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5100000004

第4章 刻苦读书 发奋图强

1873年,康有为参加乡里的社学考试,一天写出6篇文章。在百余篇密封的考卷中,考官选中15篇,他的6篇全部入选,其中名居前3篇竟全是他的试卷。在作诗考试中,他的诗也获得第一名。由此康有为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877年,康赞修老先生在救灾中殉难,20岁的康有为回到家乡继续读书。据说他每天早晨取出一批书,放在桌上,用一把锋利的锥子,猛力一扎,扎穿几册,当天就必须看完几册,不读完这些书,决不休息。他治学有种求真求实的执拗精神,总要从中琢磨出自己的体会来。

为了进一步充实提高自己,他到家乡附近江山镇的礼山草堂拜名儒朱次琦为师,继续求学。朱次琦(1807-1881年)宁浩虔,一字子襄,号稚丰。南海九江人,人称九江先生。这位道光年间的进士曾在咸丰年间做过几十天的山西襄陵知县。他不但是“连州公”康赞修的老友,康有为的父亲康达初和他那几位学问很不错的叔父康达棻、康达节等人也都出自朱先生的门下。当时,朱次琦正设馆讲学于礼山草堂,其地距银塘不远。当康赞修将这位屡试不第的孙子再次托付给他的老朋友时,自然也将这个家族书香延世的希望寄托在这位名师宿儒身上了。康有为在礼山草堂正式拜师受教,就算是开始了他一生中新的求学生涯。

朱先生是位做义理之学的大师,其学所涉十分广泛,在经史掌故、考据辞章各个方向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晚清学界,也算得上是一位数得着的人物。因此,在他的礼山草堂里所开的课程也是十分庞杂,老先生把自己的学问概括成“四行五学”。

所谓四行,就是敦行孝悌,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五学,即经学、文学、掌故之学、义理之学、词章之学。从内容上看:礼山草堂的教学仍无非是传统的修身立业、道德文章之类的儒学的东西。然而,正是在这种传统的东西里,朱次琦糅合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他一扫汉宋经学的门户隔阂,而将经史两学相互贯通、互相印证,特别是他的掌故之学涉及了有关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水利、文物制度等各个方面。

渎书不再以八股制艺为归依,而将圣贤之学与修身治国联系在一起。这自然令长期以来一直奉朱注六经为金科玉律,以破承束股为不变格式,以代圣人立言为唯一使命的青年人耳目一新。四面八方的年轻人赶到礼山草堂,拜朱次琦为师。就这样,朱次琦以“荐授五品卿”的身分,30年累召不出,直到老死在这片幽静雅致的园林学舍里。

年轻的康有为踏上了他求学人生的一个新台阶。经过一番简单的拜师仪式之后,他成了礼山草堂的入室弟子,也从此开始了艰苦的读书生活。数年礼山草堂的学习,对于康有为日后的治学和政治生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朱次琦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给康有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向孤高自傲,动辄“希古人”的康有为终于被这位慈祥而又威仪严肃的老人深深地折服了。他在后来描绘自己初次受教于朱次琦的感觉时曾说:

“于时捧身受教,乃如旅人之得宿,盲者之睹明,乃洗心绝欲,一意归依,以圣贤必为可期,以群书为三十岁以前必为可读,以一身为必能可立,以天下为必有可为。”

拜师朱次琦,改变了康有为的读书方向,自入草堂后,他即谢绝科举制艺、土芥功名之事,改读宋儒之书及各家经学,乃至小学、史学、掌故辞章之类的东西。

礼山草堂别具一格的教学和朱次琦先生的博学强识,深深地吸引了康有为和他的同学们。和那些每天总是夹着厚厚书本一开始就摇头晃脑念书,然后再让学生摇头晃脑背书的教书先生不同的是,朱次琦先生上课从不带书本,也不要什么讲义,只要开启了话题,便能贯穿朗诵、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一旦涉及到“大节所关,名节所系”的地方,老先生总会热血沸腾、神情激奋、词句铿锵,以至气盛脸红、声震屋瓦,让听课的人莫不悚然。

从后来的回忆看,在师从朱次琦的岁月里,最让康有为折服的大概还是两样东西,一是先生的学问主张济人扶世,一变宋明以来性理之学的连篇废话;二是先生的道德和涵养。在康有为的眼里,朱次琦在这一方向已远远地超过了前朝的顾炎武和王夫之,在康有为后来的回忆中,我们随处可见他对于这位恩师的无限深情的美好回忆:

……先生硕德高行,博极群书,其品诣学识,在涑水、东莱之间,与国朝亭林、船山为近,而德器过之。

……先生壁立万仙,而其学平实敦人,皆出躬行之余,以末世俗污,特重气节,而主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高低空谈……先生动止有法,进退有度,强记博闻,每忆一事,论一学,贯穿古今,能举其词,发先圣大道之体,举修己爱人之意,扫去汉宋之门户,而归宗于孔子……

