐步向作出更完善的决定方面发展。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鼓励、指导、支持、帮助她作出决定。

这就是一个孩子逐步成长的过程,从小锻炼孩子的决断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在童年时代要经历很多事情,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时让他学会选择,学会做决定,培养他的决断能力,孩子就会慢慢地变得独立。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也需要父母改变教育观念,释放孩子的心灵,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不“听话”。

在《独生子女宣言》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听话”的孩子,看起来是那么令人满意:他听大人的话,不打架,不爬高,不惹事;他听大人的话,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他听大人的话,从不违背父母的意志。如此等等,他因此获得大人们一片称赞。谁也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一个“听话”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他走出家门,走出校门,他走进单位,走上社会。他用长大的眼睛发现,“这个社会很奇怪,童年时代,所有的人都要求你听话,不惹事,然后又要求你什么也不用管,只读书就好了。可在你长大以后,立刻又要求你有男于汉的力量,吃大苦,耐大劳,而且要独当一面,掌立门户。”其实,何止这些“听话”的孩子自己有这种感觉,我们一些父母,一些教育工作者似乎也觉察到了:那些一贯“听话的好孩子”,到了社会上,他们的成就好像不出色,甚至也不及那些“不太听话”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如何解释?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父亲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个例子:饭桌上,2岁多的女儿不肯喝牛奶,要像大人一样喝可乐等各种饮料。第二个例子:还是这个女儿,这时已4岁了。在一次在饭桌上,不知为什么事大哭起来。

孩子哭闹,两次都是当着客人的面。类似的麻烦,我们很多的父母一定遇到过?而常常是,我们的父母要么是迁就孩子,只要是孩子不哭不闹,什么条件的都答应;要么是哄骗,答应怎么样,但心理并不当一会事;要么是训叱,拿出父亲的威严来,把孩子吓到……但是,这为孩子的父亲,并不是上面这样做的,他是这样处理的:

面对第一种麻烦,这位父亲每次都只有一句话:喝完了牛奶,可以在我杯里喝一口可乐。其中隐含的选择是:你可以不喝牛奶,当然也没有“可乐”喝。请记住:口气坚决,是“告诉孩子除此没有商量余地”;态度和蔼,是父亲认为2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不认为是“不乖”。孩子选择喝完自己的牛奶,父亲说话算数,当场兑现,笑咪咪的允许孩子在自己的杯里喝一口可乐。

面对第二种尴尬,父亲同样是和颜悦色,但语气严肃:我们在谈话,要哭,你可以到你的房间里去哭(注意:不是威胁);想坐在这里和我们一起说话,就别哭。他同样不觉得孩子的行为使自己“尴尬”(尴尬,也是中国父母的感觉),孩子选择了不哭。

在处理这样问题的时候,这位父亲既没有如何批评责骂,也没有讲什么道理他不强求孩子喝牛奶,也不直接制止孩子哭,只是很具体地指出孩子可以选择的行为,以及每种行为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父亲对孩子的沟通是具体的、明白的、民主的。这位父亲并没有要求孩子“听从什么话”,只是要求他自己选择做决定。

事实上,在平常生活中,许多事都是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作决定的。比如看电视,玩的时间分配,早起晚睡的时间安排,等等。父母可以从期望的目标出发,提供行为和结果的配对条件,让孩子自己选择作决定。但不要强求他。如果孩子不听你的建议,作了你不期望的选择,可能的话,你也可让他“自食其果”后而自己改变主意。

诚然,让孩子自己选择作决定,并不是一切由着孩子说了算,也不是父母在任何情说下都不能对孩子有命令性、强制性要求,在一些重大事情上,父母对孩子的强制要求、行为规范是必要的,但父母要把握一个“度”。

