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7100000011

第11章 当年采访黄帝陵

从网上看到,今年清明节前夕,黄帝陵修缮工程的第二期主体工程竣工。八个簋和九个高大敦厚的青铜鼎点缀在祭祀大殿内。大殿内黄帝画像石两侧的编钟编磬,将人们带到远古时代。鲜红的地毯,飘扬的龙旗,增加了节日气氛。用花岗岩铺就的万人广场,被清洗得一尘不染。

我来新西兰以前,各个新闻媒体的记者,每年都要在清明节前去黄帝陵采访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基本上是清明节前一天去,在黄陵县住一晚,第二天上午开会祭祖;大会结束立即回西安发稿,一路警车开道。陕西省政府的先导车“呜呜”地叫个不停。因为任务紧急,所有行使在路上的车辆都要让道;有的车辆跑得慢,警察就要前去干涉。尽管有警车,但道路不好,沿途颠颠簸簸。怎么也跑不快。这样,大约200公里的路程,需要4个小时才能跑到西安。下了车,顾不得进家门,就先进办公室发稿,赶当天中央台联播播出。现在不同了。从西安到黄陵的高速公路已经贯通,方便多了。

网上报道,今年清明节,丽日中天,惠风融融。在全球华人的殷切关注下,甲申年清明公祭黄帝陵典礼在气势恢弘的祭祀大殿前举行。三千余名海内外炎黄子孙代表,从政府官员到民间人士,从大陆民众到港澳台侨,共同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规模空前的盛典充满同根同源的血脉深情。

今年的整个仪式洋溢着浓郁的同胞情,中华韵。“九鼎八簋”祭器列于场上。不分社会阶层,国内海外,两岸四地,官民同祭。祭文既华丽典雅,又富现代气息。“方期宝岛璧合,一统福祚永宁。”主持人的祝词,道出了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美文华章,声遏行云。

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距今约五千年前,是我国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阶级和国家逐渐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是我们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受到全中华民族的崇敬。

传说,黄帝姓姬,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号缙云氏,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在史书上,有把黄帝和伏羲、神农并称为三皇的;也有把黄帝与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并称为五帝的。相传黄帝有土德之瑞。黄字是农业的象征,土地的光辉。所以后人称他为黄帝(不同于皇帝)。《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氏乃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可见黄帝时,刀光剑影已经代替半坡原始公社时期的太平盛世。黄帝曾联合夏族部落的族长炎帝,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打败了入侵中原的九黎族首领蚩尤,以后黄帝又和炎帝发生了冲突。黄帝当上了中原各族部落的大首领,名声更加显赫。当时的版图,从黄河流域扩展到江汉流域,东到海边,西到昆仑,南至湘山(湖南岳州一带),北出幽陵(长城以北诸地),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最初的疆土。

相传黄帝共有4个妻子。正妻是西陵氏之女,叫嫘祖,生二子,一叫玄嚣,一叫昌意。嫘祖发明了养蚕。次妻叫雷氏女,名女节。三妻叫彤鱼氏女。四妻叫嫫母。黄帝共有25个儿子,得姓的儿子14个,共12姓。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等。相传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各代,都是12姓的后裔,子孙蔓延各地。黄帝共活一百一十多岁。当时有很多发明创造,如衣服、舟船、音律、医药、历法等。后人以黄帝时期作为文明时代的开始,所以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元祖。据黄陵留存文物记载,自秦汉以来,历代朝廷都派官员前来祭祖。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就在西安市北约200公里的黄陵县桥山上。

祭祀轩辕黄帝陵,是我中华民族的祭祀大典,旨在亲睦九族,合和万邦,消弭战祸,趋于大同。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溯源甚远。见诸史料,当推春秋。而驰抵桥山黄帝陵祭祀者,盖肇端于魏晋,唐大历年间钦定。嗣后千百年来,桥山之巅,沮水河畔,这里终年香烟缭绕,烛光明灭,鼓声萧韵,不绝于耳。不论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拟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域外侨胞;民不论汉满蒙回,孙中山祭文、毛泽东祭文及政见异同,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虔诚备至,以期捐弃前嫌,共御外侮,强我民族,兴我中华。

陕北到处是光秃秃的山荒,但到了桥山,就不一样了。柏树布满山头,苍翠欲滴,郁郁葱葱。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沮水,顺着山脚绕来绕去。站在沮水河边仰望,只见山势拱起,高峻如桥,桥山一名即由此来。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在桥山最高处。

