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3400000002

第2章 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著述及特点

第一节 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著述

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论述,主要体现于宋人的史著、奏疏与议论中。其中,史著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根据《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崇文总目》《文献通考·经籍考》《通志·艺文略》《补五代史艺文志》等,本书搜录了宋人专述或主要记述五代十国历史的著述,时间断限以五代十国诸政权入宋的实际时间为准,诸政权入宋之前所产生的著述不录在内。比如,北宋建隆、乾德年间,南唐史官高远著《吴录》二十卷。但至开宝八年(975),北宋方灭南唐,因此本书不将《吴录》列为宋人著述。钱俨《吴越备史遗事》约作于开宝五年(972),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入宋。同理,也不录此书。依照上述标准,这一类的著述主要有:

1.王溥《周世宗实录》四十卷。周恭帝即位当年冬天始修,建隆二年(961)八月,书成奏上,已佚。经今人辑校后有六七万字,收录于《五代史书汇编》。

2.王溥《五代会要》三十卷。该书汇编了五代的典章制度及损益沿革,成书于建隆二年(961)。此后诸书关于五代典章制度的记述相当简略,或多所佚失。如《旧五代史》仅存辑本,《新五代史》则只有“司天”、“职方”二考。因此,该书的史料价值十分珍贵。

3.范质《五代通录》六十五卷。起于后梁开平元年(907),止于后周显德六年(959),成书于建隆年间(960—963),根据五代实录撰成。五代虽然朝代更迭频繁,但维持日常运作的文官体制相对稳定,史书修撰也基本没有中断,除梁末帝、朱友珪、周恭帝朝之外,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在此基础上,兼采当时的制敕碑碣,撰成该书。《旧五代史》即据五代实录及该书为稿本。该书已佚。

4.范质《晋朝陷蕃记》四卷。又名《石晋陷蕃记》。记后晋为契丹所灭,晋出帝被掳北去之始末。范质于后晋末年在翰林,曾为出帝(即晋少帝)拟降表,知其事较详,“记少主初迁于黄龙府,后居于建州,凡十八年而卒”[1]。《旧五代史考异》据此认为,出帝死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2],而范质亦于该年去世,则此书当成于该年。已佚。

5.范质《桑维翰传》三卷,记桑维翰事,已佚。范质另有《魏公家传》三卷,当亦是有关桑维翰事,亦佚。

6.胡峤《梁朝画目》三卷,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为《广梁朝画目》。所录始自尹继昭,终于刘永,共四十三人。胡峤为后晋同州合阳县令,契丹灭晋后,侍萧翰为掌书记,随其进入契丹境内,七年后,于后周广顺三年(953)逃归。该书为胡峤入宋后所作,已佚。

7.孙光宪《北梦琐言》三十卷,记晚唐五代事。始作于归宋之前,于仕宋之后完成。[3]孙光宪在五代时仕荆南高从诲,后随高继冲入朝。现存二十卷,后十卷已佚失。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多采其文。

8.阎自若《唐末泛闻录》一卷。“晁氏曰:皇朝阎自若纂。乾德中,王普《五代史》成,自若之父观之,谓自若曰:‘唐末之事,皆吾耳目所及,与史册异者多矣。’因话见闻故事,命自若志之。陈氏曰:题常山阎自若撰。记五代及诸僭伪事。其序自言乾德中,得于先人及舅氏闻见。且曰:‘传者难验,见者易凭。考之史策,不若询之耆旧也。’然所记亦时有不同者,如李涛纳命事,本谓张彦泽,今乃云谒周高祖,未详孰是。”[4]已佚。

9.景焕(或作耿焕)《野人闲话》五卷,记后蜀时事。耿焕,成都人,隐居玉垒山。宋人避宋太宗讳,称之为景焕。乾德三年(965),宋军平蜀。书中有“自大军收复,蜀主知运数有归,寻即纳款,识者闻之嘉叹”[5]之语,当为归宋后所作。原书已佚,有辑本。

10.句延庆《锦里耆旧传》四卷。开宝三年(970),“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其词芜秽,请延庆修之,改曰《成都理乱记》”[6]。全书起于唐朝咸通九年(868),迄于北宋乾德四年(966),记前蜀、后蜀时事。《宋史·艺文志》作八卷,今本仅存后四卷,起于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句延庆字昌裔,籍贯不详,自称前荣州应灵县令,并见于书中。

11.钱俨《吴越备史》四卷。吴越王室子弟钱俨托名范垧、林禹所撰,载钱镠以下累世之事迹。全书初作十二卷,记事止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后来又增三卷,记事至太宗雍熙四年(987)。

