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0300000002

第2章 河洛降神奇儿出世弧矢见志游子离乡

“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这是元朝的伯颜,拒绝宋使的口头语,本没有什么秘谶,作为依据。但到事后追忆起来,却似有绝大的因果,隐伏在内。宋室的江山,是从周主宗训处夺来。宗训冲龄践阼,晓得什么保国保家的法儿?而且周主继后符氏,又是初入宫中,才为国母,周世宗纳符彦卿女为后,后殂,复纳其妹,入宫才十日。所有宫廷大事,全然不曾接洽,陡然遇着大丧,整日里把泪洗面,恨不随世宗同去。可怜这青年嫠妇,黄口孤儿,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便乘此起了异心,暗地里联络将弁,托词北征;陈桥变起,黄袍加身,居然自做皇帝,拥兵还朝。看官!你想七岁的小周王,二十多岁的周太后,无拳无勇,如何抵敌得住?眼见得由他播弄,驱往西宫,好好的半壁江山,霎时间被赵氏夺去。还说是什么禅让,什么历数,什么保全故主,什么坐镇太平,彼歌功,此颂德,差不多似舜、禹复出,汤、文再生。中国史官之不值一钱,便是此等谏颂所累。

这时正当五季以降,乱臣贼子,抢攘数十年,得了一个逆取顺守,彼善于此的主儿,百姓都快活得很,哪个去追究隐情?因此远近归附,好容易南收北抚,混一区夏,一番事情,两番做成,这真叫作时来福辏,侥幸成功呢。偏是皇天有眼,看他传到八九世,降下一个劲敌,把他河北一带,先行夺去,仍然令他坐个小朝廷;康王南渡,又传了八九世,元将伯颜,引兵渡江,势如破竹,可巧南宋一线,剩了两三个小孩子,今年立一个,明年被敌兵掳去,明年再立一个,不到两年,又惊死了,遗下赵氏一块肉,孤苦伶仃,流离海峤,勉勉强强的过了一年,徒落得崖山覆没,帝子销沉,就是文、陆、张几个忠臣,做到力竭计穷,终归无益,先后毕命,一死谢责。可见得果报昭彰,天道不爽。凭你如何巧计安排,做成一番掀天揭地的事业,到了子孙手里,也有人看那祖宗的样子,不是巧取,便是强夺,悖入悖出,总归是无可逃避呢。为世人作一棒喝,并非迷信之言。不过恶多善少,报应必速;善多恶少,报应较迟。试看朱温、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等人,多半是淫凶暴虐,善不敌恶,自己虽然快志,子孙不免遭殃。忽而兴,忽而亡,总计五季十三君,一古脑儿只四五十年,独两宋传了十八主,共有三百二十年,这也由赵氏得国以后,颇有几种深仁厚泽,维系人心,不似那五季君主,一味强暴,所以历世尚久,比两汉只短数十年,比唐朝且长数十年,等到山穷水尽,方致灭亡,这却是天意好善,格外优待呢!

小子闲览宋史,每叹宋朝的善政,却有数种:第一种,是整肃宫闱,没有女祸;第二种,是抑制宦官,没有奄祸;第三种,是睦好懿亲,没有宗室祸;第四种,是防闲戚里,没有外戚祸;第五种,是罢典禁兵,没有强藩祸,不但汉、唐未能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还逊他一筹。但也有两大误处:北宋抑兵太过,外乏良将,南宋任贤不专,内乏良相。辽、金、元三国,迭起北方,屡为边患。当赵宋全盛的时候,还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国势日衰,无人专阃,寇兵一入,如摧枯拉朽一般,今日失两河,明日割三镇,帝座一倾,主子被虏;到了南渡以后,残喘苟延,已成弩末,稍稍出了几员大将,又被那贼臣奸相,多方牵制,有力没处使,有志没处行,风波亭上,冤狱构成,西子湖边,骑驴归去,大家心灰意懒,坐听败亡,没奈何迎敌乞降,没奈何蹈海殉国。说也可怜,两宋三百二十年间,始终被夷狄所制,终弄到举国授虏,寸土全无,彼时惩前毖后的赵太祖,哪里防得到这般收场?其实是人有千算,天教一算,若非冥冥中有此主宰,那篡窃得来的国家,反好长久永远,千年不败,咳!天下岂有是理吗?总冒一段,仍归到篡窃之罪,笔大如椽,心细似发。看官不要笑我饶舌,请看下文依次叙述,信而有征,才知小子是核实陈词,并非妄加褒贬哩。稗官野乘,一同俯首。

