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6600000001

第1章 绪论

序言—艺术与我们的生活

千百年来,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艺术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并使人类的思想得以延续和发展。尼采说,我们需要艺术,这样我们才不会因现实而死。雨果也说,为什么思考艺术?可能的回答是,思考艺术即反思人类自身,因为艺术是人类存在的诗意栖居之地,是我们生命的家园。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像是一座通向悠久的岁月,通往遥远的国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神奇桥梁。人类正是借助这座桥梁来认识历史、反观现实、探索未知,艺术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都沉积在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艺术文本之中。经典艺术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阻隔,把最美好的画面、最珍贵的情感、最精彩的故事和最甜蜜的回忆,呈现在所有热爱艺术并以艺术见证心灵世界的人们面前。品读经典,本质上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和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从而在精神的制高点上,领悟个体生命的尊严、价值和意义,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敬畏。

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学习目的是为了汲取前人的智慧,实现自我的精神成长,激发和促动自我内在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说,近代社会和近代教育的失误,正在于只知道崇拜技术、物质和金钱,却全然不顾事物的艺术性和审美感。他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走上文明复兴之路,首先必须繁荣艺术。离开了艺术,社会的精神生活就会遭到巨大损害,离开了美感,世界就不成其世界。从广义上来说,艺术就是文明,世界的目的就是创造美。(怀特海《观念的探险》)19世纪美国著名学者梭罗也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座与月亮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他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得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造成智慧,因而在追求知识时决不能离开美感体验。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也曾说,事实的财富并不必然就是思想的财富。除非我们成功地找到了引导我们走出迷宫的指路明灯,我们就不可能对人类文化的一般特性具有真知灼见,我们就仍然会在一大堆似乎缺少一切概念的统一性的、互不相干的材料中迷失方向。

西方流传着一句名言:科学让人摆脱愚昧,艺术让人摆脱粗鄙。科学虽然能够搬动珠穆朗玛峰,但却丝毫不能把人的心灵变得善良,惟有艺术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也是艺术最主要的永恒的目标。正如德国著名戏剧评论家莱辛所言:“假如不是学会了一点谦逊地借别人的珍宝,靠别人的火堆来暖自己的身子,用艺术的显微镜来提高自己眼力的本领,我一定是一个贫乏、冷淡、目光短浅的人。”

艺术欣赏离不开具体的活生生的观赏对象,没有与艺术的直接对晤,没有与艺术的直面交流,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审美体验。欣赏的意义就在于审视、鉴别和品味。

朱自清说:欣赏是一种情感的操练。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艺术家把他所认识和体验的人类情感真实地传达出来,欣赏者在接纳的过程中认同和理解了这种情感,于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就有了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艺术欣赏便在这种互动的状态下得以完成。因此,欣赏不是一种被动地接纳,而是一种主动地参与。欣赏者首先应该敞开自己的心灵进入艺术的情感世界,洞悉艺术所传递的精神和神韵,从而获得精神的享受和审美的快感。生活是有限的,艺术是无限的,艺术可以带领我们畅游无限广阔的世界,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并从中获得某种共鸣和回应时,我们便可以借助于天才的智慧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参与越深,收获越多。

影视是科学技术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它是现代社会的雷达,是现代文化的向导,是人类文明最鲜活的记录。影视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走进这个美妙的艺术天地,就如同开启灵魂,步入天空和海洋的极限。《光影图景——影视艺术论稿》以系统的影视理论知识为导向,以直接的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与审美鉴赏力为目标,通过认识和了解影视艺术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段,从而使学生全面把握现代艺术自身审美特征与内在的发展规律,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陶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理论体系、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都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这门艺术的学习,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历史的层面,即了解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认识它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二是理论的层面,即了解影视艺术的语言系统与理论演变,认识它独特的艺术个性与审美特征;三是艺术的层面,即通过对具体的影视作品的解读与鉴赏,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

电影大师卓别林说:电影就是把人带进美的王国。在这个美的王国里,我们可以尽情地体验美好、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思念与伤感、体验浪漫与柔情、体验人性的美丽与丑陋、体验灵魂的博大与深刻……有了这些丰富的精神体验,我们就可以获得心灵的舒展和精神的自由。

尼采在《上帝之死》中说:新的耳朵听新的音乐,新的眼睛看最遥远的东西,新的良心追求今天还不为人类所了解的真理。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的世界,去观赏自然的奇迹,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去感悟生命的真谛,去思索人类的未来。

