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25800000002

第2章 冬妹

全校学生黑压压一片坐在大院里,横竖分不出行了。田冬梅大概坐在第三排正中,一只单眼皮一只双眼皮的眼盯在倚墙砌的土台上,节目就要开始了。

不久,一个童声时紧时缓、顿挫抑扬地响起,加上噼噼叭叭的竹板声,戳在学校门口旁听的老农就叫好:“跟戏匣子里一模一样。”快板书《奇袭白虎团》讲完了,田冬梅拍痛了手掌。骚动后,便是一片窃窃私语:

“这个盛元子记性真好。”

“盛元子功课也好,门门全班第一。”田冬梅的小脸仰着,小嘴抿着,嘴角、眉梢都向上翘着。

“恐怕要背半个月。”

“才不呢,跟广播学,听三遍就会背了。”

“你咋知道?”

“我和他同桌,都是柳村的……”

田冬梅还要说下去,一个拉着长腔的声音已经响起。看台上,盛元子和一个柳眉细眼的小姑娘挨肩开说了。

“战鼓咚咚响。”小姑娘的小拳头擂两下空气,做个丁字步亮相,目光落在盛元子左颊上。

“凯歌阵阵扬。”盛元子向右前跨一小步,双手向上一伸,小姑娘被拥进了他臂间。

田冬梅怔了怔,脸就冷了,手绞着发辫,眼朝台上柳眉细眼的小姑娘狠狠剜去。小姑娘看不见田冬梅脸色,入了戏,眼睛照旧左右流盼,该拉盛元子的手就拉手,最后一个造型更是放了胆子,一只手揽着盛元子的腰,左脚飞向空中,身体完全倒在盛元子的怀里。这个“常青指路”的造型最受人欢迎。在一片开了锅的掌声中,田冬梅只听见自己的咬牙切齿声。

散会后,田冬梅做了两件事,她对盛元子狠巴巴地说:“虎子再欺负你看谁还管。”多的话没有,转身又去找小姑娘。柳眉细眼正对着小镜擦没洗净的油彩,田冬梅鼻子哼哼着,吐口唾沫踩一踩,骂一句:“长不大的小妖精!”

这一年,田冬梅十三岁,盛元子十一岁,都上五年级。

第一次看见盛元子,田冬梅就喜欢上了。在田冬梅眼里,盛元子是天上掉下地缝钻出的孩子,夕阳照在他透明的脸上,像一只洗净的水萝卜。小盛元目光盯着嬉闹一堆的小男孩,很有点羡慕的样子。一个剃着桃尖头的小男孩走过去冲盛元子眨眨眼,说:“玩骑马打仗吧。”

盛元子不懂,愣怔着,桃尖头说着:“你当马。”就要把他骑在胯下。盛元子一挣扎,桃尖头把他摔在松软的湿土里。盛元子爬起来,桃尖头又把他摔倒,叉腰说:“谁赢谁骑马。”田冬梅冲过去,摔倒桃尖头,也叉腰说:“虎子,你又欺负人。”虎子扑过去,又被田冬梅摔倒。田冬梅拉起盛元子,问:“我咋没见过你?”

“我家在北京城里住。”

“咋又回来了?”

“爸说爷爷年纪大了,就回来了。”

女孩惊奇道:“你不叫爹,你叫爸。”

盛元子不说话。

女孩说:“我叫冬梅,往后和我玩吧。”

盛元子说:“行!”

就这样,田冬梅和盛元子亲近了。

这种关系也像村边的赵河,一边走一边拐着弯。田冬悔终于在四年级完全得到了盛元子的信任。她靠拳头和牙齿,打退了虎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成了盛元子的保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盛元子觉着田冬梅十分十分高大。因此,演出结束后,盛元子赶紧小心去赔不是。谁知田冬梅忽然就变了一个人,细声细气和他说起话来,搞得盛元子有点莫名其妙。

后来,田冬梅又和柳眉细眼的小姑娘成了朋友,兜里也放一个小圆镜,没人时匆匆掏出来,做几个鬼脸。她心也变得细了,不久她发现盛元子喜欢看小说,就去收破烂的舅爷家找些旧小说,节骨眼上就送盛元子一本。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一日,放学回来走到竹林旁,田冬梅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烈火金钢》,在盛元子眼前一晃,径直往林中走,果真盛元子就急急跟过来,眼里似伸出了小手。田冬梅抿嘴一笑,看看已和自己一样高的盛元子,骂道:“怪不得人家说你是个书虫。”

又过一会儿,田冬梅咬咬嘴唇说:“盛元子,你管我叫啥?”

