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66800000007

第7章 棉花朵朵开

登上从郑州到乌鲁木齐的飞机,隐在心底的火苗扑闪闪旺盛地跳动,这一天,我等了三年。三年前的初冬,我偶遇一群刚从新疆拾棉花返乡的周口女工,她们一上公交车,大包小包的行李,连同毫无掩饰的说笑,顷刻间填满了整个车厢。我闻到一股新鲜棉花的味道,掺杂着丝丝好闻的阳光气息。这气味,是从我脚边两个鼓鼓的棉花包里溢出的,它来自遥远而神秘的新疆棉田。印花的包皮布上,仍沾着细碎、干燥的棉花叶片。

那一刻,我很认真地去看身旁女工的脸,她们粗糙的脸颊,留有高原阳光的印记。虽神色疲惫,却目光灼灼。女工们抓着手机高门大嗓地讲话,告诉家人在哪个路口接她,一副见过大世面、腰包装大钱的架势。那一刻,我一厢情愿地爱上了她们,下决心,下一年棉花开的季节,要追随她们去新疆。也因此,我毅然辞去小学副校长的职务,借调周口市文联。一周前,我只身去新疆采访河南籍拾花工的申请,得到文联主席顺利批准,并给予全力支持。出发前,李主席把他刚买的新相机送到我手里说:“深入采访,留好资料,安全归来。”我抓了一把给女儿准备的嫁妆钱,买票、登机、飞新疆。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日,我随采棉女工跨越万里的脚步,随着这群勤劳候鸟不断扇动的翅膀,从河南周口来到新疆昌吉。透过飞机的小小窗口,皑皑白雪覆盖的天山尽显眼底。我的右侧,是飞机庞大有力的翅膀,我的心也插上双翅。我哼着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不辞长作新疆人”

飞机落地,我的心并没有落地。我随人流走出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寒气很亲近地包围了我。十月的夜晚,在中原还是温暖如春,在新疆却是相当寒冷了,虽然有所准备,但仍是被寒流击中了。相比之下,我更不安的是,没找到前来接我的人。眼见得身边异乡口音的旅客,一一匆忙离开。我独自拉着行李箱的身影,在灯光下越拉越长。我从门口的暗影,退回出口的灯下,直退到两个全副武装的威武士兵身旁。他们年轻英气的面孔,还有他们手里紧握的钢枪,让我有些踏实。这时,手机传来《回族文学》杂志社买社长焦急的声音,他们已经在外边等我很久了。空旷的候机大厅,响起买社长急急奔来的脚步,她胸前飘飞的红纱巾,映红了我的1眼睛。

第二天,美丽的昌吉州,还有亲人般的买社长他们,都没有留住我匆忙前行的脚步。我在前往五家渠市的路口,松开了他们温暖的手,买社长对我这个普通的回族作者一再嘱咐:“随时保持联系,随时告知行程,随时派车接你。”

两个小时后,我在五家渠劳动宾馆,见到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李主席。我把文联的介绍信呈给李主席,还出示了我的身份证,然后,又给他看了我的中国作协会员证。在新疆的当下,这些程序是很有必要的。午饭时,在招待我的饭桌上,意外地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宣传部长用家乡话对我说:“我也是河南人啊。”我惊喜,用家乡话问:“恁是河南哪里的?”“俺是周口的。”我大喜:“咦!原来俺家乡的人在这儿当官哩,这世界其实很小啊。”老乡高部长对新湖农场杨副政委说:“好好照顾俺这位作家老乡,她是回族,吃饭讲究。”杨副部长豪爽地用河南话答应着:“中!中!”我的一颗心,才真正安心地落了地。

可以说,在我登机之前,并不明确自己采访的方向,茫茫大新疆,不知道我们的拾花姐妹散落何处。只是在家打听到,农六师新湖农场有我们的河南拾花工,就通过昌吉文联联系到五家渠文联,又联系上了新湖农场。热心的杨副政委去内地开会前,让他的司机胡师傅找到我,说,这些天,听我调配,我要去哪里,他就送我到哪里。我说:“我要去新湖农场总部。”胡师傅说:“好啊,走吧!”

