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4700000026

第26章 1956年

1月1日,毛泽东在上海锦江小礼堂和周谷城、陈望道一起看文娱节目,其中有个戏是有关李自成的一段历史。

舞台前放着两张大沙发,那是特意给毛泽东和陈毅留着的。但毛泽东却不去坐,而是与周谷城、陈望道等坐在中间一排小椅子上,并笑着说:“我们就甘居中游。”

“这里中游好,能看得清楚些。”周谷城随即补充道。

关于李自成的戏快开演了,周谷城随意说道:“有人说,洪承畴之投降清朝具有善意,目的是减少汉人的大遭屠杀。”

毛泽东带着微笑说:“有此说,不可不信,但亦不可全信。事情不甚简单。怕还要有些设想研究。”[121]

1月,毛泽东在上海观看了周信芳主演的京剧《打渔杀家》。演出结束后,毛泽东接见了周信芳。[122]

[附注]周信芳(1895—1975),京剧演员,艺名麒麟童。工老生,善于以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话白和优美强烈的形体表演动作来刻画人物,唱腔亦富于韵味和感情,世称麒派。代表作有《四进士》的宋士杰,《徐策跑城》的徐策,《坐楼杀惜》的宋江,《打严嵩》的邹应龙,《追韩信》的萧何。

4月17日,浙江昆苏剧团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昆曲《十五贯》,毛泽东观看了演出。当看到台上那个官僚主义者周忱夸奖草菅人命的过于执是“国家良臣”,诬蔑况钟搞调查研究是“节外生枝惹是非”,自诩“一生唯谨慎,从来不逾常规”时,毛泽东畅怀地笑了,语含嘲讽,笑指周忱说:“他不逾常规!”[123]

[附注]昆曲兴起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问,在我国戏曲史和音乐史上都有相当的地位。但是,文辞深奥,音乐和表演过于雕琢,因而难以成为大众艺术。到解放前夕,全国尚存的昆剧团寥寥无几。由周传瑛和王传淞等人主持的国凤昆苏剧团(即浙江省昆剧团前身),当时只有七个演员,一个乐师。

毛泽东称道《十五贯》,主要是认为草菅人命的过于执的官僚主义作风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他在当日一次会议的插话中说,《十五贯》应该到处演,戏里边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过于执,在中国可以找出不少。[124]

4月25日,毛泽东又在中直机关礼堂,再度观看了《十五贯》,并指出:《十五贯》是个好戏,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十五贯》;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周恩来在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作了近一个小时的讲话。周恩来说,《十五贯》有着丰富的人民性,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不仅使古典的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周恩来还指出《十五贯》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树立了良好榜样。[125]

[附注]据许姬传《<十五贯>的艺术成就——回忆三十年前的一场戏》称:“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带了《十五贯》到北京演出,起初上座率并不理想,周恩来总理看了《十五贯》后,在北京饭店召开座谈会,梅兰芳先生和我准时前往,那天与会的是演员、导演、剧评家等七十人,都站着,周总理站在桌后讲话:‘我看了昆苏剧团的《十五贯》,这是传统公案戏,改编本以通俗而简练的语言,描述了况钟经过调查研究,诱捕正凶娄阿鼠,弄清案情真相,平反了一桩复杂的冤狱;演员的精彩演技,体现了剧本的精神,应该说是建国以来一出富有教育意义的好戏,由于昆剧的演出形式,没能引起观众的重视,我们要大力提倡宣传。’指着欧阳予倩先生说:‘你要写文章介绍这出戏!’又指着梅先生说:‘你要写两篇。’于是梅先生就赶写了《昆苏剧团的(十五贯>观后》1956年4月22日发表于《光明日报》。以后,又在《戏剧报》另写了《谈昆剧<十五贯)的表演艺术》。同时,大家纷纷写稿介绍。有一天,我到吉祥戏院购《十五贯》的戏票,看见门口排了长队买票,傅经理说:‘《十五贯》是今年票房价值最高的一出戏。”’

又称,当时天津京剧团还移植了《十五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十五贯》彩色记录片向国内外发行。在香港放映时,京剧名老生孟小冬连看了七遍,她对周传瑛(况钟扮演者)、王传淞(娄阿鼠扮演者)的演技,作出很高的评价。(据《燕都艺谭》第349页)