允许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锻炼独立生存的技能,父母就应该从小事开始培养,从平常的家庭事务中着手,让孩子参与进来。对于孩子和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共同商定,而不是一切安排好。这样,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其实,孩子都渴望能像父母那样,处理自己的事务,管理好自己。因此,父母应支持孩子的一些正当的活动,如,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布置自己的房间,和同学一起踢球,参加科技小组等时,其主动性和自主性也能加强,如果父母过分担心和怀疑孩子的能力,禁止或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优秀的家长,开明的父母,应把孩子视为“大人”,遇到事情,主动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给予他们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俗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有“长子成良材”的说法,其中的原由,就是说孩子应承担家务早一些,较早拥有当家理财的“发言权”。而一旦孩子把自己看作一个“大人”,往往就会以一个大人的责任心来要求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我们来看这个家庭是如何引导孩子参与讨论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他们全家决定去旅游,在周五的晚上,一家三口在讨论去哪玩。这时,他们的儿子考虑得非常周到,提出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他说:去绍兴的三味书屋。理由是:他刚学过鲁迅的《三味书屋》。老师在上课时还说有机会请同学们去看一看。他还在电视上看到鲁迅为了提醒自己不要迟到,还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他早就想去看一看了。并且他还说,他查了地图,绍兴离杭州市不远,当天可以回来,不要住在外面,节约经费。说到这,孩子那充满肯定而期待的眼神看着他的爸爸妈妈。这时,孩子的父母虽然都去过,但为鼓励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两人相视一笑,举起了双手,赞同儿子的建议。为此,孩子还专门把那篇课文背诵了一遍。

除此之外,在平时讨论家庭日常安排上,如明天吃什么、节假日干什么等,这个家庭的父母也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指孩子负责一些工作的组织落实。

因此,在主动吸收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从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允许孩子参加家庭事务的讨论时,父母还要做好几方面的引导:

首先,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讨论中。父母在平时谈论问题或商量事情时,应该有意识地问问孩子。如:“你觉得这个建议好不好?”“你认为这样东西该买不该买?”“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样可以逐渐使孩子关心家庭中的事情,产生参与意识。

这时,父母应将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商量对象,征询孩子的意见时,说话态度要和蔼,不能摆架子,要使孩子感到父母确实是想听听他的意见的。当孩子开动了脑筋,有了较好的回答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并采纳其建议。

其次,让孩子知道参与讨论的内容和目的。家庭中需要商量的事情很多,但并非每件事情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所以,父母要事先考虑一下,家里哪些事情适合孩子参与决策,哪些不适合。

一般说,凡是参与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如家庭日常开支、假日游玩、赡养老人等问题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可以让他们参与;否则,就不要让孩子参与,如夫妇之间的矛盾纠纷、对外的一些应酬活动等。

而对于参与的内容,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参与一些简单的贴近其生活内容的事情,如:星期日上公园需要带什么东西,去看望爷爷奶奶要买些什么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可以逐渐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当家中添置新家具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家具的颜色、式样、价格等问题;当孩子有了较丰富的参与经验时,就可放手让其为主做一些事情,如让孩子当家庭中的“小会计”,记录一段时间的收支情况,并向家长报告,或者让他制订一次到外地旅游的计划等等。

第三,教给孩子一些参与的方法。刚开始,让孩子参与决策时,孩子也许会说“我也不知道”、“我听你们的”或者“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说明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参与,父母就要教给他一些参与的方法。

如第一次让孩子安排假日游玩活动时,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以前爸爸妈妈在准备类似活动时,都是怎么准备的,带些什么东西。通过回忆联想,孩子根据过去的经验提出意见,这样就顺利地介入了决策。再如,当家庭准备购买一些物品时,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孩子参与决策。父母带孩子到市场里看看,比较一下各种同类物品的质量、价格、式样等。使孩子逐渐学会通过比较来选择物品。

家长在培养孩子参与能力时,能否把握孩子参与的时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参与的效果。例如,当孩子情绪较好时,就愿意做一些事情,也肯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此时引导他参与决策,他会乐于接受。再如,当家里突然来了客人,也可以让孩子帮着招待客人,当父母身体不舒服时,就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一天的生活,这样的时机不太多,如果能及时抓住,孩子就会得到锻炼。每逢节假日,也是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事务的好时机。父母要善于利用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孩子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锻炼孩子的参与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指导孩子学会自己去生活

