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6300000004

第4章 日语的敬语研究

第一节 日语敬语的成立条件及其功能

语言的交际功能决定语言表达结构的模式。一般来说,说话人(或书写者=言语主体、表达主体)在特定的情况下,就特定的对象(话题、素材)以音声为手段对听话人(或读考=理解主体)进行的表达行为称为“言语表达行为”,听话人依据其音声进行的理解行为称为“言语理解行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因其言语表达行为和言语理解行为而成立。言语主体和理解主体在特定的情况下构成特定的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和信息交流的场合,以及要交流的内容(话题、素材)支配和制约着说话人的语言操作(词汇、句子、文体及修辞等的选择)。

“就日语来说,尤其是就日语口语来说,没有待遇意识,就几乎近似于无法进行表达。日本人经常在各种场合基于对人际关系的把握来选择词语进行对话。”[13]如此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的现象在日语中是司空见惯的,其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敬语问题。

“敬语是调节彼此之间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的语言手段”[14],是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不同的是,日语基于特定社会、特定心理的敬语语言形式十分发达和完备,这构成了日语的特色之一。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在语言、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和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15]日语敬语的发达和完备,反映着日本人的社会准则、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社会体系和文化观念,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社会文化特征。掌握一种语言的结构和意义十分重要,然而如果不了解其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就不算掌握了语言的使用能力,进而在异民族之间的语言交际中便不可避免地产生障碍或不适应,严重时产生“文化休克”。社会语言学观点认为,交际中犯“文化的”错误比犯语法的错误更难使人宽容。

敬语作为日语的一种语言变体是客观的存在,它对于外国人来说是较难掌握的。然而,其难以掌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敬语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在于对各种语言环境下作用于人际关系的复杂因素的把握和与此相应的确切的词语选择方法的掌握。也就是说,敬语的困难不在于语言内部的形式和内容,而在于语言外部的交际条件和环境。

为此,本文拟以人际关系为主线,剖析日语敬语的语言结构、成立条件、交际功能及其历史发展变化等,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日本语言与社会心理、民族文化的关系,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日本语言的目的。

一、现代敬语的结构分析

在现代日语中,敬语是个纷繁复杂的语言结构,关于它的概念、范围及其分类尚无一致的看法,或者说仍处在变化和运动之中,没有界定。目前最大的分歧是对敬语的范围如何把握,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中敬语的概念及分类截然不同。

(一)关于狭义的敬语

狭义的敬语,是“说话人基于自己与听话人和第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地位、年龄等的上下关系和亲近与否的亲疏关系等)、话题的性质以及谈话的场合的考虑而区别使用的各种说法。”[16]它一般分为尊他语、自谦语、礼貌语和美化语四类。

1.尊他语

所谓“尊他语”是通过抬高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状态的主体(人物)而实现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这种敬语,也有学者称之为“施事者敬语”,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敬语表达方式。

2.自谦语

所谓“自谦语”是通过降低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主体(有时包括该主体的所有物)的手段,从而达到抬高被表达事物中动作对象的目的而实现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这种敬语,也有学者称之为“受事者敬语”,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敬语表达方式。

自谦语还有一种情况经常使用,这就是在会话的现场表达自己或自己一方人物的动作时。

3.礼貌语

所谓“礼貌语”是在会话的过程中,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有学者称之为“听话人敬语”。也是一种直接的敬语表达方式。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家庭内部或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一般都要使用这种“敬体”来跟别人谈话,这一方面是对听话人的尊敬,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说话人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因而也有学者称这种敬语现象为“社交敬语”。特别是有时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只是为了表示自己说话很文雅,是为了“保持自己身份”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经脱离了敬语本来所具有的含义。

4.美化语

所谓“美化语”是说话人为了使自己的语言更文雅得体而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

综上所述,尊他语和自谦语是以话题中人物为中心,直接或间接地表示敬重之意的表达形式。所谓话题中人物,既可能是第三者,也可能是第二者即听话人本身。礼貌语是专门为听话人使用的,而美化语则是为向对方表现自我修养而使用的。由此可见,以上敬语的四个类别各有特点,在具体使用时,如果话题中的人物和听话人是一致的,则有可能同时出现这四类表达形式,否则就不一定同时出现。

(二)关于广义的敬语

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总要和别人发生某种接触关系。比如你走在街上,就会遇到行人。当你遇到与你相识的人时,你将采取什么行动呢。你也许会一边走一边和他打招呼,也许会站下来同他寒暄一番,也有可能只是略微示意一下就擦身而过,如果遇见的是一个你不喜欢的人,或许还会装作根本就没看见似的,毫无表情地走过去。这种因对方人物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态度的行为称作“待遇行为”。所谓“待遇表现”,指“说话人就特定的人进行表达时,考虑与其相关的各种要素,给予其与其相应的语言上的待遇”的表达方法。这里所说的“各种要素,是关于所表达的人物或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尊卑、优劣、亲疏等人际关系要素,和在表达时说话人所采取的社会、心理要素。”[17]

然而,严格地说,“待遇表现”是“包括敬语在内的更广范围的语言。所谓的敬语,都是待遇表现。”[18]“待遇表现的内容至少包括上述范围:最狭义的敬语(尊他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所谓轻蔑表现、尊大表现、各种称呼、关于命令、劝诱、委托等的各种说法、一般词汇的使用(是使用汉语,还是使用和语或外来语),以及是采用直接表达方式还是委婉表达方式等。”[19]

