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900000007

第7章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和意义(1)

近些年来,报告文学创作持续勃兴于我国文坛,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不长的时间内,报告文学就从一个稚嫩的文学形式一跃而成文坛热点,走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境地,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今天,面对着报告文学,尽管大家都承认它不可忽视的存在和影响,但在如何评价这种突出现象的时候,却实际存在着不小分歧或差异的看法。在我看来,虽然不少人(自然也包括笔者在内)都曾对报告文学表示过一些见解,这对于认识报告文学的特点功能等不无益处。但是,从某种角度上看来,这种突出的报告文学现象还未能被人们充分深入地认识和评价,或者说,在认识和评价报告文学创作时还存在着偏失的地方。在这样的状态下,报告文学部分的特点功能尽管已经使人们把握到了,但同时又有一些重要的作用未被人们意识到并给以阐释。所以,在有的时候,我们在肯定报告文学成绩时,就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看似在热情地肯定,但实际上,因为认识上的盲区存在,结果却是失去的比得到的还多。例如,我感到,对被人们称之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认识评价中,就存在着看具体问题多、看文学成分偏重等现象,而缺乏对此类作品从更加宏观深远的角度给予理性的关照,如果不是削足适履式地看待报告文学创作的话,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几年中的报告文学精英作家作品,是在我国社会历史生活发生巨大变革转折的时刻,充当了时代先锋和旗帜的角色的。在文化启蒙,在促进人们的思想活跃与行动自觉中,报告文学的能动性作用表现得相当明显。可能不再需要很长的时间,当人们重新回过头来看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历史生活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当年的报告文学曾经给整个文学、思想理论及众多的读者和知识分子发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和促进啊!真正的历史,首先是对于实际发生过的事实的尊重。因之,要历史地认识报告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只有从报告文学自身开始才能完成。

据有的学者考察,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末传递进我国的。当初,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曾经得到了茅盾、夏衍、周立波、阿英等一大批作家的重视和运用。但是,也许是因为这种文学样式本身还比较年轻,还未能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全部性格和功能,或许是它在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在社会矛盾的激烈冲突中被当成单纯的宣传工具来使用了。所以,报告文学创作始终是在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局限范围之内活动着。也许是因为报告文学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批进步的作家所掌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报告文学创作只满足于对敌对势力的揭露和批判,对我方的称颂和歌赞,所以,有的人就把报告文学这种文学形式看成是只有无产阶级才可以掌握运用的文学样式。在这里先不谈论把一种文学样式简单地划给某一个阶级集团这种看法是否科学,只从这一点,我们就足可以明晰长时间内报告文学受到局限的情形了。

自然,我们绝没有贬损诸如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一些揭露丑恶,有助于民族救亡的报告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也对如范长江、刘白羽、华山、黄钢、穆青、魏巍、周而复等作家怀有很大的钦佩之情,也不是要彻底抹煞建国初期那些表现和报告国家民族振兴精神的报告文学的价值。表示这些看法的目的,不过是指出报告文学创作事实上曾经有过的局限罢了。因为这种从题材到主题等方面的单一和局限存在,所以,报告文学创作的天地就相对狭小,作家的手脚就要受到限制,报告文学创作活动的自由严重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期待得到创作的繁荣呢?现在,有论者说,歌颂的主题,不应是报告文学选择的主题,报告文学天生就只能揭露和批判。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又一种偏颇,甚至用不着论证就可以见出其失准的地方。但是,长期地排斥,以至试图取消报告文学的批判功能,自然也是一种明显的偏颇现象。歌颂与批判的功能,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应是对立的矛盾双方,只能根据作者选择的题材而定。我以为,只要作家是代表了真理和正义,是在真诚的基础上尊重了事实,那么歌颂和批判同样重要。歌颂值得赞美的,批判应当批判的,在歌颂中批判,在批判中歌颂,怎样适当,作家应该是自由的,完全无需作出理论的界定和限制。但不幸的是,自从建国以来,在我们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批判的功能迅速弱化,至于作家对自我内部的批判权利就完全被剥夺取消了。五十年代中期,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出现之后,作家作品迅速遭到无情无端地打击批判情形,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人们记忆犹新的历史事实。