且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阳的夹马营内,生下一个香孩儿,远近传为异闻。什么叫作香孩儿呢?相传是儿初生,赤光绕空,并有一股异香,围裹儿体,经宿不散,因此叫作香孩儿。从异闻入手,下笔突兀。或谓后唐明宗李嗣源,继阼以后,每夕在宫中焚香,向天拜祝,自言某本胡人,为众所推,暂承唐统,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拨乱反正,混一中原。谁知他一片诚心,感格上苍,诞生灵异,洛阳的香孩儿,便是将来的真命天子,生有异征,也是应有的预兆。香孩儿事见正史,虽或由史官谀颂,但崛起为帝,传统三百年,当非凡人可比。究竟这香孩儿姓甚名谁?看官听着!便是宋太祖赵匡胤。画龙点睛。他祖籍涿州,本是世代为官,不同微贱。高祖名朓,曾受职唐朝,做过永清、文安、幽都的大令。曾祖名珽,历官藩镇,兼任御史中丞。祖名敬,又做过营、蓟、涿三州刺史。父名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庄宗时,曾留典禁军,娶妻杜氏,系定州安喜县人,治家严毅,颇有礼法,第一胎便生一男,取名匡济,不幸夭逝,第二胎复生一男,就是这个香孩儿。香孩儿体有金色,数日不变,难道是罗汉投胎?到了长大起来,容貌雄伟,性情豪爽,大家目为英器。乃父弘殷,历后唐、后晋二朝,未尝失职。香孩儿赵匡胤,出入营中,专喜骑马,复好射箭,有时弘殷出征,匡胤侍母在家,无所事事,辄以骑射为戏。母杜氏劝他读书,匡胤奋然道:“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事扰乱,兵戈未靖,儿愿娴习武事,留待后用,他日有机可乘,得能安邦定国,才算出人头地,不至虚过一生呢。”人生不可无志,请看宋太祖自负语。杜氏笑道:“但愿儿能继承祖业,毋玷门楣,便算幸事,还想什么大功名,大事业哩!”匡胤道:“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一将门之子,为什么化家为国,造成帝业?儿虽不才,亦想与他相似,轰轰烈烈做个大丈夫,母亲以为可好么?”杜氏怒道:“你不要信口胡说!世上说大话的人,往往后来没用,我不愿听你瞎闹,你还是读书去罢!”匡胤见母亲动怒,才不敢多嘴,默然退出。

怎奈天性好动,不喜静居,往往乘隙出游,与邻里少年,驰马角射,大家多赛他不过,免不得有妒害的心思。一日,有少年某牵一恶马,来访匡胤,凑巧匡胤出来,见了少年,却是平素往来,互相熟识,立谈数语,便问他牵马何事?少年答道:“这马雄壮得很,只是没人能骑,我想你有驾驭才,或尚能驰骋一番,所以特来请教。”匡胤将马一瞧,黄鬃黑鬣,并没有什么奇异,不过马身较肥,略觉高大,便微哂道:“天下没有难骑的马匹,越是怪马,我越要骑他,但教驾驭有方,怕他倔强到哪里去!”后来驾驭武臣,亦是此术。少年恰故意说道:“这也不可一概而论的。的卢马常妨主人,也宜小心为是。”遣将不如激将,少年亦会使刁。匡胤笑道:“不能驭马,何能驭人?你看我跑一回罢!”少年对他嘻笑,且道:“我去携马鞍等来,可好么?”匡胤笑道:“要什么马鞍等物。”说至此,即从少年手中,取过马鞭,奋身一跃,上马而去。那马也不待鞭策,向前急走,但看它展开四蹄,似风驰电掣一般,倏忽间跑了五六里。前面恰有一城,城不甚高大,行人颇多,匡胤恐飞马入城,人不及避,或至撞损,不如阻住马头,仍从原路回来,偏这马不听约束,而且因没有衔勒,令人无从羁绊,匡胤不觉焦急,正在马上设法,俯首凝思,不料这马跑得越快,三脚两步,竟至城,至匡胤抬起头来,凑巧左额与门楣相触,似觉微痛,连忙向后一仰,好一个倒翻觔斗,从马后坠将下来。我为他捏一把冷汗。某少年在后追蹑,远远的见他坠地,禁不住欢呼道:“匡胤!匡胤!你今朝也着了道儿,任你头坚似铁,恐也要撞得粉碎了。”正说着,蓦见匡胤仍安立地上,只马恰从斜道窜去,离了一箭多地,匡胤复抢步追马,赶上一程,竟被追着,依然耸身腾上,扬鞭向马头一拦,马却随鞭回头,不似前次的倔强,顺着原路,安然回来。少年在途次遇着,见匡胤面不改色,从容自若,不由的惊问道:“我正为你担忧,总道你此次坠马,定要受伤,偏你却有这么本领,仍然乘马回来,但身上可有痛楚么?”匡胤道:“我是毫不受伤,但这马恰是性悍,非我见机翻下,好头颅早已撞碎了。”言罢,下马作别,竟自回去。某少年也牵马归家,无庸细表。

