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200000004

第4章 时间是快捷记忆的灵魂(1)

在“钟表王国”瑞士温特图尔钟表博物馆内的一些古钟上,刻着这样一些富有哲理的词句:“如果你跟得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

翻开人类科技发展史,就可以发现,人类的种种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节省时间。火车代替马车,电视取代影剧院,计算机、激光的出现,无一不是为了节省时间、争取时间、赢得时间。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话:一切的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记忆是在时间中进行的。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怎样勒住时间的缰绳和利用时间的方法,以增强自己利用时间的能力。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高速变化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如轮飞转。在新一轮学习的浪潮掀起之际,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便是快捷记忆的关键。

无可置疑,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记更多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惜时惜金,分秒必争

有些人哀怨岁月无情,时光不再;有些人叹惜光阴珍贵,人生短暂。

可是,在哀怨和叹惜声中,时间又悄悄地从身边流逝。

还有些人有感于时间的宝贵,不止一次下决心合理安排时间,遗憾的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于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此种种,都是缺乏时间精神的缘故。我们如何树立自己的现代时间精神?

1、时间就是知识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而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时间也是最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

苏联作家格拉宁说:“时间比过去少了,时间的价格比过去高了,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时间。”

在学习的浪潮中遨游之际,必须意识到,时间就是知识。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记得更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提出过“3万天学习论”。他假定一个人能活到81岁,那么他拥有的时间也仅有3万天。看起来,3万天是个大数字,其实,在3万天里,每天能用来学习的仅有几小时。从幼年算起,假定每天多读书1小时,到81岁也只有三年多的时间。如果每小时读10页书,那就可以读262000页书,其厚度将是89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精装本,叠在一起将有3层楼房那么高。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高度分化,另一方面又高度综合,知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增和更新,知识失效率比40年代加快了1倍。现代的学习,需要比过去更多的时间才能追得上知识的发展。

时间就是知识,它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警句、一种观念。

2、生死时速,争分夺秒

在时间上无始无终,表现出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对人的一生来说,又是有限的,有始有终的,但是它在人们手里产生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

在同样的时间里,勤奋造就天才,怠惰养成蠢才。

人类对时间的意识和控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加强。古代人通过日晷、水漏仪来计算时辰,一天12个时辰就足够了。现代人认识到了时间的价值,计量时间的单位由时、刻、分、秒逐步精确到毫秒、微秒、毫微秒、微微秒。

俄罗斯军事家苏沃格夫说:一分钟决定战局。我不是用小时来行动,而是用分钟来行动的。

运动场上,以1/10秒或l%的时间之差,决定谁是记录的创造者。在航海中,使用6分仪的海员,1秒钟的差错,将使他的观测相差1/4英里。人造卫星每秒钟飞行11.2公里,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运行百万次、千万次、上亿次、几十亿次。高能物理实验,要求高能探测器在1‰毫秒内精确地记录下高能带电粒子的径迹。在激光核聚实验中,要求在10一9一10一10秒内,用激光加热热核材料至亿度高温。

总之,现代科学“争分夺秒”已经不够了。

历史上的记载大体上是以年为单位。民法上的契约,多数以日为单位。铁路的列车时刻表是以分为单位。我们在学习上姑且以分为时间的最小单位。如果我们珍惜每一分钟,做到时不空过,朝着认定的目标努力学习,总有一天会聚沙成塔,在事业和学业上获得成功。

雷巴柯夫说: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勤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做到“时不空过”。时间的加法,对于懒惰的人来说,带来的只是衰老、忧郁;对于勤奋的人,带来的是进步、成就。一位中央首长号召一个人一生中要读2亿字的书,细算起来,只要每天坚持以每分钟读300字的速度每天读30分钟,读60年就可达到这个要求。

美国有句谚语:事情就怕加起来。古今中外,一切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他们的传记里,常常可以读到这样一些句子:“利用每一分钟来读书。”

3、要善于抓住时间的脉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善于抓住时机,珍惜时间,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立足于社会的永恒法宝。