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有缺点,又是优点时,他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但是,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126]

4月28日,毛泽东在讨论《论十大关系》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另一种学术。”[127]

5月2日,毛泽东在第二次谈《论十大关系》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讨论总结时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必要的,这个问题曾经谈过。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这个。”[128]

6月3日,据王任重日记:毛泽东在武汉看了沈云陔主演的楚剧《庵堂认母》后说,沈云陔演的很好,他的唱腔像程砚秋,圆韵浑厚,我看程砚秋比梅兰芳唱得好。[129]

[附注]《庵堂认母》,传统剧目,清人作弹词《玉蜻蜓》中的一折。全篇写书生申贵升私通尼姑智贞,病死庵中。后智升生下遗腹子,为徐姓收养,取名元宰;16年后,元宰考中解元,庵堂认母。此剧也有锡剧、越剧、沪剧和甬剧等剧种。

沈云陔(1905—1978),楚剧演员,旦脚。建国后任武汉楚剧团团长。

6月20日,毛泽东指出当日的《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有原则性错误”。并说:引我的话,掐头去尾只引反左的。这不对。不用全段话,是秦琼卖马,减头去尾要中间一段。方法是片面的。[130]

[附注]“秦琼卖马”,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说唐全传》,写隋末秦琼押解犯人到潞安州天堂县,因天寒未带棉衣,穷困在旅店,不得已而卖去所骑黄骠马。

毛泽东在列车上聆听京剧唱片。

据王爱梅回忆,毛泽东在列车上,一边吃饭,一边听。他所听的大多数是“四大名旦”和马连良、裘盛戎、张学津等名家,如梅兰芳《霸王别姬》,裘盛戎《铡美案》、张学津《借东风》。她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毛泽东听的是张学津唱的《借东风》那段唱腔。他听得很入神,或许是他的情绪感染了我,我也听得很有兴趣。听完唱片,我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非常赞叹,也非常喜欢张学津的唱腔,对他说:‘张学津唱得真好。’毛泽东说:‘京剧是有韵调的,这是什么板眼,你知道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他扳着自己的手指说:‘这是二黄导板回龙。’又搬着第二个指头说:‘还有二黄原板和二黄散板。’我点点头说:‘主席,其实你比诸葛亮高。’他好像从《借东风》的思绪中回到现实,慢慢地‘哦’了一声问我:‘怎么个高法?我怎么比诸葛亮强啦?’我说:‘你总结出的游击战争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和诱敌深入战术,不都比诸葛亮高嘛!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不都是你指挥的吗?’毛泽东摆摆手对我说:‘得,得,这次聊天你胜啦!’我听后得意洋洋的。他看我这得意忘形的样,用手指着我说:‘小鬼,下次聊天,我还考你京剧。’”[131]

[附注]裘盛戎(1915—1971),京剧演员,工花脸,为金少山后的又一位挑班的花脸演员。演唱韵味浓厚,含蓄细腻,以洪亮、浑厚、细腻、甜润的花脸声腔著名,被称为“裘派”。代表剧目有《上天台》、《铡美案》、《将相和》。

《铡美案》,京剧剧目,又名《秦香莲》。写陈世美别妻秦香莲入京赴试,中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携子女来京寻夫,陈不认,反逐出门,且密遗家将追杀,未成。秦香莲至包拯处控告。包拯乃计召陈至衙,令秦与陈对质,陈强词狡辩,包拯欲铡之。太后、皇姑均来阻劝,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

张学津(1941一),京剧演员。1962年拜马连良为师,演出有马派剧目《借东风》、《赵氏孤儿》、《甘露寺》、《清官册》。

8月24日,毛泽东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负责同志谈话。他说:“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小说,外国是后起之秀,我们落后了。鲁迅对于外国的东西和中国的东西都懂,但他不轻视中国的。只有中医和京剧方面他的看法不大正确。中医医死了他的父亲。他对地方戏还是喜欢的。”[132]

据侯宝林回忆:“1956年间,我曾在《北京文艺》上发表了《相声的结构》、《相声的语言》等几篇文章。那年,召开了政协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同志在接见文艺界代表的时候,对我说:‘啾,写了很多东西,你想当相声博士啊!’毛泽东同志十分风趣的语言,长期鞭策我对相声艺术进行理论上的探索。这是对我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旧社会只读过3个月小学的曲艺演员的多大的关心和鼓励啊!”[133]

9月30日,毛泽东同印度尼西亚总统阿哈默德·苏加诺就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作了谈话。

在谈话中,毛泽东面向黄镇大使问:中国京剧团到印尼去表演过没有?演出过《雁荡山》没有?