第一节 文化变迁与媒介革命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文化大致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原始文化、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和构成规则。从原始文化到古典文化是一次飞跃,从古典文化到现代文化又是一次飞跃,人类文化就是这样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考察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人类文化的变迁实际上就是媒介变化的结果。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有交流,有交流就要有合适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和方式的不同,直接带来文化形态的变化。原始文化是口语传播或肢体传播,它和原始先民的生产劳动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直接体现。虽然我们还可以从原始壁画或传说中找到它的踪迹,但大量的信息已经遗失在遥远的岁月里,成为永远无法破解的谜。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由此带来了古典文化的兴盛与繁荣。古典文化是文字和书面传播,它克服了口语传播的种种局限,避免了信息的瞬间即逝,保证了文化的完整保存与长期延续。现代文化主要是指电子图像传播的影像文化,它不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而且还以视听结合、时空并存的特点获得了生存更大的空间与自由。可以说,从面对面的视觉听觉并用的口语交流,到失去听觉为代价的书面交流,再到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影像交流,人类是在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寻找最完善最有利的传播方式和交流手段。

影视文化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与传统文化相比,影视文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艺术载体的变革,即艺术表达的技术化与媒介化。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主要是借助于人本身或某种物质形式来完成创作过程,技术含量不高,如舞蹈借助于人体,音乐借助于乐器,绘画借助于画布与画笔,文学借助于语言等等,因此传统文化的个性化特点较为突出,它往往是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创作。影像文化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文化载体,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流通方式,也改变了文化的构成规则和审美规范。比如电影,它本身就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幻想的产物,从感光胶片的发明到摄影机的改进,从放映设备的更新到剪辑技术的提高,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艺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一方面电影要依赖胶片、摄影机、放映机等物质媒介,另一方面,这些物质媒介本身所显示的技术力量反过来又大大改变和丰富了电影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例如《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卧虎藏龙》、《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影片,都是借助于电脑动画、数字模拟等高新技术,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奇观。无论是冰海沉船还是恐龙复活,是水面上的行走还是竹梢上的打斗,它首先让人们惊叹于它的形式,然后透过这些眼花缭乱的形式,去感知它的思想,领悟它的内涵。可以说,传统的叙事方式一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如果说传统艺术重内容,影像艺术则更重形式,形式的花样翻新不断推动着艺术的进步,这也是影像艺术之所以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传播网络和传播流量的国际化以及增量速度不停地移动地球的边界,这不仅实现了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渗透,而且还实现了文化信息的互动与共存。可以说从来没有一种文化像影像文化那样具有那么巨大的力量。作为一种全新文化形态,它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节奏和秩序,而且也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促动了人类精神的更新,丰富了人类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方式和手段,使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同时,它利用高新技术和商业原则将文化变成人类日常生活的一种仪式和景观,使人类几千年、数百年来的传统审美方式受到了挑战。正如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库利所言:如果我们不能感知现代传播领域旨在为我们建立新世界这一富于创造性的革命方式,我们就根本不能理解现代。

其二是艺术形式的变化,即艺术元素的多元化和艺术形象的视觉化。传统艺术大都具有单一的性质,或诉诸于人们的视觉,或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或是静态的空间艺术,或是动态的时间艺术,这是艺术形式逐渐分化的结果。如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戏剧、文学等,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段,并形成了各自独具的艺术个性和风貌。影像艺术则是综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元素最丰富,时空结构最复杂,表现手段最多样的艺术形式。影像艺术是以图像和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信息,创造形象,它不像时间艺术(如文学与音乐)需要读者或听众借助于文字和声音,在时间的运行中去想象和意会空间的形象,也不像空间艺术(如绘画和雕塑)仅仅展现出事物的空间形态,让观众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从凝固的空间形象感受世界的奥秘。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克服了文学的有意而无色、无画的缺陷、克服了绘画的有形而无声的缺陷、克服了音乐的有声而无形的缺陷、克服了舞蹈的舞台单一的缺陷,把图像、颜色、声音、文字等因素迭加起来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把文学的意义丰富性、绘画的图像直观性、音乐的曲调含蓄性、舞蹈的动作传神性等特点融合一体,通过流动的画面和直观的形象,声像俱佳、形神兼备地完成其艺术创造,从而展现了以往任何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艺术魅力和效果。这种视听结合、时空并存的特点使它能够更精确、更逼真、更生动地表现各种复杂的内容和精彩的故事,同时也能够全方位的刺激观众的审美感官,使其产生多方面的美感享受。所以有人说影视是“看见的艺术”,是“活的现代艺术”,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第一艺术”。总之,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一方面它克服文字交流和其他艺术语汇交流的种种局限与不足,适应了人类最原始的思维形式。另一方面,它依靠其直接的感性因素,可以赋予任何抽象概念以具象的形态。这就使它超越其他艺术形式一跃而成为传播人类文化最直观、最形象、最便捷、最迅速的工具。

第二节 文化功能与当代意义

19世纪末,电影刚刚诞生时,还只是一种“玩意儿”,一种“游戏”,但它很快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发展起来,成为风靡全球的“第一艺术”。20世纪初电视的出现和20世纪末计算机艺术的迅猛崛起,更是人类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它不仅改变了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也改变了文化的功能与品性。