12.钱俨《忠懿王勋业志》三卷,记钱俶事迹,成书年代无考,就其书名取钱俶的谥号来看,当成于钱俶死后。另外,钱俨《戊申英政录》记吴越国王钱俶事迹,据《直斋书录解题》记载,钱俨时任婺州刺史。按钱俨于乾德四年(966)任婺州刺史,开宝三年(970)知湖州,吴越则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入宋,因此该书当成于入宋之前,不录。

13.胡宾王《刘氏兴亡录》十二卷。胡宾王“少力学,以博洽知名。南汉时进士甲科,尝读书中宿峡,经史皆有发挥,累官中书舍人、知制诰。刘(钅长)淫虐,辞官归,乃著《南汉国史》,自刘谦至(钅长)为《五主传》,杨洞潜至陆光图等三十三人为《纯臣传》,有‘具臣’、‘乱臣’、‘宦官’、‘女谒’之目,凡十二卷。(钅长)亡,上其书于宋,号《刘氏兴亡录》,以明经授著作郎。会诏有官者得与科试,遂登咸平庚子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后致仕卒于家”[7]。该书初为南汉国史,南汉亡后上书于宋,则当经过一定的修改。已佚。

14.董淳《后蜀孟氏记事》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名为《后蜀纪事》,记为北宋直史馆太常博士董淳撰,记孟昶事。董淳与扈蒙、张洎、贾黄中等为同时代人。该书当成于太祖或太宗年间,已佚。

15.《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开宝七年(974)成书。原书已佚,后由清朝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以他书所引文字补充重编。

16.秦再思《洛中记异录》十卷,记五代及宋初谶应杂事。秦再思生平不详,仅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有载:“辛亥,合祭天地于圜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册尊号。先是有秦再思者,上书愿勿再赦,且引诸葛亮佐蜀数十年不赦事。”若此人即为作者,当为太祖、太宗时人。书中称宋太祖为“今上”[8],又提及蜀平之事,则该书当撰于太祖年间。原书已佚,现存一卷于《说郛》。

17.王保衡《晋阳见闻要录》一卷,即《晋阳伪署见闻要录》。王保衡博学有文名,仕于北汉刘旻,为中书舍人,入宋未仕而卒。“河东刘氏有国,全无记录,惟其旧臣中书舍人、直翰林院王保衡归朝后所纂《晋阳伪署见闻要录》”[9],记北汉史事。已佚。

18.徐铉、汤悦《江南录》十卷,是一部官修南唐史专著。该书成书较为仓促,“忘远取近,率皆疏略”[10],且于人物评价等方面不能令宋太宗与南唐旧臣满意,多受诟病。因此,南唐遗臣纷纷另作南唐史,以补其不足。已佚。

19.徐铉《江南画录拾遗》。五代时有人作《江南画录》,徐铉又作《江南画录拾遗》,以资补充,成书年代不详。已佚。

20.佚名《钓矶立谈》一卷,记述南唐史事。作者自称“叟”、“山东无闻人”,《宋史·艺文志》以其为南唐著名隐士史虚白,四库馆臣以其为史虚白之子。陈尚君先生则疑“叟”为史虚白之弟侄辈,而该书实为史虚白之孙史温据“叟”所述而成。虽然其中一部分可能为“叟”之遗稿,但编次成书,并将“叟”之议论记录成文者,当为史温。[11]书中提到“叟比闻铉及汤悦奉诏书江南事”[12],可知成书时间与《江南录》相近。

21.郑文宝《南唐近事》二卷,记南唐三主四十年间杂事。郑文宝为南唐旧臣徐铉的弟子,国亡不仕,直至李煜去世后才入仕宋朝。书成于太平兴国二年(977)。

22.陈彭年《江南别录》一卷,记吴徐温,南唐烈祖、元宗、后主时事。陈彭年少时以文学知名,曾被召入南唐宫中,李煜令其子仲宣与之游处,因此所知南唐事较为详细。“时汤悦、徐铉等奉诏撰《江南录》,彭年是编,盖私相纂述,以补所未备,故以《别录》为名。《宋史·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俱作四卷,当以一代为一卷。此本一卷,疑后人所合并也。”其书颇好语怪,“体近稗官”[13],于史实也有出入之处。但可取者亦多,不少材料为《资治通鉴》所采用。

23.潘若同《郡阁雅言》一卷。又名《郡阁雅谈》《郡阁杂言》,题为赞善大夫潘欲冲撰。宋太宗时作,记录南唐野逸贤哲异事佳言,共五十六条。原书已佚,《说郛》有节编本,共八条。

24.吴淑《江淮异人录》二卷。记道流、侠客、术士之类共二十五人,其中唐代两人,南唐二十三人。吴淑是徐铉的女婿。《宋史·吴淑传》载该书为三卷,《直斋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则皆作二卷。该书久佚,后从《永乐大典》中辑得二十五人之数,分为上、下两卷。