自清代以来,随着自康乾两朝对于文化人采取的高压政策和文字狱的兴起,学术便分成了两条道路:一条是应试之学,靠几篇八股制艺,背几年朱注六经,只要逢上仕途好运,只要不离经越轨,便能领到通往官场的通行正,从此只要多磕头,少说话,便能保证你一生的受用和一生的荣华;另一条便是远离政治。康乾以后的读书人再也没有勇气和胆量像顾炎武、黄宗羲那样纵横古今,放沦国是,鼓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于是他们便捡起跟谁也不相干,谁也挑不出茬的词章、考据和训诂之学。凡是康乾以来大多数的学者都是靠着这个行当出名的,学问也就从此走向了复古、繁琐和脱离实际。

从流派上看,朱次琦所做的学问应该属于当时这股经世大思潮中的“学术经世”。其核心就是重整圣贤之学,匡扶名教,齐肃人心风俗。日后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而归宗孔子,作《孔子改制考》而为维新张本,横扫东汉以来被经学家们奉为金科玉律的古文经典,在晚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他的不苛世俗、离经叛道的勇气和有关真伪“经”的念头实际上在礼山草堂朱次琦那里便深深地奠定了根基。他自己也承认,在礼山草堂里,当听到朱次琦的“大道之传”以后,便决意认为“圣人可学,而尽弃伪学,自此始也”。至于这里何谓“圣贤之学”,何谓“伪学”,我们只要看看后来他作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就一目了然了。

同样是程朱陆王传下来的心性性理之学,在朱次琦这里已不再是天理人欲之类的高谈阔论,而变成了“济人经世”的学问,这自然对上了一向志大妄狂的康有为的胃口。朱次琦给他的入学试题是《五代史史裁沦》,这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和以往的八股都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但是,对于涉猎广泛、读书杂博的康有为来说,这却正是他的拿手好戏。康有为查阅群书,仿史通体裁,很快交上了洋洋洒洒足有二十余页的论文。朱次琦仔细地看完了康有为的作业,这位新来的年轻人锋芒毕露的才华和极其广泛的知识而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在康有为的作业上,这位老先生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他的只有四个大字的评语“赅博雅洽”。

这是康有为有生以来著的第一部“书”。著书立说原来竟是这样的容易,原以为渺不可测的古人原来就在你的手边,从前在老家七桧园里读的那些杂七杂八的玩艺,原来却都是有用的东西。朱次琦的评语无疑给了康有为极大的鼓舞和自信,也引起了他在礼山草堂读书的无限兴趣和热情。在礼山草堂的日子是康有为读书最为勤奋的一段时间。每天东方未白,他便早早地起床,直到深夜才恋恋不舍地丢下书本熄灯就寝。礼山草堂所设的课程十分广泛,这一时期,从宋儒之书到各家经说,从小学、史学到掌故词案,他都“兼综而并鹜”,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每天读的书可以用寸来计算。入学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便读了《赵辛楣全集》、《廿二史札记》、《日知录》及《困学记闻》等大量的大部头著作。在家的日子里,他读的书不少,但大多支零破碎,不得要领,如今一经先生的讲解提挈,同学之间的上下议论,不但过去的很多疑问都涣然冰释,而且过去那些“杂博之学”也渐渐地能够贯串起来,相互融通了。

礼山草堂里的苦读为康有为打下了极为扎实的旧学功底,为此,他常常感到很幸运,他常想“倘非生近其时,居近其地,我怎能碰得上这位使我受益无穷的导师呢!”。所以在礼山草堂师从于朱次琦的日子里,康有为始终以最大的热情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时间“肆力于群书”,将自己埋到这些诗书经义的故纸堆中。虽然礼山草堂离家并不远,但是在康有为的记忆里,3年的读书时间里他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祖父的去世,为了报答这位10年亲侍的老人,他和诸叔父们一起结苫守灵,从那一年的7月直到年底。还有一次就是回家娶妻成亲。

同类推荐
  • 北大的才女们

    北大的才女们

    《北大的才女们》收录了北大现代以来的十余位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女学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北大的才女们》图文并茂,十二篇文章配入照片八十余幅,时间跨度近百年。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才女们风华正茂的英姿、求学的勤勉、志趣的高远、家庭的美满,更能深切地感受她们对现代科学不懈的探索精神…… 《北大的才女们》选取了陈衡哲、冯沅君、赵萝蕤、池际尚、高小霞、王颖、喜勋、石青云、许志琴等在近百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做出了程度不同的学术贡献的北大女性学人,旨在展示北大女性风华正茂的英姿、求学的勤勉、志趣的高远、家庭的美满以及她们对科学和学术的不懈求索精神。
  •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最是人间留不住