“冬梅姐呗,都叫几年了。”

“我骗你哩。”

“咋会呢!”

“盛元子,说了你别生气。”田冬梅把书递过去,“其实,其实我不比你大,我比你生日小。”

“咋会呢,去年你还比我高哩。”

“你,你不知道,我小时生过一回病,病一好就长出半头高。”

“真的?”

“你不信?”

“我信,孙悟空还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哩。”

“你比我大,往后就别管我叫姐了。”

“那叫啥?”

“叫冬梅妹吧,你试着叫一声。”

盛元子把目光从书上扯起来,喃喃道:“冬梅妹,冬梅妹,咬嘴,不如叫你冬妹吧。”

“中,这样又好听又不咬嘴,你叫一声。”

“冬妹。”盛元子叫一声,目光又掉在书上。

“声大点,再叫一声。”

盛元子又叫一声,开始翻书。田冬梅没想到难题竟这般易解,嘴角和眉梢兀自向上跳动着,扭头用眼细品盛元子翻书的贪相。

过了好一会儿,田冬梅说:“天要黑了,别看坏眼睛,回家吧。”

盛元子应一声就走,走几步又停下问:“你咋不走?”

田冬梅两手绞着辫子,倚在一竿竹上,说:“你一个人先走。”就这么想着什么,想着想着就笑了。正笑着,忽就蹿出竹林,急急地喊,“盛元子,盛元子……”

盛元子站下了,一回头,田冬梅已到跟前,幽幽的声音响着:

“人前可别喊我冬妹。”

盛元子进县城读高中了。田冬梅第一年没考上,补习一年又名落孙山,只好回柳村种田。回想起来,自打上了初一,心思就不在书本上,也只能是这个结果。这时,田冬梅已出落成个大姑娘,柔细的身条,声音甜甜脆脆,很惹眼。

村里小伙子却难得饱眼福,平日里见不着她。只有到了星期六下午,才见她蝴蝶般从家中飞出来,却如一道彩光,眨眼就飞进了盛元子爷爷的院子。盛元子是个孝子贤孙,每周六都回柳村来帮爷奶干活,一点不恋城里父母刚建的新家。于是,小伙子们便生了种种推断,一致认为冬梅和盛元子相好了。世故的老人听后却摇摇头叹口气。

田冬梅帮盛元子爷奶担水、烧火、做饭、都是幌子,为了让盛元子傍晚回来感觉这都是碰巧,不是专门而来。盛元子一进门。田冬梅也只看一眼,随后就只用耳朵听。其实那一眼看得很死,也很实在。盛元子嘴的周围不再白净,淡淡长出的茸毛都看见了。田冬梅也不久坐,烧好饭就走,老奶奶再三挽留也要挣脱开去,兔子样跳入夜幕。久之,都习惯了,老奶奶想着田冬梅和盛元子自小厮守惯了,竟也没留心去察觉大姑娘的心事。

田冬梅几次想把事做得明一些,话说得透一些,让盛元子能明白自己的心,可最后关头都退缩了。想着盛元子正在读书,不该过早明白这些事,明白了会分心,书读不进去,就觉着眼下这样也很好了。

事情却常不如人意。这年初夏,盛元子一连三个星期没回柳村来,田冬梅感到了一种恼人的折磨。星期六到两个老人那里坐到月上柳梢头,再一个人拖着双腿去竹林那边傻看黄月亮。第四个星期天,一大早蹲在门口刷牙,便见了那柿树旁的自行车,下了决心要去诉说一番。

“回来了?”

“回来了。”

“你吃了吗?”