和传统文化不同,影像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商业属性,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格外重视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娱乐功能。因此,影像文化生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以规模宏大的企业的面目出现,并且按照市场的规律和商业的规则形成了一整套投资、制作、发行体系,这种自始至终受经济制约、靠市场检验的特点是它与传统艺术最根本的区别。传统艺术如诗歌、绘画、雕塑等,创作者可以完全不考虑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创作,艺术家在不被世人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独立的创作个性。影像艺术则不同,集体化创作和高额投资必须追求高效率和高回报,没有一定数量观众的参与它就无法生存。因此,影像艺术比任何艺术都更加重视市场的供求和运转,也更加注意自身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与公共心态、公共价值观念的趋同性问题。由于市场的动向和大众的好恶决定着影像文化的生存,创作者必须密切注意市场的需求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这就使艺术创作不再是孤芳自赏的个人行为,艺术走出了“象牙塔”,走进了生活,走向了市场,变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娱乐文化。当艺术与利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它不仅可以激励创作者用艺术的高水准来获得商业的高回报,而且也可能会刺激投机商以赚钱为目的践踏艺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既是它的优势又是它的劣势。然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优势还是大于劣势。因为从艺术的优胜劣汰规律来看,艺术的质量决定艺术的价值,不以质量求生存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

以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为例,这部拍摄于1998年的影片以2亿美元的投资,创造了电影史上使人惊叹的文化奇观,它不仅以11项奥斯卡大奖令世界瞩目,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美国精神和美国神话的形象展示。影片一开始就是按照商业的规则进行制作,调动了一切技术和艺术力量,如修建巨型蓄水池、仿造巨型豪华船,使用电脑合成及其他高科技手段等等,使它成为一个极富号召力的文化商品。《泰坦尼克号》把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把惊险奇观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以巨大的包容性和巧妙的娱乐包装,赢得了不同民族、不同年龄观众的青睐。作为商品,它完全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以质量求生存;作为艺术,它又以创新为前提,精心打造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化精品,在悲壮惨烈的海难背后,蕴藏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始终在挑战自然,但人类在自然面前又是那样的脆弱和渺小,所以人类要想摆脱灾难,必须学会向自然妥协,遵循自然的法则行事才不会自讨苦吃。还有物质追求和精神自由的问题,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精神的强大,在危机关头只有心灵纯洁和精神高尚的人,才能活得快乐,死得壮烈,等等。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生命质量的关怀,是影片获得成功的法宝。正是由于它深深地触动了现代观众最深层和隐秘的心理与情感,所以才能够在半年之内环游世界,成为东西方共享的“文化大餐”。

如果说传统艺术是纯粹的艺术,那么影像艺术就是不纯的艺术,它的不纯就在于它不是单纯的文化行为,还有着超越文化本身的社会力量。也就是说,它除了具有传统文化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舆论监督功能、信息传递功能、经济调控功能和情感宣泄功能等等。总之,传统艺术所固有的边界,在影像艺术那里得到了无限扩张,其影响和作用远远超越了艺术本身,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观念和文化观念。比如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渴望》和90年代红遍全国的《还珠格格》,还有日本动画在中国的泛滥以及《大话西游》奇迹般的走红等等。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影像文化有着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既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时尚和文化潮流,又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大众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文化实际上成了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精神的一个缩影,一种象征。应该说,刚刚过去的一百年,是影像文化独领风骚的一百年,电影和电视几乎完全支配了对大众意识的培养和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它不仅每天向观众提供新闻和娱乐,而且还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播各种理念、调解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把分散的个体联结起来,统一在影像的文化主流里。从《城市之光》到《罗马11时》,从《卡萨布兰卡》到《现代启示录》,从《广岛之恋》到《野草莓》,从《辛德勒的名单》到《珍珠港》,从《哈里·波特》到《指环王》,从《红高粱》到《紫日》,从《英雄》到《无极》,从《云水谣》到《三峡好人》,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从《大长今》到《黄手帕》等等。可以看出,影像艺术作为当代文明的叙述者,活生生地记录了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情感变化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全世界都把美国看成天堂,这其中美国的电影起了很大作用。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利用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国神话,美国就像一个装饰豪华的“迪斯尼乐园”,每一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实现自己的梦想。美国的形象、美国的价值观就是这样在全世界树立起来,传播开来。不仅如此,电影业又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政治影响力、经济拉动力是以往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和难以企及的。一部《泰坦尼克号》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观赏欲望和精神需求,而且还带动了玩具业、服装业、唱片业和旅游业的振兴。只有影像艺术才有这种驾驭公众审美情趣、引导社会时尚潮流的本领。

