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8800000009

第9章 没有材料的自传(8)

我将视线从前面那个男人的背影移开,转向走在街上的其他每一个人。那个并未意识到我走在他后面的男人带给我温情,我以同样冷漠而荒谬的温情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拥抱,他们跟他一样:边聊边向车间走去的姑娘们,边开着玩笑边走向办公室的年轻小伙子们,采购一大堆东西后往家赶的大胸脯女佣,送第一批货的送货员——所有这些人,尽管有着不同的面孔和身姿,却同样没有意识,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用同样的手指操控着活动的牵线木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用各种身姿手势表达意识,而他们什么也意识不到,因为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意识。无论是聪明还是愚蠢,他们都同样愚蠢。无论是老是少,他们都是同样的年纪。无论是男是女,他们都同属一种不存在的性别。

用思考去感觉

我认为,我深刻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用感觉去思考,而我用思考去感觉。

对一般人而言,感觉就是生活,思考就是学会如何去生活。对我而言,思考就是生活,感觉不过是思考的食粮。

奇怪的是,我仅有的一点热情被那些与我性情迥异的人唤起。我最崇拜的文学家当属那些与我有着极少相似之处的古典作家。如果不得不在夏多布里昂和维埃拉之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维埃拉。

越是与我不同的人,看起来就越真实,因为他不像我那样依赖自己的主观性。这便是为什么我不断靠近去研究的客体,恰恰就是我憎恶且避之不及的人性。我爱它是因为我恨它。我喜欢去凝视它,是因为我不愿去感觉它。风景如画一般美好,却绝少能做成一张舒适的床。

风景是什么

亚米哀说,风景是一种情感状态,但这句话是一个虚弱的做梦者的一块有瑕疵的宝石。一旦风景成为风景,它就不再是一种情感状态。使事物具体化就是创造事物。没人会说,一首已完成的诗是一种关于写诗的思考状态。观赏或许是一种做梦的形式,但是,如果我们称之为观赏而非做梦,我们便可将这两者区分开来。

然而,这些推测如果应用于语言心理学中会有什么好处呢?青草的生长与我无关,它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阳光洒落在已生长或将要生长的草地上;那些小山已有些年头,大风刮过,和当年即便并不存在的荷马听到的风声并无二致。如果说一种情感状态就是一处风景,这样或许会更好。因为这句话包含的不是理论的谎言,而是隐喻的真理。

在普照大地的阳光下,我从阿尔坎塔拉的圣佩特罗堡了望台上鸟瞰了这座城市的全貌,便胡乱写下这些偶感而发的语句。每当我观照一片开阔全景时,便忘了我的肉身,那五尺六寸的身高和一百三十五磅的体重。我对着这些将做梦视为梦的人发出崇高而玄秘的微笑,我热爱那些有着至高无上纯净的理解力的、绝对外在的真理。

背景里的塔古斯河是一个蓝色的湖泊,在水一方的山那头便是地势平坦的瑞士。一艘小型轮船——一艘黑色的货轮——离开波克·多·比斯波,朝着我看不到的河口驶去。愿诸神(直到我生命的终结)将这客观现实中明朗而灿烂的风景、我的微不足道的本能意识、渺小存在的舒适和能够想象自己快乐的慰藉全部为我保留。

人生的高地

到达天然高地的孤独顶峰时,我们体验到一种获得特权的感觉:加上自己的身高,我们比这座顶峰还要高。至少在那里,自然之巅被踩在我们的双脚下。我们所处之地使我们感到自己是现实世界的国王。周围的一切相形见绌:生活是逐级渐缓的斜坡,或毗邻高地的低洼平原,或我们所达到的巅峰。

我们的一切源于机遇和自欺欺人,我们所吹嘘的高度不属于我们;在那处顶峰,我们并不比自己的正常身高要高。我们脚下的山峰将我们抬高,是脚下的山高使我们变得更高。

富人能更轻松地呼吸,名人能活得更自由,贵族头衔其本身就是一座小山。一切都是虚假的,甚至这种自欺欺人也不是我们的。我们登上小山,或者被带到那里,或者出生在山上的一座房子里。