车子在油亮的马路上滑行,道路两旁的树木一排排涌过来,如一群身着彩裙、粉墨登场的美艳女子。榆树一棵棵敦实地站着,树干粗短,枝丫发育成一个蓬松的圆。树下的绿荫也是圆圆的,风摇下榆树青青黄黄的叶片。有几头黑花奶牛早已等在那里,晃着短尾巴舔着树叶,风不止,牛们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吃完。车子一晃,一排白杨树金灿灿地压过来,杨树穿成黄金甲的模样,片片金叶的明艳,亮得让我睁不开双眼。杨树的枝条刺破天空幽蓝的包浆,有大朵的白云飘出来,任性地铺开。十月的北疆,每走一步,就会掉进自然的画框,太阳光在路面肆意地跳跃。我的眼睛,还没有做好接受视觉盛宴的准备,目光竟有些惊慌失措。

视野更加宽阔起来,天和地,陡然大得无遮无拦。连路边的芦苇,都长成小树的样子,顶着满头的芦花自由摇摆。路面也更加宽阔,胡师傅开车很虎狼,一扭超过一辆车,一扭又超过一辆。小石子在车轮下发出嘣嘣的脆响,又在路沟边听到几声沉闷的跌落。看起来文文弱弱的老师傅,性情里竟也豪放不羁。他说:“习惯了,这路我跑了大半辈子。十八岁当兵到新疆,一待就是四十年,再有两年就退休了,带老伴回南方老家住上几年。苏州的老爹老娘,临了没能见上一面。”

一声叹息,我的眼眶也潮热起来。

有蓝色路牌竖在路旁,上面几个鲜红的大字,如一排跳动的红心:新湖农场欢迎您!我的心忍不住狂跳,下车拍下几张照片,我喊着:“新湖农场,我来了!河南姐妹,我来了!”引得过路司机伸长了脑袋。

大车一下子多起来,新摘的棉花装满车厢,呼呼地驶过去,一辆接一辆,朝着新湖的方向。野外的风,好像被野蛮的汽车撞疼了腰,它生气地揪下车厢缝隙里的棉花,一把把甩上路边的野草棵。草棵上开满了白棉花,道路两边也是两溜雪白。我说:“像下了雪,到处都是棉花啊!”我有下车捡拾的冲动,还想带上我的学生,集体开车来捡,“做棉被也行,做棉衣也行,这么多的棉花,这么多……”又说,“真可惜了,怎么没人捡呢?”胡师傅说:“家家都有地,忙着呢,谁捡呢。”

路面突然变红了,星星点点的红,像燃放过鞭炮的红纸碎屑。我正奇怪,两辆大车呼啦啦开过,满车冒尖的红,是新疆尖头红辣椒成熟了,一路飞撒着。路边干枯的草棵,又挂上鲜艳的红,路面上的辣椒碾碎了。我可惜得不行,又要下车去捡辣椒,说,这辣椒炒鸡蛋很好吃。胡师傅说,那能吃多少呢?我说用盐腌上也好吃。胡师傅吸溜一下嘴,笑声辣辣的。

新疆就像一个富贵而大气的王后,她帅气得让人眼热心跳。

路过共青团农场,胡师傅兴奋地告诉我,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专程来到农六师考察现代农业装备,在棚子里,看到整齐摆放的一台台农业机械。总书记还来到共青团棉田,察看地膜下的灌溉情况。胡师傅一指右边的棉田说,这就是共青团农场的棉田。我随即下车,跨过路旁不宽的土沟,小路上一层薄霜似的白碱,踩上去松松软软,脚后腾起一股面粉似的白烟。我蹚进棉田,猛然被无边的白棉花淹没,一时间我不会呼吸了,仿佛所有的雪都落在这里了,又好像天上的云都铺在这里了。想起刚才胡师傅所讲述的,习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微笑着对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人员说:“我当时插队在陕北,很向往这里。苏东坡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新疆有烤馕、抓饭、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们有充分的理由说‘不辞长作新疆人’。”

“每一朵花都不一样”