“吃,吃了。”

“是不是病了,看你瘦的。”

“没,没啥病,夏天就这样。”

全不是想好的话。接着就更乱了方寸。

“村里人都说你一天大一天了。”

“我早比你高了。”

“说的是人大了心就大,不比小时候仁义。”

“……”

“说你俊鸟飞高枝,花喜鹊尾巴长……把爷奶忘了。”

“谁说的,你不该信,高考就要到了。”

田冬梅忽就觉着脸颊热辣,躲闪着盛元子的目光。

俩人沉默不语了好一会儿,田冬梅憋不住了。

“盛元哥,我想问件事,中不中。”

“十件都中。”

“你们班上有没有女同学?”

“当然有。”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同桌是男是女。”

“我们一人一个小桌。”

“那邻桌呢?还有前后桌,是男是女?”

“有两个女的。”

田冬梅咬着下唇,磨蹭了半天,开口了:“长得好看不好看?”

盛元子窘半天,挠头说:“不知道,我没注意她们。”

“骗人!有人看见你,你和女同学一起,逛马路。”

盛元子急了:“谁骗你是条小狗,反正信不信由你,我不和她们说话,只想着上大学。”

“真没和一个姑娘说过话?”

“真没有。”

田冬梅嘴角和眉梢又翘起来:“看你急的,我是试探试探你,你肯定能上大学,上大学以后呢?”

这个话正好在盛元子的话匣子里满满的,全是,就说得很有劲,人也更有了光彩。田冬梅心就不够用,顾上眼看顾不上耳听,最后大意还是听明白了,就是干出大出息,有很多钱,然后在竹园旁河边的地方盖个白色的小楼,住在里面写书。

田冬梅急急地问:“就你一个人?”

盛元子想想说:“一个人不行,还得和你说说话。”

田冬梅幸福极了,忽然感觉到盛元子恐怕挣不了大钱,自己就下决心挣钱,为盛元子,也为自己盖这个白楼。

日子说快也快,说慢也慢,最终都流走了。几年下来,盛元子大学毕业了,分在西南的一个城市里,田冬梅学玉雕手艺也出了师。这几年中,两人也见过几次,虽没变得更亲密,却也没变得生分。盛元子仍叫她冬妹,仍是和她无话不说。要说变化也是有的,盛元子厚嘴唇的周围长出一茬硬硬的胡须,黑黑的还夹杂着几根黄的和红的。田冬梅比先前丰满了,只好和半箱子旧衣服告别。人长大了,胆子却长小了,田冬梅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勇气始终鼓不起来。这颗种子被岁月中落下的尖埃越埋越深,她常忧心忡忡想心事。若只如此还好受些,有一些传闻进了耳朵,这会使冬梅夜里失眠。譬如听到“某县长的女儿”“某局长的千金”“某厂长的小姨子”看中了盛元子等等。这么传几年,光打雷,不下雨,盛元子总是孤雁来孤雁去,田冬梅就对传闻不在意了。何况她还在盛元子那里一一核实过,没有的,盛元子就一口否定,若有,盛元子也都一五一十招来,或者说:“我没看下的我不愿”,或者说:“我爸一个朋友提过我推了。”盛元子对婚事毫无热情,田冬梅看着心里也怵,只好在等待中消受美丽的梦境。村里人再有传说,田冬梅就站在一旁冷眉冷眼听,听后也不言语,只用鼻子哼哼便走开。这事由田冬梅做出来,村里人也能看惯,早把她当了病人。要不哪有二十多岁大闺女赶媒人出门,又开口要十万元彩礼,又要倒插门,又要人家先盖一栋小洋楼,话说得不着边际!这期间,东家嫁闺女,西家娶媳妇,田冬梅都送厚礼,渐渐在村里姑娘媳妇中就有了威望。青年女子常纳罕田冬梅的快乐,免不了找些原因,找来找去找不到,读高中的小女子分析说:“冬梅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一年仲春的一天上午,一群姑娘媳妇随田冬梅去了河边洗衣服。和田冬梅一起洗衣服有趣,还能用田冬梅的洗衣粉洗心爱的衣服,论斤称的棉油皂只配洗补了补丁的物件儿。众人把衣物泡起,便有一段等待的时间需要打发,于是,便有一片白得像藕一样的青春的脚和小腿伴着铜铃般的笑声在清清的水中划出舞蹈来。嬉耍够了,几个女子便在初绿的草地上围着田冬梅坐着、卧着、躺着,先感觉下春日阳光劳动时不及细品的好处,接着有人说:“别这样干坐着,说几个笑话开开心。”

