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7000000018

第18章 魔鬼的颤音——二十世纪诸多小提琴学派(3)

德奥、匈牙利、捷克诸学派

广义的现代德奥学派包括德国、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和捷克布拉格学派。德国学派的创始人是施波尔,他是曼海姆学派施塔米茨的继承人。接下来的传承是这样的:施波尔最著名的学生彪姆是维也纳学派的代表,而彪姆的学生约阿西姆又是新柏林学派的代表,他的徒子徒孙当中最著名的有赫斯、胡拜、布什和库伦坎普夫。

匈牙利学派是德奥的分支,其代表人物胡拜是约阿西姆的学生,同时也是维厄当的好友,他的传人有匈牙利的维塞,而最杰出的无疑是西盖蒂。简单地说,德、奥、匈学派的线索就是:施波尔—彪姆—约阿西姆—胡拜。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彪姆除了跟施波尔学琴外,还有一位老师,就是法国学派的第一代宗师罗德;彪姆甚至还直接跟维奥蒂上过课,于是我们又找到了德奥学派与维奥蒂的关联。捷克波西米亚学派历史悠久,他的创始人皮克塞斯也是曼海姆乐派施塔米茨的传人,同时还是维奥蒂的学生。这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培养出一大批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舍夫契克。舍夫契克教出了包括库贝利克在内的大批门徒。

阿道夫·布什(AdolfBusch,1891—1952)是现代室内乐艺术的先驱,尤其对弦乐四重奏有着巨大的贡献。以他为首的布什四重奏团是二十世纪上半叶顶尖的室内乐团,也是首先大量演奏和录制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团体。

像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约阿西姆那样,布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扮演着各种角色:

作曲家、小提琴家、室内乐先锋、画家、多个室内乐团的精神领袖。他出生于德国的齐根,和他的大哥——指挥家弗里茨·布什一样,精通从短笛到低音提琴的各种乐器,从小就在父亲的带领下演奏各种舞曲。布什十一岁进入科隆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他的老师是约阿西姆的门生威利·赫斯。他后来又跟胡拜的学生艾尔德林学习过。布什同时还学习作曲,老师是勃拉姆斯最中意的指挥家施坦因巴赫。在波恩,他受到格吕特斯和雷格的影响,还成了前者的女婿。

著名的布什四重奏团成立于1919年,成员除了布什自己,还有小提琴家格斯塔·安德莱森、中提琴家卡尔·道格特和大提琴家保罗·格吕莫。1930年,布什的弟弟赫尔曼代替了格吕莫担任大提琴。从1921年起,布什开始与鲁道夫·塞尔金合作二重奏,后来塞尔金成了他的女婿。1927年他察觉出**即将上台,遂移居瑞士,并于1938年成为卢塞恩音乐节创始人之一,1939年再移民到美国。尽管布什四重奏团曾于1944年解散,但1946年它又重新建立了起来,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换成了厄尔奈斯特·德鲁克和胡果·戈特斯曼,1947年第二小提琴又由布鲁诺·施特劳曼来担任。布什实现了举办无竞争性室内乐音乐节的梦想,1950年和1951年,马尔波罗音乐节在佛蒙特成功举办。但他的病体迫使他在1951年末退休,并于1952年去世。

布什的主要录音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他为首的布什四重奏团的录音,另一部分是作为独奏家的录音。作为指挥家他也录了不少唱片,最著名的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和管弦乐组曲。EMI发行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录制于1932年至1937年间,其中晚期的贝多芬四重奏少了第十三首(作品130)和《大赋格》(作品133,布什的乐队改编版),这两个录音可以在Pearl的目录中找到。除此之外,EMI发行的唱片还包括第一、第九和第十一弦乐四重奏,第三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为塞尔金),舒伯特第八弦乐四重奏和一首门德尔松的随想曲。有学生询问布什哪个作曲家是他的最爱,而且他演奏的最好时,他的回答是:“当然是贝多芬,然后是舒伯特和莫扎特。”但他对于演奏贝多芬四重奏的态度是慎之又慎的,尽管他早已做好成为约阿西姆接班人的准备,并且确信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作品。他从1920年才开始大量演出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和约阿西姆的独断专行不同,布什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并领导他们达到一个相同的高度。通常的训练包括音准的精确、声部的平衡、衔接的准确和节奏的一致;分句和指法一部分由个人选择,一部分则来自现场的灵感。他们为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带来了新的力量和前所未有的强度,运弓更有力,揉弦的运用也远远超过先前的标准,每个声部的进入也都敏感地加以变化;在演奏和弦时则不用揉弦。EMI的另一张唱片收录了两首伟大的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D小调“死神与少女”》和《G大调四重奏》,布什四重奏团的演奏是温柔的旋律和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完美结合。