然而,伟大的人意识到,从山谷到天空,和从山顶到天空,它们的距离并无差别。如果水位升高,我们在山顶会更好一些。然而,当天神发起诅咒,譬如朱庇特的闪电雷鸣划过天地,或埃俄罗斯的狂烈疾风呼啸而过,那么,最好的掩蔽便是躲在山谷,而最好的防御便是蛰伏起来。

明智的人,尽管身强力壮,有潜力爬到山巅,却在意识里放弃了这种攀登。凭借着凝望,他的心中便拥有一切山峰。立于所处之地,周围一切都是山谷。(相比那些站在山顶忍受强光的人,阳光照耀顶峰,对他来说更显绚丽)相比那些被囚禁在屋子里、已将其遗忘的人,谷底的人视野中的森林里高高耸立的宫殿,会显得更华丽夺目。

尽管(既然)生活无法令我宽慰,我从这些反思中得到慰藉。这些象征符号与现实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在通往塔古斯河的低洼街道上匆匆路过的灵与肉,我看见城市里明亮的高地在闪耀着光芒,像来自彼岸的荣光,折射着已经落山的五颜六色的太阳光。

雷雨

在静静的云彩间,湛蓝的天空被染上一层透明的白。办公室后面,那个小伙子将永远在缠绕包裹的绳子在手里停留了片刻。“我想起了另一次,也像这样。”他的话像是在统计。一阵冰冷的寂静。街上的声音像是被一把刀子切断。然后,整个世界沉入一阵长时间的屏息,一种波及一切的恐惧。整个宇宙陷入死寂之中。一分一秒,一分一秒,一分一秒……寂静使黑暗变得更黑。突然,咣当咣当……电车发出的金属声多么富有人味啊!雨简简单单地涌向从深渊里复苏的街道,这是何等欢快的景象!啊,里斯本,我的家!

我讨厌危险

我不需要通过飞车或特快列车去感受速度带来的快乐和恐惧。我只需要一辆电车和我对抽象性的天赋,我将这种能力发展到一种令人吃惊的程度。

坐在一辆开动着的电车上,通过持续不断的短暂分析,我能够将电车的概念和速度的概念区分开来,我能够彻底地分清它们,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不现实的事物。然后,我能够感觉到自己不是乘着电车,而不过是乘着速度前进。如果我感到厌倦,渴望急速前行,我可以将自己的观念转换到纯粹的模拟速度上,任意增减速度,比火车可能开到的最快速度还要快。

我讨厌真实的危险,但这不是因为我害怕过激的感觉,而是因为它会破坏我对感觉的完美聚焦,这使我恼怒,使我失去了自我感。

我从来不去冒险。我害怕危险带来的乏味感。

太阳落山是一种理智现象。

分裂自我的形而上学思考

有时,我喜欢(用一种分裂的方式)思索一种可能性,它关乎我们的自我意识的未来图形。我相信在未来,有关自己感觉的历史学家或许能够用一种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去对待他的自我意识。我们仍处在这门艰难艺术的开端——此时,它仅仅是一门艺术:迄今为止,它只是处在炼金术阶段的感觉的化学。未来的科学家将更加注重他的内心生活,通过一种在他身上创建的精密仪器去分析这种内心生活。在我看来,从思想中提炼出铁或铜制作这种用于自我分析的精密仪器不存在与生俱来的困难。我的意思是说,这些铁和铜是真正的铁和铜,只是由思想冶炼而成。或许这是唯一的制作办法。或许我们有必要拟定制作这种精密仪器的计划,使它具体到可视化的程度,以便能进行严密的内心分析。诚然,我们还有必要削减思想中的某些实物,以便为这种精密仪器腾出位置。所有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内在感觉是否精炼到极致,如果我们的感觉做到了,它们将无疑为我们展现或创造一片空间,这片空间和放置物质的空间一样真实,尽管回头想想,它并不真实。

我只知道,这种内部空间可能是其他空间的新维度。或许,科学研究最终将发现,一切事物都处在同一空间(这种空间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的不同维度里。因此,我们的肉体生活在一种维度里,而灵魂生活在另一种维度里。我们所生活的其他空间或许还存在一些其他维度,有着同样真实的我们的另一面。有时,我乐于迷失在这种无用的冥想中,看看这种研究最终可能会将我们带向何处。