诚然,在长期非科学、不民主以致极左思潮猖獗的社会生活环境里,被剥夺了思维权利,把一个活生生的心灵头脑变为机械动作式的机器、工具的人,不只是报告文学作家,而是整个思想文化界,乃至全国上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这种对于人的灵魂的戕害,对于人们独立思维和自主人格的侵犯,是一种罪过。它给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造成的灾难是无法形容的。若是由此联系到文学创作,那么这样的环境,实际上就是从根本上扼杀了报告文学创作。因为在这时,无论是歌颂还是批判,都是虚假的,毫无真诚可言。失去了对事实的基本尊重,失去了独立表示认识判断社会生活的权利,报告文学又凭什么立足于社会呢!因此,刘宾雁和他的报告文学创作在五十年代的悲剧,外观上是以报告文学创作表现出来的,但实际上是他的独立精神不能见容于当时的思想政治环境的必然结果。刘宾雁争取的不光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创作的自由权利,同时也是在争取一个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自我独立权利。可是,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势力面前,他失败了。这从国家民族利益一面看,是个不幸的悲哀现象,可对于一个人、一个作家来讲,这却是他悲壮历史的一页。今天看,他曾失败了,可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悲壮和辉煌。

在刘宾雁等试图自立的人们相继倒下之后,知识分子的人的尊严和未曾切实建立起的独立地位就被彻底摧毁了,社会生活留给他们的只有臣服和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改造机会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就又变成遭受各种残酷打击的对象了。多少年来,在我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作家,失去的何止是一支笔,他们失去的是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在连一个正常的人都不能做的状况下,还谈得上做什么文章,进行什么艺术创作呢!“非我”的现实处境,使知识分子变了形,也使文学创作变了形。因之,要找回真正的文学,首先要找回“原我”,找回作为人的人。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也需要找回那些既是属于作家,也是属于报告文学创作本应该享有的权利。刘宾雁说:“要重新建造一代人的灵魂。”又说:“打破现实生活中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各种障碍,使中国人民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具有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人,以主人翁姿态站立起来,主动地,心情舒畅地,豪迈地担起四个现代化任务,这既是当代文学的任务,又将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刘宾雁:《人是目的人是中心》,见《论文学与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可以说,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正是从这样庄严沉重的任务面前起步发展的。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文学,也是报告文学创作中很有影响的作品。这篇作者热情地肯定和称颂知识分子及他的科研活动成果的报告文学,以它真挚的感情和真实的人物事迹,使数学家陈景润摆脱了所谓“白专典型”、“怪人”等错误看法,从他的数学王国,从他艰难的生活科研环境走到千百万读者中来了。这篇带有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性质的作品,对于报告文学创作的影响自然是非常有力和明显的。这之后,出现了黄宗英的《大雁情》及后来的《小木屋》,理由的《高山与平原》、《她有多少孩子》,柯岩的《船长》,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中国牌知识分子》等大批对知识分子表示由衷钦佩理解并对他们的突出事迹报告传扬的作品。同时也把报告文学围绕一个具体对象人物结构作品这种方法推向了相当高的水准,致使许多真实的生活人物足可以与小说家通过虚构手段描绘出的典型人物形象相媲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性和情感力量。

虽然,以上的作家作品已不再是完全的听从外力的指挥,多以自己的眼力选择和表现题材,在写作中也不乏义愤批判之声。可从大的局面上看,这些作品称颂的成分依然较大。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是以真诚的感情赞美了应当赞美的对象,批判了生活中的野蛮和丑陋,所以,它和过去许多虚假的人为宣传是很不一样的。但是,这些作品对于报告文学创作的开拓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今天看来,对报告文学创作做出了重大明显开拓贡献的,刘宾雁和他的作品似乎更突出一些。刘宾雁成就的不仅是几篇获奖作品和一个个性分明的作家个人,而且还在于,他在实际的创作中逐步地认识并掌握了报告文学的战斗批判功能,并把这样的功能发挥到了很高的水平,影响到整个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刘宾雁和他的一系列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类型报告文学的代表符号。认识和评价报告文学的创作成就,刘宾雁是一个无法越过的现象。