过去的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从网上看,祭祀大殿已经重修完毕,并移到院外。院内现在称作古柏庙院,院内古柏凌云,黛色参天。门内右侧,是一株特别粗壮的古柏。树上的虬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露在地面上的老根,似长鲸在海中翻跃,四季不衰的叶子,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覆盖着天空。人们看了不由得称奇。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

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搂八扎半,疙里疙瘩不上算”,即指此柏。

据文管所介绍,碑文上写的下围31尺,是1949年以前的数字。近年来重测了一次,下围已经达到32尺。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棵柏树,称为“柏树之王”。健旺的古柏,历尽沧桑,不畏风寒,不屈不挠,正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顽强奋斗和兴旺发达的象征。

古柏庙院内,共有粗壮高耸的古老柏树14株,但它们都小于“黄帝手植柏”。古柏院中部右侧有一株古柏,翠枝交叉,枝干上斑斑点点,十分奇特。传说汉武帝北征匈奴之后,返回长安时在此休息时,曾把铠甲挂在此树上;柏树从此印上了铠甲烙纹,故称“挂甲柏”。人们走近细看,会发现斑痕密布,酷似士兵身上的铠甲。柏液凝结在小孔中,像有断钉在内。斑痕纵横成行,枝干皆然。每到清明过后,柏液旺盛,由小孔渗出,凝结成球,经阳光照射,灿烂夺目,好像一棵珍珠树,最为引人注目。

在古柏院中部,有一座三间过亭,内有碑石。最早的碑石是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的山林古柏管护碑。其次是元代碑石:一是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的护陵圣旨通令碑,另一块是公元1360年张三丰写的《谒黄帝陵》诗碑,再后有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官府免除黄帝庙土地粮税碑。另外还有历代重修黄帝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刻,共46通。其中张三丰的题诗碑,诗、字俱佳,最引书法爱好者注目。诗云:

披月履冰谒桥陵,翠柏烟寒玉露轻。

滚冕霞飞天地老,文章星焕海山清。

巍巍凤阙迎仙驾,渺渺龙车驻帝城。

寂寞琼台遗汉武,一轮皓月古今明。

从古柏院向西,有一条盘山公路,可达桥山山顶。整个山坡,遍布古柏,枝干粗壮,树冠宏大,郁郁参天,气势不凡。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株。

千百年来,别处山头的树木全被砍光,为什么独独桥山翠柏成荫,四季常青呢?答案是:历届政府都承认,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在保护黄陵古柏上是一致的。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官府发出护林文告,要求保护古柏,并有计划地补栽,对巡守山林的差户免去差役,以便精心守护。

临近山顶,路旁首先出现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不远又有“文武官员在此下马”的碑石。过去,我每次采访看到,所有的领导人都是在这里下车,然后步行到山顶。今年情况我不清楚。想谁也不敢违“在此下车”的规定。再前数十步,就到了山顶。黄帝的陵冢就在山顶平台的中央。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墙围护,四周古柏成林,参天耸立,幽静深邃,肃穆庄严。冢前有祭亭,四角微翘,红柱绿檐,精巧秀美。亭中矗立一块碑石,上镌郭沫若先生写的“黄帝陵”3个大字。笔力雄劲洒脱。在祭亭和墓冢之间,还有明代石碑一块,上书“桥山龙驭”4个大字。

“桥山龙驭”包含着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传说黄帝统一了中国,发展了农业,人民生活改善,国泰民安。当他活到一百一十岁时,有一天,他正在河南巡游,突然金光闪闪,从天外飞来一条黄龙,对黄帝说:“您的使命已经完成,请归天吧!”黄帝不愿离开百姓,无奈,只好骑上龙背。几十个大臣闻讯赶来,不忍黄帝离开,也上了龙背。黄龙腾空而起,在中国大地上空巡游一圈后,落在这个桥山上,和大臣百姓辞别。满山遍野的人群痛流涕,捶胸顿足,大臣们有的牵住黄帝衣角,有的拉住宝剑,有的拽住靴子,不让黄帝离去。此时黄龙吐雾喷烟,飞腾而起,黄帝向臣民挥手告别。大臣们把拉下的靴子、宝剑、衣服埋在这里,起土成冢。所以桥山的黄帝陵墓称为衣冠冢。(刊登于新西兰中文《先驱报》2004年6月21日)

同类推荐
  •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作者以“一介草根、随意领悟、走笔文字、快乐生活!”的心态,让读文字的人感悟到生活中的种种,她的文字,朴实不华丽,真实不造作,题材小而给人的体悟却深。亲情、友情、爱情皆入文章,家事、小事、世事尽在笔下,自然而然地呈现着生活的醉美,读着亲切,回味醇浓,字里行间处处弥散着生活的清香。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 三国名人传说