田冬梅就清清嗓子:“我今天说个谜,猜不中就赏她做丈夫。”

一小女子两肘撑在绿草里,修长的双手托着桃红的腮,粉嘟嘟的小腿绞在阳光中,脆生生说道:“冬梅姐,今天我猜,只是别太丑了。”

可见这已是个保留节目。

田冬梅诡秘地一笑,舌头蛇信般舔舔上唇:“是个好东西,你别怕,可听清了:远看像个葫芦,近看像个瓢,走到跟前看一看,豆腐渣掺猪毛。”

小女子猜了西瓜,猜了刺猬,干脆又猜了一头小白猪,田冬梅都说不对,只好求田冬梅亮谜底。

田冬梅说:“你猜不出,可别怪我,不说了吧。”

众人不依。

田冬梅笑着说:“是男人的秃子头。”

众人立马笑倒了。小女子笑一半,就和田冬梅滚在一堆去了……

众人开始淘衣服时,只见盛元子身后跟着一个大姑娘,撕开沿河白练样开放的槐花,向这边走来。田冬梅拎着被单的手僵在空中,手一抖,被单坠入水中,眨眼就冲出丈把远。田冬梅追过去捞过来,盛元子已和众人搭上话了。

……

“盛元子,别走,给五嫂介绍介绍。”

“是个客。”

小媳妇叉起腰,先笑成弓的样子:“你说啥?客?开着开着就开床上了。”

几声低低的窃笑伴着盛元子的红脸响着。

“冬妹……”

盛元看见了田冬梅,站下了。

田冬梅剜一眼陌生的大姑娘,拎起棒槌,低着头说:“快回吧,你爷早上还说有喜鹊叫。”立马蹲下槌衣服。

盛元子和大姑娘还剩个背影在,这边就叽叽喳喳起来。

“我见过的,就是县医院那个,听说也是大学毕业哩,也不尽是那个郎才女貌。”

“五嫂,护士都是中专毕业,大学毕业就是医生了,这叫等级。”一个叫燕子的姑娘说。

“能上中专也是本事,也免了一辈子修理地球。你看人家那颜色,乖乖的,浓眉大眼,人长得好,那个,那个风度也好。”

“他们成不了。”田冬梅冷冷的声音加进来,“成了也长不了。不信走着瞧。”不等别人问出话,停下棒槌,抬头打出一排机关枪,“盛元子身上那件毛衣还是上高中时那一件,袖口都烂了。这女子心太粗,谈两年连件毛衣也不给盛元子织。盛元子像个大孩娃,心粗就长不了。”

猜谜小女子见到机会自然放不过,先就把身段笑成一个小波浪样子:“你,你这样心疼,织一件送他呀!”

田冬梅也不反击,想着自己织的好几件毛衣还没送,不知怎的,下手就狠起来,一下一下打出梆梆的声音,槌得小媳妇们心痛起来。

“冬梅,要捶烂了。”

盛元子这次婚姻真让田冬梅言中。先是婚期让盛元子一拖再拖,婚后盛元子也不常回来。柳村人倒能常见到那女子,模样不咋变过,只是一圈圈地憔悴起来,那肚子始终也没胀起来。果然,陆陆续续的传闻就在柳村的舆论界散了,大意都是说盛元子铁了心要做那陈世美了。