黄镇说演出过。

毛泽东说:在这个戏里,两派作战。保守派守城,革命派把城围住,后来飞进城去。英国报纸画了一幅漫画,说中国进入联合国,就像《雁荡山》一样,要飞进去,也就是说,我们要打进去。

毛泽东就用《雁荡山》的故事比喻,我们要进入联合国,必须赶走蒋介石的代表。[134]

[附注]《雁荡山》,现代京剧剧目。徐菊华等编剧。写隋末孟海公与隋雁荡山守将贺天龙,经山地战、水战、攻城战,最后取得胜利。表演上全面发挥了武打技艺。原为哑剧,后增加简单的念、唱。按,孟海公有其人,为隋末山东农民军领袖之一,但雁荡山贺天龙均无此史事。

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每年国家预算要三榜定案。就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还有一些有关同志,开三次会,讨论定案。这样就使大家都能了解预算的内容。不然,总是经手的同志比较了解,而我们这些人就是举手,但是懂不懂呢?叫作又懂又不懂,不甚了了。用三榜定案的办法,你就那么十分懂?也不见得,还是跟经手的同志有距离。他们好比是戏台上的演员,会唱,我们好比是观众,不会唱。但是,如果我们看戏看久了,那个长,那个短,就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戏唱得好坏,还是归观众评定的。要改正演员的错误,还是靠看戏的人。观众的高明处就在这个地方。一个戏,人们经常喜欢看,就可以继续演下去。有些戏,人们不大高兴看,就必须改变。”[135]

同类推荐
  • 知堂回想录(套装共两册)

    知堂回想录(套装共两册)

    本书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细述亲历之近现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五卅、三一八、北伐、清党等,是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必读之作,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〇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时改名“知堂回想录”。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②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②

    《王火文集·第一卷·战争和人》收录了王火的代表作《战争和人》三部曲,分别为《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枫叶荻花秋瑟瑟》,是世界反法西斯书系中的一部力作小说,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核心人物童霜威由消极避难、保持名节到鄙弃国民党独裁统治、投入民主运动的行列。同时,成长为青年的童家霆,也在时代风云的锻造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光明。
  • 遗迹题额

    遗迹题额

    这也是一种“重大碑书”,只不过并无完整的碑文,而只是题写遗迹之名,称为题额。这些遗迹很多,例如:仰韶遗址、秦长城、都江堰、云冈石窟、荆王陵、东坡书院、峨眉讲堂、昆仑第一城、乌江大桥、张骞故里等等。这些题额,都已镌刻于各个遗址。作者把这些题额收入本书时,还叙述了每个遗址的历史意义,以及自己选择题写的理由。把这些叙述加在一起,也可看成是一种依傍大地实景的历史导览。
  • 戴明贤集(第六卷):九疑烟尘

    戴明贤集(第六卷):九疑烟尘

    本书收历史题材小说短篇六篇、中篇一部、长篇一部。讲述了吴汉槎、狄仁杰、秦桧、杜衍、欧阳修、米芾、龚自珍、军营歌伎严蕊、唐仲友、何腾蛟等的故事。作者有着独特的文化视角,认为过度使用小说创作的虚构权,会削弱阅读的信任感。因此本书稿中的大小故事情节,均有出处,其史料来源包括正史之外的野史、笔记等等。作者认为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往往更接近真实,合乎情理。书稿诸多故事中只有一个虚构人物,即何腾蛟的随身护卫何七。本书保持着一种慢速、朴拙的手工感,写人、叙事、状物,针脚绵密细致,回味悠长。文学家擅长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等,也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变得亲切感人,活生生立在纸上。
  • 范稳自选集

    范稳自选集

    本书精选了范稳关于藏地文化历史和文化抗战两大主题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以及《重庆之眼》和最新作品《吾血吾土》。虽是摘选,但每部书都尽量保持了故事和人物命运的逻辑性和美感,可谓故事和文字的“精华素”,其中充满民族与信仰的砥砺与碰撞,坚守与交融,涌动着强烈动人的情感。
热门推荐
  • 九极妖仙