25.佚名《五国故事》二卷,作者不详,内容止于宋太宗时期。四库馆臣认为当为北宋初年所作,载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闽六国之事。该书为小说之体,近似于传闻逸事,但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6.曹衍《湖湘马氏故事》二十卷。曹衍于周行逢时为湖南布衣,偃蹇不遇。后采摭旧闻,撰就该书,进献宋廷。太宗悯其贫老,授将作监丞。其书早佚。

27.周羽翀《三楚新录》三卷,上卷为湖南马殷,中卷为武陵周行逢,下卷为荆南高季兴。周羽翀,籍贯、生平皆不详,自署为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桂州修仁令,大约为宋初人。

28.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五卷。真宗景德二年(1005)张齐贤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记述后梁、后唐以来洛阳旧事,自称凡与正史有差异者,一并存而录之。对于张全义的治洛之功,记载极为详备。全书共二十一篇,分为五卷。

29.王禹偁《五代史阙文》一卷,作于真宗初年,录五代史笔避嫌漏略者共十七事。该书颇为史家所称。其论司空图之大节一段,为《新唐书》所取;“庄宗三矢告庙”一段,为《新五代史》所取;他如朱全昱、张承业、王淑妃、许王从益、周世宗符皇后诸条,亦多为《新五代史》所取。王士祯《香祖笔记》赞其辨正精严,足正史官之谬。

30.郑文宝《江表志》三卷,记南唐事,作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前后,分为先主、中主、后主三卷,每卷“于诸王大臣并标其名,亦无事实,记载甚简。又独全录《韩熙载归国状》《张佖谏疏》各一首,去取亦颇不可解”。郑文宝曾亲事李后主,对故主情谊颇深,其记李煜亡国的原因,“亦只以果于自信、越人始谋为言”[14]。该书佚失大半,四库馆臣称其“虽存而实佚”[15]。

31.陶岳《五代史补》五卷,又作《五代补录》,成书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旧五代史》成书后,陶岳认为尚多阙略,遂书其所闻。该书“虽颇近小说,然叙事首尾详备,率得其实。故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通鉴》多采用之”[16]。

32.陶岳《荆湘近事》十卷。《通志》又作《荆湖故事》。其书已佚。

33.陶岳《货钱录》一卷,又作《货泉录》,“记五代诸侯擅改钱币之由。幽州、岭南、福建、湖南、江南五国”[17]。已佚。

34.许载《吴唐拾遗录》十卷。据《容斋续笔·宋齐丘》条记载,此书为太常博士许载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所作,所载多诸书未有者。如《劝农桑》一篇录有宋齐丘(又作宋齐邱)所行善事,而《九国志·宋齐丘传》《新五代史》与《资治通鉴》中皆不记此事。已佚。

35.郑向《五代开皇纪》三十卷。“天禧五年五月己丑,太常博士郑向表进《五代开皇纪》三十卷,起梁讫周,约八十万言。表言唐明宗祈天愿早生圣人,是五代闰紫,实开皇朝也,目曰开皇。《崇文》目编年类。五代乱亡,史册多漏失,向摭拾遗事,颇有补焉。”[18]郑向为周敦颐的舅舅,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原书已佚。

36.路振《九国志》五十一卷。路振于真宗时所撰,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东汉(即北汉)、南汉、闽、楚九国史事。英宗治平元年(1064),由其子路纶献与朝廷。后由张唐英增补南平(荆南)史事,遂成十国史。该书评价颇高,在《十国纪年》问世之前,“世称路氏《九国志》在五代史之中最佳”[19]。原书久佚,后为清人邵晋涵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仅存一百三十六篇传记。

37.杨亿似亦曾撰南唐史。《直斋书录解题》言:“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20]已佚。

38.龙衮《江南野史》十卷,记南唐事。龙衮生平不详,一说为吉州人,一说为螺江人,同欧阳修为乡曲,可知为南唐故地。书中提到陈彭年之死,可知此书最早完成于真宗天禧元年(1017)。刘晓明先生根据书中“故参政”陈彭年曾于“大中祥符初与内翰晁公、今相王君同知贡举”的记载,推断该书当成于王曾首次任相期间(1022—1029),即仁宗早期。[21]该书用纪传之体,而不立纪传之名,如陈寿之志吴蜀。《通志》载此书原二十卷,晁公武称此书共八十四传。陈振孙认为撰南唐史之“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四库馆臣则认为其“叙次冗杂,颇乖史体……然其中如孙晟、林文肇诸传与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考证,马、陆二书亦多采之”[22]。

