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8700000001

第1章 草部山草类

甘草

【释名】蜜甘(《别录》)、蜜草(《别录》)、美草(《别录》)、草(《别录》)、灵通(《记事珠》)、国老(《别录》)。李时珍说: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

【集解】李时珍说: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熟。

【气味】甘,平,无毒。李时珍说:通入手足十二经。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本经》)

【主治】生用治胸中积热,去茎中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尤妙。(元素)

【主治】主痈肿,宜入吐药。(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而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与之相反,是以迂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附方】伤寒心悸,脉结代者: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半,服七合,日二服。(《伤寒类要》)

人参

【释名】人(音参。或省作)、黄参(吴普)、血参(《别录》)、人衔(《本经》)、鬼盖(《本经》)、神草(《别录》)、土精(《别录》)、地精(《广雅》)、海腴、皱面还丹(《广雅》)。人,神草。时珍曰:人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神草。字从,亦浸渐之义。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集解】李时珍说: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运头痛,反胃吐食,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时珍)

【发明】言闻说: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人参气味俱薄。气之薄者,生降熟升;味之薄者,生升熟降。如土虚火旺之病,则宜生参,凉薄之气,以泻火而补土,是纯用其气也;脾虚肺怯之病,宜用熟参,甘温之味,以补土而生金,是纯用其味也。

【附方】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生姜半斤取汁,白蜜十两,人参末四两,银锅煎成膏,每米饮调服一匙。(《普济方》)

沙参

【释名】白参(吴普)、知母(《别录》)、羊乳(《别录》)、羊婆奶(《纲目》)、铃儿草(《别录》)、虎须(《别录》)、苦心(《别录》:又名文希,一名识美,一名志取)。

【集解】《别录》记载: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又说:羊乳一名地黄,三月采,立夏后母死。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本经》)清肺火,治久咳肺痿。(时珍)

【发明】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附方】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易简方》)

桔梗

【释名】白药(《别录》)、梗草(《别录》)、荠(《本经》)。时珍说: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荠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本经》桔梗一名荠,而今俗呼荠为甜桔梗也。至《别录》始出荠条,分为二物,然其气味功用皆不同,当以《别录》为是。

【集解】(根)时珍曰: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气味】辛,微温,有小毒。时珍曰:当以苦、辛、平为是。

【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

【附方】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温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张仲景《金匮玉函方》);喉痹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千金方》)

萎蕤

【释名】女萎(《本经》)、葳蕤(吴普)、萎(音威移)、委萎(《尔雅》)、萎香(《纲目》)、荧(音行《尔雅》。)、玉竹(《别录》)、地节(《别录》)。时珍曰:按黄公绍《古今韵会》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须,如冠缨下垂之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旌旗之缨,皆象葳蕤,是矣。

【正误】李时珍说:《本经》女萎,乃《尔雅》委萎二字,即《别录》萎蕤也,上古钞写讹为女萎尔。古方治伤寒风虚用女萎者,即萎蕤也,皆承本草之讹而称之。诸家不察,因中品有女萎名字相同,遂致费辩如此。今正其误,只依《别录》书萎蕤为纲,以便寻检。其治泄痢女萎,乃蔓草也,见本条。

【集解】陶弘景说:今处处有之。根似黄精,小异。服食家亦用之。

【修治】雷说:凡使勿用黄精并钩吻,二物相似。萎蕤节上有须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为不同。采得以竹刀刮去节皮,洗净,以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予每用治虚劳寒热疟,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附方】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萎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附录】鹿药。(《开宝》)李时珍说:胡洽居士言鹿食九种解毒之草,此其一也。或云即是萎蕤,理亦近之。姑附以俟考访。

肉苁蓉

【释名】李时珍说: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

【修治】雷说:凡使先须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有此能隔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气也。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取出,又用酥炙得所。

【气味】甘,微温,无毒。别录曰:酸、咸。

【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瘕。(《本经》)

【发明】王好古说: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乃肾经血分药也。

【附方】补益劳伤,精败面黑:用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切细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药性论》)

