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1400000006

第6章 饥饿的寡妇

寡妇曾经有个丈夫。

寡妇的丈夫曾经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吆喝着收些废铜烂铁。“收破锅破鼎啰……”,寡妇的丈夫扯着嗓子把最后一个音拖得老长。吆喝几声后,他咽了两口唾沫,然后接着吆喝。一九四五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前,到处抓壮丁,如果家中有两个男丁的话,就必须被带走一个。寡妇的丈夫不是他母亲的亲生儿子,他母亲心疼自己的亲生儿子。寡妇的丈夫不知道是谁的亲生儿子,只能跟着当兵的走。寡妇只能看着丈夫跟着当兵的走。

寡妇的丈夫生死未卜,音信全无。没有人认为寡妇的丈夫还能回来,他们都说要么死了,要么去了海那边的台湾。但他们都对寡妇撒谎说:“老天会保佑他回来的。”寡妇没说什么,寡妇不知道该说什么,寡妇只能勉强对他们挤出一点难看的笑容。

在丈夫被带走的那段时间里,寡妇到内王厝的一户人家去帮佣。那户人家的女主人是个白胖妇人,说话慢声慢气,一对金莲足,行动迟缓,走路无声,夏天穿一件白色麻质上衣,摇一把蒲扇,看上去和善可亲,一双眼睛却透着不易察觉的精明。她年轻时就是个丰满富态的女人,和寡妇不同。寡妇瘦且高,利落干脆,举步生风。这女人是丈夫的续弦,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一直生到快五十岁,所有人都说她是个有福之人,一辈子不愁吃穿,儿孙满堂。大家都叫她潭婶,叫她丈夫潭叔。

当时,潭家是王厝的大户。内王厝的祖屋和我们外王厝的格局一模一样,不过更大,而潭家几乎占据了祖屋的一大半房子。在大人们的话里话外,隐约有一种传言。传言说,寡妇年轻时和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潭叔好上了。

那是个总穿着一身灰黑色衣服的瘦高老头,不说话,更不笑,眼神像鹰。在我家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块菜地,菜地上有一棵大龙眼树,他几乎天天在那埋头打理菜园子。天还没亮的时候,他就出现在那里,点着一盏煤油灯。碰上下雨,他就披上棕色的蓑衣,戴上斗笠,依旧埋着头打理菜园子。如果雨下大了,他就躲到菜地上的那个小茅草屋里。

一日,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走进了王厝,来到了寡妇的门前。“我这也没有什么吃的给你了,你上别家去看看吧。”寡妇说的是实话。但乞丐并没有走开,而是叫了一声寡妇的名字。

寡妇的丈夫回来了,是一路乞讨回来的。“饿死的,病死的,被打死的,到处都是,死了也没人埋。”寡妇的丈夫能够回到王厝绝对是老天爷额外开恩,为此寡妇不知说了多少遍“多谢天公”。寡妇的丈夫照旧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着收破烂:“收破锅破鼎啰……”吆喝几声后,他依旧咽了两口唾沫,然后接着吆喝。

寡妇的丈夫在逃回王厝的第十二个年头,死了,是活活饿死的。那几年,王厝饿死的并非只有寡妇丈夫一个。那年的万春城城志,这样记载:“全城春荒严重,口粮实行低标准和‘瓜菜代’(用瓜菜代替粮食),造成水肿病和饿死人的严重后果。”

寡妇的丈夫被埋在山上,连个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很多年后,寡妇的儿子想给他修墓,却连坟头都找不到了,可能被人铲平了,也可能被山洪冲垮了,尸骨无存。

寡妇成了寡妇。寡妇要养大一个九岁的儿子和一个四岁的儿子。寡妇不敢伤心过度,寡妇只能擦干了眼泪,挺直了腰板做寡妇。寡妇养大了儿子,看着他们娶妻生子。寡妇却一直是寡妇。

寡妇有个小孙女叫阿冰,寡妇非常疼爱阿冰。每天,寡妇背着阿冰去六里街逛一圈,给她买块糕子吃。这种糕点,大小如火柴盒,白色的糕子上点缀着黑色的芝麻,松软香甜。那些年,阿冰吃掉的糕子估计有好几筐。

阿冰天天跟着寡妇,和她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晚上睡觉的时候,阿冰总伸手去摸寡妇的背,摸着摸着就睡着了。每天凌晨四点多钟,天还没亮时,寡妇就起来做饭。没人让她起那么早,但她已经习惯了那么早。她一边做稀粥,一边蒸红薯。红薯刚刚蒸熟,阿冰就吃上了。整个冬天,寡妇一家天天吃红薯。

后来寡妇生病了,病得不轻,但阿冰依然和她睡在一起,寡妇的儿子说,“不能再睡一张床了”,就在旁边给阿冰弄了张小床。一个夜里,阿冰被一片哭声吵醒,头顶白色的灯光刺得她睁不开眼,迷迷糊糊看见一群人围在她奶奶的床前。阿冰坐了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阿冰,你阿嬷走了”。不知谁跟阿冰说这么一句话。阿冰仍然傻坐在那,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快过来哭你阿嬷吧。”不知是谁又跟阿冰说了这么一句。阿冰不知道自己愣在那多久后,才突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然后如决堤的桃溪,哭个没完没了。

