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4600000002

第2章 破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惑

第一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引领作用研究

在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总命题及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党中央为什么一再重申和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阶段党内外某些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由困惑到淡漠、到遗忘、再到背逆,失去了抵御不良价值观侵蚀的精神免疫力,以致一些社会成员诚信失落、道德失范;一些党员干部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消极腐败现象呈蔓延趋势,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因此,必须解除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惑,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固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 清醒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困惑之一:有些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人们趋利之心明显加重感到彷徨,便疑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似乎过时了,不合时宜了。这种困惑的误区在于没有清醒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在思想上对自身实践行为利害关系的判断而形成的效用观念,反映人们对“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的精神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本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面旗帜,对个人来说,表明思想行为的崇高追求;对党来说,表明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对国家来说,表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崇高方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一以贯之,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旗帜鲜明地坚持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旗帜鲜明地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目前,改革开放的环境确实非常诱惑人,同时也非常困扰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2]。其中所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主要是指“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3]。在这种思想观念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复杂社会环境下,更需要有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因此,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旗帜鲜明地促进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良好风尚。不论从新旧中国两种社会制度的鲜明对比中,还是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正反经验教训中都可雄辩证明: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人们在生产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反之,只会使人们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离心离德。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人们在生活中既为自己,又为大家,共同富裕;反之,只会使人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损人利己。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人们在日常中比学赶帮,众志成城,强国兴邦;反之,只会使人们巧取豪夺,铤而走险,祸国殃民;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人们在危难中同舟共济,见义勇为,互助互利;反之,只会使人们事不关己,袖手旁观,无情无义。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旗帜鲜明地迎接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由于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灵魂,具有首当其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支配人的行为举止,指导党的方针政策,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价值观阵地历来都是各种政治力量激烈争夺的重点意识形态阵地,特别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开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更是如此。国内外一切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总是首先向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难。国外的“西化”“分化”势力,妄图将极端利己主义的西方价值观强加给中国人民,搞精神殖民主义;国内的敌对势力,为了个人或少数人的私利,也鼓吹“私”,诅咒“公”,妄图腐蚀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这些风险和挑战面前,我们中华民族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由上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不会时过境迁,相反,还应广为普及。可喜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4]的英明决策,这充分反映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心将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提上党和国家议事日程的意志和勇气。改革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共产党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带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必要的。但仅此又是不够的。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只有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而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及效应,就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难以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且,由于共产党人不是处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某些意志薄弱的共产党人还必然被社会上不良文化侵蚀和腐蚀,先进性逐渐消失甚至走向反面。因此,必须将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及效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二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含义

困惑之二: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提倡为公,容易否定个人利益和压抑人的个性,提倡为私才能保证个人利益和张扬人的个性。这种困惑的误区在于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含义是“有我”的广义为公和“忘我”的狭义为公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诚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确实是提倡做人要有公心公德,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和美共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四位一体的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最新精辟概括的“八荣八耻”,也积极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由此可见,四大核心价值观都蕴涵着做人为公的思想道德准绳。但是,提倡做人为公并不意味着要否定个人利益和压抑人的个性,因为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言,为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为公是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指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它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故也可称做“有我”的为公。我国始终一贯的大政方针都要求统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要求:“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5]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正当的个人利益,不仅不否定,而且还要保护,只不过要求把正当的个人利益与自私自利严格区分开来。所谓正当的个人利益,是指个人正常生活和劳作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它反映人们客观存在的合理合法的要求。比如人人都要吃、穿、住、用,也都要学习、劳动、休息、娱乐等等。所谓自私自利,是指为了个人和小集团的私利而损害他人和大多数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

