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9500000003

第3章 主持人,首先应该是记者

一谈起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人们往往首先又将焦点锁定在主持人的身上,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主持人同栏目之间出现了分隔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整个节目的制作流程被分割支解,记者将采访得到的材料提供给主持人,由主持人把它们“串”起来,从而容易出现两个不同主体的不相融现象。然而,主持能力与采访能力不是等同的,主持人往往是在进行一种特殊形式的采访,而这正是对其记者素质的检验。所以,一名好的主持人,首先必须具备记者的良好素质。

一、主持人要培养新闻敏感

主持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公众的代表,又是媒体的代表。也就是说,作为前者,他必须想公众所想;作为后者,他必须具备新闻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而要求主持人要有记者意识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必须有充当记者代表的资格,这种资格决不只是作为记者采访报道的传声筒,而是自身必须具有挖掘新闻事实的能力。所以,一名合格的主持人,首先必须具有新闻敏感。

1993年“两会”期间,在云集着上千名记者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身材不高、清秀大方的女记者、主持人——高丽萍,就当时海外极为关注的香港问题,千方百计、紧追不舍采访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吴建民,一条独家新闻出现在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在海外引起轰动。这条新闻采访提问到位,主题提炼准确,显示出了极深的记者功底。

新闻敏感是否强,是衡量主持人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一把标尺。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这话不错,但政治理论水平决不能代替新闻敏感。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敏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修养,是主持人能力的综合概括。作为表象,它是主持人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识别的能力。较高的新闻敏感,能使主持人在复杂的现实中搜寻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一具体事件中,挑选出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成分,并对其价值作出判断,分析出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预测出它将会产生的社会效应。

1994年4月26日至28日,南非将举行第一次非种族全民大选,并将宣布彻底消灭种族隔离制度。无论从其历史意义还是新闻价值来看,南非大选都是一个理想的选题。《焦点访谈》节目经过精心准备并予以报道,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新闻敏感又可以说是对新闻事实中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识别能力。但要注意,新发生和新发现的事实,并非等于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应包含有值得传播的新的信息。在这一点上要得到确认,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

主持人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新闻敏感,可以从5个方面来衡量:

①迅速判断某一事实或线索是否具有报道的意义,判断其价值及预测其效应的能力;

②判断某一线索是否能够导致发生重大新闻的能力;

③在同一事件的诸多事实中,筛选出最有新闻价值部分的能力;

④在已发表的新闻报道中,搜寻新闻线索的能力;

⑤判断新闻事实中受众关注点的能力。

其实,新闻敏感是同一种社会责任感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新闻敏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新闻敏感首先来自于政治敏感。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应该是一位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主持人的各种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其职业的性质所决定,主持人必须关心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留心各种事物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将社会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培养其灵敏的政治嗅觉。

其次,新闻敏感来自于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和判断。新闻价值是指构成新闻诸因素的总和。它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但必须认识到,媒体的所有宣传报道都是一种精神的产品,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工作者,因其立场、观点的差别,在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时,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持人,必须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各种新闻进行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正确引导受众。

第三,新闻敏感来自于主持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责任心强的主持人,对新闻事实(包括相关的材料)总是特别敏感的,哪怕是瞬间闪现的事物和线索,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抓住不放,从而发掘出其真正的新闻价值。

每一位成功的主持人,都表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感。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责任感是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

第四,新闻敏感来自于主持人对采访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原始资料的积累程度。新闻敏感是否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是否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由于工作的性质所决定,主持人不能将自己“锁”在演播室里,必须最大限度地接触社会,要尽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积累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自己的采访经验加以总结。

第五,对原有事实的状况、内在联系有较为透彻的了解。艾丰同志认为它能使记者在头脑中形成一条由已有事实筑起的“地平线”。这条“地平线”对于主持人来说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这条线越清晰,敏感性就越强。任何超出这条线的新事实、新信息一“冒头”,主持人就能立即抓住。培养新闻敏感却要从研究原有的事实出发,并以此为基础,看来似乎很矛盾,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

第六,坚持不懈地、全神贯注地对带有新信息的新闻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以预测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新闻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于新闻敏感仅有以上认识还远远不够,因为这只是表层的认识。新闻敏感更主要的是一个思维运行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新闻敏感,它是新闻工作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在新闻职业中逐渐培养而成的。应该说,它是在实践活动中练就,在新闻事实的刺激下产生出来的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新闻敏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顿悟性

新闻敏感这种思维活动,其表现形式常以顿悟出现,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有一定的突发性。但顿悟又是以平时积累、训练与前期准备工作所形成的认识基础和心理定势及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知识与经验为条件的。从思维的过程来看,这种顿悟性是主持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它使主持人的思想有条件加快分析与综合的步伐,有条件以跳跃性的速度加速运行,遇到外界刺激后突然爆发,从而产生出新认识与新思想来。