新湖农场到了,开满花的小公园,大气的办公楼。新闻科长小张,迎风站着迎我,如一朵美丽的白棉花。

年轻的科长,听说我要下到棉田找寻拾花工,她瞪大一双小鹿似的眼睛说:“那太苦了,阿慧老师您能行吗?”我说,怕苦我就不来了,让她放心安排吧。她出去查了查档案,告诉我四分场住有不少河南拾花工。我兴奋得直冒汗,提包就走。

四分场的路途不远,拐几拐就到了。接近分场时,一个贫瘠的地弯里,隆起一大片坟包,落日下灰突突的凄凉。我小心地问起,张科长细声地介绍:这里睡下的,都是老一代建设新疆的人。每个兵团都有这样的坟地。我哪里知道,美丽的科长的爷爷,也长睡在新疆的黑土里,他老人家是最早来新疆的河南许昌人。

四分场的敬书记,把我们迎进后排的筒子楼。他五十出头,着暗格西装,人干练利落。他一边亲自帮我铺展被褥,一边朗声说:“我们这里很艰苦,作家别嫌弃啊!”楼房的确有些破旧,水泥地面脱落得斑驳,但小屋有暖气,感觉很舒适。我已相当满足,说,只在兵团偶尔住,我想找到老乡姐妹,同她们一起住。“啥?”敬书记说,“你没见那环境,能住吗?”

小张科长和胡师傅回总部了,他们的车灯一闪就消失在了黑暗中。敬书记送了一把手电筒给我,把电水壶里的水烧开,然后拿起一根带弯头的细钢筋棍,在门后比画说,从里面拌上就行了。那情景,使我误认为,我的奶奶还活着。最后,他在门口一摆手说:“我们几个场领导都住这儿,轮流值班,很安全,放心休息吧。”

早上七点我准时起床后,见楼道静悄悄的,窗外的天空灰蒙蒙的,才想起,新疆时间比内地时差晚了两小时。小餐厅在楼道的尽头,早餐时我见到了几位领导。他们各自盛饭,然后围坐在一张圆桌旁,看起来,很像一家人。桌子上只有两盘菜,一盘是腌制的咸菜,另一盘,还是咸菜。领导们喝粥吃咸菜,我也加入他们,只是,我这客人,比他们多了两个白水煮蛋。我无法张嘴吃那两个煮鸡蛋,心里却大大的意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吃饭竟是那么简单。敬书记吃好后,端着空碗去刷,做饭的女师傅也不上前帮忙,其他领导也都排队刷碗。我呆望着他们,不住地感叹:恐怕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干部,才是这样的。

敬书记的司机把我送到八连的棉田,我找到了一直想要找的人,她们大雁似的排成一字形,前头是无边的雪一样的棉花。我在她们身后高喊:“老乡,我来啦!”她们显然听到了久违的乡音,都站起来朝我看。

我走近一位大姐,她戴着遮阳帽和大口罩,我无法看清她的模样。但她显然看清了我,她在口罩下说:“老乡你来这儿弄啥哩?”我说:“我是来新疆找你们的。”说着,我举起了相机,她把身子一蹲,脑袋埋在棉花棵子里,说:“别照!俺这打扮像个要饭的,上了电视丢咱河南的人。”旁边一个年轻女子说:“是哩,村里人会说,还以为你们在新疆多光鲜呢,谁知都摆弄成这样子。”我说:“这样子怎么啦!你们现在穿得不好看,挣的钱可好看哩,粉红色的大票,哗啦啦的,干净又美丽。”姐妹们咯咯地笑,都说“对得很”。我轻松起来,融入集体很顺利。她们听说我不是电视台的人,是坐在家里写书的,来新疆找她们,是想写一本关于拾花工的书。她们才放了心,双手不停地在棉朵上翻飞,棉田里响起一片细碎的刷刷声,如蚕吃桑叶。