自从布什进入科隆音乐学院开始,勃拉姆斯的音乐就成为他音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他的周围都是与勃拉姆斯有关的人物:他的老师艾尔德林和施坦因巴赫都属于勃拉姆斯集团。从1912年起,布什就开始大量演奏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尤其是弦乐四重奏。1932年《C小调弦乐四重奏》的录音代表着布什四重奏团的高峰状态,具有华丽的音质和流畅的节奏,在快板乐章始终保持清晰的层次,而慢乐章则充满了虔诚的气氛。《A小调弦乐四重奏》的质量略有下降。它录制于1947年,重奏团的成员除了布什兄弟外有了更新,这个演释可以作为解决勃拉姆斯复杂节奏的模板。

二战爆发后,布什和塞尔金移民美国。但四重奏团中,中提琴家道格特和大提琴家赫尔曼的夫人都是犹太人,他们在意大利被拒绝出境,好容易搭上去里斯本的飞机还滑出跑道差点送命,所乘坐的去美国的船又险些被德国潜艇击沉。终于,1940年他们又重新在美国团聚了。三首降E大调的室内乐就是他们到达美国后的录音。莫扎特四重奏的音色美妙而敏感,自始至终四个声部都清晰可闻;舒曼的五重奏加上了塞尔金的钢琴,他在演奏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德沃夏克的四重奏是布什年轻时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他们在布拉格的演出曾获得巨大成功——在这个录音中他们的表现毫不逊色于任何捷克的重奏团。

作为独奏家,布什最重要的贝多芬协奏曲录音来自1942年2月8日的广播录音,由他的兄长弗里茨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协奏。这场演出与人们预期的一样成功,第一乐章结束就响起了掌声。弗里茨的指挥属于模范级别,速度选择恰到好处,节奏非常稳定。布什的演奏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如流畅。两周后的贝多芬两首浪漫曲的录音又带给人们更大的惊喜,体现了布什在演奏慢乐章时对节奏的完美把握。

布什的奏鸣曲和带有钢琴重奏的录音几乎全部都是与塞尔金合作的。最著名的是贝多芬的第三、第五“春天”和第九“克鲁采”奏鸣曲。前两首录制于三十年代初,充满了典雅的氛围;“克鲁采”是1941年的录音,采用了很快的速度,配合上天衣无缝。塞尔金描述他们在“第一次合作时就像是一个人那样默契”。他们1921年在柏林首次合作演出的就是贝多芬奏鸣曲,1937年又在华盛顿、纽约和波士顿举行了全部贝多芬奏鸣曲的音乐会。Naxos的转录使用了母盘,具有清晰、干净而又温暖的极佳音质。布什与塞尔金合作后不久,他的弟弟、大提琴家赫尔曼加入,成为三重奏组,代表性的录音是舒伯特的《降E大调三重奏》,与另一首舒伯特的钢琴、小提琴二重奏《幻想曲》收录在一张CD中。这是舒伯特最后的室内乐杰作,他们的演奏充满了清新、明朗的乐观情绪,尤其是《幻想曲》,展现了塞尔金珠圆玉润的音质。Andromeda公司出版了布什和塞尔金合作的勃拉姆斯带有钢琴的重奏作品的录音,包括一首钢琴五重奏、两首钢琴四重奏、一首圆号三重奏和两首小提琴奏鸣曲。

作为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室内乐作曲家,勃拉姆斯无论在数量(二十四首)还是质量上都是最杰出的。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布什。他的重奏团是历史上首个大量录制勃拉姆斯室内乐的团体,而且他们的演释线条清晰、结构严谨、比例均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优秀版本。

在所有德国著名小提琴家之中,格奥尔格·库伦坎普夫(GeorgKulenkampff,1898—1948)是最不“德国化”的人物,其层次远远超过那些柏林高等音乐学校的平庸之辈。与当时典型的德国小提琴家阿道夫·布什相比,库伦坎普夫有着巨大的不同:他的音色更为感性,技巧更辉煌,音乐更带有法国或斯拉夫的印记。他对于德彪西奏鸣曲、柴科夫斯基和席玛诺夫斯基(全都不是阿道夫·布什的曲目)的诠释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德国小提琴演奏家,库伦坎普夫的名气与他的高超琴艺很不相称,这多半是跟他过早去世有关。这位具有犹太血统的大师出生于不莱梅,六岁时跟随不莱梅爱乐乐团的首席恩斯特·温德尔学琴。他在德累斯顿还受到过奥尔的指导,并在奥尔的建议下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师从约阿西姆的学生赫斯。这位赫斯还是施波尔的再传弟子,他最著名的学生除了库伦坎普夫之外,还有阿道夫·布什。库伦坎普夫在1912年作为独奏家首次亮相舞台。在一战末期,他回到不莱梅担任爱乐乐团的首席。在德国,他作为独奏家和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得非常顺利,在布什离开德国后,库伦坎普夫被看作德国小提琴家的头号人物。但他也在1944年移居瑞士,在那里他接替弗莱什担任卢塞恩音乐学院的教授。1948年在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后,他的脑炎迅速发病,从而导致他在五十岁时就离开人世。