    拣定安宁或沉静的一隅,焚上一炉沉香,暗香袅袅里静睇着那炉上斑驳,借此窥得一点长眠在岁月中的过往。在幽香细细中我们还窥得见那些岁月里的女人们。她们鲜活在时光里,庄妍靓致,风雅超群。她们或倚楼独望,或长风吟诗。她们飘扬的衣袂化作了时代的旌旗。她们像岁月里的浮光锦,不沾染一丝世俗污淖,留给我们的都是皓月般完美的倩影。世代的笔墨已经将她们的故事渲染得锦绣如斯,而历史仍旧让我们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现实的粗粝。
  •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主要内容分为姜霓编著的《铁马红颜(萧太后)》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萧太后传奇的一生。《铁马红颜(萧太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传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本世纪的政坛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大英帝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却是以国力大耗为代价的,英国自此明显地走下坡路。在国内,称霸了英国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党已衰落下去,由工会创立的工党迅速兴起,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党竞争的局面,英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状态。玛格丽特出生的这一年——1925年,虽然没有可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但这前后却都发生了对英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虽然是少数党组阁,并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这标志着工党的兴起和壮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掌握政权。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弃妃逆袭记

    重生之弃妃逆袭记

    前世,她惨遭丈夫和小妾的迫害。绝望坠崖,尸骨无存。殊不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朝重生,她锋芒毕露,傲世九天!前世欺她辱她之人,必让他们千倍偿还!他,生性高冷孤傲,是万人敬仰的明君。却唯独对她温柔如水,夜夜宣她侍寝。“宝贝儿,准备好了没,嗯?”“没有!”“乖,抗议无效!”
  • ICU48小时(杨幂、白宇主演《谢谢你医生》原著)

    ICU48小时(杨幂、白宇主演《谢谢你医生》原著)

    杨幂、白宇主演《谢谢你医生》原著,现已正式官宣!在医院的这个地方,我们所经历过的每一种痛苦,不安,难过,隐忍以及无助,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成那一段时光节点的回形针。死而向生,每个人都在等待希波克拉底,当你仰望星辰,请将其中一颗当成我的灵魂。肖砚:关于那天的分别我遗失了大部分记忆,时间就像河水里的光影,明亮或黯淡,短暂或悠长,相遇这件事既让人觉得欣慰,又令人惶恐。白术:我无法穿越过去给你拥抱,却可以撬动你的嘴角,你会因为我笑吗?我能期待吗?
  • 许你微阳

    许你微阳

    汐沫vs阳夏,本是一对欢喜冤家,却被外人认为是正热恋中的小情侣,汐沫:嗯???有种来大战一场啊。却在相处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阳夏,喜欢又怎样,死也不承认
  • 重生之贵女不贤

    重生之贵女不贤

    一世贤妻换一纸废后,云韶瞎得彻底。重头来,步步营,筹谋算尽,奈何天命早定?国师曰:“此女祸星入命,主妨,必乱天下!”父亲曰:“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兄长曰:“谁敢动她我宰谁。”云韶笑:“命就一条,谁要我死谁先请。”谈笑毁贤名,素手拨乾坤,云韶以为这一世终得安稳,不慎着了他人惦记。“我不温不贤,骄纵肆意。”“我喜。”“我护短成性,亲兄第一。”“我忍。”“我趋炎附势,爱慕虚荣。”“我争。”“外面说我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你也不怕?”“怕,所以你只许祸害我一人。”从头来,白首归,繁华过处,唯见君颜。
  • 三州四域

    三州四域

    零零散散,写的不过是虚无事坎坎坷坷,做的不过是荒唐梦凄凄惨惨,念的不过是不老情
  • 星空的畅想

    星空的畅想

    浩瀚的宇宙,璀璨的群星,未知的奥秘在等待我们。别怕,我们有猪脚。一位拥有无数尊称的帝王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乡,他想再重新过一次平凡的生活,可是总有不开眼的极品在制造麻烦。没办法,见一个清理一个,清理干净了,自己的家乡也就安静了。声明:平行宇宙,与现实无关。
  • 寻宝惊险记

    寻宝惊险记

    【2019年重磅推出的小说!】运用先进写作手法写作!寻宝路途中的惊险故事怪兽、僵尸、外星生物……一个震撼人心的探险经历开始了……
  • 戈村鬼船

    戈村鬼船

    蓝宣道长在静思。这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哪怕是东海旁的一处黄沙渔村都晕染到了战火的气息。董家军杀过了秦川,取代张家军成为了这块咸地皮的土皇帝,军阀混战就像是主妇买苹果时的讨价还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松口。渔村叫戈村,有人说是一个叫戈的人在这里扎了根,也有人说,是从海沙下淘出了无数古代沉戈。戈村就如它的名字,灰暗无奇。
  • 妙好宝车经

    妙好宝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丁家浮沉

    丁家浮沉

    人一生,不过是在人海中,浮浮沉沉!本书介绍了丁家长孙女——丁学慧的成长经历,透过她的视野,见证了丁家的起落和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