狭义为公是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指为除个人以外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也包括三者利益,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故也可称做“无我”的为公。对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有三方面具体要求:首先,从利益一致来说,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每个人都要善于自我调节,使个人利益符合公共利益。其次,从利益矛盾来说,一定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一定的,不可能充分满足每个人的利益需求,不可避免存在着先后多少的利益矛盾,每个人必须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伪劣假冒、坑蒙拐骗。再次,从利益冲突来说,在非常的情况下,当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不能两全时,个人应该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对社会成员的这三方面要求也十分必要,因为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都清楚表明:社会就是矛盾统一,生活就是得失互补,无论是艰难险恶的环境,还是安逸舒适的条件,都会对人们形成风险和挑战。究竟是战胜风险和挑战,还是被风险和挑战击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总要有人奉献,总会有人牺牲,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样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同时,这也充分地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不排斥人的个性,相反还更需要人具备鲜明、完美、高尚的个性。因为为公是人的价值观问题,个性是人的素质问题(如才华、能力、情感、意志等等),价值观决定个性的奋斗目标,个性为实现价值观的最大化服务。二者不仅不矛盾,相反还高度一致,并且价值观还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数英雄模范人物都彪炳:一个人越出以公心,他就越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行得先,个性也越突出,作为也越巨大,就是流血牺牲也重于泰山。相形见绌的是:一个人越出以私心,则既容易对成就孤芳自赏而满足,也容易见困难灰心丧气而停滞,还容易为私利铤而走险而犯罪,甚至死有余辜、轻于鸿毛。社会上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三 深刻领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真谛

困惑之三:有些人轻信“人的本性和本质都是自私的”的唯心史观,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违背了人的本性和本质。这种困惑的误区在于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为公才是人的本性和本质的复归,才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本来面目一致。

人的本性,就是人的社会天性,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自然特性。如果指与动物相同的自然属性,就不叫人的本性了,而叫动物的本性了。从人的自然特性讲,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界线。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主要区别在于两点:其一,人虽然和动物一样为求生要吃要喝,但人的吃喝与动物吃喝的来源却不同。人的吃喝主要来源于人类社会有目的的共同劳动的成果,而动物的吃喝却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本能的弱肉强食的结果。其二,人虽然和动物一样为繁衍有性有情,但人的性情与动物性情的动因却不同。人的性情主要受以社会为内容的思想意识的支配,而动物的性情却纯粹受动物生理机能自然需要的支配。社会性的劳动和社会性的意识都是人类特有的,正是由于有了社会性的劳动,才有了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由于有了社会性的意识,才有了人性和兽性的区别。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将极少数只知道吃喝嫖赌的人视同“畜生一般”,将极少数谋财害命的人咒为“泯灭人性”。

人天生就打上了社会的烙印,社会性才使人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人。人的社会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个人离不开社会。虽然从人类社会整体而言,个人是社会的成分,社会是个人的结合,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但是从一个人来说,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便会很快消失得无声无息。很难想象一个人在荒漠中或在珠峰上能长久地生活下去,但是,社会少了一个人却丝毫不影响其代代繁衍兴旺。二是个人受社会的影响。从个人诞生和成长史看,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有公或私的本性,即没有哪个人生来就会乐善好施或坑蒙拐骗,没有哪个人生来就知道大公无私或损人利己。只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当中,因为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自身主观条件的差异而使得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了差异。可见,为公才符合人的本性,自私只是极少数人违背人类本性的劣根性。

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的本质不是囿于自我小圈子,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懂得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迄今为止,人类已诞生数百万年之久,而私有制和自私的观念不过才出现四五千年。在私有制和自私的观念产生以前,人类都是在原始公社的大家庭中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群居生活。当时,没有私有制和自私的观念,更无所谓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私为何物。只是进入了阶级社会的最近四五千年,才产生了私有制和自私观念,出现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由于只有这一段历史才有文字记载,私有制和自私观念才容易使人误以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还由于现阶段私有制和自私观念在世界上仍居于主导地位,也为以自私为本质的剥削阶级提供了借口,来鼓吹自私是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绝对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还历史于本来面目,认为自私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只是私有制的产物,即私有制经济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它既不是人类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因为私有制只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将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经济关系必将逐渐被公有制所替代,自私的观念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逐渐消失。那种认为自私是人的永恒的、绝对的本质的观点,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其实,即使在私有制和自私观念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广大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仍然为着争取一次比一次更多的公众利益而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不论是奴隶阶级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起义,还是农民阶级揭竿而起的“均贫富”斗争;不论是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进行的“人类解放我解放”的社会主义运动,都是为越来越大的“公”而奋斗的历史运动过程。经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变迁后,人类社会才能在更高的阶段上复归到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为公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自私只是一定历史阶段上极少数人违背人类本质的坏品质。