库伦坎普夫的演奏风格具有典型德国学派的特点,品味高尚、逻辑严密、音准精确、风格纯正,但丝毫不会给人以呆板的印象。他的录音不能算多,以浪漫派大型作品为主。早期的协奏曲录音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舒曼的《D小调协奏曲》。

舒曼将他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约阿西姆,但后者对它并不十分欣赏,因此这部作品一直被埋没了八十多年。直到1937年,库伦坎普夫才录制了这个权威性的版本。与舒曼协奏曲同样杰出的录音还有贝多芬和门德尔松的协奏曲,其演奏风格之纯正在其他的录音版本中非常罕见。库伦坎普夫还录制了当时德国小提琴家很少演奏的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的协奏曲,证明他的技术完全适应各种风格和难度。

Andromeda公司曲目收录的比较全,但转录效果并不是太好。其他的选择还有已绝版的Teldec和日本OpusKura的转录。

库伦坎普夫最具有传奇性的录音是1943年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西贝柳斯协奏曲的音乐会。他们在配合上风格统一,节奏处理自如生动,对自由速度的把握恰到好处,无懈可击的音色变化和多样的滑音充满了浪漫气氛。录音质量非常优秀,尤其是独奏小提琴的音色被完美地记录下来。

二战后,库伦坎普夫签约Decca公司,与年轻的索尔蒂合作录制了几首奏鸣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勃拉姆斯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索尔蒂在1942年赢得了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1947年与库伦坎普夫的合作是他的首次录音,也是为数不多能够体现索尔蒂作为出色的钢琴家所录制的唱片。在当时,人们对于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的概念仅限于“伴奏”,然而索尔蒂比任何人都清楚它在作品中所处的地位,他也最清楚钢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他们的录音具有准确的音量比例,配合上也是天衣无缝。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库伦坎普夫1935年曾和肯普夫合作为Polydor录制过(Dante发行),1947年的录音里,可以听到更为成熟的技术、合理的速度选择和经过深思熟虑音乐处理。这些优秀的录音如今都收录在Decca发行的索尔蒂最早的录音集里。

作为德奥学派重要分支的匈牙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影响最大的小提琴巨匠是约瑟夫·西盖蒂(JosephSzigeti,1892—1973)。在早年受父亲和叔叔拉琴的熏陶后,西盖蒂进入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十一岁到十三岁时跟随当时最著名的教师胡拜学琴。

他在十三岁时举行了在柏林的首演,曲目包括巴赫的《恰空》、恩斯特的《升F小调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女巫之舞》。但《柏林日报》星期日增刊只给了一个标题——“一个音乐神童:约瑟夫·西盖蒂”,外加一张照片。1906年在胡拜的安排下,约阿西姆听了西盖蒂的演奏,大为赞赏,但西盖蒂却放弃了与约阿西姆继续学习的机会。他在1907年的英国之行中颇有收获,结识了赫斯夫人、布索尼和哈蒂爵士,而西盖蒂一直认为布索尼才是对他的艺术观影响最大的人。他与歌唱家梅尔芭、麦克马克,钢琴家布索尼、巴克豪斯,长笛家高伯组成演出团,举行巡回演出。1913年,西盖蒂因患肺结核不得不停止演出,康复后他在瑞士日内瓦任教。他于1925年在美国首演,在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下演奏了贝多芬协奏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始终处于世界顶级独奏家行列,尤其在俄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西盖蒂在五十年代后的技术由于关节炎而严重退化,音准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方面。

西盖蒂最早的录音是1908—1913年留声机和打字机公司为他录制的一批小品,这正是他早期巡回演出的年代。曲目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巴赫第三无伴奏组曲的前奏曲,他拉的速度很快,带有炫技倾向;另外比较罕见的作品是四首胡拜的炫技和抒情小品《波动的湖面》《和风》《夜曲》和《在她的窗下》。OpusKura发行的奏鸣曲与小品录制于1926—1937年间,亨德尔的《D大调奏鸣曲》和莫扎特的《E小调奏鸣曲》展现了西盖蒂演奏古典作品时出色的控制力和高雅严谨的艺术品位,担任伴奏的是他的女婿、钢琴家马加洛夫。西盖蒂演奏的布洛赫的《Nigun》充分表达了希伯来人的激情,旋律具有棱角;而帕格尼尼的随想曲中所展现的卓越技术,丝毫不逊于任何技巧大师。