这几年,田冬梅发了狠地挣钱,只要不病倒,上了玉石车就不下来,做下货干脆来个自产自销,西安、郑州地跑起来。田冬梅的变化外人还觉不出什么,家里人可都看在眼里。话不多了,就是要说,也是极短的三言两语,硬邦邦地砸人。脾气也朝大里长,摔碟摔碗是常有的事,弄得只要她在家里,母亲和弟妹就得如秋蝉般不声不响着。弟妹感到她还是个温暖的大姐。在严冷的冬日,水太凉,玉石冻脆的时候,全家人围着火盆坐,田冬梅用各色各样的毛线织男式毛衣,眼神飘飘忽忽,暖暖的像两朵火苗,这时叫她一声姐,她便把手停下,抚摸着弟妹滑柔的小脸,掏出钱来给他们:“拿去买书吧。”

这期间,田冬梅见过盛元子两次,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她仿佛在耐心等着一个什么结果,而那结果的形状却想也想不清。

这一年春天,盛元子的爷爷要重新砌院墙,白冬梅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借这个事到西南那个城市去看看一年多没回过故乡的盛元子。

她在村委会那三间房里找到了虎子,虎子正跷着二郎腿,叼一根白河烟看报纸。一见田冬梅进来,虎子倏地就变成一根棍子了。这并不奇怪,因为虎子追求田冬梅已有些年头。

“大秘书,你在忙呀。”

“不忙,不忙,有啥事你让小三来喊一声,不用亲自跑来。”说话间就泡杯茶递过去。

田冬梅在虎子那把椅子上坐下,呷了一口茶水,朝虎子赐出一个笑。粗粗壮壮的虎子露出一副痴相。

“有啥好看的。”田冬梅再喝口茶。把报纸拿起挡了脸。

“是你好看。”

“真心话?”

“真心话。”

“没有一样不好?”

“都好都好。”

“屁话!真的就没挑了?”

虎子就觉得心思不够用,还没见过田冬梅这样对自己笑,想着石头也该暖出小鸡来,胆子就大了,“要说不好,也不算不好,要是都是双眼皮就更好了。”

田冬梅拿报纸的手抖了抖。虎子就涨红了脸,手脚都觉碍事,舌头也不灵活了,吞吐着:“这,这真的不算不好,你要真是觉着不好,做个手术就中,报上登的,郑州就有,又不贵,再说贵你也不怕……”

田冬梅把眼露出来,看着虎子:“你还算个好人,说实话。”

虎子见入了港,就得寸进尺:“冬梅,我提的事,你答应了吧,我妈要把我逼死了,三天两头托人提亲。”

“又没人拦着你。”

“你,你就真的不明白?”

“明白不明白谁说得清,我再想想吧。”

“还要想多久,都早扔二十奔三十了。”

“一个月。”

“多少?一个月?那时你就答应?”

“看你的表现。”

虎子忙表态:“为你杀人放火都中。”

“别说这,我要看看耐心。”

“咋个看法?”

“你不是管送信送汇款单吗,每天邮递员交给你,你都拿来要我看看再送去,中不中?”

“中!”

半个月后,田冬梅中断了合同。那天傍晚,虎子拿来一个汇款单,是盛元子寄给他爷爷的一百元钱。虎子递过汇款单,嘴里说:“陈世美做孝子了,寄钱帮他爷修院墙哩。”

田冬梅皱皱眉头,白了虎子一眼,眼珠转几转,说:“晚上我正好去大爷家,我替你送过去。”抓起条几上一包芒果烟,扔过去,“我要做饭了,你回吧。”

这一夜田冬梅梦里笑醒几回,不为别的,就为猜中了盛元子的心。

第二天,虎子来找田冬梅。小三子说:“我姐去郑州了。”

又过半个月,田冬梅回来了,村里人都觉田冬梅变了样,具体又说不出哪儿变了,唯有虎子眼细,瞄出田冬梅割了双眼皮。找田冬梅要回话,田冬梅说:“后半个月我不在,不作数,还得再等等。”虎子也不难过,自己说话田冬梅真听,前途长些,总算有了光明。

敲盛元子门的时候。田冬梅犹豫了半晌。盛元子问她来干啥,就说来卖货,货卖完了,顺便来看看,想周全了,才敲了门。

“冬妹,是你?”

“是我。”

“来做啥?”