正如恩格斯所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实际上影像文化的崛起与发展,是人类克服自身种种局限而获得自由的标志。首先,它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使世界在瞬间连为一体,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对个体开放,个体也对世界开放,其结果便是造成了一个新的全球化的文化空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和快捷,必然促进东西方不同质的文化日益趋向沟通,日益互补互动,不断整合与重构,不断融合与创新。这也是文化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其次,各门艺术之间的疆域被打破,艺术出现了空前的大融合与大发展。比如交响乐、芭蕾舞、诗歌散文、歌曲演唱等传统艺术,也在现代传媒的包装与改造下,显示出新的特点和活力。这其实是一种新的影像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现代文化的形式相互结合的产物。影像文化不仅自身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在无形中也促动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面对扑面而来的影像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感受人类的情感、心灵和精神,还可以亲历发生在这个星球上的一切景观和奇迹。总之,影像世界已经成为人类无所不包的宝库,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发掘生存智慧,获得感官愉悦。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影像文化的世界将是什么样,但我们的确看到了影像文化对整个世界影响和改变,对重塑人类的文化观念与消费观念的作用和意义。

影片解读:

《微观世界》(1996年法国/瑞/意)

导演:雅克·贝汉

制片:雅克·贝汉

第22届凯撒电影节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录音奖;第49届戛纳电影节高等技术委员会大奖;1996年度法国音乐大奖;法国马天尼罗西大奖;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公众大奖。

《微观世界》是以草原生态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经历了长达20年的研究准备与拍摄过程。影片以无以伦比的摄影技术,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中、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地放大到观众面前,昆虫、草叶、水滴均被巧妙幽默地拟人化,在极美的生之姿态与极紧密的生物链中,展现了一道自然壮丽的奇观。

这部影片,除了片头的解说词,没有其他多余台词。但是各种形形色色昆虫捕食、嬉戏以及孕育的画面却十分奇妙,生动有趣。比如食人草机智地捕获昆虫,蚂蚁勇敢地与蚜虫搏斗,蜘蛛巧妙地猎取食物等等。不过,这部纪录片并没有停留在微观世界的展现上,它还赋予了影片很多拟人化的因素,在放大昆虫一举一动生活细节的同时,更体现昆虫间充满风趣、可爱、幽默、浪漫、激情的戏剧性生活情趣,创造出了极其动人的影像奇观。

《迁徙的鸟》(2001年法国)

导演:雅克·贝汉

制片:雅克·贝汉

这是雅克·贝汉又一部精美绝伦的作品。影片又一次将镜头对准了神奇的自然世界,令观众从自然界的声音和画面里,感知那奇妙的审美艺术。

《迁徙的鸟》海报《喜马拉雅》海报为了更好地拍摄这部作品,雅克·贝汉带着庞大的摄制组横跨五大洲,选择了50多个国家中的175个自然景地,拍摄了460多公里长的胶片,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一个科学考察队。他们不惧艰难险阻,年复一年生活在飞行的侯鸟群中,与它们一同飞越大地和海洋,长达数十万公里,精心捕捉到各种鸟儿生存的本能和飞翔的意志。摄影机带领观众走进鸟群,深入鸟的灵魂,体会那些鸟的愿望,感受着鸟的情怀。面对这诗一般的画面,聆听着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人们不禁会被深深触动,萌生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敬畏感。

《喜马拉雅》(1998年法国/瑞/英/尼)

导演:艾利克·瓦利

制片:雅克·贝汉

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2000年欧洲电影最佳摄影奖提名;2000年荣获凯撒最佳摄影奖和音乐奖。

故事发生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深处一个叫朵洱泊的小山村,头领霆雷的儿子在和卡玛运盐的途中因事故死亡。霆雷认为是卡玛想夺权而谋害了自己的儿子。卡玛是一位具有反传统主义的青年,在村民当中享有一定的威望,他不经喇嘛的占卜,就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前往“大麦之乡”用盐巴去换取粮食。霆雷无法阻止他,只好带领一些老人和小儿子诺布、儿媳妇佩玛以及小孙子帕桑翻越雪山前往“大麦之乡”。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智慧,霆雷的队伍终于赶上了卡玛,但是在翻越最后一座雪山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雪,与队伍走散后霆雷晕倒在雪山上。随后跟上来的卡玛救起了霆雷。霆雷化解了对卡玛的偏见,临死前将头领的位置让给了卡玛,让卡玛带领村民继续前行,自己却永远长眠在了雪山上。

本片拍摄队伍依然是《微观世界》的原班人马,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深入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经过9个多月的艰辛拍摄,终于制作出一部精彩感人的艺术精品。影片中全部群众演员都是临时筛选的当地村民,扮演酋长的霆雷就是朵洱泊村连续6届的村长。剧中不仅演员要与真实的天候对抗,摄影过程更是困难重重,为了拍摄湖边栈道的场景,他们必须花两周时间在陡峭的山壁上架设平台。种种艰辛与冒险只为了真实地呈现勇气、尊严、人与环境压力对抗的民族精神。影片展现了藏族人独有的崇敬天地、与大自然合作的信仰及生活观,以及人与大自然间循环相生的真谛。音乐制作布律诺·库莱凭借本片音乐再次获得了法国凯萨奖及影艺学院最佳原声带大奖。藏族音乐的神秘气息,再加上极具气势的交响乐,使喜马拉雅山的风光与人情更显无穷魅力。