寡妇得的是癌,食道癌。疼痛折磨着她,使她无法进食,积攒了一辈子的饥饿折磨着她,直到最后一刻。有一次,走在街上,寡妇突然很想吃肉,她塞给阿冰两块钱,说:“阿嬷累了,在这歇一下,你到那边肉铺去买两块钱的肉吧。”阿冰有点惶恐,她从来没有自己买过东西,但还是去了。

当阿冰把买来的猪肉递给寡妇后,寡妇却生气了:“你这个傻孩子,这肉这么老、皮这么厚,阿嬷嚼得动吗?”那是老母猪肚皮上的一块肉,上面还有一个凸起的猩红色奶头。那个卖肉的中年男人把没人要的那块肉卖给了一个四岁的小孩。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王厝人都鲜少吃肉。寡妇心疼那白花的钱。这是寡妇对阿冰生气的仅有一次。

所有人都说寡妇是个苦命的人。王厝人这么说,寡妇的儿子这么说,寡妇的弟弟也这么说。寡妇的娘家离王厝不远。有时会带阿冰一起回去。去寡妇的娘家,要爬山。对阿冰来说,那段有着一级一级石头台阶的山路,确实有点漫长,中途常常要停下来休息两三趟。寡妇的父母早就不在了,寡妇回的是弟弟家。

阿冰叫寡妇的弟弟老舅。老舅是个十足的酒鬼,每天都得喝酒,而且回回都要喝醉。老舅母高高瘦瘦,头发凌乱,走起路来,有点飘忽。听寡妇说,她有病,平时一切正常,但发作时和疯子差不多,抽搐,口吐白沫,又喊又叫,又抓又咬。所以,阿冰总是避着她,哪怕她对着阿冰笑,阿冰也不敢靠近她。老舅的几个儿子都不爱说话,每天下地干活,吃饭,睡觉。

只要老舅到寡妇家,寡妇的儿子必定要和他一起喝酒,每次老舅都必定喝醉。“大刚,我来你这不求别的,就求有杯酒喝。”老舅总是这么对寡妇的儿子说。

“阿舅,你放心,我这好东西也没有,但酒肯定是有的,你尽管喝,我管够。”寡妇的儿子总是这么回答老舅。

寡妇去世后,老舅来外甥家,也还是喝酒,而且喝得更凶了。老舅坐在那里喝上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直到烂醉为止。他举着酒杯的手总是抖个不停,杯子里的酒溅出来好几滴,落在了他的手上、地上。每次喝醉了,他总是说:“我那阿姐真是个苦命的人啊。”有时候,还用颤抖的手抹一下潮了的眼睛。

因为老舅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所以阿冰的母亲厌烦他来。阿冰也烦他,烦酒鬼,但他提起寡妇时,她又可怜他。

到了晚上,从阿冰家望去,隐隐约约能看见远处的半山腰上有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闪烁着。寡妇告诉过她,那就是老舅家。所以,有段时间,到了晚上,阿冰就会去寻找远山上的灯火,看看老舅家的灯亮了没有。当然,她并不知道哪个光点是老舅家的灯。寡妇死后,她还是常常去眺望远山的灯。

在寡妇死后一年,潭叔也死了,碰巧就葬在寡妇旁边。阿冰的母亲说:“你阿嬷去世的那个夜里,菜地上的那盏灯一直亮着。”阿冰觉得母亲想说的不只是这些。

阿冰不知道该不该只把它看成是一种巧合。多年之后,谭叔的老婆潭婶死了,却葬在寡妇和潭叔中间,三个并排的墓穴紧紧地挨着。阿冰还是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寡妇的墓就在对面的小山上,从王厝望去,远远能看见。寡妇的儿子望着那三个紧挨着排列的墓穴,什么也没说。

人们在嚼嘴皮子,人们在咬耳朵,但寡妇的儿子从未说过只言片语,即使喝醉了也没有。所有的往事都连同寡妇一起埋进了坟墓里。和寡妇的丈夫一样,寡妇也一张照片都没留下,甚至连一张遗像都没有。

多年后,阿冰长大了,即使努力想也想不起寡妇的样子,但她一直记得把手伸到寡妇衣服里,摸着她的背,那种满足的、温暖的感觉。望着寡妇的坟,阿冰希望那个流言是真的,她不想让寡妇孤独一人撑过那些致命的、饥饿的日子。

