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14

第14章 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时父母最易犯的错误(3)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时,父母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料,无可厚非,因为做父母的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还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处处为孩子大包大揽,一是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使孩子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二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失败了,不怨自己,而是怨父母、怨社会;三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工作,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孩子会很痛苦;四是会限制孩子正常发展,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葬送美好前程。

喜欢为孩子包办代替的家长想过没有,你能包办孩子10年、20年,但能包办得了孩子的一生吗?

迷津指点

父母们应该意识到,正是他们事无巨细地将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削弱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熄灭了孩子的责任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坏习惯。是他们亲手培养了刁蛮任性、蛮不讲理的“小霸王”,不知好歹、“五毒俱全”的“小无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窝囊废”。

事实告诉我们,父母越是不放心,孩子就越是长不大,依赖性就越强;父母对孩子越早放手,孩子就越能及早独立“成人”。

1.给孩子一点自由去选择

你不必为孩子安排一切,你可以把“原料”给孩子,让他自己去选择安排。如你告诉孩子:周六可以看卡通片,可以去公园,可以骑车,搭积木,可以去儿童乐园,只能选两项活动,而且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准备活动所需要的东西。看看孩子会怎样做?选择、安排本身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主体精神,要坚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和安排。

有一个聪明的家长,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安排最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有时去玩,有时读自己喜爱的图书,有时画画……当然,有时也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计划。

2.给孩子一片天空去飞翔

没有学步车的年代,婴儿必须克服脚下的困难,蹒跚艰难地迈出第一步。可能会摔倒,但路还得自己走。而今有了学步车,那关键的第一步就没有独立落脚的空间了,不是吗?

或者父母可以让孩子独立上下楼梯,你在其前或其后,但不要牵着他的手。或者你可以叫他自己到邻居家借东西。有一天孩子迟到时,你可以让他自己独立走进教室,自己找座位,自己向老师解释。当你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叫孩子自己找衣服、帽子,自己整理书包。或者,你可以叫孩子到附近商店买点东西。

总之,让孩子在你的目光范围内,独立做些事情!

3.给孩子一个问题去解决

每一位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如何使孩子得到问题的答案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动脑筋想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则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面对孩子的问题你如何反应呢?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吗?那么孩子会形成一个不好的习惯: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给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或者你与孩子一道解决,让孩子有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有一位家长介绍他成功的经验:“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直接告诉她,而是鼓励她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她也不再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这样孩子不仅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4.给孩子一点困难去克服

这一观点我们反复提及过,但许多家长不免要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又这么顺利,哪有困难让孩子克服啊?”如有位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叫孩子自己准备文具。上一年级时,铅笔削得像“狗啃的”一样,妈妈看着心里虽不是滋味,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母亲硬着心肠不替他削。

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再满足他,这样可以养成孩子克制自己的能力。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能有什么困难?可就有一位家长给孩子出了两道难题: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走5站路。

5.把握属于孩子的机遇

现在,许多家庭对孩子“包办过多”,往往剥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也影响了他们学会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的能力。

小时候,穿什么衣服由家长选择;上学了,参加什么兴趣小组由家长来选择;高考了,填写什么志愿也由家长来选择。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危险来了让人抱着走”的孩子,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抓住机遇。他们没有任何主动性,没有一点儿判断力,与机遇往往无缘。要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鼓励孩子自己去争取机会,鼓励孩子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挑战,鼓励孩子去尝试未曾做过的事情。

6.给孩子一次机会去体验

现在有许多孩子根本就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不知道父母的工作辛苦,不知道钱是用劳动换来的。有一位家长告诉孩子,咱家现在没钱了,孩子反问:“没钱了不会买点儿钱吗?”孩子的问话固然反映了孩子的天真,但也反映了孩子劳动观念的缺乏。

父母不妨把你的工作向孩子说一说,或指出你上班的路线,你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回家后还需要做什么等告诉孩子。或者告诉孩子一个月来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让孩子有劳动的观念,有节俭或有计划地花钱的意识。

马克思说: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

错误6:担心孩子做不好家务因而拒绝孩子做家务

场景再现

3岁的莉莉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点事情了。一天中午,她见妈妈盛好了几碗饭在厨房还没有端到客厅的饭桌上,就想帮妈妈放到桌子上。妈妈连忙阻止,对她说:“莉莉,妈妈来端饭,你等着吃饭就行啦。”莉莉可不答应,坚持要自己拿,妈妈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饭还是烫的,会烫伤你的。”说完就把莉莉拉到了饭桌前,莉莉只能撅着小嘴,看着妈妈忙前忙后。

深度诠释

近年来,媒体上关于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报道接连不断,引起社会关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已有人做了深层次的探讨,指出“担心着这‘心病’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心病’的制造者”。其实孩子小时候对父母做家务非常感兴趣。但多数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认为孩子还小,会弄坏东西、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插手,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等待或是玩。偶尔孩子帮忙做家务出了差错,还会被父母责备“帮倒忙”。久而久之,家长的这些行为挫伤了孩子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使孩子渐渐失去了劳动的意识。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家务,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这些专家在对纽约地区456名少年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这些调查证实了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才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启发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劳动对孩子的影响。

