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来时,因孔繁森是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口支援被任的是西藏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可当他拿着通知书到日喀则地委报到时,一位地委领导对他说,你在这一路上的表现地委已经了解了,特别是你在五道梁奋不顾身救助同志的事迹,地委领导很赞赏。和他谈话的这位领导试探着问:“派你去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怎么样?”孔繁森未加思索,痛快地说道:“没有问题,我服从组织决定,我年轻,我去合适,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
孔繁森虽然刚到西藏,对西藏的情况只有一个表面印象,具体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可他知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以及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比下面的县优越。可他仍然和来西藏一样,没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岗巴县。他想,既然我来到了西藏,我就有决心干好,就应该真正懂得雪山,并且像一个真正的藏人那样去热爱雪山。
岗巴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紧靠珠穆朗玛峰,在卓木雪山和康钦甲布雪山附近,藏语“岗巴”是雪山附近的意思。距日喀则有310多公里的路程,离拉萨也有580公里。群山环绕之中有一片河滩谷地,有草有水,土地还算肥沃,能够种植青稞和放牧牛羊。这个县只有不到1万人口,70%多是高原丘陵,平均海拔4750米,境内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植被稀疏,是西藏有名的贫困县。
孔繁森带着行李来到了岗巴县委,一下就愣住了,除了山冈上有几个生锈的铁皮房子外,什么也没有了,连树和院子也没有。孔繁森有心理准备,但没有想到,一个县委驻地竟是这样寒酸,条件和自然环境都超出了他的想象。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完成自己的事业。
孔繁森留下来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来。
岗巴县有个乡叫苍龙乡,孔繁森为了发放过冬救助款和落实牧区定居村来到了这个乡。这个乡是个有名的穷乡,气候恶劣,自然条件差,生产落后,生活困难。可这里的名气还真不小,这里有着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和不屈不挠的藏族先民。
位于岗巴县西南40公里的喜马拉雅山半山腰,有一座岗巴县内最大的寺庙,也是西藏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寺庙,寺庙的名字叫曲登尼玛寺。相传建于吐蕃时期,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现建筑面积6505.75平方米。据《西藏历史文化辞典》记载,曲登尼玛寺原名叫多杰尼玛寺,藏语含义为“经塔太阳”,公元8世纪中叶,印度佛教大师莲花生(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受西藏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邀请到西藏传播密教,返回印度时在岗巴县的确姆约钦和康钦甲布雪山脚下的山洞里修行,并修建了曲登尼玛寺。在离曲登尼玛寺三四里地的山腰上,有一股清泉,千百年来一直流淌不息。说起这股清泉还有个传说。很久以前雪山下瘟疫流行,老百姓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当听说莲花生大师来到这里后,男牧人和女牧人向莲花大师提出请求,为人间留下一口医治百病的神水。随后莲花生大师念起了经文,用手杖在山腰间捅出一口泉水,泉水汇聚到山下形成了“照见湖”。这泉水是赐给百姓医治百病的圣泉,这湖是洗去百姓烦恼忧伤的洁净之湖。
当地民众非常崇拜莲花生大师和关于他的传说,每年到了春天和秋天的时候,各地群众扶老携幼到这里朝拜、沐浴、喝甘露,临走的时候还要带上很多的水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孔繁森每次看到雄伟的雪山,想起关于莲花生大师的故事,他都暗暗地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带领当地百姓早日过上好的生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岗巴县的3年时间里,孔繁森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奔波在牧民之间,为他们求医送药办医院,为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这困难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他也要不顾生命安危,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在岗巴县,他仅仅用56天就跑遍了这个县所有的公社和村庄。他很快就克服了高山反应,学会了骑马,熟悉了藏语。他的工作手册上像记英语单词一样写着当地的语言:祖父叫阿呢,祖母叫阿歪,父亲叫阿爸,母亲叫阿妈……他要懂得雪山,首先要懂得藏人。他学会了像真正的藏人那样去吃羊肉,那是在牛羊粪火堆里烘出的羊肉,还带着血丝。他用刀一片一片割着吃,吃得津津有味。他学会了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孔繁森很快就适应了雪域中的一切。看到他和当地藏人毫无二致的样子,一个当地有名的活佛很郑重地告诉他:你的前世在雪山……
有一次孔繁森到牧民家去慰问,他骑的马被牧民家的藏獒一阵狂吠所惊吓,猛地狂奔起来,孔繁森被狠狠地摔了下来,可他的一只脚还被套在马镫上,被惊马拖出几十米远,摔落到深沟里,失去了知觉。闻讯赶来的藏胞们,找不着担架就摘下门板抬着他,在冰天雪地里一气跑出30多公里,把他及时送到县医院里抢救。孔繁森的伤势非常严重,脑震荡,颅骨骨折,昏迷了七天七夜。当他醒来睁开眼睛时,第一眼便看到守护在身边的藏族牧民,看到的是他们焦急的目光和老阿妈手中不停转动的经筒。他感动得落下眼泪,多么淳朴的百姓呀,我一定要为他们多做好事,多做实事。当医生和同志们劝他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工作时,孔繁森不顾大家的劝阻,头脑刚刚清醒一些就又下乡访问农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