抓住时机去学习,不仅要增加学习时间,同时,在客观上也能提高学习效率。按照人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可以将人生分为:准备时期(7岁左右为学龄前时期,7一25为学龄时期)、工作时期及晚年工作和退休时期。科学研究表明,5岁前,人的各种能力发展迅速,把17岁的人的普通智力看成100%的话,那么,从出生到4岁,可发展到50%,这是一个萌发期,而在这个萌发期给儿童以丰富适量的信息刺激,其才能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在萌发期之后,才能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一般呈递减规律。

学龄时期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这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记忆力最好的,向上性、求知欲和进取心最强的,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和形成新习惯的时期。中小学学习阶段则是人的成长和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据对华东师大200名研究生、中青年骨干教师和老教授的调查,题目是:“哪个学段对您成才影响最大?”结果表明,他们都认为,影响成才的第一位学段是高中,占调查人数的50%以上。

抓住时机的学习,是起飞前的准备。而这种准备的细心和完善程度,将影响到每个人起飞的方向、高度和持续性。

4、顺应时代,主动学习

今天技术社会的变化是那么迅猛、无情,以致昨天是真实的今天突然变成虚幻的,连社会中技艺最熟练和最聪明的成员也承认,即使是在极为狭小的领域里也很难跟上新知识的洪流。

新的知识不是发展就是扬弃旧的知识。无论哪种情况,都迫使与此有关的人重新组织他们贮存的形象,强迫他们今天重新去学习昨天自认为已经掌握的东西。因此,美国约克郡大学副校长詹姆斯爵士说:“我1931年在牛津大学取得第一个化学学位。”但是他看了今天牛津大学的化学试题之后说:“鉴于三分之二的试题涉及我毕业时还没有的知识,我不仅不会做,而且以后也不会答出来的。”

按今日知识增长的速度计算,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量将增加4倍,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量将增加到32倍,而从他出生以来世界上全部知识的97%,将已为人们所掌握。

要在变化很快的社会中立足,适应迅速而复杂的变化,个人就必须以和变化的节奏相对一致的速度,去改变自己已有的形象和原有的知识。要赶上时代,亦步亦趋地被动适应只会让人感到垂头丧气和束手无策,而主动学习将会使步调的跟随显得相对轻松。

机遇,只偏爱主动学习和有准备头脑的人。

二、效率是记忆的生命

很多记忆时间的安排杂乱无章,兴趣来了,读书看报;兴趣一散,什么全放。这种无原则无指导的时间运用,极大地降低了记忆的成果和效率,浪费了有限的光阴。正确的记忆运筹原则,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高效性原则:效率即为记忆的生命

运筹时间的关键是提高时间效率系数。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就是时间运筹的效率原则。

人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效率。现代人有一个着名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把效率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我们对学习可不可以说:时间是学习的金钱,效率是记忆的生命。

在经济工作中有这样一个公式:

效率=价值/时间

也就是说,最大的价值,用无限的时间去除,效率是零。正如创造型人才温元凯教授所说:“要经常琢磨一下你的效率系数高不高,因为有用功等于时间乘效率系数。老是开夜车,死拼时间,夜半三更,头昏眼花,实际上大脑吸收率已趋近于零,还在那里记单词,能有效率吗?时数再去乘一个接近于零的数还不就等于零吗?”

古时苏秦悬梁刺股,是用减少睡眠来增加读书时间;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是用取消娱乐来增加读书时间。这种精神可佳,但不能提倡。有研究表明:连续工作36小时,只睡3小时,工作效率为原先的55%;连续工作44小时,只睡4小时,工作效率是充足睡眠的36%;如果连续60小时以上不睡觉,就会明显地感到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发生视觉、触觉的错误,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了。

上海育才中学,每天下午保证1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场地小,就开展男拳女舞活动。他们总结出这样一个看起来令人费解的不等式:7十1>8。其含义是,从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从事体育锻炼,结果学习效率大于8小时的学习。毛泽东同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和饭后,总要散散步,打打乒乓球。他曾对子女说,一个人在疲劳之后,即使再连续学习10小时,也不如休息好了以后学习l小时效率高。

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习时专心致志,“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如痴如迷的地步。大科学家牛顿误把怀表当鸡蛋煮;黑格尔一次思考问题,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爱因斯坦看书着了迷,把一张价值1500美元的支票当书签丢掉了;陈景润走路时思考问题,不幸撞到了树上;等等。这都是注意力的聚焦所迸发出智慧火花的轶事。