基于上述观点,所谓待遇表现是以一切人际关系为中心而捕捉的语言现象,它既包括把听话人及话题中人物作为比自己优越者对待的敬语,又包括把其作为和自己同位者对待的对等表现和把其作为比自己劣势者对待的轻蔑表现,这就把语言中一切具有主观色彩的成分全部抽出并归纳在一起了。如果从人际关系和语言表达关系的角度来说,提炼出“待遇表现”是不无道理的,然而把作为待遇表现内容之一的敬语与“待遇表现”等同起来,则不能不说是概念上的混淆。

那么,日本人在使用敬语时,又是根据什么情况来判断该不该使用敬语,或者是该使用什么样的敬语的呢。

一般来讲,判断该不该使用敬语,大概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因素;一个是,内在的、心理的因素。

1.外在的、社会的因素

人际关系的因素(即说话人与听话人及话题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三点:

(1)地位的高低关系——对于在社会地位、年龄、经历、身份(如顾客与店员)等方面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要使用敬语。

(2)内外关系——向外部人讲自己内部人(特别是自己家里人)的情况时,不能(对内部人)使用敬语。

(3)亲疏关系——一般来讲,对于关系密切的人不使用敬语,对关系不很密切的人则要使用敬语。

说话场合的因素(即是否是正式场合,或有什么人在场等),一般来讲,越是正式的场合越应该使用敬语,另外,即使是非正式场合,如果有身份或地位高的人在场时,也应该使用敬语。

以上这些外在的、社会的因素,也是要根据情况综合判断。

2.内在的、心理的因素

尽管在敬语的使用上,有以上这些外在的、社会的因素起着制约的作用。但是最终使用不使用敬语,或者是使用什么样的敬语,还是由说话人自己决定。比如即使是涉及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但是因为你很讨厌他,也完全可以不使用敬语。

而且,根据前述外在因素中所提到的,对于关系密切者不使用敬语的原则,有时不使用敬语还可以表示出对对方的亲近感。另外,特别是在不应该使用敬语的时候,故意使用敬语,或者是使用过分的敬语,还会使对方觉得很冷淡,日本人把其视之为“过于殷勤而无礼”。

日语的敬语是复杂的。即使是日本人,现在也有许多人用错,其中,尤其是将自谦语和尊他语混淆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敬语成立的条件

关于对敬语概念的规定,从古至今诸说纷纭而没有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共同认可的,即“表示敬意的语言”或“表示尊敬心情的语言”。然而,这虽然是普遍认可的定义,却并不尽全面。

不言而喻,“敬语”一词出现的当时,是作为表示敬意的语言考虑的,因此才得此名。但是,从现今敬语的使用状况来看,敬语很少真正用来表示敬意,而是用来表示上下、亲疏、恩惠等关系。即表现主体从自己的角度看,认为对方或话题中的人是上位者、疏远者或是给予恩惠的人时,才使用敬语。对于这样的人,表现主体并不一定具有敬意,因此可以认为敬意的有无与敬语的使用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将对方或话题中的人作为上位者或优势者认识,并基于这种认识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即敬语,其本身亦可视为敬语表现,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敬语与敬意亦并非无缘。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习惯让长辈坐正座,见到上司主动打招呼,这当然是一种社会习惯性的行为,但一般也认为这是对长辈、上司表示敬意的行为。在这种意义上,对这些人使用的敬语,亦可视为敬意的一种表达方式。

敬语既然是语言,作为敬语成立的条件就应该具备语言成立条件的三要素——表现主体、表现客体和表现素材,但敬语却不能仅凭此条件而成立,它还需在这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向上的人际关系的认识,即所谓的敬意的存在。就是说,表现主体在就某人某事叙述时,在与对方的关系方面需持有上述上位待遇意识(敬意),并且有将其反映到语言形式上去的意图,就此来说,敬语与敬念不也不无关系,而且具有密切的关系。

敬语成立的条件中,语言的成立条件是基本而必要的,同时向上的人际关系认识即敬意的存在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这样,如何把握向上的人际关系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使敬语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现代敬语意识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在此将以南不二男的考察为参考,将其放在人际关系中加以论述。

人类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因此人际关系亦是多种多样的。从现代敬语意识和敬语使用的角度出发,可做如下归纳:

(一)上下关系

用“上下”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大多情况下是比喻性的,其中既包括地位的高低、年龄的长幼、序列的先后,还包括优劣、强弱等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以用“上下”表现的关系,但这里将论及的是与语言表现,尤其是与敬语表现相关的上下关系。虽然以身材的高低、视力的优劣也可以排列人们的秩序,但是这在今天的日本语言生活中却与敬语毫无关系。

(二)利益关系

在现代人类社会,人际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与利益授受密切相关的。利益关系亦是现今敬语成立的条件之一,例如医生与患者、教师与学生、顾客与售货员、贷方与借方、被求助一方与求助一方,都由利益关系结合在一起,前者为利益的授予一方,后者为利益的收受一方,构成一种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在敬语使用上,前者通常为上位者,后者对其使用敬语。利益关系有时是临时性的、一次性的结合,利益关系一旦消失,即不再成为敬语成立的条件。