2.灵活性

主持人的灵活性体现在主持人的思维能够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到另一类对象上面去;能机动自由地从一种认识方向转到另一种认识方向;能把一种认识方法转变为另一种认识方法;能随机应变地从对新闻事实的接触中,寻找出独特的事实闪光点。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主持人思路开阔、经验丰富和不拘一格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由其自身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从事新闻工作,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抛开别人的惯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对事实进行解释,而这对于锻炼主持人的思维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3.敏捷性

主持人的工作就是抓变动、抓瞬间,并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准确的认识角度。对于社会现象能否即刻产生新思想,对于瞬间出现的情景能否迅速捕捉到事物的本质与特点,成为主持人是否具有新闻敏感的表现。

4.创造性

新闻敏感的思维内容包括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即具有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通过创造想像产生崭新思维的能力。主持人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分析,决非简单地再现与复述,而是一种“新意”的探索,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主持人在归纳事实、凝聚思想、提炼观点时,其思维活动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内容,而是要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多角度地思考和探索以前不存在的东西。

综上所述,可以说新闻敏感的发生开始于主持人了解某一事物、认识某一问题的欲望动机。这种动机与欲望,是由主持人意识到的需要引起的,即主持人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了解哪些情况,需要对哪些问题进行挖掘。主持人在采访时的需要,既是直接的个人需要,又是间接的把别人的需要转化过来的需要。其间接性指主持人并不见得与采访对象有何利害关系,如非工作任务;主持人也不见得对它们有何特殊的兴趣与企求。这种需要的转换,成为主持人的精神动力,并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动机是一种内驱力。首先主持人一旦产生了了解与认识某一事物的动机,就会给其活动以内部动力,使主持人首先能够引发一系列认识、了解事实的行动冲动;其次,能够维持这一了解与认识行动;再次,能够引导这一行动向一定目标延伸。主持人这种冲动,直到了解、认识到某一事实后,才会消失。

所以,有的时候主持人往往会对某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有些主持人只求完成节目,对于一些敏感话题不敢思考,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成功的主持人往往在这些方面显示出了他们的深度。

新闻敏感心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主持人对事物的了解与认识,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再现,而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的新认识与新见解。这种创造性思维要求主持人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在动机的推动下去争取一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

(1)作知识的准备

心理学认为,主持人在解决问题的思维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2)了解情况

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使自己在采访的突破阶段,对对方材料的掌握与分析能够达到或接近全面、系统的程度;

(3)有大量的对比性材料

只有在多向比较中,主持人才能对事实产生清醒的认识,真正认识到事实的特点与价值。解决问题条件的创造,是主持人将认识推向问题解决的临界点。

形成思维定势是敏感思维的第三个环节。它是指影响及决定同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节目的采访过程中,当了解、认识某个事实的动机给主持人的思维提出任务后,这个动机将动员主持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围绕这一思想任务所做的心理准备,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向—探究反射”。这种定势的形成能够调动起主持人心理的积极性,易于调动主持人的经验与知识,为新闻敏感的培养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另外,这种思维定势能够强化主持人思考问题的专注精神。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周围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会自觉地同自己的思维任务联系起来。

新闻敏感的第四个环节是尝试性思考。当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事物呈现在面前时,主持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抓住其实质与特点。主持人一般都是先提出种种猜测、假设,然后根据知识、经验与现场得到的材料,把不正确或不确切的猜测与假设逐一排除掉,并在排除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将事物的主要特点暴露出来,而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新闻敏感中,思维突破的起点正是借助这种猜测和假设的推动来逐步提高主持人的认识水平,并促使主持人的目光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

二、主持人要有自我意识

对于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来说,怎样认识自己,对自身怀有怎样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自知能力,就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对于提高主持人的采访知觉、环境控制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行为都会产生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主持人个人协调同集体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也有一定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它又是主持人检验、评价与鞭策自己的一种动力。事实上,每个人的思维活动中都少不了自我意识,每个主持人的实践经历中也都会有这方面的体验。

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有一个准则,就是只能做我自己,不可能去模仿别人或做别人,所以做节目时也只能按照生活中与人交流的状态自然地流露。而且,《东方时空》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本身是严肃的,当然我在节目中就更多地展现出自己严肃的一面。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最终会了解主持人面孔背后的真实情感,情感只要是关切的,表情严肃又有什么呢?

当然,新闻单位的影响将促使个体发展其自我意识。一个人只有到了新闻单位,在规定环境的影响下,才会真正意识到“我”是个主持人了。一方面,主持人会用“我”去同周围的其他个体进行比较,以形成内向的自我把握;另一方面,在群体的比较过程中,又总是希望获得外向的自我展示。特殊的工作环境,决定了主持人的行为规范,使其不断地受到主持人荣誉和职业道德的影响。这种情境氛围,会使个体的职业心理意识迅速发展起来。