要讲究效率,还要加快生活节奏,采取提高时效的有力措施,抹掉低效时间,扩大高效空间。

2、整体性原则:团结就是力量

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把一定的时间作为一个整体运用,争取运筹的最大效益。

从时间运筹的效益来看,有个体效益和群体效益,有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等,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整体效益。有的人把空闲时间随便浪费掉,感到5分钟、半小时不足挂齿。但如果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那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一个教师上课时忘记带的实验仪器,不能按时上课,这种时间的消费值应是延误的时间乘以全班人数,数字是惊人的。

善于运用时间的人,对自己一生中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个整体安排。前苏联昆早学家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就对自己实行了一种“时间统计法”。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时间制定了一个个5年计划,对自己每分钟、每小时做了些什么,时间利用得是否恰当,都有详细的记载。而且象吝啬的小商人核算金钱那样核算自己的时间,日有小结,月有大结,年有总结,每过5年,把度过的时间和做过的事情进行一番分析研究。56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这位活了82岁的科学家,共发表了近70部学术专着,还写了12500张打字论文。他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时间整体效益的充分认识和发挥。美国作家梭罗说得好:“一味忙是不够的,问题是,我们在忙什么?”显然,没有计划的忙是瞎忙。

做好了对时间的整体安排,才能使我们记忆有条有理,使我们的生活在高时效、高效益的经纬中进行合理的组合。

3、科学性原则:走出昼夜学习的误区

所谓科学性原则,就是强调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记忆时间符合年龄、生理和心理、职业、性别以及记忆不同阶段的特点。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注意要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性。就以注意的稳定性来说,不同年龄的人注意所持续的时间不同。日本石川勤先生从这一点出发,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每次记忆的时间是:

年龄(岁)时间(分)

3~525~30

6∽830∽40

9~1240∽50

13~1550∽60

成人60~90

上表告诉我们,在记忆中的时间安排,是采取分散法,还是采取集中法,必须从年龄特点出发。

性别不同安排时间的方法也不同,有人认为,男人在读书时用左半脑,在看地图时用右半脑。而女人的大脑分工不是如此分明,控制视觉能力的部分也有语言的功能,控制语言能力的部分又有视觉的功能。因此,她们往往同时用大脑的两个部分来学习,这就使得她们在某些方面比男人更具有观察力。就知觉和思维的速度而言,女的明显地超过男的。例如,女的阅读速度超过男的而且在复述阅读时优于男的。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中的女孩子比男孩子的考分要高。

有人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还有人说:“青灯黄卷月影摇,夜间读书兴头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安排。我国着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生前曾把自己的书房起名为“励耘书屋”。每天清晨,当时钟指到4点钟的时候,书桌上的灯光就准时亮了。开始了他一天的读书和写作。几十年如一日,不论阴晴寒暑和睡眠早晚,都是每天清早4点钟起床。

有些人产生一个错觉,似乎科学家要取得成功,必须天长久地连续奋斗;要想记忆好,学习棒,就要有“头悬梁”、“锥刺骨”、“铁杆磨针”、“学海无边苦作舟”等等。勤固然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但仅靠勤奋就能保证记忆得好吗?世界上勤奋、刻苦的人并不少,成才者却寥若晨星。所以,我们还要强调记忆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做到适时地进行工作、学习的调换和注意劳逸结合。苏联卓越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是以生活的规律而闻名的,他活了87岁,身体强健,精力充沛地从事了60多年的研究工作,常常一天工作12小时,这和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工作时,他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休息时,他专心在花园里消遣、听音乐、阅读小说;并保证一天睡足8小时。这大概由于他是一个生理学家,更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和科研工作关系的缘故吧!