39.钱易《钱氏家话》一卷。钱易是忠逊王钱弘倧之子(968—1026),而吴越于978年入宋,因此,此书当成于入宋之后。已佚。

40.钱惟演《秦王贡奉录》二卷,又名《钱王贡奉录》,记其父钱俶向北宋贡献及所受锡赉之物。《通志》与《宋史·艺文志》作一卷,清人叶德辉辑《宋秘书监续编·四库阙书目》作二卷。已佚。

41.钱惟演《家王故事》一卷,记载钱俶的二十二件事迹。

42.钱惟演《逢辰录》二卷,又作《玉堂逢辰录》。“太宗既得吴越版籍,继下河东,天下一统,礼乐庶事,粲然大备。钱文僖惟演尝纂书名《逢辰录》,排日尽书其父子承恩荣遇及朝廷盛典,极为详尽。”[23]

43.《钱氏庆系谱》,吴越钱氏家族的家谱。钱镠在世时曾修《大宗谱》,主要追述钱氏先世。北宋时期,钱惟演接续《大宗谱》,从钱镠开始,主持了第二次修谱活动。谱成后进呈仁宗,仁宗赐名《庆系谱》。已佚。

44.《闽王事迹》一卷。“不知何人作。卷末称光启二年至天圣九年,一百三十八年。其所记颇详。”[24]或载作者为余公绰。按余公绰为五代末宋初人,闽政权灭亡于公元945年,而天圣九年(1031)则已是仁宗年间,不确知是记载有误还是为后人所续。已佚。

45.杨及《五代史》。天圣五年(1027)二月,知宁州杨及上所修《五代史》,宋仁宗对辅臣说:“五代乱离,事不足法。”宰相王曾答曰:“虽然,安危之迹亦可为监也。”[25]该书已佚。

46.胡旦《五代史略》四十三卷。天圣五年(1027)十二月上于仁宗。《朱子语类》云:“《五代史略》假借太原,以刘知远之后非僭窃,辞较直也。”[26]已佚。

47.苏耆《闲谈录》二卷,苏耆(987—1035)为苏舜卿之父,“记五代以来杂事。下帙多载冯道行义”[27]。

48.王轸《五朝春秋》二十五卷,成书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曲洧旧闻》载:“本朝谈经术,始于王轸大卿,著《五朝春秋》行于世。”[28]晁说之称:“荆南王修撰作《五朝春秋》,托始于吴越,犹之鲁也。忠懿王文武之才,于是乎亦可少窥矣。”[29]已佚。

49.孙冲《五代记》七十七卷。成书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已佚。

50.王皞《唐余录》六十卷。王曾之弟王皞奉诏撰就。他“芟五代旧史繁杂之文,采诸家之说,仿裴松之体附注之,以本朝当承汉、唐之盛,五代,则闰也,故名之曰《唐余录》”[30],仁宗宝元二年(1039)上呈朝廷。《唐余录》有纪有志有传,“盖五代别史也”,它将韩通录入《忠义传》,且“表出本朝褒赠之典”[31],被认为新、旧《五代史》所不及。原书已佚。

51.王举《天下大定录》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云:“殿中丞通判桂州王举撰。景祐间人。始高季兴,终刘继元。其所记疏略,独江南稍详。书本十卷,今但为一卷,恐非全书也。”[32]已佚。

52.周尧卿《五代史》。周尧卿(995—1045),仁宗朝太常博士,为学不惑传注,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尤爱司马迁善传奇伟,使人喜读,欲学其作,厥后著五代史,辞气遂与迁相上下”[33]。已佚。

53.尹洙《五代春秋》二卷,记事始于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止于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尹洙深于《春秋》之学,笔削不苟,体例谨严。欧阳修曾约其同修《新五代史》,此书或作于这一期间。

54.欧阳修《新五代史》七十五卷。于景祐三年(1036)前着手撰修,皇祐五年(1053)基本完成,约于治平四年(1067)后属稿。[34]弟子徐无党作《新五代史注》,与原文一同刊刻。《新五代史》问世后,逐渐取代《旧五代史》,成为官方五代正史。

55.吴缜《五代史纂误》三卷,指摘《新五代史》中谬误二百余处。晁公武、陈振孙皆载此书五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三卷。该书久佚,由《永乐大典》中辑出,约存原书十之五六。

56.吴缜《朱梁列传》十五卷,已佚。

57.卢臧《楚录》。“臧,或作藏,字鲁卿,河南人。嘉祐官潭州湘潭县主簿,权永州推官”,“盖载马殷、周行逢、高季兴诸人事也”[35]。已佚。

58.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一卷,《郡斋读书志》称为刘道成,《直斋书录解题》题为《五代名画记》。刘道醇,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平不详。该书为补充胡峤《广梁朝画目》之作,载有后唐至后周二十四位画家。