我放下相机,加入拾花的行列。这块棉田有两千多亩,棉株粗短,高不过人的大腿。我捡拾时,腰部的弯度很大。棉朵肉嘟嘟,活像一个个睡熟了的小鸡仔,抓在手心,有高烧的感觉,仿佛还有丝丝心跳,这感觉很奇妙。我仰面看头顶的太阳,只一眼,就泪流满面。那光芒如同千万根烧红的钢针,我的眼睛一阵热麻麻的痛。脊背像背着一团炭火,从脖颈到腰间,火灼灼的。新疆正午的阳光,是那种欺负人的火爆。“这还算热啊!我们初来时才叫热。”大姐说,她们九月份来时,新疆正是“秋老虎”。那时棉花叶子还绿着,花枝子缠腿,迈一步都费劲。第一茬棉花,多开在根部,拾起来很不易。但最难以忍受的是太阳的毒辣。中午,高温将近三十摄氏度,汗水顺着脊背流,连裤腰都湿了半截,每天喝五公斤的水,还是干渴。厚厚的帽子和口罩,叫人呼吸不畅,但仍免不了被阳光晒伤,一摸脖颈,满手是皮。大姐摘下口罩,我看见她的脸颊上,两块膏药似的黑斑,耳朵也黑紫了,有点像晒卷了边的棉花叶。

翟大姐五十五岁,是这里的老拾花工,她连续五年来新疆,年年都带来不少能干的大姑娘、小媳妇,是个小队长。她家住河南封丘农村,三个子女都成家了,老伴患哮喘,常年吃药。她说:“我来这儿抓钱哩!每天拾个一百多斤(公斤),老板给一斤一块钱,一天就是两张红叶子(百元人民币)。”她语气自豪,“一个棉花季能抓个一万多,顶一年的收成,在咱老家,哪个地方也挣不了这么多。”我问她不累吗?她说,怎么不累?浑身骨头疼,睡觉爬不上床。“今年手头没恁快了,盼到拾不到,顶多抓一万块钱了。”我问她吃那么多的苦,为什么还干?大姐说:“不给儿女增加负担,趁自个儿还能动,多抓俩钱儿,老伴吃药打针、柴米油盐,不伸手给儿女要了。俗话说得好,‘谁家有,不如自己有;两口子有,还隔着手’。俺不给孩子们伸手要钱,这样俺活得硬棒!”

让自己硬棒、有尊严地活着,是翟大姐来新疆的目的。大姐系在腰间的棉花袋子越来越高,高过大姐的胸口,大姐倚靠棉花袋站立,棉袋支撑着大姐的疲惫,她亮闪闪的目光在棉田伸远。我上前按了按,袋子里的棉花塞得实实的,摸上去有些硬。我没想到软蓬蓬的棉花,还可以那么1硬棒。

我嘴甜地说:“大姐你年轻时候,肯定美得像花儿。”她的黑脸颊上突然涌上了红晕,她笑:“啥花?老柴火棒子花。”笑声硬朗朗的。

我走到一个叫爱叶的女工跟前时,她正一手抓棉花,一手打电话,白口罩在右耳边晃荡,声音柔软如棉:“好,乖儿子,妈挣钱了给你买。你妹妹呢?唉!妞妞,妈也想你啊,好,买棉袄,吃饱饭,妈妈记住了,好好听爸爸的话……”她年轻的脸上笑容生动,长睫毛颤颤地抖,小白牙亮晶晶。挂过电话,她的笑容仍没有收起。我趁机问:“是家里的电话?”她笑说:“儿子打的,六岁了,刚上一年级,要我给他买点读机。女儿刚三岁,一接电话就问,妈你都去了好几天了,咋还不回来啊!女儿还让我买件厚棉袄,别冷着,要吃饱,别累着。”我感叹:“小小人儿,那么懂事,到底是娘的贴心小棉袄。”她羞涩地笑:“是她爸一旁教她说的,女儿是传话筒,学舌小鹦鹉。”低头笑得幸福,“俺家老公,心里对我好,就是嘴上不会说。生俺儿子时剖腹产,麻药过了,还不醒,儿子在保温箱里也不醒,他上下楼跑着去卖血,差点儿要了他的命。后来,俺稀罕人家有闺女,也想要,结果生闺女时大出血,我又睡不醒,又差点儿要了俺老公1的命。”