倪萍曾就主持《综艺大观》深有感慨地说:“收看我们这个节目的观众达4亿~5亿。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万一出点错,我会懊悔一辈子。我身后还有编导和工作人员。他们辛勤的劳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通过我来体现。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一是抓紧时间学习,提高我的素质。二是必须精心准备好每一台节目,同编导和演员一起精心筹划,认真准备,反复排练,不敢有半点马虎,不能有一丝侥幸心理。”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主持人,就应当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三、主持人应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每个人都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要想充分发挥角色的作用,在选择自己要充当的角色时就应当正确进入角色定位。对于主持人而言,冬艳在《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及其未来发展》一文中说:“一个成熟的节目主持人,同时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记者和编导。”可以这样说,当一个人选择了主持人这一职业时,就选择了挑战。

主持人王雪纯认为,直到现在从事这个(主持人)职业,都是在根本上克服虚荣心。一个聪明而又很早体会到成熟感和虚荣心的人,往往借着能成就虚荣的工作来克服虚荣,这是只有清醒的人才能做到的事。然而,这个职业的表象和实质相差甚远,外面的风光繁华不过是一个幻象,主持人为什么成为社会的宠儿?不过因为他是传媒的终端,其实摄制组的每一个人都在尽心地帮衬着他,他只不过是一棵大家精心栽培的小苗。还有,栏目的存在是在先的,主持人如果受欢迎,那只是应栏目而生的,而绝不是栏目应主持人而生。

作为一个终端,主持人要时刻受人瞩目,他是一个无法掩饰自己的暴露者,而这种暴露是非常无奈的。当然,这和性格有关,有些人的性格是喜欢暴露,这时候他要求暴露,就合拍了。有些人则是喜欢躲藏的,这时候就需要应付自己性格和节目性格的冲突,记准每一个环节要做什么、说什么,请谁回答问题,展示哪个礼物,要提问、判断、回答、解决各种突然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时地戏谑和诙谐一下。每当这时,就充分体现出主持人这个职业巨大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有时是无情的,它让人暴露的不仅仅是容貌形象上的缺憾,甚至也不仅仅是修养上的浅陋,而是人性深处的软弱和惶恐。

专栏的个性应该同主持人的个性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是就表现形式而言的,是对一个制作群体的表现。所以,主持人不同于播音员,不是机械地传声工具;主持人也不是演员,不能去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主持人又非纯自然的生活中的人,不能随意地表现自我。主持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是媒体同受众之间的“桥梁”。

主持人自其产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首先是把主持人作为新闻工作者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主持人的身上,必须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因此,主持人必须机智敏锐,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自己,并习惯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

金话筒奖得主傅成励认为,“主持人是以真实身份出现在节目中的,这种真实性决定了主持人节目的个性化色彩。作为节目风格体现者,主持人形象是节目风格与主持人个性的集中统一。”也就是说,作为新闻工作者,主持人首先是一个个性,一个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四、主持人如何处理角色冲突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由于角色的内在要求,人难免与之产生冲突。特别是主持人这一角色,由于其特殊的内在性,人们在从事这一职业时更易与之产生冲突。那么,作为主持人,应如何处理角色冲突呢?

首先,一个人初涉主持工作会同过去的个人身份发生心理冲突,即角色转换的心理冲突。这时,他还没有能够正确理解主持人的角色含义,进入角色的思想障碍还有待解决。如视自己为局外人,进入他人的生活圈,非常尴尬;同陌生人交谈,追问下去,觉得过意不去,很窘迫。如此之类,不一而足,主持人必须明确的是,节目中的采访同记者采访一样,是社会赋予的使命,决非个人的私事,可以用自己的代表背景进行心理暗示,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

杨澜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心态问题,“健康的心态我觉得跟一个人从小生长的环境比较有关系……但如果你有一个很大的生活圈子,你眼中的世界很大,你就会觉得即使有一两个人对你有一些微言,或某件事处理得并不好,都不会影响你对整个生活和对自己的信心,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其次,不同的对象对于主持人的角色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也会使主持人产生心理冲突。这种冲突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因其成因既可能是采访对象完全不懂新闻规律,干涉记者工作,又可能是新闻单位的领导不承担压力,不体谅记者和主持人面临的问题;既可能是主持人不敏感造成的被动,也可能是主持人不精明而找不到新闻对象的核心点,还可能是主持人的心理抗压能力太低。这就要求主持人对事物应有更高的分辨和判断能力,有协调关系的能力,更需要有硬着头皮“抗压”的心理承受能力。

再次,主持人身份同其他身份的矛盾,也会引起主持人角色的心理冲突。对此,主持人应向有关亲属讲明自己工作的特点,以求谅解,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承担自己平时无法尽的义务。另外,同自己有牵连的节目,主持人也要主动向领导汇报,尽可能地回避。要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最后,当主持人这种角色的人格同自己的真实人格不一致时,也会发生心理冲突。主持人应该对自己的职责有清醒的认识,要以顽强的毅力去克制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当主持人以栏目性格表现时,这种矛盾会更加突出,主持人更要很好地克制自己。崔永元曾收到过一个朋友的来信,言辞十分激烈,大意是,崔先生,除了贫嘴,你还能给我们一点什么?他认为这个节目现在有贫嘴的倾向。看信后,崔永元仔细想了一下自己的节目,包括在录制现场,觉得不是没有道理。所以,他就把这类批评意见摘录下来,登到《中国电视报》上,甚至连登一个月,就这样老想着改进它,提高它。