(三)亲疏关系

与上下关系相同,亲疏关系亦是现代敬语成立的重要条件。对疏者使用敬语,对亲者不使用敬语是现代日本社会生活中公认的行为方式。

以亲疏论社会关系,首先是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一般来说,家庭成员和亲属属于“亲”者。其次是扩大的家族关系,即社会群体。日本是半宗法的群体社会,人们把自己所属的公司、学校都视为“家”,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构成“内”、“外”意识。“内”者“亲”也,“外”者“疏”也,这是一般法则。再次是心理上的亲疏情感。一方面是虽为同一社会群体成员,但由于刚刚加入等原因,心理距离还没有消除,故需较多地使用敬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感情的建立,亲近起来后,敬语使用的也就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虽不属于同一社会群体,但是心理上接近的个人关系仍然存在。因此,所谓亲疏关系,常常是因心理变化而产生的,而不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

(四)性别关系

在日本,由于历史及社会的诸多原因,男女因性别差异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很人差别,其中女性语言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敬语表现出来的。”在性别关系上,一方面是女性对男性较多使用敬语,如妻子对丈夫、姐妹对兄弟、女职员对男职员等,即使年龄、亲疏、利益等关系没有差别,前者对后者使用敬语是必然的态势。女性的敬语使用有两方面性格,“一是受到强制不得不使用的消极性格,二是为表现自己的‘女人味儿’和证明自己是有教养的人而使用的积极性格。”另一方面男性对女性较对同性使用敬语的意识强,如男教师或男学生与女学生谈话时较与男学生谈话时使用的敬语多。这一种可能是出于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心理,另一种可能是受习惯使用敬语的女性感染所致。

(五)场合条件

以上是以特定个人为对象就人际关系的条件进行的分析。与人际关系相关联的是场合条件,即敬语的使用亦受谈话场合的约束。

哪一种关系是支配敬语的更有利的条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因为上述诸关系并非同等性质,它们代表的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在现代中国人看来,年龄的长幼是敬语使用的基本且重要的条件,但是在现代日本,仅以这种价值取向使用敬语则往往会碰壁。实际上,敬语的年龄价值所占有的比重很小,在很多情况下要让位给其他条件。

总之,敬语成立的条件离不开人、话题和场合,即交际环境的组合,而交际环境的组合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交际环境组合的首要因素是交际人,而交际人由其社会特征和交际环境特征构成角色关系。从角色的社会特征来说,一个人说话必须符合他所属的社会阶层、群体、年龄和性别等要求,否则就会遭人嘲笑,而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然而,即使一个人正确地按照其社会特征来选择语言形式,他也不一定能正确地充当社会角色,因为他在语言运用中还将面临各种不同的交际环境。人们必须根据语境的变化改变角色,创造与其交际目的相适应的社会气氛。

三、敬语的交际功能

社会语言学交际派的代表人物海姆斯指出:“语言必须有使用规则,否则语法规则就会没有意义。”使用语言的能力,或者说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代码,还必须包括人的交往过程中所共有的使用和解释语言形式的社会文化规则。语言除了语法规则外,还要有可接受性规则、语境适应性规则、文化性规则等。

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应包含对语言交际功能的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指人们说话、写作的目的,即“言有所为”。语言的交际功能与各种类型言语事件之间的关系,言语功能与言语事件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都是复杂而非简单对应的。因此,语言的交际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只有在话语的层次上表现出来,并在语境的要求下才能确定。语言交际功能的表现形式又是复杂多变的,同一形式在不同的情境中代表不同的功能。因此,只掌握语言形式而不了解它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能代表的功能,就不算真正地掌握了语言的使用能力。

关于语言交际功能的类别,目前存在诸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海姆斯将其归纳为七种类型,即表达功能、指示功能、诗意功能、接触功能、元语言功能、所指功能和语境功能:日本语言学家时枝诚记将其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实用功能、社交功能和鉴赏功能。由此可见,语言的交际功能不是单一的,而因交际目的的不同和语境的变化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就敬语来说,其功能主要不在于传递或获取信息,而在于建立或融洽人际关系。语言的社交功能是敬语的主要功能,而其他功能则是次之的。

日语敬语的交际功能除表示尊敬和谦虚之外,在特定的角色关系及语境要求下,还具有如下诸方面功能:

(一)亲近功能

与疏远功能相反,表示情感的亲近亦是敬语的功能之一。敬语的亲近功能,多表现在成年人对儿童的话语之中。

(二)疏远功能

与初次见面的人讲话一般不能使用对亲友的语言表达方式,要礼貌得体,不使用敬语会被人认为不礼貌。按人石初太郎所称:“敬语的原本性质之一是疏远的语言,用于在心理上存在隔阂的人之间和场合,并造成隔阂。因此,对需要保持一定距离相待的对方使用敬语说话,是敬语的用法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敬语确实具有保持或制造一定的社会或心理距离的功能,或者说起到一种圈绳定界的作用。使用敬语是界外人,不使用敬语是界内人,这与敬语成立条件之一的亲疏关系是一致的。

(三)恭维功能

恭维与奉承同义,与尊敬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主动地讨对方的欢喜,具有很大的夸张程度。在日本社会,被恭维的对象往往是地位高、能力强、施恩于人的人等上下关系中的上位者,如对顾客使用职业敬语的售货员大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