《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喜马拉雅》,从1994年到2001年,法国导演雅克·贝汉带领他的摄制组先后制作完成了这三部令世界瞩目、令世界感动的伟大作品——并被称为“天·地·人”三部曲。三部影片的共同特点都是将摄影机对准了自然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关注自然本身的生态状况,关注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当然更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雅克·贝汉以艺术家的眼光、哲学家的思维、社会学家的责任来拍摄这些影片,他将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深奥的理论问题视觉化、艺术化,既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冲击,更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

《微观世界》(又名《小宇宙》)以无与伦比的摄影技术和匠心独运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中、草丛下无数个细微和弱小的生命群落与生命个体,无数倍地放大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以及星球上的各种生命,并在凝视和聆听中发现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生命的庄严与美丽。

与所有的纪录片与科教片不同,《微观世界》不是单纯地展现自然的生态奇观与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等,而是以“自然”为主角,讲述它们的生命故事。一朵花、一棵树、一片叶子、一枝藤蔓、一只蚊子、一群蚂蚁、一条蚯蚓、一对蜗牛,还有一阵风、一场雨、一滴露珠、一粒微尘,等等。丰腴的生态世界充盈着勃勃的生命机能,在生物圈这个大家庭里,所有的生物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物生一物,一物降一物,彼此相互依存,共生共存。从一群蚂蚁忙碌地搬运食物到一窝蜜蜂艰难地孕育过程;从一对蜗牛在雨后激情地缠绵到一只蚂蚁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从一只蜣螂执着地推动着粪球在草原上行进到一只蚊子庄严地在池塘中诞生;从一对昆虫的相互撕杀到一只瓢虫与一只蚂蚁的相互争斗;从日出到日落;从花开到花谢;从河流到山脉等等,生命无处不在,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运转着,这期间充满了奇迹,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激情,也充满了智慧。正是这种无形的生物关系和动态的生物运动才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秩序与和谐,使之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影片在客观地展示与冷静地叙述中,表达着创作者鲜明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正如影片的解说词所言:“想要探究这个世界,我们须先保持沉默、倾听和观赏这奇迹。”过去,人类总是以一种傲慢、鄙夷甚至敌视的眼神打量着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活动,为了自身的欲望和利益,人类总是任意地践踏自然,从来没有真正理解、同情和尊重自然。只有当人类低下傲慢的头颅,以平视甚至仰视的目光接纳和欣赏自然世界时,才会突然发现它的无限生机和无比亲切,并由衷地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与感恩之情。雅克·贝汉正是借助于电影这个媒介,将自然呈现在人类面前,把人类带入自然之中,自然世界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中再现,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经验,并在一种全新的认知视野中实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根本性革命。在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面前,人类不得不反躬自省:人类作为一种物种的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中的一个链环的存在,没有任何理由去漠视自己身边一切生命的存在,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协同进化的。其实,整个宇宙都是充满灵性的,森林、草地、河流、山川,不光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各种生物的乐园。生命没有什么贵贱之分,生物圈中的一切存在都具有生存、繁衍和展示自身价值的权利,无论是纯粹的自然环境还是复杂的生物世界,只有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生态系统才有可能保持它的多样性、完整性,宇宙的秩序才能够按照它自身的逻辑和规律运行。所以,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宇宙这种生存法则,尊重自然和生物自身的生存权力,并学会以一颗仁慈之心去善待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找准自己在自然中应有的位置,找回迷失了的精神家园。这就是雅克·贝汉通过影片所阐释和表达的美学观念与哲学思想。

《迁徙的鸟》(又名《鸟与梦一起飞翔》)把摄影机镜头对准了天空中飞翔的鸟类,跟随候鸟飞行的路线,展示它们飞翔过程的壮美与艰辛。整部影片在结构上非常严谨,从鸟群的迁徙开始,到鸟群的回归结束,既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又是一个生命的轮回。期间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显示了生命的信念与勇气,更见证了自然的奇迹与力量。大雁、海鸥、白天鹅、丹顶鹤、信天翁、老鹰、秃鹫、鹦鹉、鹈鹕……各种鸟儿沿不同的路线,以不同的方式飞翔。高山阻挡不了它们的视线,大海阻隔不了它们的身姿,冰川、沙漠、暴雨、雷电也无法让它们退缩。无论旅途有多么遥远,多么艰险,它们都会执着地振翅高飞,并且能有效地利用天文标志,准确地选择飞行方向,准时地抵达栖息地。鸟是天地之间的精灵,它们在天地之间自由地飞翔,自信而从容,优雅而美丽,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种生命运动的辉煌与壮观。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影片开篇的解说词就揭示了一个自然定律——自然赋予了你生命,你就要给她一个承诺,那就是“遵循自然的法则行事”。鸟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同一条航线上飞行,完成的就是一种对自然的承诺。它们接受自然的恩惠,同时也要挑战自然为它们设下的重重障碍。它们顺应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存。在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中,鸟类是一种最为特殊的物种,它创造了飞翔的奇迹,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更代表了一种自由的境界和追求的梦想。影片用大量的长镜头,近距离跟拍鸟儿飞翔的姿态和过程,用特写甚至大特写捕捉鸟儿生活的细节和生动的表情,用远景和全景展现鸟儿群栖的场面,用航拍和特技来表现鸟儿穿越地球的速度和力量,让人类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人类以外的爱与勇气,以及大自然本身所孕育着的丰富情感。