总之,主持人只要正确应对,就可以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冲突。

五、主持人要培养意志

主持人每一次节目的制作,特别是一些深度新闻报道,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并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虽然有时困难的程度是难以想像的,甚至被认为是难以攻破的堡垒,但主持人仍要凭借自己坚忍顽强的意志,去攻克“它”。满足受众的要求,这无疑是对主持人自身毅力与意志的一种检验。

对于主持人来说,其意志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首先,它同主持人所要完成的任务目的紧密相关,只有为达到目的作出的努力,才称得上是意志行动。无目的的盲目行为,是谈不上意志行动的。其次,它同克服活动过程中的困难紧密相关,包括主持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和战胜来自外部的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困难。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主持人以其意志调节行为,推动为达到预期目的的行动,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行动。

意志品质是主持人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意志行动的根本保证,它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与自制力。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深刻意识到自身行动的社会内涵,使自己的行动成为社会要求的外化。特别是当主持人的活动陷于逆境时,能否自觉地去克服困难,并以意志自觉性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对于活动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主持人意志的自觉性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是产生坚强意志的精神支柱。在意志行动方面缺乏自觉性特征的主持人,其实践活动往往自主性不足,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行动多为外界指使或为内在情绪所制,缺少理智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人适时的决策能力,并依照其决策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对于主持人来说,其主要表现为:在复杂环境中和不利的情况下,能否及时改变计划、调整问题角度、变换活动方式,并不失时机地采取行动,以改变被动局面,掌握失去的主动权。这种果断性一方面是以深思熟虑与勇敢精神为前提;另一方面,又同其机智灵活分不开。有果断性的主持人,一旦作出正确的决定,便信念坚定地去为它奋斗。遇到环境发生变化或条件不允许时,能立即停止活动或改变活动方式。有果断性的主持人还表现为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能恰到好处地利用时机去决策自己的行动。

意志的坚忍性,是指人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有克服困难的坚持意志,为预定目标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意志坚忍的主持人,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特别是自己投入了全部热情的事业,能够经受得住各种打击与刺激,顶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工作虽艰苦,却精力充沛;环境虽复杂,却有毅力坚持。在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进行了72小时直播,有的主持人甚至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没有对自己事业的特殊的爱,没有坚忍的意志,是做不到的。

意志的自制力,是指人能否有效地克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理机制,支配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于主持人而言,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能够克服自己的情绪冲动,使自己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它反映了主持人是否具有高度的克制力和忍耐力。意志的自制力还表现为主持人排除干扰、执行决定的能力,使自己执行已作出的决定。

在人们做事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概括而言,不外乎事为困难和人为困难两个方面。对于主持人来说,事为困难同人为困难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心理层面。事为困难表象性强,主持人心理准备也较充分,同时,也容易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同人为困难相比,事为困难指向性强,因素单一,职业主持人这方面往往训练有素,能够征服它。而人为困难,表象性不强,故多为深层刺激,对于主持人的心理伤害,也远比事为困难大,更加难以应付。主持人的意志在此须以一个特殊的规律——主持人同采访对象的心理势差表现出来。所以,主持人必须将这种心理势差调整到有利位置。

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产生心理势差由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从对象的角度来看,一些专家、权威、名人、领导在长期的生活中习惯于居高临下,即使在采访时“放下架子”,但习惯性推出的种种神气,也让人“望而生畏”。其中不少人甚至喜欢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控制谈话的气氛与内容,无形中在其心理上先入为主,产生了定势效应,自觉不自觉地升华对方,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心理“高度”,促成了双方心理上的势差定势,使主持人在心理上处于被动或压抑状态。

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要消除心理压力。首先应提高自信心,心理势差上升到一定高度。由于名人效应所致,使他染上高人一等的特殊心理,而这种心理又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特殊心理的印象。对此,主持人应首先提醒自己是公众的代言人,对方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人说话,而是在对全体公众说话,其“特殊心理”被自然消除,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主持人谈。其次,作为职业的代表,主持人应暗示自己身后有新闻单位这一社会舆论机关的支持,而任何人在它面前都仅仅是普通的新闻人物而已。再次,采访名人前,不但应做好心理准备,还必须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以便在采访时给对方一种力量感,并以事业的投入之情,保持同对方的平等地位,使对方愿意合作。

当活动过程中出现心理势差现象时,先应沉住气,抵住对方造成的心理压力和魅力的感染,情不为其所动;然后,寻找适当的时机,主动出击,表示自己的看法、意见,摆脱不利因素,争取主动。主持人在进行自我控制时,要善于将当时必须使用的一些想法、想像、印象归纳到意识中来,并借助它们封锁或限制消极的影响和感受。心理调节一旦完成,外部的紧张情绪特征也就随之解除了。