“来卖货,顺路来看看。”

“一年多没见面了。”

“是一年多没见面了。”

果真就是这些话,田冬梅就不觉着心慌。

“冬妹,你变洋气多了,像个城里人。”

这话没想到,心一乱跳,耳根就红了。

“冬妹,还没吃晚饭吧?”

“你吃了?”

“我吃了,我陪你去外面吃点。”

“我刚下车,不算饿……我刚,刚下汽车。”

“不吃咋行,那就吃点方便面吧。”

于是,就吃方便面。吃完,开始坐下说话。村里事讲完了,爷奶的身体也问候了,忽然就冷了场。两人干坐一会儿,田冬梅已经弄不清是来干什么,应该说什么。这些早在火车上想好的,谁知一见盛元子,都想不起来了。田冬梅心里就着急,这一急,话就冲出来了。

“盛元哥,咋就弄成这样子,你不知道村里人说得多难听……”

话一出口,田冬梅自己也吓了一跳。从来就没想过说这些,到底是怎么了?一抬眼,就见盛元子脸变得铁青,开始摸出香烟抽,一连抽了两支,田冬梅的心都熏碎了。

“冬妹,这些年快把我憋死了,也真想找人说说,一直也找不到。最艰难的时候总算过去了,挣到一笔钱就能了结了,逼得我只好学着做生意……”

田冬梅细细听着,连一声叹息的重量都感觉到了。这都是她早想到的,渐渐地田冬梅就续上了那个思绪,越发有点害怕那个结果了。想着自己为来这一趟费的心计,又生怕丧失最后一缕勇敢,等盛元子刚讲完一个段落,忙插一句:

“盛元哥,你,你,你心里真的就没有一个人?从小到现在……”

田冬梅不敢再说下去,若是回答没有,或是有却是另外一个人,可怎么办?她觉得心已含在嘴里,再张口就要掉出来。

盛元子冷坐很久,静静地说:“冬妹,你也不是外人,虽然我比你大,可我自小就把你当亲姐姐看,以前也是什么话都和你说,我就全给你说说吧。”他拉开抽斗,从一个密处拿出一张彩色照片,是一个陌生的姑娘。

田冬梅再也听不清一句话,迷糊一阵子,忽然就发现了盛元子下巴刮得铁青,身上是崭新的毛衣,用难度极大的针法织成的,颜色配得正好,眼泪就不再争气,扑簌簌滚出两串。

盛元子愣住了。

田冬梅忙掩饰:“我这个人最听不得苦呀爱呀的,一听就流泪,小时候,你给我讲肖长春和焦淑红,我就哭过。”

盛元子就说:“谁想得到。你早点睡吧,我去同事家里住。”说完轻轻掩门出去了。

田冬梅呆坐一会儿,忽又看见了睡在桌子上的姑娘,眼泪鼻涕似约好了,看谁跑得快争先恐后地涌了出来。她把桌上的姑娘翻过来,倒过去,折腾许久。后来,眼泪像是尽了,任凭心尖疼得浑身发颤,也不肯流来滋润滋润。她就那么一个姿势坐到后半夜,样子像十三岁那年看盛元子说快板。换个姿势,这才注意到那占满一面墙的书,不由得走过去一排一排摸着,大部分她连名字都认不全了。不知不觉她把手指塞进嘴里,流了血,她才轻叹一声坐下。久久地看着那一排一排的书,那山样的书挡在她面前,盛元子早到了山的那一边。她又一次看桌上的姑娘,发现姑娘确实好看,笑起两个翘嘴角,模样很像电影明星刘晓庆。田冬梅又长叹了一口气。

天快亮时,她开始收拾房间,把书架擦了三遍,最后把姑娘靠墙立起,嘴里不清不白对姑娘说些什么。

吃了早饭,田冬梅执意要走,盛元子如何说也留不住。田冬梅掏出自己精心打磨的翠玉鸡心坠,放在姑娘照片前。盛元子忙说太贵了,不能收。田冬梅不理睬,用小时候常用的口气对盛元子说:“是给她的。”接着又在心里和姑娘说,“盛元子托给你了……”