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就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种独立生存的能力。

一位美国孩子摔倒了,母亲说:“宝贝,自己站起来!”然后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孩子,直到孩子自己站起来;

一位非洲孩子摔倒了,母亲没有说话,只是在孩子旁边反复模仿摔倒并站起来,以无声的实际行动教孩子自己站起来;

一位中国的孩子摔倒了,母亲马上跑过去,扶起孩子,不停地说:“宝贝,别哭,摔着没有?”有的母亲还直跺地面:“都怪地不好,让宝宝摔倒了,妈妈打地,宝宝乖!”于是孩子不哭了。

将来成长的孩子中,美国的孩子独立坚强,从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再富裕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养活自己;非洲的孩子也能自己照顾自己,从小离开父母去闯世界;而中国的孩子似乎永远在父母的“保护伞”中,无法独立生活。

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在生存能力上有很多的区别,这也给我们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比较和启发: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从小让孩子学会生活,从小养成明辨事非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这里有一个三口之家,女儿叫小惠,每到周末,他们一家都要出去旅游。有一次,他们准备去的地方是盘山,但到汽车站时才发现,那里根本没有去盘山的直达车。于是,他们就问女儿小惠:“你看,我们该怎么去?”小惠想了想,说:“我去问一下。”小惠跑到汽车站里面,问了值班人员,然后跑回来告诉爸爸妈妈,说坐11路公共汽车到津围公路下,那里有很多去盘山的汽车,每半个小时一趟。于是,他们坐上了11路公共汽车,赶往津围公路。

不要小看一个这样的提问,这个问题能够考验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在平常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应该让孩子接触到。比如买菜、买药、邮信等,对于一些与外界接触的生活琐事应该让孩子去做,让孩子面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让孩子接触得多了,孩子会感受到生活的千变万化和各种各样的艰辛,如果有一天遇到了大事,孩子也不会害怕。

在津围公路上,他们很快等到了一辆去蓟县盘山的大巴车。上车以后,爸爸问小惠:“为什么来津围公路要坐11路,听说12路也到津围公路,打车来也可以嘛?”小惠回答说:“12路也到津围公路没错,但要绕一个弯,比11路多花15分钟时间,打车虽然比坐11路要快10分钟,但要花30多元,而坐11路三个人只要6元钱,我们又不急着赶车,没有必要多花车钱。”

同类推荐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由陶红亮主编,《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百科书,阐述了感知孩子情绪、解读孩子行为等知识,并就这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介绍了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揭示了孩子如何从一个多数时间只是睡觉吃东西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忙碌、活泼好动的学步期儿童;还从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角度揭开了儿童发展的神秘面纱,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孩子世界,让你见证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产褥期,民间俗称坐月子,是新妈妈最重要的时期。本书针对产前分娩准备、科学坐月子、轻松育儿做了详细讲解,细述了孕育新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巧妙应对的方法,并以通俗、简明、轻松的语言,实用的操作步骤图,传播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孕育知识,更有“要知道哦”和“专家点拨”小知识版块帮你拓展知识和加深理解。希望本书能让新爸爸新妈妈少一分担心,多一分安心,少一分忧心,多一分开心,快乐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 孩子的好习惯是慢养出来的

    孩子的好习惯是慢养出来的

    作为家长,与其给孩子留下百万家产,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些良好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当然,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还应该具有教育的长远眼光,不求一时的速度和效率,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给孩子成长的压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效。
  • 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长期研究青少年发展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Damon)针对全美12~22岁的年轻人所做的大型调查与深度访谈里,他发现目前的年轻人大约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疏离者;第二类,空想者;第三类,半吊子;第四类,有目的感。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年轻人的不同?根据戴蒙的研究与观察,今天年轻人心里所缺乏的,是动机的来源,是对于目标感的缺乏。缺乏目标会摧毀人生快乐与满足的基础。对目标的追求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一生,它不只赋予人生意义与快乐,也赋予了人生学习与追求成就的动机。目标在顺境的时候,带给人喜悦,在逆境的时候,带给人复原力,而且终其人的一生皆是如此。
  • 妈妈告诉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告诉女儿的悄悄话