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能否抵住心理势差产生的压力,同主持人平时是否训练有素也有极大的关系。主持人抵抗心理势差的平时准备与训练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正确认识主持人的身份及其活动的社会意义。这种“公众代言人”的意识,能够增强主持人不卑不亢的心理力度。平时应有意识地分析研究各种不同对象的心理差异,以便在活动中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高度,在双方心理的彼岸搭起平稳的桥梁。根据节目的内容进行专业知识的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缩小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政治问题和知识见解上的差距。此外,主持人要在活动过程中不被活动对象所左右,可以适当地同对方保持一段距离,这种距离首先表现为心理上的冷静和警惕,既不能为对方的气势所慑服,也不能为对方的魅力所迷惑。

主持人必须不断地接受事为困难、人为困难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挑战,在征服客观环境的同时,还必须征服自己,而主持人的人格也正是在这不间断地挑战与应战中得到了升华。

六、主持人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主持人的出现,可缩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距离,为强调“我”对于事实的存在,使信息获得“我”的魅力。文字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会用“我”,但仅作为符号,需要读者去想像他的存在。而主持人的“我”则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的,让受众直接去感受他的声音和形象,进而产生出一种依赖心理。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第100期中,倪萍讲述了她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催人泪下,并建立起了一种主持人同观众特有的亲情关系,使许多观众对倪萍有一种感情信赖。由亲情到信赖,正是主持人权威效应的表现。

“真我”使主持人在形式上获得了优势,但在进行节目后,又不同程度地进入了“非我”状态,需要对自己进行调控。一般说来,采访名人比采访普通人难度要大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采访对象的名气对主持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有人认为采访名人成功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取决于主持人的学识和对采访对象了解的程度,而取决于主持人的心理素质。那么,主持人应该怎样进行自己的心理调节呢?

1.协调认知

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现代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都在力求认知的协调一致,但是,事实上人们经常处于认知的不协调状态。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主观认知与事实认知不协调。二是所持信念与所接受的观点不协调;心理学认为,人们不喜欢看或听、更不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信念相反的东西。一旦出现这种东西,其认知心理就会陷于不协调状态。而这两种认知不协调的情况,在主持人采访名人时都会经常出现。

虽然主持人在采访名人时,可以事先对自己的采访行为进行精心的设计,选择出“最佳”的采访方式,但由于双方的生活阅历、职业特点以及思维习惯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仍会出现认知不协调的情况。所以,主持人必须做好自己的认知协调工作。

主持人认知协调不是让主持人抛弃自己的职业信念与道德水准,而是要求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要设法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向采访对象靠拢,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信念、观点积极地贯穿到活动中去,并努力寻找双方认知上的契合点,为采访创造良好的气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2.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协调

主持人要具有记者意识,是说主持人在可能的情况和条件下,应该走出演播室,这样会提高对于节目的自信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单独采访名家要人的机会一般少于群体采访名家要人的机会,也就是说,主持人只是众多记者中的一员。

由于记者多,各自为政,而每个记者提问的机会与时间又很少,属于主持人的时间可以说是稍纵即逝。或者主持人准备好了提问,却没有机会提问;或者别人正好问了主持人想问的问题;或者机会从天而降,主持人却无所适从。这时,主持人的心理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主持人必须迅速调整好自我心理,要具有灵活判断与处理环境的冷静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求主持人必须迅速调整好个体与群体的心理。

对于主持人来说,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协调,能够使主持人在与其他记者的差异与冲突中引发出新思想、新观点,并最终使自己的节目或报道富于新意。

3.有效地进行心理调动

主持人在规定情境中的活动需要感情的投入;否则,采访是绝对不会成功的。而感情的投入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充满信心;二是有饱满的热情与活动欲望。主持人只有在活动前做好心理调动工作,才能保证自己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4.克服心理障碍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紧张状态下,这种心理障碍会表现得更加充分。主持人采访名人,很难摆正双方之间的位置关系,总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也就随之产生了。所以,主持人在进行心理调节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去清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在活动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调整,以保证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最佳心理状态。

可以这样说,经过认真的心理调节,主持人就可以拥有良好的状态,从而在采访过程中挥洒自如,尽展风采。

七、主持人如何把握事实

主持人总是把渺小的自我投入到漫漫的世界中去。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面对眼前不断跃动的众多新事物、新事实、新问题、新经验,以“公众代表”的身份,率先对它们进行体验,并迅速地作出反映,而且要将这种反映的结果,传递给赋予他权力的公众。但是,主持人的这种反映不是被动无奈的,而是带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有极强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为媒介去推导反映对象的内部规律、特征的过程。

人的思维是一个系统化的反映过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程序,而其他各种思维程序都是由这一基本程序派生出来的。分析是把事物或对象划分成各个部分或属性;而综合则是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和属性联合为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在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分析可以使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区分出事物的表面特征和本质特征,使认识深化,便于思维点的突破。但仅有分析是不够的,综合则可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整体上去把握环境、事物存在条件与自身任务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综合作为人思维工程中的关键程序,贯穿于人的整个认知活动中,在感性认识阶段,有表层的分析与综合,而在理性认识阶段,则有深层的分析与综合。

