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1800000004

第4章 搬新家啦

记不清那到底是哪一年,只记得是一个春天,我们家住的筒子楼要拆了。据说这座俄式的筒子楼始建于民国时期,已经经历了四五十年的风雨与沧桑。现在,它的历史使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记不清那到底是哪一年,只记得是一个春天,我们家住的筒子楼要拆了。据说这座俄式的筒子楼始建于民国时期,已经经历了四五十年的风雨与沧桑。现在,它的历史使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不管怎样去评价过去,今天看来,曾经这独具俄式风情,简陋而破旧的筒子楼依然清晰地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历史,代表了一个鲜明的时代,镌刻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也承载了我童年里太多太多的情感。尽管它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却又好像一直在时光隧道的另一端静静地端详着,伫立着,守候着,诉说着什么。幽幽暗暗,如诗如画,闪烁迷离,如梦如幻。原来,它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怎么可能彻底地忘记!

那段时间里,整个筒子楼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搬家,期待着搬家,准备着搬家,我也同样兴奋地憧憬着那个未来的新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根据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平日里聊天时流露出的内容得知,我将要搬进的新家是一座崭新的楼房。

楼房?!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楼房可是一个令人好奇的地方。我嚷嚷着一定要住在楼上的那一层。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搬家。

那时候搬家全都是自己亲自动手,不像现在有搬家公司什么都会给你搞定。

首先,家属院的男人们自发集中在一起组成了劳力队,他们挨家挨户搬完一家又转战到下一家,专门搬运那些比较笨重的大物件。此外,门口也有专门的运送队用人力平板车来回地运输。女人们在自家收拾衣物及各种零碎物件,用床单打成一个个巨大的包裹,然后等着男人们来搬运。爱凑热闹的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在搬得乱七八糟的现场来回地跑来窜去,时不时还好奇地捡一些人们丢弃的物件把玩。好像孩子天生只对别人家的东西感兴趣,这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人们不断地板着脸呵斥着这些碍手碍脚的孩子们,然后一起哈哈大笑。毕竟搬家是一件令所有人都感觉特别开心的事儿。

整个筒子楼的邻居们都搬到了不远处的一座新楼房里,那是一幢幢新盖的二层楼房,我的新家如愿以偿地在二楼。

那时的楼房与今天的居民楼可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是矮。现在的居民楼大多数是高层建筑,在有的城市五六十层的超高层住宅也早已司空见惯,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居民楼通常就是两层。

此外,外观也有着很大的差别。那时的居民楼都没有单元门,是完全敞开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里,社会治安的状况却真的比现在要好很多。在那个年代几乎很少能听到偷盗、抢劫之类的案件发生,如果偶发一起命案,一定会成为爆炸性新闻而轰动整个城市。

楼里所有的住户全都是家门直接对外,也没有什么防盗门。正中间一个直上直下的长楼梯,楼梯的顶端也是同样完全开放的门对着门的两户人家,所以,那个时代有一个邻里之间的专用名词叫做“对门儿”。

现在这个词好像已经彻底不再使用了。

“对门儿”可是一种特别亲的邻里关系,朝夕相处,不分彼此,甚至超过了自家亲戚之间的情感。平日里,只要你招呼一声,不管什么事儿“对门儿”都会像对待自己家的事儿一般热情,那可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

说到这儿,真的很怀念那个“对门儿”的时代。不像现在,进小区有大门,进单元有单元门,进家还有防盗门。门是越来越多,锁也越来越大,但是邻里之间的感情却被这无穷无尽的门与锁一道道冷冰冰地隔开,隔得彼此的心越来越远,越来越凉,甚至越来越硬。

那时的楼房还有一个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特殊设备,火墙。

火墙是当时北方最常见的一种冬季取暖设备。到了寒冷的冬天,每家每户都要架起炉子烧煤炭,通过一面砖墙来散热取暖。而每逢冬季来临之前,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储备足够一个冬天使用的煤炭,所以即使是住在了楼房里面,每家都会在楼房以外不远的地方盖一个棚屋专门储备煤炭及其他杂物,当时被俗称为“小炭房”。