惟匡胤声名,从此渐盛,各少年多敬爱有加,不敢侮弄,就中与匡胤最称莫逆,乃是韩令坤与慕容延钊两人。令坤籍隶磁州,延钊籍隶太原,都是少年勇敢,倜傥不群,因闻匡胤盛名,特来拜访,一见倾心,似旧相识。嗣是往来无间,联成知己,除研究武备外,时或联辔出游,或校射,或纵猎,或蹴踘,或击毬,或作樗蒲戏。某日,与韩令坤至土室中,六博为欢,正在呼么喝卢的时候,突闻外面鸟雀声喧,很是嘈杂,都不禁惊讶起来。匡胤道:“敢是有毒虫猛兽,经过此间,所以惊起鸟雀,有此喧声。好在我等各带着弓箭,尽可出外一观,射死几个毒虫,几个猛兽,不但为鸟雀除害,并也为人民免患,韩兄以为何如?”令坤听了,大喜道:“你言正合我意。”一主一将,应寓仁心。当下停了博局,挟了弓矢,一同出室,四处探望,并没有毒虫猛兽,只有一群喜雀,互相搏斗,因此噪声盈耳。韩令坤道:“雀本同类,犹争闹不休,古人所谓雀角相争,便是此意。”匡胤道:“我等可有良法,替它解围?”令坤道:“这有何难,一经驱逐,自然解散了。”匡胤道:“你我两人,也算是一时好汉,为什么效那儿童举动,去赶鸟雀呢?”令坤道:“依你说来,该怎么办?”匡胤道:“两造相争,统是很戾的坏处,我与你挟着弓箭,正苦没用,何妨弹死几只暴雀,隐示惩戒。来!来!你射左,我射右,看哪个射得着哩!”令坤依言,便抽箭搭弓,向左射去。匡胤也用箭右射,飕飕的发了数箭,射中了好几只,随箭堕下,余雀统已惊散,飞逃得无影无踪了。除暴之法,均可作如是观。两人方櫜弓戢矢,忽又听得一声怪响,从背后过来,仿佛与地震相似,急忙返身后顾,那土室却无缘无故,坍塌下来。令坤惊讶道:“好好一间土室,突然坍倒,正是出人意外,亏得我等都出外弹雀,否则压死室中,没处呼冤呢!”匡胤道:“这真是奇极了!想是你我命不该死,特借这雀噪的声音,叫我出来,雀既救我的命,我还要它的命,这是大不应该的。现在悔已迟了,你我不如拾起死雀,一一掩埋才是。”无非仁术。令坤也即允诺,当将死雀尽行埋讫,然后分手自归。