    九极妖仙

    新文《浩渺长生途》已发布,欢迎跳坑~大道苍茫,踽踽独行,心之所向,是为道。浩然宗杂役弟子苏九,偶获上古洗髓灵丹,洗髓易经,踏仙路!(ps:女主不是妖修不是妖修不是妖修,也不是妖!)(文风偏暗,无男主,不喜勿入)
  • 纪元黎明

    纪元黎明

    气候异变,随着植物违背常理的生长,人类生存环境开始迅速恶化,仅仅一年的时间,各座城市外围就已被森林包围,化为一个个孤岛,更严重的是……
  • 一路繁花

    一路繁花

    小团子哒哒跑进御书房,奶声奶气道:“外公!大姨母骂我!”精神矍铄的老皇帝道:“外公帮你骂她。”多年以后,亭亭玉立的豆蔻少女走进御书房,眼泪汪汪道:“皇舅,大表姐又欺负我了。”正值壮年的英武帝王道:“朕来说她。”再多年以后,娇美艳丽的贵族少妇美眸流转,“阿艺,母后说我霸道,不给你纳妾。”风华绝代的傻王爷道:“我去跟母后解释。”又多年以后,华贵逼人的中年美妇满脸怒气:“儿子,你妹妹被驸马欺负了,找我诉苦呢!”风华正茂的少年天子道:“朕请驸马进宫喝茶。”事实证明,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脚挖不倒,只要大腿抱得牢,一路繁花乐逍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入骨髓:总裁追妻,追一送一

    深入骨髓:总裁追妻,追一送一

    男主:厉骁寒女主:蓝夕“厉总,夫人今天谈项目把刘总打的脑震荡进医院了!”“立刻终止与刘氏的合作,另外明天我要看到收购刘氏的企划案!”秘书愣了:总裁霸气!“厉总,您给夫人新买的跑车被夫人砸了!”“带她去车库,想咋哪辆砸哪辆,另外你们多帮着点,别让她累着!”秘书傻了:车死贵死贵的呢!“厉总,夫人她……”“没事,她开心就好!”“夫人去相亲了!”厉总大惊,立刻放下一切工作,飞奔到小妻子面前,振振有词的看着对面的男人:“我的女朋友你敢动?”有一天,一个萌宝突然出现在厉总面前,天真地叫他:“爹地!”那时他才明白,她离家出走的五年都经历了些什么!当青梅竹马回来后,厉总夜夜独守空房,不行,再这样下去,老婆都要被人拐走了,于是厉总开始了他大灰狼追小白兔的套路!厉大总裁的原则:在家靠自己,出门靠自己,儿子是块宝,不用对不起天地良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范山

    范山

    “我父亲常说,医生的医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医者之心。医生要医好病人,须得先成为病人。只有体会到他人所不能体会的病人之痛,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所需要的治疗之道。”“那您是?”“我是范山。”那人的表情有些惊讶,“那你医的...”范山的目光停留在他脸上,“我医的是死人的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乱世铮妍

    乱世铮妍

    前世,稀里糊涂地被爹妈抛弃在乱军之中,历经各种凄惨之后默默死去。重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爹妈稀里糊涂的时候,把他们抛弃了。姑娘是支潜力股,大到券商,小到散户,大家争相购入!好吧,地盘我要了,财富我要了,军师我要了,将军我要了,这世道,没有什么是本姑娘要不起的!新鲜出炉的书友群,欢迎大家来敲门:114017185
  • 往生以往余生且长

    往生以往余生且长

    他是富庶江南中不勤练兵的江南少主,与她少年相识,以剑为约;中原朝局的变动颠覆了一如既往的平静生活,他们奋不顾身,危难中相爱。命数不济,他被逼上绝路,她伤心欲绝……幸得贵人相助,他再度归来,这次他是行四方的剑客,却忘却了过往。冥冥中,余生里他要换一个活法。偶然中,与她和孩子相见。是再续前缘,还是形同陌路……
  • 含羞草

    含羞草

    本书是贾永新的作品集,收录了作者的诗歌、散文等多部作品。本书包括散文和诗歌两部分,作品所表现的均为作者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题积极向上,语言文字质朴感人,可读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