不让孩子动手,孩子什么时候能学会做家务?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生活的体验,怎么能体味到父母的艰辛,怎么会孝敬父母,怎么会知道感恩呢?父母一切为孩子包办代替,属于孩子自己的事不让他做,怎么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呢?长期下去只能助长孩子依赖、好逸恶劳等不良个性的发展。如果孩子不亲自体验家务劳动,那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甩掉下面这些弊端:

1.不懂得珍惜

如果孩子没有最基本的劳动锻炼,就不会懂得劳动果实多么来之不易。假如孩子自己不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父母洗衣服的辛苦,也就不会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洁,即使父母告诉他几百次,他仍然不会注意。

由于缺乏真实的劳动体验,许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物品,认为那是本来就该有的,而不知道那是父母以辛勤劳动换来的,渐渐地就会看不起体力劳动,产生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干体力活的观念,而更看不起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对他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2.只说不做

对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在他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就很难激发他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只能说、不能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因为没有实践,再多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

3.缺乏独立意识

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立、自理能力是连在一起的。据权威机构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有显着的关系,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孩子没有劳动的机会,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当他离开父母的时候,怎么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因为劳动毕竟不是光靠抽象的理解就可以胜任的,要想真正掌握,需要经过一个由理论到实践,从不知道到十分明了的实践锻炼过程。

4.缺少爱心

孩子缺乏家务劳动,便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对父母为家庭、为自己的付出不以为然。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在无形之中为亲子间的体谅和沟通设置了障碍,也使得父母终日辛劳而不得解脱,难以得到孩子应有的情感回报,让人心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倘若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家务,则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方法和手段,理解“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意义。

学做家务有益于开发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助于完成课业学习。从长远讲,也有利于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家长要慢慢地培养,有意识地叫孩子去做一些家务活,比如帮助妈妈摘摘菜、扫扫地等。在干的过程中要一边教一边鼓励。对于教孩子干活一定要有耐性,千万不要苛求,切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也许孩子不慎弄脏了墙壁或其他东西,甚至打碎了用具等,不要马上批评,而是要帮助孩子纠正劳动中不够正确的动作,教给他如何做得更好;如果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劳动过程中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他就会再也不干家务劳动了。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父母应注意不要让家务劳动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负担,重要的在于养成习惯,形成劳动的观念。

迷津指点

如果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但可以强化孩子的劳动观念,还可以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美德。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者的态度是品格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爱劳动观念的形成光靠理论说教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让孩子通过自身对劳动的体验而产生。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逐步让孩子热爱劳动,认真地干好家务。

1.让孩子多做些日常家务

从小让孩子做些家务,养成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龄前儿童可以做的日常工作包括:把玩具从房间的地板上捡起来,收拾碗筷,倒垃圾,给家庭宠物喂食。但是怎么合理安排这些工作呢?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工作时间表,内容是不同的时间他要完成不同的家务,而且他必须按时完成。完成后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这个工作时间表要相当详细和精确,包括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当时间表完成后,要誊写一遍,这样看起来非常整洁而且正式,然后贴在家中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互相监督。还可以留下一些空格,以便随时写意见。

2.教会孩子简单的劳动技能

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要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要有耐心,以后再逐步放孩子自己做。要告诉孩子,注意安全、卫生,防止对孩子造成伤害。

3.安排适当的任务

除了“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之类为自己服务的责任外,工作时间表还应该包括一些为家庭服务的任务,比如“洗碟子”、“把报纸订一下以便于收藏”。这些任务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在指定为家庭服务的家务时,要注意征求孩子的意见。每次都要让孩子做一些他自己愿意做的工作。要对孩子的主动精神给予鼓励。

如果孩子想做某件被认为超出他能力的事,尽量把这件事拆成几部分,然后让孩子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当孩子已经可以全部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把拆开的几部分合起来。你会惊奇地发现,只要给他合适的机会,孩子会表现得非常能干,在特定的条件下,你可能为孩子的能力感到无比惊讶。

4.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同孩子一起劳动能够促进彼此间进一步的了解,在交往中学习如何合作,建立亲子间更加牢固的情感纽带。一起劳动的情况下对孩子要特别有耐心。记住你的目标不仅仅是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孩子之间长期良好的伙伴关系。如果在给了孩子足够的尝试机会之后,他们仍然无法解决,那么不妨巧妙地结束这一切,等待一段时间,试着一起做做其他的家务。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家务,应该是父母感觉孩子完成把握较大的工作。

5.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让孩子看看他的疏忽导致的后果。比如,如果他忘记了摆桌子,就一直等这项工作完成后再进餐;如果他没有倒空垃圾袋,那让垃圾一直待在地板上,直到他把它们收起来。