或许,他们还会发现被我们称作上帝的东西,它显然处在一个超越逻辑和时空现实的平面上。这是我们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来自另一个存在维度的自我感觉。对我来言,完全有这种可能。或许梦是我们所生活的空间的另一个维度,又或许,它们是两个维度的交叉点。我们的身体生活在长、宽、高的空间时,我们的梦或许也存在于理想、自我和空间——有形物质表现在空间里,非物质本质表现在理想中,只属于我们的个人维度表现在自我中。自我,就其本身,是我们中每个人的“我”,它或许是一种神性维度。这一切错综复杂,无疑都取决于事物所处的时代。今天的梦想家或许未来会成为终极科学的伟大先驱者。当然,我不相信未来的终极科学,但这无关紧要。

偶尔,我会像真正研究科学的人一样集中精力去做这样的形而上学思考。我可能已真正开始研究这门科学。我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太过骄傲,因为骄傲会破坏科学客观性的公正严谨。

别人眼中的自己

没有什么消遣像科学的应用一样,或者,由于带着点徒然无果的科学的味道,我常常心无旁骛地研究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灵魂,以此来打发时间。这种没有结果的研究带来时而悲伤、时而痛苦的快乐。

我仔细研究着我对别人的总体印象,然后做出结论。我是一个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家伙,他们甚至对我有一种模糊而好奇的尊重。

但我得不到热烈的感情。我没有挚友。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尊重我的原因。

如梦似幻

某种感觉像一种睡眠,如同迷雾般弥漫在我们的思想里,使我们不能思考,不能行动,不能真切而简单地成为我们自己。我们仿佛并未入睡,梦想之外的梦想在我们眼前徘徊,初升的太阳懒洋洋地将我们停滞不前的意识表层温暖。我们迷醉于自己什么都不是,我们的意志像院子里的一桶水,被路人无精打采的脚步踢翻。

我们投出目光却什么也没看见。长长的街道挤满披着衣服的动物,像一块平坦的布告板,上面的字母毫无意义地绕来绕去。房子仅仅是房子。无论我们看得多么清楚,我们也无法对所见之物赋予意义。

近在咫尺的木箱店传来一阵阵锤击声,听起来恍若远在天边。每一击明显与下一击隔开,伴随着回音,声音平淡乏味。在暴风雨肆虐的日子里,货车照例嘎吱嘎吱地驶过。人声从空气中浮现,而不是发自人们的喉咙。作为背景的河水也疲惫不堪。

这不是我们感受到的单调,这一切也不痛苦。我们只是带着另一个人的个性睡意绵绵,因加薪而能够忘记一切不快。我们什么也感觉不到。或许唯有走动性自动症,使我们的双腿在不由自主地走路时,鞋里的脚拍击着地面。或许我们连这些都感觉不到。有些东西在蒙住我们的双眼时挤压着我们的头部,就好像用手指堵住我们的耳朵一样。

这就像心灵的一次感冒。而这种患病的文学形象使我们期望生活是一个康复期,我们不得不停住我们的脚步。而康复思想令我们渴望呆在城郊的房子里——并非是房子周围的花园,而是舒适的房子深处,远离马路和车轮声。不,我们什么也感觉不到。我们意识到穿过一道不得不穿过的门,而这个事实足以让我们入睡。我们穿过一切地方。小熊站在那里,你的铃鼓在哪里呢?