用来表示恭维的敬语包含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吹捧对方;二是卑恭地表述自己以间接地抬高对方。敬语的这种功能中不含有敬意,好言之是对对方处境或心境的一种体察,恶言之则是某种程度的“撒谎”。对于此种“谎言”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其社会群体的习惯、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的话题和语境等。

(四)炫示功能

敬语是一种教养性的语言,“想熟练地使用敬语,需具有相当程度的教养。因此,敬语时常被用来炫示教养。”所谓炫示教养,是一种通过使用敬语追求高雅和美感的心理,因此喜欢文雅的女性较男性更多地使用敬语的原因之一亦在于此。

上述敬语的四种交际功能并不能涵盖敬语的所有功能,在此仅起到一种提示作用。这五种功能,在意义上与敬语的基本含义——敬意是背道而驰的;在角色结构关系方面,是敬语成立条件对应模式转化的结果。我们知道,在语言中起作用的是社会结构,即一种社会关系所采取的特定形式调节说话人的语言选择。社会关系是一个流动体,当社会关系(即角色关系)发生变化时(有时是暂时的),相同的词语亦会被用来代表不同的功能加以表述。因此,言语体系是社会关系形成的产物,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属性。人在语言活动中只是一种角色关系结构的“代言人”,这两点在敬语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敬语的运用过程中,谈话重在强调说话人之间的共性,而不在于用词语传递个人经验;重在“如何”交谈,而不是谈“什么”;重在生动性,而不是信息量。有人说,日本人开会发言时,与其说考虑怎样使自己的发言有逻辑性、条理性,不如说更多地花费心思去考虑怎样使自己说的敬语恰如其分,以便不得罪听者。这是日本人的“悲剧”,但却是事实。这个例子说明日本人如何重视语言对人际关系的作用,同时亦说明角色关系对敬语交际功能产生的约束力。

四、敬语的历史发展及未来

(一)敬语的历史发展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文化的历史相辅而行的。敬语在语言活动中是一个最受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人际关系变化影响的领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使人们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进而产生不同的语言行为意识。敬语作为语言的一个领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变化受日本人的敬语意识所制约。

敬语作为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其历史渊源是悠久的。关于敬语的产生,一说为来自于对神灵的敬仰,一说为来自于对神灵的避讳,总括起来是产生于古代人的敬畏心理。人们认为语言有灵性,如果用一般的语言言及与神灵有关的事物会招致灾难和不幸,如果使用优美的、区别于一般的言辞则会带来幸福和好运。这种产生于敬畏心理的表达方式便是敬语的雏形。在古代日本,人们认为天皇是神的化身,与神同样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因此,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言及神灵、天皇或皇族,人们总是使用同样的敬语,不得例外。基于这种言灵思想的敬语亦称为“绝对敬语”。

产生于对神灵和天皇敬畏心理的敬语发展到镰仓时代,逐渐演化为表示人与人之间上下、尊卑关系的敬语。日本从镰仓时代到江户时代是武士幕藩统治时期,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十分完善且严格。人们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下对上要绝对服从、忠诚、尊敬,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等级序列,以这种序列意识为基础使用的敬语亦称为“序列敬语”。

从古代的律令制度到近世的幕藩体制,日本社会一直是建立在阶级制度之上的等级秩序社会。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提倡“四民平等”,社会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以“现人神”天皇为绝对权威,下有皇族、华族制度,国民在户籍上仍被区别为士族和平民。在国民皆接受的义务教育中,敬语作为“礼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高度重视,但其实质是以对皇室的敬语为教育的中心内容,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为目的的。由于1945年大日本帝国战败而终于崩溃,天皇成为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以华族制度为首的等级差别被废除,自由平等的社会在宪法上得到了保障。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敬语意识和敬语的使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而亦改变了敬语的性格。

“在日本,至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家(不是个人)为社会构成单位的身份等级是存在的。历史上敬语存在的大前提是身份等级社会和家族制度或家中心主义,以公的前者为经线、以私的后者为纬线形成的社会孕育出复杂的敬语体系。可以说,具有复杂敬语体系的社会,是与个人主义、民主主义分道扬镳的社会。”这样的敬语显然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因此战后出现了极高的废除敬语的呼声。即便是敬语保留派也不认为应该原封不动地保留战前的敬语,他们认为“民主主义是以个人的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因此在语言中表示敬意的敬语应当在简洁化的基础上保留下来。”

古代敬语受客观的外在因素制约,现代敬语受主观的心理因素影响,这便是日语敬语自产生以来到今天经历的明显的性格转变。关于现代敬语的性格特征,迁村敏树的结论是:(1)区别上下的习惯敬语;(2)对恩惠者、优势者的敬语;(3)对非亲近者的敬语;(4)为保持教养的敬语;(5)用于自己的敬语(亲切、谐谑的敬语),而这五种性格均为“社交语”的性格特征。

究其敬语性格变化的原因,战后日本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的转变固然是重要的,同时亦与日本战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密切相关。第一,战后日本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农村型社会向都市型社会的转变;第二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国民的大半已成为工薪生活者;第三是升学率上升,日本成为高学历化社会;第四是经济上的大国化和国民生活的富裕化,使国民的半数以上产生中流意识。