6.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同类推荐
  •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本书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从细节的层面对孩子从一岁到十八岁的人生历程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指出了当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教育误区,指导家长教会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拥有独立的能力、快乐的心境和健康的身体,形成健全的人格。
  •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用沟通的钥匙打开孩子的心门。孩子正处于个性品质初步形成期,家长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施加正确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开朗乐观、主动交往的性格。要培养一个合群、乐观、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必须从消除那些造成孩子内向的因素入手。
  •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不对孩子过分严苛、约束,更不要阻止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自主的行动,让孩子顺应天性成长。学会赏识孩子,别吝啬自己的鼓励,强化孩子的优点.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信任和爱。不随便以爱的名义约束孩子,否则只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潜能。要学会尊重孩子,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鼓励孩子做个诚信、善良的人,说到做到,对有困难的人要给予同情和帮助。妈妈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 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本书由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亲自编写,是一本必须放在手边随时拿出来参阅的早教读物。其内容详尽、具体、实用,操作性极强。全书按照宝宝成长的月龄分为22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包含了:早教专家说、早教可以这样教、大动作训练、语言训练、数学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结构设计,以游戏实战、游戏目的、注意事项等为内容填充。
  •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也是每一位父母必须做到的,家庭教育必须是快乐的教育,让孩子选择快乐,让快乐伴随孩子成长,生活中能让孩子快乐的事情很多,我们选择了能影响孩子一生、决定孩子一生,能让孩子快乐一生的36件事,既有专家的观点,也有编者的建议。
热门推荐
  • 奇星之凛冬

    奇星之凛冬

    地球上的三个少年突然来到异世界——亚比可星。元素力量、奇珍异兽、高端科技……当这些都出现在一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十倍系统在异界

    十倍系统在异界

    平凡小伙贺羽重生到公元6666年,并得到十倍系统,从此以后,他在神秘游戏《神域》中:“恭喜玩家贺神得到‘九阳神功’*1×10”“恭喜玩家完成主线任务,经验*10000000×10”之后贺羽逆天了,贺羽发现《神域》的一切与现实同步,然后贺羽无敌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这是一本讲述昔日“烟王”、今日“橙王”褚时健传奇一生的书,也是让编辑在审校过程中,无数次忍不住为他的人生经历感慨与惊叹的书。少年时,他抓过鱼、烤过酒、种过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青年时,当过自救队指导员、征粮组组长、区长;中年时,他是农场副场长、糖厂副厂长,1979年10月接手玉溪卷烟厂时,褚时健已年过半百。他把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连年亏损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亚洲“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为国家创造991亿元的税利,褚时健也成为了“亚洲第一烟王”。同时,他以其独到的商业智慧出拳金融、医药、能源等各个领域,“红塔”映红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河山。然而,在最辉煌的时刻,褚时健折翼滇南,从“烟王”的神坛上跌落。73岁,身患多重疾病的褚时健保外就医,重回哀牢山,筹措资金改造山地,种起了橙子。十年后,一种名为“褚橙”的水果风靡全国,它被称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也被称为“中国最励志的橙子”。
  • 席先生,请自重!

    席先生,请自重!

    (——新文筹备中——) [腹黑毒舌女强人×闷骚执着暖霸男,男追女暖婚甜宠] ……成为席太太后,她被诸多记者专访。“席太太您好,请问您能客观评价一下席先生吗?”“不能。”记者愣住。“因为我主观爱他。”“……” 伪高冷作者大大×真腹黑影帝BOSS,1V1双洁双强,大甜小虐,不喜勿喷!
  • 最强导演系统

    最强导演系统

    获得系统帮助的项千跃开始为自己的电影梦努力奋斗。邀请玉帝客串、与佛祖洽谈合作事宜、找诸天大佬融资。另有各种传说人物、小说主角前来捧场这个大电影你敢说没有看头?
  • BAT的战争与和平(南方周末)

    BAT的战争与和平(南方周末)

    硝烟无处不在,BAT们之间尤甚。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佬,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唯一理想。除了偶然的机遇和政策的扶持,能够在众多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自然也有大佬的能力和手段。可惜《南方周末》从不销售兵法和攻略,也无意于贩卖成功学。在本书中编者集结了南方周末近几年来所有关于BAT的精华文章,是对历次记者对BAT们著名事件的调查报道的一个总结。其中有腾讯阿里激烈的金融之战,也有阿里上市的历程,甚至还有近期炒得颇为红火的百度莆田之争。
  • 自定义序列

    自定义序列

    人类末世,文明归零,万物变异,科技,医疗,文学等知识被少数人掌握着,这群人用一道墙隔离了文明隔出了阶级。每一面墙都有一个序列号,序列号数字越小就越强大越残暴。身为流民的陈阿斗要改变这一切,他要重新书写这一切,他要自定义序列,他不要在居住在没有文明的流民村。
  • 秋日温颐

    秋日温颐

    九月,秋日,温颐。这一年正是大三。开学之初,图书馆里不见什么人。冉颐之手里拿着一本并不厚的书,阅读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午后有很好的阳光,他所在的桌子却是恰好在一个比较阴暗的角落,似乎是为了不被人打扰。他在图书馆里坐了很久,夜色弥漫开来,他起身准备把书放好,走到书架前,看到的是同班的沈几秋。她也正在看一本书,书不厚,她的脸上也有一些恹恹的兴味索然。
  • 命中注定123

    命中注定123

    被订婚对象抛弃,女主兜兜转转利用自己的活泼开朗重拾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