    本书内容包括:爱的秘诀、上帝的苹果、无价之宝等流传于成功母亲之间的教子故事和教子感悟。
热门推荐
  • 双面媳妇不好惹

    双面媳妇不好惹

    当戏精遇上戏精,花火的碰撞看谁更胜一筹?一层表面看似距离甚远,撕下伪装却恨不得随时蹭在一起,说好的霸道总裁真实像只人来疯哈士奇,明明是淑女小可爱真实像只萨摩耶。“说好的不在意呢,你却在背后吐槽我!”白清北一巴掌拍在桌面上,震的嗡嗡响。而这办公桌的主人却毫不动怒,只想把自己刚才没吐槽完的最后一句话也说个明白,“女人,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力!”“……什么玩意儿?”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那些年,我们没有在一起

    那些年,我们没有在一起

    这是一本紧扣80后情感生活的作品,作者通过借助李雷、韩梅梅、Lily、Jim、林涛等80后记忆中熟悉的人物引发一段让人回味无穷的爱情故事。作者为了创作,曾访问若干80后关于他们青春懵懂的初恋,通过对每个人的叙述,作者引发“如今我们之所以没有在一起,是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还年轻,都不懂得爱情。”这样的感叹。
  • 无毒不……清穿

    无毒不……清穿

    魔法之下的爱情可以说出“天长地久”这四个字么?若是不可以,它能够配得上“曾经拥有”这个词么?如果有一天,魔法失效了,他还会挽起她的手,共度此生么?
  • 日向家的宁次

    日向家的宁次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另一个角度看待火影世界中的不合理的因素。深层次为您揭秘木叶的权利斗争……耐心点总没错的。
  • 带着徒弟打江山

    带着徒弟打江山

    这是一个宅男穿越异界,建立门派,与弟子们一起称霸天下的故事!
  • 回首萧瑟处,烟雨任平生

    回首萧瑟处,烟雨任平生

    有人说,他是金尊玉贵、盛宠无衰的皇亲贵胄;有人说,他是狂妄任性、无法无天的纨绔膏粱;有人说,他是不学无术、披着贵族外衣的山野痞夫。有许多人羡慕他,有许多人嫉妒他,更有许多人恨不得杀了他。他从没想过要别人喜欢他,亦不期待别人会为他做些什么,但他却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怎会有无缘无故的恶意。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他好的,他会加倍对他好;对他不好的,他亦不去怨恨。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他是穆云笑,那个温润如玉的风流佳公子,那个绝世无双的本色真男儿。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门徒语录

    门徒语录

    在思想上感知世界,在行动中体会世界。生命需要思考,也需要体验。
  • 流浪的沙

    流浪的沙

    有什么意外的?老板在你被窝抓走我都不意外。好自为之吧!冉然挂断了电话,立刻关机了。她迅速地冷静下来,回忆了一下和梁世东最后的细节,她突然明白梁世东为什么拿走了所有人的档案,他一定是销毁了,或许是为自己,或许是为别人。冉然到报刊亭买了张新卡,换卡之前她还是把手机打开给露丝挂了电话:露丝,明天不要上班了,公司出事了!
  • 这么慢,那么美

    这么慢,那么美

    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分享幸福指数NO.1的生活本质,用毕淑敏式的细腻、三毛式的浪漫讲述理想国的生活。生活断舍离,如果不能慢下来体会生活,又何必拼命活着。慢悠悠却有效率,简约而不简单,闲适又不空虚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第一归结于北欧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幸福是什么?物质很重要,但仅仅是“够用”就可以了。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努力,而这是我们可以学会,可以身体力行的,也是我们自古传统一直倡导的。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必去远方适应别人的生活,不必为了他人的价值观而将自己累得喘不过气,跟着罗敷,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体会那些真正能获得幸福的自信心态、简约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温馨治愈的家庭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