我记得刚搬家时是这样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整幢楼的男人们都聚集在了一起,大家分工明确,和泥的和泥,锯木头的锯木头,上油毡的上油毡,钉房梁的钉房梁,先帮着一家盖好小炭房,然后,再一起转战下一家。你可千万别以为自己动手盖的房子会很粗糙。我记得当时大人们盖出来的小炭房既漂亮又实用,里面可以存放很多家里面暂时不用的杂物。此外,还会用砖块围出来一个非常精致的小院子,四周的院墙会用砖做成各种不同的造型,院子中间还能种上一些蔬菜,周围种上五颜六色的花儿,头顶再攀上吊葫芦或葡萄架。等到了夏天,大家都搬个小板凳坐在那儿聊天乘凉,渴了就随手摘一根黄瓜或西红柿,纯天然无污染,洗都不用洗,直接就往嘴里送。那实在是一种惬意的生活。

有时候真的很感叹那个时代的男人动手能力真的是太强大了,就连盖房子这样的事情都是自己动手来解决!而这种事,对于现在都市长大的男人来说,应该想都不敢想。真不知道当今社会的男人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反正我认为我自己一定是退化了,而且还变得越来越懒。

那时,每家每户还会有一个防止过冬冬菜冻伤的特殊设施——“菜窖”。这是一种直径一米左右,深约在两米以上的地洞。在寒冬的时候,每家都会把储存的准备度过漫长冬季的大量冬菜,如白菜、土豆、萝卜等放置在菜窖里。

新家总算是有了些家具。

首先是床。

原来住在筒子楼的时候,全家只有一间屋子和一张床。那所谓的“床”其实就是用砖块简单砌成炕的模样,上面铺上些木板,一家人全都睡在上面。爸爸妈妈睡在一侧,我和姐姐睡在另一侧。而现在的新家有了两间屋子,经过妈妈重新分配,爸爸妈妈住一间,我和姐姐住一间。

爸爸妈妈的房间里新买了一张漂亮的双人床,我和姐姐的那间房间则添置了一张高低床。我终于有了属于我自己的床。

“以后姐姐睡在下面,你睡在上面,好不好?”妈妈试探着问我。

以后睡觉都是楼上楼下,这也太好玩儿了吧!而且更重要的是晚上再也没有人逼着我按时睡觉,可以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没问题!”一想到这儿,兴奋不已的我未加思索就满口答应下来。

我的新家不仅有了床,还有了像高低柜等一些简单的家具。高低柜,就是一组两个柜子组成的当时家庭中最常见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家具,当然现在的家庭是绝对见不到了,如果有,那也早成了古董。

“为什么是一高一低呢?多难看啊!”我不解地问妈妈。

“低的那一侧留着将来要摆电视机呢。”妈妈这样对我解释。

我们家将来也要有电视机啦!

那时的电视机可是个稀罕物呢!当时每逢过年过节,爸爸就会带着我们全家去办公楼的大会议室看电视。一进门,那里早已经聚集了好多的家属,每人搬个小板凳,那情形就跟现在的电影院一样,热闹极了。

此外家里还增加了很多的新物件,比如,墙上挂了一面镜子,镜子下方是一座很雄伟壮观的楼,旁边写了一排字:军事博物馆。这个镜子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但看到爸爸在往墙上钉钉子、挂镜子,姐姐显得异常地兴奋。

姐姐好奇怪!

后来我才发现为什么。

因为自从爸爸把那面大镜子挂在了墙上之后,每天有事儿没事儿的时候姐姐都会站在镜子面前照好多遍。而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学着平日里妈妈的样子对她说一句:“臭美!”