四 真正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基础

困惑之四:有些人认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超越时代的假大空话,没有现实的客观基础,疑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实事求是,不是科学真理。这种困惑的误区在于不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唯物史观出发,建立在社会存在和中国国情客观基础之上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从来认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或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决定于生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植根于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首先,从生产力看,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落后的自然小生产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将一人或家庭的独立劳动变成了许多人的联合劳动;二是在生产交往中,将封闭式的自给自足关系变成了开放式的专业化协作关系。这样,大大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依存,社会中的公众利益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顺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维护公众利益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先进社会意识。

其次,从生产关系看,虽然社会化大生产提出了维护公众利益的客观要求,但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使其成为现实,还必然要求社会化的生产关系作为制度保证。于是,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奋斗,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一方面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空前广阔的道路,一方面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质就是不允许少数人利用生产资料剥削人、压迫人,而还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要素的本来作用,保证人民群众通过按劳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崭新制度造就了崭新的人,使公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私有制下的劳动者也有两点不同:一是在经济上,不光为自己谋利益,还必须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二是在政治上,不只是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还必须当国家的家,做集体的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符合生产资料公有制对这种新人的客观要求的先进的社会意识。

在社会主义中国,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要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主体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这足以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也有其客观经济基础,这一客观事实毋庸置疑。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之中,生产力虽然是多层次、不平衡地发展,但不可否认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地位;生产关系虽然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共同发展,但也不可否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正因为如此,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人们的价值观存在多元化现象,但同样不可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元化的主导地位。譬如,广大人民群众一直以来都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象征加以崇尚和效仿。雷锋活着时颂扬雷锋,雷锋去世后怀念雷锋;社会风气滑坡时惋惜雷锋精神不见了,社会风气好转时又赞叹雷锋精神回来了。并且,一直坚持年年学雷锋,树新风,一个个学雷锋小组不断出现,一代代雷锋式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可见,雷锋精神已成为衡量中国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尺度。

从上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坚实的客观基础。100多年前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就已经突破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除非社会化大生产倒退到自给自足的小生产了,生产力不再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而要求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失去客观基础。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无止境的,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是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而社会化大生产是绝对不可能倒退的,对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先进生产关系的要求也绝对不可能改变,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绝对不可能失去客观基础。尽管现实世界也存在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落后生产关系,但从历史大趋势看,终究会被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先进生产关系所取代。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又是干社会主义、奔共产主义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王安玲,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注释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同类推荐
  • 常识(译文经典)

    常识(译文经典)

    《常识》,本书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言,全是常识,但这些常识是就今天而言的。在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之后的1776年1月,这本书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它就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本书的出版深刻揭露了英国的黑暗与压迫本质,使得很多人最终下定决心与英国决裂,极大地鼓舞了人们谋求独立的士气。
  •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张哲所著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出发,立足于利益多元化格局的背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党群关系背后的利益关系,直面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求证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嬗变的原因和时空边界,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党群关系新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群关系理论支撑范式。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格局中党群关系的变化,为我党更好地履行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书稿是吴建民大使公共外交的记录,记录了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参加各种会议的情况和感受,目的在于帮助中国读者认识世界的变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和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作者以外交活动家的亲身经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
热门推荐
  • 赠桐乡丞

    赠桐乡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苍生录之我欲修真

    苍生录之我欲修真

    上古纪元,人族积弱,后出三皇五帝,立天道之规,天道之下,万物皆凡。顺天易,逆天难,修真一途,如逆天而行,势与天道相争……
  • 沟通有艺术

    沟通有艺术

    什么是沟通?简单地说,就是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戴尔?卡耐基认为人际关系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要想取得有效沟通的真经,也不是什么难事。本书以“沟通”为圆心,以各个成功的事例为半径,为广大急于求知的读者阐述了沟通的艺术、方法。它分别从朋友、异性、陌生人、家庭、职场、商场、情感、应酬、办事、社交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沟通的技巧。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辣妻来临:景少,请接招

    辣妻来临:景少,请接招

    撞见未婚夫与继妹偷情,苏夏的三观尽毁,可谁知这继妹还要夺她财产,鸠占鹊巢。这可不行!一日意外,走错房间睡对人,提起裤子不认人。某总裁急了,强势入住苏夏的心房,“丫头,睡了我还想跑?”对于苏夏而言,这是一场在劫难逃的狩猎。但于景季修来说,却是一生难得的幸运。
  • 重生名门娇妻有点甜