三、定时运筹时间:高潮带来高效

定时运筹时间,是指运筹时间的严格性,养成定时记忆同一科目内容的习惯。

同类推荐
  • 立志勤学(上)

    立志勤学(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

    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青春有梦”“心灵之旅”“情感天空”“文化长廊”“社会聚焦”,书中作文可谓文如其人,见字如面。每一篇文章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每一个文字都是同学们思想的流露,读者透过文字,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有灵性、有思想的人。在书中每一篇文章的推选理由中,我们不仅看到是这篇文章的水平,更看重的是作者文字背后的人。此作文年度精选主编为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为学杯”组织负责人,对作文教学研究多年,举办赛事多年且具影响力,由其所编2016年度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可谓质量上乘,实可期待。
  • 疑案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疑案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高岩、陆明、李松石、闫冰编著的《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是按照文学史的时间顺序架构的,体系比较严谨,选篇的版本也比较规范。在选篇上照顾到所选文章的思想性、经典性以及丰富性,考虑到教师在讲课时的拓展空间,备选课文也比较充分。赏析文章侧重编者原创,注意融入时代精神。在现当代文学的篇章里,所选篇章与赏析都比较独到。《中国文学名著导读》除做教材外,也适合一般文学爱好者自学阅读。
  • 侦查学

    侦查学

    本书共分23章,内容涵盖了侦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侦察的一般步骤和侦察措施以及各类案件的侦察方法。
热门推荐
  •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才奇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奇才奇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最奇妙的事件比电视剧都精彩……通过这本《奇才奇事》可以了解到,我们所身处的,是一个远远超出你我想象的神秘世界。可怕的“夺命琴音”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个吻也会置人于死地吗?蜜月旅行是怎样死里逃生的呢?在这个世界上,奇才奇事层出不穷,可以说“每一刻都存在不一样的精彩”。
  • 最爱那深情

    最爱那深情

    那是一段让我美好回忆的大学,毕业季,分手季,也许他想的是打破这样的定律,毕业后的他想和她步入美满幸福的婚姻殿堂,但事与愿违,终究还是在一直追求幸福的路上。
  • 从前从前年少时

    从前从前年少时

    一、喜欢的第一人,懵懂与迷茫交织,自卑让人望而却步,时机被错过,误会彼此纠缠……二、爱是相识相知相悦又彼此伤害,每道伤既烙了痕也印上爱,谁知到头来伤们是变了爱的捆仙锁还是痛的火焰山?三、梦短日长,我不愿伤了你的自尊,原来爱情不能大过天,至少大不过你心中的坎。我牵了别人的手,你枕边有了新的人……四、你出现了,世界静了音消了色,此生唯愿——我与你赌书泼茶香,寻常过一生。五、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都埋入来时路,哭过笑过,爱过痛过,也曾喧闹,终被埋葬......
  • 超级女婿(又名:豪婿)

    超级女婿(又名:豪婿)

    入赘三年,所有人都以为可以骑在我头上。而我,只等她牵起我的手,便可以给她整个世界。(又名:豪婿)
  • 重生小农女

    重生小农女

    提起农家女苏如,整个京城无人不知:她八岁冒死救太子,十岁一舞惊圣上,十五岁及笄那年更是引来七大家族继承人同时上门提亲,一时轰动全城!面对诸多羡慕嫉妒恨,苏如很淡定的在家里喂猪,都闹什么闹?她这一世的精彩人生不过才刚刚开始而已。至于嫁人这事嘛?她心中已经有了良人。【这是一个女主重生到她最厌恶的女配身上的“精彩”故事~\(≧▽≦)/~】
  • 周易参同契发挥

    周易参同契发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礼仪文化:礼仪风俗概论、礼节民间风俗、称谓传统风俗、仪表礼仪风俗、言谈礼仪风俗、工作礼仪风俗、会议礼仪风俗、谈判礼仪风俗、宴会礼仪风俗、宴会礼仪风俗、出行礼仪风俗、外礼仪风俗、通讯礼仪风俗、文书礼仪风俗等。
  •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是如何不断西征,从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史以外,书中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冷酷、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的人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 同时:随笔与演说(2018年版)

    同时:随笔与演说(2018年版)

    《同时》是桑坦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她的“最后一本书”。书名取自苏珊·桑坦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夹叙夹论的方式详细介绍现代欧洲文学种几部被忽略的杰作。第二部分是时事评论。第三部分是演说稿,这些讲稿是桑塔格一生写作与行动的融通。可以说,她的一生在理论上赞扬的、在实践中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