我问:“你老公没出去打工吗?”她说:“他在广州开大车跑码头,家里要种秋庄稼了他才回,他人没到家,我就随村人来新疆了,两头不见面。”我说,这也太残忍了,你们小两口也太不容易了。她说:“也没啥,农村夫妻都这样,一年只有收麦、种秋、过年时才团圆几天。”我有些埋怨她:“那你不好好和老公团圆,跑出来干什么?”她说:“不是趁年轻想多抓俩钱嘛,趁他在家看孩子,我出来挣点儿。俺来新疆还有一个原因哩!”她好像刚想起来似的说,“就是想来看看俺老公在这儿生活过的地方。”原来她老公在乌鲁木齐当过几年兵,俩人恋爱时,老公在信里常给她讲新疆,她知道天池山、巴格达,还知道烤羊腿、手抓饭。本来老公可以留新疆,为了娶她才复员回河南老家。“俺娘就生俺一个闺女,她死活不让俺来新疆。可俺这辈子,就是想来看看新疆,看看俺老公待过的地方。”我问:“那你这都看到什么了?”她站起来用手一划拉说:“看了大块儿地、大火车、大高楼、大西瓜,连野草棵子都长得像大树。新疆真是大啊!”她说:“新疆是我梦开始的地方,看看是不是梦结束的地方。”我说:“看样子你还要继续梦下去。”她说:“是的,我打算明年和俺老公一块儿来。”

我问爱叶:“你每天起早贪黑拾棉花,不厌烦吗?”她甩一下脑袋说:“不烦呀,越捡越喜欢。”我迷惑:“怎么会呢?”她说:“你仔细看呀!每一朵花开得都不一样,怎么都看不够呢。”

看着隐在棉花棵里的姐妹们,我重复着多多的那句话:“每一朵花都不一样啊。”

“满田都是小星星”

有人喊:“老板来送饭了。”很远的土路腾起一溜尘烟,一辆摩托车突突开来了。老板把车停在地头,他摘掉头盔,卸下两只塑料桶,一只装水,一只装饭。姐妹们立马丢下活儿,小溪归海似的朝地头聚拢。她们从自带的包里掏出碗筷,用手一擦碗边子上的土,筷子在胳肢窝里一夹一抽,就走到桶前打饭了。没有筷子的,咔咔折两段棉花秆子,立马天然的筷子就有了,用后顺手一丢,也不用刷洗。老板亲自掌勺,一人一勺,一勺正好一碗。菜是冬瓜炖肉,冬瓜多,汤也多,肉不多,但毕竟有肉,姐妹们蹲在棉棵里吃得很香。我没有饭碗,就没有吃菜,即使有碗,这菜我也不能吃,我蹲在地上啃馍。没想到,馍馍竟然那么香,只几口,一个大馍就下肚了。我伸长脖子瞅姐妹们,显然她们比我有经验。一只手抓了两三个,那馍馍眼看要掉地上,却始终没有掉下来。

老板也说河南话,他走到我跟前说:“来时才知道老乡是回民,对不住啊!你吃这个吧。”大手里两个青皮大鸭蛋,剥开皮儿,一口咬到蛋黄了,流油,咸咸的香。

午饭时间很短,没有人舍得浪费。她们站在水桶旁猛喝一气,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见马把头扎进水桶一气喝干一桶水的情景。她们再把自带的大塑料瓶子装满,急慌慌走了。

太阳刚斜到西边,天说凉就凉了。姐妹们开始一会儿一件地加衣服,先加毛衣,再加棉袄,等天完全黑下来时,她们连军大衣都穿上了。我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觉得羽绒袄太薄了。翟大姐说:“新疆温差大,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呢。”

雾气大了,棉田越发朦胧,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叫声很短,好像被寒气冻紧了。姐妹们仍没有收工的意思,老板也随着大卡车来了。我渐渐没了耐心,疲劳沿脚底爬上了头皮,我钻进驾驶室避寒,头脑有些昏沉,后悔没在天黑前离开。