赤箭天麻

【释名】李时珍说:赤箭以状而名,天麻即赤箭之根。

【集解】李时珍说:《本经》止有赤箭,后人称为天麻。

【正误】李时珍说:陈氏所说,乃一种天麻草,是益母草之类是也。《嘉本草》误引入天麻下耳。今正其误。

【修治】雷说:修事天麻十两,锉安于瓶中。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熬焦,盖于天麻上,以三重纸封系,从巳至未取出。蒺藜炒过,盖系如前,凡七遍。用布拭上气汗,刀劈焙干,单捣用。若用御风草,亦同此法。李时珍说:此乃治风痹药,故如此修事也。若治肝经风虚,惟洗净,以湿纸包,于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

【气味】辛,温,无毒。大明说:甘,暖。

【主治】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开宝》)治风虚眩运头痛。(元素)

【发明】李时珍说: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

【附方】天麻丸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松烦闷,头运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面目虚浮,并宜服之。天麻半两,芎二两,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普济方》);腰脚疼痛:天麻、半夏、细辛各二两,绢袋二个,各盛药令匀,蒸热交互熨痛处,汗出则愈。数日再熨。(《卫生易简方》)

白术

【释名】李时珍说:按《六书》本义,术字篆文,象其根干枝叶之形。《吴普本草》一名山芥,一名天蓟。因其叶似蓟,而味似姜、芥也。

【集解】白术,桴蓟也,吴越有之。人多取根裁莳,一年即稠。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并以秋采者佳,春采者虚软易坏。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经》)

【附方】老小滑泻:白术半斤黄土炒过,山药四两炒,为末,饭丸。量人大小,米汤服。或加人参三钱。(《濒湖集简方》)

狗脊

【释名】苏恭说:此药苗似贯众,根长多岐,状如狗之脊骨,而肉作青绿色,故以名之。

【集解】李时珍说:狗脊有二种:一种根黑色,如狗脊骨;一种有金黄毛,如狗形,皆可入药。其茎细而叶花两两对生,正似大叶蕨,比贯众叶有齿,面背皆光。其根大如拇指,有硬黑发簇之。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本经》)

【附方】男子诸风:四宝丹:用金毛狗脊,盐泥固济,煅红去毛,苏木、萆、川乌头生用等分,为末,米醋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盐汤下。(《普济方》)

固精强骨:金毛狗脊、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酒服五十丸。(《集简方》)

巴戟天

【释名】李时珍说:名义殊不可晓。

【修治】李时珍说:今法惟以酒浸一宿,锉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也。

【气味】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本经》)

【发明】王好古说:巴戟天,肾经血分药也。

淫羊藿

【释名】仙灵脾(《唐本》)、放杖草(《日华》)、弃杖草(《日华》)、千两金(《日华》)、干鸡筋(《日华》)、黄连祖(《日华》)、三枝九叶草(《图经》)、刚前(《本经》)。李时珍说:豆叶曰藿,此叶似之,故亦名藿。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鸡筋、黄连祖,皆因其根形也。柳子厚文作仙灵毗,入脐曰毗,此物补下,于理尤通。

【集解】《别录》记载:淫羊藿生上郡阳山山谷。

根、叶

【修治】雷说:凡使时呼仙灵脾,以夹刀夹去叶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两拌炒,待脂尽为度。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经》)

【发明】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真阳不足者宜之。

【附方】仙灵脾酒益丈夫兴阳,理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三日,逐时饮之。(《食医心镜》)

地榆

【释名】玉豉、酸赭。陶弘景说:它的叶子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

【集解】《别录》记载:地榆生桐柏及冤句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又曰:酸赭生昌阳山,采无时。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妇人乳产痛七伤,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本经》)

【发明】苏颂说:古者断下多用之。

【附方】赤白下痢:骨立者。地榆一斤,水三升,煮一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饧,绞滤,空腹服三合,日再服。(崔元亮《海上方》)

【主治】作饮代茶,甚解热。(苏恭)

丹参

【释名】赤参。李时珍说: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其苦参则右肾命门之药也。古人舍紫参而称苦参,未达此义尔。

【集解】李时珍说: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除瘕,止烦满,益气。(《本经》)

【发明】李时珍说: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之经,心与包络血分药也。

【附方】丹参散: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用丹参洗净,切晒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妇人明理方》)

白头翁

【释名】野丈人(《本经》)、胡王使者(《本经》)、奈何草(《别录》)。李时珍说:丈人、胡使、奈何,皆状老翁之意。

【集解】《别录》记载: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温疟狂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本经》)

【发明】李颂说:俗医合补下药甚验,亦冲人。

【附方】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檗、秦皮各三两,水七升,煮二升,每服一升,不愈更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加甘草、阿胶各二两。(仲景《金匮玉函方》)