与《微观世界》相比,《迁徙的鸟》已经把思考的领域从自然扩展到人类,实际上它是在借鸟儿飞翔的故事来观照人类的生存处境,反思人类的未来命运。或者说,它不是从人类的角度看自然,而是从自然的角度看人类,即将鸟类作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从鸟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巧妙地将鸟的世界与人的世界进行艺术化对比,用隐喻和暗示方法来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念及许多悖论性行为方式。鸟类的飞行本来是自然界最为壮观、最为美好的景象,而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建设,不仅挤占了鸟类的生存空间,而且还时刻威胁着鸟类的生命。当人类和鸟类一起飞翔,并且从鸟类的视野来俯视这个世界时,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面貌与形态,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自身结构和内在关联,才能看清自己面目的丑陋和行为的愚蠢。城市上空浓浓的烟尘染黑了鸟儿洁白的羽毛,发达地区肆意流淌的废水油污浸湿了鸟儿飞翔的翅膀,草原上安祥的雏鸟在剪草机的轰鸣中猝然消失,森林里捕猎者张开的罗网和端起的猎枪断送了无数鸟儿飞翔的希望。也许只有“见多识广”的鸟类,才有资格评说人类的行为。从油污中拼命挣扎的鸟儿身上,从木笼里黯然神伤的鸟儿眼里,从荒原上鸟儿凄凉的哀鸣声中,人类应该听到鸟类无言的谴责和无声的抗争。

正如哲学家所言:当人类砍倒天然林中的第一棵大树时,文明就宣告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大树时,文明便宣告结束了。自然——人类——文明,就是这样密不可分的相依相存着。作为一个艺术家,雅克·贝汉始终坚守着一种以慈悲为怀的审美理想,他在抒写自然、讴歌生命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强烈的对生命的忧患意识与对自然的悲悯情怀。《迁徙的鸟》其实就是给人类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让人类能够摆脱以往的局限,从一个新的高度,用一种新的眼光来俯视地球,纵览宇宙,从而激发人类对地球命运高度关注和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鸟儿在飞行的过程中,将人类的行为尽收眼底,鸟儿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人类留下的痕迹。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毫不顾及自然的生态承载能力,更不考虑其行为是否有利于自然生态的完善和人类自身的安康。因此,人类在建设地球,也在毁灭地球,人类在完善自己,也在毁灭自己。很多时候,人类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和生活意义,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择手段地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人类成了自己的掘墓人。和鸟类相比,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索取多于贡献,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破坏多于建设,在鸟类面前,人类应该感到汗颜与愧怍。人类和鸟类共同拥有这个世界,鸟类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设法抑制潜藏于人性中的自私和贪欲,理性地面对自然,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敬畏生命不仅仅是出于怜悯之心,而是出于对自己的责任,对世界的责任。所以,雅克·贝汉在这部影片里,有意设置了一些富有象征意味的细节和场面:一是影片的开头,一个天真纯洁的孩子跑到林中来看鸟,并在水塘边解救了一只被绳索缠住的鸟;二是影片的结尾,孩子又一次来到林中,迎接鸟儿的归来;三是在影片的中间,有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两次走出家门去喂养远道而来的鸟儿们。这里寄予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孩子代表着生命的起点,老人代表着生命的终点,在生命的终始阶段,人是最接近于动物的,或者说人的生命更加纯粹自然,于是人和自然完全可以真诚交流、和谐相处。那么,人在进化和成长的过程中,在追求各种物质享受的时候,能否放慢自己的脚步,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宁静的空间和一个休息的机会,驻足体味一下夕阳西下的壮丽和落日晚霞的静谧,与生命的源头相接,去感受天、地、人之间那种难以言传的生命感应,从而获得生命的充实感、安全感和永恒性。这也是雅克·贝汉试图要传递给观众的忠告和警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关系需要处理,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两种关系都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命质量。《喜马拉雅》的故事就围绕着这两种关系展开。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有一个名叫朵洱泊的偏僻的村落,那里土地贫瘠,食物缺乏,人们每年最重要的事就是赶着各家的牦牛,驮着村里的盐巴,一起长途跋涉,到山外的另一个部落去换取粮食。由于这项任务关系着村民的生死,全村人必须齐心协力,而且每一次远征都要有一个最勇敢、最有智慧的人带队。过去是老酋长霆雷带队,现在是他的儿子拉帕酋长带队,但他的儿子却在归途中意外丧生。悲愤的老酋长怀疑是儿子的助手卡玛意欲夺权陷害了拉帕,坚决反对卡玛做商队的带路人,并决定带着自己年幼的孙子慈仁一起上路,等慈仁长大顺理成章接任酋长。年轻人不相信他的体力,便跟着自信和强壮的卡玛提前出发了。老酋长不顾家人和一些村民的反对,在已经做了喇嘛的二儿子诺布的协助下,在占卜的吉祥日以隆重的仪式出征。他遵循自然的意志,并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克服重重困难追上了比他们早走四天的卡玛。霆雷预知暴风雪来临继续赶路,卡玛嘲讽霆雷的愚蠢安营休整。一场暴风雪准时而至,卡玛在危机之中相信了山的力量和老酋长的预言,老酋长也在与卡玛的较量中看到了卡玛身上具有的独特气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酋长将酋长的责任托付给卡玛,卡玛继承了老酋长的精神,带领商队继续前行。而这一切,诺布都把它画在了寺院的墙壁上。墙壁上记载着一代人成长的旅程,也纪录着一个部落的发展的历史。