同类推荐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本书主要从历史与社会、人文与生态方面对动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动画的组成元素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其蕴藏的艺术内涵。让读者逐步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动画的神圣殿堂,去探索这种独特文化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动画艺术之美。其次,在动画影片的实践研究中,讲述动画艺术的人文与生态,评述在动画作品中存在的生态伦理观,从而让艺术作品体现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在本书的最后,对当前动画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难忘的记忆:国家京剧院艺术家口述史

    难忘的记忆:国家京剧院艺术家口述史

    本书收录了国家京剧院75岁以上的10位代表性艺术家的口述回忆:包括张春华(92岁)、吕瑞明(91岁)、江新蓉(89岁)、李世济(83岁)、杜近芳(83岁)、张建民(82岁)、刘秀荣(81岁)、张春孝(81岁)、邹忆青(78岁),涵盖表演、编剧、导演、音乐创作各个方面。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娓娓诉说着前辈们传奇的从艺经历,梳理着国家京剧院六十余年的荣光历史,总结着行内最实用的戏曲理论。
  • 美术艺术理论与鉴赏研究

    美术艺术理论与鉴赏研究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发展史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艺术。艺术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能够使整个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美术,是艺术的重要门类,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雕刻:精湛雕刻工艺

    雕刻:精湛雕刻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而竹雕的工艺技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时期开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至明清时期大盛,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宝贵的艺术财富。
热门推荐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 领头差生

    领头差生

    一个以“优异”成绩考到职中在这个地方,和一群和自已一样的同学一起疯。明明说好以后要一直一起的,可最后还是没有。
  • 世界著名企业的品牌攻略

    世界著名企业的品牌攻略

    品牌的成功塑造会使消费者形成一定的忠诚度、信任度、追随度;品牌可以利用其市场扩展的能力,带动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品牌可以通过资本运营等形式进行扩张。总之,品牌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常常会为企业还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本书精选汇集了世界上22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通过对其品牌战略的历史、发展、运用、定位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讲解、分析、揭示了世界著名企业成功的奥秘。
  • 一个人路途遥远两个人未来可期

    一个人路途遥远两个人未来可期

    一个人是路途遥远,两个人是未来可期。可一个人久了,会上瘾的,这样,余生能否遇到爱的人就只能靠运气了。所以,什么时候你才能来和我匹配,和我过完余生?(一些地方需要用到比较专业的知识【比如戏曲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我的水平不够不能太详细地描述可能有些地方涉及专业知识有些错误还请您们指出来某谙好改正文笔不是特别好见谅????????)
  • 异世之死灵勇者

    异世之死灵勇者

    二十一世纪中二少年秦寿,在玩游戏的途中被闪电电死,魂穿异世大陆,成为了一名召唤师勇者,问题是……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莲花转轮

    莲花转轮

    一朵莲花,一拂尘,白衣白雪,俊道人。本道长来自南山南海南竹林,在你面前出现,是为了救你于水深火热的混混泥土之中,你不要放肆,放下武器,双脚跪地,无上天尊五方神奇,一定会代表仁慈救世主原谅你的。”什么,你说你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告辞!!!“
  • 幽冥怪谈I:夜话

    幽冥怪谈I:夜话

    两个大学生夜访心理学教授家,请教什么是人类心理最为恐惧和害怕的东西。教授答应跟他们讲三个故事,但条件是听完之后出现任何状况,或者发生任何事,都与教授无关。他们到底能不能将这三个恐怖至极的故事全部听完?而最为神秘的“第四个故事”到底是什么?两个大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幽冥怪谈之夜话》是宁航一目前最为满意的悬疑、惊悚长篇小说。情节设置悬念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 诸天主宰

    诸天主宰

    九转星君陈墨利用偷天换日大法瞒骗天道,将自己的灵魂沟通了葬仙之地。每当他堕入轮回,灵魂都能够自由出入葬仙之地,坐观万仙古墓。在他轮回到第十世的时候,家族突生异变,他失去了所有记忆,无奈沦落到星云界一个小家族里,变成卑微的护院之子。某一日。陈墨被张家天才打成重伤,鬼使神差间,他的灵魂沟通了葬仙之地,找寻到一座座失传已久的仙人之墓。
  • 龙门故土

    龙门故土

    龙门有两层意思:其一取自故土方言“龙门阵”,书中故事大抵是来自或亲朋好友或稗官野史口述笔谈的龙门阵,经逻辑组合而成,故如有巧合,实属偶然;其二,龙门也指农门,本书穿插了几代人跳农门的励志故事。最终的结果是“龙门可跃,故土难归”,不仅仅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代人、一个社会再也回不去也挥不去的淡淡忧伤。忧伤造就的适度悲观,是对时代最得体的尊重:不曾辜负,亦不曾虚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