59.胡恢《南唐书》十卷。胡恢,北宋中期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约与苏轼、苏颂同时,仕宦不显,曾任华州推官,因事被罢免。他擅长书法,曾得枢密使高若讷推荐,书写国子监《石经》。撰有《南唐书》,将南唐国主列为载记,视南唐为僭伪。已佚。

60.张唐英《蜀梼杌》二卷,又名《外史梼杌》《蜀春秋》。张唐英,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宰相张商英之兄。“其书本《前蜀开国记》《后蜀实录》,仿荀悦《汉纪》体,编年排次。于王建、孟知祥据蜀事迹,颇为详备。欧阳修《二蜀世家》删削太略,得此可补其所遗。”[36]英宗朝治平中成书。“凡《五代史》及《皇朝日历》所载者皆略而不书。名曰《蜀梼杌》。盖取楚史之名,以为记恶之戒,非徒衍其小说,亦使乱臣贼子观而恐惧云耳。”[37]

61.刘恕《十国纪年》四十二卷,记述十国史事。刘恕博学强记,是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得力助手,负责五代长编。元丰元年(1078),刘恕于临终之前,嘱托司马光为《十国纪年》作序。司马光对此书深为赞赏,认为“世称路氏《九国志》在五代史之中最佳,此书又过之。以予考之,长于考异同,而拙于属文。其书国朝事,皆曰宋,而无所隐讳。意者各以其国为主耳”[38]。南宋学者薛季宣也赞为一世奇作。刘恕还欲作十国百官方镇年表,惜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62.刘攽《五代春秋》一部,已佚。

63.张守约《蜀记》一卷,载孟昶初降至薨事。按北宋神宗年间有武将名为张守约,但并未提及他曾著此书,未知是否是此人。

64.《江南余载》二卷。作者不详,大约成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之后。四库馆臣称其书以《江表志》为稿本,“此书虽佚,尚有大半之存也”,可“补《江表志》之阙”[39]。原书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仍编为二卷。

65.李清臣《吴书实录》三卷,记吴杨行密事。已佚。

66.马令《南唐书》三十卷,约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前后成书。马令为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其祖太博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未及撰次”。马令继承先人遗志而撰就此书。该书为纪传体,“其书首为《先主书》一卷,《嗣主书》三卷,《后主书》一卷,盖用《蜀志》称主之例”[40]。该书史料来源较为丰富,叙述较为详备。且效仿《新五代史》,在每序赞之首,必以“呜呼”发端,各予褒贬。不过,后人对该书评价不高。

67.薛季宣《十国纪年通谱》,薛季宣(1134—1173),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治学精当。原书已佚。

68.虞允文注《五代史》。据《宋史·虞允文传》载,虞允文(1110—1174)曾注《唐书》、《五代史》。已佚。

69.洪适《五代登科记》一卷

70.李焘《五代三衙将帅年表》一卷,已佚。

71.王伯刍《五代咏史诗》二百篇。据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友人王伯刍所作的墓志铭记载,王伯刍有五代咏史诗二百篇[41],已佚。

72.陆游《南唐书》十八卷。记南唐史事。卷数与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为多,但“简核有法”,深为后人所推崇。与胡、马二人不同,他“于烈祖、元宗、后主皆称本纪,且于《烈祖论》中引苏颂之言,以《史记》秦庄襄王、项羽本纪为例,深斥胡恢之非”[42]。对此,四库馆臣认为他是因南宋偏安江南,与南唐事势相近,而有所偏袒。

此外,以下诸书成书时间不详:

73.佚名《十国载记》,记十国事,当为宋人所作。已佚。

74.元宏《钱塘平越州录》。元宏,生平不详。此书于《宋史·艺文志》始见,“殆宋时人也”[43]。已佚。

75.佚名《湖南故事》十卷,记马氏至周行逢事。《直斋书录解题》称其文辞鄙甚。按周行逢卒于建隆三年(962)九月,次年正月,其地入宋。该书或成于入宋之后。已佚。

76.佚名《高氏世家》十卷,记荆南高氏政权事。已佚。

77.曾颜《渤海行年记》十卷。曾颜生平不详。《续资治通鉴长编》曾引此书,所载多为五代之事。已佚。

除了已成书的著述之外,还有一些宋人欲撰著而未成的,比如:“初,诸僭国皆有纂录,独岭南阙焉。惟胡宾王、胡元兴二家纂述,皆不之备。”胡宾王纂述指《刘氏兴亡录》,胡元兴之纂述史无明文。真宗时,周克明“访耆旧,采碑志,孳孳著撰,裁十数卷”,欲撰成南汉史,但不幸于天禧元年(1017),“书未成而卒”[44]。