上述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对敬语的使用产生必然的影响。社会的高学历化和国民的中流意识,使人们的文明程度普遍提高,越来越追求高尚的生活,崇尚文雅,讲究礼貌;农村型社会的城市化和大都市化以及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使人们之间增加了更广泛的接触机会,淡化了相对封闭式的上下等级观念,增强了商业性的服务精神。这些都造成了人们相互之间平等、文明和广泛交往的氛围,促使敬语的使用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敬语使用的个性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使敬语丧失了规范性,产生了一些混乱。对于战后出现的敬语“混乱”现象,一些人认为是过渡时期的混乱,由于传统的敬语意识消失、新的敬语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起来,出现混乱是不足为奇的。

(二)敬语的发展趋向

日本国语审议会于1952年4月讨论并通过的文件中规定,不仅明确了敬语使用的基本方针,而且为敬语的平易简朴化提供了必要准则。但是它所提出的“立足于相互尊重之上”和“向平易简朴方向发展”,目前已经或正在无形地促使着传统的敬语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尊他语、自谦语在意义表达和形式应用上逐渐走向衰退,恭谨语的使用频率相对出现上升倾向。即自谦语向恭谨语转化,而恭谨语又代替尊他语和自谦语的职能,日语敬语向着以恭谨语为主体的敬语演变。还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人们不知如何界定的一批人,即所谓的“新人类”,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青年文化,形成了一种语言流派。到20世纪90年代,青年的语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人类用语中的敬语,在日常会话中时有出现不受一般敬语的语法等方面的规则约束的新潮敬语现象。上述战后出现的敬语使用的“混乱”现象。不能不说是由于全球信息化、国际化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交际环境和交际条件带来了巨大变化。日本战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也与其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审议会[20]于2000年提出了敬语表现概念的报告。敬语表现是指在人们交际中以相互尊重的精神为基础。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面而选用的语言表现形式。这些语言表现形式包括说话人在尊重对方人格、考虑对方处境的前提下,从敬语以及敬语以外的各种语言表现形式中选择出来的恰当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提出揭示了以敬语表现为中心的现代敬语的新面貌,其宗旨是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倡日语的国际化。

总之,当今敬语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平等”、“新潮”,敬语的使用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日本文部省领导的国语审议会,为规范日语和日语敬语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它不可能也不应该阻止日语和日语敬语的发展变化。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是创造新潮敬语的主体,政府行为是规范敬语健康发展的保证。敬语的过去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过来的,敬语的未来也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下去。对于我们日语工作者和广大学习者来说,及时掌握敬语变化的动态,关注敬语更加活跃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规律,更好地为中日交流服务。

第二节 日语敬语教学难点分析与解决办法

敬语是日语中比较独特且又较为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能否恰当地、得体地使用敬语往往被认为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说简单、机械地套用敬语的语法规则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敬语的使用并非一个静止的语法体系所能概括,它需要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人经过家庭、学校教育、岗前培训、社会经验的积累等几个阶段的学习,可以比较自然地掌握他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敬语表达能力。他们会根据谈话对方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所处场合以及与自己关系亲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措辞也将随之改变。中国学生由于远离日本敬语的语言环境,几乎没有使用敬语的习惯,因此对日语敬语常常感到困惑甚至误用。所以说,敬语教学一直是日语基础阶段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日语敬语教学难点分析

敬语教学中的难点也就是敬语学习中的难点。要想教好学好敬语首先要抓住难点,解决难题。日本人也说敬语难,但和外国人学日语的难点不同,在我们的日语教学中,敬语难主要难在以下三点:

(一)词汇、语法难

敬语和非敬语比较,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的构成上均有不同形式,这给讲授和学习带来了难度。在日本,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年轻人讲不好敬语,在“敬语混乱”的呼声中,出现了许多有关敬语的教养丛书,电台和电视台的教育节目还开设了指导敬语学习的讲座,一些女子中学、高中还专门设了教养课指导学习敬语。但这些同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敬语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主要是指导日本年轻人在何种场合对何种对象使用何种敬语,后者则要对学生从敬语的词汇、语法开始讲起。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敬语是日语中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敬语词汇和语法与同等意义的非敬语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二)敬语的结构体系复杂、表达形式繁多

在现代日语中,敬语是个纷繁复杂的语言结构,关于它的概念、范围及其分类尚无一个一致的看法。日语的敬语的种类多,不仅按敬意的表达方式所作的分类表达繁多,有球敬语、自谦语、郑重语、美化语等多种分类;就是同一类别的敬语中也有几种不同的敬意表现形式,同一类别的敬语所表达的敬意程度(分寸)不易把握。日语敬语表达形式大多是名词和动词,从句子的结构分析大多是主语、谓语和宾语。日语除了选用现有的敬语词汇之外,还可以根据各种固定的语法规则生成更多的敬语词汇,尤其是能够生成许多充当句子谓语成分的敬语动词。换而言之,从一般性动词变成敬语动词的固定规则来看日语的敬语具有很完整的语法体系。

(三)结合复杂人际关系下的敬语运用难,表敬程度把握难

在日语中,敬语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为日语学习增加了难度。然而,从现今敬语的使用状况来看,令人困惑的是,日语敬语却很少是真正用来表示“敬意”,而是用来表示上下、亲疏、恩惠等关系的。这对于生活在该社会之中、深谙其奥秘的日本人来说,做到恰如其分的选择并非难事,然而对于以不同价值标准为背景的中国人来说,要想驾驭敬语,大概需要脱胎换骨的功夫。因为敬语在实际运用中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搭配合理与否的问题,而常常会遇见类似敬语表现的问题,敬语表现不同于敬语,它与敬语密不可分,但又高于敬语,是敬语的更高层次。它是在把握准了人物的彼此关系情况下,视场合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内容,用敬语将其组织成对话或文章,最终表达出来的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它是广义的敬语。狭义的敬语注重的是表面的形式,拘泥于语言形式,而敬语表现已经把视点转向语言表达功能,注重的是人际关系、场合和意图的表达。