三七

【释名】山漆(《纲目》)、金不换。

【集解】李时珍说: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

【气味】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附方】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三服可愈。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濒湖集简方》)

【主治】折伤跌扑出血,傅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时珍)

黄连

【释名】王连(《本经》)、支连(《药性》)。时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集解】《别录》记载: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

【修治】雷说:凡使以布拭去肉毛,用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木火上焙干用。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本经》)

【发明】王好古说:黄连苦燥,苦入心,火就燥。

【附方】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和剂局方》)

黄芩

【释名】腐肠(《本经》)、空肠(《别录》)、内虚(《别录》)、妒妇(吴普)、经芩(《别录》)、黄文(《别录》)、印头(吴普)、苦督邮(《记事》)、内实者名子芩(弘景)、条芩(《纲目》)、尾芩(《唐本》)、鼠尾芩。

【集解】《别录》记载:黄芩生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诸热黄疸,肠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本经》)

【发明】罗天益曰:肺主气,热伤气,故身体麻木。又五臭入肺为腥,故黄芩之苦寒,能泻火补气而利肺,治喉中腥臭。

【附方】肺中有火清金丸:用片芩炒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丹溪纂要》)

【主治】肠脓血。(《别录》)

防风

【释名】铜芸(《本经》)、茴芸(吴普)、茴草(《别录》)、屏风(《别录》)、根(《别录》)、百枝(《别录》)、百蜚(吴普)。李时珍说: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

【集解】《别录》记载: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暴干。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本经》)

【发明】张元素说:防风,治风通用,身半已上风邪用身,身半已下风邪用梢,治风去湿之仙药也,风能胜湿故尔。能泻肺实,误服泻人上焦元气。

【附方】偏正头风:防风、白芷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普济方》)

羌独活

【释名】羌活(《本经》)、羌青(《本经》)、独摇草(《别录》)、护羌使者(《本经》)、胡王使者(吴普)、长生草。

【集解】《别录》记载:独活生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修治】李时珍说:此乃服食家治法,寻常去皮或焙用尔。

【气味】苦、甘,平,无毒。

【主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本经》)

【发明】苏恭说: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

【附方】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以药酒热投,盖之良久,温服三合,未瘥再服。(陈延之《小品方》)

贝母

【释名】(音萌《尔雅》。)、勤母(《别录》)、苦菜(《别录》)、苦花(《别录》)、空草(《本经》)、药实。

【集解】《别录》记载:贝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暴干。

【修治】雷说:凡使,先于柳木灰中炮黄,擘破,去内口鼻中有米许大者心一颗,后拌糯米于镦上同炒,待米黄,去米用。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本经》)

【发明】承曰:贝母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故诗云,言采其,是也。作诗者,本以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信矣。

【附方】吐血不止:贝母炮研,温浆水服二钱。(《圣惠方》)

山慈姑

【释名】金灯(《拾遗》)、鬼灯檠(《纲目》)、朱姑(《纲目》)、鹿蹄草(《纲目》)、无义草。

【集解】陈藏器说:山慈姑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姑。

【气味】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傅之。亦剥人面皮,除。(藏器)

【附方】牙龈肿痛:红灯笼枝根,煎汤漱吐。(孙天仁《集效方》)

【主治】疮肿,入蜜捣涂疮口,候清血出,效。(慎微)涂乳痈、便毒尤妙。(时珍)

【附方】中溪毒生疮:朱姑叶捣烂涂之。生东间,叶如蒜叶。(《外台秘要》)

【主治】小便血淋涩痛,同地檗花阴干,每用三钱,水煎服。(《圣惠》)

水仙

【释名】金盏银台。李时珍说:此物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金盏银台,花之状也。

【集解】机曰:水仙花叶似蒜,其花香甚清。九月初栽于肥壤,则花茂盛,瘦地则无花。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晒干,悬火暖处。若不移宿根更旺。

【气味】苦,微辛,滑,寒,无毒。

【主治】痈肿及鱼骨哽。(时珍)

【气味】缺。

【主治】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又疗妇人五心发热,同干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热自退也。(时珍出《卫生易简方》)。

同类推荐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 ,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 癫痫儿的疗育