田野里突然闪闪地亮了,不知从谁开始的,一个接一个,半块棉地都亮了,灯柱时短时长。我忍不住跳下车,走过去,见姐妹们的额头,都顶着一盏矿灯,矿灯照亮黑夜里的棉花。光影里,棉朵开得如幻如梦。姐妹们仅有的体力都聚凝在指尖,没有人说话,连棉花枝叶都沓无声息。只听棉絮从花壳中抽出的咝咝声,这是棉花对手指的深情表达。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手采棉要比机采棉贵重,因为缠绕着拾花工与棉花的丝丝感情。

拾花的姐妹,头顶矿灯,扛着棉花包,歪歪跩跩朝卡车走来,远远望去,一亮一亮像落在田间的星星。

我听见自己在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田都是小星星。”

棉花和人回到住处,老板娘和一个当地妇女已经做好了晚饭。棚子里两口冒烟的大铁锅,一锅面条,一锅开水。姐妹们端来盆子,舀热水洗脸、洗脚,然后端着饭碗盛面条。面条已熬得不再成条,姐妹们端着碗蹲在墙根喝面条,呼噜噜一碗,呼噜噜又一碗,喝得脸上汗津津的。翟大姐手拿一个紫红的洋葱,一层层啃着吃,嚼得脆响。我正歪头吃馍,她说:“皮芽子就馍很好吃,你试试。”我说,这是洋葱。她笑,指指那个新疆女人说:“俺俩很要好,跟她学的。”新疆女人走过来问:“你俩说我撒呢吗?”

老板娘给我收拾好了一个单间,我说要和姐妹一起住,老板娘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说:“那可住不得,没有下脚的地方。”我说:“我试试。”一迈进门槛,一股混杂的气味扑来。我止住脚,抬眼看,一个五六间屋子长的筒子房,紧靠两边墙,摆放三十多个高低床。中间的过道,排满盆盆罐罐,还有纸箱和鞋子。见我进来,姐妹们纷纷拍着床铺让我坐。床铺花花绿绿,堆着各色衣裤。我在翟大姐床边坐下,又立刻站起,来回走两步,才拿定主意坐下,掀开大姐的被子说:“我今晚就跟你们睡了。”这给姐妹们一个不小的意外,我也意外地得到两个酥梨、三个苹果、一把葡萄干,还听了几个荤段子。故事都发生在河南老家,满屋子都是河南话,若不是窗外呼呼的冷风提醒着,大家伙儿还真以为是在自个儿的家里坐着呢。

姐妹们沉入梦境,我无法入眠,听见小老鼠在地上窸窸窣窣;一个姐妹梦里还在拾棉花:“抓呀、抓呀、抓不动,哼哼……”把邻居抓醒了,啪地打了她一巴掌。

2015年1月28日《中国文化报》2015年第1期《散文选刊》(上半月)选载

同类推荐
  • 一夜之后

    一夜之后

    这是诗人赵晓梦的一部个人诗集,收录了他近两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一百余首。全书分为六个章节:《行走大地》《季节词典》《秋天之门》《偶然乡愁》《一夜过后》《南方北方》。这些诗作是作者作为一家大型传媒高管繁忙工作之余的产物,是作者对当下生活的叙写和体悟,关于生命、生存状态、时令季节、故土、乡亲,几乎所有的生活元素都成为这部诗集的内核,而这些,并非游离于诗人之外的隔靴搔痒,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抵达。作者以独特的意象、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叙写自己心中的无限诗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理解生死,理解生命,理解活着的意义,让文字充满了对诗意不懈的追求。
  • 江湖老友:蔡澜散文集(修订版)

    江湖老友:蔡澜散文集(修订版)

    本书精选了蔡澜写文化名人的文章,所写者是耳熟能详的名家,如金庸、黄霑、黄永玉、丁雄泉、张彻、胡金铨、古龙、成龙、吴宇森等。作者妙笔生花,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妙趣横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蔡澜已在国内出版了近百本简体字版的著作,本书选取的角度比较独特,从蔡澜的文章中精选了写人物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是首次结集出版。
  • 请把美献给这个世界的荒凉