除专述五代十国历史的著作之外,诸如《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宋史》等史著及宋人笔记小说,以及宋人的奏疏、文集、议论中,也或多或少地散见着有关五代十国史的描述与议论。

第二节 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著述的特点

从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著述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两宋时期专述或主要叙述五代十国史事的著述有七十余种,其中以叙述十国史事者为多,但以主要论述五代中原王朝的著述影响为大。

唐末五代,战乱不休,中原地区帝王将相如走马灯般频繁更换,百姓流亡死伤者众,社会经济破坏殆尽,教育文化事业几乎停滞。南方则战乱较少,相对安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下生存和发展,各国皆重视发展经济,延揽人才。如福建、两广、江西、湖南等落后地区,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开发。中原士人的大批南逃,亦促使南方诸国的文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相比之下,北方人才凋零,文风凋敝,正是长枪大剑占据历史舞台的时期。因此,在北宋相继吞灭诸国后,十国遗民出于对故国的怀念与追思,著述较多。而十国遗民的后代,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之下,出于对父辈故国的兴趣,也往往有所著述。同时,中原地区的学者对十国历史也有记述,遂使十国著述呈现较为兴盛的局面。

尽管如此,主论五代中原王朝的著述还是产生了更大影响。原因有二。一是宋朝以五代为正统,十国为僭伪,因此对五代史更加重视。二是宋朝承五代中原王朝而来,在政治结构、经济状况、军事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均与其相似。出于汲取治乱经验教训的需要,宋廷,尤其是在宋初,对五代中原王朝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尽管十国遗民之作颇多,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主论五代历史的著述。

二、从著述时间来看,以北宋时期的著述为多。而北宋时期的著述又呈现出两个不同的阶段。宋初三朝,十国遗民的著述较多,中原地区的著述相对较少。北宋中后期,则出现了相当多的重修五代十国史的著作。

五代于北宋而言是近代史,政治制度、军事体制、价值体系等皆与北宋一脉相承。因此,正确认识五代十国的历史,总结治国的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遂成为宋人高度重视的问题。时至南宋,五代的经验教训已融汇至“祖宗家法”之中,北宋以及当代史成为宋人的关注焦点,因此关于五代十国的著述相对较少。

北宋中后期,尤其是仁宗、英宗两朝,《春秋》学大盛,以新的指导思想与研究手法重修五代十国史的热情高涨,体现了崭新的时代气息。而对五代十国史的研究,也以这一时期的著作影响为大。其中《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的史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人对五代十国史的认识基本上来源于此。

三、在关于十国的著述中,以南唐为多,且多是南唐遗臣、遗民之作。其次为吴越,作者主要集中在吴越王室子孙。再次是关于前后蜀的著述。北汉、南汉的著述极少。这正与十国诸政权的强盛程度及人文氛围成正比。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士人大批南逃,蜀地、江淮之间以及江南地区成为他们的首选之地。于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南唐与蜀两大文化中心。南唐在十国之中最为强盛与繁华。南唐三主承接杨吴时期数十年的积累,重用文人,倾心下士,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嗣主李昪与后主李煜皆文采风流,才华横溢。韩熙载、徐铉、徐楷等人亦文名籍甚,闻名南北。“江左三十年文物,有贞元、元和之风。”[45]因此,在南唐入宋之后,为南唐作史者极多。不仅有郑文宝、陈彭年等南唐遗臣、遗民,也有杨亿、马令等南唐故地的后人。甚至连北宋官方亦专为其编撰了一部《江南录》,这在十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蜀地险峻,安定富庶,历来是唐代皇室贵族的避难之地,唐玄宗、唐僖宗皆曾避难于此,因此聚集了大批的唐朝遗臣。前蜀王建“善待士”,“所用皆唐名臣世族”。他“为神策军将时,宿卫禁中,见天子夜召学士,出入无间,恩礼亲厚如僚友,非将相可比也”,因此待翰林学士“恩礼尤异”[46]。其继承人王衍,“自童年即能属文,甚有才思,尤能为艳歌,或有所著,蜀人皆传诵焉”[47]。后蜀主孟昶诵花蕊夫人的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则传诵至今。前蜀设国子监,修复孔庙,修建新宫以储存书籍。后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造学馆,请刻板印《九经》,兴复文教。凭借这些努力,蜀地得以培养出大批饱学之士。至两宋时期,蜀学大盛于天下。因此,关于前后蜀的著述相对较多。