自我满足

像刚刚开始一样微弱,落潮气味飘过塔古斯河,在临海的街区散发腐臭,极为令人作呕,带着冷漠大海的那种冷冰冰的麻木。我在胃里感受到生活,我的嗅觉转入到眼睛后面。高空稀疏的云团悬挂在虚无里,它们的灰瓦解成某种伪白。怯懦的天恫吓着大气层,仿佛是用某种听不见的雷声,除了空气什么也没有。

甚至飞翔的海鸥也停滞下来,轻盈胜过空气,仿佛被什么人定格在那里。压迫并不存在。黄昏的不安是我自己的感觉。凉爽的微风断续地吹着。

我注定要落空的希望,缘起于我不得不去过的生活!它们就像此时的空气,无雾的雾,一场露出真面目的虚假风暴。我想要呐喊,结束这样的景观和我的冥想。但是,大海的恶臭渗入我的意志,内心的落潮在远处的某个地方搁浅,露出它的黑色淤泥,尽管我唯有凭嗅觉才能感觉到。

一切愚昧无知的坚持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一切愤世嫉俗的意识不过是一种虚假情感!我的心灵与这些情感、思想与空气和河流的纠葛——一切只说明气味不佳的生活损伤了我的意识。一切都因不懂得说出那句出自《约伯记》的简单而又放之四海皆准的隽语:我的灵魂厌倦了我的生命。

悲伤的间奏(四)

我厌倦一切,包括那些并不使我厌倦的东西。我的快乐像我的痛苦一样痛。

但愿我是个孩子,在农庄的水池里放纸船,头上是纵横交错的葡萄藤搭成的乡村大棚,阳光透过葡萄藤,在闪着暗光的浅水表面投射下格子图案和绿色阴影。

我和生活之间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无论我多么清楚地看见和了解生活,就是触不到它。使我的悲伤合理化?如果合理化需要付出努力,那如何才能做到呢?悲伤的人是无法付出努力的。我甚至无法摒弃那些我痛恨至极的庸俗行为。摒弃也要付出努力,而我又无法去做任何努力。

我曾为不去当一个汽车司机或马车夫而屡次感到懊恼!或者过着想象中其他人的平庸生活也行,因为这种生活不属于我,它使我产生强烈渴望,用它的别样风味填满我的内心!如果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不会再把生活当成一件可怕的事情,也不会被对生活的整体思考粉碎我思想的肩膀。

我的梦是愚蠢的避难所,就像用雨伞遮挡雷电。我感到如此倦怠,如此愁苦,如此缺乏姿态和行动。无论我怎么去探究自我,所有梦想之路都通往焦虑的空旷之地。有时候,甚至连梦都避开我这个执迷不悟的做梦者,于是我看清了事物生动形象的细枝末节。让我躲藏的雾已散去。我灵魂的肌肤被每一条看得见的边缘划破。我的器官在发现它们的粗糙时,被每一件看得见的粗糙物刺痛。我的灵魂被每一个物件的可见重量沉沉压住。

我的生活仿佛就是被生活鞭打。

倦意

小货车在街上缓缓驶过,独特的车声与我的倦意有着某种表面的相似。已到了午餐时间,我仍然待在办公室里。今天的天气很暖和,天色有些阴沉。出于某些原因,车声,或许我的倦意,和这天气如此相像。

外在感觉

傍晚,一阵阵微风拂过我的前额,撩起我的领悟力,带来一丝说不清的朦胧抚慰(谈不上是抚慰,它太过轻柔)。我只知道,心头的沉闷有所变化,我得到片刻的安慰,就像一小片衣角不再摩擦我的痛处。

同类推荐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因为我感到,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也许,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
  • 闲云词

    闲云词

    本书收作者的词作近三百首,有:“关中吟(二十六首)”、“韶山行(十四首)”、“新疆吟草(四十八首)”等。
  • 西风消息

    西风消息

    《西风消息》为青海散文女作家李万华近年散文随笔作品的结集。本集所收作品多篇幅短小格局精致,记录生活感受片段和生命思索点滴,既体现了身为青年女性散文作家所固有的新鲜明亮的生命力特征,也同时体现出了因身患深重疾病而对人的生命历程进行反观和思索,而获得的沉静、深邃的品质。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2015)

    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2015)

    2015年4月25日16点,我从拉萨市的尼泊尔领事馆前出发,沿318国道去往尼泊尔。旅行社安排的是一辆金杯车。当时车上同行的大多是喜欢穷游、徒步之类的青年,共十二个人。还有两个藏族司机,年轻的是那种健壮的康巴汉子形象,那个老点的司机看上去脏脏的,你无论说什么他都哈哈大笑。他一戴上那副酷酷的墨镜,我们说他帅到没朋友。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贩牛的商人。车上有个瘦瘦的男孩小白,带着两袋水和啤酒,他说要去尼泊尔找他的女朋友,给她个惊喜。金杯车一路前行,藏歌悠扬,大家说说笑笑。
热门推荐
  • 放下的力量