会晋亡汉继,中原一带,多被辽主蹂躏,民不聊生。匡胤年逾弱冠,闻着这种消息,未免忧叹,恨不得立刻从军,驱除大敌。既而辽主道殁,辽兵北去。事见五代史,故此处从略。匡胤父弘殷,已为匡胤聘定贺女,择吉成婚,燕尔新欢,自在意中,免不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到了汉乾祐中,隐帝时。弘殷出征凤翔,战败王景,积功擢都指挥使,匡胤未曾随征,在家闲着,又惹起一腔壮志,便欲辞母西行。乃母杜氏,不肯照允,他竟潜身外出,直往襄阳,在途寄信回家,劝慰母妻,那母妻才得知晓,但已无法挽留,只好听他前去。匡胤初经远游,未识路径,本拟向西从父,不意走错了路,反绕道南行;及自知有误,索性将错便错,顺道行去。所苦随身资斧,带得不多,行至襄阳,一无所遇,反将川资一概用尽。关山失路,日暮途穷,那时进退维谷,不得已投宿僧寺。僧徒多半势利,看他行李萧条,衣履黯敝,已料到是落魄征夫,乐得白眼相对,当下哗声逐客,不容羁留。匡胤没法,只好婉词央告,借宿一宵,说至再三,仍不得僧徒允洽,顿时忍耐不住,便厉声道:“你等秃奴,这般无情,休要惹我懊恼!”一僧随口戏应道:“你又不是个皇帝,说要什么,便依你什么。我今朝偏不依你,看你使出什么法儿!”道言未绝,那右足上已着了一脚,不知不觉的倒退几步,跌倒地上。旁边走过一僧,叱匡胤道:“你敢是强徒吗?快吃我一拳!”说时迟,那时快,这僧拳已向匡胤胸前,猛击过来。匡胤不慌不忙,轻轻的伸出右手,将他来拳接住,喝一声去,那僧已退了丈许,扑塌一声,也向地上睡倒了。还有几个小沙弥,吓得魂不附体,统向内飞奔,不一时走出了一个老僧,衲衣锡杖,款款前来,匡胤瞧将过去,却是庞眉皓首,癯骨清颜,比初见的两僧,大不相同,不由的躁释矜平,竦然起敬。小子有诗咏那老僧道:

莫言方外乏奇人,参透禅关悟夙因。

愿借片帆风送力,好教真主出迷津。

欲知老僧如何对付,且至下回表明。

看本回一段总冒,已将宋朝三百年事,包括在内。所谓振衣揭领,举纲定纲,以视俗本小说,空空洞洞的说了几句套话,固自大相径庭矣。后半叙入宋太祖出身,都是依据正史,不涉虚诞,偏下笔独有神采,令人刮目相看,是蓋具史家小说家之二长,故能隽妙若比。古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吾于作者亦云。

同类推荐
  • 阴戏

    阴戏

    我的小叔叔原本是县剧团的名角儿。十六年前,他因为无意中看了阴戏而变瞎,成了戏疯子,最终吊死在我老家的古戏楼上。十六年后,我为了调查小叔叔的死因而回到老家,却发现小叔叔早在上吊自杀之前就已经是个死人了,而我自己也早在五岁半那年就已经死亡。凭空出现的古戏楼,黄皮子变成的村民,鸟面骷髅,县城剧院地下的千年古庙,人首蛇身的怪物,一个熟悉的世界正在崩塌,一个神秘的家族逐渐浮出水面,一个巨大的秘密即将揭露,一段尘封的历史将从暂停的时间中重新开启。
  • 老店铺传奇

    老店铺传奇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老店铺传奇》书写了50余家在陈州地区(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老店铺,它们经营的行业各不相同,老板的性格、手艺、营业方式也各具特色,相同的是它们都颇具传奇性,店铺的主人也多为有情有义的侠义之士,围绕这些老店铺发生了诸多精彩又深刻的故事,汇成本书。
  • 石光荣的战火青春

    石光荣的战火青春

    《石光荣的战火青春》堪称《激情燃烧的岁月》前传,讲述青年硬汉石光荣的戎马生涯与情感纠葛。他为救出养父母、童养媳与土匪数度交火;抗日烽火中以少胜多勇战日寇。青梅竹马、泼辣直率的童养媳桔梗穷追不舍为了真爱,冥顽不化的石光荣却对本是国民党军医的王百灵爱得刻骨铭心。身处土匪、国民党与日本人的战争夹缝中,周旋在两个女人的情感漩涡中,石光荣演绎了一段血与火交织的战火青春。
  • 推理笔记9:蜥蜴神传说

    推理笔记9:蜥蜴神传说

    城市中流传着蜥蜴神吃人的传说,使得人心惶惶。一切都源于一桩旧案,齐木和米卡卡的女同学冉雨萱身负蜥蜴神转世的诅咒,城中也出现蜥蜴杀人的命案,为了调查案件及解救冉雨萱,齐木和米卡卡这对冤家拍档去往沙湾古镇,探访神秘古怪的蜥蜴宅。岂料一行人被困在宅子里,命案一个接一个发生,与此同时,第二本暗黑笔记的下落也始终扑朔迷离,齐木和米卡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当所谓的“真相”浮出水面,谁又能料到水面之下还藏有暗礁。隐藏在夜色深处的真正蜥蜴神,到底是谁?
  • 火葬