吴越也是十国中相对强盛和安定的政权。创建者钱镠确立“事大”原则,尊奉中原王朝,致力于发展国力。“方浙右富盛登丰之久,上下无事,惟以文艺相尚”[48],钱俶尤喜翰墨。由于吴越是主动纳土于宋,因此深得宋朝统治者宠异。十国诸王后代大多凋零不振,唯有钱氏一族颇为兴盛。在家族风尚与宋朝重文风气的双重熏染下,“吴越钱氏子孙文章名世者无代无之”[49]。他们对钱镠父子的功业及对中原王朝的贡奉做了大量记载,基本上皆是为吴越诸王歌功颂德之作。

相比之下,北汉与南汉国力较为衰弱。南汉位处岭南,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加之统治者残暴荒淫,除首任统治者略有可取之外,余皆愚暗暴虐,令人发指,文化事业亦极为凋敝。北汉地瘠人贫,民风尚武,以弹丸之地顽强抵抗后周与北宋的征伐,居然成为十国中最后灭亡的政权,实属不易。但它连年遭受残酷的战争洗劫,致使民生凋敝,国运不昌,文风更是不振。因此,关于这两个政权的著述相当之少。

注释

[1](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七“石晋陷蕃记”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页。

[2]《旧五代史》卷八五《少帝纪第五》,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311页。另据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石重贵墓志铭》,少帝死于辽景宗保宁六年(974)。则范质所记十八年,或是得之于传闻。

[3]陈尚君辑纂:《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前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4](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九六《经籍考二三·唐末泛闻录》,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674页。此处王普《五代史》当指王溥《五代会要》。

[5](宋)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之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92页。

[6](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七“锦里耆旧传”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7](清)吴兰修:《南汉纪》卷五《后主纪》,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8](明)陶宗仪纂:《说郛》卷二〇《洛中记异录·宋州官家》,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据涵芬楼1927年版影印,第23页。

[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十一月戊戌条引《通鉴考异》,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520页。

[10](宋)马令:《南唐书·自序》,南京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11]陈尚君:《〈钓矶立谈〉作者考》,《文史》44辑,中华书局1998年版。

[12](宋)佚名《钓矶立谈》,见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第1编第4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页。

[13]《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江南别录”条,第585页。

[14]《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江表志”条,第586页。

[15]《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江南余载”条,第586页。

[16]《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一“五代史补”条,第464页。

[17](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十四“货钱录”条,第667页。

[18](宋)王应麟纂:《玉海》卷四七《五代开皇纪》,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885页。

[19](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七“十国纪年”条,第278页。

[20](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江南余载”条,第136页。

[21]刘晓明:《龙衮与〈江南野史〉》,《文史》2002年第2辑,中华书局2002年版。

[22]《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江南野史”条,第585页。

[23](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之一》,第53页。

[24](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闽王事迹”条,第138页。

[2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〇五,仁宗天圣五年二月丙申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37页。

[26](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历代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04页。

[2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六《经籍考四三·闲谈录》,第6037页。

[28](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09页。

[29](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卷十八《跋忠懿王草圣》,四部丛刊续编本。

[30](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六“唐余录”条,第259页。

[31](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唐余录”条,第109页。

[32](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天下大定录”条,第139页。

[33](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七五《彭孝子墓表》,四库全书本。

[34]陈尚君:《欧阳修著述考》,《复旦学报》1985年第3期。

[35]刘兆祐:《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864页。

[36]《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蜀梼杌”条,第587页。

[37](宋)张唐英:《蜀梼杌·序》,见《全宋笔记》第1编第8册,第32页。

[38](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七“十国纪年”条,第278页。

[39]《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江南余载”条,第586页。

[40]《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马令《南唐书》”条,第587页。

[41](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七三《率斋王居士墓志铭》。

[42]《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六“陆游《南唐书》”条,第588页。

[43]刘兆祐:《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443页。

[44]《宋史》卷四六一《周克明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505页。

[45](宋)陈彭年:《江南别录》,见《全宋笔记》第1编第4册,第207页。

[46]《新五代史》卷六三《前蜀世家》,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885页。

[47]《册府元龟》卷二二八《僭伪部·好文》,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717页。

[48](宋)宋徽宗:《题钱氏世谱》,见曾枣庄、刘琳《全宋文》卷三六二九,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6页。

[49](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九《跋钱穆父帖》。

同类推荐
  • 汉罪

    汉罪

    【历史无限流,呕心沥血之作】西汉之初,战乱不断,妖气横行,李广出世。《汉罪》将让你身临其境,回到千年之前。品读叱咤风云,驰骋大漠的战神李广——落魄、诡异、逆袭、蛊惑的传奇人生!?{逻辑缜密无缺+行文流畅绝美+战争描写精细+交错人物构思=一副波澜壮阔的大汉风云卷}
  • 永遇乐慢