事物的特征是在比较之中产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比较程序是人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以明确其间的异同点与相互联系。分析是为了便于比较,人认识事物决不满足于对表象的把握,更强调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联系,而这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因为鉴别来自于比较。所谓比较,是对事物的各个层面、各种属性与特征的鉴别与区分,没有分析也就无所谓比较,分析是比较的前提;而比较的目的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关系,这自然同综合又发生了联系。

主持人对于事实的把握,首先是要确定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而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正在于对所发生的事实中蕴含的新信息的发现与鉴别。这一过程虽然十分复杂,但发现“新”,正是以了解“旧”为基础,为前提的。“新”生长在“旧”的土壤上,却比“旧”更具有生命力。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主持人在对自己进行“新”的定位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栏目进行了定位,这种定位是具有个性特色的。

对于主持人来说,正确判断新闻事实的价值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方法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通过事物自身发展过程中及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之间的比较,即事物自身的比较,目的是显露出事物发展中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通常情况下,变化程度越激烈,价值也就越大。横向比较则指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以发现其间的异同,显露出事物的个性特点。一般说来,个性特点越显著,新闻价值就越大。对此,主持人只有主动地、有意识地不断地将身边事物的变化同横向面上其他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发现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

抽象与概括也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其中抽象是将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提取出来,并单独加以考证。媒体在进行新闻信息的传递时,必须对主题进行提炼,而提炼主题又同人思维系统中的抽象与概括是分不开的,主题正是对事实中的意义抽象概括后的结果。新闻主题就其本意来说,是回答新闻事实的意义何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概括则是在抽象、综合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才是思维过程最主要的特征。这也是人本能的表现,因为人总是要寻觅事物变异的原因,总要探求事物变异的意义。概括也存在着浅层与深层之别,浅层概括是对事物一般特征的概括;而深层概括为逻辑思维水平的概括,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

人的思维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系统化是人思维的最高形式。所谓思维的系统化,即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再概括,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分析,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的事物,分类归纳到不同的系统中去。这对于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主持人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与把握,不是随意单一的,而是要对各种各样的事实,分析再分析,综合再综合,宏观意识同微观意识相互渗透后,把事实归纳到最基本的系统中去,真正做到从总体上把握事实。这种思维带有全面性、预见性及特有的深刻性,同时,也显现出主持人思维的成熟程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思维的系统化,既有助于人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也有助于人对已有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并使人能够较深地认识世界。如果主持人只是就事论事,没有思维的系统化,就无法对事实进行比较鉴定,对于受众来说,往往使人感到事实的展示缺乏应有的背景意识。

仅有思维的系统化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思维的具体化将抽象、概括后的一般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与规律整理出来,然后将其同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相联系。对于主持人来说,就是要用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去认识新近发生的事实,经过思维的具体化,来深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此外,思维的具体化又是人变革和改造现实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检验人对于事物的规律及有关知识是否已经掌握。

主持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影响范围极广,而且政治性、思维性极强。主持人要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将信息有序化,并向受众沟通情况。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是难以胜任这一工作的。所以,主持人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对于自己所接触到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去想一下,作为一种积累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相关的事情积累多了,就会构成一种认识网络,在做节目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自己空了,而且能够真正做到用事实去说话。

主持人同一般人相比,其思维首先应该具有开放性与深刻性。主持人的工作不是面向某一个体,而是担负着整个社会信息中介的使命。一方面,他要向整个社会搜集题材;另一方面,他又将其有用的信息反馈给广大受众。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要有开放的思维。他不但要了解社会各层面的情况变化,多角度地获取新闻素材,还必须了解自己的受众,以满足受众的广泛需要。对此,主持人要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与关系,善于变换角度分析问题。把握事实是主持人的重要工作内容,而把握的程度,则与主持人思维的深刻性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善于对新闻事实作出深刻的思考与分析,由表层认识延伸到深层认识,要善于将事实中的本质问题与非本质问题区别开来,在准确把握事实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揭示出事物运动的规律,并由此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后果。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实现对于事实的最佳信息组合,提高受众的认识深度,满足受众的需要。

作为节目的支点,主持人在工作上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也同样表现在主持人的思维过程中。面对各种新闻素材,主持人不但要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还要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依赖、不盲从、不武断、不一意孤行,正是主持人思维独立性的基本要求。

主持人的思维要求具有独立性的同时,还要求以其批判性对客观事实作出鉴别。它要求主持人在客观事实面前,必须周密而冷静地思考问题,不轻信、不迷信所谓“权威”的意见,更不能以“权威”的意见代替自己的思考,也不能为客观环境所左右,而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有见地地评价事物。

主持人的思维还应该有严密的逻辑性,它要求主持人根据新闻事实明确提出问题,推理严谨,层次分明,论证充分有力,结论的得出有确凿的论据。对此,主持人在考虑问题时,要思路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