姐姐则会直接回敬我:“讨厌!你管得着吗?小屁孩儿。”然后便依然我行我素地继续照着,全然不在乎我的冷嘲热讽。而我则会跑去妈妈那里去搬弄一番是非。

这个镜子陪伴了我们全家好多年。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曾经的那个二层楼,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面镜子。

同类推荐
  •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所选的中国经典神话,在故事的类型上,与世界神话学及中国神话学的体系是相同的,既对应了神话学的学理要求,也对应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北欧神话的类型。也就是说,本书的四辑分类从学术的角度上看是科学的,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上看也是严谨的。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在前人的整理基础上,对中国神话重新进行了彻底的梳理,编者将支离破碎、点线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国神话彻底地回归到了一个有着基本脉络、基本情节的体系上,以期较完整地献给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套详实可靠、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读本。
  • 母亲希望你会跑

    母亲希望你会跑

    这是一本关于故乡、远方和成长的散文集,是七零后、八零后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故事以中国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围绕“故乡与远方”主题展开,将会引起广大从故乡走向远方的天涯游子共鸣。在14亿人有9亿农民的背景之下,进城,是过去几十年、未来几十年持续发生的中国现象。农民需要进城,或者将子女送进城市,由此产生“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的城乡鸿沟之病。身在故乡的人期盼着、羡慕着进城,而进城的漂一代却又同时反思生活、想念故乡的田园生活。故乡是一生的情感,远方是“围城”的伤痕,乡愁是时代的烙印,一入城市深似海,浪子回头家何处?
  •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朱湘情书选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朱湘情书选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朱湘情书选》内容简介:“在发芽的春天,我想绣一身衣送怜,上面要挑红豆,还要挑比翼的双鸳——”这是一桩旧式婚姻,也是一段崭新的爱情,一切从一个新名字开始——“霓君”。诗人朱湘给指腹为婚的妻子取了这样一个如烟似梦的名字,或许是诗人对爱的寄托吧!
  • 银踟蹰(民国美文典藏文库)

    银踟蹰(民国美文典藏文库)

    本书是我社“民国美文典藏文库”的其中一本,文库以作者为单位,收录了一系列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的经典美文。《泥泞》一书是现代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楼适夷的散文合集,另附几篇小说作为附录。将这些作品纳入典藏文库,是对这些作家及其创作的再次致敬,非常具有出版意义。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单女上司男助理

    单女上司男助理

    功夫高手林昆大学毕业后沦落为小小助理,偏偏遇上个貌若天仙心若冰川的女领导张茜茜,机缘巧合之下,本来应该只是工作上关系的两人,同住到一个屋檐之下,每天同出同进,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唐愚士诗

    唐愚士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忆王统照

    回忆王统照

    王统照(1897年—1957年),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本书由叶圣陶、老舍、郑振铎、刘白羽、臧克家等根据亲历亲见亲闻所撰写的回忆文章集纳而成,生动地忆述了王统照先生的一生,使这驰名中外的中国文坛作家、诗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质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跃然纸上,是研究王统照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浑天星主

    浑天星主

    大梦初醒,方知世界大不同!如梦如幻中,一抹星光浮现,张衡的人生开始变得大不同......浩瀚星际......无垠星空......,他要塑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永恒不朽神话
  • 冬喋

    冬喋

    界分天地,世分阴阳。古往今来,英才辈出,圣贤齐聚,最终也不过是徒作嫁衣。即天道无情,那要天何用!封天台上众神聚,踏破天荒造世人!
  • Man Without a Heart

    Man Without a Heart

    When Jill marries Amandios Doxaros, she does it only to make his mother happy in her final years--and to keep him from marrying the woman he truly wanted. Both agree that theirs would be a marriage in name only, to be dissolved at his mother's death.Jill never meant to fall desperately in love with Amandios; but her heart had other plans. Soon she must decide whether to try to win his affections for herself--or watch him marry someone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