二、日语敬语教学难点具体的解决办法

根据对上述难点问题的分析,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个解决办法。

(一)增加日本民族文化特征介绍

敬语与日本的社会、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要搞好敬语教学,首先应该注意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如日本人的社会准则、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及文化特征等。教师在讲解敬语语法知识之前,应从介绍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入手,这可谓是获得通向敬语世界的钥匙。日本人和欧美人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对欧美人来说,他们处在一个集团中是以保持独立的个人自由为原则,为了获得个人自由他们不惜任何努力;而日本人却相反,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首先考虑自己在所属集团中应有的存在,努力保证在所属集团中的彼此和睦相处,以求得个人的生存。因此,为人处世以考虑对方心情为前提。使学生了解日本人独特的行为准则,理解诸如日本人为什么具有所谓的强烈集团意识、为什么会被称作“暧昧的日本人”、为什么在公开场合不明确表态以及所谓的“性格内向”等问题。进而从一个侧面理解日本语言(包括敬语)与社会心理、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

(二)侧重交际语言教育

日语的敬语并不是一个机械的语言体系。日本人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对敬语的运用来表达谈话对方(包括第三者)的尊敬和疏远,或者向人们展示自己有礼貌、有教养、有身份的一面,以博得好感。可以说敬语实际上反映了日本人深层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意识。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作为静态的语法结构去考虑,而应该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去把握和使用它。也就是说应把敬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沟通上,即以“交际语言教育”为中心。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使用敬语,启发学生对使用敬语的信心。还有,在同日本人的交际中,表达敬意和礼貌不仅仅通过敬语来实现,在语言表达的同时,人的表情、语调、态度等都会对语言交际产生良好的辅助效果。

(三)强化情景教学训练

在向学生介绍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在敬语语言知识的讲解中,应该注重敬语的场景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敬语的理解。因为无论是讲解敬语的种类还是敬语的交际功能,都离不开敬语交流的场景。教师应以场景为重点,在帮助学生把握好交流场面的基础上讲解敬语的语言形式,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置敬语训练的场面,把敬语教学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练习是很重要的。另外,还有必要让学生多做一些电话敬语练习。这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每一个角色都是让几个学生轮流扮演,所以大家都能得到练习,实践证明,情景教学训练是掌握敬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节 日语敬语有效教学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众所周知,敬语是进入日本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入场券,是日本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因此可以说,能否正确地使用敬语,也是日语学习者能否正确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友好而有效地与日本人进行交际的个人问题。站在教学的角度,如何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熟知和活用敬语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日语敬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日语教学以敬体为起点,在初级的学习阶段关于日语整体的系统以及郑重语与敬语的区别,老师很少对学生解释说明,依照教材会经常强调简体形式和敬体形式(郑重语)的区别,对需要尊重的人一定要用敬体,不能用简体,如果用简体会给对方带来很不好的印象等,导致在学生的意识中就误认为敬体就等同于敬语,郑重语也可以表达敬意。然而到正式的敬语学习时,普遍存在的教学方法又直接侧重敬语的语法结构和基本类型的教学,忽视了介绍与日语敬语相关的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等背景文化;并且很少涉及敬语的性质及功能的内容,更谈不上“敬语表现”[22]的学习。敬语表现是在把握准了人物的彼此关系情况下,视场合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内容,用敬语将其组织成对话或文章,最终表达出来的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它是广义的敬语。因为大多数日语敬语教学仅仅停留在敬语形式的讲解,大多的学习者也只是机械地背下了敬语的语法结构,对敬语表现知之甚少,更是不了解其内涵,所以在实际应用时经常出错,实际运用能力较差。

二、敬语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是语言能力的学习时期,学生对日语本身不甚了解,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入敬语知识的介绍,强调敬语不等于敬体,使学生了解所学的日语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日语,并在意识上加深对敬体的印象和理解,认识学好敬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敬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一般在二年级上半学期),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语法,能够进行一些日常的会话和读写,学生们对日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繁就简,进行基础敬语知识的讲解(如分类和基本语法结构),并对敬语的性质、功能和适用对象与使用范围进行简单的介绍。只有当这几个方面都完全弄清楚时,才能说是正确用好敬语的前提,避免误用。

第三阶段,教师在日语教学中讲授敬语时,进一步巩固基础敬语知识,对敬语的性质及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让学习者了解人际关系在敬语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将敬语融入各种复杂人际关系中为主线做精细的讲解分析,离开具体的“上下”、“亲疏”、“利益”和“公私场面”等关系无法谈及敬语,这是日语敬语赖以生存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正确用好敬语就必须首先要搞清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认识、理顺了各种人物场面关系也就弄清了日语敬语中的难点。