主持人所面对的环境是大千世界,事态的发展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主持人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表现在思维上则要求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灵活性要求主持人在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思路灵活,不固执成见和习惯于程序,既足智多谋,又能随时应变。而敏捷性则要求主持人思路快,能当机立断,并迅速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的灵活性同发散思维有密切联系。发散思维指由一个目标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展,从各个方面展开同中心目标相关的联想(又称魔球效应),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以在其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发散思维有三大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指在围绕中心目标展开联想时,左右逢源。而当人的思维由某一点延扩到各终端,由单一方向转向多向外射时,其思维就具有变通性了。主持人如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下去,或逆向思维,对于打开思路、对新闻事实在深层次上进行把握是极有益处的。而要培养自己发散思维的能力,就必须熟悉社会、开拓自己的知识面,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扩展相关联想的目的,正是为了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以对事实进行深层次的报道。同主持人的应变能力相关,其思维的敏捷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由其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主持人当机立断的能力同思路敏捷,虽与先天的敏悟性有关,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培养。新闻敏感不是凭空而发,而是源于对原有事实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去领悟极富意义的新闻内涵。而思维敏捷是对事实充分了解后,对现存事实的状况、内在联系有意识地把握,并搜寻出其中的变异性,对其变异性作出规律性的探索。主持人在其活动过程中,只有掌握了事实的变异性规律,才能从容自若地应付变异。

主持人对于事实的把握,还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于寻求一事物与他事物的不同点,在深入了解事物的基础上,由原型启发而参与创造性想像,并将新知识、新概念引入原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改造与深化旧知识、旧概念,以求多角度、多方位地解决问题。对于主持人来说,不仅是对现成表象或有关条件的描述,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精心构思,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新形象,挖掘出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发人们的沉思。这种创造性思维,通常表现为顿悟,带突然性,又称为灵感,它能够帮助主持人发现那些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主持人决不能机械地去描述事实,而是应该能动地寻觅事实的真谛。这就意味着,没有创造性思维,就出不了好新闻。主持人在报道新闻时,也要反对“八股”风,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主持人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有风格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生命的东西,而风格正是以创新为基础的。靠模仿是永远不会形成风格的。

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特点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性。预见性不是随心所欲的想像,它必须是用已有知识去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作出一种科学的推理,从中探索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走向。这种以已知去推导未知的能力,同样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主持人要提供出有创意的深度报道,仅有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预见性。这种思维能力同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它能使主持人多角度、多层次对事实进行透视,判断事实的真相,准确把握事实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思维的角度看,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主持人应该怎样去构思节目。就目前的情况看,栏目与主持人的设置已非常普遍,但各种节目类型的发展并不平衡,其中新闻性主持人节目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而这正同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要主持好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采编能力、表达能力和个性品质,同时,主持人是否具有灵活多样的思维能力也是办好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条件。主持人对于新闻素材,有一个结构材料和构思的过程,而构思在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之所以受到欢迎,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构思巧妙,在事实的切入点和观测角度上,让人感到有新意,主持人也因此而表现出了对于材料极强的驾驭能力。

主持人在构思节目时,其基本原则是从对象出发,从大处着眼。这里所说的对象,就是受众所感、所思、所关心的问题,在多层次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强调内容的针对性和对象感,要从受众的需要出发,谈同大家利益相关的问题,内容具体生动,缩短和受众的生活距离,提高节目的可信度。对象明确了,就能有效地组织相关的材料,使相关信息网络化,而中心事实正是人们关注的共鸣点,引发受众的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这里的大处,是指各信息的关系明确,微观与宏观相统一,节目有极强的逻辑性,不因小失大。

主持人构思节目的基本思维方式为:发散思维、连动思维和收束思考。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化、多角度获得答案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构新颖独特,信息量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对问题作出意想不到的解释。连动思维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往往得力于精思理至,层层推进,在扩散开思维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分析问题的单一性、目的性和方向性,使节目内容丰富的同时,有一条线将相关信息“串”起来。收束思考是将问题集中在一起进行严格筛选、归纳,确定内容,决定材料的取舍,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完成细部的设计。经过这一构思过程,主持人对整体内容已经了然于胸,整个节目的力度也会因此而产生。

同类推荐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这样听音乐,你就懂了。杨照介绍了自己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包括晶莹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盈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等,他通过长年积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声下的丰富与感动。作者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又将各领域的知识带入音乐,结晶为一篇篇精简迷人的短文,通过独特的切入点,透过历史听音乐,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和独到的见解,足以燃起所有读者对每首乐曲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 环境艺术纵横谈

    环境艺术纵横谈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如何经营,环境艺术是什么?本书将为你揭示环境艺术。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我国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宋金之际,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乐曲相继传入北方地区,与当地原有音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乐曲,而原来与音乐相配,后来逐渐独立的词很难适应新的乐调,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散曲萌芽于宋金之际,兴起于金末,元代初期的散曲刚刚从词或俚曲脱胎而出。因此,这时的散曲有着“以词为曲”的特点。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热门推荐
  • 总裁的弃妇新娘