刘宾雁复出之后的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发表于1979年第9期《人民文学》上的《人妖之间》。这篇作品一出,即以冷峻深思和尖锐的批判风格引人关注。这是刘宾雁对他二十多年前创作风格的延续,也是他重新运用和发挥报告文学战斗批判功能的再开始。刘宾雁固执地坚持他过去提出,又在多少年间时时受到批判的“干预生活”的口号。他说:“所谓‘干预’,无非是过问介入,即主动施加作用于生活。应不应该‘干预生活’,这其实首先是个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次才是文学问题。”刘宾雁:《关于“写阴暗面”和“干预生活”》,见《论文学与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在《人妖之间》中,刘宾雁结合对王守信贪污案的追踪考察,明显而深刻地意识到,像这样牵连到不少部门、不少党员干部的重大案件,绝不会是个偶然的现象。王守信从一个煤场的普通女工而变成为宾县地区的“风云人物”,并可以影响到省里、部里的一些人,这其中必有原因。什么是王守信得以成功的土壤,除了金钱美色之外,还有什么?刘宾雁穷追不舍,入木三分地解剖与审视判断直到政治体制和政党建设等重大问题,精警深刻,痛快淋漓。坚持这种战斗的批判精神,既需要激情,但更加需要胆魄智慧。

刘宾雁是一位思辨型的作家,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自成格局,根本的地方就在于他拥有自己的真知和独立的判断,既不被社会表象所迷惑,也不轻易地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可是,在我们这个长期被封建思想笼罩,又存在着历史负载,缺乏民主作风,缺乏公开性的现实环境内,人们拥有批判的自由极少。因此,任何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小小的批判,都总是带着某些风险。刘宾雁曾经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尽人皆知。复出之后,因《人妖之间》也曾经引起过一些麻烦也是人们都知道的。然而,现实社会生活很需要刘宾雁这样的战斗批判精神。有那么多的读者因刘宾雁的报告文学而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热情地支持与鼓励,就是很好的证明。在新时期刚刚到来的几年里,似乎只有刘宾雁不改初衷地高举战斗的批判精神旗帜在孤军奋战。其实,他并不孤立,尽管他曾经因为别人对他的不了解、少支持感到悲哀。但是,刘宾雁不屈的精神和他的报告文学能够存在并不断发表,对于过去来说,就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有了火种,就随时可能燃烧。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刘宾雁点燃的批判精神之火,从根本上校正了报告文学创作中存在的单一化倾向,使报告文学的性格和作用变得更加充分有力,更加富有独立品格和实际社会生活价值。

刘宾雁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坚守和开拓的这个领域,是对过去报告文学创作范围的扩展,但在根本上还是对一个作家独立创作权利的把握运用的问题。过去,作家丧失了自我,或者说,只能苟且地活着。所谓创作,也不过是只能用心良苦地用稍微艺术的方式传达、图解着别人的意思;或是违心地讲着一些假话或废话。根本谈不上独立地站着,从容地依据自我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表示各种意见了。所以,争取并坚持批评的权利和自由,绝不仅仅是个创作方法的问题。刘宾雁说:“放弃用自己的一双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判断各种现象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人云亦云,唯唯诺诺,这样的生活是沙漠,是一片苍白,是我的死亡。我不能忍受。”刘宾雁:《刘宾雁自选集·序》,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2页。所以,以刘宾雁报告文学为代表的这种独立的批评精神,在其本质意义上看,终归还是一个坚持人的独立和自由民主权利的问题。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那就有可能对刘宾雁的报告文学产生误解而看轻了它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自1986年兴起的,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创作浪潮,无疑与刘宾雁的报告文学创作现象有着很大脉承关系。这次报告文学大潮,非常有力地推动和广泛充分地运用发挥了战斗的批判功能,使报告文学很快走到了文学创作的制高点,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心,走到了社会思想精神的前沿。创造出了空前的报告文学辉煌局面。

为什么在刘宾雁自感孤独地坚持了几年之后,他报告文学所带有的这种强烈批判精神特点能够突然为一代年轻的作家接受,并迅速地拓展开来,形成阵势,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出“社会问题”或“全景宏观式”报告文学的出现,是报告文学创作在其发展中为摆脱单一的以一人一事为作品结构模式而摸索探求的结果,自然是不错的发现与见解。然而,这只是一种现象,似乎还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这种特殊的报告文学现象。动因在哪里?