    请把美献给这个世界的荒凉

    本书为作者关于近年来图书、电影的评论集,左手妙论昆汀·塔伦蒂诺、贾樟柯、陈凯歌、杜琪峰,右手辣评冯友兰、杜维明、翁贝托·艾柯、萨拉马戈、熊秉元、雅各布斯……畅销元素与思维深度兼而有之。既有韩寒式的嬉笑怒骂,也有周濂式的理性分析,既有马家辉式的小资情调,也有梁文道式的人文关怀。
  • 经典:著名古典小说

    经典:著名古典小说

    《封神演义》是明代长篇小说,共100回,作者许仲琳。全书以宋元时期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演绎而成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表现了称扬王道、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思想倾向,说明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同时,《封神演义》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封神演义》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奇特而闻名于世。它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给读者以较深印象,被誉为仅次于《西游记》的神魔小说巨著。
  • 和谁走过万水千山

    和谁走过万水千山

    婚姻,不过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去往哪里,而是和谁去。是身边的那个人,决定了你看到的风景。再相爱的恋人,再熟悉的夫妻,我们总是有两个大脑,两个灵魂。婚姻,哪来天作之合,都不过是慢慢磨合。
热门推荐
  • 庶女攻略腹黑世子爷

    庶女攻略腹黑世子爷

    想她五岁打脸啪啪啪的天才少女竟然穿越成废物将门庶出小姐。不仅未嫁先休,还克死了贵妃?!嫡妹嫡母更是要跟她开撕?笑话!修灵力,夺天命,逆乾坤,信手拈来。可是这画风怎么突转了!傲娇暴躁国师要赖她家不走,双重性格皇子要叫她姐姐,更甚还有病弱绝色世子要当她的boss……今天又是一个女主流鼻血的日子,只见某妖孽无奈道:“阿夕你这流鼻血的毛病要改改了,要是失血过多可怎么办?”(本文1V1,HE,甜宠,欢迎入坑,后期会稍虐)
  • 神君饶命啊

    神君饶命啊

    夏妩刚刚飞升成仙便被妖女一击毙命,再度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成了妖女!这也就算了,为什么仙魔两界的人都要杀她?害得她只能每天都过着亡命天涯的日子!这也就算了,为什么那个凤卿神君明明第一次见她就要把她打入天牢?为什么那个树妖朱槿明明救了她却又一树枝把她刺了个透心凉?为什么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离羽每次出现都没什么好事还莫名其妙给她换了脸啊!苍天啊!她生前行善积德,只是为了好好做个小神仙而已!为什么……这么倒霉……
  • 不灭武尊

    不灭武尊

    一门被视为垃圾的功法,一个被同门视作废人的修炼狂人,在得到一枚阴阳玉佩之后,一切将彻底改变。十倍修炼速度,令古飞一再突破武道极限,千百年来已被人认定的铁律,被古飞一一打破!奇迹……古飞不相信奇迹,他相信的只有血和汗,在这个武道已经没落,真正的武道奥义已经失传的腾龙大陆修炼界,且看古飞如何以武逆天,脚踏道术神通,拳打妖魔鬼怪,怀抱红颜绝色,成就不灭武尊!
  • 卧底上海滩

    卧底上海滩

    1981年1月,《人民日报》登出一篇由徐伯昕、葛志成署名的纪念文章,称王绍鏊为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随后,又报道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财政部党组为王绍鏊举行骨灰盒覆盖党旗仪式的消息。那些熟悉王绍鏊的亲友们,在崇敬之余,又带着几分惊讶。因为他们想不到,那样一位斯文儒雅、老夫子般的长者,竟是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共特科老战士。
  • 原来我邻居是大神啊

    原来我邻居是大神啊

    推荐长歌新书治愈短篇《谈恋爱是奢侈品》。这个冬天,让我们与“预言CP“一起见证爱情吧!————【都市温暖治愈系,这个冬天,让我们暖暖的。】“是你?”签售会上,安婧抱着书,惊愣不已。谁能告诉她,当红白金作家、被誉为灵魂写手的柏川大神,竟然是她六年前的邻居!“这就是偶像剧的开头啊!”闺蜜兴奋。然而,中间隔了五年的时光,谁又还在原地?*记者采访柏川大神,“您今年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男神答:“找到故事里的那个女人。”而现在,故事里的女人站到了他的面前。“好久不见。”他说。*她以为的偶遇,不曾想是他五年的拼命追逐。
  • 徒不嫁,师之过