    癫痫儿的疗育

    本书阐述了癫痫的基本知识,介绍了癫痫的诊断和类似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癫痫病儿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事项。
  • 肝胆病(专家答疑系列)

    肝胆病(专家答疑系列)

    肝胆病一书,由众多专家就肝胆病中基础知识、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肝癌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公开专家咨询电话,方便广大读者零距离与专家沟通,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治疗保健方法。
  •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以病为纲,以方为目,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收集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的4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必备偏方,优中选优,每病精选1~6方,可谓集偏方大成之精萃。每方按组成、主治、用法进行编写,读者一目了然,且易于取材,易于制作;特别是每病均载有“名医指导”,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心理调节等诸多方面进行指导,可谓授诸病调养秘籍之大成。
  •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热门推荐
  • 距离幸福一光年

    距离幸福一光年

    张赫,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却从小被父母抛弃,始终对父母有一种敌意。他努力奋斗,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英俊的外貌与杰出的能力,使它成为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为他倾情。云溪,雨红本是姐妹的她们喜欢上同一个人,三个人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纠葛?和云溪长相相似的天雪最终情归何处……
  • 龙血圣尊

    龙血圣尊

    玄力大陆一直流传一个传说,玄力修炼到九九归一的境界,他将成为玄力大陆真正统治着。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统治世间的权力令人心动,一场由无数杀戮谱写而成的惊天阴谋徐徐展开。
  • 锦绣凤华

    锦绣凤华

    人间凶兽霍景秀,人见人死,狗见狗躲。修罗两眼一瞪,小妖怪这么可爱,你们都眼瞎?甜宠逗趣,1vs1
  • 天骄御帝

    天骄御帝

    在经过许多次的劫数之后,天地之间灵气日渐消散,修真界最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天骄大陆最好的时代,圣凡大同,皆可修真。这也是修真道最坏的时代,修者亿万,无人成真。一个先天不足、多智近圣的少年,在经历灭门之祸、众叛亲离以后,意外觉醒沉睡之魂,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修真求道之路。
  • 会理财的女人有钱花

    会理财的女人有钱花

    这是一本帮助女性朋友快速学会理财的智慧读本。今天的女性,要生存的质量,要甜蜜的爱情,更要精神上的自由。而自由和独立是分不开的——物质上的独立、行动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而女性要真正的独立,就一定不能缺少经济实力。本书通过实用而精辟的案例与分析,告诉女性朋友,如何才能聪明消费、巧妙投资,做到一手掌握家庭、一手掌握财富,收获一生的幸福。
  • 暗夜公主

    暗夜公主

    非常抱歉,这篇小说我停更了这么久,也许是因为自己给这篇小说的期望很大的原因吧,自己总是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总是觉得不够好,就这样一停就是好久。在这里跟大家说声抱歉了,怕是要等所有的内容全部都写好了才会接着更新了,非常抱歉。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 福晋心很宽

    福晋心很宽

    穿越了,穿越成马尔汉家的女儿。珍汐表示未来有阳光义气的十三爷做姐夫十分期待,只是没想到原来她才是十三爷的女人。某女心声:“嫡女嫡妻都不能把日子过好,她还怎么见江东父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连环之画中猫

    九连环之画中猫

    长安城郊外,阳光明媚杨柳青青,新落成的芙蓉山庄内,本年度第五届文艺座谈会正在进行中。山庄主人叫李思训,乃皇室宗亲,曾任幽州大都督等要职,因武氏垂帘后风向不对,识趣地退隐赋闲,以吟诗作画为乐。尽管如此,他在朝野中的声望仍非同小可,这从今天到场的宾客可以看出来。中书舍人苏味道、长安府丞杜审言、崇文馆学士宋之问都赶来捧场,他们三人,是当今最著名的诗人。
  • 扫把娃娃去流浪

    扫把娃娃去流浪

    莫名其妙!她不过是想搭个便车,他干嘛不屑的撂下一句不会娶她的话。死老外!以为长得帅又有钱了不起啊,竟敢讥笑她没长相、没身材又没脑袋。士可杀不可辱,这个“老鼠冤”结定了。风水轮流转,才一天就转回她这边——他知错的道歉并请她当临时保母。面对帅得很秀色可餐的一代美男,她性情大变的成了个发春色女,死盯着他的裸胸差点流下垂涎的口水。只是她还来不及朝他伸出魔掌,他这只披着羊皮的狼却先把她吃干抹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