“盛元哥,你不该做生意。”

“赔了。”

“到时候用多少钱,给我说一声,算借给你。”

盛元子点点头。

“以后还要常回去,你爷奶老多了。”

“嗯。冬妹,你,你也该成家了。”

田冬梅笑笑,叹一声:“该成家了,我听你这一回,小时候你总是听我的。”

回到柳村,田冬梅宣布秋天就结婚。母亲为此事愁苦多年,免不了一怔,就问田冬梅看上谁了。田冬梅说:“还没想好,你们作准备吧。”这样,母亲心又揪起来了。

过半个月,田冬梅开始买嫁妆,母亲才知真不是儿戏,不过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耐不住地问:

“死妮子,到底看下谁了?”

“到时你就知道了。”

“我是你妈,要是放在旧社会,看不打断你的腿。是不是虎子?”

田冬梅冷笑道:“他还不配。”

“你存心要气死我不成。”

“就是周家的老三,胜园子。”

母亲惊得合不拢嘴:“你疯了,人家早定婚了,今秋就要迎亲哩。”

“那怕啥,新社会结了婚还能离呢。”

母亲又小心问:“你大他七岁,他能愿?”

田冬梅脱口说道:“由不得他。”

秋天里,田冬梅果真嫁了周家的胜园子。陪嫁的豪华不必细说,光带给新郎官的毛衣就装了两个大箱子。婚宴的丰盛也不必细说,虎子喝醉两次吐的酒菜,醉倒村里三只花狗两只黄狗。

不久,人们就看到新郎官胜园子穿着不同颜色,不同针法织的毛衣,叼着带把的香烟满村走动。人逢喜事,免不了要找朋友喝酒。

几个朋友一起比指头。几瓶酒下肚,舌头发硬了,胆子也壮了,脸皮也厚了,荤的素的话都喷出来,连私房床第事也都拿出来交流,有的炫耀,有的叹息。胜园子一言既出,就把大家全镇住:

“她不停叫我的名字,轻的重的,长的短的,软的甜的,把人都叫酥了。”

只有一点胜园子感到不如意,那是在手痒了,坐在麻将桌前的时候,打不够圈,田冬梅的声音就满村响:“胜园子——胜园子——”很扫兴致。

田冬梅的声音硬硬的、涩涩的,出口要过三道关,落地砸出三个坑。

同类推荐
  • 二人谋事

    二人谋事

    当表示“安全带未插好”的红色警示灯亮起之后,苏珊娜·塞尔准尉松开了已经被掌心的热度焐得发烫的操纵杆,像猫一样将双臂抵在面前两尺外的风挡上,在穿梭机狭窄的驾驶室里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尽管从理论上讲,这是严重违反驾驶规定的,但在眼下,至少有两个理由允许她这么做:首先,对任何一位在这个容积不到二十立方米的罐头盒子里与三个散发着难闻气味的男人一起待了整整三十个标准小时,而且一直在不眠不休地驾驶穿梭机的女性而言,暂时的放松是极其必要的;其次,就她所知,那些有权查阅她的驾驶记录的人已经不会再因为这点儿小问题而扣除她飞行执照上的点数,或者因为“涉嫌危险驾驶”而把她扔进基地的禁闭室了。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小说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个孤儿,他聪明勤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周围善良人们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一位名作家。小说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爱的生活理想,被他称之为自己“最宠爱的孩子”。其中的人物“米考伯”现已作为一个单词被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
  • 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

    张百川成为了建筑业巨子,也从农村“杀”到城市成为豪门大户。大户人家充满又鸡吵鹅斗的事端:张百川用心计招来小秘,老伴顿生醋意;大儿媳春雁守着疯傻的丈夫,听窗外一声吆喝,陡然唤起作女人的心愿;二河安分守已,偏遭人敲诈;四海为非作歹,打架斗殴,挑逗老爹的小秘,最终锒铛入狱;张百川壮心不已,却卷入政府官员的腐败案中;小不点儿五湖为一点点尊严,吃尽了苦头……大户人家由此展开了千家万户诸多似曾遭逢的现实问题,透视出当代人可歌、可怨、可恨、可叹的种种行为心态,并启迪人们思考:在富裕之后,人——还缺少什么?
  • 狄公案