    重生名门娇妻有点甜

    她是京都苏家的大小姐,却因为听信了一个冒牌小姐的话,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一朝重生,她看着面前这个几乎完美的男人,瞬间觉得,重生前的她一定是脑袋被门夹了!对于害死她的人,她定要让她痛不欲生!并且,她这辈子再也不会离婚!她要守护她所有爱之人!…………(这是一本超宠的文~~)
  • 紫川之天下归心

    紫川之天下归心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悲与美,人叹息,书厌言,何必再论,紫川群雄。
  • 校花与呆少爷

    校花与呆少爷

    苏凡对学校传奇女神楚七秋大胆表白,楚七秋前男友知晓楚七秋的真实身份后为获得身份地位再次回来,被楚七秋拒绝,竟丧心病狂的绑架威胁以获得巨额财产,苏凡为爱出击,楚七秋正视自己的内心感情,对前男友的绝望痛恨以及对苏凡的感动……
  • 相府庶女

    相府庶女

    本文一对一,宠文,女强+男强+宅斗+权谋她,是二十一世纪某跨国集团的第一继承人,人人称赞艳羡的天才少女,甜美单纯是她的伪装,腹黑狡诈是她的本质。热力推荐:嗜宠——相门毒女宰相府嫡系大小姐天生痴傻蠢笨不如猪,貌丑无盐赛鬼魅,半面天使艳惊天,半面鬼刹吓死人。亲娘不在,亲爹不爱,姨娘欺辱,庶妹迫害,下人践踏,人可打骂。被丢弃于乡下老宅苟延残喘,却不想仍旧有人不甘寂寞,一朝毒计出,傻女魂归西,却因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异世灵魂。她,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级S级赏金猎人,一手玩儿毒,一手耍暗器,出道至今从无败绩,却不想某日一觉醒来竟魂穿千年。她,是龙腾国左相的庶女,人人嘲笑讽刺的白痴二小姐,一张吓死人不偿命的大花脸下隐藏的却是一副足以迷倒万千男女的绝色面容。当白痴变天才,鬼魅变绝色,那该是怎样的惊才绝艳?深宅大院中看似平静却内藏汹涌波涛,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她在这异世中如履薄冰,为保自己与亲娘,她却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争取步步为营。本以为在相府站稳了根脚便可安然无忧一生,不料皇上突如其来的一道圣旨却又将她推入了一个更深更险的漩涡。在这以夫为天、风雨飘摇的古代,究竟谁才是她的良人?谁才能护她一生?【精彩片段一】男子看着她冷漠的眼神不由慌了神,紧张道:“蝶儿,这一切都是她设计的,我根本不爱她!我爱的从来就是你,你放心,纵使有她在,我也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在我心里,只有你才是我的妻,只有你才配站在我的身边!”梦蝶闻言嗤笑不已,冷声嘲讽道:“我从来就不怀疑你的心机,若她那猪脑子都能设计到你,那母猪都会爬树了!既然做了选择就不要后悔,我知你的野心,我也信你是真的爱我。但是不好意思,我不爱你了。”在男子震惊的眼神中,梦蝶潇洒地转身离开了。从没有想过,自己竟会看上这么一个虚伪的男人,只是为何她却感觉不到心痛?反而还有些庆幸······【精彩片段二】新婚之夜,艳红的盖头被缓缓挑起,本以为入眼的会是一个挂着脏兮兮的鼻涕虫的傻子,却不料看到了一个妖孽般的面孔。在她怔愣惊诧的目光中,妖孽眨巴着一双纯洁如小鹿般的眼睛开心地说道:“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娘子咯!娘子,我们来做功课吧?”梦蝶疑惑道:“做什么功课?”“就是这上面的功课啊!陈妈妈说要跟娘子做了这个功课才是好孩子!”小鹿单纯地笑了,自怀中掏出一本书塞到了梦蝶的手上。
  • 清漾文士毛子水

    清漾文士毛子水

    “虚静恬淡”是毛子水先生亲书并悬挂在书房中的四个字,他的一生似乎和这四个字如出一辙。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却并非是满口之乎者也的旧式文人,而是一个富于科学精神的现代学者。他那一袭飘逸的长衫,包裹着的是现代文士的铁骨柔肠,他那漫长的学者生涯,充满了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他一生治学的文士本色,是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财富。毛子水与他的故乡1893年4月11日,毛子水生于浙江江山石门镇清漾村。其父名世卿,乃清末廪生。为其取名曰“凖”,字子水,谱名延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