同类推荐
  • 踮起你的脚尖

    踮起你的脚尖

    手机响了。小川的手机是在我的门外响起的。当时,我正腻腻歪歪地赖在床上胡思乱想,有用的没用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处于这种状态已经很久了——这时间与小川分别的时间相等——可还是什么也没想清楚。我正莫明地生气恼火讨厌自己,恨不得扇自己两个嘴巴,就听到小川的脚步声,然后是他接电话的声音。我熟悉他的脚步,熟悉他厚墩墩的大手扭动门锁的声音——当然,除了我,除了他,没人能扭开这个门锁。门锁在扭最后一圈时,钥匙要稍微往上提一下才好开。这个窍门只有我和小川知道——做什么事情不都得找好角度嘛。还是说那天吧。
  • 一九四五年的东方

    一九四五年的东方

    她叫樱子,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而实际上,她已八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回忆,人老了,过往的时光,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喜剧悲剧,啥都有。她感叹自己像个演员,在生活场景里,每个人的表现,比演员来得真实。这是生活的展演,导演就是上帝。在她所有记忆中,最清晰的,是一九四五年,这个和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年份,对她们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标记。提起这一年,真是五味杂陈啊,她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了起来。二战的经历者们,渐渐离去,只有历史蹲在原地,成为人类的疤痕和伤痛。那些鲜为人知的细枝末节,久而久之,就被人们遗忘了。
  • 冰湖上的盗鱼贼

    冰湖上的盗鱼贼

    前些日子,王队长派张凤祥领我和二愣子回渔村运回来几张大拉网。想不到,我们返回朱老四大泡子途中在黑林子迷路了不说,过夜时还遭遇狼群攻击,在黑林子坚持三天四夜,终于跟前来寻找我们的王队长他们会合了,把大拉网运到目的地。但朱老四大泡子水面实在空旷,最后拉网小队不得不放弃了,转移到卧牛河上游的东大泡子打拉网。西北风裹挟着雪粉在旷野中不停地呼啸刮过,十几个渔民沿着轧硬的爬犁印,迎着初升的太阳向下一个捕鱼点走去。这些日子,我们一直在卧牛河上游的东大泡子打拉网。
  • 官殇

    官殇

    伍九生挑着行李担走进乡大院的时候,正赶上乡干部大会散场,一溜人便都停住了脚步,盯着步伐一下变乱心里一下变慌的伍九生看。伍九生把脑袋低下去,脚下被小石块绊了一下,险些摔倒,行李担就撞在一个人的身上。伍九生猛抬起头,那个人和蔼地说:小伍,来上班了。随手接下伍九生肩上的担子。伍九生轻轻地叫了声金师傅,跟着他走进乡食堂。听得身后有人说:可惜了,这么年轻。八月的天气,正炎热着。走了许多山路,本已汗湿衣衫,加上刚才的一阵紧张,伍九生脸上身上的汗珠就像蘑菇似的往外冒。金师傅把他拉到电扇底下说:这天就是热,快把长褂脱下,凉凉。
  • 生死场

    生死场

    《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中篇小说,又名《麦场》。主要讲述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几策

    几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人要有志气做事才有底气

    做人要有志气做事才有底气

    有志者沉甸甸底气十足,无志者轻飘飘随波逐流。一个人的志向是为人处事、求学创业、开拓事业的有力支点。有了这个支点,你的行动才有目标、事业才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做人要有志气做事才有底气》从要立志、立大志、重学问、勤思索、敢行动、借外力、应苦难、调心态、巧做人9个方面具体讲述了成就事业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抛砖引玉,给任何一个不甘平庸者以启迪和辅助。
  • 捡到一张万能卡

    捡到一张万能卡

    天空破碎,名为神话的概念降临大地,古老的禁忌早已复苏……未知的黑暗披洒大地,终将会把一切吞噬!刘沐看着看着,露出看香饽饽的表情。“妖兽强大,古之人类习之神通,神通复刻了解一下。”“仙法太过于玄妙,冥想磨练神志,提升悟性,很强大。”“丹药治耗损药力,完全无损吸收模式,居家必备。”唉,我也想让这个世界难度比较大点,可无奈我的这张卡,太万能了。
  • 流量世界

    流量世界

    世界浩劫,魔物降临。不会法术,不会斗气,不会修炼的人类如何才能活下去。面对S级魔物,江沉负手而立,眼中尽是自信。“管你多强的怪物,我自一刀斩之!”言闭拔刀出鞘,刀光还未亮起,他的脑海中响起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声音。尊敬的用户,您的流量以不足,请及时充值……江沉——卒
  • 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当你翻开本书时,你就已经开始了一场奇妙的自我发现之旅。如何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他人融洽相处,九型人格可以助你解开所有与性格相关的秘密。
  • 梦语连梦

    梦语连梦

    人生绚烂多彩,平庸源于懒惰和思维,勤劳努力运气总不会太差,百态千姿,大起大落,毅然追逐梦想,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
  • 仁王般若经疏

    仁王般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仙世界调查报告

    修仙世界调查报告

    千年的道教传承与异界的碰撞!科技时代和神话世界的对接!火花的绚烂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 罢歌长陵

    罢歌长陵

    进京谋取功名的世子,红衣少女。这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复仇,夺利,生死。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为了什么去活。
  • 青春真谛

    青春真谛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