第四阶段是敬语运用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敬语教学应从了解日本社会、社会学、民俗心理学等角度来分析理解日语敬语的特殊表现。教师在敬语语言知识的讲解中,应该注重敬语的场景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各种敬语交流的“场面”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模拟扮演角色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敬语文化的理解。相信这种以“场面”为重点的教学,在帮助学生把握好交流场面的基础上讲解敬语的语言形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学手段上讲,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设计好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关系通过多媒体演示,更生动形象地再现敬语的使用场景,使学习者能更直观地学习日语敬语。同时利用视听说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日本社会,从而加深对敬语的理解。前两阶段使用有声资料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进入第三阶段后,包括使用有声资料在内的场景会话式教学模式应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当学生观看或者聆听有关音像教材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场景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地把前两阶段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充分展开。通过认识和模仿场景人物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学生逐步适应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形式的能力,提高其对日语敬语多变性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从《敬语指针》中学习敬语

作为正确使用敬语的第一步,必须先弄清它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在日语教科书里,一直以来都把敬语分成“尊敬语、谦让语、郑重语”三大类,在谦让语的用法特征上存在着比较模糊的地方。2007年2月,日本文化厅文化审议会发布了白皮书《敬语的指针》,将敬语的分类由原来的“三大类”,即“尊敬语、谦让语、郑重语”,扩展成“尊敬语、谦让语I、谦让语Ⅱ、郑重语、美化语”[23]五大类。此报告明确地分析了敬语的理论,并指出敬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借助新分类法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敬语概念。通过对敬语新分类的介绍,确立敬语使用的基本原则。过去的三分类法虽然考虑了民主化发展的趋势,但实质上仍拘泥于地位的高低贵贱,与新五分类的强调相互尊重、适应时代发展的宗旨具有明显区别。该指南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其自身的合理性,由之前的使用敬语必须考虑地位的高低贵贱,而今后则不必拘泥于双方在地位上的差异,应该立足于表达双方互相尊重的心情,这是推出新分类法的根本出发点。这对于指导日语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相信日语学习者构建起这样一个敬语的宏观概念后,会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具体的敬语表达方式,可以收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二)敬语语用分析教学

在敬语教学过程中,除运用传统的静态分析法(语法结构分析、词序分析、词义分析)外,必须也要运用语用的动态分析法,不能忽视敬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学,因为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得体”。例如敬语的语用社交语境依存度高就是一大特点,敬语就是将在言语交际中出现的说话者、听话者以及第三人称的身份、地位等进行明确的分析、确定,并根据不同的社交语境、社交指示,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或第三人称的敬意。日本人追求和睦,以和为贵,作为日语敬语同样受到人际交往准则的约束。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理论完全适用于日语、尤其日语敬语中体现得更为全面,故而也有人将现代敬语称为“与其说是敬的语言,毋庸说是礼的语言”。[24]因此,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介绍日本的语言文化、文学等知识,还要介绍一些语用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语用现象,这对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日语敬语都有积极的意义,对推进教学、解决难点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日语教育中的待遇表现与敬语

到目前为止,“待遇表现=敬语”“待遇表现=敬意”的认识在日语学习者中广泛存在。一谈到日语对人际关系的表达,人们往往很容易只提及敬语,似乎敬语包含了一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然而,待遇表现是日语对人际关系表达形式更为全面的总括。“待遇表现”指说话人就特定的人进行语言表达时,考虑与其相关的各种条件,给予其与其相应的语言上的待遇[25]的表达方式。“待遇表现”在人际关系应用上一般体现上下关系、利害关系、内外关系三个方面,尤其内外关系起支配作用,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际关系的需要,是日本人“待遇心理”的反映。敬语虽是待遇表现的中心,但是待遇表现并非只是指敬语,而是广阔的包括反敬语、准敬语、非语言行动等范围。因此,笔者认为不管学习日语还是教授日语对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不能从概念上混淆,不能局限于“敬语”,而应以“待遇表现”的高度,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

(四)日语敬语教学要与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其中包含着这个民族的全部文化信息,而文字则是这种记忆和文化信息的有形符号。[26]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语言是民族的语言,日语是日本民族的语言。日语中的敬语是在日本民族居住地域、经济生活、社会政治、心理状态等方面作为一个稳定的共同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已深深打上民族的烙印,成为日本民族文化最具典型的表征。[27]日语敬语为什么如此繁杂?究其原因,是日本的社会结构特征所决定,敬语表达体现着日本人特有的等级观念。日本是典型的纵式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是按序列排列的,这种序列意识存在于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来,无论是家庭、学校、企业或者民间社团,都有一套严格的等级秩序。家庭中的男女之别、长幼之序,学校里年级之差,在企业或者民间社团里等级区分得清清楚楚,以至于身份、资格完全相同的人之间也存在差别,比如仅仅因为入社者时间稍晚、年龄略小,或者通过某种资格考试略迟,就必须对同辈甘拜下风。当然,日本人并不觉得这种等级有什么不妥,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使交际顺利进行,便认真恪守约定俗成的规矩,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等级观念和距离意识,充分地体现在语言上,就成为日语敬语的表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日语中敬语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日本人社会准则、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讲解敬语语言知识之前,先从日本民族文化特征谈起可谓获得通向敬语世界的钥匙。