    放下的力量

    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勇于直面今天的困难与挑战,就能得到肯定和理想的结果。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真正拥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仍是极少数。因为我们总是受困于忧虑、空想、抱怨、自卑等诸多负面情绪,为自己制造了太多的包袱,让生活充满了障碍,并养成了消极避世的习惯。
  • 快穿攻略:BOSS每天都在纠缠

    快穿攻略:BOSS每天都在纠缠

    苏缱目光轻飘飘地落在男人手中的奶糖上,犹豫道,“开个价吧。”谁想男人眸子半敛,掌心一合,将糖握住,指腹轻捻,嗓音悠然,“行吧,我缺个对象。”ps.女主低情商病秧子,男主城府变态,本文各种play上线,1v1,甜死人不偿命(大概?
  • 地球:在月亮上看地球

    地球:在月亮上看地球

    人类已经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很多年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的外貌我们可以看得见,有陆地、海洋、高山、平原……然而,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热的,还是冷的?是空的,还是实的?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非常有趣的是,1818年有一位美国人说地球里面是空的,那里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他还说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开着两扇大门,人们可以从那儿走到地球的里面。
  • 殿下,你命里缺我

    殿下,你命里缺我

    她是来自2X世纪的科研小白鼠。倒霉的碰上设备故障,命没丢人回不去了。她为那帮科学家老头儿执行的脱线任务岂不成了得罪人的买卖,要被人追着往死里杀?等等等等,殿下,方式不对,杀人可不是这样,不能生咬……某人冷眼一翻,本王要活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妃还不束手就擒

    狂妃还不束手就擒

    【一对一】百里知乐,23世纪隐世家族的继承人。医术精湛,古武之术更是无能匹及。 一朝身穿异世,既来之则安之。 小妾想要欺她辱她?怕是求生欲为零,不知道她是个医师吗,分分钟让你生不如死! 女配白莲花想要害她?呵,她自带手撕白莲花技能,分分钟虐得你达到人生巅峰! 本来想开家店自给自足,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做个生意都能招惹只邪王来! 她只想做个安静的美少女!
  • 宇宙剑神

    宇宙剑神

    星空让人遐想,时间让人老去,而这个世界,雷霆闪烁,剑光永恒!他……从封禁之地,剑荡天下而来,持着一柄剑,闯向缤纷绝伦的世界。是守护,还是通天彻地!是唯我独尊,还是万道争鸣!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燕园困学记

    燕园困学记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作品。2、回忆起北大的生活和师友,充满温情;对教育制度的思考深刻犀利;谈起自己读的书多维透彻。3、吴组缃、王瑶、孟二冬、钱理群、曹文轩、龚鹏程、孔庆东等师友,以不同视角,折射不同人生。内容介绍:本书是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学者温儒敏教授的随笔集,回忆性质的集子包括“写人”、“记事”和“聊书”三辑,有对数十年来北大人事变迁的叙写,对学界名流轶事传奇的记录,还有文学名著书里书外的趣闻考索。文字简朴质直,刻写生动传神,别有一种冲淡隽永的韵味。
  • 箬溪之灵

    箬溪之灵

    灵力,一种遍布在修罗界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无限繁华,一个少年因命运不凡而为人所不容,战胜了懦弱与卑微……
  • 绝地求生之魔王系统

    绝地求生之魔王系统

    意外离开军队之后的林夜,却觉醒了绝地求生之魔王系统。只要在游戏里吃鸡,完成系统发布的任务,就能够获得宝箱,开启获得奖励。金钱,魔王天赋,魔王技能,超次元物品,超级黑科技……各种奖励,应有尽有!从此,当决赛圈出现了一个双持98K的怪物,职业选手与神仙都不敢露头,因为他们知道,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枪枪爆头的魔王。林夜来了,神仙快跑!!!(书友群:90408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