    火葬

    《火葬》是一部以抗日武装斗争为主调的作品,它描写了我国军队乘敌占的“文城”空虚,派出便衣队偷袭城池的英烈行为,以及城内诸色人物种种不同的面目、心态和命运。
热门推荐
  • 精灵之横扫全服

    精灵之横扫全服

    3001年8月11日,蓝星第一款虚拟现实网游《精灵世代》正式上线,三十多年前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唐尼已然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本来打算进入游戏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不曾想再次穿越成了一位少年训练家。唐尼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哪怕获得了新生,他也只是想在游戏里种种花草、养养宠物,没想到种着种着、养着养着就成了游戏全服里最强的大佬。Ps:《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同人,借用了大部分设定,但也有大量原创和魔改设定。无敌向数据流,幻想、脑洞作品,不喜请轻喷!
  • 驱魔龙族之惊世情

    驱魔龙族之惊世情

    她作为驱魔龙族马氏第四十代传人,谈恋爱?不可能!她今生今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追杀将臣。时刻紧记着姑姑警戒,不可动心更不能动情……她与僵尸之王上演了一场“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结局,和同是僵尸皇级的虚无破天有着一场师徒恋……遇上了一个亦男亦女的脱线九尾狐,更是和一个叫命运的男人做了一个以终身为锲约的交易。她这生是马氏传人,而他这世是茅山派传人,记得他曾和她说过“她是马家人,而他是道士,终生不婚嫁,如此,甚好……”
  • 甜心限售已绝版

    甜心限售已绝版

    “想知道你奶奶的死因,就来马德里斯,这里有一个你会愿意知道的真相。”一纸入学邀请,展开了一段华丽甜美的浪漫爱情之旅。一边学习甜点制作,一边被众美男层层包围,这就如同踏入了爱丽丝仙境一般的不可思议。他是温柔似水的柔情少年,他是邪魅狷狂的伯爵之子,他是天然乐观的财阀少爷,还有那寡言少语的恶魔美男——初见时,他紧攥住她的手腕:“我最讨厌,糕点制作被你这样的人污染!”一场一场的比赛接踵而至,名为“恋爱”的种子悄然萌芽——“如果这场比赛我们获胜了,”他邪肆一笑提起了赛前约定一茬,“你就属于我了。”【这是一个真正的吃货绝对不会放手的华丽故事√】【主打动漫《梦色糕点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五谈情

    十五谈情

    时空当铺典当时光她是十五夜下的步鹤也是典当情缘赎回罪孽的罗枳他是才贵世家的赵宁底也是转世来回的朱无恙由灵魂开头在浓严规矩的时代虽历尽艰辛,此当深情不负你
  • 决战垓下

    决战垓下

    乌江?垓下?好心人重生项羽,悲催发现已然四面楚歌,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该退往乌江了……为了先祖的荣光,且看霸王如何逆天改命,带领西楚,再创辉煌!
  •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你是不是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别人想到的好点子,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差异。创新能力是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服尔德传

    服尔德传

    服尔德,今译伏尔泰(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服尔德传》是传记作家莫罗阿众多传记中的一个。莫罗阿的文学成就,特别表现在他的传记创作上。他写的传记,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富有小说情趣。而他在传记的写法上,可以说是有革新之功,其作品被誉为法国文苑里最好的几部传记,其中就包括《服尔德传》。
  • 田间小农女

    田间小农女

    女大学生刚大学毕业,准备回到乡间发展自己毕生所学。谁知道在回家的路上,一场车祸,把她带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时代。她姜瑜儿没那些穿越女的没金手指,也不会什么厨艺,更不会什么首饰设计图。除了种地,她什么都不会,带着哥哥弟弟开荒种田,带着一村人致富奔小康。只是,那个在她身边安插了人的男人,为什么每次她以为自己已经回击给他了,最后吃亏的人,总是自己?
  •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是著名学者鲁枢元教授率领团队完成的一部中国近40年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发展的总结性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以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实践的整体发展为思考对象,联系当代社会现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艺观念、道德规范、人文思想,展现中国古代文论的永恒价值和不朽贡献;结合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确立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独特地位。通过梳理中国近40年来的文学批评及理论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与世界文学思潮间的相互影响和吸收,本书在古今中外的视域下重新确立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地位和价值,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的发展轨迹,勾画出一份清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