    三国名人传说

    人们都知道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诸葛亮出山之前,还试过刘备三次哩!徐庶走马推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佐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佐,定能施展抱负,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 呼兰河传:萧红作品精选

    呼兰河传:萧红作品精选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热门推荐
  • 玉箓资度设醮仪

    玉箓资度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ello,时先生

    Hello,时先生

    一场车祸夺走一尸两命,纪思情成为肇事者被判刑三年。入狱那天:“不管那个女人是不是自杀,毕竟是两条活生生的命。这个罪,我认。”减刑出狱那天:“既然法院当初判了我三年,那剩下的这一年我用劳力偿还给他。”然而这一切只换来他拿着一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你这个杀人凶手,就算把你千刀万剐也偿还不了我所失去的。”她背着他擦去眼角的泪水,迎头将脖子抵进刀尖里:“既然这样,那我用这条命还够不够?”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时北墨疯了。他抱着一个鲜血淋淋的女人跑向医生:“救不活她,我让整个医院为她陪葬。”后来听说他把她弄丢了,有人见他掘地三尺,只为寻找一个脖子上有条疤的女人。此去经年,晓风残月,纵有千种风情,与何人说?
  • 先生是耀眼星光

    先生是耀眼星光

    在南辞安心中,段易泽是挂在天空上耀眼的星星,可望不可即。她感叹段易泽未来的夫人是个能够摘星的人,她一直很想知道将来那个摘星的女孩是谁。但她从未想过有一天那颗万众瞩目的星星会一点一点的向她靠近。而她成为了她口中能够摘星的女孩。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温柔俏皮学霸小花旦x专情温和霸道影帝
  • 不一样的宫斗姿势

    不一样的宫斗姿势

    皇后临死时突然想起了师傅的话:“你如此聪慧,却折在了这深宫中!可见情字伤人。”恨得直咬牙。她只笑:“师傅,我这般爱他,他也应当爱我才是。”爱情里哪有这般好事,可这个道理,她穷尽一生才懂。重来一次,她只想做个合格的天选之子,爱世人,护国家,普渡黎民众生,成全前任们的宏愿。前世姜琮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难得的明君,可穷尽一生追寻的人在他一次次的拒绝中,终于离他远去。拼尽全力回到相遇之前,却发现珍爱的枕边人眼里早已没有了他。没事,你为我付出了那么久,这次换我来。做你裙下之臣,为你荡平刀山火海,你要的一切,我都双手奉上。只求你,给我再一次陪伴你的机会。
  • 艰难的心路历程

    艰难的心路历程

    1949年7月,45岁已入中年之秋的巴金写了一篇题为《我是来学习的》文章。这篇文章给人一种印象,写了20多年小说的他,走进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会场,好像一下找不到创作的感觉了。这个夏天使巴金有了要“变”的预感。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作家齐刷刷地坐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台下,其中不少是面孔熟悉的老朋友,但解放区作家们意气风发和自信的神情却令他多少有些陌生:“我看见人怎样把艺术跟生活糅在一块儿,把文字和血汗调在一块儿,创造出一些美丽、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国的灵魂就从它们中间放射出光芒来。”
  • 乾陵文化研究(三)

    乾陵文化研究(三)

    本书从弘扬乾陵文化和唐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乾陵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研讨会专区”、“陵园探索”、“绘画赏析”、“石刻考释”、“人物研究”、“文史杂谈”等栏目。
  • 形象美化漂亮女人

    形象美化漂亮女人

    女人应该认识自己的美丽,追求魅力与独特之处,并将美丽这一优势运用得适当有度,这是女人应该修炼的一种素质。天生丽质的女人不少,真正懂得运用它的却不是很多。你是美丽的女性吗?那么把握住自己的优势,尽显你的美丽吧!你觉得自己还不够美丽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个美丽动人的女人吧!
  • 云游寄

    云游寄

    误入荷花深处,南宫华煜看到那株亭亭玉立的荷花盛开,里面有一个女娃。南宫华煜看向四下田田的荷叶,想寻找女娃的母亲。
  • 帝里春晚浸梨花

    帝里春晚浸梨花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 绿茵修仙

    绿茵修仙

    当进球也能修仙的时候,晨风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恭喜你,进球了!等级达到10级,进入炼气期!”至此,晨风踏上了绿茵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