影片以质朴的镜头语言,冷静的叙事基调,来表现朵洱泊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存意识。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人与自然之间依然具有那种天然内在的亲密伙伴性质,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格外关注并始终充满着虔诚的敬畏与膜拜心理,大自然不仅是人们的衣食父母,而且也赋予了人们希望和力量。他们依山而居,靠山而生,他们懂得如何善待自然和利用自然,只在自然中获取必要的生活所需,但决不过分开发和掠夺自然。他们视大山为神山,视湖泊为神湖,视苍鹰为神鸟,这一个“神”字包含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尊重与感激。老酋长是朵洱泊人的代表,也是朵洱泊文化的象征。他坚信天意不可违抗,风雨雷电、日月运行、昼夜交替、四季循环都有它内在的因果规律,是人所不能改变的,顺应自然就能得到自然的恩赐,违抗自然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老酋长到卡玛,从卡玛到慈仁,一代又一代的朵洱泊人就是这样从自然中学习智慧,在自然中获得成长。充满宗教意味的原始生活节奏和淳朴的自然人性体现出一种古老的生态智慧。辽阔的大地,石垒的村庄,金黄的麦田,湛蓝的湖水,洁白的雪山,陡峭的悬崖,崎岖的山路,健壮的牦牛,还有执着的朝圣者、神奇的天葬等,这一切构成了雪域高原特有的充满着宗教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展示了朵洱泊人独有的崇敬天地、与大自然合作的信仰,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循环相生的真谛。在影片的结尾,当诺布用一个僧人的眼光(超越世俗的眼光),将这一切变成了永恒的艺术时,他留住的不光是一个部落的记忆,还有世人(创作者)对这种“无为而自治,顺天以养生”的生活方式的深深眷恋与无限敬意。

《喜马拉雅》在海拔五千多英尺、昼夜温差六十多度的喜马拉雅山腹地,长途跋涉一万多公里,历时九个多月的拍摄(当然还有三年多的前期准备和生活体验),本身就体现了现代人对自然生命的一种虔敬和热爱。同时,影片着力展现自然本身的博大与美丽,土地、岩石、山脉、峡谷、河流、湖泊都呈现出鲜活而丰盈的生命情感,充满无穷的奥秘和诱人的魅力。自然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整体,人类只是大自然生命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一切活动不是为了“征服自然”、“改变自然”,而是为了与自然“互利共生”、“共荣共存”。当人类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去触摸她、感受她、理解她和接纳她时,才能够领悟生命的全部意味,并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生命的升华。

《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喜马拉雅》,是一曲由天空、大地、人类共同演奏的大自然的交响乐,是一首天地之间气势磅礴的叙事诗,是创作者发自心底的对生命深情而华丽的吟唱。它激昂而悠扬,委婉而深沉,清晰而完美,它不仅带给人们高雅的美的享受,而且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动与无尽的遐思。

1.如何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它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在规律?

2.为什么说影视文化是人类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它有什么特征?