    总裁的弃妇新娘

    简介:冷雨夜灰色的大厅,火热的激情,女人的娇媚合着男人的勇猛在她眼前活生生上演!那么丑陋,那么恶心!她站在他们不远处,一直瞪着。看他们换着不同的方式jiao合,撞击声声回荡。她好想笑,又想哭,目不转晴的看着,看着男人女人放浪行骇的一面,看着她的老公正躺在别的女人身上.....在她们结婚四周年这一晚.....她站到他们完事,她站到失去知觉,冷笑,转身。————她从未想过她以为的幸福的婚姻会出现‘第三者’。而这个第三者不是别人,竟是她最亲最爱的妹妹。她亲眼看着她的亲妹妹和自己的老公纠缠。那放浪的声音,她心碎了一地。————她——卫婉,一个二十四岁的家庭主妇。在二十四岁那年,失了婚姻,失了爱情,失了一切!六年相爱,四年相守原来终抵不过所谓的迟来的‘真爱!’既然爱情没了,婚姻脏了,那么她卫婉便不要了。她要,就要全部,不要,亦全都抛掉。————“我们离婚吧。”她看着她的丈夫轻轻的说,眼晴没有错过那衬衣领里一点朱红,她知道那不是她的颜色。“离婚?”他皱了皱眉。“好!”他定定的注视她一秒,点头“是你先提出的,你不要后悔!你那天说要给我说什么?”“没有了。”她小心的摸着肚子,不再关这个男人的事,那是她一个人的。她永不会后悔!————然后,她离婚了,成了弃妇!一个人,四年的家庭生活封闭了她的视线,她一步步爬上总裁秘书,再到摇身一变成为时装界竞相追捧的神秘设计师,身价数百万的她,周围围绕着各色的男子。有邪魅的集团CEO——齐风有冷酷的公司总裁——卫寒有狂野的国际明星——斯罗有温润的.他他他,还有她的前夫——秦天,面对他们越加强势的攻势,她避之如蛇蝎,只是为何她的心越来越乱,平静的心又开始痛了?————而当她好不容易重拾碎掉的心,选择所爱时,那个恶梦又再度袭来。她的好妹妹又再次笑得天真甜蜜的站在她的面前。(此文系一个遭遇背叛离婚重新获得真爱的故事,构思是现实中的触发。)亲们可以先收,养肥了再看——先谢谢了.....亲们如觉得不错的话,收藏,票票,鲜花哟!请给我一点动力,谢谢!)喧嚣读者群:50784221(喜欢本文的亲可加入,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名)—————————————————————————————————推荐V完结现代总裁文《总裁的替身儿媳》简介:一夜酒后街头的相遇,一眼,她为他心动
  • 满城相思卿何在

    满城相思卿何在

    “当懂得珍惜时,你也已不再是少年。” 相思弥漫,不禁浓郁满城,我这满城的相思,只为等待将要转身走向我的你。 昔日放牛娃成江洋大盗,五年岁月闯江湖;马背上回眸一笑,女大盗她名秋海棠。秋心剑外有春意,谪仙人还有散仙人?本是无意武状元,救驾有功封驸马。爱恨情仇与谁说,看破不再少年时。
  • 中庸(全集)

    中庸(全集)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此书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本书吸取了其他《中庸》版本的精髓,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活用的体例,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可以说是龚映吾的一本旅行随笔,作者在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在山水自然之间放飞自己的思想。十几篇游记散文,时间跨度10年,文章融通游记、哲思、故事、诗词,自成一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如空山幽谷传出的素琴声,耐人寻味,让阅读者的心灵变得非常宁静,让人无不体会到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文化的相互交会。
  • 浴鹤庵诗集

    浴鹤庵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

    《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是苏先生“星期”系列文学第一部,此系列集中展示苏先生的文学地理版图,从苏庄到集镇到洛城。主旨展示人们和生活之间,总存在着一种古老的仪式性的敌意。
  • 分开以后我变成了你喜欢的样子

    分开以后我变成了你喜欢的样子

    分开以后,我变成了你喜欢的样子,如果我们还相爱,那就重新开始吧!本书中的爱情故事,满足每个女生的少女情怀,无一不在诉说爱情的酸甜苦辣,即使最后结局是分开,也要笑着送走那个曾经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白衣少年;如果结局是幸福,便要感谢彼此,幸好没错过,还好没放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领都市

    白领都市

    陆梓秋,一个公司小职员,有点才华,不是很帅,在父母出国后,一个人被丢在国内打拼天下,然而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曲折都令他发生着蜕变,逐渐收获事业和爱情,带点诙谐的人生,塑造出一个与众不同,但又很平凡的人物。
  • 青春不负遇你

    青春不负遇你

    还记得吗?那一片绿荫下。那一处操场上,奋力奔跑的的我们,只为早点休息,去偷看他一眼,只是一眼,即使无法说话,那也是十分满足,还记得吗,一个班里总有一个傻子,一个帅哥,一个校花,一群路人甲,每个人都在用自己书写着自己的青春。青春,不负遇你————by玉溪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