同类推荐
  • 大爱兆雪点萃集

    大爱兆雪点萃集

    本书是一部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数十篇,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电影文学剧本、游记等。同时收入作者近年出版的文学著作2部。
  • 山南水北

    山南水北

    这套文集收入了韩少功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作者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 红唇与领带

    红唇与领带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起来有忧伤,有畅快,有愉悦,有悲戚,有坚韧……
  •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从先秦时代《诗经》里征人思妇的反复歌咏,到现代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乡愁一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主题。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便也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怀乡思归的优秀诗篇。本书作者便是从这浩如烟海的怀乡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热门推荐
  • 她的心中第一

    她的心中第一

    精耽日报的来访,是在夏辞的意料之中。“您好,我是精耽日报的记者,我叫小兔,我们想采访您一下,请问您有空吗?”
  • 网游之风神归来

    网游之风神归来

    他是曾经的网游第一人他曾被誉为是网游界最好的队长可是他却被兄弟背叛!黯然离开网游界三年后,他回来了,他不在退缩不再逃避不再迷茫!他誓言要夺回他被夺走的一切!我的ID叫逆风,逆是逆天的逆,风是风神的风。————————————————————————————————————官方书友群【风林火山】236893781,人不多,但是大家都很有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亲爱的岳先生

    亲爱的岳先生

    努力工作还房贷,因谁做家务的问题和丈夫争吵,最无奈的是公婆总催他们生孩子,身心疲惫的她却发现丈夫出轨……这就是27岁的秦苏的生活现状。此时,处于弱势的她,在蜜友及其男性朋友岳剑的帮助下顺利离婚。但是,秦苏很快就意识到,岳剑并不是想要帮她这么简单。在岳剑强烈的爱情攻势下,离婚才四个月的秦苏再次踏进了婚姻殿堂。可是,这场原本充满希望的婚姻,却被他们精心准备的蜜月旅行破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Master and Margarita
  • 空间之农女皇后

    空间之农女皇后

    一朝穿越,金牌保镖穆采薇变成了被活活饿死的农女穆采薇。家徒四壁,米缸空空,面对面黄肌瘦的母亲和嗷嗷待哺的幼弟幼妹,穆采薇撸起袖子,振臂高呼:“姐要致富!”虽然前世走的是高冷路线,但此一时彼一时。小摊前,穆采薇扎着围裙,奋力叫卖:“炸串、炸串,各种的炸串……布庄里,穆采薇娴熟的拨着算盘:“这些Q版的绸缎就买五十两银子一匹吧…………很快,大晋国的子民都知道了,大晋国的首富不仅是个年轻貌美的少女,还是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家!穆采薇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随随便便做了几件慈善,竟得到了一个令她难以置信的——神奇空间!还得到了一桩令她“难以启齿”的——姻缘!一句话简介:从穷逼农女到皇后的华丽转变!简介无能,请亲们移驾正文。顺便推荐幺儿的完结文
  • 红笸箩(上篇)

    红笸箩(上篇)

    洪家大院的四眼狗每天早晨和它的主人一样,总会把洪家窝堡的人吵醒。洪家的狗是江北曹大眼珠子去年送给洪怀德的。洪怀德喜欢狗,但洪怀德不喜欢咬人的狗。洪怀德的狗养了一茬又一茬,如果咬了人,洪怀德就会把这狗交给后宅院的洪耙子,洪耙子就会把这狗吊在大门柱子上,几袋烟的工夫,全堡子的人都能闻到洪耙子院子里飘出来的烀狗肉的香味。四眼狗练的是嘴上功夫,每天早晨到晚上,听见风吹草动,它就使劲地嚎。
  • 斑驳的未来

    斑驳的未来

    太阳在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人类却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可当太阳快要毁灭的时候,人类往后的未来是那样的斑驳……
  • 清绝于墨

    清绝于墨

    一莲双生花开并蒂,世人皆知莲属佛性圣洁无双出淤泥而不染尘埃。可谁知在那漫长的时间裂缝种我们也是魔种的象征,若不是偏爱成性哪得一朵清莲。可那人也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既是如此那我也想拼尽此身去靠近那萤火般的光明!