3.与传统文化相比,影视文化的特点和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电影的诞生,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同类推荐
  • 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傅晓航所著的《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是戏曲理论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主要内容分为古代篇和近代编,勾勒了古代和近代戏曲理论史的基本发展轮廓。从戏曲理论史的古代部分,涉及前后七子、徐渭、李贽、汤显祖、沈璟、王骥德、冯梦龙、凌濛初、孟称舜、李渔等,到戏曲理论史的近代部分,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国剧运动”、“推陈出新”理念的提出等,补编中增加了《陈独秀、柳亚子与戏曲》、《唐宋杂剧中的弄孔子》等篇。本书围绕戏曲理论史发展脉络的相关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中国戏曲理论的思想史和批评史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阐述独到见解,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家庭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家庭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家庭魔术》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家庭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家庭魔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开心果。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全书介绍了多国的电影,这些电影都是轰动过全球。有美国的电影,《党同伐异》、《美国往事》等,有前苏联的电影,《列宁在十月》、《白比姆黑耳朵》等,有浪漫的法国的电影《天堂的儿女们》、《最后一班地铁》等,还有日本等国家的电影。
热门推荐
  • 晚来入药谷

    晚来入药谷

    悲情寓新生,人祸或者是天灾,主动或者是被迫
  • 法国文学史教程

    法国文学史教程

    《法国文学史教程》从中世纪论述到当今,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而重点突出。二是改变以往的《法国文学史》以每一百年作为一个文学发展时期来讲述的方式,基本上以流派为每一章的划分标准,特别是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采用了“19世纪浪漫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和荒诞派”等分章,打通了这两个世纪的文学,也就是说,以文学发展现象作为横向划分的依据,重视文学发展的规律。三是在“概述”部分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流派的形成和思想艺术特点,以展示文学发展的概貌,让学生总体把握这些文学流派。四是不仅进行思想内容的分析,同时也注重作家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的艺术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五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例,援引一段作品,并附原文,让学生获得实感。
  • 点鬼成仙

    点鬼成仙

    三界风雨,护你,从不缺席。三界笑柄白莲花女鬼vs奇葩纨绔喜作死神仙轻松+虐+HE非修仙文
  • 异世情缘之傲娇九尾狐

    异世情缘之傲娇九尾狐

    某宝宝拍胸激动呐喊:”我乃天山九尾天狐!千古至今至此一只!奈何一朝被坑坠入凡间,捉鬼,拿妖,降魔,除怪,契仙兽,收徒弟,没有本宝宝收不了的妖!“某男眼睛轻轻一瞟,魅惑的嗓音磁性而慵懒微微低问:”是么??“某宝宝蹲坑画圈圈去。愤愤不平ing..某变态男除外。
  • 将军让我走

    将军让我走

    她注定一生孤苦,儿时因救他,生染恶疾,被认为邪魔入体,被亲身父母沉潭,准备溺毙。幸得师傅相救,本以为跟随师傅深山修行,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可16岁必须下山,去了结一段情缘,可被未婚夫抛弃,嫁给父亲的仇人为妻。??受尽了百般折磨,身心俱残,孤立无援。被逼无奈,只能铤而走险,吃下洗髓丹,提前渡劫,九死一生……??他功成名就后,寻找当年救他的她,可阴差阳错,被人冒名顶替,他对冒牌货,疼爱有加,却对当年救他的她,自己命中注定的妻、心中的挚爱,心狠手辣,百般折磨,真相大白之后,爱人已身心俱残,命不久矣时,他却幡然醒悟,原来,她才是他的朱砂痣,可为时已晚,他追悔莫及……???????
  • 那天那地

    那天那地

    大道明,三千道出!天地有灵不为道万物生,命运现,因果来天说:“命中无常,因果是债”地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万物皆以为这规则是天地定之,孰不知这是“命中注定,因果报应”罢了认不认命,还不还债,皆由万物决天地在听,在看,偶尔会管(本文包括各类神话和多种题材,至于内容对错、真假、顺序之类你们辩吧,这些对于我来说很麻烦的)
  • 星际枭女

    星际枭女

    我阿木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才华横贯三界的什么来着?我阿木纳的名字,可止小儿夜啼,我……是什么来着?我不叫阿兰玛,我叫……我叫什么来着?这是一个非本地土著,经常脑袋当机,时刻怀疑自己提前进入老年期的星际,枭女。
  •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火影当剑仙

    我在火影当剑仙

    木叶忍者村的北部,有一所学校,当然这所学校并不是普通的学校,它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地是教学生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忍者,当然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好学生,坏学生,然后还有一堆别人家的孩子。
  • 网游神话之最强凡人

    网游神话之最强凡人

    【神话版网游,不一样的网游体验】【此为创新文,集网游、仙侠、都市、洪荒、神话……无限流于一体!入坑需谨慎】世界性网游——仙临,即将开始!叶苏却意外得到了来自天庭的神话版网游头盔,带上头盔,从此走上最强凡人的人生巅峰!跟大圣称兄道弟,与二郎神一起结拜,收哪吒做小弟,让龙王四太子成为自己的宠物。仙女圣女通通成为囊中之物!但更重要的是,神话版网游中的物品,竟然可以带回凡界!这都市装逼,就要一发不可收拾了。拳打航空母舰,脚踢飞机坦克,肉身硬抗原子弹。我就问,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