    永遇乐慢

    每个人都有他的宿命,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顺其自然。一个失忆的少年,一个五百年前的预言,一盘不知道是谁在下的棋。若想要逆天改命,那这代价可又能否承受?
  •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 大炮巨舰领主

    大炮巨舰领主

    魂穿后,如何在古代当好一个小领主。开局一片小领地,带着乡巴佬们发家致富。
  • 大海商

    大海商

    才子赴京化身幕僚,权力巅峰游刃有余,天子倚重,内有百年皇家隐情。荡倭寇,平海盗,开一代海上丝绸之路,功德无量,令世人敬仰,却有万般艰险,生死两茫茫。
热门推荐
  • 欠债还钱(中篇小说)

    欠债还钱(中篇小说)

    我老爹说:“没出息的东西,你学会捡破烂啦?最好的女人,能厚着脸皮去给人家作小?想想那有多恶心!要我说,找这样的女人,还不如打光棍。要是不和她断了,你就别回这个家!”我和老爹几乎同时把电话撂了。我深深呼吸一口城市的空气,这才发现,城市的空气很呛人,就像碎玻璃那样刺痛了我的嗓子。我回头寻找叶红燕,她早已消逝在城市的夜色里了。
  • 24小时心愿便利店

    24小时心愿便利店

    还愿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帮忙完成心愿。无CP,无男主。非升级流爽文,本书四字箴言:及时止损,慎入。随缘更新
  • 听说上神种出个小娘子

    听说上神种出个小娘子

    常山上神从花神那里讨来一个种子,此后他便悉心照料,浇水施肥样样不少。种子发芽长大,又结出花苞,从花苞里蹦出个胖娃娃。常山上神无妻无子女,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女儿,他看着这个胖娃娃可是高兴坏了。哪料那胖娃娃一张口就唤道:“夫君~”常山上神:“这剧情不对啊?不是应该唤我爹爹的么!”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常山上神抱着这样的想法,把地上的花瓣捡起来裹在胖娃娃身上……常山:“娃啊,你且先回炉重造一番。”胖娃娃:“……”
  • 美漫里的家教

    美漫里的家教

    达米安韦恩又把老师气走了,随意他父亲只能再请一个呗。不过,这个家庭教师似乎不一般。成为DC宇宙里各种熊孩子的老师,想想都觉得好刺激啊!(虽说是美漫,其实就是DC宇宙里的,┑( ̄Д ̄)┍)
  • 向往的生活之龙套巨星

    向往的生活之龙套巨星

    【新书《从扮青衣开始的娱乐巨星》已发,喜欢的可以多多支持!】一个从地球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小小龙套,从向往的生活这档综艺节目,一步步成长为娱乐天王。陈诺忙时到处领奖,开演唱会,拍电视剧电影,闲时就回去节目组划水,种地摸鱼,体验田园生活。
  • 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本书将告诉您20几岁,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20几岁,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20几岁时的机会最宝贵;20几岁,让自己成为有人脉的人;20几岁,你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理财要趁早,20几岁起要学会理财;20几岁,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20几岁,趁年轻多给自己投资;20几岁不努力,凭什么三十而立;20几岁就成功的男人!少年早奋斗,财源滚滚至,功名利禄纷至沓来,成就锦绣前程。年轻无所为,老大徒悲伤,踏破铁鞋凄凄惨惨,成功无处寻觅。
  • 山上的那片杜鹃花

    山上的那片杜鹃花

    本人男频作者,几年前做过一个梦,梦中有一对男女在山上唱歌,因此醒来后我便觉得应该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本文以女生视角所写,极短篇,只有一章,希望大家喜欢。
  • 洪荒之逆命

    洪荒之逆命

    非铜非铁亦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不用阴阳颠倒炼,岂无水火淬锋芒?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四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大罗神仙血染裳。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洪荒世界成为三清之一通天教主,看他如何逆转乾坤,逆天改命!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戆三爷的酒

    戆三爷的酒

    “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老吉老爹盘腿坐在凉床上,哼着苍凉的河南腔。凉床上一壶老酒,几碟卤菜。凉床摆在宽敞的大院子里,院子里满是酒糟的酱香。看远房侄儿钟癞子指挥伙计们出糟,吊酒,装缸……坐落在九畹溪深处的钟家嘴,突出于绿林碧海的唯一建筑,就是酿房的粗大烟囱,烟囱下面藏着那座庞大的酒窖。最令酒鬼陶醉的日子是酒窖开窖,窖藏了也不知多少年的陈年老酒,在密封的酒窖里散发着芳香,那酒味儿能飘到百十里外的武陵县城,叫满城尽皆翕动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