    狄公案

    《狄公案》抨击了权势豪强对百姓的欺凌,歌颂了江湖豪侠的侠义行为。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文辞也通俗流畅,生动风趣,具有民间文学韵味。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如鲍自安的老练诙谐、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为,义仆余谦的疾恶如仇,鲍金花的骄矜好胜,花碧莲的质朴情挚,都个性鲜明。
  • 我是女王

    我是女王

    《我是女王》是伊能静首次作为导演出品的同名电影原著小说。这部场景感极强的爱情小说与大多数“电影书”不同,绝非一部影视作品的剧本翻版,而是通过更多的心理描写和如果只是影像就无法清晰表达的感觉。仿佛中国版的《欲望都市》,讲述了四位美丽独立、重情重义的女人敢爱敢恨、在情中曾迷失自我、最终又找到自我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4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NBA万界主教

    NBA万界主教

    万界主教,传奇一生。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执剑情长

    执剑情长

    一段架空的江湖背景,以主角的所见所闻为主线,江湖上不同人物的经历为支线,抒写了种种江湖恩怨、儿女情长......本书每日不定时更新,日更至少一章五千字起,不定期爆发二更三更四更五......
  • 怜之韵星之何

    怜之韵星之何

    这是个甜蜜而又霸道的故事。作者喜欢学霸型的仙侠,这次便带来两个学霸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全市皆知的科学家的女儿,美貌与智慧并存;一个是魔尊转世,陆航司令的大少爷。初见面时差点认不出对方,之后,他被她以法力和智慧所放倒。可怜星上神与韵何尊这看似完美的俩人,却在爱情中间产生了一条裂缝……
  • 重生九零神医福妻

    重生九零神医福妻

    傅盈盈临死之前,才知道妈妈的命,她的眼睛,都是被继母“偷去了”,想要反抗报复,却坠楼身亡。重生之后,傅盈盈身有异能,刚要报仇,发现仇家一个个像是霉运附体一般,一个个病的病,伤的伤,死的死······傅盈盈推开面前的俊美男子白宜修:起开,不要多管闲事!白宜修:不是多管闲事,我是在报恩傅盈盈眼睛一亮,看着面前的绝世美颜小哥哥,小手一挥:不用这么麻烦,你貌美如花,以身相许就行了!
  • 视你如命我如尘

    视你如命我如尘

    安晨诺躺在病床上“我犯的错,我就要担。”连寂凌苦笑“原来我们的缘分那么浅,浅到我们来不及告诉彼此。”宋深铭推开她“还好,你没事就好。”黎战“还好,我不曾欠你,还好,我们缘分匪浅,还好,有你陪我。”
  • 曾有七夜雪

    曾有七夜雪

    一篇很短的故事,平常不过的套路和剧情,但这是洛初雪和莫柒的一个秘密。
  • 城南又花开

    城南又花开

    这个故事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说短是因为他很早就去了,带着那一份仅存的孤傲,逃离了人世间。说长是因为另一个人用了他的整个余生来实现他未完成的梦想。但遗憾是,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将那首曲子唱完。惊鸿一瞥,于是一曲终年。
  • 无缘社会

    无缘社会

    《无缘社会》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因为采访到后来这些无缘死者身份都渐渐明朗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 网游之枪械专家

    网游之枪械专家

    “你不传我的手艺就别做我寒家的儿孙。”在和父亲第n次吵架后,洛离用离家出走的方式为他们父子间的恩怨暂时划上了一个蹩脚的句号。离家后的洛离只身一人来到燕都,除了车站的检票员,没有人知道一个叫洛离的人来到了这座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一个命不久矣的男人为他指点了一条名为“星云”的道路。一把无人使用的武器造就了“绝代枪臣”的传说。成名,质疑,朋友,麻烦,生命,死亡,命运的丝线用游戏的方式把人间的种种交织在一个名为洛离的少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