    徒不嫁,师之过

    【完结】【欢乐版】“云绯,我要娶你,开个条件吧。”岑岳勾着唇,笑得风流倜谠。云绯,南朝第一美人,有绯色倾城之称。想见她的人千千万,敢娶她的大缩水,而敢让她开条件的,这人可谓是第一个。不过……那也没用,她,不,嫁。问为何?云绯指了指温衍,一字一句道:“师门规矩:肥水不流外人田。自产自销,方为上策。”“徒不嫁,师之过啊。”温衍捂脸叹息完,瞬间换上笑脸:“没事儿,爱徒嫁了吧。正好为师没抢过亲。”【忧伤版】她是他的徒,他是她的师。日日朝暮相对终生情愫,可当她鼓足勇气说出心意时,却没想到他的心里,曾经有过那样一个人。原来,纵使她能倾城倾国,也倾不了他的心。———————————————————片段:“师妹,这是你的房间。你要不喜欢,可以住我那儿。”简疏白踏进屋子,看着正挑剔打量着的云绯笑着说。跟着进来的温衍笑眯眯问了句:“所以为师是要看着自己的爱徒变成徒弟媳妇么?”云绯眯眼,简疏白连连摆手,“当然不是!”“哦?做不了徒弟媳妇就做你师娘吧。疏白你看如何?”——师傅出场较晚,着急请品尝男二【被男二pia飞】——
  • 双星时代之铭文

    双星时代之铭文

    地球文明遭遇冰河期,面临发展困境。人工智能得以基于蚂蚁的生存智慧进行完善和发展。在了解了人类和蚂蚁的特长后,经过沟通与成长,人工智能提出了“利用月球”的应对方案。方案基于“月球始终有一面正对地球”这一特点,建设“反光镜”工程。通过调整反光镜角度对地球进行能量补充,同时可以调整局部能量,分析控制地球的气候变化。未来,月球还将成为大型的射电望远镜,帮助我们探索宇宙。从此,地球文明将从单核模式进入“双星时代”,人类将和人工智能一起,在宇宙中继续前行。
  • 拉钩兄弟

    拉钩兄弟

    红色夏利出租车在夜雨中奔驰,雨点“刷刷”地毫不留情地甩在风挡玻璃上,雨刷“咔咔”地毫不客气地刮去雨水。司机李仪瞪圆两眼,注视着雨雾茫茫的街道,不时瞥一眼后视镜——后排座上,一对老夫少妇毫不顾忌地在逗趣儿调情;李仪早就看出,那浓妆艳抹的妖媚女子不是“出台”小姐,就是“租窝”野鸡;那挺胸腆肚的老头子,肯定是社会上所说的那种“在职在位挺正派,下岗退休就学坏,怀里搂着下一代,嘴里唱着‘迟来的爱’”的老不正经。
  • 粤剑编

    粤剑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将门邪妃

    重生之将门邪妃

    若不是那牛鼻子老道一嘴胡言,她此生必定是被五个兄长护在手心、此生顺遂安乐!可惜——出身将门又得凤星降世之预言,注定她此生与安乐无缘。燕州云氏多战鬼,一夜间她双亲罹难、兄长被杀,家破人亡,而她——当初为爱义无反顾地追随萧暄而去,却落了一个病死异乡的下场!重世为人,她不再是前世那个为爱一叶障目的她,易钗而弁出入朝堂,翻云覆雨间,她兑现诺言:他日必将踏马而过,西北望,射匈奴!开始时不过是场权利的交易,他救她兄长,她助他夺嫡。到最后不知何时倾了君心,他与她并肩天下生死相约!宫廷之变,边境之乱,大漠之战,谁能力挽狂澜?黠慧少女,英雄男儿,携手天涯,看风起云落,谁主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