(五)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

第一,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敬语教学应围绕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三个方面进行,敬语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科书的内容,要和文化概况、对话、写作等其他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活用敬语的能力。具体措施如:其一,扩大选修课比重,其二,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其三,注重日本礼仪和职业商务实训的课程设置。第二,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为了改变单调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应建立多样化的敬语教学方法。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加大敬语具体语境情景案例教学比例的分析指导,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分析敬语误用实例,修改误用敬语的文章、句子,减少错误次数;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学习敬语,最终实现提高对敬语使用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总之,敬语这一语言现象折射出日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心态,真实地反映日本民族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敬语是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地使用敬语才能够实现跨文化交际。

同类推荐
  • 当英语成为时尚:生活全由你创造

    当英语成为时尚:生活全由你创造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伟大的作家往往能捕捉到哲理闪光的瞬间,凝聚睿智的理念。本书摘取了耐人寻味、震撼人心的哲理美文和励志故事,希望读者能够细细品读,感受笔墨下的精神力量和人生真理
  •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由名家郑振铎翻译,意境优美、文笔隽永。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2016新题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突破

    2016新题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突破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于2016年1月发布通知,自2016年6月起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题型有所调整。为帮助即将参加四级考试的考生备考,使考生了解各个题型所占比例及命题要求,提高应试技巧,我们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新的考试题型题量和难度要求,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素材,编写了针对六级听力新题型突破的考试用书。全书包含四个部分:命题要求及趋势分析、新题型样题解析及技巧、听力实战演练和附录。本书适用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生,也可供辅导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 了不起的盖茨比(纯爱·英文馆)

    了不起的盖茨比(纯爱·英文馆)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
  • 我的第一本英语口语书

    我的第一本英语口语书

    本书从大家在学习英语口语中遇到的根本问题着手,着重引导大家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口语,告诉大家口语到底应该学什么,帮大家把基础打好,以便于后续的自学。不要怯:日常生活中老外说话也没有那么复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简单的词汇、基础的表达句型,并非像“谢耳朵”那样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型和生僻的词汇。不要懒:英语口语是综合性最强的,是要经过大量的积累配合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做一百套英语练习题,不如开口来一段实地交流。英语口语,会说才是硬道理!
热门推荐
  • 快穿游戏:男配归来

    快穿游戏:男配归来

    【耽美1V1洁】003很是苦恼,因为一件事“为什么每个世界都有一个大猪蹄子想要抢人家的宿主爸爸!!!〖PS:各位读者大佬们,麻烦手下留情,第一次写文,还请多多关照〗
  • BOSS蜜令,老公楚楚动人

    BOSS蜜令,老公楚楚动人

    一直知道,他的心里深深爱着别人,她不介意,也无所谓做替身,因为他爱的那个女人在七年前就已经死了。跟死人争宠,她不屑!只是她万万没料到,在不久后的将来,他爱得要死的那个女人,居然起死回生了……别墅里,她拎着自己亲手做的菜肴去慰劳他,哪知他言辞闪烁,心虚不已。她疑惑,这时身后突然响起一道温婉动人的声音,“楚楚……”她震惊回头,只见一个与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宛若仙女般活生生的站在二楼上。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外,她的弟弟与他的初恋同时深陷危机,而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初恋。两小时后,她收到一个盒子,盒子里,是弟弟的尾指……心,死!弟弟出院的那天,她把一纸已经签上名字的离婚协议拍在他的办公桌上——“萧先生,签字吧!”看到她眼底的坚定和决绝,他猩红了眼,心如刀绞。滚滚红尘,谁,是谁的命?谁,又是谁的劫?
  • 大西南剿匪记

    大西南剿匪记

    本文故事根据毛泽东特赦的贵州布依族美貌女土匪程莲珍的真实事件改编。1950年,贵州黔东南的土匪依旧占山为王为害百姓,其中以郑幺妹为首的一伙匪帮,袭击新建的人民政权,杀害无辜乡民,我西南解放大军动用十万兵力对川贵地区进行全面剿匪,土匪帮被大部围歼,郑幺妹潜逃,终被抓获。后来得到毛主席批示,予以特赦。
  • 心悦神临

    心悦神临

    是大梦一场,还是轮回往世,张若易以拳护身,以剑斩天,于异世走出了自己的道
  • 何曾情深似海

    何曾情深似海

    某市“坏蛋,妈咪说你以前说我丑”沐辰溪抱着可爱兔子,吃着薯片说“溪溪,我没有那样说过,你要相信我”莫南深说“溪溪,我发誓,你是最好看的”……“好久不见,请多关照”“请多关照”
  • 神女嫡妃:邪皇天天宠

    神女嫡妃:邪皇天天宠

    婉凝为了能在这杀人不眨眼的乱世中活下去,刚穿越来,就选择了和眼前这位病娇太子合作,成为他的太子妃。两人携手智斗奸臣,铲除奸妃,还南梁朝一片太平。可惜,他之前对她有多宠,之后就有多狠心。一次次的欺骗与利用,只不过为了逼问她黑域的下落。多年后,当她终于成为黑域的主人,面对他的前来寻找,也只是凉凉一笑。“上官楚,我现在是黑域的主人,整个江湖尽在我手中,你那什么破太子妃的位置,我才不稀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驴皮记

    驴皮记

    贵族青年拉法埃尔破产后心灰意冷,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位古董商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任何愿望,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使用者的寿命也随之缩短。此后,拉法埃尔开始用这张驴皮获得金钱,填补自己的欲望,而象征他的生命的驴皮也随之缩小,将他一步步带往死亡……
  •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头脑开窍(智商总动员)

    头脑开窍(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是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